三乘道次第與凈土法門(二)

禪宗略述

中國佛教的主體,長期以來作為代表性的就是禪宗。禪宗一般被認為是顯教,但是藏傳佛教一看禪宗的話,他認為那是密宗,稱之為大密宗。什麼叫密宗呢?密宗就是有一些自內證的東西,不可以言說,這是密宗的精髓。表面上、形式上的秘密都是次要的,比如說一些咒語怎麼念,壇場怎麼布置,手印怎麼結這些,並不是十分秘密。在這個時代,你只要願意向上師學,他馬上就可以教給你。書上也都有,《大藏經》上都有,地攤上也有出售的。現在台灣這種書更多,比大陸更多,你想學什麼,那都是商品,馬上就可以買到,可以學。但是靠這些東西,不能得到解脫。得到解脫,特別是藏密,最密的東西就是成就上師具體的指導。因為這種指導,是不可以都寫在紙上的,不可以言傳的,所以這叫秘密。禪宗也是這樣,禪宗雖然說也有自己看書開悟的,看經開悟的。像太虛大師,大家都知道太虛大師是當時著名的禪師——八指頭陀——寄禪禪師的弟子,但是在太虛大師的講話當中,我還沒有發現他提到他的什麼智慧跟他師父八指頭陀有什麼關係。他的智慧是他在普陀山閉關,閱讀《大般若經》的過程當中,忽然一下子開悟,是這樣證得的。

禪宗實際上就是大密宗。他必須要靠已經開悟的禪師,一代一代以心傳心。什麼叫做以心傳心呢?以心傳心就是完全的自內證,個人的一種宗教體驗。這個確實是不可以拿語言完全表述出來,也不可以拿其它的方式表示出來。只有說你也開悟,我也開悟,互相之間一看就明白,這個叫以心傳心。這是佛教傳承的一種方法。漢傳佛教不大講傳承,藏傳佛教講有六種傳承。講經論僅僅是一種傳承,禪宗的這種也是一種傳承。這種傳承從禪宗一建立就是這樣,都是一代傳一代。如果這個禪師的弟子裡面沒有一個開悟的,沒有可以以心傳心的人,他就不往下傳。在唐代有五個宗,法眼宗、溈仰宗這兩個都是因為弟子裡面沒有開悟的,不能往下傳,這兩個宗派就斷絕了。禪宗就是這樣,他寧可沒有傳的人,也決不拿一個冬瓜印子印人。禪宗衰落以後,現在都是一個法劵,寫在黃紙上傳給你,那不叫禪宗,那隻能說你可能跟禪宗有一定的法脈關係。一旦失去以心傳心的話,這就不是禪宗了。

禪宗是沒有什麼方法可講的,因為他依靠師父,依靠禪師。上根利器的人,禪師用很靈活的方法。雖然有方法,比如說參話頭,還有曹洞宗的默照禪以及其他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都不重要,因為沒有固定的方法。你按照那種方法去修的話,可以得到一定的好處,比如說能夠入定,能夠發一定的智慧,但是你缺了開悟禪師的重要的增上緣,一般來講你是不可能真正開悟的。不可能真正的開悟,這條路就非常危險,就會把自己在禪定或者參禪當中的某一些……禪宗叫做光影——就是不是真正的心地光明,而只是一些影子。就會把一些光影誤認為是真正的心性,這種人也可能持戒很好,也可能一打坐能坐幾天,在禪宗的老和尚裡面,現在也還有的是。但是這種人並沒有真正見到道,煩惱實際上一點也沒有動。

只有親自證到的這種智慧,才能斷煩惱,其它方法不能斷。你打坐功夫多好,煩惱不是靠那東西斷;你的神通多大,布施再多,它跟斷煩惱幾乎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你必須要證到跟諸法空性、無我性相一致的智慧,依靠這種智慧才可以把煩惱連根斷掉。其他的方法只能抑制煩惱,但是抑制煩惱的結果,佛教裡面講是「以石壓草」。以石壓草,以後還是會生長出來的。如果叫現在的西方心理學講,這樣做是非常有害的。因為人本來有慾望,它是很自然的,你用壓抑的方法,比如說我是個出家人,持戒,我不能幹這個事情;我是佛教徒,我不能幹這個事情,也可以壓抑住。但按照心理學的研究,壓抑住以後,會在一定的時候,發生心理上的毛病。最可怕的就是臨死的時候,你平時在頭腦很清晰,用理性、理智來控制情感、情緒,控制人慾。所有世間道德教化體系大概都是這樣,都是拿理智控制人慾。儒家認為你不這樣做的話,就沒有人性,就不是人了,做人的資格就失掉了,所以人要有仁義禮智信。其它的道德教化體系,認為這是社會給我的規定,大家都必須要這樣做人,要不然就不是一個好人了,社會就不接納你了。大家都靠的是這麼一種(倫理)。但最根本的能夠導致生死的煩惱是無意識的,不受你意識的指揮。比如說小孩剛生下來的時候,他沒有分別意識上的煩惱,也沒有理智,但是有煩惱。《阿含經》裡面,有一個弟子問佛說:出生的嬰兒,仰面朝天在被子上躺著,一天從早到晚也沒有啥煩惱。佛搖頭否定,說他煩惱具足,他所有的煩惱都有。就說如果嬰兒沒煩惱,所有嬰兒早都成阿羅漢了。道不是這樣,它是一種智慧,修道的一種智慧,只有這種智慧才能把煩惱斷掉。你沒有修道,只是拿理智去壓抑的話,顯教跟密教都講,臨終的最後一刻,是跟人做夢一樣,不受人的意識主宰。南傳佛教把它歸於「異熟識」,「異熟識」就是前世的一種,或者長期以來的一種業報,不是由你自己所決定的。就像你在夢中一樣,決定我做怎樣一個夢,那不可能。因為你那個時候的意識,不像平時這樣清醒。那麼那一時刻,你壓抑的煩惱全部都一下子爆發了,那最好也就是下一輩子再生為一個人。

