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淺釋談煩躁、健忘
06-03
淺釋煩躁、健忘(僅供參考)煩躁,心經熱火病也。內熱心煩曰煩。故煩者,但心中郁煩也,外熱身躁。故躁者,並身處熱躁也。內熱屬有根之火,其原本於熱,凡但煩不躁,及先煩後躁者,皆易治;外熱屬無根之火,其原本於寒,幾但躁不煩,及先躁後煩者,皆難治。傷寒亦有煩躁症,及先躁後煩者,皆難治。傷寒亦有煩躁症,其所主屬肺腎二經,與此心經主病者不同。故傷寒之煩,氣也,火入於肺也。傷寒之躁,血也,火入於腎也。若諸虛煩熱,又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身頭皆不痛,脈不緊數耳,切不可汗下,誤攻必害。即心經所主煩躁而歷言之:有身不熱,頭昏口乾不寐者,是心虛煩(宜人叄竹葉湯。)有煩熱誤汗,熱益甚,致嘔者(宜陳皮湯。)有內熱頭痛,氣短心悶亂者(宜竹茹湯。)有煩熱,睡卧不寧者(宜遠志湯。)有憂思成虛煩勞病者(宜小草湯。)有腎虛心躁煩,下部瘦弱,小便痛者(宜八味丸。)其不得一例視之也明矣。若夫傷寒煩躁,另詳本條。【煩躁原由】《內經》曰:夏脈者,心也,不及則令人煩心。 又,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健忘,心腎不交病也。心不下交於腎,則濁火亂其神明。腎不上交於心,則精氣伏而不用。火居上,則因而為痰;水居下,則因而生躁。故惟補腎而使之時上,養心而使之善下,則神氣清明,志意常治,而自不健忘矣。其為症,可枚舉也:或思慮過度而病在心脾(宜引神歸舍丹、歸脾湯。)或素多痰飲(宜茯苓湯。)或痰迷心竅,言語如痴而多忘(宜導痰湯送下壽星丸。)或精神短少(宜人叄養榮湯。)或上盛下虛(宜養心湯。)或上虛下盛(宜龍眼湯。)或心火不降,腎水不開,神志不寧(宜朱雀丸。)或勤政勞心,讀書刻苦(宜安神定志丸。)或稟賦陰魄不足,神志虛擾(宜定志丸、孔聖枕中丹。)或年老神衰而善忘(宜加減固本丸。)健忘之故,約略盡矣。【健忘原由症治】《靈樞》曰: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榮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易忘也。又曰:腎盛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漸忘其前言。《內經》曰: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善忘。丹溪曰: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入門》曰:怔忡久則健忘,由心脾血少神虧也。《醫鑒》曰: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盡心力思量不來也,主心脾二經,治法必先養心血理脾土,以寧神定志葯調理之。治煩躁方六人叄竹葉湯"心虛〔 竹葉 人叄 甘草 熟半夏 麥門冬石膏粳米或去石膏,加茯苓、淮小麥亦可。陳皮湯"誤汗〔 陳皮 甘草 人叄竹茹竹茹湯"內熱〔 麥冬 小麥 炙甘草 人叄 熟半夏 茯苓 竹茹遠志湯"煩熱〔 遠志 黃 當歸 麥冬 人叄 金石斛 茯神各七分 甘草五分甚者加竹葉、知母。小草湯"憂思〔 小草 黃 當歸 麥冬 金石斛各一錢 人叄 棗仁各錢二分 炙甘草五分加竹葉八味丸"腎虛〔 熟地 山萸 山藥 丹皮 茯苓 澤瀉 肉桂 附子治健忘方十三引神歸舍丹"心脾〔 膽星二兩 硃砂一兩 附子七錢 豬肉血丸,黍米大,每五十丸,萱草根湯下。歸脾湯"又〔 龍眼 人叄 黃 當歸 白朮 茯神 棗仁 遠志 木香 甘草 姜 棗茯苓湯 "痰飲〔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香附 益智仁 人叄各一錢 烏梅一個 竹瀝二匙薑汁二匙導痰湯 "痰迷〔 半夏 南星 赤苓 枳實 陳皮 甘草 姜壽星丸 "又〔 姜遠志 人叄 黃 白朮 甘草 當歸 生地 白芍 茯苓陳皮 肉桂 膽星 琥珀 硃砂 五味子豬心血、薑汁糊丸加減固本丸 "老人〔 熟地 天冬各一兩半 麥冬 炙甘草 茯苓各一兩 人叄 石菖蒲 遠志 硃砂各五錢蜜丸。