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貴族生活的生動寫照

徐顯秀墓壁畫——北齊貴族生活的生動寫照太原市郝庄鄉王家峰村東有一高大土冢,當地人稱之為「王墓坡」,相傳是一座古墓。2000年12月初,盜墓賊的黑手伸向了這座古墓,在墓冢西北角炸出一個盜洞,幸好被村民及時發現並報告文物部門,盜墓行為被及時制止。經過考古專家現場勘察發現,此古墓有大面積壁畫存在,應屬北齊時期。遂上報各有關部門,引起省、市領導高度重視,由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考古隊立即對其實施了搶救性發掘。「王墓坡」地處萬畝梨園之中,考古隊首先對其周圍環境進行了清理、勘探,同時做了必要的安全保衛措施。在探明墓葬結構後。當即擬定了發掘計劃,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發掘工作被迫中止。

冬去春來,考古工作者在上一年整理的基礎上開始了正式發掘。發掘以探方的形式,逐層向下清理。墓道壁畫沒有施地仗,在墓壁上粉刷一層白灰水就直接彩繪,這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尚屬少見,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墓道部分的發掘工作基本完成,脆弱的墓道壁畫近乎完整地保存下來。墓道由斜坡式墓道、過洞和天井三部分組成,坡度23度,長約22米、寬約3米,最深處6.1米。壁畫描繪的是一支由神獸引導的儀仗隊,構圖沒有受過洞和天井的空間分割影響一氣呵成。86個青壯年士兵,服裝樣式統一而色彩不同。有執三旒旗的,有舉鼓吹長號的,有佩劍帶弓的,還有執韁牽馬的,散聚成組,神態各異,展示了北齊官宦人家出行時的生動景象和壯觀場面。在那樣粗糙的牆面上,用筆如行雲流水,不起稿而一筆而就,幾乎不見修改痕迹,揮灑自如。畫家對造型的把握和對線條的控制力,令人驚嘆。

墓道已是如此精彩,墓室的發掘更加讓人期待。隨著填土一筐筐的運出,甬道口的壁畫和石門框浮雕逐步顯露。在甬道人口磚券頂上方繪有兩個凌空而下的神獸,四周是寶相蓮花和雲氣紋。甬道口東西兩側站立的門吏,身著右衽窄袖長衫,手持短鞭,神情端莊肅穆,而在同時期墓葬中,還未見手持短鞭的門吏。布滿精美浮雕的兩扇墓門已被推倒在甬道內,甬道兩頭的封門磚也已部分去掉,顯然是盜墓賊所為。提取封門磚後,由甬道內封門口可以觀察墓室全貌。壁畫的艷麗、壯觀和保存完好程度讓人驚嘆。令人惋惜的是墓頂有四個盜洞,說明該墓已多次被盜。

墓室約6米見方,圓形的穹窿頂上,繁星點點,星座之下,朵朵天蓮花點綴其間,給人以飄逸流動之感。正面北壁墓主夫婦雍容華貴,手端漆杯坐於帷帳下的榻上。兩人面前擺滿了各式菜肴。兩個侍女頭梳雙髻,身穿飾以圈狀聯珠紋的紅色長裙,外披窄袖衫,手捧漆杯,恭恭敬敬立於帳前兩側。帷帳外兩側前排是一支8人樂隊,右邊4名男樂伎,分別演奏鐃鈸、五弦、曲項琵琶和笛子;左邊4名女樂伎,分別演奏響板、豎箜篌、笙和琵琶。西壁是墓主人準備出行的場面。青羅傘蓋下一匹棗紅駿馬整裝待發。馬頸下掛一纓子,裝飾著忍冬和聯珠紋,馬鞍鞍袱邊沿繪有兩圈聯珠紋,聯珠紋內繪有類似菩薩的人頭像,駿馬前面是4個三旒旗手、佩劍武士和馬夫;後面是羽葆執事,捧官印者和肩扛胡床的隨從人員。東壁是墓主夫人即將出行的場面。羽葆華蓋之下,一輛卷棚頂牛車,豪華富麗。車前御手正在極力控制躁動的公牛,旁邊一胡仆前後照看。車後是一群貼身侍女,分別捧著包袱、梳妝盒和披風,頻頻回首張望,等待夫人上車。其中兩侍女頭戴捲曲發套。還有一白色長裙侍女,裙上也飾有聯珠紋,和西壁馬袱上的聯珠紋如出一轍。南壁墓門上方繪有一朵碩大蓮花,兩隻威武的神獸頭朝下凌空飛翔。神獸雙眼圓瞪,兩齒外露,長舌外伸,大三角耳直豎,毛髮高聳,著紅色短褲,腰系白帶,向下俯衝。甬道內,是執鞭佩劍站立的儀衛,而墓室外則是靜靜等待的儀仗隊。