我聽老一輩的人說,佛教跟道教兩教裡面的出家人,這些人辛辛苦苦的,一輩子持戒、誦經,他來世有可能轉生為一個富貴人。實際上我們根據很多佛教的傳記,《高僧傳》記,確實是這樣的。《高僧傳》里有一個故事,是唐代還是宋代的時候,有一個儒生,考科舉考到四十多歲,總是考不上,文章也做不大好。這一次沒有考上以後,盤纏也沒有了,當時好像在西湖,他準備在西湖裡去投河自盡。已經四十多歲了,錢也沒有,什麼都沒有,怎麼辦呢?這時候來了一個和尚,和尚來了以後不稱他為先生,稱他為法師。他說法師,你還好嗎?這人很吃驚。和尚說當時我們在一起修道的時候,有九個人,你不記得了?然後就拿出一個鏡子來給他看,他看了以後,一下就明白了。原來他前世是一個寺院里著名的住持,是一個法師。然後他就開始問,我們一起的誰誰誰怎麼樣了。大概問了八九個,全都是這樣,不是轉生大將軍,就是轉生很大的官。他說這九個人裡面,只有我一個人得到解脫,證得阿羅漢果。這個儒生很不理解,他說我前世一輩子,也講經說法,也持戒,什麼都做得很好,為什麼我今生落成這個下場呢?他道友就揭露他,你雖然講經,但是你經常是「不凈說法」。不凈說法就是他講經的時候,還考慮到,今天有多少人,有財主來可能將來會給我供養很多錢,這個叫不凈說法,有時候會這樣想。雖然你持戒,大的戒沒有犯,但是小的戒你犯了。應該說這個法師的下場很不錯了,因為他還生為一個人,還繼續信佛,而且後半生很快就出家了,很快還是得到解脫了。

如果拿當代心理學來分析的話,這個完全合理,合情合理。如果沒有證到智慧,僅僅是這樣修的話,是很難從人超出去的。至於禪宗的人,上根利器,慧能在《壇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此法只接上根利器。上根利器的人,不用什麼方法,見到禪師以後,用很靈活的方法給他指引,慧能講就是「解粘去縛」。把捆在身上的繩子,他幫助你割開、解開,他就是這個方法。幾句話之下,他就可以讓你見性。這種情況在禪宗裡面,繼續的時間不長,大概不到幾十年的時間,到慧能第二代的時候,就已經不大行。因為光用這種方法不行,只有把方法變得更靈活多樣才行。後來就變成機鋒公案這些,到宋代又變成公案禪、看話禪。這些都是因為沒有辦法,禪師的本事沒有那麼大,參禪人的根器也沒有那麼好,不能使你一下子開悟,只能用比較笨的方法,參一句話頭。但是到這個時候,禪宗實際上就已經衰落了。即使說生在盛唐,你能夠碰到高明的禪師,比如說像慧能那樣,你是不是就能夠開悟呢?那取決於你自己的根器。你自己如果具有這種根器的話,可能開悟的。

當時的南陽慧忠國師是慧能的大弟子,他對當時天下的禪師已經不滿意了。慧能門下大概是四十七個開悟的大弟子。南陽慧忠國師是比較傑出的一個,他認為當時好多禪師已經靠不住了。南陽慧忠國師認為哪個禪師印證你開悟,那不一定正確。你必須要再依據經典,自己看經,再驗證一下,究竟他印證你那個對不對。當時徒弟最多的是馬祖道一。有的講他座下有八十三員大善知識,八十三個徒弟,都是已經開悟,可以接引學人的。有的講有一百零七個。總之比慧能的徒弟成就的要多一些。但當時另外的禪師評價說,這八十三員大善知識裡面,真正能夠稱得上善知識的,也就三、四個而已。證到阿羅漢果的有沒有呢?我研究過禪宗的一些燈錄,你要仔細地研究,看他的心境,是可以看出來的,是有的。比如有兩個禪師互相問,一個說:「微細流注斷了幾年」,對方回答說斷了七年。「微細流注」是禪宗的用語,它指最微細的煩惱。如果「微細流注」斷的話,肯定是證到慧解脫阿羅漢的,起碼這兩個禪師是證道的。當時像這樣的禪師可能大唐國里還是有。當時有一句話是「不是無禪,只是無師,大唐國里無禪師。」這是當時人對大唐的評價,實際上當時真正的禪師很少。

到南宋以後,禪宗以心傳心的傳承基本上可以講斷了。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不能保證每一代接法的人都是開悟的。開悟的人並不是沒有,個別也還是有的。但是不能保證每一代住持寺院的禪師都是開悟的。所以即使開悟了,一般來講,也只是等於小乘初果的見道。當然他的智慧要比小乘初果的人要圓滿得多。因為禪宗的法執要破得多,在知見上要圓滿得多。即使證到這種,離自己解脫還很遠。所以,從晚唐開始到宋代的時候,禪宗門裡面開悟的禪師就要自己念佛,率領徒眾念佛,在寺院裡面開闢念佛堂,這是普遍的,一般都這樣。像最著名的永明延壽禪師,他是法眼宗的弟子。禪宗門裡面一般認為他是透過三關的,透過末後牢關的。大家公認為透過末後牢關的這種禪師是很少的,大概在永明延壽以後還沒有看到記載。大家承認明朝的蓮池大師是破了初關的。他們都這樣做,給大家做一個表率。說明即使你參禪開悟,最好還是先修念佛法門,求生凈土,這樣可以即生的解脫生死。

當然,禪宗里也有一些人不願意往生西方凈土,那也可以。不願意的話怎麼辦呢?關於這個問題,曾經有人來問過宗密禪師,宗密禪師解答是,如果他開悟的話,可以證到小乘的初果,可以在人天當中自由地受身,將來肯定也能夠得到解脫。當然如果能證到初果以上,即使解脫的時間長一些他也不怕了,因為他肯定將來要解脫,不會再墮於三惡道了。再一個,如果連開悟也沒達到的話,那麼你精進的參禪一生,善根也不喪失。等再出頭,就是說等再轉生為人的話,然後再繼續參禪,開悟得快一些,禪宗一般是這樣解答的。總之禪宗在當時,也沒有人講它是易行道,這種修行的方法,看起來非常簡單。它是拿最簡單的方法綜括了全部最深奧的佛法,它確實是中國人佛法智慧最集中的一種表現。