此方兼治中風後善忘。人叄養榮湯 "神短〔 白芍一錢半 人叄 黃 陳皮 肉桂 炙甘草 當歸 白朮各一錢 五味子 熟地茯苓各八分 遠志五分 姜 棗養心湯 "上盛〔 天冬 麥冬 菖蒲 遠志 白朮 熟地 人叄 茯神 牛膝 當歸 黃木通龍眼湯 "上虛〔 龍眼 丹叄 人叄 遠志 麥冬 茯神 黃 甘草 升麻 柴胡朱雀丸 "心腎不交〔 沉香一兩 茯神四兩 人叄三兩 蜜丸。安神定志丸"勞心〔 人叄 白朮 茯苓 茯神 菖蒲 遠志 麥冬 棗仁 牛黃 硃砂龍眼熬膏加蜜丸,日三服定志丸 "稟弱〔 人叄 茯苓 茯神各三兩 菖蒲 遠志各二兩硃砂一兩半為衣,蜜丸。孔聖枕中丹 "鱉甲 龍骨 遠志 菖蒲不寐多寐(夢魘)不寐,心血虛而有熱病也。然主病之經,雖專屬心,其實五臟皆兼及也。說由心血不足者,或神不守舍,故不寐(宜歸脾湯、琥珀養心丹。)有由肝虛而邪氣襲之者,必至魂不守舍,故卧則不寐,怒益不寐,以肝藏魂、肝主怒也(宜珍珠丸。)有由真陰虧損,孤陽漂浮者,水虧火旺,火主乎動,氣不得寧,故亦不寐,何者?肺為上竅,居陽分至高,腎為下竅,居陰分最下,肺主氣,腎藏氣,旦則上浮於肺而動,夜則下入於腎而靜,仙家所謂子藏母胎,母隱子宮,水中金也,若水虧火旺,肺金畏火,不納腎水,陰陽俱動,故不寐,法宜清熱(宜六味丸加知、柏。)有由胃不和者,胃之氣本下行,而寐亦從陰而主下,非若寤之從陽主上,今胃氣上逐,則壅於肺而息有音,得從其陰降之道,故亦不寐(宜橘紅、甘草、金石斛、茯苓、半夏、神麥、山查。)總之,不寐之由,在肝則不快之狀多見左,在肺則不快之狀多見於右,在心則不快之狀多見於上部之中,在胃則不快之狀多見於胸腹之中,在腎則不快之狀多見於下部之中,須分經而治。若因雜症所致,及傳經移邪,又當細究。試詳言之:勞心之人多不寐(宜養心湯治之。)年高之人多不寐(宜六君子湯加黃 、棗仁。)痰多之人多不寐(宜溫膽湯。)虛煩之人多不寐(宜酸棗仁湯。)此其大較也。而亦有通宵不寐者(宜安卧如神湯。)有寐即驚醒者(宜鱉甲羌活湯。)有喘不得寐者(宜蘇子竹茹湯。)有虛勞煩熱不寐者(宜棗半湯。)有肝虛驚悸不寐者(宜四君子湯加白芍、棗仁。)有大病後虛煩不寐者(宜二陳湯加芡實、竹茹。)有方卧即大聲鼾睡,少頃即醒,由於心肺有火者(宜加味養心湯,)有不能正偃,由於胃不調和者(宜和胃湯。)兼肺氣盛,必瀉肺(宜叄白散。)有勞心膽冷,夜卧不寐者(宜定志元加棗仁、柏子仁,硃砂、乳香為衣,或加味溫膽湯。)有癲狂病發,火盛痰壅不寐者(宜辰砂散。)有傷寒吐下後,虛煩不寐者(宜酸棗湯。)有心膽俱怯,觸事易驚,夢多不祥,虛煩不寐者(宜溫膽湯。)有失志鬱抑,痰涎沃心,怔忡不寐者(宜溫膽湯、加味溫膽湯、加味二陳湯。)有思慮過度,因脾主思,致脾經受邪,兩手脈緩,經年累月不寐者(宜益氣安神湯。)有神氣不寧,每卧則魂魄飛揚,覺身在床而神魂離體,驚悸多魘,通夕不寐者,此名離魂症,由肝藏魂,肝虛邪襲,魂無所歸,故飛揚離體也(宜前後服真珠母丸、獨活湯。)不寐之癥狀,固如此其多矣,說可忽乎哉。總之,怔忡以下諸病,都緣痰涎沃心,心氣不足,以至變生種種。若涼心太過,則心火愈微,痰涎愈盛,漸至難治,故必以理痰順氣、養心安神為第一義。【不寐原由形症】《靈樞》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潤,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不精而夜滿。老者之氣衰,其肌肉活,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榮氣衰少而衛氣內伏,故晝不精而夜不眠。《內經》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藏有所傷,及精有所倚,人不能知其病,則卧不安。