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藝術

前 言

記得有一位西方名人曾說:「眼睛可以容納一個美麗的世界,而嘴巴則能描繪出一個精彩的世界」。於是,一些歐美國家便把「舌頭、金錢、電腦」並列為三大法寶。口才被上稱為現代領導人必備的素質之一,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下邊是一本「口才雞湯」,它可以幫助你提高說話的藝術,並伴你走向事業的輝煌。


一:說服他人的語言藝術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說服他人,讓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建議、主張和批評,相信自己所說觀點的正確性。但說服他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常常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但沒有說服別人,反而被別人所誤解和誤會。其實,這是他沒能充分掌握說服他人的語言藝術的結果。只有我們充分掌握了說服他人的語言藝術,我們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在堆短的時間內讓他人接受自己。

說服他人要遵循的原則

說服是人際影響的一種形式,它表現為說服者通過談話讓說服對象理解並接受自己的觀點。我們在和別人交往,尤其是和陌生人交往時,會有某些要達到的目的。而這些目的或多或少都需要對方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因此,說服的藝術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

第一個原則是動之以情。順利地接近被說服者,使其產生願意聽從說服者的感情,是成功改變他人態度的基礎。人是理智的動物,卻常常做出缺乏理智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行為是受外界的思想或建議影響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不假思索的就把某種品牌列為最佳品牌,這就是因為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響。這就告訴我們要說服他人,就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要關心他人。人們都有被尊重和被愛的需要,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愛護。人們受到了關心,就會產生感恩之情,就容易聽得進去意見和建議。說服不是壓制,心理學上有「對抗理論」,人們都喜歡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活動,而不願意聽他人的指揮,讓人擺布。強迫某人做某事,就會讓對方感到自主權受到了傷害,而喚起對立的情緒。鑒於這種心理的存在,在說服他人的時候,要盡量用商量的語氣,以保護對方的自尊,這樣也有利於取得好的說服效果。

此外,我們在和人交談中,巧妙地運用語言造成某種特定的情感環境,也有助於說服他人。

第二個原則是消除他人的戒備心理。在與陌生人打交道的時候,雙方都會存在一定的戒備心理,這種心理狀態會影響雙方自如地交往。所以,消除戒備狀態、讓人放鬆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當交往對象持有頑固的見解時,直來直往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往往會碰壁,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採取「迂迴戰術」。

所謂的迂迴戰術就是把對方的注意力從他敏感的問題上引開,繞個彎子,再回到正題上來。這樣可以消除對方的戒心,避免陷人僵局。

卡耐基曾經告誡人們:「與人交談,要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要先討論雙方不一致的問題,而要先強調,並且反覆強調你們一致的事情。讓對方一開始就說『是』、『對的』,而不要讓對方一開始就說『不』。」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說出「不」字的時候,他的整個肌體,包括肉體和精神,都處於一種明顯的收縮狀態,這種狀態往往會使他拒絕任何人的意見。同時,當「不」字說出來以後,人們就不願意再悔改。哪怕他明顯地意識到自己出現了錯誤,也會找出種種理由為自己辯解,甚至會貶損對方的觀點,這就是某種自尊心作祟。

明白了這個道理,在說服對方的時候就盡量不要讓對方把「不」字說出來,或讓他暫時忘記自己的觀點。要儘可能地讓對方說「是」,這時候他是放鬆的,比較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見,至少不會輕易地反對,而會先權衡。而且一旦「是」字說出口,他也不會再輕易地否定了。所以要利用這種心理學效應讓對方接受你的意見。

第三個原則是要有嚴謹的邏輯性。說服是說服,而不是壓服,總需要擺事實、講道理來進行論證。而論證是否有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話語的邏輯性。嚴謹有力的邏輯通常讓對方無力辯駁,甚至能夠讓對方起到自我說服的作用。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常常採用邏輯上的歸謬法讓他的學生認識到原來觀點的錯誤。他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談自己的觀點,並不斷地補充問題,誘導學生把錯誤的前提逐漸推到荒謬的結論。然後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邏輯思維,一步步通向自己的觀點。這種方法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家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一種說服技巧——邏輯誘導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說服別人之前,先明確要改變對方什麼態度,然後找一些和這種態度相背而對方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來發問,使對方處於兩難推理中,要麼否定自己原來的觀點,要麼否定自己眼前的事實。既然事實是無法否定的,就只能改變自己原來的觀點了。這樣的邏輯誘導就達到了說服的目的。

說服要尋找最佳突破點

「說服」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人生在世,經歷不一,性格不一,學識不一,專業不一,與之相對應的心態、興趣、做事、為人,當然也不一樣。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方面說明莎氏戲劇中哈姆萊特這個藝術形象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和人之間的巨大不同。因此,說服自古以來都在人們相互問的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孔子周遊列國說之於禮,蘇秦張儀連橫合縱於七國之間,留下了許多千古佳話。

時代進入21世紀,說服更成為我們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關鍵。說服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比如一些權威言論或經實踐證明的真知灼見,人們自然不說自服,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因某事而說服某人,就必須掌握一些說服的技巧和原則,以提高說服的效率。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在最快的時間內尋找到說服別人的最佳突破點,可以試著從以下幾種方法著手。

1.了解對方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接受他人意見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如:是性格急躁的人,還是性格穩重的人;是自負又胸無點墨的人,還是有真才實學叉很謙虛的人。了解了對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徵,有針對性地說服他了。

2.了解對方的長處。一個人的長處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領域。如:有人對部隊生活比較熟悉,有人對農村生活比較熟悉,有人擅長於文藝,有人擅長於體育,有人擅長交際,有人擅長計算等。

在說服人的時候,要從對方的長處人手。第一,能和他談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長的領域裡,談論起來他容易理解,因此容易說服他;第三,能將他的長處作為說服他的一個有利條件,如一個伶牙俐齒、善於交際的人,在分配他做推銷工作時可以說:「你在這方面比別人具有難得的才能,這是發揮你潛在能力的一個最好機會。」這樣談既有理有據,又能表現領導者對他的信任,還能引起他對新工作的興趣。

3.了解對方的興趣。有人喜歡繪畫,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讀書,還有人喜歡下棋、養鳥、集郵、書法、寫作等,人人都喜歡從事和談論其最感興趣的事物。從這裡人手,打開他的「話匣子」,再對他進行說服,便較容易達到說服的目的。

4.了解對方的想法。一個人堅持一種想法,絕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講的道理一般都符合他自己的利益或人之常情。但這常常不是他想要堅持的,只是不願承認,難以啟齒。如果說服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5.了解對方的情緒。一般來說,影響對方情緒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談話前對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緒仍在起作用;二是談話當時對方的注意力還未集中起來;三是對說服者的看法和態度。因此,說服者在開始說服之前,要設法了解他當時的思想動態和情緒,這對說服的成敗,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凡此種種,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的說服方式。另外,了解對方是有許多學問的。許多人不能說服別人,就是因為他不仔細研究對方,不研究該用怎樣的表達方式,就急忙下結論,還以為「一眼看穿了別人」。這就像那些粗心的醫生,對病人病情不了解就開了藥方,當然不會有好的效果。

說服他人的三種要素

一般來說要想說服別人,說服者還應當從下面三個方面人手:

(1)貴在堅持

日本理研光學公司董事長市村清先生,想說服w先生購買新發明的陽畫感光紙,但他聽說w先生對這類新技術、新發明一向不感興趣。

一次拜訪中市村清先生細心觀察,講話很有禮貌,向他解說藍色晒圖應如何改變陽畫感光紙,一次、兩次……六次、、七次,一再拜訪。有一天,W先生不耐煩了,破口大罵:「我說不行就是不行,要講幾次你才了解。」

他生氣了,證明他已經開始在意你的行為了,這是有希望的事情。既然已經生氣了,讓他情緒穩定下來就太可惜了。如此,市村清第二天清晨又去了。

「昨天跟你講過,怎麼你又來啦」

「喔,昨天很難得挨罵,所以我叉來了。」市村清先生微笑著回答,「打擾你了,再見」w先生一下子呆住了,而市村清先生認為他已經有了反應,達到了一定效果,所以暫時以退為進。

第三天一早他又去了,「只安」在四日再次相接觸時,w先生終於被市村清說服了。

(2)讓事實說話

當一種觀念進人心底很長時間時,有時外人用話語的確難以改變它。此時,可用事實這種最有力的武器來說服他。

1961年6月10日,周總理接見溥傑的夫人嵯峨浩時,了解到嵯峨浩的顧慮。嵯峨浩剛到中國,因為自己是日本人,又是偽滿皇帝的弟媳,擔心受到歧視;為了打消嵯峨浩的顧慮,周總理請三個人作陪,一位是老舍夫人,一位是京劇名旦程硯秋的夫人,另一位是照顧總理夫婦的護士。為什麼請這三人?因為她們都是滿族人。總理先介紹三位陪客,然後講了我們黨的政策,講中國各族人民都有平等的地位,不會受到歧視。如果沒有三位滿族人在場,以事實作證,嵯峨浩未必會相信總理,未必會去除偏見,打消顧慮。

改變一個人對一件事的偏見,就要找到與他觀念相悖的事實,自然而然地引進這個事實,並在時機成熟時闡述它,發揮它,使之真正成為你的有力論據。若要改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偏見常常要難得多。但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做到,只不過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堅持,也即積累更多的事實。讓事實說話,讓說話的聲音更有力。

(3)活用數據

我們生活在數字的世界裡,每天所見、所聞與所思的一切,幾乎沒有不涉及數字的。因此,我們也許對數字或多或少地產生麻木或厭煩的感覺。其實,這樣的感覺是很自然的,因為數字只是代表事實的一種符號,而非事實本身。在說服他人時運用數字,要留意下面兩個要領。

1)除非必要,否則不要隨便提出數字。你拋出的數字過多,不但會令對方感到納悶而關閉心扉,而且也會令聽眾覺得你沒人情味,因為你所關心的只是冷漠的數字。

2)要設法為枯燥的數字注入生命,這即是說,要讓數字所代表的事實,能成為一般人生活經驗中的一部分。只有這樣,人們對數字才感到親切,也才能產生興趣。舉例來說,下面的第一種數字陳述方式若能改為第二種陳述方式則其影響力將顯著加大。

A:「假如各位接納我的提議,則公司每個月至少能節省67453 750元的開支」

B:「假如各位接納我的提議,則公司每個月至少能節省67453 750元的開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倘若這項節省下來的開支,能以加薪的方式平均分配給公司的每一位成員,則每一個人每一個月的工資將增加3500元」常用來說服他人的方法。

1.善於抓住有利的時機

一個人的心理狀況是客觀現實在頭腦中的反映,外界的刺激會引起人的心理變化,導致人的心理波動。

這時人們往往情緒反應強烈,感到不安,特別是年輕人情感更為動蕩,極易衝動,情感有餘,而理智不足,一旦情感的潮水漫過理智的堤壩,就會在激情的驅使下採取過火行為,事後則追悔莫及。如果在情緒產生強烈波動,還未導致不正常行為的時刻予以說服,加以引導,陳明利害得失,對方就會受到震動,恢復理智,幡然醒悟。而如果過早地進行說服,會被對方認為神經過敏或無中生有;如果時過境遷,再去說服教育,容易被對方看成「事後諸葛」或「馬後炮」。這些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抓住最佳時機,就要善於在人的思想、情緒容易發生變化或可能出現問題的關口及時進行說服教育。

一般來說,當人們面臨工作調動、畢業分配、家庭事件、婚戀受挫、提職加薪、意外事故、住房分配、子女就業等情況時,極容易產生思想波動和不安情緒,這也正是進行說服的好時機。個別說服的時機是否恰當,可以通過觀察對方的情緒表現進行判斷。如果對方心平氣和,或者表現出情緒超乎平靜的跡象。這往往是說服的好時機。如果發現對方表現反感和對立情緒,我們除應檢查談話方式、方法或自己的觀點、態度是否正確外,還應考慮談話的時機是否成熟,好及時終止談話,以免造成不利的後果。

這時,我們應積極觀察,耐心等待;或者採取恰當措施,創造有利的時機,使說服一舉奏效。實際上,我們所強調的最佳時機,並沒有具體標準,也並不限於上面事例中所展示的模式,而全靠我們在具體情況下從說服目的出發,針對對方的思想狀態和心理特點,自己揣摩和把握。只要我們用心丟觀察,準確地預測和果斷、靈活地掌握說服的技巧,我們的說服工作就會像杜甫詩句中「知時節」的「好雨」那樣,「當春乃發生」,恰到好處地滋潤人們的心田。

2.步步為營,穩中求勝

有一天,卡耐基突然同時接到兩家研習機構的演講邀請函,一時之間,他無法決定接受哪家邀請。但在分別與兩位負責人洽談過後,他選擇了後者。

在電話中,第一家機構的邀請者是這樣說的:

「請卡耐基先生不吝賜教,為本公司傳授說話的技巧給中小企業管理者。由於我不太清楚您所講演的內容,就請您自行斟酌吧。人數估計不超過一百人……萬事拜託了」。

卡耐基認為,這位邀請者說話時平淡無力,缺乏熱忱。給人的感覺,便是一副為工作而工作的態度,讓人感受不到絲毫的熱情,也給他留下相當不好的印象。

此外,對方既沒明確地提示卡耐基應該做什麼、要做到什麼程度,也沒有清楚交代聽講人數,教他如何決定演講內容呢?對此,卡耐基自然沒有什麼好感。

而另一家機構的邀請者則是這樣說的:

「懇請卡耐基先生不吝賜教,傳授一些增強中小企業管理者說話技巧的訣竅。與會的對象都是擁有50名左右員工的企業管理者,預定聽講人數為70人。因為深深體悟到心意相通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部屬看上司臉色辦事的傳統陋習早已行不通。因此,此次懇請先生蒞臨演講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讓所有與會研習者明白,不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自己想法的人,就無法成為優秀的管理人才。希望演說時間控制在兩個鐘頭左右,內容鎖定在:①學習說話技巧的必要性,②掌握說話技巧的好處,③說話技巧的學習方法這三方面,希望能帶給大家一次別開生面的演講。萬事拜託了」。

卡耐基明顯感覺到這家機構的邀請者明快乾練、信心十足,完全將他的熱情毫無保留地傳達給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對方在他還沒有提出問題的情況下,就解答了所有的疑問。因此,在卡耐基的腦海里立刻浮現出自己置身講台的情景,並很快就能夠想像出參加者的表情,以及自己該講述的內容等。顯然,這種邀請方式很能帶給受邀者好感。

顯然說服別人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依循一定的步驟。像行軍打仗一樣,步步為營,才能穩中求勝,也易形成排山倒海的氣勢。

(1)吸引對方的注意和興趣

為了讓對方同意自己的觀點,務必要吸引勸說對方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設定的話題上。利用「這樣的事,你覺得怎樣"這對你來說,是絕對有用的……」之類的話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願意並且有興趣往下聽。

(2)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

明白、清楚的表達能力是成功說服的首要要素。對方能否輕輕鬆鬆傾聽你的想法與計劃,取決於你如何巧妙運用你的語言技巧、準確、具體地說明你所想表達的話題。比如「如此一來不是就大有改善了嗎?」之類的話,更進一步深人話題,好讓對方能夠充分理解。為了讓你的描述更加生動,步不了要引用一些比喻、實例來加深聽者的印象。適當引用比喻和實例能使人產生具體的印象;能讓抽象晦澀的道理變得簡單易懂;甚至使你的主題變成更明確或為人熟知的事物。如此一來,就能夠順利地讓對方在腦海里產生鮮明的印象。說話速度的快慢、聲音的大小、語調的高低、停頓的長短、口齒的清晰度等都不能忽視,

除了語言外,你同時也必須以適當的表情、肢體語言來輔助。

(3)動之以情

說服前只有準確地揣摩出對方的心理,才能夠打動人心。通過你說服對方的內容,了解對方對此話題究竟是否喜好、是否滿足,再順勢動之以情或誘之以利,告訴他「倘若照我說的去做,絕對省時省錢,美觀大方,又有銷路 ……」

不斷刺激他的慾望,直到他躍躍欲試為止。

如他在想什麼,他慣用的行為模式為何?現在他想要做什麼等。一般而言,人的思維和行動都是由意識控制,即使他人和外界如何地建議或強迫,也不見得能使其改變。因此,想要以口才服人的人,必須意識到說服的主角不是自己而是對方。也就是說,說服的目的,是借對方之力為己服務,而非壓倒對方,因此,一定要從感情深處征服對方。

(4)提示具體做法

在前面的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就可以告訴對方該如何付諸行動了。你必須讓對方明了他應該做什麼、做到何種程度最好等。到了這一步,對方往往就會很痛快地按照你說的去做。

3採用點滴滲透的方法

有的時候說服別人應當採取點滴滲透的方法,逐步達到說服的目的。

(1)了解對方的想法

想要讓對方同意你的意見,第一點就是要設法先了解對方的想法與憑據來源。曾經有一位很優秀的管理者說:「假如客戶很會說話,那麼我就有希望成功地說服對方,因對方已講了七成話,而我們只要說三成話就夠了」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為了要說服對方,就精神十足地拚命說,說完了七成,只留下三成讓客戶「反駁」。這樣如何能順利圓滿地說服對方?因此,應盡量將原來說話的立場改變成聽話的角色,去了解對方的想法、意見,以及其想法的來源或憑據,這才是最重要的。