要深入地探索禪宗的內容,實際上它用非常簡單的方法,從小乘佛教到圓教所有的內容都包括在裡面了。美國的張澄基教授十八歲的時候就皈依貢嘎活佛,在廬山閉關,修大手印好多年。他在《佛學今詮》裡面講,學佛越久越覺得禪宗的偉大。初期還不覺得它有多偉大,不過學得多了以後,才會理解它的這種智慧。當然這種門檻是很高的。不是說一般的慧根去參禪就可以開悟,實際上真正開悟的人很少。

我在1980年的時候去普陀山,碰到一個還過俗的法師。那個法師還上過佛學院,對佛法還是很懂。他說:「現在的普陀山哪能跟解放以前比。解放以前經常住山的有三千人,能夠幾十年長坐不昧,不倒單的起碼有三百人。當時,只要你是一個出家人,只要說你想修行,其他東西根本不用考慮。」最差的出家人,這個信念都有。不用考慮,隨便找個地方一坐,自然就會有人來管你,就會供養你,把你的生活全包了,跟現代是不大一樣。我問他有沒有開悟的呢?他說這個事情從來沒有聽說過。就說那麼多人,那麼精進地修行,實際上真正達到開悟的也還是很少的。所以印光大師在普陀山住了幾十年,他為什麼要力弘凈土法門呢?他就是看那些修禪宗修得很精進的人,裡面真實開悟的很少,有一些有禪定功夫,有持戒,那都是沒說的,很好,有的講經說法也很好。但是他不能了脫生死,一個出家人不能了脫生死,對他自己來說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像這些大師弘揚凈土法門,決不是輕易地說是因為我相信了這個法門就弘揚,他是經過了多年的研究,經過了廣泛的觀察,各宗各派都觀察了以後,有的是修了各種方法以後,最後走到凈土門裡面。

至於禪宗在南宋以後,基本上是越來越衰落,在近代的虛雲老和尚,有一些復興。復興也主要表現在修建了十幾處叢林吧,帶出了徒弟大概有一二百個。這些徒弟當今都在一些重要的寺院擔任住持。他的功勞,修廟子、創立這些功勞都是很大的。這些人一般都有兩大特點,一大特點是他很懂得修持,怎麼用功,很懂得規矩。另外一個特點,全都會修廟子,有的自己還會設計圖紙。虛雲老和尚自己會設計,他確實還是繼承了中國佛教禪宗的傳統。但當時就有弟子問虛雲老和尚,你的弟子里有幾個開悟的呢?虛雲老和尚長嘆一聲說,這件事情談不上。當然也不是說絕對沒有開悟的,虛雲老和尚認為很少。有些徒弟一來,老和尚就讓他念佛。還有其他幾個老法師都是這樣。至於其他弘揚禪宗的人,當代也有一些。開悟這件事情,是不能只靠聰明的,再聰明的人,光憑自己的智慧去參禪,也不是說沒有證悟的可能,但是比較危險。萬一認錯了,沒有真正證悟,把它錯認為證悟的話,無形當中我慢就增大,不自覺的,脾氣也就變得越來越大。你要在禪宗的老和尚中去觀察,這種現象還是很容易觀察到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錯認了。就是把一個不是心性,把本來是自我的根本的禪定境界誤認為是心性。然後經常保持,時間長了以後,不但沒有把我慢縮小,而且增大。所以這條道路,如果沒有真正已經開悟的明師指點的話,那是非常危險的。

密乘略述

再一個就是密乘。密乘是屬於大乘的一個系統,它本身的內容很多,也比較複雜。印度阿底峽把它分為四部瑜伽,四部瑜伽的分法還是比較合理的。唐密相當於四部瑜伽裡面的下三部。下三部密法在唐代流傳了100多年,現在中國基本上失傳了。只剩下一些瑜伽焰口施食,還有一些咒語,念法也不是完全按照當時的密法念的。比如說准提法,准提咒的讀音跟唐代顯然是不一樣,實際上在中國已經斷絕了,在日本還有。但是日本的唐密跟藏密不一樣,它主要強調進入壇城,主要強調傳承,不大強調依靠上師。這種密法,按照《大日經》和《金剛頂經》裡面的說法,如果你條件具足,精進修行的話,修的好的人,保證你可以現生證得菩薩初地。然後經過十六大菩薩生,再生十六次才能夠最後成佛,成佛的速度是相當快的。雖然這樣講,但實際上修密宗的人,真正證到初地以上的很少。一些靈驗是有的,只要你真正修行,獲得靈驗並不是很難,尤其解放以前。修密法的居士講,以前隨便一念咒語,本尊就可以顯現可以讓人看見,祈禱什麼事情也可以實現。在解放以前,密宗不把這看作一件稀罕的事情,現在是很稀罕了。

但它有一個嚴格的修證次第,如果真正用實踐去印證的話也是很難的。因為它的十地基本上跟顯教講的是一樣的。但是它把十地裡面的每一地,又分為入心、住心、出心,這樣就有三十地。講初地、初心進去的時候,那個境界大概相當於天台宗的圓信,初果的見道開悟。然後初地、初心修滿了,從初地出去的時候,功德可能相當於華嚴宗裡面講的菩薩初地的功德。修到三地,初心修滿的時候,叫做「過五通仙人地」。就是四禪八定跟五種神通都修全了,而且超過所有的五通仙人,外道的仙人神通沒有他大。如果根據這個衡量,密教裡面自己講,修到初地菩薩的也有,比如到中國來的開元三大士裡面的善無畏。他的傳記里講是證到初地菩薩。到中國來的時候,是從空中飛來的,到新疆的時候不能飛了。因為密宗裡面成就的是一種悉地,悉地是要借用鬼神的力量,這種在藏密的八大悉地裡面,有一個悉地叫做飛行悉地。借用鬼神的力量使你在空中飛行,然後神就告訴他,前面就是大支那了,這不是弟子所管的地方了。因為鬼神的活動範圍是有限制的,善無畏就只好步行到長安來了。當然他還有其它的一些神通。但是如果拿《華嚴經》的初地菩薩去衡量的話,善無畏顯然是還不能具備的,大概相當於初地的初心。