又曰:肺者藏之說也,肺氣盛則肺大,不能偃卧。又曰:胃不和則卧不安,夫不得卧而喘也,是水氣之害也。鄭康成曰:口鼻之呼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以耳目與口鼻對言,則口鼻為陽,耳目為陰。以耳目口鼻與藏府對言,則耳目口鼻為陽,藏府為陰。故陽氣行陽分二十五度於身體之外,則耳目口鼻皆受陽氣,所以能知覺視聽動作而寤矣。陽氣行陰分二十五度於臟府之內,則耳目口鼻無陽氣運動,所以不能知覺而寐矣。《回春》曰:傷寒及雜病多睡者,陽虛陰盛也。無睡者,陰虛陽盛也。喜明者屬陽,元氣實也。喜暗者屬陰,元氣虛也。睡向外者屬陽,元氣實也。睡向壁者屬陰,元氣虛也。《綱目》曰:人卧則血歸於肝,今血不靜,卧不歸肝,故驚悸而不得卧也。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濁,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虛衰,不能生土而健運。其原有如此者,試言其癥狀:體重或浮而多寐,濕勝也(宜平胃散加防風、白朮。)食方已,即睏倦欲卧,脾氣弱,不勝食氣也,俗名飯醉(宜六君子湯加山查、神僸、麥芽。)四肢怠惰而多寐,氣弱也宜人叄益氣湯。)長夏懶怠,四肢無力,坐定即寐,肺脾兩經之氣本弱,復為炎暑所逼也(宜清暑益氣湯。)病後多眠,身猶灼熱,餘邪未清,正氣未復也(宜沈氏葳蕤湯。)狐惑症舌白齒晦,面目乍白乍赤乍黑,變異無常,四肢沉重,默默多眠,大病後腸胃空虛,三蟲求食,食人五臟,食其喉則為惑,其聲啞,上唇必有瘡(宜三黃瀉心湯。)食其肛則為狐,其咽乾,下唇必有瘡(宜雄黃銳散。)此症殺人甚急,當急治也(通用宜黃連犀角湯、治惑桃仁湯。)風溫陽脈浮滑,陰脈濡弱,發熱,咽乾口苦,微惡寒,閉目欲眠,少陰伏邪發出,更感太陽客邪也(宜黃岑湯加桂枝、石膏,甚則葳蕤湯加減。)亦有陰陽俱浮,具如前症,太陽受邪誤發汗也(宜麻黃升麻湯去二麻、姜、桂,取汗即愈。)熱病得汗後,脈沉細身冷喜卧,脈沉細昏沉不省,陽氣遏也,急與葯令四肢溫暖,不爾,有熟睡死者(宜四逆湯。)傷寒諸般多寐症,各詳本條,不贅。惟汗下後酣眠者,為正氣已復,可勿葯也。醫者察其由,治其症,神而明之,其庶幾矣。【多寐原由形症】《靈樞》曰: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在項中兩盤間人腦,乃別陰躋陽躋,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內嘜,陽氣盛則目,陰氣盛則瞑目。又曰: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濕,則分肉不解,其行遲。夫衛氣者,晝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寐,陰氣盡則寤,故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濕,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精,則目滿,故多卧矣。《入門》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盛,不得入於陰,故目不滿。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 滿,不得入於陽,故目閉。夢者,神與魂魄病也。心藏神,中虛不過徑寸,而神明居焉。故心者,神明之舍,而神即精氣之所化成。《靈樞》曰: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謂之魂,並精出入謂之魄,是神魂魄三者,固非判然不相屬者也。自人心多欲,神明外馳,因而氣散於內,血隨氣行,榮衛紛亂,魂魄不安,於是乎百疾作。