(2)接受對方的想法,同時也讓對方接受你

如果對方反對你的新提議,是因為他仍對自己原來的想法保持不舍的態度,且他的看法尚有可取之處,那麼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最好能說出對方想講的話。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當一個人的想法遭到別人一無是處的否決時,極可能為了維持尊嚴或咽不下這口氣,反而變得更倔強地堅持己見,排拒反對者的新建議。若是說服別人淪落到這地步,成功的希望就不大了。

有這樣一個例子,某家用電器公司的推銷員挨家挨戶推銷洗衣機,當他到一戶人家裡,看見這戶人家的太太正在用洗衣機洗農服,就忙說:

「哎呀這台洗衣機太舊了,用舊洗衣機是很費時間的,太太,該換新的啦……

結果,不等這位推銷員說完,這位太太馬上產生反感,駁斥道:

「你在說什麼啊,這台洗衣機很耐用的,到現在都沒有故障,新的也不見得好到哪兒去,我才不換新的呢!」

過了幾天,又有一名推銷員來拜訪。他說:

「這是令人懷念的舊洗衣機,因為很耐用,所以對太太有很大的幫助。」

這位推銷員先站在這位太太的立場上說出她心裡想說的話,使得這位太太非常高興。於是她說:

「是啊,這倒是真的我家這部洗衣機確實已經用了很久,是太舊了點,我倒想換台新的洗農機」於是推銷員馬上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宣傳小冊子,提供給她作為參考。

這種推銷說服技巧,確實大有幫助,因為這位太太已產生購買新洗衣機的決心。至於推銷員是否能說服成功,無疑是可以肯定的,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了。

善於觀察與利用對方的微妙心理,是幫助自己提出意見並說服別人的要素。一般來說,被說服者之所以感到憂慮,主要是怕「同意」之後,會不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如果你能洞悉他們的心理癥結,並加以防備,他們還有不答應的理由嗎?至於令對方感到不安或憂慮的一些問題,要事先想好解決之法,以及說明的方法,一旦對方提出問題,可以馬上說明。如果你的準備不夠充分,講話時模稜兩可,就會令人感到不安。所以,你應事先預想一個引起對方可能考慮的問題,此外,還應準備充分的資料,給客戶提供方便,這是相當重要的。

(3)明確說服的內容

有時,雖然有滿腹的計劃,但在向對方說明時,如果對方無法完全了解其內容,他可能馬上加以否定。另外還有一種情形,對方不知我們在說什麼,卻已先採取拒絕的態度,擺出一副不會被說服的模樣;或者眼光短窄,不願傾聽。如果遇到以上幾種情形,一定要耐心地一項項按順序加以說明。務求對方了解我們的真心實意,這是說服此種人要先解決的問題。對不能完全了懈我們說服的內容者,千萬不可意氣用事,必須把自己新建議中的重要性及其優點,一下打人他的心中,讓他確實明白。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假如你說服別人,第一次不被接受時。千萬不可意氣用事地說:「說了也是白說」。

4.採用先人為主式的誘導

醫學告訴我們,只生活在有益於健康條件下的人,雖然有健壯的身體,但對某些疾病卻缺乏免疫力。為了避免病菌感染,獲得抵抗力,就需要接受某種預防注射。也就是先接受少量的病菌感染,產生抗體,以便再遇到這種病菌時,有足夠的力量加以抵抗。這就是在醫學上所謂的「接種免疫」。

這種方法同樣可以用在勸說上。勸說者不僅希望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同時還希望他不再受相反思想的影響,也常進行這種預防性「注射」。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持有某種見解後,從未受過攻擊,那麼在他的周圍就不會建立起任何防禦系統。當他突然遇到相反意義的說服性誘導時、會感到很新鮮,易於喪失原來的立場,改變態度順應新觀點。相反,如果進個人的見解預先受過輕微的攻擊,經受了鍛煉,在他心裡就圍繞著這種觀點建立起比較強的「防禦工事」,從而可以經受更為有力的勸說。這就是「接種效應」。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實驗者要使被試驗者相信,蘇聯(現俄羅斯)至少在五年內不會製造出大量的原子彈。一組接受勸說後,沒有給予反駁。另外一組接受勸說後,則給予輕微的攻擊,就是告訴他們一些相反的觀點。過一段時間以後,又對所有的被試驗者進行了相反的勸說。結果,第一組被試者只有2%的人維持了原來的態度,而第二組被試者則有67%的威功地保衛了原來的觀點。

由此可見,成功的勸說不僅要促使被勃說者形成某種態度,還要能夠預先培養他對相反觀點的抵抗能力。

5「得寸進尺」的緊逼策略

說服對方接受一個較小的要求後,再說服他接受一個更大的要求就有了較大的可能性。心理學家把這種逐步接近目標的說服方法叫做「登門檻術」:正像你想進一間房子,又怕遭到主人的拒絕,就先說服主人讓你的腳踏上門檻,然後再說服他讓你的腳踏進門檻內,達到了這個目的,再說服他讓體進屋就不難了。這實際上是個「得寸進尺」的策略。

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這種技巧是有效的。父母要求愛睡懶覺的孩子早走床,先讓他每天早起半個小時就很容易做到,待他養成習慣以後,要求他再捐前半個小時。而如果一下子讓他提早一個小時起床就比較困難。這實際上捏一種循序漸進的勸說方法。

有時候相反的技巧也會起到作用,就是首先提出一個大的要求,接著再接出一個較小的要求。這與直接提出較小的要求相比,接受的可能性會大大建加。這種方法對於那些小商販來說是常使用的。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賣主先是漫天要價,再討價還價,當他降低價格的時候,人們以為他退卻了,便接受了這個價格。而實際上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了交易,卻讓雙方都得到了滿意。

「登門檻術」和其相反的技術起作用的條件是不同的。當一個較大的要求《過後,立即跟著一個較小的要求出現,並且與較大要求有明顯的聯繫時,相反的技術更能實現其效果。而當兩個要求毫無聯繫的時候,「登門檻術」就會起到作用。

隱藏勸說的動機

古希臘有個神話,說宙斯給潘多拉一個盒子,盒子裡面裝著這個世界所有 的罪惡和苦難。宙斯告訴她絕對不能打開。潘多拉很好奇,越是不讓打開,她 就越想扣開盒子,看看裡面到底裝了什麼。結果她打開了盒子,放出了世界上所有的罪惡。

這種心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感興趣,越難 得到的東西,也就越顯得珍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心理學家認為:人 類有一種探究的本能,遇事都想知道個究竟,以揭示其奧秘。就是這個本能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驅使人們去解開事物的真相。

利用這個道理,我們要勸說別人的時候,為了增強信息的影響力,就需要把勸說動機巧妙地「隱藏」起來,讓被勸說者感到「意外」地獲得了勸說的信息,可有效地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在改變人們的態度時,也可以根據逆反心理的特點,把某種勸說信息以不宜泄漏的方式表達給被勸說者,或者以不願讓人們多得的方式出現,就可能引起人們對這一信息的重視,使他們毫不懷疑地接受它。

有時候耳語也能起到這樣的效果,喃喃細語是富有情趣的。你看戀人只有在很甜蜜的時候才會肩並肩地竊竊私語,吵架的時候絕不會如此。勸說他人也是如此。我國有個成語叫做「促膝長談」,意思就是靠在一起說知心話。

坐在一起面對面和風細雨地談,比站著喊更能讓人感到親切。如果你說話的聲音由於情感的融合而逐漸變小,那麼心理的交流也就會逐漸順暢,兩個人的心溝通了,自然勸說也就容易起來。

妙用「曲徑通幽」的策略

我們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若既不能速戰速決迅速找到最佳突破點,又無法正面與其交鋒打消耗戰,那麼不妨繞繞彎,曲線救國,曲徑通幽。

清朝著名才子紀曉嵐很善於駕馭言語,一次,乾隆皇帝想開個玩笑考驗紀曉嵐的辯才,便問紀曉嵐:

「紀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釋?」

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為孝。」

乾隆立刻說:「那好,朕要你現在就去死。」

紀曉嵐:「臣領旨」乾隆:「你打算怎麼個死法"」

紀曉嵐:「跳河。」

乾隆:「好吧」

乾隆當然知道紀曉嵐不可能去死,於是靜觀其變。不一會兒,紀曉嵐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紀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紀曉嵐回答。

「此話怎講?」乾隆疑問道。

「我去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裡向我走來,他說:

「曉嵐,你此舉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聖明,你為什麼要死呢?你應該回去先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他跟當年的楚王一樣是個昏君,你再死也不遲啊」

乾隆聽後,放聲丈笑,連連稱讚道:

「好一個如簧之舌,真不愧為當今的雄辯之才。」

紀曉嵐巧用「曲徑通幽」的技巧,在毫不損害乾隆面子的情況下,點出他的無理之處。一舉令他折服。很顯然,乾隆是根據紀曉嵐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之論叫他去死,此令順理成章。紀曉嵐臨陣進退皆無道理,只有迂迴出擊,方能主動創造契機,指出如果皇上承認自己是昏君,他就去死。而乾隆當然不可能承認自己是昏君,故紀曉嵐很自然地也就把自己從「死」中解脫出來,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充分的不死理由。

公元前265年,趙國的趙太后剛執政不久,秦國便發兵前來進攻二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國提出必須以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作為人質,才肯發兵相救。但是趙太后捨不得小兒子,堅決不允。趙國危急,群臣紛紛進諫。趙太后依舊堅決地說:「從今日起,有誰再提用長安君當人質,我就往他臉上吐唾沫」大臣們便不敢再多說什麼。

有一天,左師觸龍要面見趙太后,趙太后認為觸龍一定足為了勸諫此事而來,於是她便擺開了吐唾沫的架勢。不想觸龍慢條斯理地走上前,見了太后,關心地說:「老臣的腳有毛病,行走不便,因此好久未能來見太后,我擔心太后的玉體健康,今天特地來看望。最近太后過得如何?飯量沒有減少吧?」

太后答道:「我每天都吃粥。」觸龍又說:「我近來食欲不振,但我每天堅持散步,飯量才有所增加,身體才漸漸好轉。」

趙太后聽觸龍不提人質的事,怒氣也漸漸消了。兩人於是親切、融洽地聊了起來。

聊著聊著,觸龍向趙太后請求道:

「我的小兒子叫舒祺,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愛這個小兒子,懇求太后允許他到宮中當一名衛士。」

太后趕緊問觸龍:「他幾歲了"」

觸龍答:「十五歲。他年歲雖小,可是我想趁我在世時,趕緊將他託付給您。」

趙太后聽到觸龍這些愛憐小兒子的話,深有同感,便忍不住與他閑談。

太后說:「真想不到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呀」

觸龍說:「恐怕比你們女人更愛小兒子。」

觸龍見時機已到,於是把話題深入一步,說:

「老臣認為太后愛小兒子愛得不夠,遠不如太后愛女兒那樣深。」太后當然不同意觸龍的這個說法。

觸龍解釋道:「父母愛孩子,必須為孩子作長遠的打算。想當初,太后送女兒遠嫁燕國時,雖然為她的遠離而傷心,可是又祈禱她不要有返國的一日,希望她的子子孫孫相繼在燕中為王。太后為她想得這樣長遠,這才是真正的愛。」

太后信服地點了點頭。觸龍接著說:「太后如今雖然賜給長安君許多土地、珠寶,但若不使他有功於趙國,太后百年之後,長安君能自立嗎?所以我說,太后對長安君不是真正的愛護。」

觸龍這番話說得趙太后心服口服,同意給長安君準備車馬、禮物,送他去齊國當人質,並催促齊國出兵。而齊國也很快就出兵解了趙國之圍。

觸龍說服趙太后的方法,便是運用曲徑通幽、以迂為直策略的典範。英國軍事家哈利也曾說過:「在戰略上,漫長的迂迴道路,常常是達到目的的最短途釋。」

巧妙應對饒舌客

有朋友來訪,促膝長談,表達友情,變流思想,不僅是生活中的一大樂事,而且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益事。宋朝著名詞人張孝祥在跟友人夜談之後,不禁發出「誰知對床語,勝讀十年書」的感嘆。但現實生活中也有與此截然相反的情況。工余飯後.你剛想靜下心來讀點書或是做點事,不料不請自來的饒舌客擾得你心煩意亂。他東家長西家短,嘮嘮叨叨,沒完沒了,一再重複你毫無興趣的話題且越說越來勁。

那麼,該怎樣對付饒舌客呢?最好的辦法是:運用最高超的語言技巧,把逐客令說得美妙動聽。這樣你就既不挫傷饒舌客的自尊心,又使他從此知趣。

用婉言柔語來提醒、暗示饒舌客:自己並技有多餘的時間跟他閑聊胡扯。跟冷酷無情的逐客令相比,這種方法容易被對方接受。例如:「今晚我有空,咱們好好暢談。但從明天開始我就要全力以赴寫職評小結,爭取這次能評上工程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請您從明天起不要再來打擾我了。「今晚我有閑,咱們好好暢談」只是表達對客人的一點禮貌,是欲拒先納的一種策略而已。又如:「雖近我妻子身體不適,吃過晚飯就想睡。咱們是否說得輕一點?」此話雖然用的是商量口氣,但傳遞的信息卻十分明確:你的高談闊論有礙女主人的休息,還是請你少光臨為妙吧!再如:「這是我第一次發表的文章,請您指正。

我想今後盡量多擠些時間爬爬格子,我還年輕,真想有所作為啊。」這番話似乎很尊重對方,但「請您指正」只是虛晃一槍,而「真想有所作為」的感嘆卻是在提醒對方:請你今後別再來糾纏不休了。

另一方面用熱情的語言、周到的招待代替冷若冰霜的表情,使饒舌客在「非常熱情」的主人面前感到今後不好意思多登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饒舌客一到,你就笑臉相迎,沏香茗一杯,捧出瓜子、糖果、水果,用接待貴寅的高規格待之,他一般也不敢老是以「貴客」自居,上門打擾。過分熱情的實質無異於冷待,這就是生活辯證法。但以熱代冷,既不失禮貌,又能達到「逐客」的目的,效果之佳,方法之妙,不言自明。當然,對於個別極不知趣而又愛貪便宜的饒舌客,以熱代冷法只能是白費精力,空耗錢財。

用主動出擊的積極姿態堵住饒舌客登門來訪之路。看準他一般是在每天何時到你家的,不妨在他來訪之前一刻鐘先「殺」上門去:「您多次來訪,禮尚往來,我應回訪您,否則太失札了。」於是你由主人變成了客人,他則由客人變成了主人。這樣,你就爭得了掌握交談時間的主動權,想何時回家,就何時告辭:「最近我有些急事要處理,改日再談吧!」更重要的是,你殺上門去的次數一多,他就被你牢牢堵在自己家裡,原先每晚必上你家的行為定勢就有望改變。過一段,你「班師回朝」之後,他很可能不再「重蹈舊轍」。以攻代守,先發制人,其實是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以上幾種方法都是「堵」的方法。饒舌客之所以用無聊的嚼舌來消磨時間,是因為這種人既無大志又無高雅的興趣愛好。如果改用疏導之法,使他感到有計劃要完成,有感興趣的事可做,那麼他就無暇光顧你家了。顯然,以疏代堵,就能從根本上解除饒舌客上門干擾之苦。

說服他人不可不注意的事項

(1)優雅地用詞很重要

在溝通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嗓音和語氣,說話時的用詞造句同樣也會影響你的語言表達。說話時若能運用恰當的辭彙,並將聲音的魅力顯現出來,自然會讓人忽略嗓音不太好的缺陷,而想繼續聆聽。

優雅用詞造句的要點包括:第一,說完整的詞句,不要吞吞吐吐或欲言又止,否則會讓人覺得不爽快,嚴重些還會讓你溝通的對象對你的人格產生懷疑。第二,不說粗話。說粗話的情況並非僅存於中低勞動階層,有許多學識深、地位高的「高級人士」也認為,當自己遇到稍微不順心的事時,說一句「他x的」、「狗屎」並無傷大雅。其實不然,在公念場合說粗話是對個人的形象的很大傷害,更是一種聽覺上的污染,給聽者帶來不快。第三,避免冗長無味或意思重複的言語,如:「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你說好不好?」「你知道嗎?」;也不要採用流行語、口頭禪作為開場白,如;「哇噻」有些父母從孩子身上學到青少年所慣用的流行語,以為說了這些話就代表跟得上潮流,實則不然,畢竟年長者說著一口年輕人的流行語,既幼稚又有失身份。第四,不要翔「嗯」、「喔」等鼻子發出的聲音來表達個人意見的同意與否(別忘了鼻子是用來呼吸的,不是用來答話的)。這些音調雖非粗話,卻是懶惰的表現,會令談話者有不受重視的感覺。

但是使用優雅的辭彙進行交流並不是鼓勵使用那些極為拗口的書面語,甚或文言文,這樣容易給人賣弄的感覺,也會給溝通造成障礙。還要注意不要在談話中夾雜半生不熟的外語。

(2)說得多不如說得巧

明武宗時,秦藩請求加封陝邊地,而此地戰略上十分重要,與國家社稷的關係更是緊密相連,但是皇上受人攛掇,已經同意了,叫大學士們起草一個加封的詔書。梁文康承命起草了這份詔書,他巧妙地採用正話反說的方法表達了勸阻皇帝、改變封地的意見。

他寫道:

「過去皇太祖曾詔令說:『這塊土地不能封給藩王,不是吝嗇,而是考慮到它的地廣物豐,藩王得到後一定會多養士兵馬匹,也一定會因富庶而變得驕縱。如果此時有奸人挑撥引誘,就會行為不軌,有害於國家。』現在藩王既然懇請得到這塊土地,那麼就加封給你吧?但得此地之後,不要在此收聚奸人,不要在此多養士兵馬匹,不要聽信壞人挑唆,圖謀不軌,擾亂邊境,危害國家。否則,那時想保全自己的妻子兒女都不可能了。請藩王在此事上慎之又慎,不要疏忽。」

皇上看到詔書很憂慮,覺得不把此地封給藩王為好。梁文康在這裡運用了巧妙的說服戰略,從而阻止了土地的濫封。

這個故事說明在說服的過程中,與其喋喋不休地進行勸說,不如通過巧妙的方法進行點撥。前者令人生厭,效果甚微;後者巧妙而簡潔,收效卻很顯著。

(3)學會去和別人商量

如果你要人家遵照你的意思去做事,應該用商量的口氣。譬如說:「你看這樣做好不好呢?」假使你要你的秘書寫一封信,把大意講了以後,要再問一下:「你看這樣寫是不是妥善?」看了要修改的地方,又說道:「如果這樣寫,你看怎樣,」你雖然站在發號施令的角度,可是要懂得別人是不愛聽命令的,所以不應當用命令的口氣。

在一個盛夏的中午,一群工人在休息,一位監工走上去把大家臭罵一頓,工人們害怕監工,當然立刻站起來去工作了。可是當監工一走,他們便又停手了。如果那位監工上前和顏悅色地說道:「朋友,現在這些工作很要緊,我們忍耐一下來趕一趕好嗎?我們早早趕好了,早早回去洗一個澡休息,怎麼樣?」我想,工人們當然會一聲不響地忍著暑熱去工作。

另外一種情況是:聽了對方說話之後,發現其中有一點自己不大同意,立刻就提出異議,而對方一聽,就會以為自己的意見全被否定了,而會很不高興。在這種場合,我們一定要記得預先說明哪一點,或者哪幾方面,自己是完全同意的,然後指出自己與對方意見不同的只限於某一點。這樣,對方很容易地就接受了你的批評或修正,因為他知道雙方對於主要部分的意見是完全一致的。即使你所不同意的地方是對方意見的主要方面,你最好仍能預先表達對方意見中你所同意的各點,即使它是最不重要的一點。無論你的意見和對方意見的距離多麼遠.衝突得多麼厲害,我們都要表現出一切都可以商量,並且相信,無論怎樣艱難,大家都可以得到比較接近的看法。

(4)善於與他人達成一致

任何個人在實現人生的各項願望的過程中,都難免會遇到需要與他人合作的機會,而別人剝你的協助意願和配合程度,往往決定了你是否能順利以及是否能加速達到目標。這意味著你在一生中都要與他人溝通。

好的溝通技巧及說服力,可讓你處處遇貴人,時時有資源,別人做不到的事,你做得到,一般人要花五年才能達成的目標,你可能只需要兩年。因為溝通及說服能力可讓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更多的機會與資源,減少犯錯的機會和摸索的時間,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與協助。

良好的溝通與人際關係的建立,並不是讓你去逢迎拍馬,趨炎附勢,做個沒有原則的人。事實上不論是溝通談判或說服,你唯一要達成的就是雙方的「一致性」。所謂「一致性」是指雙方不滄在生理和心理狀態上,都能進入一個共同的「頻道」或「頻率」,使雙方觀點一致,思考方式一致,行為模式一致。希望你能從現在開始,訓練自己提高溝通的技巧,在文字、聲音、肢體語言各方面都能運用仿效的方式來進入他人的「頻道」,與他人做有效的溝通。如果你想成為一流的溝通者就必須學會如何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用他人的「頻道」和他人溝通是對他人的尊重和重視。你能和他人溝通,便能發揮你的影響力,去影響他人,成為一個領導者,讓他人跟隨你;你若不能和他人溝通,就只能受那些具有溝通能力的人的影響,成為他們的跟隨者。要做哪一種人得你自己決定。

(5)讓別人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如果你想讓一個人的工作友法有某些改變,或者想讓他接受一種新思想,而這個人是那種非常固執的人,很難接受別人的建議,不管那種建議是如何好,他就是認為自己的思想是最有價值的。怎樣才能使這種人改變原有的思想觀念,按照你的思想方法做事呢?

美國密蘇里州一家大電子產品製造公司的副經理凱利-瑞安說:「我發現讓一個人改變他的工作方法或者工作程序的最好辦法,就是讓這個人認為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我讓他對這種改變負有全部責任。我表彰他的主觀能動性和預見性,他也相信那全都是他第一個想到的。這樣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他會感到自己的工作更重要、更安全,而生產效率也得到提高,這是我所期望的。但是,我也遇到過不大容易接受這種方法的人。拿我們的生產監督員為倒吧,上星期五我對他說:『我認為如果我們把三號切割機搬到那邊去,然後再加兩個電動卷繞站的話,我們的生產速度還能提高。我想聽聽你是怎麼考慮的。』一天後,他來到我的辦公富說:『這個周末,我有了一個最好的主意,如果我們把三號切割機搬到這裡,然後再加兩個電動卷繞站,我們在組裝線上就能少走不少冤枉路,生產效率能提高5%一l0%。我們不妨試試看。』那正是我想讓他發生的變化,這種方法要比告訴一個僱員去做什麼好得多。人們都不喜歡被人家告訴怎樣去做他們的工作,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這種建議的方法每次都非常見效,每次我都如願以償,而僱員由於提出了新的方法受到嘉獎,這樣,我們雙方都感到很愉快。」

忠言不逆耳的藝術

忠告對於幫助他人和建立真誠的人際關係,起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反過來講,不能給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誠的人,這種人不會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對方。也就是說,不關心別人的人不會給予他人忠告,不被關心的人也同樣得不到忠告。因此,我們應該歡迎忠告,更應該給人以忠告。

儘管如此,為什麼一般人都討厭忠告,忠告為何聽起來總不順耳呢?

究其原因,就在於一般人容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內心有理性的認識,仍易受反感情緒的影響而難以聽進理性的忠言。僅有為別人著想的良好願望還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則就會收到反效果。如果我們注意忠告的三個要素,你的忠告就會被人接受,忠言也就順耳起來了。

首先要謹慎行事。說到底,忠告是為了對方,為對方好是根本出發點。因此,要讓對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須謹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隨便草率。此外,講話時態度定要謙和誠懇,用語不能激烈,也不必過於委婉,否則對方就會產生受教訓的反感情緒。其次,選擇恰當時機。原則上講,提出忠告時,最好以一對一,避開耳目,千萬不要當著他人的面向對方提出忠告。因為這樣做,對方就會受自尊心驅使而產生抵觸情緒。再次,不要比較。就是不要以事與事、人與人比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為此時的比較,往往是拿別人的長比對方的短,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因此,我們在說話時必須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心態就變得平和很多。別人犯的錯誤我們也會犯,在糾正別人之前,轉換下位置,想想如果自己犯了這樣的錯誤,希望別人怎麼對待呢?絕對不會希望是冷言冷語,不問青紅皂白就胡亂指責一番,而是希望他人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優越感來糾正自己,而是真正為了自己好。

糾正別人要具有極大的同情心,這樣你不僅不會犯吹毛求疵的毛病,而對對方所犯的錯誤也必能諒解。你要時常想著,你是設法和他站在一邊的,不是和他對立的。說話要溫婉和藹,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聽了不舒服的字眼。說話時先要表示同情對方所犯的錯誤,使對方減少害怕,同時也減少羞憤之心,然後再用溫和的方法把錯誤指出來,指正的話越少越好,最好能用一兩句就使對方明白了,然後轉到別的話題,不可噦唆不停,使對方陷於窘境,而產生反感。

對方行為不妥的部分,固須加以指正,但妥當部分也須加以屜著的讚揚,則對方會困你的公平而心悅誠服。改變對方的主張時,最好能設法將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給他,使他覺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是由於你的批評才改正。對於那些無可挽救的過失,站在朋友的立場,給予懇切正確的指正,而不是嚴厲地責問,使他知過而改。糾正對方時,最好用請教的語氣,命令的口吻則效果不好。同時更要注意保存或激勵對方的自尊心。

說服人的關鍵在於理由

我們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最具說服力的方法,就是強調最大最關鍵的理由。

多年以前,拿破崙·希爾曾應邀向俄亥俄州立監獄的服刑人發表演說。他一站上講台,立刻看到眼前的聽眾之中有一位是他在十年前就已認識的朋友——D先生,D先生此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拿破崙演講完畢後,和D先生見了面,談了談,發現他因為偽造文書而被判20年徒刑。聽完他的故事之後,拿破崙說:「我要在60天之內,使你離開這裡。」

D先生臉上露出苦笑,回答說:「希爾,我很佩服你的精神,但對你的判斷力卻深感懷疑。你可知道,至少已有20位具有影響力的人士曾經運用他們所知的各種方法,想使我獲得釋放。但一直沒有成功。這是辦不到的事。」大概就是因為他最後的那句話——「這是辦不到的事」——向拿破崙提出了挑戰,他決定向D先生證明,這是可以辦得到的。

拿破崙回到紐約市,請求他的妻子收拾好行李.準備在哥倫布市——俄亥俄州立監獄所在地——停留一段不確定的時間。

拿破崙的腦海中有一項「明確的目標」,這項目標就是要把D先生弄出俄亥俄州立監獄。他從來不曾懷疑能否使D先生獲釋。他和妻子來到哥倫布市,買了一處高級住宅,像要永久性住下去一樣。

第二天,拿破崙前去拜訪俄亥俄州州長,向他表明丁此行的目的。

拿破崙是這樣說的:

「州長先生,我這次是來請求你下令把D先生從俄亥俄州立監獄中釋放出來。我有充分的理由,請求你釋放他。我希望你立刻給他自由,為此我準備留在這兒,等待他獲得釋放,不管要等待多久。在服刑的期間,D先生已經在俄亥俄州立監獄中推出了一套甬授課程,你當然也知道這件事:他已經影響了俄亥俄州立監獄中2518名囚犯中的1728人,他們都參加了這個函授課程。他已經設法請求獲得足夠的教科書及課程資料,而使得這些囚犯能夠跟得上功課。難得的是,他這樣做並未花費州政府的一分錢。監獄的典獄長及管理員告訴我說,他一直很小心地遵守監獄的規定。當然了,一個能夠影響1700多名囚犯努力學習的人,絕對不會是個壞傢伙。我來此請求你釋放D先生,因為我希望你能指派他擔任一所監獄學校的校長,這將可使得美國其餘監獄的16萬名囚犯獲得向善學習的良好機會。我準備擔負起他出獄後的全部責任。這就是我的要求,但是,在您給我回答之前,我希望您知道,我並不是不明白,如果您將他釋放,而且,您又決定競選連任的話,這可能會使您失去很多選票。」

俄亥俄州州長維克·杜納海先生緊握住拳頭,寬廣的下巴顯示出堅定的決心。他說:「如果這就是你對D先生的請求,我將把他釋放,即使這樣做會使我損失5000張選票,也在所不惜……」

這項說服工作就此輕易完成了,而整個過程費時竟然不超過五分鐘。

三天以後,州長簽署了赦免狀,D先生走出監獄的大鐵門,他再度恢復了自由之身。

拿破崙之所以能夠成功地說服州長,和他的周密考慮和精心安排是分不開的。拿破崙事前了解到,D先生在獄中的行為良好,對l728名囚犯提供了良好的服務。當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監獄面授學校時,他同時也為自己打造了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既然如此,那麼,其他請求保釋D先生的那些大人物,為何無法成功地使D先生獲得釋放呢"他們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他們請求州長的理由不充足。他們請求州長赦免D先生時,所用的理由是,他的父母是著名的大人物,或者是說他是大學畢業生,而且也不是什麼壞人。他們未能提供給俄亥俄州州長充分的動機,使他能夠覺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去簽署赦免狀。

拿破崙在見州長之前,先把所有的事實研究了一遍,並在想像中把自己當作是州長本人設身處地的想了一遍,而且弄清楚了,如果自己真的是州長,什麼樣的說辭才最能打動州長。拿破崙是以全美國各監獄內的l6萬名男女囚犯的名義,請求釋放D先生的。因為這些囚犯可以享受到D先生所創辦的函授學校的利益。他絕口不提他有聲名顯赫的父母,也不提自己以前和他的友誼,更不提他是值得我們幫助的人。所有這些事情都可被用來作為請求保釋他的最佳理由,但和下面這個更大、更有意義的理由比較起來,就顯得沒有太大的意義。這個更大、更有意義的理由是,他的獲釋將對另外的l6萬名囚犯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他獲釋之後,將使這些囚犯享受到他所創辦的這個函授學校的好處。「因此,拿破崙靠著這個最大最關鍵的理由獲得了成功。

二:拒絕他人的語言藝術

有個偉人說過:人世間最難的事就在於對他人說「不」。在面對他人的里求時,人常常會陷入兩難境地:要是拒絕他人,怕會得罪對方,萬一以後自己要是有個事求人家,別人不給面子。而答應了人家,有時候就會違反自己的原則,讓自己陷人不好的境地。其實,只要掌握了拒絕他人的語言藝術,就會避免這種兩難境地,把事情完美地處理好。

要真心地拒絕他人

當你的同事向你提出要求時,他心中通常也會有某些困擾或擔憂,擔心你會不會馬上拒絕,擔心你會不會給他臉色看。

因此,在你決定拒絕之前,首先要注意傾聽他的訴說。比較好的辦法是,請對方把處境與需要講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幫助他。接著向他表示你了解他的難處,若是你處於同樣的境地,也一定會如此。

傾聽能讓對方有被尊重的感覺,在你婉轉地表明自己拒絕的立場時,也能避免他受傷害的感覺,或避免讓人覺得你在應付。如果你的拒絕是因為工作。負荷過重,傾聽可以讓你清楚地界定對方的要求是不是你分內的工作,而且是否包含在自己目前重點工作範圍內。或許你仔細聽了他的意見後,會發現協助他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與經驗。這時候,在做好目前工作的原則下,犧牲一點自己的休閑時間來協助對方,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是有幫助的。

傾聽的另一個好處是,你雖然拒絕他。卻可以針對他的情況,建議他如何取得適當的解決方法。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替代方案,對方一樣會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適當的支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拒絕時除了可以提出替代建議,隔一段時間還要主動關心對方的情況:

有時候拒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方會不定時提出同樣的要求。若能化被動為主動地關懷對方,並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苦衷與立場,可以減少拒絕的尷尬與影響。拒絕除了需要技巧,更需要發自內心的耐性與關懷。若只是敷衍了事,對方其實能看得出來。這樣會讓人覺得你不是個誠懇的人,對人際關係傷害很大。

總之,只要你是真心地說「不」,對方一定會體諒你的苦衷。

學會輕鬆地對他人說「不」

(1)做好說「不」的準備

我們可分析一下,那些在別人不論提出多不合理的要求時都很難說「不」的人,通常是由於以下一種或幾種原因。

首先對自己的判斷力缺乏自信,不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別人不該期望自己做的。

其次渴望討別人喜歡,擔心拒絕別人的請求會讓人把自己看扁了。對自己能力能夠成功地負起多少責任也認識不清。最後是自卑作怪,因而把別人看成是能控制自己的「權威人士」。

然而,不論出於何種理由,這些不敢說「不」的人通常承認自己受感情所支配。不管過去的經歷如何,他們從未在別人提出要求時有一個準備好的答覆。

(2)用拖延來說「不」

一位女友想和你約會。她在電話里問你:

「今天晚上八點鐘去跳舞,好嗎"」

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約吧,到時候我給你打電話。」

你的同事約你星期天去釣魚,你不想去,可以這樣回答:

「其實我是個釣魚迷,可自從成了家,星期天就被妻子沒收啦。」

(3)用沉默說「不」

當別人問:「你喜歡阿蘭德隆嗎?」你心裡並不喜歡,這時,你可以不表態,或者一笑置之,別人即會明白。

一位不大熟識的朋友邀請你參加晚會,送來請帖,你可以不予回復。它本身說明,你不願意參加這樣的活動。

(4)用迴避說「不」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後,朋友問:「你覺得這部片子

怎麼樣?」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歡抒情點的片子。」你正發燒,但不想告訴朋友,以免引起他的擔心。朋友關心地問:「你試體溫了嗎?」你說:「不要緊,今天天氣不太好。」

(5)用模糊說「不」

外交官們在遇到他們不想回答或不願回答的問題時,總是用一句話來搪塞:「無可奉告。」生活中,當我們暫時無法說「是與不是」時,也可用這句話。

還有一些話可以用做搪塞,如「天知道。」「事實會告訴你的。」「這個嘛…難說。」等等。

(6)用反詰說「不」

你和別人一起談論國家大事。當對方問:「你是否認為物價增長過快?」你可以回答:「那麼你認為增長太慢了嗎,」你的戀人問:「你討厭我嗎?」你可以回答:「你認為我討厭你嗎?」

(7)用推託說「不」

比如一個賓館服務員,一位客人請求替他換個房間,則可以說:「對不起。這得值班經理決定,他現在不在。」

你和妻了一塊上街,妻子看到一件漂亮的連衣裙,很想買,你可以拍拍衣服袋:

「糟糕,我忘了帶錢包。」

有人想找你談話,你看看錶:「對不起,我還要參加一個會,改天行嗎?」

(8)用客氣說「不」

當別人送禮品給你,而你又不能接受時,你可以客氣地回絕:一是說客氣話;二是表示受寵若驚,不敢領受;三是強調對方留著它會有更多的用途等。

(9)友好地說「不」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熱情地說:「今晚我請你共進晚餐,你願意嗎?」不巧教授正忙於準備學術報告會的演講稿,實在抽不出時間。於是,他親熱地笑了笑,帶著歉意說:「對你的邀請,我感到非常榮幸,可是我正忙於準備演講稿,實在無法脫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絕是有禮貌而且愉快的,但又是那麼乾脆。

(10)對事說「不」

某造紙廠的推銷員上某單位推銷紙張。推銷員找到他熟悉的這個單位的總務處長,懇求他訂貨。總務處長彬彬有禮地說:「實在對不起,我們單位已同某國營造紙廠簽了長期購買合同,單位規定不再向其他任何單位購買紙張了,

我也應按照規定辦。」因為總務處長講的是任何單位,就不僅僅是針對這個造紙廠了。

當我們羞於說「不」的時候,請恰當地運用上述方法。但是,在處理重大事務時,來不得半點含糊,應當明確說「不」。而在朋友的真心求助下,則不能用說「不」的方法應付,應儘力竭盡所能去幫助,若實在違反原則和自己力不能及時,才好說「不」。

委婉拒絕他人的藝術

若別人有求於你,而你出於各種原因卻不能接受,又不好直說「不行」「辦不到」,怕因此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若對方提出一些看法,你不同意,既不想講違心之言,又不願直接反駁對方;若你看不慣對方的行為,既想透露內心的真情,又不願意表達得太直露,以免刺激對方。要想處理好上述社交經常出現的情況,就要在社交活動中學會巧妙委婉的拒絕,根據不同的情況說「不」。

(1)假託直言

直言是對人信任的表現,也是與對方關係密切的標誌。但是多數情況下直言因逆耳而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要拒絕、制止或反對對方的某些要求、行為時,可採取假託由於非個人的原因作為借口從而加以拒絕,這樣對方就容易接受。例如:

某報社的推銷員登門要求你訂閱他們發行的報紙,可你不想訂閱。你可以很有禮貌地說:「謝謝。你們的服務很周到,可是我家已經訂閱了其他幾家報社的報紙了,請諒解。」

(2)反覆申訴

當別人侵犯了你的權利時,你要維護你的權利,既堅持你所需要的東西而不生氣,也不急躁或高聲喊叫,應該學會在一種衝突的情境中有效地反覆表達你的意見。例如:

你到商店去買東西,由於購物的人多,售貨員少找給你十元錢。你向售貨員提出,售貨員因記不清而引起了糾紛。這時你要以一種平靜而重複的聲音訴說是如何少找給你錢的,直到問題得到解決。下面這段店員和買主的對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買主:小姐,你少找給我十示錢。

店員:不會吧,我們總是一手交錢,一手付貨。

買主:我相信你們總是這樣做的,可是你確實少找給我十元錢。

店員:你有發貨票嗎』

買主:有,(拿出發貨票),你看,就是差了十元錢。

店員:(看發貨票)你在這裡買的是兩雙兒童的靴子。

買主:不錯,你再算算,就是差十元錢。

店員:你看過你的衣袋沒有?你是不是掉在哪兒了7

買主:不會的,我沒動地方。我衣袋裡再沒有錢了。

店員:現在沒法結算,快閉店時我們結賬,你來一趟好嗎?

買主:好,我相信您一定會辦好的。

(3)模糊應對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不願意或不便於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給對方知道,這時可以用模糊語言來應對。例如:

在醫院裡,一位患有嚴重疾患的病人問醫生:「我的病是不是很重,還有康復的希望嗎?」

醫生回答:「休的病確實不輕,但是經過治療,安心養病,慢慢會好的。」這裡的「慢慢會好」是模糊語言。這「慢慢」是多久,是說不清的,但給病人以希望,對病人是一種極大的安慰。

(4)熱情應對

明確表示你希望滿足對方的要求,並表示同情,可是實際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請對方諒解,而不直接拒絕。這樣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

客戶要求電信局安裝市內住宅電話,由於供不應求,無法一一滿足,但又不能拒絕客戶的要求。回答時,應表示同情,並熱情地說:

「滿足客戶的要求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可是由於目前線路短缺,還不能全部解決,我們正創造條件,請你耐心等待。」

(5)旁溢斜出

對對方提出的問題給予迴避性的回答,而不直接否定對方提出的不合己意的問題。例如:

你的同學問你:「某某小說寫得很不錯,你認為怎樣?」

你可以這樣回答:「還可以,不過我更喜歡某作家的某一本小說。」

再如,星期天你的妻子說:「今天我們去看話劇好嗎?」而你不願去,可以說:「去看電影怎麼樣?」這種回答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對方可能會同意你的意見。

關鍵時候大膽說「不」

社空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人的無理請求,若想既把「不」字說出口,又能不得罪人,確實是一種難事,甚至是一種奢求,因此我們面對某些人的無理取鬧,特別是面對時弊陋習,務必旗幟鮮明,斷然予以拒絕,大膽把「不」說出口。

美國前總統塔夫脫曾講過這樣一個發生在他身邊的故事:

「一位居住在華盛頓的婦人,她的丈夫很有些政治勢力,她要求我為她的兒子安插一個職位。她不斷向我提出請求,而且還托兩院中的幾位議員幫她說話。可是,她要求我給他兒子安排的是一個充任總統秘書而且專司諮詢兩院議事的職位,這個職位只有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能勝任,她的兒子,實在擔當不了這個職務,所以後來我另外派了一個人去接任。這樣一來她就感到大大的失望,立刻給我寫來一封信,說我不懂世故人情,說她曾努力勸說某一州N的代表,讓他們贊同我提出的某一項重要法案,她對我這樣幫忙,而我僅需舉手之力,就可以完成她的心愿。

「我接到她的信,把這封信先擱置了兩天,然後再取出來很平心靜氣地寫回複信。我對她表示了同情,說做母親,遇到了這樣的事,當然是十分失望。

再說關於用人是不能完全由我做主的;因為技術人才,我只能聽該部門領導的推薦,最後說了說她的兒子在現在這個崗位上一樣酊幹得很好的話。這一封信總算使她靜了下來,過後她又給了我一封短札,說明前信所言應該抱歉。

「我所委派的人並沒有馬上就去接任,所以過了幾天,我又接到了一封是她丈夫署名的信,但是,筆跡完全和前封信一樣。這封信中說他的妻子為了兒手職位的事而憂悶成疾,醫生診斷,恐怕是一種很嚴重的胃病。如果要使她健康恢復,最好把前次委任的那個人撤回而另行改為她的兒子。

「因此,我又給她丈夫回了一封信,信中說希望醫生的診斷有誤,同時,再同情他為了夫人的病而憂戚。至於撤回前次所委派的人,那是在朝令夕改,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此事不久,我委任的人就到任了。叉過了兩天,我在白宮中開了一個音樂會,第一對到會的客人,就是那位婦人和她的丈夫。」

上例中塔夫脫一連三次拒絕,每次在拒絕上都義正詞嚴,而對於之外的話題則給予了婦人很大的同情和理解,所以他們在事情過去之後,仍能保持良好甚至是更好的交往關係。這無疑得益於塔夫脫對這件事得當的處理方法和簡潔而不乏情意的拒絕之辭。因此,我們在社交中拒絕某些事時,不要為了拒絕而說一大堆理由,有些事不行就是不行,簡明說出理由,然後不乏情義地拒絕它,才是上上之策。

有人說,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個人,就請注意他拒絕別人時的樣子,這是一個人的全部。「不」不僅體現一個人的性情,也詮釋了一個人做人的標準,在該說不的時候大膽把「不」說出口,是一種境界。

講究說「不」的策略

說話講究策略,說「不」更要有策略,否則拒絕二字將給你的生活增添不少麻煩。

有一個樂師,被熟人邀請到某夜總會樂隊工作。樂師嫌薪水低,打算立即拒絕。但想起以往受過對方照顧,不便斷然拒絕,便心生一計,先說些笑話,然後一本正經地說:

「如果能使夜總會生意興隆,即使奉獻生命,在下也在所不辭。」

此時夜總會老闆自然還是一副笑臉,樂師抓住機會立刻板起面孔說:

「你覺得什麼地方好笑?我知道你笑我。你看扁我,不尊重我,這次協議不用再提,「再見。」這樣,樂師假裝生氣,轉身便走,老闆卻不知該如何待他,雖生悔意。但為時已晚。

在生活中,面對不喜歡的對象,要出其不意地敲他一下,以便打退對方。若缺乏機會,不妨參照上例,製造機會,先使對方興高采烈,然後趁對方缺乏心理準備,臉仍在笑嘻嘻時,找到借口及時退出,達到拒絕的目的。

日本成功學大師多湖輝曾講過這樣一件事,在日本20世紀60年代末的學運中,某大學的教室里正在上課時,一群學運積極分子闖了進來,使上課的教授手足無措。當著班上學生的面,教授想顯示-點寬容和善解人意的風度,就決定先聽一下學生講些什麼之後再去說服他們。結果與他的善良想法完全相反,學生們乘勢向他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把課堂攪得一團糟,再也上不成課了。並且這之後只要他上課就有激進派的學生出現在課堂上,就這樣日毋寧日地持續了一年。

從這一教訓中,教授悟到一條法則,即若無意接受對方,最好別想去說服他,對方一開口就應該阻止他:「你們這是妨礙教學,趕快從教室里出去,與課堂無關的事,讓我們課後再說。」假如再發生一次同樣的事,教授能否應付呢?就算他顯示出了拒絕的態度,學生也會毫不理會地攻擊他,如果一點也不去聽學生的質問,一開始就踩住話頭,至少不會給對方以可乘之機,也不致弄得一年時間都上不好課?

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訪本田宗一郎,想將一塊地產賣給他。本田宗一郎很認真地聽著金六郎的講話,只是暫時沒有發言。本田宗一郎聽完金六郎的陳述後,並沒有作出「買」或者「不買」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類似纖維的東西給金六郎看,並說:

「你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嗎"」

「不知道。」金六郎回答。

「這是一種新發現的材料,我想用它來做本田宗一郎汽車的外殼。」本田宗一郎詳詳細細地向金六郎講述丁一遍,共講了十五分鐘之多。談論了這種新型汽車製造材料的來歷和好處,叉誠誠懇懇地講了他明年汽車計劃各種新的設計。這些內容使得金六郎摸不著頭腦,但感到十分愉快。

在本田宗一郎送走金六郎時,才順便說了一句,他不想買他的那塊地。如果本田宗一郎一開始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金六郎,金六郎一定會問個究竟,並想方設法勸說率田宗一郎,讓他買下這塊地。本田宗一郎不直接言明的理由正是如此,他不想與金六郎為此爭辯什麼。拒絕對方的提議時,最好採用毫不觸及話題具體內容的抽象說法。

拒絕他人時的禁忌

(1)忌說話綿軟無力

拒絕別人時若說話綿軟無力甚至哼哼嘰嘰半天講不清楚,會讓人很容易產生一種厭惡,認為你不是幫不了他,而是根本不想幫他,因為一般而言只有心虛的人才會如此吞吞吐吐。

(2)忌熱情過頭

既是拒絕別人就認真說出理由,之後無論表示惋惜也好,無奈也好,別人不樂意,但也不能對你的拒絕妄加指責,但你若為了彌補對方,一個勁「可惜可惜」「下次下次」「一定一定」,則未免有些虛偽。

(3)忌觸動感情

據心理學家研究,「觸動」足很容易產生共同感受的,故想說「不」時應注意避免給人以「敬而遠之」的態度,比較容易把「不」說出來並說得較好,或者說,對方試圖與你套近乎,你要保持頭腦清醒,以免做了感情俘虜,給對方可乘之機。一般說來,見一次面就能記住別人名字的人,常容易與人接近,故此,在交談中不斷稱呼別人名字,並冠之以「兄」「先生」等常能產生親近感,那麼,反過來你想說「不」時,便應杜絕這種親密的表示,即對方的名字一概不提,這樣加大和對方的心理距離,容易說「不」。還有談話時盡量距離對方遠些,使其不容易行使拍、拉等觸動性的親密動作。另外,最好也不要觸摸對方遞出來的東西。東西也和人一樣,一經「觸摸」就會產生「親密感」,想要拒絕就不容易了。

(4)忌借口不當

有些人不想直接說「不」,便隨便找些不值一駁的理由來暫時搪塞對方,以求得一時的解脫。這個方法並不好,因為對方仍可以找理由跟你糾纏下去,直到你答應為止。比如你不想答應幫某人做事,推說:「今天沒有時間。」他就會說:「沒關係,你明天再幫我做好了,事情就拜託你了。」又如你要拒絕對方想轉讓給你的一件衣服,你推說:「錢不夠。」那麼對方會說:「錢夠了再說好了。」就把你輕易應付過去了。或者你不願意和對方跳舞,推說:「我跳不好。」那麼他一定會說:「沒關係,我慢慢帶著你跳好了。」因為這些都是小小的謊言,一經反駁,你定有所慌亂,「不」的意志便很難貫徹了。所以對付這種情況,你倒不如直截了當地用較單純的理由明確地告訴對方:「你托辦的這件事辦不到,請原諒。」「這件衣服的顏色我不喜歡,很抱歉。」「我已經另約了舞伴。不能跟你跳,對不起。」等等。這樣雖說顯得生硬些,但理由單純明快,不會給對方可乘之機,倒可以免除後患。

謝絕他人的五種技巧

(1)非個人原因的謝絕

對人說「不」,最困難的就是在不便說出真實的原因時叉找不到町信而合理的借口,那麼,不妨在別人身上動動腦筋,比如借口你的家人方面的原因。

一位生活愜意的家庭主婦自稱她的生活之所以能如此安寧,就是因為她能巧妙地謝絕某些麻煩。

當一個推銷員敲她家門時,她的態度禮貌而堅定:「謝謝你的好意,可我丈夫不讓我在家門前買任何東西。而不是因為我不願意掏腰包。」

這樣一來,推銷員既不會因為她沒買他的東西而怨恨她,同時也感到再說下去也是白費口舌,因為問題不在於她,而在於那個他並未晤面的丈夫,於是,他只好作罷。

(2)情非得已的謝絕

當有人真心請求你的幫助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該盡量給予幫助。但碰上實在無能為力的事,你無法給予對方幫助時,也不要急於把「不」字說出口,不要使對方感覺到你絲毫沒有幫助他解決困難的誠意,否則,你在別人眼中會是一個自私而缺乏同情心的人。保險公司的小李是處理協調客戶賠償要求事務的,小李的工作決定他要經常地拒絕客戶的要求。然而,他總是對客戶的要求表示同情,並解釋說,從道義上講他同意對方的要求,可自己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由於拒絕得法,小李的工作做得很出色。同樣,當別人有求於你而你又無能為力時,先不忙拒絕他,而要耐心地傾聽他的陳述,對他所處的困境表示同情,甚至可以給他提些建議,最後告訴他,你實在無法幫他,對方絕不會因此而生氣,反而會被你的誠意所感動。

(3)通過誘導對方來謝絕

誘導對方即當別人向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不要簡單地拒絕他,而應該讓他明白他的要求是多麼不合適,從而自願放棄它。一位業績卓著的室內設計師聲稱,對於用戶的不台實際的設想,他從不直截r當地說「不行」。而是竭力引導他們同意他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一位婦女想要用一種不合適的花布料做窗帘,這位設計師提議道:「你真是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設計思維,不過讓我們來看看你希望窗帘布置達到什麼效果。」接著,他大談什麼樣的布料做窗帘才能與現代裝飾達成最好的和諧,很快,那位婦女便把自己的花布料忘了。

(4)謝絕後指明方向

這一點對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人尤其重要。比如你的下屬向你提出的要求被你拒絕後,你不妨告訴你的屬下他的努力方向,使他始終看到希望,與此相比,你的拒絕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不會挫傷他的自尊心,也不會傷害你與屬下之間的感情了。

《成功的人際關係》一書的作者、美國的威廉·雷利博士在談及怎樣處理下屬希望晉職而他本身的條件又不夠的情況時,曾建議企業主管這樣說:

「是的,喬治,我理解你希望得到提升的心情。可是,要得到提升,你必須先使自己變得對公司更重要。現在,我們來看看對此還要多做點什麼……」

(5)不假思索地謝絕

一位熱情奔放的老婦人決定與年輕的女鄰居交朋友,她發出邀請:

「欣迪,你明天上午到我家來玩,好嗎?」

欣迪臉上露出溫和寬厚的笑容說:「謝謝了,但不行啊,明天,我還有事呢。」她的拒絕既友好又溫情,但態度又是那麼堅決,老婦人只好作罷。所以,當別人的請求你無法滿足,就迅速作出反應,友善、真誠地謝絕他,不留任何迴旋的餘地。

學會對他人進行反擊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總難免碰到一些無理的語言。如果出面勸,無異於對牛彈琴;如果進行直接責備,他自然會與你頂撞。

這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反擊,但反擊也有好壞之分,反擊得好可以使對方啞口無言,不好則勢必成為一場口爭,甚至是破口大罵,大打出手。

因此,真正的反擊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口舌之戰,而是行其道反其言,使對方巧妙落人自己話語的陷阱之中,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在反擊中,以下四點必須注意。

(1)心平氣和

遇到無理的言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動,要控制情緒。這個時候心境平和,對反擊對方有重要作用。