日本真言宗講,日本的空海是證到三地菩薩。他可以在法座上多次顯現,別人看見他是毗盧遮那佛的形像。太虛大師在他的文章裡面就不相信這回事。他說即使你能顯現毗盧遮那佛的形像,就能說明你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嗎?他說蓮池大師在念佛堂里曾經有一次顯現阿彌陀佛的形像,大家都看見他是阿彌陀佛,難道蓮池大師就是阿彌陀佛嗎?過去這種現象不好解釋,現在學了心理學以後就很好解釋了,顯然不能這樣看。因為大師自觀想變成毗盧遮那佛或者阿彌陀佛的形像,他觀想的力量非常強。他自己睜開眼睛也可以看自己變成跟毗盧遮那佛一模一樣的。修密法成就的第一步,就應該做到這樣。是睜開肉眼看,不是閉上眼睛看。這個力量再強大一些,人的意念互相之間可以感測的,他可以傳給你。在場的人對師父非常敬仰,就容易接受他的信息。你就會看見他所觀想的這個形像,看見他是阿彌陀佛或者是毗盧遮那佛。這並不能證明他就是毗盧遮那佛。證到毗盧遮那佛,只能是從心性上講,從智慧上講。所以如果從智慧跟神通講,三地菩薩的神通,「過五通仙人地」,神通是很大的。但是也沒有聽說空海大師有那麼大的神通。

要依靠東密、唐密修行,實際上要證到初地、三地以上。這個傳承也已經斷了,中國傳承已經斷了。到日本去學的話,日本的密宗上師早就連比丘戒都不能守了,大部分都有老婆的。連比丘都夠不上,雖然穿比丘的衣服。你要說他能夠即身成佛,成為菩薩,只要明白佛教道理的人,誰會相信呢?他只能給別人做一做法事。我看到做法事都有廣告的,做一場法事給多少錢。有幫你戀愛成功的法事,幫助你消災免難的法事。實際上不能說他做法沒有效益,但是說得到解脫的話,他自己也不敢承擔。

解放以前東密流行了一陣,後來因為弘傳東密的人本身也沒有修多好。大勇法師修得最好,他自己去學藏密了,這一系的東密就失傳了。只有廣東潮州的王弘願居士傳下來的這一支東密,現在還有些傳人,現在大概有兩個居士傳他的法。這兩個居士大概一共有100多個弟子,廣東省宗教局還不承認它是佛教,所以它不能公開的活動。修這種法對於多數人來講也是不太現實。因為中國人修這種法很容易產生執著。對密法感興趣的,大部分都是會對神通感興趣。密法裡面最擅長的東西不是佛菩薩的本尊法,是跟諸天、鬼神打交道的這一類方法,達到世俗目的。在日本主要是為國家政治服務的,為國家祈禱,消災免難,主要搞這些。對這些要是注意力太多,太感興趣的話,即使能夠修成就,最後只能障礙自己的解脫,因為它只會增長煩惱。沒有神通可能煩惱還小一些,有神通煩惱更大。如果我做法能夠成功,給別人做法能賣多少錢,這很容易使人產生貪心。成都有一個居士就給一個女居士做怎麼能夠把她的丈夫保住的法,一個月要8萬塊錢,很容易增長煩惱。漢地的很多人修密法大部分都在這些方面感興趣,實際上都是障礙自己解脫。

再一個是藏密。藏密比東密整個體系要嚴格得多。它是直接從印度傳過來的。除了格魯派,藏密的祖師都是親自到印度、尼泊爾這些地方去留學,都是跟當時最高成就的老師學習。有的跟100多個,有的跟了50多個,這樣傳回來的法。所以它的傳承是很真的。裡面的方法也極多,內容非常豐富,世間法也有,出世間法也有。但藏密跟東密不一樣,它首先重視上師的作用。如果要修解脫道的話,首先上師要證到解脫,就是證到初地以上。如果能碰到一個初地以上的上師,給你行某些灌頂的話,比如時輪金剛法灌頂,保證你灌了這個頂以後,即使不修,七生之內最低可以往生時輪金剛的凈土。但是,你遇到的這個上師必須是初地菩薩以上。在西藏佛教史上也確實出過這樣的上師,比如蓮花生大士。記載他的徒弟,有西藏的藏王跟大臣,有25個以上都是證得了各種神通成就,是不是得到解脫沒有講,起碼是神通成就。有能夠穿山,有能夠入海,空中飛行的,這種有25個。

米拉日巴大師傳記裡面講,他的弟子里得到成就的——這種成就我理解應該是證到阿羅漢果以上,自己得到解脫的25個,證悟的108個。如果按照《華嚴經》裡面講初地菩薩的標準來衡量,從米拉日巴大師成熟的弟子這方面來講,大概可以算初地菩薩。我覺得米拉日巴大師大概可以算得上是初地菩薩。但是米拉日巴大師也說得很清楚,他的加持只有13代,現在到第17代了。大寶法王第一世轉世的時候,他也說他只轉生十三代,現在已經轉世到十七代了。真正的活佛轉世,轉世以後也沒有退,還有前世的智慧和神通,從歷史考證的話,大部分都會退。因為一般生為人以後,退的可能性比進的可能性要大。從大寶法王看的話,大寶法王到大概十一、二代的時候有一些神通,以後慢慢一代不如一代。只能說親近他感到歡喜,個別有一些奇異的地方,要說有多大的成就,已經很難說了。

其他的宗派也還是在一個衰落的過程當中。噶舉派裡面出過的大成就者大概最多,得到解脫的一、二百個可能是有的,有名有姓有記載。在近幾百年,尤其是在格魯派興盛以來,藏密的大德都說,很長時間很難碰見真正成就的人。在近代水平最高的寧瑪派的仁波切——麥彭仁波切,他的一個著作裡面講,即使最微小的密法成就,有小的神通這樣的成就,我都沒有碰見過。他在大圓滿訣要裡面講,我雖然寫了這個訣要,但是自己也沒有證到。麥彭仁波切被看作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的智慧、見地、水平確實是很高。當然這種大德講的都是實話,他不會講妄語的。