由於被盜墓賊多次擾動,各種隨葬品和淤土層位混亂,絕大多數器物已不在原始位置,但器物的種類和數量仍很可觀。出土各類陶俑近300件,瓷器200餘件,主要器形有雞首壺、尊、燈、盤、碗和圓扣盒等。這些珍貴的文物反映出北齊時期貴族的生活中已經大量使用瓷器和彩釉器。其特點表現為白胎堅硬厚重,青釉泛黃而有玻璃質感。瓷器裝飾上肥厚的仰蓮、忍冬,粗大的聯珠、獸頭、粗棱,極富立體感,具有石刻浮雕之藝術效果。一枚嵌藍寶石的金戒指在盜墓賊的多次洗劫中倖存下來。這枚戒指由黃金戒托、指環與藍寶石戒面組合而成,指環為一對獅形動物,張開大口,咬住蘑菇狀戒托,盤座飾一圈聯珠紋,內嵌藍色寶石,寶石戒面陰刻一頭戴面具,手持法物的人,珠光寶氣之間,透露著一股神秘。此物應出自中亞或西亞。甚至地中海地區。從磨損程度可以看出墓主人對這個外來之物的偏愛。此外,墓室中還發現一個金元時代的白瓷碗,對確定該墓早期被盜的時間提供了線索和依據。可以想像,如果此墓未被盜掘,我們將會有多少驚人的發現。

遍布全墓的彩繪壁畫保存基本完整,共約330平方米,氣勢陝宏壯觀,形象生動寫實,色彩斑斕如新。整個壁畫分三個部分:墓道、過洞、天井內為儀仗隊列,甬道口與兩壁是執鞭、佩劍的儀衛,墓室內為墓主人宴飲、出行等內容。墓葬壁畫彩繪了各類人物、馬匹、牛車、神獸,各色儀仗、兵器、樂器、生活什物和諸多裝飾圖案。畫面人物大小與現實相當,栩栩如生,內容紛繁而布局和諧,人物複雜而脈絡清晰。無論是壁畫人物、生活什物、裝飾圖案還是出土器物,無不體現出濃郁的異域文化氣息。徐顯秀墓壁畫中,用筆簡潔準確,比例適當,注意表現人物、牛馬的整體輪廓和結構動態,呈現出簡潔概括的造型風格。同時,在造型中充分體現了民族特徵,人物多著胡服,髮式裝束上表現出明顯的北方民族的特徵,鵝卵形略微拉長的面孔、趨於豐腴圓潤的臉龐,豐壯周圓的形體,在造型上呈現出風格化的特徵。

在大的形體特徵下,人物還表現出微妙的個體差異。工匠們找到了富於變化的輪廓線,準確表現人物的面形,不論是正面像亦或是側面像,雖然結構線條趨於程式化,但在五官變化的細微差異中仍然表現了人物的風姿神釆。在面部的造型上,也強調了鮮卑人和胡人的種族特點,圓額豐頤、髮際較高、臉型長圓、細目長眉、鼻樑挺直,體現出少數民族粗獷豪放的形象特徵,而胡人高鼻深目、輪廓分明的五官特徵也有清楚地描繪。同時也注意到人物不同的動態和神情的表現,好像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面貌、姿勢和神情。雖然人物描繪中不見起伏跌宕、飄逸流轉的線條,但平實質樸、時見缺落、簡潔有力的線條的微妙變化也賦予了物象獨具特色的風格化造型和鮮活的生命力。在徐顯秀墓壁畫中,人物設色也很有特點。先以淡墨勾勒輪廓,然後敷色,再在面部的眼窩、眼角、嘴角、頸項等低凹處進行暈染,根據這些部位的輪廓結構,以或淡或重的橘黃色作退暈色,暈染部位多為片狀,隨著眼部、嘴角等的結構的轉折而運筆,富於細微的變化,因用筆的輕重、色彩的飽和度和筆勢的流轉而呈現出深淺濃淡的色彩差異。這種染低不染高的暈染手法不考慮明暗和光源的來源及周圍環境的映照,具有一定的程式化,能大體暗示出入物面部一些部位的轉折,使人物橢圓形拉長的圓潤面容有一定的起伏變化,表現出一種生動的真實感。同時,人物不同的面部膚色,配以深淺不同的暈染色彩,使面部的塑造在統一中有所變化,表現得更為豐富。雖然這種暈染手法還顯得比較粗糙,但已明顯反映出對立體效果的追求。在人物面部簡潔的輪廓線條下,這種暈染手法正是對人物形體的進一步塑造,並使之獲得一定立體感的重要手段。

