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數中國傳統節日
2007-08-23 14:24:56|分類: 民俗風情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農曆節日:
◆正月初一:春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 、壯族歌墟節、朝鮮族上元節 、苗族踩山節、達翰爾族卡欽
◆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蘆笙節
◆正月二十五:填倉節
◆正月二十九:送窮日
◆二月初一:瑤族忌鳥節
◆二月初二:春龍節、畲族會親節
◆二月初八:傈傈族刀桿節
◆三月十五:佤族播種節
◆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清明節
◆四月初八:牛王誕
◆四月十八:錫伯族西遷節
◆五月初五:端午節、黎族朝花節、苗族龍船年
◆五月十三:阿昌族潑水節
◆五月二十二:鄂溫克族米闊魯節
◆五月二十九:瑤族達努節
◆六月初六:天貝兄節、姑姑節 、壯族祭田節 、瑤族嘗新節
◆六月二十四:彝族、阿昌族、白族、佤族、納西族、基諾族火把節
◆七月初七:女兒節
◆七月十三:侗族吃新節
◆七月十五:盂蘭盆會、普米族轉山會
◆八月十五: 中秋節、拉祜族嘗新節、仡佬族後生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
◆十月初一:祭祖節
◆十月十六:瑤族盤王節
◆十二月初五:苗族姊妹飯
◆十二月初八:臘八節
◆冬至日:冬至節
◆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十二月三十:除夕。
●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徵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另外,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洒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七夕節: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冬至節:冬至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至今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闔家團圓。北方地區冬至有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的傳統食品有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等等。
●臘八節: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為複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乾、桂圓肉、百合、蓮子等,通宵熬煮,香飄十里。
推薦閱讀:
※祭山會——羌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之一
※波蘭五·三憲法日
※少帥,你還讓不讓蔣公過聖誕啊!
※三八節︱不受待見的革命節日
※那些因為網路新興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