大概大體情況就是這樣,要找一個真正符合密法的要求,是初地菩薩以上的上師,在他的加持指導之下,你才有可能得到即生成就,即生解脫生死。這種解脫生死又是有嚴格次第的,一般來講,無上瑜伽部的前三部的密法,大體是有相跟無相兩種瑜伽。有相瑜伽是修三密相應本尊法。本尊法修成就,就是剛才講的睜開肉眼,看到你所觀想的境界清清楚楚現前,這個時候才可以做法。比如說我要給誰治病,我要加持這杯水,我親眼看見大悲觀音從這杯水進去了,拿這杯水治病絕對的靈驗。如果沒有做到,按照密法的規矩,是不可以加持水給人家治病的,因為這很難說。也可能能治,也可能起相反的作用,不能治治不好,人家誹謗你。比如說要超度死人的話,那個要求更高了,要證到初地菩薩以上,才可以真正的超度。所以藏密真正修行好的人,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證到初地菩薩以上,他絕對不做這個事情。你出多少錢讓他超度你的祖先也不能幹,因為不能實際的超度。當然有好處,但是不能超度你實際得到解脫。

在藏密中,成就的第一要素是遇到成就的上師,而且自己要跟上師有緣。如果沒有緣,或者對上師不尊敬的話那不行,上師再有本事也不行,所以這種機會非常難得。比如修有相瑜伽,修一修你就知道了,這種瑜伽我也修過。不要說在家,就是出家閉關修行也很難。在現在的西藏,修本尊法,要修到睜開肉眼明明白白看見觀想境界,這樣的人也極少。不是說沒有,很難修到的。古人也許不難,古人是靠上師的加持,加持以後根本不用觀想,很快就顯現了,所以整個成就的關鍵就是上師。密法講,你只要找到合格的上師,就是成就的一半,應該說是多一半。找不到的話,雖然是修,但是不能保證得到成就,一般來說不可能成就,因為你缺乏最重要的增上緣。

那麼修藏密必須要找到有成就的上師,成就的上師有它嚴格的標準。像無上瑜伽部的法,它分為生起次第跟圓滿次第。生起次第本尊法與下三部密差不多,三密相應。下三部密持本尊的咒,也要持到睜開眼睛能看見,然後有可能獲得八大悉地,比如說在空中飛行這些。歷史上也出過這樣的人,現在一個半個,偶然也有人見過,但很難。這也僅僅是一種世間的成就。得到這種成就,如果發願往生凈土的話,密法裡面講,才可以往生本尊的化土。因為凈土有報身土、化身土。只能往生化身土,如果沒有得到這種成就的話,不能保證往生化身土。這是密法裡面的往生法門。

再一個,如果要見道的話,生起次第不能見道,必須要繼續修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必須修氣脈明點。修氣脈明點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嚴格來講,人的生理有一定的規律,必須要有嚴格的成就上師在旁邊指導。不然氣走不對,一下就癱瘓了,再一個就是瘋,再嚴重的就是死。這種癱瘓了、瘋了、死了,解放以前修密法的居士裡面有,而且數量還比較多。我碰見過好幾個大和尚,向他請教密法。比如正果法師,他首先給我講一件事:我給你舉一個例子吧,解放以前的唐繼堯居士,臨終的時候把我叫去,臨死三年都癱瘓了。

密法是非常嚴格的,戒律非常嚴格,條件要求非常嚴格。如果稍微對它的規矩有所違反的話,很容易最後達到這種效果。就是修癱瘓,或者是死的時候手忙腳亂,瘋了、死了。因為氣要往人頭上沖,氣是生命之本,控制不住,它沖的力量很大,一下衝到腦子裡面。腦子是生命的中樞,它把哪個地方一碰以後,就癱瘓了。在漢地前輩的人已經走過這條路,昌臻法師不大講,但是昌臻法師實際上對這件事情非常熟悉,因為他也修過,他也學習過,非常熟悉。我也聽好多,像黃念祖老居士也這樣給我講。當時我對密法也很感興趣,也學習過。他就是先給你講這些例子。黃念祖居士被公認為是得到成就的凈土大德,他每天念佛十萬聲。非常精進的這樣修持,他不但自己念佛,而且他還能使他院子裡面的弱智小孩,教給他念佛以後都能考上大學。我請教他,他說你願意修密法,修一修可以,但是凈土是必須要修。我說兼修可不可以呢?他說兼修也可以。他自己就是兼修的。兼修的人一般到晚年都是純粹的修凈土。講完了就講凈土法門。

凈土法門

凈土法門的殊勝利益已經顯現出來了。在小乘道中,大乘道中,密乘道中,即生能夠得到解脫的可能性對今天的絕大多數人來講,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即使修到初果,還得七生七死。要修到初果這種可能性,對一般的人來講也是很小的。如果是初果都修不到,那怎麼辦?能不能得到解脫呢?漢傳佛教裡面講能,就是凈土法門。

凈土法門當然也有它嚴格的往生條件,這種往生條件主要是根據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願。這個願有的經上說是二十四願,有的是四十八願,有的三十六願。總之,我認為大體上看最關鍵的願就可以了。願都是如理而發的,必須要明白髮這個願的道理。因為佛菩薩的願要成就,必須要合於法性之理。一般來說,必須要對凈土法門深信發願,而且也要一定的時間,不是說一剎那之間想到要往生凈土就可以往生。經裡面解釋一般是十念,十念怎麼解釋呢?十念可以做短的解釋,也可以做長的。最短念阿彌陀佛念十聲也可以算十念。最長的的話,因為人的一個念頭,有時候一個人想一件事情,可以算一念,有時候十分鐘想一件事情,也可以算作一念。總之要在允許你考慮一件事情,把它決定下來,這樣長的時間中對凈土法門深信不疑,沒有半點懷疑,有半點懷疑就障礙往生,不能往生。因為它全靠的是你這種確定不移的信心,尤其是在臨終,確定不疑,一定要往生凈土,其他地方不去,這種信心。它靠的是佛的願力攝引,如果光靠自己的力量,證到阿羅漢果,得了三明六通,一般來說只能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之內活動。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凈土,離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離得很遠很遠。就是修到阿羅漢果,要往生凈土還得念佛發願。不是說我想到西方極樂凈土,拿神通去遊覽一下吧,那不一定能做到。一般的阿羅漢都做不到,不要說普通的凡夫了。