首先是表現自己的涵養與氣量,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氣概在氣質上鎮住對方,如一下子就犯顏動怒,變臉作色,這不是勇敢的行為。古人曰:「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對方對此不但不會懼怕,反而會對你的失態感到得意。

其次是能夠冷靜地考慮對策,只有平靜情緒,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人都被弄糊塗了,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更不要說什麼最佳對策了。

(2)綿里藏針

對無理行為進行反擊,可直言相告,但有時不宜鋒芒畢露,露則太剛,剛則易折。有時,旁敲側擊,綿里藏針,反而更見力量,它使對方無辮子可抓,只得自己種的苦果往自己肚裡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蘇格蘭詩人彭斯那樣。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見到一個富翁被人從河裡救起。富翁給了那個冒著

生命危險救他的人一塊錢作為報酬。圍觀的路人都為這種無恥的行徑所激怒,打算把富翁再投到河裡。彭斯上前阻止道:

「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生命的價值。」

(3)反擊有力

對無理言行進行語言反擊,不能說了半天,不得要領,或詞軟舌綿。而要做到打擊點要准,一下子擊中要害;反擊力量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有一個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人,名叫湯姆。這禾早晨,他正在門口吃著麵包,忽然看見傑克遜大爺騎著毛驢哼哼呀呀地走了過來。於是,他就喊道:

「喂,吃塊麵包吧。」

大爺連忙從驢背上跳下來,說:「謝謝您的好意。我已經吃過早飯了。」湯姆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問你呀,我問的是毛驢。」說完得意地一笑。

大爺以禮相待,卻反遭一頓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氣憤,可是又難以責罵這個無賴。無賴會說:「我和毛驢說話,誰叫你插嘴來著,」於是大爺抓住湯姆語言的破綻,進行狠狠的反擊。他猛然地轉過身子,照準毛驢臉上「啪、啪」就是兩巴掌,罵道:「出門時我問你城裡有沒有親戚,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沒有親戚為什麼人家會請你吃麵包呢』」

說完對準驢屁股,「叭、叭」又是兩鞭子:「看你以後還敢不敢胡說。」然後翻身上驢,揚長而去。大爺的反擊力相當強。既然你以你和驢說話的假設來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認你的假設,借教訓毛驢,來嘲弄你和毛驢的「親戚」關係,以此對對方的無禮進行反擊。

(4)旁敲側擊

對無理的行為進行反擊,是正義的語言與無理的語言的對抗。所以,反擊的語言一定要與對方的語言表現出某種關聯,正是在這種關聯中,才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機智與力量。

三:避免尷尬的語言藝術

尷尬是在生活中遇到處境窘困、不易處理的場面而使人張口結舌、面紅耳赤的一種心理緊張狀態。在這種時候,人的感覺比受到公開的批評還使人難受,引起面孔充血、心跳加快、講話結巴等。在交談中人都有尷尬的時候。說話滴水不漏的人對付尷尬有兩種方式:一是預防尷尬的出現,在交談避免出現尷尬的語言。二是出現尷尬之後馬上靈活對付,把尷尬化解為無形之中。

交談時要注意避免忌諱

禮貌是文明交淡的首要前提。在交談中要體現出敬意、友善、得體的氣度和風範。要做到禮貌交淡首先就要使用禮貌用語,如「請」、「謝謝」等;其次要注意學習一些禮貌忌語,一語不慎造成的後果可能是不能夠彌補的。

禮貌忌語是指不禮貌的語言,他人忌諱的語言,會使他人引起誤解、不快的語言。不禮貌的語言,如粗話髒話,是語言中的垃圾,必須堅決清除。他人忌諱的語占是指他人不願聽的語言,交談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如談到某人死了,可用「病故」、「走了」等委婉的語言來表達。港、澳、台同胞忌說不吉利的話,喜歡討口彩。特別是香港人有喜「8」厭「4」的習慣。因香港人大都講廣東話,而廣東話中「8」與「發」諧音,「4」與「死」同音。因此,在遇到非說「4」不可時,可用「兩雙」來代替。逢年過節,不宜說「新年快樂」或「節日快樂」,而用「新年愉快」、「節日愉快」或「恭喜發財」代之。這也是諧音的關係,因為「快樂」與「快落」聽起來很相似。

容易引起誤解和不快的語言也要注意迴避。在議論他人長相時,可把「肥胖」改說成「豐滿」或「福相」,「瘦」則用「苗條」或「清秀」代之。參加婚禮時、應祝新婚夫婦白頭偕老。在探望病人時,應說些寬慰的話,如「你的精神不錯」,「你的氣色比前幾天好多了」等等。隨著語言本身的發展,一些辭彙的意義也發生了轉移,譬如「同志」、「小姐」等,在使用時要針對不同對象謹填決定。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衝突時,應冷靜處理,不用指責的語言,多用諒解的語言。

此外,在交談中,我們還應當避免爭論的話題,即使你對這個話題有堅定不移的立場,最好也不要提起,因為爭論很容易造成敵對心理,爭執雙方很快會陷入「競爭狀態」,舌劍唇槍,互不相讓,很少有人能對敵對者的攻擊採取溜和的反應,所以最好不使善意的討論變成激辯。

其實,兩個人之間的交談很簡單,只要找出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就行了。

假如對方對你的話題不置可否,你須留意,切勿尖刻、偏執地討論這個題目,還是另擇題目為好。辯論對兩個頭腦冷靜、有談話技巧的對手來說是一種開心的遊戲,可對於容易衝動和脾氣不好的人卻是一件危險的事。人們在交談時常有一些失言:「哎,你兒子的腳跛得越來越厲害了。」「你怎麼還沒結婚?」

「你真的要離婚嗎?」等等,一些別人內心秘而不宣的想法和隱私被你這話無情地暴露了出來,實在是不夠理智的。如果你想讓人喜歡,就不要對跛腳談跳舞的好處和樂趣,不要對一個自立奮發的人談祖蔭的好處,不要無端嘲笑和諷刺別人,尤其是別人無能為力的缺陷,否則就是一種刻薄。此外,除非熟識的親友,不必多談對方的健康問題,他若身有不適,很可能勾起他的愁緒。一旦他抱怨起自己的疾病和痛苦,你又未必會感興趣,但你若沒表露足夠的同情心,則會使對方覺得你冷漠、自私。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談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呢?一般說來,批評別人的話題應儘力避免,然而讚美別人所做的工作和本領卻是很合宜的,常會使聽者感到愉快。

少說負面話

愛講負面話的人,有時是過於理想化,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現實,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還有的人是看問題過於狹隘偏頗,只考慮自己,不顧及其他,凡是不對自己脾氣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另一種便是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看人,將別人微不足道的缺點放大。正如魯迅先生曾經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鏡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結果卻看到了皮膚間的皺紋和皺紋間的污泥。試想,如果再用顯微鏡去觀察,豈不就是駭人的細菌布滿全身了嗎!

老愛講負面話的人,是很難與人友好交往的,即使他並沒有直接說對方不好,但他那萬事皆不如意的心態,讓人很難同他找到舒心滿意的共同語言。久而久之,人們還會覺得此人太愛刁難,難以相處,常常避而遠之,偶有接觸,也只好打個哈哈敷衍了事。總講負面話,最終會成為難以與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少說負面話的關鍵,是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並不缺乏美,一是缺少發現。正如一個故事講到的: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雨傘,小女兒賣冰棍。晴天雨傘賣不出去,老太太就埋怨老天為什麼不下雨;雨天冰棍賣不動,老太太就抱怨為什麼不趕快出太陽。後來有人開導她說,晴天你小女兒冰棍賣得火,雨天你大女兒雨傘賣得快,你天天都有高興事,還有什麼可埋怨的呢?老太太一想,果然,於是臉一下便由陰轉晴,心情也一下子就好起來了。同樣,與人相處,也要熱情大度,注意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有時還需要用你身上的閃光點去照亮別人,讓大家的心境都明亮開朗起來。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同你友好相處。

除了要注意避免說負面話之外,我們還要認識到有意見應噹噹著別人的面去說。我們知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人說」,這是很不好的,在日常的交際生活中要注意「閑談莫論他人是非」。有些人對別人的成功議論,對別人的失敗也要議論,任何東西都是他們議論的對象,這是很不好的做法。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意義並不是被他人議論,而且議論大多數都是負面的,我們要盡量把這個陋習改掉。

在別人背後議論他人的好壞是對人際關係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行為。同學、同事之間不要互相議論,若我們對某個人有意見就可以約個時間,或找個機會當面告訴他,指出體對他不滿意的地方。這樣對方不但不會生氣還會因此感謝你,人際關係也會和諧融洽。

下面介紹的這個旅美學者的經歷對我們認識這個問題或許有些幫助:「我在美國和俄國時,從來沒有人在我面前說第三個人的壞話,我自己倒有時會犯這個毛病,在一個人面前對不在場的某個人說三道四。後來有個老毛子告訴我:『在我們這個地方,和一個人議論另一個人的事是不道德的。』我從那以後就把這個壞毛病徹底地改掉了。」

我們都知道背後議論他人的毛病,對人際關係極具破壞力。而人際關係的好壞對我們每個人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要清楚地認識這個問題,避免它發生在自己身上。

機敏應答別人的攻擊

在美國第35任總統候選人的提名過程中,肯尼迪的年輕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利條件。眾議院發言人薩姆·雷伯恩就攻擊肯尼迪是乳臭未乾的幾個民主黨領導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問題拋到一邊:「薩姆·雷伯恩可能認為我年輕。不過對一位已是78歲的人來說,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輕。」可是這個問題始終糾纏著肯尼迪。哈里·杜魯門在一次全國性演講中向肯尼迪挑戰。「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極其成熟的人。」這位前總統說。肯尼迪用邏輯和機智回敬他的挑戰。他說,如果年齡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標準的話,那麼美國將放棄對44歲以下所有人的信任。這種排斥可能阻止傑弗遜起草《獨立宣言》、華盛頓指揮獨立戰爭中的美國軍隊、麥迪遜成為起草憲法的先驅、哥倫布去發現新大陸。

肯尼迪在遭到突如其來的詰難時以非常機敏的方式巧妙地回答對方並予以有力的反擊。機敏是機智、敏捷,體現的是人們對矛盾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變通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善於發現問題,判定相應的對策,而且還要隨著事情變化不斷調整應變策略。

機敏者一般都是成熟穩重的,特別是身處窘境時,沉著穩重更有助於提供化解尷尬的妙法。鞏俐小姐有次在香港接受訪問,有個記者問道:「您覺得自己漂亮嗎?」這時候回答「是」或者「不是」似乎都不夠妥當,鞏俐想丁一下說:「我覺得我的牙齒是漂亮的,雖然不整齊卻與眾不同。」這樣的回答博得了全場的掌聲。

在面對別人的攻擊時,有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方法。

1982年秋天,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中美作家會議上,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請中國作家蔣子龍解個「怪」謎:「把一隻5斤重的雞放進一個只能裝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麼辦法把它拿出來?」「您怎麼放進去,我就怎麼拿出來。」蔣子龍微笑道。那是一個誰也無法解開的「謎」,然而,我們的作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次,英國一家電視台採訪中國當代青年作家粱曉聲,現場拍攝電視採訪節目。這位英國記者忽然讓攝像機停下來,然後對梁曉聲說:「下一個問題,希望您能毫不遲疑地用『是』或『否』來回答,好嗎?」粱曉聲不知有詐,欣然答。

誰知那位英國記者一揚手,遮鏡板「啪」的一聲響,記者把話筒放到自己嘴邊,說道:「沒有文化大革命,就不會產生你們這一代青年作家,那麼文化大革命在您看來究竟是好是壞?」說完把話筒立即伸到梁曉聲嘴邊,攝像機對準了粱曉聲的臉。在這進退維谷之際,梁曉聲卻不動聲色地說:「在我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也問您一個問題: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麼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是壞?」在這裡,梁曉聲也是巧妙地應用了「反彈」的應答技巧。

當你面對尷尬,一般是對方故意為難你的時候,很好的辦法就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找到對方的思考邏輯,用同樣的方式請對方予以解釋,從而化解難題。

避免尷尬的幾種策略

(1)說話要給對方一個退路

要爽快地接受別人的意見,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是你的意見比較正確,而他人想要逃避責任的話,這叉該如何是好?這樣的情況比起自己爽快地接受他人的意見難得多了。

這個時候,不應該逼得他喘不過氣,或說不出半句話,也就是所謂的「趕狗入窮巷」。他人被你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只好抓你的毛病反擊。如果你不懂得給對方留些餘地,對方表面上可能表現得很寬容,匆匆地隨便找個台階下,但內心的煎熬卻不像表面的那樣,這種屈辱有機會他一定會討回來。如果你能夠遇到一位心胸寬大且真正欣賞你的人,這是你的福氣,你要心存感謝。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趾高氣揚地不可一世。《孫子兵法》中也說過,攻敵時要留一條退路給敵人,若是把敵人團團圍住而不留一條活路,敵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只好決一死戰,全力反擊。

有句俗話說得好:得饒人處且饒人。人在有理的時候不要咄咄逼人,抓住別人的「小辮子」不放,而要有容人容事的胸懷。「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日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是人們貼在彌勒佛身邊的一副對聯。從這副對聯中,不難看出人們對大慈悲、大胸懷的敬仰之情。常懷寬容之心,實際上也是做人的一種美德和力量。史書載,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一忍再忍廉頗的尋釁羞辱,他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大境界,終使廉頗幡然醒悟,從而給世人留下「將相和」的千古美談。應該說,寬容是雙向的,於人於己都有益。如果一味苛求別人,得理不饒人,這樣不但於事無補,也傷了感情。

(2)抓住時機澄清誤會

人際交往中,遭人誤解是難免的事。在遇到誤解以後,有的人感到委屈、悲傷;有的人情緒消沉,認為「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也有的人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感到別人太不理解自己了,打算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手段,想以此來消除遭人誤解所帶來的怨恨。正確的做法是,對誤解要「解」不要「誤」。所謂「解」,就是緩解、化解矛盾,讓誤解成為「雪消春水來」的轉機。

生活中的誤解大部分是由於別人不了解實際情況而產生的。因此,當誤解產生時,你應當尋找合適的機會,把事情向當事人解釋清楚,讓對方了解事情的「廬山真面目」。在申辯、解釋時,態度要誠懇,要儘可能平心靜氣,採取諒解別人的寬宏態度,切不可因內心不滿而使用過激的言辭。一旦情況清楚了,對方的誤解自然便會煙消雲散了。

對有的誤解,應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尋對策,不要輕易地指責誤解你的一方。應該說,只要對方不是故意找你的茬,與你鬧彆扭,他對你產生誤解總是有原因的。因此,你首先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被對方誤解的言行。如果有,應「有則改之」,立即找到癥結,並向對方解釋清楚,保證今後多加註意;如果沒有,你也不要隨意責怪對方,而應採取積極適當的方法,以消除對方對你的誤解。

對於那些難以申明或一時無法用行動來證明的誤解,不必計較,也不必著急。有句諺語說得好,「時間是澄清誤解的明礬」。誤解總要消除,是非總有定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3)巧妙應付別人的奚落

在社交場合,有時會遇到別人有意無意搶自你,奚落、挖苦、譏諷你,你該怎麼辦?有隨機應變能力的人,能調動自己的智慧,化被動為主動,使尷尬煙消雲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可視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應付辦法。

若判明來者不善,是懷有惡意,故意挑釁,你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有理、有利、有節、有禮貌而巧妙地回敬對手,針鋒相對,「原物」頂回。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同周總理談話時,看到桌上有一支美國派克鋼筆,就帶著幾分譏諷的口氣問:「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何還要用我們美國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莊重而又風趣地答道:「提起這支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位朝鮮朋友在抗美時的戰利品嘛,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這支鋼筆。」

如果有人用過於唐突的言辭使你受到傷害,或叫你難堪,你應該含蓄以對,或裝聾作啞、拐彎抹角、閃爍其詞,或順水推舟、轉移「視線」、答非所間,談一釁完全與其問話「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用這種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駁對手,定會取得奇特的功效。

有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棘手犯難的問題,對此若以幽默諧趣的方式回答,往往會「化險為夷」,改變窘態。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轉為「柳晴花明又一村」,使尷尬局面消失在談笑之中。

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練就隨機應變的語言表達功力很重要,但切不可主動進攻、出口傷人。而且防衛要注意有禮貌。

(4)莫要口無遮攔,避免話不投機

在交談中,每說一句話之前,都要考慮一下你要說的話是否合適,不要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給其他人造成不快。除非是親密的朋友,否則最好不要對個人的衛生狀況妄加評論。如果某人的肩膀上有很多頭皮屑或口中很難聞,或者拉鎖、紐扣沒系好,請盡量忍耐不去想,並等他親密一些的朋友告訴他。如果你直接告訴他,特別是在人比較多的場合,很容易讓對方處於尷尬的境地。

許多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尤其對女性而言,年齡是她們的秘密,不願被人提及。對錢等涉及到個人收人的一類私人問題的詢問通常也是不合適的,可以置之不理。

在社交活動中,應以誠待人,寬以待人。要與人為善,而不要打聽、干涉別人的隱私,評論他人的是是非非。不要無事生非,捕風捉影,也不要東家長,西家短,更不要傳小道消息,把芝麻說成西瓜。說話要有事實根據,不能聽風就是雨,隨波逐流。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謂惡語是指那些骯髒污穢、奚落挖苦、刻薄侮辱一類的語言。口出惡語,不但傷人,而且有損自身形象。在社交活動中,應當尊重人,溫文爾雅,講究語言美,而不要自以為是,出言不遜,惡語傷人。