這種染低不染高的色彩暈染還見於同時期的婁睿墓中,但在其他墓室壁畫中均未發現,應該不是中原舊有的繪畫傳統,而是北齊新出現的文化因素。據文獻所載,最早對中國畫家產生影響的是印度的暈染法,南梁畫家張僧繇是其代表。據唐人稱,他用印度天竺遺法畫的花有凹凸之感,這種暈染法當與印度阿旃陀壁畫中的手法相近。在印度的阿旃陀保存下來的石窟壁畫中還能看到天竺遺法的餘韻。阿旃陀石窟壁畫中有一種凹凸法,是在物象的輪廓線內通過深淺不同的色彩暈染等方式,構成色調層次的明暗變化,產生浮雕式凹凸的立體感。印度流行的這種畫法不斷向周邊傳播,從4世紀起開始運用於西域的石窟壁畫中,並成為西域流行的人物畫法。在印度暈染畫法的影響下,古代龜茲畫工也將自身的文化傳統和繪畫觀念融入其中,創造了具有濃郁西域色彩的暈染手法,其特點是較注重裝飾效果,而非寫實求真,不講求光感的來源,在不破壞形體完整的情況下對人物某些部位進行強調,是具有一定程式化的表現手法。婁睿墓和徐顯秀墓壁畫在色彩暈染方面表現出的與龜茲石窟壁畫的相似性,與文獻記載的張僧繇所用的「凹凸畫法」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而這種差異也恰好反映了南北兩地同一時期繪畫上的風格變化和不同的藝術來源。雖然徐顯秀墓幾經盜掘,但留存下來的墓誌讓我們對墓主人的身份有所了解。墓誌造型極其少見,雕鑿出四腳,像個「石桌」。據墓誌記載,墓主人為徐穎,字顯秀,恆州忠義郡(今河北北部)人,他自幼生長於北地,少年豪俠。北魏末天下紛亂,軍閥蜂起。他先投爾朱榮,後追隨高歡,作戰勇猛,屢建功勛,逐步升遷。東魏時成為高歡親信將領。人北齊後,與西魏前線對峙,建立殊功,封武安王,進入高層。武平二年(571年)在戎馬一生也享盡富貴之後,死於晉陽家中,享年七十歲。

徐顯秀墓的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讓人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同樣引起極大關注的太原市王郭村北齊東安王婁睿墓。婁睿死於570年,比武安王徐顯秀早一年,徐顯秀正是在婁睿死後接過他太尉一職。兩位墓主人同殿稱臣,職位又如此接近,因此兩座墓葬具有很強的可比性,無論是墓葬結構還是隨葬品、壁畫等方面多有相似之處。但因婁氏一族為北齊最顯赫的家族,其隨葬品更為豐富,壁畫氣勢也更加宏大,刻畫更精細。婁睿墓墓道繪製的出行、回歸圖分上下兩層,全長70餘米,是一幅氣勢壯觀的巨幅畫。28組畫面,遠近有序、構圖巧妙。而徐顯秀墓壁畫則展示了一種新的布局結構。畫家將整座墓葬視為一塊畫布,每一組繪畫都是整體畫面的一部分,每一組畫面都與另一組畫面有過渡和銜接,且不受空間的限制一氣呵成,構成一幅完整的家居和出行儀仗圖。這種前所未見的壁畫布局,顯然經過精心設計。主題明確,結構緊湊,畫面對稱,過渡自然,形成一個莊嚴肅穆的整體,再現了墓主人生前的豪華生活與排場。雖然不像以往所見的壁畫那樣內容豐富龐雜,但對於喪葬禮儀氛圍的刻意營造,無疑是匠心獨具,令人驚嘆。這種講求整體效果的大布局,使得魏晉以來的墓葬壁畫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改變了北朝壁畫分為天上、人間和地下多層次畫面的格局,為後來絢麗壯美的唐代墓葬壁畫開闢了先河。

婁睿墓壁畫以剛勁的鐵線勾勒造型和一絲不苟的細節描繪聞名於世。相比之下徐顯秀墓壁畫的用筆則更為簡練,快速準確地捕捉人物的動態造型,隱然可見透視之意,頗有些速寫味道。徐顯秀墓壁畫人物頭像的刻畫非常成功,大多為此時流行的半側面姿態,表情極為生動,人物整體形態則是異常簡略,線條少之又少,沒有多少細節的描繪,加上富有變化的色彩暈染手法,動感十足。婁睿墓等北齊墓室壁畫雖有差異,但都具有「點劃離披」「簡易標美」的疏體風格。作為目前發現的同時期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壁畫墓,徐顯秀墓壁畫不但是當時最高水平的繪畫作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生動展現了北齊達官顯貴豐富豪華的生活場景,準確地反映了各色人物之間的社會關係。對於北齊社會歷史文化的研究,無疑是極為難得的視覺形象史資料,具有特殊的研究價值和解析空間。
推薦閱讀:

痞子劉邦為何比貴族項羽大氣
貴族氣質與貴族精神
尋一場海上傾城之戀,跟著張愛玲尋味上海灘最後一個貴族(二)
風水寶鑒:單身女貴族獨居室的風水講究!
270萬富豪距離貴族還有多遠

TAG:生活 | 貴族 | 北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