所以日本的本願法門,當初祖師特彆強調他力往生。我們之所以被接引往生,主要靠的是增上緣。增上緣就是阿彌陀佛依靠他本願力的這種攝引、接引,這個接引只是一個增上緣而已。只有一個增上緣不能產生這種現象,因緣所生法必須要有四種緣。起碼還要有一種因緣,這個因緣就是自己要絕對相信這個法門,而且要深信切願,這個願望要非常深切。這樣的話,按照《觀無量壽經》講的九品往生的法門,即使平時沒有修持過凈土法門,臨終地獄相現,已經要墮入地獄了,看到牛頭馬面來抓他了,這時候有善知識給他開示要念佛,即使不能多念,就是十念稱念阿彌陀佛名,念念中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就能夠往生凈土。這樣的人也有。

雖然這樣往生凈土以後在蓮花當中住的時間長一些,住十二大劫,花開見佛。但是那總比墮入地獄,墮三惡道裡面,輪迴無窮無盡的時間要好多了。《無量壽經》中有描述,住在蓮花裡面的人,他的感受要相當於三禪的樂。三禪樂是世間最樂的。如果一個人嘗受過三禪之樂的話,他對於世間的一切快樂跟幸福,都認為是很痛苦的。這種樂是常人沒有嘗受過的一種,從內心深處湧現出來的大樂,沒有嘗受過,所以不能描述。至於涅槃比這個更樂。

佛教比較難於傳播,主要就在於涅槃跟禪定的經驗,一般人沒有,讓你相信有這件事情是比較難的。但是經裡面確實是這樣講的。如果對這一點不相信的話,修凈土法門也就不能相應。有些人認為修凈土法門也不要廣學經論,只要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了。這大概就是修凈土法門的很多人,往生少的原因。雖然念佛人很多,但統計一下實際往生的,在真正念佛的人裡面,還是少。但比修到其它成就的還是多,比如密法成就的,得了神通的,得了禪定的,證到阿羅漢果的,這種人你在世間找,或者做社會調查,恐怕十年也不能調查到。但是要調查有確鑿的證據,誰臨終有往生的瑞相,這件事情,大概在每一個縣,都可以調查到現實的例子。雖然不是很多,但是現實都是有的,就說是一件非常實在的事情。

而且凈土法門也有現實的效應。張澄基教授在《論凈土念佛》這篇文章裡面說,這些都不用說了,即使沒有西方極樂凈土這回事情,沒有往生凈土的這件事情,或者按照一些西方哲學家的說法,我用不著考慮這些事情,因為我現在還沒有死。只要過一天,好一天,快樂一天,就行了。那也行,只要你念佛,所得到的這種快樂,不是別的方法可以代替的。一些哲學家想,生死都是一樣。像莊子說,生死為一,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也沒必要提前考慮。儒家講只要我盡到做人的責任,這個生死是自然,誰有不死啊,只有認命了,只有接受了。以認命的態度去接受了。當代西方的存在哲學,好多也都是這樣。但你雖然這樣想,實際上是不是真正能夠解除死亡的焦慮呢?因為死亡焦慮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焦慮。西方的心理學家也認為,人會考慮這個問題,會考慮死亡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會考慮我死亡後到哪裡去。人之所以跟動物有區別也在這裡,動物是不會考慮的。你說你已經是個人,意識告訴你不要去考慮,潛意識當中能不考慮嗎?現在西方有臨終關懷嘛。他把臨終的病人放在臨終醫院裡,用各種心理學的方法,使你安慰。使你能夠不想到死亡的恐懼,使你能夠愉快、安樂而死。但這隻能發生一定的作用,如果說真正的確信我死了以後還有一個無限的、極樂的長生,哪能比得上這種效果。

凈土法門不一樣,只要說真正理解了這個法門,深信這個法門,真正能夠十念發願,這件事情並不難做到。只要你把道理弄清楚,找很多的證據,說服自己以後,經過多方面的考慮,觀察人生。尤其是老年人,反省自己的一生,觀察別人的人生以後,大多數都會認同佛教的說法。人生生死確實是苦,如果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何樂而不為呢?為什麼不去呢?不去那才是傻瓜。既然相信了這件事,也不難,也不耗費什麼,也不用拿很多錢去買。為什麼不相信呢?因為相信了有莫大的好處,你就不會畏懼死亡了。即使你修得不好,只要你曾經這樣發過願的話,阿彌陀佛保證,不能說今生絕對往生,肯定在不太久遠的將來一定會往生的。

有的人是看臨終有沒有往生的瑞相,據我所知,實際上即使你臨終沒有往生的瑞相,也不一定不能往生。因為人死了以後還有一個中陰境界,在中有境界裡面,一般來講人的意識還很清醒的,跟活著的時候一樣,什麼都記得。你既然在生前聽聞了佛法,在那個時候更能記得了,那個時候念佛的話,佛菩薩照樣還可以接引的。那個時候如果真有一個中有,不信仰宗教的人,不知道凈土法門的人,你依靠誰呢?那是非常可悲了,中有的可悲,跟人間的可悲不一樣。因為人是一個社會動物、感情動物,從生下來就在家庭、親人的關愛當中,一直到老死。《無量壽經》中講,人是獨生獨死、獨往獨來,誰也不可能跟老伴兒一起去死。死的時候總是孤獨的。你想你死了以後,一下就脫離幾十年生存的親人的氛圍,一下子歸宿沒有了。吃的也沒有,住的也沒有,一個認識的親人也沒有,那是多麼可悲,凄涼的一種景象啊。但是,只要有佛教的信仰,有三皈依,深信過凈土法門,根據藏傳佛教的中陰救度講,在那個時候,只要記得一句阿彌陀佛,或者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或則六字大明咒,只要相信、信任,在這個時候念,都有可能被接引。