此外,如果兩人相見,話不投機怎麼辦?不妨把「話不投機」的對方當作會話訓練的對手。有一種人,當他和某人在一起時,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可是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時,卻沉悶得不講一句話。

俗語說:「酒逢知己乾杯少,活不投機半句多。」有些朋友一旦感到與對方講話不投機,自己雖有話題,也不願提出,而且從心底里拒絕接受對方的意見,這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所應有的態度。培養自己的會話能力,除了會話的場合與次數要多以外,更要把握與各式各樣的人交談的機會。你或許會發現自己對某個人有很深的成見,一見到他,就產生一股厭惡感。這時,你不要逃避,應該更積極地去跟他交談,這是訓練會話技巧的最佳方法。你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輕鬆的話題跟他談,例如電影啦、音樂啦,通過這些交談,可以促進兩人之間的感情,增加彼此的丁解。經過幾次交談後,或許你會發覺:「哦!原來他不是一個那麼令人討厭的人!」也可能休們會從此變成一對很淡得來的朋友。

日本影評家淀川長治曾說:「我從來沒有碰到過令我討厭的人。」這是一句了不起的名言,你如果能夠去除不跟討厭的人講話的觀念,一定會變得很有人緣,會話技巧也必提高,這種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而如果一次話不投機就放棄了深入了解的機會,或許失去的要比得到的更多。記住,給彼此一個機會,或許你就能收穫一個知心的朋友。

(5)學會化干戈為玉帛

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曾經和一個叫做本頓的人決鬥過。本頓一槍擊中了傑克遜的左臂,子彈一直留在裡面近20年。到1832年醫生取出子彈的時候,本頓已經成了傑克遜的熱情的支持者。傑克遜建議將子彈歸還本頓,但本頓謝絕接受,說20年的保管期按照美國法律的規定,遺失物或被拋棄物的追索時間為20年已使產權發生了轉移,子彈的所有權當屬傑克遜了。

而傑克遜說自從上次決鬥到現在還只有l9年,產權關係沒有發生變化。本頓回答說:「鑒於你對子彈的特別照管,並且一直隨身攜帶,因此,我可以放棄這一年。」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難免會有些舊怨出現.這些舊怨可能會造成不愉快的人際關係,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上面的例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辦法。

寬恕就是給別人機會,給自己機會。「化干戈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非常重要。生活在社會中,必然有矛盾和煩惱,如夫妻、鄰里、同事間不和諧,均會使人出現負面情緒,甚至產生仇恨。在被別人曲解和傷害時,本能的反應就是報復。然而,報復雖然發泄怒氣,減少心中的負荷而痛快一時,但會激化矛盾。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進人困境,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寬容,做到寬容大度,摒棄前嫌,化千戈為玉帛,從而減少對心理的刺激,必然有益於身心健康。

要勇於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能逃避,老死不相往來。將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及無法解決的問題分別列出。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全力以赴去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先尋求支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凡事儘力而為必能得到對方的諒解與支持。

克服卑怯的心理

第一,從生理的角度進行心理調節。生理與心理是互動互制的。心理的變化會引起生理的相應變化;生理的調節也會對心理產生影響。當怯懦時通過生理上一些調節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過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動、洗涮等方式,都可以消除緩解卑怯緊張的心理。

第二,以心理暗示進行心理放鬆。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矯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現象是心理誇張性感受所致,必須讓心理感受重新歸位。

要達到這一要求,需要採用心理暗示酌方式,對對方有客觀、明確的認識,對自己做準確、公正的評估,這樣就能保持清醒,樹立信心。如當別人說話顯示出我們沒有的優勢時,我們對自己可做這樣的暗示:這是他的優勢撕在,我同樣也有優勢.一樣是他比不上的。

第三,加強對對方的認識,提高自信心。說話的卑怯現象,從本質上說是對對方評估過高引發的。過高地評價對方,悲觀地評價雙方的關係,從而看輕了自己,產生距離意識和崇拜意念,此時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我們要加強對對方的認識,切勿對對方過高認定,更不要神化,要還其本來面目,把他看作一個平常人。談話者都是平等關係,發言也以講民主為宗旨,不要人為把雙方地位拉開。正確認識自我,擺正自己位置,提高自信心,這樣還會有卑怯心理嗎?

第四,克服表現慾望,注重表達效果。有時我們說話產生卑怯現象,並不是小覷自己的緣故,而是極強的表現慾望造成的。說話之初一心想著一鳴驚人,壓倒他人。當發現別人口才卓絕、見解精到時,心理L產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緒受到衝擊而一落千丈。對此,要培養自然的說話心態,把自己的意思圓滿地表達出來就行了.不要期望值太高。這樣心態平穩,卑怯意識也就淡化乃至消失了。

有時候沉默是金

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成熟;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沉默一種智慧;藝術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科學家說:沉默是一種發明。我們知道,在人際交往當中,沉默是一種難得的心理素質和可貴的處世之道,當然任何事情又都不是絕對的。

具備優勢的時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陽不語自是一種光輝;高山不語,自是一種巍峨;藍天不語,自是一種高遠…人也一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取得成績的時候需要沉默。面對成績和掌聲,成功者報以深深的一鞠躬。這是無聲的語言,是恰到好處的沉默。遭受挫折的時候需要沉默。在失敗和厄運面前,拭去眼淚,咬緊牙關,默默地總結教訓,然後再投人新的戰鬥,不失為上策。等待時機需要沉默。造化總是把機會贈送給有充分準備的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承擔痛苦的時候需要沉默。如果親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傷之中,此刻,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過一段時光,默默地為他做一些事情。溝通心靈的時候需要沉默。不是隨便打斷他的話,而是善於傾聽。在傾聽中汲取智慧,彌補紕蒲,建立信任,產生滿足。

「少說話、少評論、少批評」,牢記「沉默是金」,才能更好地應付複雜的人際關係。切記管住自己的一張嘴。有一位朋友說:「我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

張女士和楊女士都是我的同事,我發現楊女士經常在我面前說張女士的壞話,而張女士很少說過對方的不好。不管她們說什麼,我從沒有向任何人提到過這些瑣碎的閑話,因此,我們三人至今相處的很好。」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不恪守沉默是金的原則,情況會變成怎麼樣。

花點心思聽人說

如果你同別人談話,對方談起你不懂的內容或不感興趣的話題,你可以說:「我上次已同某人談起過這件事……」這樣,就可以說另一個新話題了。原則上,只要你對每一件事,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那就不會有你不感興趣的話題出現。

有時,一些你本來不感興趣的話題,也會帶給你意外的收穫,使你受益匪淺。這也就是說,與人交談,除了能帶來興趣,還能增長自己的見識。有了這種想法,在你的世界裡,應該不再有你不感興趣的話題存在了。與呆板的人交談時,只要你多花點心思去注意,也會發現很有趣的地方。還有從老年人、父母、上司等的談話中,也往往可以得到豐碩的收穫。現代人都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往往將父母的話置之腦後,實在是很可惜。請捺下性子,好好地聽一次,你會發現很有趣、很有用的一面。聽完後,你若覺得有必要批評,再去批評也不遲。批評和聆聽是兩回事。如果話題總是局限於流行服飾、時代潮流等,那你怎麼能成為會話的高手?又怎能成為受人歡迎的人?

如果有人問,21世紀高素質的人才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才能?很多人都會答:「口才。」換個角度講,這個世紀同樣需要聽才。可以說會說話首先要會聽話,要想提高口才,必須要提高聽才。要積極主動,持之以恆地形成聽人說話的良好習慣,相信你一定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穫。

不行就找借口開溜

在現實的交際生話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實在不喜歡的人,或者一個讓人很尷尬的話題,如何應對這種狀況,與麻煩的對手打交道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化解尷尬處境最常用的辦法是「找借口開溜」。相信很多人都嘗試過這種辦法,可問題在於如何讓這個借口顯得自然,而不要出現欲蓋彌彰的狀況,使狀況變得更加尷尬。這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當時的場合和可利用的一些資源隨機應變,見勢行事。

對於難纏而麻煩的對手,不妨採用下面這個辦法:故意忘記他的姓名,暗示你對他的漠視。不同的稱呼,表示了雙方關係的密切程度,代表著對對方人格的尊重程度。如雙方見過面,對方對自己的名字卻根本沒有印象,表明對方根本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對於專門從事與人打交道丁作的人,記住對方的名字並在第一次相見時叫出,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武器,客人會因此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愉快感覺,感到受到對方的重視。若是不想承認對方的能力和人格,或者不希望與對方打交道,就可以故意假裝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暗示與之處在不平等的位置上,你佔有優越的地位。這是一種實用的心理技巧,對於惹人厭煩或有意輕視疏遠的對象,就故意問:「啊,我忘記了,你的名字叫什麼?」這種問法,一定會給對方以相當大的打擊,因為這樣問就表示,你的存在對我毫無幫助,所以我根本沒有記住你的名字。這種不友好的問話一出口,對方就容易顯得有些不自在,他們會認為,說這話的人很不禮貌或者很傲慢,也就往往會終止交談。

用幽默來化解尷尬

尷尬是在生活中遇到處境窘困、不易處理的場面而使人張口結舌、面紅耳赤的一種心理緊張狀態。在這種時候,人的感覺比受到公開的批評還使人難受,引起面孔充血、心跳加快、講話結巴等。

有時是對方有意依仗親密的關係公開揭你的短,或講述你過去的傻事。有時是對方無意地,不知不覺中說出了你的隱痛之處。而你如果真的動氣,別人還會說你沒有涵養,可見,尷尬是人們在生活中不願碰到且不能不碰到的,問題在於怎樣應付。

受到譏諷之後,干萬不要把時間花在思考對方抱有什麼目的跟我過不去上面,更不能假設有什麼「深仇大恨」。要學會自我解嘲。因為有意者可能是習慣,對誰都這樣,無意者更不能激化矛盾。讓心情放鬆,自己把這種玩笑轉移給大家。如有人說「不愧是屬豬的,真能吃」,不妨接上一句「所以咱們才能聚到一起呀」。

蕭伯納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師,他挖苦蕭伯納:「外國人看你這樣乾瘦,一定認為英國人都在餓肚皮。」蕭伯納謙和地說:「外國人看到你這位英國人,一定可以找到飢餓的根源。」要用幽默來保護自己。幽默是避免人際衝突、緩解緊張的靈丹妙藥,不會造成任何損失,不會傷及任何人。

如果活動中出現尷尬局面,幽默更是使雙方擺脫窘迫的好辦法。如:兩個班級聯歡,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由於一方的水平低發生了踩腳的情況,說「沒關係」,這樣禮貌的話可能還會加重對方的緊張,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倆的腳只能找一個落點了」,可使雙方歡笑而心理放鬆。

特殊場合特殊處理

下面是兩則有關孫中山先生的故事,給大家分享,希望能夠有所體味。

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動失敗後,轉移到上海重整旗鼓,等候時機東山再起。有一天,幾個革命同志閑來無聊,湊了四個人打麻將娛樂。不巧,被孫中山撞見了。他們自知犯錯,一陣驚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面對如尷尬場面,孫中山不但叫他們繼續打下去,而且還笑著說:「打吧,打麻將很像我們革命起義,這一局輸了沒啥關係,可寄希望於下一局,永遠充滿了機會,永遠充滿了希望。」還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著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幹什麼了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一定會懲罰你的!」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著裝普通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跪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四:批評他人的語言藝術

批評足我們常用的一種手段,但我們有峰人批評起來簡直讓他人無地自容,下不了台階。其實,這種批評方式不但無法達到讓他人改正錯誤的目的,而且有礙干你的人際關係。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使用這種「殘酷」的手段呢?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可能沒有批評,但要學會巧妙地批評,讓他人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儘快改正,同時也要理解你善意批評的意圖,使他內心裡對你心存感激。或者批評之前先總結一下他人的優點,然後慢慢引入缺點。在他人嘗到苦味之前,先讓他吃點甜味,再嘗這種苦昧時就會好受些。

批評要保全對方的面子

保全他人的面子!這是一個何等重要的問題,而我們卻很少會考慮到這個問題!

俗話說:「人活臉,樹活皮。」此話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點:愛面子。可是我們不能只愛自己的面子,而不給他人面子。每個人都有一道最後的心理防線,一旦我們不給他人退路不讓他走下台階,他只好使出最後一招——自衛。因此,當我們遇事待人時,應謹記一條原則:別讓人下不了台階。

一句或兩句得體的話,對他人態度做寬容的了解,這些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的面子。

多年以前,通用電器公司面臨一項需要謹慎處理的工作,免除查爾斯·史坦恩梅茲擔任某一部門的主管。史坦恩梅茲在電器面是第一等的天才,但擔任計算部門主管卻徹底的失敗,然而公司卻不敢解僱他。

公司絕對解僱不了他而他叉十分敏感。於是他們給了他一個新頭銜。他們世他擔任「通用電器公司顧問工程師」——工作還是和以前一樣,只是換了一項新頭銜——並讓其他人擔任部門主管。

史坦恩梅茲十分滿意通用公司高級人員的處理方法,公司也很高興已溫和地調動了他們這位最暴躁的大明星職員,而且他們這樣並沒有引起一場大風暴——因為他們讓他保住了他的面子。

讓他人保全面子!這是多麼重要呀,而我們卻很少有人想到這一點!我們殘酷地抹殺了他人的感情,又自以為是,我們在其他人面前批評一位小孩或員工,找差錯,發出威脅,不去考慮是否傷害到別人的自尊。然而,一兩分鐘的思考,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做寬容的了解,都可以減少對別人傷害。

下一次,當我們必須解僱員工或懲戒他人的時候,不要忘了這點。

一位審定合格的會計師馬歇·葛花傑說:「解聘別人並不有趣,被人解僱更是沒趣。我們的業務具有季節性,所以,當所得稅申報熱潮過了之後,我們得讓許多人走路。我們這一行有句笑話:沒有人喜歡揮動斧頭,因此,大家變得麻木不仁,只希望事情趕快過去就好。通常,例行談話是這樣的:『請坐,史密斯先生。旺季已經過去了,我們已沒什麼工作可以給你做。當然,你也清楚我們只是在旺季的時候僱用你,因此……」』

「這種談話會讓當事人失望,而且有種損及尊嚴的感覺。所以.除非不得已,我絕不輕言解僱他人,而且會婉轉地告訴他:『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他是做得很好)。上次我們要你去紐瓦克,那工作很麻煩,而你處理得很好,一點也沒有出差錯,我們要你知道,公司十分以你為榮,也相信你的能力,願意永遠支持你,希望你別忘了這些。』結果如何?被遣散的人覺得好過多了,至少不覺得『損及尊嚴』。他們知道,假如我們有工作的話,還是會繼續留他們做的。或是等我們又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還是很樂意再同來。」

賓州的佛雷德-克拉克談到了發生在他們公司的一段插曲:

「有一次開生產會議的時候,副總裁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是有關生產過程的管理問題。由於他氣勢洶洶,矛頭指向生產部總監,一副準備挑錯的樣子。為了不在同事中出醜,生產部總監對問題避而不答。這使副總裁更為惱火,直罵生產總監是個騙子。

「再好的工作關係,都會因這樣的火暴場面而毀壞。憑良心說,那位總監是個很好的僱員。但從那天開始,他再也不能留在公司里了。幾個月後,他轉到丁另一家公司,據說表現很不錯。」

安娜·瑪桑也談到相同的情形,但因處理方法不同,結果也不一樣。瑪桑小姐在一家食品包裝公司當市場調查員,她剮接下第一份差事——為一項新產品做市場調查。她說道:「當結果出來的時候,我幾乎崩潰,由於計劃工作的一系列錯誤,整個結果當然完全錯誤,必須從頭而來。更糟的是,報告會議即將開始,我已經沒有時間同老闆商量這件事了。

「當他們要求我做報告的時候,我嚇得發抖。我盡量使自己不致哭出來,免得義惹得大家嘲笑,因為太過於情緒化了。我簡短地說明了一下情形,並表示要重新改正過來,以便在下次會議時提出。坐後,我等待老闆大發雷霆。

「出乎意料的,他先感謝我工作勤奮,並表示新計劃難免都會有錯。他相信新的調查一定正確無誤,會對公司有很大幫助。他在眾人面前肯定我,相信我已盡了力,並說我缺少的是經驗,而非能力。

「我挺直胸膛離開會場,並下定決心不再有第二次這種情況發生。」假如我們是對的,別人絕對是錯的,我們也會因為讓別人丟臉而毀了他。傳奇性的法國飛行先鋒和作家安托安娜·德·聖蘇荷依寫過:「我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抑一個人的自尊。重要的並不是我覺得他怎麼樣,而是他覺得他自己如何,傷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

間接地指出別人的錯失

我們在說服別人時,常常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就是當發現對方有明顯的錯誤時,會不客氣地批評對方說:「那是錯的,任何人都會認為那是錯的!」這樣一來,對方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而突然陷入沉默,或挑剔你的言詞來拒絕你的說服。

因此,為了不觸犯對方的自尊心,即使發現了對方的錯誤,也不要立刻指出,而應採取間接的方式,繼續進行說服。據說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年輕時非常喜愛辯論,尤其是對於別人的錯誤更是不能容忍,總是窮追到底。因此,他的看法常常不能被人接受。當他發現了自己的缺點之後,便改以疑問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後來他的成就是眾所周知的。

