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講家風家訓需要一點底氣

近日媒體製造的「家風」話題算是個輿論熱點。伴隨著採訪鏡頭,一批知名人士和普通的男女老少,向觀眾介紹著自家的家風、家訓。看著看著,我想到:「家風」涉及的問題,其複雜程度遠超過鏡頭前問答者的想像。「家風」的基礎是家庭,所以談論家風時起碼的底氣,即擁有完整的家庭。家風、家規本是中國舊式大家庭或家族所注重、所標榜的東西,在自給農耕和傳承宗族文化的條件下方得以維持。可是,當代中國大陸的社會條件下,「傳統斷裂」已久且無可挽回,貫徹計生政策已形成兩代獨生子女,家庭規模、家庭結構、家庭成員角色及地位,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僅此一點,就決定了而今的「講家風」,和「講傳統」並無干係,即便打著挖掘「傳統資源」以濟世風的旗子,所折騰出來的東西也無非「時鮮」罷了。人口學者易富賢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推斷中國現有2.18億獨生子女;國防大學教授劉明福曾表示,解放軍7成士兵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在戰鬥部隊中這一比例高達8成。可想而知,獨生子女家庭已成大陸「主流家庭」,而少了兄弟姐妹、叔伯娘舅、姑嫂妯娌、堂兄表妹、七姑八姨的家庭,所謂的家風、家訓,就只是階段性的針對一兩個家庭成員了。這樣的「家訓」真的是家訓嗎?這還沒說單親家庭與「失獨家庭」,也沒說其他處在某種不幸狀況中的家庭。有資料表示大陸單親家庭約有800萬個;易富賢推算會有1009萬獨生子女在25歲之前離世,「這意味著不用太久之後的中國,將有1000萬家庭成為失獨家庭」(由於這裡設定了「25歲」的界限,我看這樣推算出來的還是保守數字)。由此我想到,對某些家庭來說,對著他們問「家風」,其實是件相當殘酷的事情。問家風,選知名成功人士最好,這樣能較可靠地實現提問者意圖,要是去監獄問,到訪民群里問,宣傳效果就差遠了。弘揚成功人士的家風,這一點倒是繼承老傳統的,歷史上著名的家訓、家規,幾乎都出自官僚地主、大戶人家。嚴厲批判這些家訓文獻的活動,曾是反傳統運動與新文化事業的一部分,記得常用的批判話語為: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舊社會」的牛氣家庭,隨時隨地講家風家訓、道德人品,但也衰敗了,衰亡原因和家訓水平以及落實效果,大概沒有多少關聯。世風與世道面前,「家風」之力微不足道。就說眼下,官風、行風挾裹中,家風連個屁都不算。成功人士說家風,內容尤其空洞。不貪、節儉、善良、實幹、好學、做有用之人……等等,還不如說句「不行賄」、「不諂媚」、「不說假話」算了。但我覺得其中年長的人,說起家風來至少形式上多少還像回事,因為家風、家訓是傳承而來,而年長的多有「大家庭」的歷史背景,受過兩代長輩教誨,並且因大獲成功,雖年老卻仍為強勢的「一家之主」,具有家風傳家的起碼條件。成人正經八本的地談及自家的家風,全是好話,都表現美德。事情有點怪——各家家風都那麼美好,遍地的貪腐與謊言都怎麼冒出來的?老爸老媽平日里零零碎碎說幾句有道德的話,誰家都這樣,要說這就是家風家訓,未免過於誇張。對比之下,就家風問題採訪大陸外華人家庭,那就讓人覺得相當自然,只因大家知道,他們的家仍然是原來的家,也真傳下了中國人的「家文化」。不是傳承而來、不是早已有之的家風、家訓,一概都是假貨。我懷疑,對著記者談自己優良家風的中青年,他們的個人作風就是隨時撒謊和瞎編。為什麼這麼說?此前,他們家沒討論、沒明確、甚至想都沒想過自家的家風為何物,可記者一問,他就說有家風家訓,就臨時總結出來了家風家規。既然如此,我懷疑他們見風使舵當場造假,當然是有道理的。說他們原本沒有家風家訓,根據也實在。家風家訓這東西,除了一家特色和傳承性等特徵還有一點必不可少,即非有主導方不可。而今男權不在,女性亦非附屬地位,要是還按「男兒傳家」的標準說話,有一半的獨生子女家庭已經是絕了後的「絕戶」。因此,欲明確家風家訓,需要丈夫、妻子雙方兩個家庭的正式協商;而出於避免扮演兩家家風主導者角色的考量,四位老人、兩個青壯加一個最基層獨苗的集體協商場合,幾無出現的可能。從這一輪對家風的議論中,不僅看到虛偽與文過飾非的喧囂世風,更讓明眼人洞察中國大陸家庭及社會倫理之憂患。「中國小家」何去何從?這才是大問題
推薦閱讀:

(原創)當代社會視角下,談談家風與家訓的重要意義
欲傳家業,先樹家風
夫妻恩愛纏綿 有助感情和睦的10種居家風水
家風家訓
「順風順水」的家風水

TAG:家風 | 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