再退一步講,比如說不慎這一生曾經做過一些惡,要步入地獄了。步入地獄一般時間也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只要說曾經信過凈土法門,有這個種子,在地獄裡面還有地藏菩薩說法,還可以聽法,繼續修行,繼續確信念佛法門,還可以往生。所以,實際上凈土法門只要真正地深信,在十念裡頭真正深信切願了,而且能把這個心念保持到臨終的話,一般來說往生凈土或早或晚,絕對是有保障的。我通過教理的研究是深信這一點的。

往生條件

但是不是像有些人講得那樣,一往生馬上就成八地菩薩,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呢?也不是這樣。因為根據《觀無量壽經》講——我絕對深信這部佛經當時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有一些經可能是龍樹菩薩造的,有些也可能是後代的一些菩薩造的。但凈土這個經,我確信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他講的往生條件非常明白。

比如上品上生,他的條件是,發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三種心。這三種心的要求都是很高的。至誠心是要一點懷疑都沒有。深心,你這種信仰是非常深沉的。迴向發願心,你所修的一切都迴向,發願生於西方凈土。然後還有,一者是慈心不殺,具諸戒行。「具諸戒行」,戒有很多,居士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具諸戒行,就是你受過什麼戒,都得嚴格守住,不能違反。特別是慈心不殺,殺戒不能犯。

第二是誦讀大乘方等經典,讀的意思不僅僅是讀一下而已,天台宗的解釋是必須要經過研究經教,大開圓解。按道理應該是這樣。誦是背誦,起碼記得很熟,讀得很熟。通過學習經教,起碼大開圓解。即使沒有見道,也離見道不遠。

三是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生到凈土以後,當時就能夠悟「無生法忍」,這個「無生法忍」一般的講是七地菩薩。藕益大師的解釋是上品上生的人,實際上起碼是修大乘見道以上。

第二是上品中生,「上品中生」就是「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古人對這個的解釋,「善解義趣」,就是大乘經的義趣。指的是經過參禪,對於大乘教理的核心,第一義、真如、實相能夠獲得很深的理解。這種解一般認為是禪宗的開悟,是證悟,還不是指的解悟。然後又要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不謗大乘」這一點看著好像很容易。但在今天,對於很多人,特別是進行佛教研究的人,實際上不是很容易做到。因為今天中國一般學術性的研究,學術界一般都認為大乘經不是佛講的,是以後的佛教徒造作的、製作的。要完全確信大乘,不謗大乘這很難。有些法師,研究南傳佛教或者研究其他經典研究得很精通,但是他就不相信大乘是佛說的,甚至誹謗認為不是佛說的。你說這個算不算誹謗大乘呢?所以,對於一般懂得比較少的信徒來說,「不謗大乘」還比較容易,對於研究佛教、看經論很多的人來講,這一點還不是很容易做到。這種人往生到西方以後,經一小劫,得無生忍。七日之間,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可能很快的達到見道,經過一小劫得到無生法忍。藕益大師的解釋,在這個地方的修行起碼要達到「加行位」。

第三上品下生的人,「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發無上道心,就是真正的發了菩提心。真正發菩提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我看真正的發起菩提心的人也不是很多。這必須要經過對於社會、人生的深刻觀察,對佛教教理的認真學習,確實認識到大乘是非常殊勝的,是人生究竟的價值之所在。然後自己很深切地、很切實地發起將來修行六度,將來一定要從事普度眾生的事業,跟眾生一起獲得解脫的這種願心,而且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要為這個目標而努力,這樣才算真正發了菩提心。這種人生到西方以後,經過一小劫得無生忍,大概是經過三小劫得百法明門,證到初地。這應該起碼也是在此土修到「資糧位」已經圓滿的人。

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命終即得往生」。中品生的三種人,一般指的是沒有發菩提心的,或者是雖然他發了菩提心,但是他發的不真。實際上他主要考慮的是自己的解脫問題。雖然不一定是小乘,但是他的行動主要在小乘這種人。這種人主要是按照持戒的清凈程度決定品位。上品是生到西方以後,馬上就證到阿羅漢道。那在此土起碼是修到三果向或者是三果,生到西方才能夠長一級到阿羅漢。哪有說在此土是一個凡夫,生到西方以後,一下子就能證到阿羅漢果的這種道理,沒有這種道理。

下品上生是「做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這都是臨終遇到善知識,平時沒有修大乘法門的。

一般來講,九品往生只是大概的,從不同種類的的眾生大概分九個等級。實際上往生的品位不只是九個等級。根據個人的修行,往生以後證道的時間各自不同。像我們今天一般的人,要說完全沒有做惡,或者前世沒有做惡,還是很難說。經中所講的做惡,沒有說明是前世做還是現世做。前世的惡業恐怕也要算在裡面,做諸惡業。如果你業障太重的話,雖然念了很多的佛,那也不一定臨終的時候就能夠往生。所以凈土宗歷代的祖師都強調,一個是要深信切願,第二個條件,如果是在家人,必須要按照《觀無量壽經》講的修凈業三福。「凈業三福」就是一定要盡到你做人的責任,做好人,孝養父母,奉敬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等等。在這個基礎之上,念佛當然越多越好。

超越的心

我認為只是念佛恐怕也不一定能保證你比較順利的往生,因為凈土法門是屬於佛教的一個法門。所有的佛教,諸宗諸派,雖然說它的方法不一樣,實際上實質並沒有什麼區別,它的根本目的起碼都是要超出三界生死。所用的智慧都是照見諸法二無我,起碼是人無我,這一點是共同的。這種智慧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只有深淺的不同,沒有實質的不同。這種智慧主要是在生活當中,很切實地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觀察整個的社會人生,要慢慢積累,要從生活當中體認到,確實佛法所說的是真理。