疾作者,神離故也。故太上貴養神,其次才養形。凡欲神之存乎舍也,凡欲神之存乎舍,而百疾不作也。若夫夢者,亦神不安之一驗耳。凡人形接則為事,神遇則為夢,神役乎物,則魂魄因而不安,魂魄不安,則飛揚妄行,合目而多夢,又況七情擾之,六淫感之,心氣一虛隨感而應。諺云:日之所接,夜之所夢,洵有然也(宜別離散、益氣安神湯。)若古之真人,其寢不夢,非神存之故哉。夢而魘,則更甚者,或由心實,則夢驚憂奇怪之事而魘(宜靜神丹。)或由心虛則夢恍惚幽昧之事而魘(宜清心補血湯。)甚有精神衰弱,當其睡卧,魂魄外游,竟為鬼邪侵迫而魘者,此名鬼魘(宜雄朱散,)另詳邪祟條中。甚矣,夢非細故也,其如太上之養神而可哉。【五藏虛實為夢】《內經》曰:肝氣虛則夢菌香生草,實則夢伏樹下不敢起,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實則夢燔灼;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實則夢築垣說屋;肺氣虛,則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實則夢兵戰;腎氣虛,則夢舟船溺人,實則夢伏水中,若有所畏恐。【淫邪成夢】《靈樞》曰: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飢夢取,甚飽夢與,肝盛夢怒,肺盛夢哭泣,心盛夢善笑恐畏,脾盛夢歌樂身體不舉,腎盛夢腰脊兩解不屬。又曰:厥氣客於心,則夢邱山煙火;客於肺則夢飛揚,見金鐵奇物;客於肝,則夢山林樹木;客於脾,則夢邱陵大澤,壤屋風雨;客於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於膀胱,則夢遊行;客於胃,則夢飲食;客於大腸,則夢田野;客於小腸,則夢聚邑街衢;客於膽,則夢訟斗自刳;客於陰器,則夢接內;客於項,則夢斬首;客於脛,則夢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 苑中;客於股肱,則夢禮節起拜;客於胞腹,則夢溲與便。【魂魄為病】仲景曰:邪客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多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治不寐方二十五:歸脾湯 "心血少〔 人叄 黃 當歸 白朮 茯神 龍眼 遠志 棗仁 木香 甘草 姜 棗 琥珀養心丹 "又〔 琥珀 龍齒 菖蒲 遠志 人叄 茯神 棗仁 當歸 柏子仁 黃連 生地 硃砂 牛黃豬心血丸,黍米大,金箔為衣,燈心湯下二錢。珍珠丸 "肝虛〔 珍珠 麝香各三錢 熟地 當歸各兩半 棗仁 人叄 柏子仁各一兩 犀角 茯神 沉香各五錢 冰片一錢 虎睛一對蜜丸,硃砂、金箔為衣,日午夜卧各用薄荷湯下五十丸。六味丸 "陰虧〔 熟地八兩 山藥 山萸各四兩 丹皮 茯苓澤瀉各三兩養心湯"勞心〔 當歸 黃 茯苓 茯神 川芎 半夏 遠志 炙草 人叄 肉桂 五味 柏子仁 姜 棗六君子湯 "高年〔 人叄 茯苓 白朮 炙草 半夏 陳皮 溫膽湯 "痰多〔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實 竹茹 姜棗酸棗仁湯 "虛煩〔 石膏二錢半 人叄 棗仁各錢半 知母 赤苓 甘草各一錢 肉桂五分 姜安卧如神湯 "通宵〔 茯苓 茯神 白朮 山藥 寒水石? @棗仁各一錢 遠志 炙草各七分 硃砂五分人叄四分 鱉甲羌活湯 "驚醒〔鱉甲 棗仁 羌活 獨活 川芎 防風 人叄 甘草 黃 牛膝 五味 蔓荊子 蘇子竹茹湯 "喘氣〔蘇子 竹茹 橘皮 桔梗 甘草六一散"煩躁〔 滑石 甘草 棗半湯 "虛煩〔棗仁二兩,研極細,入水二杯取汁,半夏二合,煮爛,入地黃汁一合更煮,時時呷之。 