由此可知,不要用「我認為絕對是這樣的!」這類口氣威壓對方。用「不知道是不是這樣?」這種委婉的態度與對方交談效果會更好。批評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手段,但我們有些人批評起來簡直讓他人元地自容,下不了台階。其實,這種批評方式不但無法達到讓他人改正錯誤的目的,而且有礙於你的人際關係。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使用這種「殘酷」的手段呢?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可能沒有批評,但要學會巧妙地批評,讓他人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儘快改正,同時也理解你善意批評的意圖,使他內心裡對你心存感激。或者批評之前先總結一下他人的優點,然後慢慢引入缺點。在他人嘗到苦味之前,先讓他吃點甜味,再嘗這種苦昧時就會好受些。

一天下午,查理·布夏經過他的一家鋼鐵廠,撞見幾個僱員正在抽煙,而他們的頭頂上正掛著「請勿吸煙」的牌子。那麼夏布先生是如何處理此事的呢?他並沒有指著牌子說:「你們難道不識字嗎?」而只是走過去,遞給每人一支煙,然後道:「老兄,如果你們到外邊抽,我會很感謝你們。」員工當然知道自己破壞了規定,但是夏布先生不但沒說什麼,反而給了每個人一樣小禮物,你能不敬重這樣的老闆嗎?誰能不敬重這樣的老闆呢"約翰找了一個就是奉承也無法說漂亮的女士為妻,可是幾個月之後,他妻子卻變得像「窈窕淑女」一樣的美麗,簡直是判若兩人。原來這位女士在結婚之前,不知為什麼對自己的容貌有強烈的自卑感,因此很少打扮。當時因為是大戰剮結束,物質極端貧乏,人們的穿著都很普通。當然,她也太不講究了。不,不是不講究,而是認識出現了偏差,認定自己不適合打扮。她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姐姐,這也使她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每當有人建議她「你的髮型應該……」時,她都怒氣沖沖地說:「不用你管,反正我怎麼打扮也不如姐姐漂亮。」

到底約翰是怎樣說服她的太太,使她發生了變化的呢?根據他自己說,當他的太太穿不適合她的衣服時,他什麼也不說,但是,當她穿上適合她的衣服時,他便誇獎說「真漂亮!」,髮型、飾物也是如此。慢慢地,她對打扮有了信心,對於容貌所產生的自卑感自然也消除得無影無蹤了。

以上這兩個例子的共同點,是不直接說出對方的錯誤,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讓對方自己去發現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在禁止對方不要做某件事時,不使用直接禁止的語言,而是勸說對方做與之完全相反的事情。此外還有一個同共點,那就是兩者的說服對象都採取了不願聽從他人的忠告,或看到上司後,還依然堅持違反規章的反抗態度。兩位聰明的說服者都知道,要矯正因不滿情緒而產生的反抗態度,如果直接禁止對方只會招致反感,而採取不禁止,只是勸說對方做與之相反的事情的方法,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批評時不能先入為主

常聽有人在爭執時說:這都是你個人的成見!所謂成見,就是定型的看法,就是先人為主的執著,即使是錯誤的,也不肯更改。一件事情,往好處去看,倒也罷了;往壞處想,把好的事情用成見定為壞事,把好人用成見定為壞人,則是不應該的。

成見好像茶杯里有了毒索、雜質,即使倒人再清凈的水,也不能飲用;成見好像田地里的荊棘、雜草,即使播撒再好的種子,也不容易成長。有成見的人,自己不肯承認,不肯更改,更不肯放棄成見。

成見,本來是一種意見,並非不好;但若一旦成為「斷見」、「常見」,甚至成為「邪見」,那就非常不該了。一件好事,本來有益於國計民生,但由於持有成見而持反對意見,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一個好人,本來可以委以重任,前途大好,然而因為有人對他有成見而反對,致使人才不得重用,殊為可惜。

有些人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看事,因此看不到真相,看不清事實。有成見的人,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其實他是幼稚、愚痴、無知的。有先人為主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只要能改,也不可怕;如果一再固執成見,成為執著之病,那麼有見解倒不如無見解。放棄成見,凡事用客觀的態度看待,不必預設立場。「是」,就還給它一個「是」的本來面目;「非」,就還給它一個「非」的真相。唯有消除成見,去除執著,才能認清實相,擁有真心。

批評切不可沒完沒了

在我們的溝通中,往往會發現別人身上的缺點和過錯,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己的反思再深刻,也可能不如「旁觀者」看得透徹。所以,當我們發現別人的過失時,應該及時予以指正和批評,這是程有必要的。

批評他人也是一種藝術,其出發點在於如何讓對方虛心接受批評,讓對方更加正確地行事,同時也使自己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就此我們總結了『些經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批評如果反覆進行,就會失去作用。有的人在批評他人時.總以為自己佔了理,批評個沒完沒了。其實這是低下的批評方法。有經驗的人在批評他人時,總是適可而止。批評別人時,每次只可提及一兩點,切勿「萬箭齊發」,讓人難以招架,否則大多會使對方難堪。批評的話不宜反反覆復,一經點明,對方已經聽明白並表示考慮或有誠意接受,就不必再說下去了。如果只圖「嘴巴快活」,說個沒完,就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批評他人時,切忌用諷刺、挖苦的言辭,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為這是一種輕視他人的態度,也是缺乏修養、沒有溝通風度的表現。有經驗的溝通者,在批評他人時,會採用各種技巧提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但不會用諷刺、挖苦的言詞和粗話等有辱對方人格。

批評時也可以運用幽默

幽默式批評就是在批評過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緩解受批評者的緊張情緒,啟發受批評者思考,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能有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幽默式批評在於啟發、調動被批評對象積極思考。它以幽默的方式點到批評對象的要害之處,含而不露,令人回味無窮。但是,使用幽默式批評不要牽強附會,生拉硬扯,否則,將適得其反,給人一種畫蛇添足之感。

這裡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何謂幽默的批評。課堂上很亂,有的學生在說笑,有的學生睡覺,有的學生跟觀窗外。上課的老師突然停下了講課,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如果坐在中間談笑的那幾個同學能像那位觀看窗外景色的同學那樣安靜的話,也就會讓前面睡覺的那兩位女同學睡得更香甜了。」此言一出引起鬨堂大笑,那幾位被點到的同學的笑容里則帶有羞愧之色。

幽默能使人感到親切,使氣氛變得輕鬆,即便是批評,也沒有那麼難以接受。

幽默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養的。再呆板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逐漸變得幽默起來。美國前總統里根以前也不是幽默的人,在競選總統時,別人給他提出了意見。於是他採用了最笨的辦法使自己幽默起來:每天背誦一篇幽默故事。

但是要注意,幽默的批評不是諷刺,諷刺別人會使人厭惡,甚至產生對抗心裡。

批評孩子的語言藝術

很多父母都不願意當面稱讚孩子,恐怕會寵壞他。如果我們不是衷心稱讚孩子,只是胡亂稱讚一番,那麼就確實有寵壞的可能。很多家長常常說:「疼孩子疼在心裡,不要疼在嘴上。」這是怕造成孩子自滿和驕傲的心理,怕他以後不再求上進。而事實上合理的稱讚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

稱讚如土壤中的肥料、食物中的維生素,可以給孩子很大的鼓勵,使他們雄心勃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父母給孩子的讚揚比任何人的都重要,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切的人,所以一言一語都會發生很大的作用。稱讚比責罵有效,父母們不妨慷慨地稱讚自己的孩子。稱讚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告訴孩子他做的事達到了家長期望中的水準。

當然,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指導孩子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有時批評孩子是必要的,只是要特別小心,在言語和態度上都要謹慎,千萬不可用諷刺或嘲笑的言語,免得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難堪,使之產生自衛和反抗的心理。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直接指出錯誤的地方,然後提出改正的方法,使孩子明白應該走的路和應該做的事。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嘗試去改過,就算不能立即生效,做父母的也不必氣餒,可以從旁鼓勵,告訴孩子他的努力不會白費。

但是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時候和地點。隨著長大,孩子越發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自尊。所以,在大庭廣眾或當著親友面批評孩子實在會讓孩子太難為情了,不論出發點是如何良善,所指出的地方如何合理,在這種情形下孩子也難以接受。

批評朋友的語言藝術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觀念,對朋友讚美就好了,批評會傷害了感情。而實際上,當你覺得朋友做事不恰當的時候,對他的批評,好朋友是不會見怪的。至少他知道你是善意的。當然,對於朋友的批評還是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讓人家願意接受。這就要求我們在和朋友的相處中做一個善於批評的角色。

批評要與讚美相結合。適度的批評之詹,對於其優點別忘了加上幾句稱讚的話,才不會損壞彼此的情誼。「以理服人」足對的,但道理有時並不容易被直接接受,甚至會讓對方產生反感,儘管在反感時他內心並不一定認為道理錯了。

善於批評者還要爭取讓對方心服口服,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有時批評者往往認為自己是好心,但如果話中帶有了威脅,效果就難以達到,甚至會給雙方關係造成不良影響。如兩個情侶發生了點摩擦,一方大叫「你這樣誰還會願意和你在一起」,對方馬上回嘴「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你有什麼了不起」,好心的批評也會起到逆反作用。

善於批評者會讓對方感到彷彿不是在批評自己,倒像自己在勸說自己,就容易被對方接受。善於批評者語言中應避開「你應該」、「體必須」之類的詞,多用討論的口氣,避免對方的反感,在任何「強攻」都難奏效時,還不如暫停。

批評的目的是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光是理由充足不行,還要掌握對方的心理特點,對不同性格的人應使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異。

看到朋友有缺點不指正是不真誠的,而批評別人不講究方法就真會傷害別人感情了,只有講究技巧地批評才稱得上真正的好朋友。

批評下屬的語言藝術

在生活和工作中,下屬總會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免不了要批評或者規勸他們,但是如果批評的時候說的話不到位不但起不到教育和規勸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增加他人的反感。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說話技巧。

上司對於下屬的批評可能挫傷下屬的自尊,但是著想保證工作質量,批評仍不可避免。有一種做法錯誤至極:問題初始時對他視若無睹,而待某日心血來潮才處處責難。這種首尾不一致的做法.很難令下屬心悅誠服地改過。況且,此時也多半到了忍無可忍、不得不糾正的時候,說話時難免會像連珠炮似的噦唆沒完,似乎要將滿腔鬱積已久的數落之詞一吐而盡。

因此,只要下屬做出不當的行為,就該刻不容緩地對他言明「此事不當,實不該為」,這才是對他親切的表示。另外,機巧地對他適時提出警告,也是可行的方法。

有許多上級主管,常是基於「順便代勞」的心態,代替下屬做他所應當完成之事。此種體恤下屬的作風,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長久如此,下屬們不僅會失去原有的感激之心,甚至會反過來支使你。他們常會如此說:

「你啊!你是否要到辦公室去呀?麻煩你順便將我把這份文件帶去好嗎?真謝謝你了!」他甚至還會說道:「麻煩你要去總公司之前預先通知我一聲,我想麻煩你帶一件東西過去,不然,讓我自己跑一趟,就得多費…道程序了!」

當然,這種觀點或許於公司業務推展上無大謬誤,卻往往會造成不良風氣。有鑒於此,主管不可使下屬有怠惰心態,應當用一些話語婉拒下屬所託,否則,爾後必接二連三地發生這種事情,全給工作造成影響。

批評同事的語言藝術

當同事或上司犯錯時,我們一般不會去干涉。為什麼呢?因為你可能曾經這樣做過,結果則是你做了努力卻引火燒身。接受幫助者可能變得非常生氣,也可能通過揭你的傷疤來回應你。於是你寧可維護這種緩和氣氛的關係。也再不提這種引起對方不快的話題。

也許你仍然認為最常見的推動力就是批評,但從過去的經驗中你可以知道,批評不是總能被很好地接受。於是你盡量去提一些「建設性的批評意見」.。

但是「建設性」與「破壞性」通常是沒有明確分界點的,或者說我們很難把握得當。但如果你不願意三緘其口,又不可能輕易放棄與你的同事、上司在一起工作,你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實現你的目的。第一,鼓勵以提高他們士氣,對別人的努力表示感謝或贊同。因為你的目標是影響同事對工作的看法,使他們能更努力地工作。你希望能使他們對處理複雜的任務充滿自信,使他們充滿熱情地去迎接每天的工作,使他們能獲得成績而感到高興。這樣他們就會更努力地工作,更願意在這個團體中,也更想做好工作。

第二,幫助提高他們的技能,給他們一些建議或指導,這些建議要關注於人的表現,而不是評判這個人。在這裡,你的目標是幫助你的同事表現得更有能力。你希望他們從實踐中學到東西,以便以後幹得更好。你不應強迫你的同事去做這些事情。他們有自主自己的行為,你的目標只是為他們出主意和建議,以讓他們能夠從中選擇採納。

如果直接的批評不妥當,那麼不妨想一些婉轉的辦法,這樣更容易達成目標。

批評老闆的語言藝術

當然,老闆也有說錯話的時候,因為老闆畢竟也是人,不是種。至於這時你該怎麼辦,當然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處理模式,要看老闆的脾氣秉性、說錯話的場合、說的錯話可能造成的影響等諸方面的因素來決定你該採取的方法,當然,你在公司里的地位及與老闆的關係也是你應廢考慮的因素。

如果老闆說錯了話,而這些錯話並不影響你的利益以及你所負責的工作,你都可吼採取「裝聾作啞」的方法,即裝作沒聽見或沒聽明白。這是一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辦法,它可以讓你避免一些是非,也避免讓老闆處於尷尬和困窘的地位。

但是如果你決定不再「裝聾作啞」了,那麼就要有些原則必須遵守:

在批評老闆之前,先要從對方的角度想想,為什麼他要那樣做。有時候,對方可能是有難言的苦衷,沒有辦法,然而又不願向別人透露隱情。在此種情況下,就應該以關心代替批評。這樣會使對方更容易接受。

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而且如果這種話是當眾聽到的,就會更加覺得有面子。反之,有關批評的話要私下說,這樣除了能照顧到對方的面子外,對本身的形象也會產生好的影響。當眾讚美,私下批評,這看起來有點像搞「兩面三刀」,實際上並非如此,這樣做和那種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人,有本質的不同。

五:讚美他人的語言藝術

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恰當地讚美別人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別人的讚美,而實際上,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希望從他人那裡得到賞識,但是,周圍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並不多,而我們自己也很少評諾那些發生在周圍的、我們所喜歡的言行。這一點著實令人感到奇怪,因為表肅讚賞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價,而在讚美別人後自己得到的回報卻是多方面的。人人都喜歡被讚美。美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曾推出一條原則:「給人一個好名聲。」如果你能以誠摯的敬意和真心實意的讚揚滿足他人的自我,那麼被你讚美的人可能會變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達理、更樂於協力合作。

讚美他人的五種基本方法

讚美他人也需講究方法,若在讚美別人時。不掌握一定的技巧。不審時度勢,即便是真誠的讚美,也不會達到預想的結局。

讚美的方法很多,現在就常用的幾種方法進行一下分述。

(1)直言誇獎法

誇獎是讚美的同義詞。直言表白自己對他人的羨慕,這是平常用得最多的方法。老朋友見面說:「啊!你今天精神真好啊!」年輕的妻子邊幫丈夫結領帶邊說:「你今天看上去氣色好多了。」一句平常的體貼話,一句出自內心的由衷讚美,會讓人一天精神愉悅,信心倍增。

(2)反向讚美法

指責與挑剔,每個人都難以接受。把指責變成讚美,看來是難以想像的,能真正做到更是不易。但世界著名企業家洛克菲勒做到了。

洛克菲勒是位很具吸引力的企業家,使許多有才能的入團結在他周圍。一次,公可職員艾德華·貝佛處置工作失當,在南非做錯一宗買賣,損失了數百萬美元。洛克菲勒知道後沒有指責貝佛,何況事情已經發生了,指責又有何用?他於是找了些可以稱讚的事,恭賀貝佛幸而保全了他所投金額的60%。貝佛感動萬分,從此更努力地為公司效力。

(3)意外讚美法

出乎意料的讚美,常會令人驚喜。因為讚美的內容出乎對方意料,會大大引起對方的好感。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了一個他曾經歷過的故事:

一天,他去郵局寄挂號信,辦事員服務質量很差,很不耐煩。當卡耐基把信件遞給他稱重時,說:「真希望我也有你這樣美麗的頭髮。」聞聽此言,辦事員驚訝地看了看昔耐基,接著臉上露出微笑,服務變得熱情多了。

(4)肯定讚美法

人人都有渴望讚美的心理需求,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上更是如此,例如,在報上發表了文章,成功地完成了論文,苦心鑽研多年的項目通過了鑒定等,此時這些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時,不失時機給予真誠的讚美會使被讚美者高興萬分。

大家都知道張海迪的故事,她曾應日本友人之邀,赴日本參加特意為她舉行的演講音樂會。在台上,她第一次用自學的日語做了自我介紹,並唱了幾首她自己創作的歌。在她講完之後,她是多麼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讚許、鼓勵和褒揚啊!這時,日本著名作家和翻譯家、主人之一秋山先生上台來緊緊抱住她,說:「講得太好了,我們全都聽懂了!」這簡短的讚揚深深地打動了她,使她在最需要了解自己價值的時候,對自己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增強了自信心。