諸行確實是無常,一切現象,不僅功名富貴是無常,沒有可以長保的。人的身體也無常,世間的一切,可以享受到的幸福,確實都是無常。最深刻的無常就是人的心,所謂的自我是念念生滅,找不到一個永遠保持原樣的這麼一個東西,這樣的一個自我是找不到的。如果你連這個智慧都沒有的話,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呢?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幸福,古人也是這樣講的,現代人也是這樣講的。或者說我耍得好、玩的好,自在痛快嘛。總而言之是要幸福。但是幸福要有一個幸福的主體,是使誰幸福呢?如果真正有一個從生下來一直保持到死的這樣的真正的自我,你說誰幸福是可以的。但你經過認真分析以後,這個自我是沒有的,實際上不存在。所以在禪宗看來,這件事是大事,其他的是小事。其他的事情無非就是怎麼樣幸福而已,就算你得到幸福,但是「誰」幸福了沒有解決,幸福沒有著落點,而且是無常的。它的時間維持很短暫,所以你先要明白這一點。

這在凈土宗也是一樣的,必須要通過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小乘的出離心——說好聽一點就叫「超越的心」——因為出離,好像你要脫離這個社會人生,要從你的家庭脫離出去,要躲到深山裡去,要從人間出去。這樣你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也都不承擔了,佛教就是因為這一點,一直受到儒家的譴責。當代社會思潮也是這樣譴責佛教的,也確實是有很多佛教徒是這樣做的。實際上你要看《阿含經》,佛根本就沒有這樣講,那都是對佛法的誤解。在家人應該怎麼修,出家人應該怎麼修,佛都講得很清楚。在家人必須要把在家的責任盡到,必須按照或者接近於儒家的、或者當代社會的倫理觀念,首先做一個好人。在這個基礎之上,拿佛法的智慧在生活當中觀察,保持一個比較超越的心。

一般人碰到聲色貨利,他會生起煩惱,會陷進去。陷進去以後,當然也可能會發財,也可能會得到什麼,但還是會蒙受到更深的痛苦。所以要保持一個比較超越的心態以後,你不會陷得很深。要考慮對眾生跟自己真正有利的事情我才幹,沒有利的我不追求它,在這一點上跟沒有佛法指導的人不一樣。我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首先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我的人生是有價值的。當代人最缺乏的就是這一點,屬於無頭蒼蠅。他雖然在找錢、在奔忙,往往回到家裡想,我究竟是為了什麼呢?這個意義究竟是什麼?這是當代,尤其是高層次人的,有知識人的困惑。物質財富雖然增加了,但意義喪失了。但是學佛就不一樣,雖然沒有證到果位,但是我有這種智慧,我做的事情,按照佛法來講,是對人類有益的、對社會有益、對弘揚佛法有益,沒有浪費自己的時間。

人的根器是不同的,有的人本事大一點,有的人本事小一點,你不能強迫本事小的人,根器鈍的人修行幾十年,一下子就變得跟本事大的人一樣,那不可能的。因為任何本事都是修行得來的。他本事大,是人家前生修行來的。但是只要有這種佛法的智慧作為指導,做小的事情,從小的事情也可以看到大的意義。首先現前的人生獲得的利益是非常大的,一般沒有信仰的人是不能得到的。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念佛,修凈土法門的話,應該說往生凈土,年輕的時候不是很難,老年人是更不難。

因為活到像我這個歲數,已經過時了,跟青年人相比,那比不上。你想掙錢、想當官、想搞什麼研究,都比不上。社會發展快得很,你的知識結構根本不可能趕上現在從事自然科學的人,到40多歲以後都很難趕上了。外國人到中國七天不接觸他國內的信息,回去後別人講的東西他就不懂了。年老了就過時了,所以你趕不上。每一個人到人間來都是一種旅遊,那不是一個永遠安身之處,是一個旅遊觀光的地方,唯有以一種詩意的、善意的態度去對待它。在這個過程當中,想好我應該幹什麼,盡我的能力干好,從而得到意義和價值。然後又深信有一個能夠往生凈土的保證,這種人生還有什麼可顧慮的呢?念佛證到三昧,那當然更好。證不到三昧,無非往生的品位稍微低一些罷了。低跟高,只是說證道解脫的時間不一樣,但是從佛法來看的話,解脫時間的長跟短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實質的區別。

圓教講「念覺圓融」。你覺得人生很長,幾十年很長。但在佛菩薩看來大概就跟打一個盹兒時間那麼短暫。你死了以後回憶這一生,可能也就覺得是做了一個不太長的夢。經裡面講西方極樂世界十二大劫,好像很長。有些人還把它解釋為說那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因為其他經裡面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一日一夜相當於這個地方的多少劫。這樣算下來的話,在西方要修到見道,那時間就長得不可思議了,那還是不往生好。我認為,這個經是給人說的,所以它的地方觀念、時間觀念都是根據地球人的觀念來的。你認為十二大劫很長,但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看起來,十二大劫可能就是你打坐當中的打一個盹兒。所以那也是沒有什麼關係。

當然爭取往生的品位高一些,在此生能夠證得智慧,證得能夠見道的智慧,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見所未見」,這叫做見道。見別人都沒有見到過的人生的真理,見過了以後,就獲得了永恆的生命,知道了所有宇宙人生的意義、價值,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那當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也不是沒有可能。按照大德們的說法,如果說要達到這一點的話,也還是凈土法門來得最穩妥,最快。所以印光大師講,如果當世的人,末法時代想即生證到聖果,不依念佛法門的話,他說這是狂妄。實際上這句話說的不過分。

因為大乘的證道一般的就是先修般舟三昧,然後從般舟三昧修實相。實際上念佛就是從持名念佛,念到能夠看見佛,這個是有相三昧。從有相三昧上,按照你的圓解修觀,直接進入實相念佛的時候,同樣可以見道。這個修起來要比禪宗的參禪,比密法的三密相應,都好修多了。一般來講,如果你具有圓解的話,不需要上師的指引也可以成就,在密法里就不行,所以是一個最穩妥的法門。當然也不是說很容易證到的,但是有可能,起碼是有可能。我願以這個目標跟諸位共勉。我的講解就講到這個地方。


推薦閱讀:

凈土法門法語:八難--學佛網
凈土法門拜懺業障功課--果緣法師
凈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118集
(3)凈土法門: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218集)

TAG:凈土 | 凈土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