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溝通中影響的幾大問題[分享]
06-03
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首重在親子溝通的技巧,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讓家庭和諧、提升生活質量,也會使父母在教養子女上變得輕鬆許多,尤其近年來,許多親子衝突的結果,造成了許多遺憾,更證明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哪些因素會影響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呢?首先,父母對孩子的認識和理解影響親子溝通。關於「孩子最喜歡什麼」這一問題,我們的調查顯示,有23%的家長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歡什麼,17%的家長籠統地認為孩子最喜歡玩。其餘受訪者的回答也不能讓人信服,大都回答諸如喜歡看報紙、看電視、逛街之類的日常喜好。而回答喜歡畫畫、小發明之類的答案只佔了10%左右。其次,父母的人格修養影響著親子溝通。這其中包括父母的價值取向、個人學識與能力以及個性品質等多個因素。關於「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這一問題,我們的調查顯示,有88%的家長用談心的方式與孩子溝通;5%的家長只是說教;還有3%的家長在帶孩子逛街時談心。調查發現,有的家長則採取「溝通不好就打人」的粗暴行為,這隻會讓孩子說假話、品質不好,他恰恰忘了孩子的這些缺點正是他行為粗暴、常常訓斥孩子所帶來的「副產品」。再次,夫妻之間的溝通狀況影響親子溝通。一般而言,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模式」來自於家庭溝通模式潛移默化的影響。無聲溝通的行動遠比有聲溝通的語言更有效。最後,父母的誠信狀況影響親子溝通。信譽是溝通的重要條件。與孩子的溝通需要本著誠信的態度。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去模仿。你要求孩子說話算數,你對孩子首先就該信守諾言。如果確實無法實現對孩子的承諾,也一定要向孩子說明原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家長要「多探討,少說教,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的關鍵是有效的親子溝通。我把親子溝通的要素簡化為一個公式,供大家參考:有效親子溝通=15%言辭+35%角色行為+50%活動參與。這就告訴我們,有效親子溝通的關鍵,不是言辭的多少、聲音的大小和說教的好壞,而是家長的角色行為和參與孩子的成長活動。具體表現可以概括為七大技巧:第一,交談時眼光的接觸和關愛的眼神;面帶微笑,積極傾聽,適當發問。第二,適時認可,多稱讚你喜歡看到的行為;讓孩子有說「不」的權利,可以說明心中的感受,但不要指責孩子。第三,遇到問題時,與孩子共同探討,共同實踐,尋求共識;不要說太多,只顧發表自己的看法,影響孩子的自尊。第四,多參與孩子的活動,給自己一段與孩子獨處的時間,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與關愛。第五,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孩子,孩子遇到疑難時,共同探討,引導他思考而不是告訴他結果。第六,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第七,親子間尊重、真誠、理解、寬容。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至今,你有哪些打臉時刻?
※線上分享瀚思科技主題月:讓人工智慧賦予信息安全新高度
※「BreakNg | FM」讓我向前,回憶的紀念
※董氏針灸培訓班課堂案例分享之人宗穴!!
※幸福原創畫吧畫友習作分享(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