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尚氏形意拳捲簾樁的練法

尚氏形意拳的「捲簾樁」(乾坤樁、珍珠倒捲簾樁),是在「三體樁」的基礎上專門練「通氣之法」的。內家拳講練氣,是為了培養內功、內力,達到渾然一體、按動作的需求傳導於外,變勁發出。拳譜中明載:「督在後背任在前,練氣首要通六關。莫怪經穴視不見,恰似珍珠倒捲簾。」形意拳的練氣與專門修練氣功不同。練氣功者是以「靜」為主;練形意(內家拳)是以「動」、「動靜相輔」為主。正如拳經所云:「養靈根(丹田)而靜心者為修道,養靈根而動心者敵將也」。形意拳是武術,是為了「敵將」,既要心動,又要有「靜修」。所謂心動,就是在大腦的作用下,將氣通至周身及四肢;就是將內力輸送到動作和擊法需要的部位(渾身上下十五處打法)。氣是內功的組成部分之一,不明白它、不會練它、不會用它,就等於不會練內家拳,更談不到會練形意了!有的人說樁太複雜,就是練體操時間長了也會如何如何……,真是可笑至極!形意拳能在國家確定的拳種中名列第一,居「四大名拳」之首,是因為它的拳理科學、先輩們在數百年習練和體用及實戰中不斷探索悟化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涉及到「生理學」、「中醫學」、「經絡學」、「人體力學」和哲學等學科範畤的,獨具風格特點和深邃內涵的拳種,豈是一練就會、練多年就能臻於上乘?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神秘的了不得!只要弄明白了理論去練,在練中去檢驗理論,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收益。

具體練法:

(1)立正姿勢站穩(同三體樁)。(圖3-25)

(2)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兩腳與兩肩同寬。(圖3-26)

(3)兩手大拇指向後移,指尖用力頂按「環跳穴「,兩手掌向外展,掌心向後上方。(圖3-27)

(4)兩小臂向後背背手,兩掌上下相交、右掌背壓在左掌心上;(圖3-28)左手握住右手,左手大拇指尖按在右手的無名指根的「亥穴」上,右手大姆指尖按在右手小姆指根的「子穴」上;兩手大拇指的第一關節相對貼緊在一起;指尖掐在「子穴」、「亥穴」上時,要有刺痛感,兩大拇指關節相頂時皆有痛感。左手背的「外勞宮穴」貼對「命門穴」上。(圖3-29)

(5)身體下蹲,腰向前彎(哈腰)成90度,頭向上揚,「印堂穴」正對前方。(圖3-30)

(6)吸氣與擤(醒)氣。用鼻子將外氣吸進(印堂、百會穴,渾身汗毛孔均有向里吸的意思),到「膻中穴」稍事停頓後,下引沉至下丹田,使腹部自然鼓起。而後將腹部向里(後)壓,「膻中穴」閉鎖,防止氣往上返; 也就是由肚臍向後背的「命門穴 」壓縮,使氣通過「會陰穴」、「穀道穴」,由任脈之端接入督脈之始(長強穴)。此時最易出現虛恭(排氣),必須提吸、閉鎖「穀道穴」,不使真氣泄掉;然後引真氣(罡氣。其形成方法已在「三體樁」中談及)沿督脈的「命門、夾脊、玉枕」穴上行,此時後背有明顯的動感和溫熱(或微涼)感,似瀰漫狀、微間歇狀上行,唯脊椎中線和兩側各有兩條線感覺十分明顯。這一現象和功用,謂之「珍珠倒捲簾」。(圖3-31)

(7)以脊椎為主線的上行之氣達到頸椎第七節後稍停,身體突然下墜(下墜一寸左右)、渾身一哆嗦(一抖),將氣通過雙耳道由鼻子猛向下45度擤出、向下猛砸下去!將氣乾乾淨淨、痛痛快快地擤出(就象擤鼻涕一樣)。此時濁氣全出,一股清氣補還於上丹田(泥丸宮),頭為之一震,有一種突然空明、漲大之感,雙眼一亮、雙眉一揚。爾後再由上述(6)的方法吸氣再擤出,周而復始來練。由於氣的上衝力大,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酌定擤氣的力度和練的次數。這正是:「徹開二六連環鎖,一點毫光吊在眉」。

(8)收式。按動作程序相反還原,動作要緩慢。(圖3-31、32、33、34、35、36)

弄不懂通氣之法就難以培養內功、內力,就難以做到「氣與力合」;只有把氣道通好,再練解決合氣之法的「五五樁」(天王托塔樁),才能氣沛周身、內力充盈,渾然一體,成為形意拳。練氣並不難,只是:「順則人,逆則仙,只在體中顛倒顛。」


推薦閱讀:

《劈刺實驗錄》----顧留馨
打人如走路,看人似蒿草
三拳合一(一)什麼是「三拳合一」
形意拳的十二形與心意拳十大形有什麼區別?

TAG:形意拳 | 意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