四君子湯 "肝虛〔 人叄茯苓 白朮 甘草 二陳湯 "病後〔 茯苓陳皮 半夏 甘草 加味養心湯 "心肺火〔茯苓 茯神 黃 半夏 歸身 川芎各二錢半 炙甘草二錢 柏子仁 遠志 肉桂 人叄 五味子 棗仁各一錢二分 姜 棗加羚羊角、犀角俱磨沖。 和胃湯 "胃不和〔瀉白散 "肺盛〔 桑皮 地骨皮 黃岑 燈心 馬兜鈴 山梔 黃連 桔梗 竹葉 大青 元叄 連翹 定志丸 "膽冷〔 人叄茯苓 茯神各三兩 菖蒲 姜遠志各二兩 硃砂一兩內半為衣 蜜丸。 辰砂散 "癲狂〔上好辰砂一兩 乳香光瑩者 炒棗仁各五錢共為細末,先量病人酒量幾何,置病人靜室中,以葯作一服,溫酒調下,飲至沉醉,但勿令吐。如不飲,隨量取醉,服訖令卧,說好。病淺者半日至一日,病深者三日熟睡,令家人潛伺之,勿驚勿喚,待自醒,即神魄定矣。萬一驚覺,不可復治。加味溫膽湯 "失志〔 香附二錢四分 橘紅一錢二分 半夏 竹茹 枳實各八分 人叄 茯苓 柴胡 麥冬 桔梗各六分 甘草四分 姜三片 棗二枚加味二陳湯 "又〔 益氣安神湯"傷脾〔 當歸 茯苓各一錢 生地 麥冬 棗仁 遠志 人叄 黃 膽星 竹葉各八分 甘草 黃連各四分 姜三棗二 真珠母丸 "離魂〔真珠母七錢半 熟地 當歸各一兩半 人叄 棗仁 柏子仁 犀角 茯神各一兩 沉香 龍齒各五錢蜜丸,硃砂為衣,每四五十丸,薄荷湯下,日二服。此方真珠母為君,龍齒佐之。真珠母入肝經為第一,龍齒與肝同類。龍齒、虎睛,人皆以為鎮心藥,不知龍齒安魂,虎睛定魄,龍能變化,故魂游而不定,虎能專靜,故魄止而有守,魄不寧者宜用虎睛,魄飛揚者宜用龍齒。獨活湯 "又〔 獨活 羌活 人叄 前胡 細辛 半夏 沙叄 茯苓 棗仁 甘草 五味子各七分 姜三片烏梅一個治多寐方十 平胃散 "濕勝〔 蒼朮厚朴 陳皮 甘草 六君子湯 "脾弱〔 方詳上。 人叄益氣湯 "氣弱〔 黃一錢半 人叄 防風 升麻各七分 熟地六分 生地 白芍各五分 生草一分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二十粒肉桂二分清暑益氣湯 "暑倦〔 蜜炙黃 一錢 人叄六分 姜炒白朮 麻油炒蒼朮 醋炒升麻 神僸 陳皮各五分 炙草 當歸 麥冬 黃柏各三分五味子九粒 酒煨葛根 澤瀉 青皮各二分 徐徐服。沈氏葳蕤湯 "病後〔 葳蕤 茯苓 棗仁 石膏各一錢 人叄七分熱服。此余自製方也,用之頗效。三黃瀉心湯 "狐惑〔 大黃 黃連各二錢 黃岑一錢 共作粗末,以麻沸湯一盞浸之良久,去渣,分溫再服。雄黃銳散 "又〔 雄黃 青葙子 苦叄 黃連各二錢 桃仁一錢共為末,以生艾汁和如棗核大,絲綿裹納下部,如無生艾,即以乾艾五錢煎濃汁代之。 黃連犀角湯 "又〔 黃連 犀角 烏梅 木香 桃仁各一錢空心服。治惑桃仁湯"又〔 桃仁 生槐子 碎 艾葉各二錢、四逆湯 "熱病〔治夢方五 別離散 "總治〔 白朮一兩 天雄 肉桂 乾姜 茜根各五錢 茵芋葉 桑寄生各五錢 細辛 菖蒲各二錢共為末,每取二錢,空心白湯下。熱者去天雄、姜、桂,加知母、黃柏各三錢,當歸、生地各五錢。此方能治心風,男夢見女,女夢見男,用此去邪,使不復見,故曰別離。益氣安神湯 "又〔 當歸 茯神各一錢 生地 麥冬 棗仁 遠志 人叄 蜜黃 膽星 竹葉各八分,甘草 黃連各四分 姜三棗二 清心補血湯 "夢魘〔人叄一錢二分 當歸 白芍 茯神 棗仁 麥冬各一錢川芎 生地 陳皮 山梔 炙甘草各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水煎服。 靜神丹 "又〔 酒當歸酒生地 姜遠志 茯神各五錢 菖蒲 黃連各二錢半辰砂二錢 犀黃一錢 金箔十五片豬心血丸,黍米大,金箔為衣,燈心湯下五十丸。雄朱散"鬼魘〔 牛黃、雄黃各一錢,硃砂五分,每取一錢,床下燒之,再取一錢,酒調灌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健忘症,重要的事情突然記不起來怎麼辦
※年紀輕輕,頻繁失憶健忘怎麼辦?
※【感悟】煩惱不過夜,健忘才幸福
※普通人如何克服健忘的毛病(內含乾貨)
※健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