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針精華】內科疾病的火針治療——腹瀉

本公眾號為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進行關注。

作者簡介:劉保延,男,漢族,1955年5月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委員、常委、常務副院長,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針灸學會會長。


  泄瀉,又名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便質稀薄,甚則瀉出如水的病證。大便溏薄而勢緩者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為瀉。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而以夏秋委多見。  泄瀉主要指各種急、慢性腸炎,消化不良,過敏性結腸炎及結腸結核等。  【適應證】  泄瀉的主要病變在脾胃與大小腸,致病的原因有感受外部、飲食所傷、七情不和及臟腑虛弱等。關鍵在於脾胃功能障礙,而脾虛濕盛為其主要病機。在臨床中,以病勢緩急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多屬於實證,慢性腹瀉多屬虛證。火針治療在祛邪的同時,更有溫補脾胃的功用,故在慢性腹瀉中能取得較好的止瀉效果。急性腹瀉主要依靠中西藥治療,火針法只為輔助治療手段,可幫助緩解癥狀。另外,小兒腹瀉,是兒科中最常見的病證,無論外感或傷食,均可用火針數次治癒,功效甚佳。  【證治】  (一)慢性腹瀉  1. 脾胃虛弱  (1)主證: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則便次增多,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胖淡紅,苔薄白,脈細弱而緩。  (2)治則:健脾益胃,化濕止瀉。  (3)取穴:中脘、天樞、足三里、脾俞、胃俞。  (4)刺法:用中粗或細火針,快速點刺,每次3~5穴,每穴2~3下,交替使用,隔日1次;火針間隔,可用毫針補法配合治療。  2. 脾腎陽虛  (1)主證:多晨起而瀉,凌晨始則腹部繞臍痛,瀉後而安,伴見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2)治則: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3)取穴:天樞、水分、大小腸俞、腎俞、命門、長強。  (4)刺法:長強穴用中粗或細火針,快速深刺,進針約0.5~0.8寸,斜向進針,注意不要刺傷尾骶及肛腸;其餘穴位交替使用,每次3~5天,用中號火針,快速點刺,每穴可刺2~3下,隔日行針;火針間隔可用毫針補法或灸法配合治療。  (二)小兒腹瀉  (1)主證:小兒外感或傷食之後,便溏甚或水瀉,日數次,甚則十幾次,神疲納呆,四肢軟弱,小便短赤,重者可有脫水表現,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或可伴見發熱。  (2)治則:溫中散寒,調理胃腸。  (3)取穴:中脘、天樞、氣海、足三里。  (4)刺法:用細火針快速點刺穴位,癥狀較重者,可每穴點刺2~3下,一般治療一次即愈。其他:小兒腹瀉主因稟賦不足,脾胃虛弱者,可參見成人慢性腹瀉治法。  【驗案】  案1:張××,男,37歲,農民。自述慢性結腸炎12年,間斷性腹痛,腹瀉,大便不成形,便內有大量粘液和不消化食物,體重下降26斤,氣短乏力,食欲不振,曾服中西藥物及灌腸治療,均無效。1984年春求於師氏,診為脾腎陽虛,運化失職,擬溫陽除濕,健脾止瀉,用細火針點刺。取穴:水分、中脘、天樞、止瀉(臍下2.5寸)、大小腸俞、陰陵泉、命門。5日一次。針後諸證大減,3次後一切轉常,再次而愈。一年後隨訪未複發。(摘自《中國當代針灸臨證精要》)  案2:陳××,男,3歲。近3日吐瀉不止而就診。曾自服慶大黴素3~6支,未效,症見輕度脫水貌,體溫37.5℃,腹瀉4~5次/日,間發嘔吐,腸鳴音亢進,肛周發紅,肢軟尿赤,大便水樣,粘液(±),白細胞0~2個,紅細胞0~3個,食物殘渣(++),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診為寒傷中焦,胃腸不和。治以溫中散寒,調理腸胃。治療先用磁圓針中等叩擊患兒任、督、胃、脾、膀胱諸脈,運用補法;再用細火針點刺中脘、天樞、氣海、止瀉、足三里穴。針後按壓穴位,有溫熱感循經感傳,一次痊癒。  【按語】  火針治療慢性泄瀉和小兒腹瀉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一次可緩解,3~5次後即可痊癒。一些臨床難愈的長期腹瀉,如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等,應用火針亦較理想。但是,火針止瀉時應注意以下二點:  (1)小兒體質稚嫩,易虛易實,脾胃調節功能較差,無論外感、內傷均易發為腹瀉,治療時應針對小兒的特點,盡量淺刺,減少患兒痛苦;並應告誡患兒家長,調整小兒的起居與飲食,以減少發病的機會,利於小兒健康成長。  (2)長強穴止瀉有奇效,但針刺技術要求高,應注意進針方向和深度,最忌直刺誤傷直腸,造成不必要的醫療事故。

版權聲明

本文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整理髮布

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腹瀉食療方
老人腹瀉 食療八方
不要忽視拉肚子?4種癌症偏愛長期腹瀉的人!
關於輪狀病毒性腹瀉的一些常識
夏季急慢性腹瀉飲食指導指南

TAG:疾病 | 腹瀉 | 治療 | 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