(5)目標讚美法

在讚美別人時,為他樹立一個目標,往往能讓他堅定信念,為這目標而奮鬥。

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在訓練隊伍時,他發現一個叫傑里.克雷默的小夥子思維敏捷,球路較多。他非常看好這個小夥子。一天,他輕輕地拍一拍傑里一克雷默的肩膀說:「有一天,你會成為國家足球隊的最佳後衛。」克雷默後來真的成了國家足球隊的主力隊員。他後來回憶說:「倫巴迪鼓勵我的那句話對我的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

良好讚美的特點

被人讚美是令人喜悅的事情。正確的讚美,能使人感到人際問的理解,領略到人世間的溫暖,併產生讚美者與被讚美者之間的良好心靈交流。但並不是所有的讚美都能產生心靈上的良好交流。虛情假意的讚美、言過其實的讚美、迫不得已的讚美和明褒暗貶的讚美,不但不能使被讚美者獲得真心的愉悅,還會造成人際相處的障礙。良好的讚美一般都具有下列特點:

(1)誠心誠意

我們之所以讚美別人,是我們覺得別人有值得讚美的地方,而讚美本身也是自己對別人欽佩和羨慕的表示。儘管讚美本身具有改善人際關係的功能,但這種功能只是讚美的副產品,而不是目的本身。如果把它當作是唯一目的,就可能產生虛假的讚美。比如別人穿了一件新衣服,你覺得很美。就應該稱讚這件衣服漂亮,這種讚美是誠心誠意的。如果你並不認為這件衣服漂亮,卻為了討好對方,故意說它美不可言,這就是虛偽客套了。至於逢迎獻媚式的讚美,那就更不應該了。

(2)恰如其分

假如你有個朋友取得了某項成就,你說:「真不容易。」他聽了會感到高興,因為你肯定他做出別人沒有作出的貢獻。倘若你說這是一項「劃時代的偉大貢獻」,「揭開了某某領域的新篇章」,「是一座里程碑」,那就會使被讚揚的人感到不舒服,甚至還會引起誤解,認為你是藉此來諷刺他。事實上,你也許絲毫沒有冷嘲熱諷的意思。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錯覺?就是因為你的讚美太過分了。

(3)「明暗」並舉

所謂「明」,是指當面讚美;所謂「暗」,是指背後讚美。當面讚美是需要的,但背後讚美更不能少。因為不為人知的讚美,往往是出於真心且不含任何條件的。當它傳到被讚美者耳中時,對方所獲得的心理好感,比當面讚美無疑多得多。只有當面讚美,沒有背後讚美,這樣的讚美動機恐怕有些不純。如果當面讚美別人,背後又說別人壞話,這就屬於人品有有題了。

(4)「大小」並重

所謂「大」是指突出的優點和長處;所謂「小」是指微不足道的優點和長處。讚美前者的必要性比較容易理解,對小優點、小長處進行讚美,有些人就認為沒有必要。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可能經常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人生樂章中,蘊含最多的,往往是平緩柔和的音符。所以,我們不應對平凡小事視若無睹。只要是好事,儘管它微不足道,你也應當讚美幾句。在愉悅的心理滿足中,被讚美者的行為也就得到了強化,對你的好感也會增加。當然,這裡讚美的程度應當適度,小題大做也會使人覺得有失真誠。

(5)不含揶揄

在某公司辦公室里,平時總是甲職員來得最早,掃地、擦桌子和打開水。有一天乙職員來得比甲早,主動做了甲做的事。甲來了就說:「你今天來得真早,難得難得!」這句話的毛病在於,前一句話似乎在讚美別人,後一句話卻又似乎在揶揄別人。如果兩人關係不是太密切,這樣的讚美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了。如果換句話說:「你今天來得真早,吃飯了嗎?」

這就既讚美了別人,又含有關心之意,使人聽了感到很舒服。

讚美他人必須遵循的法則

讚美別人時如不審時度勢,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誠的,也會變好事為壞事。所以,開幾前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

(1)真誠。每個人都珍視真心誠意,它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則。英國專門研究社會關係的乍斯利博士曾說過:大多數人選擇朋友都是以對方是否真誠而決定的。

(2)講究場合,合乎時宜。讚美的效果在於相機行事、適可而止。當別人計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時,開頭的讚揚能激勵他下決心做出成績,中間的讚揚有益於對方再接再厲,結尾的讚揚則可以肯定成績,指出進一步的努力方向,而達到「讚揚一個,激勵一批」的效果。

(3)具有特點。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因人而異、突出個性、有特點的讚美比一般化的讚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讚美一個人的行為或貢獻比讚美他本人好。當你讚美一個人的行為或貢獻時,你的讚許更顯得真誠,而且,如果別人知道他的確值得被讚美,會獲得最好的效果。讚美行為比讚美本人更令人高興。

(5)翔實具體。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非常顯著成績的時候並不多見。因此,交往應從具體的事件人手,善於發現別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長處,並不失時機地予以讚美。讚美用語愈翔實具體,說明你對對方愈了解,對他的長處和成績愈看重。

學會重複地讚美他人

稱讚他人的時候,請不要提及會讓讚賞打折扣的旁枝末節。要緊緊圍繞讚賞這一主旨,主要談論對方的成績。

不要多此一舉地指出,可能是某些外界因素讓這一成功變得輕而易舉。比如:「這的確是令人可喜可靛的成績,不過各方面的條件都這麼有利,怎麼也能取得好成績……」

不要小心另外一種錯誤的觀念,即以為打了折扣的讚賞會更真實可信,更有分量。

不要自作聰明地指點同伴,怎樣做會更好,哪怕是生活小事。比如:「您做的菜味道真好,哪一樣都不錯,就是湯里的鹽多了一點 」這種折扣不僅破壞了讚揚的效果,還有可能成為引起激烈爭論的導火索。

有時你必須對某項工作做一次全面的總結和評論,這樣一來.讚賞和批評就不可避免地聯繫在一起。

在這種情況下你也沒有必要把優秀的成績打折,請把總結中的批評當作與讚賞相對立的獨立部分。

別讓對方的謙虛削弱了讚賞的作用。有些人很少受到表揚,所以聽到別人稱讚他時會不知所措;還有些人在收到稱讚的時候想要表明,取得優秀的成績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這兩種人面對讚賞的反應幾乎一模一樣:「這不算什麼特別的事,這是應該的,是我的分內事。」

聽到對方這種回答的時候,你不要一聲不響,此時的沉默表示你同意他的話,就好像對他說:「是啊,你說得對,我為什麼要表揚你呢,我收回剮才的話。」

你應該再次稱讚他,強調你認為這是值得讚賞的事,請你重複一次對他哪些方面的成績特別看重,以及你為什麼認為他表現出眾。

捏准讚美的尺度

世間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凡事能夠把分寸拿捏得好,就是一種智慧。在誇讚別人這個問題上同樣存在分寸拿捏不同,後果也不同的現象。如果讚美得當,那就是一種美德,但是不得當的讚美會成為阿諛,難免遭人輕視。

把握讚美的分寸十分重要

讚美能贏得友誼。讚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能以讚美之言予人者,必得人緣,所以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讚美。基督教唱讚美詩,佛教唱爐香贊,說明神、佛也要人讚美,何況一般人呢。尤其當一個人灰心的時候,一句鼓勵的話,能令他絕處逢生;當別人失望的時候,一句讚美的話,能使他重見光明。要想獲得友誼,誠心地讚美別人,成功的機會會更大很多。

阿諛會遭人輕視。做人要「日行一善」,其實日行一善並不難,讚美別人也是一善。但讚美不同於阿諛,阿諛是一種虛偽的奉承.所謂「好阿諛則是非之心起」,所以做人寧容諫諍之友。勿交阿諛之人,被人批評不可怕,受人阿諛才可畏。有的人讚美不當,成了逢迎拍馬、阿諛奉承,也會受人輕視,因此做人不要阿諛諂媚,也要避免不當的讚美。

讚美和阿諛最大的區別在於出發點的不同。讚美一般是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而阿諛往往是誇大其詞。在日常交際中,要多一些真心誠意的讚美,少一些阿諛,這樣最終會給你帶來好名聲。

讚美上級的語言藝術

適當的奉承也是一種讚美的技巧。

對上司,最好的奉承就是盡一切可能讓他滿意,這並不是口頭討好就能做到的,應該預先領會上司的意圖,在適當的場合把自己主動準備的預案、設想等提供給上司。自己有了一個好設想,不必急於提出,否則容易引起同事的嫉妒和排斥,甚至引起上司的不安和反感。不如把設想談給上司斬,讓它變成上司的想法提出實行,這樣,同事之間相安無事,上司也會感到高興,對你更為欣賞。

有時當面讚美上司可能會適得其反,而且說的話也是千篇一律的。但如果在上司不在場時,向同事或其親近之人讚美上司的種種過人之處,讚美他的才能和個性魅力,當他們把這些話轉達給上甸,你的讚美就會顯得真誠自然,

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光說不練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付諸行動,才能讓上司產生真正的感動。要心悅誠服地學習上司的言行,培養與上司相同的喜好,讓他覺得你是同類型的人,這樣在心理上就容易產生親近感。

讚美下級的語言藝術

作為個聰明的上級,應該意識到,下屬是一個擁有創造力的群體,是公司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因此,努力贏得下級的信任、擁戴和尊重,是一個好上司必須具備的素質和工作方式,經常給下級以讚揚,下級就會用加倍熱情的工作來回報。

首先,要關注下屬中那些較有個性、較有才能、較有影響力的人,把他們作為行動的主要目標,效果會更明顯。其次,了解下屬的想法和需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工作情況以及個人喜好,在可能的情況下,對一些要求給予滿足。再次,不論下屬的地位有多低,都要表現出乎易近人的作風,對他們一視同仁。要努力並且自然地表現出你的誠懇、公平和人情味,不要頤指氣使地發號施令。即使向下屬提出要求或批評,也不妨先讚美他幾句,然後把他的想法巧妙地引導到你的思路上來,最後請他考慮如何做才合適,這樣,下屬才會心悅誠服。最後,要勇於承擔責任,作為上級,不要把過錯和失誤都推到下屬身上,更不要把自己的錯誤讓下屬承擔,應該首先承擔領導責任,對下屬的過錯也要從領導的角度考慮一下自己有否失職,然後再推心置腹地同下屬一起分析問題,尋找原因,這樣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贏得他們的擁戴和尊重。

一個聰明的上級,始終要讓下屬認識到他自己的價值.讓他感到他有著無人替代的重要性;學會對下屬和藹地微笑,因為溫和友善比暴怒和強迫更有力量;始終讓下屬覺得自己得到了最大的信任.那麼下屬就會不知疲倦地勤奮工作。

讚美他人要因人而異

即使是因為相同的事由,我們也不應該用同樣的方式來稱讚所有的人。不要去找任何時間、場合下對任何人都適用的「讚美萬金油」,它不存在。避免給對方留下「這個人對誰都講那麼一套」的壞印象。

在聚會中,你千萬不要搬出不久前剛稱讚過其中某一位的話,再次恭維其他人。還是仔細想一想,每位同伴與其他人相比,到底有什麼突出之處,這樣就能因人制宜,恰到好處地讚美別人。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不要突然大肆讚美。你對別人的讚美應該是和你們眼下談的話題有所聯繫的,請留意你在何時用什麼事當作引子開始稱讚對方。對方提及的一個話題、他講述的一個經歷,或是他所列舉的某個數字,或是他向你解釋的一種原因,都可以用來當作引子。

要是他沒有給你這樣的機會,你就自己「譜」一段適合的「讚賞前奏」,不致使對方感覺這讚揚來得太突然。不妨用一句謙恭有禮的話來開頭:

「恕我冒昧,我想告訴您……」

「我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可以說說我對您的一些看法……」

這種「前奏」還有兩個功用:一是喚起聽話者的注意力,二是使你的稱讚顯得更加誠懇親切。

怎樣進行間接讚美

沒有人不喜歡接受讚美,但比較有效果的讚美方式之一應是間接讚美,因為直接的讚美聽起來好像是「拍馬屁」,而間接的稱讚會令人覺得比較實在:

所謂間接讚美就是借第三者的話來讚美對方,這樣比直接讚美的效果往往要好得多。比如你見到某人,對他說:「前兩天我和某人談起你,他對稱推崇極了。」無論事實是否真的如此,但他對你的感激肯定會超乎你的想像,如果碰巧該人又是他平素很敬重的人,他對你的感激就會更深。

間接讚美的另一種方式就是當事人不在場時對其讚美,這種方式有時比當面讚美所起的作用更大。如果背後的讚美傳達到本人,除了能起到激勵作用外,更能讓被讚美者感到你對他的讚美是誠摯的,更能增強讚美的效果。恰當地讚美別人,會給人以舒適感,也會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在溝通中,必須掌握讚美他人的技巧,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才會讓他人喜歡你。

努力欣賞和肯定他人

一滴蜜糖,比一加侖的苫汁,能捕獲更多的蒼蠅。

渴求他人的注意,並希望他人感到自己重要,這也許是人性的一犬特徵。因此,要滿足他人的這種願望,你只需學會一點:真誠地讚賞他人。但有些人就是不善此道.他們要麼不去稱讚他人,要麼虛情假意,讓人一眼識破,這種虛偽的讚許只能更加令人反感,更遭人憎惡!何不發自內心,出於真誠,對他人施予稱讚之辭!同時,你也能從中獲得應有的回報。

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我們有些人看待他人時.往往總是盯著他人的缺點和不足之處,而看不到他人的優點,他們不願稱讚對方,不會誇獎他人,因而也得不到他人的讚賞。其實,即使那些歷史上的偉人,他們也懂得真誠地讚賞他人。

你可以用槍威逼他人,要他乖乖交出手錶;可以用炒魷魚來威脅員工聽你的話;也可用體罰或恐嚇的辦法使小孩服從於你。但是,這些粗陋的辦法只能造成一種極為不良的反應。而真正要他人做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給他想要的東西。那麼,一個人到底想要什麼呢?

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一個人做事的動機不外乎兩點:性衝動和渴望偉大。美國學識最淵博的哲學家之一,約翰·杜威則有另一種說法,他認為,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人們對這項需求的根深蒂固、迫切熱望絕不亞於對食物和睡眠的需要。它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渴望偉大」,或是杜威所說的「希望具有重要性」,也就是威廉·詹姆士所說的「渴望被肯定」。所以,我們要學會真誠、慷慨地讚美和欣賞他人。

這種渴望不斷地啃噬著人的心靈,少數懂得滿足人類這種慾望的人便可以將他人掌握在手中。這種「渴望被肯定」的感覺,也是人類與禽獸最大的分別。

卡耐基小時候住在密蘇里州鄉間,他父親養了幾隻優良品種的紅色大豬和一頭血統優良的白牛。一次,他們帶著豬和牛參加美國中西部一帶的家畜展覽,並且獲得了特等獎。父親把特獎藍帶別在一塊白色軟洋布上,逢人便拿出來炫耀一番。

倒是豬和牛並不在乎贏來的藍帶,父親卻十分珍惜,因為那使他有「被肯定」的感覺。是的,正如卡耐基所說:「如果我們的祖先沒有這種『渴望被肯定,的想法,就不會有當今的一切文明,我們同禽獸也不會有什麼兩樣。」

就是這種渴望,促使一位未受教育、極度貧苦的雜貨店員,去研究他在一隻滿置雜物的大木桶底下找出的那本曾花費他5角錢所買得的法律書。你也許已經聽說過這位雜貨店員是誰,他的名字叫林肯。就是這種渴望促使狄更斯寫下了不朽的作品;就是這種渴望鼓舞克利斯多福·瑞爵士(英國著名建築家)在石頭上寫出詩篇;就是這種渴望使洛克菲勒聚積了耗之不盡的財富;也是這種渴望,使你們鎮上的有錢人建造了超出實際所需的大房子;也是這種渴望,使你想要最新款式的衣裝、最新年代的汽車,還有炫耀一下你聰明的孩子;也是這種渴望,驅使許多青年男女加人了不良幫派。曾擔任過紐約市警察局局長的莫洛尼指出,許多年輕罪犯十分自負,他們被捕後的最大願望就是想在報上大出風頭,和那些運動健將、影視明星或政治人物的照片同時出現在報端。至於以後的牢獄生涯如何,似乎與他們無關。

假使你告訴我們,你是如何滿足這種「渴望被肯定」的需要的,我們就可以告訴你,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因為那決定了你的人格,是對你最具有意義的事。舉個例子來說,洛克菲勒讓自己覺得「被肯定」的方法,是捐錢在國外建立了一所現代化醫院,造福那些未曾謀面的窮苦人民。另一個人名叫狄令格,他讓自己感到「被肯定」的方法,是走上邪途,成為搶劫銀行的匪徒和殺手。在美國聯幫調查局追緝他的時候,他逃到密蘇里州一處農舍,對著驚惶的農民說道:「我是狄令格!」似乎對身為第一號社會公敵的身份感到自豪,「我不會傷害你們,但是,你們要知道我就是狄令格!」

是的,狄令格和洛克菲勒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他們採用了不同方法,讓自己感到「被肯定」。

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演說家,他這樣形容卡耐基:「他是一位會握著你的手,鼓勵你,讚美你的人。在我的生活經驗中,還沒有碰到一個能趕得卜他的人,有許多人,雖然擁有職權,但他們沒有雅量,只會譏諷別人,像這樣怎麼能成就更偉大的功業呢?」

當「矮」者讚揚「高」者並抱有一定的私人企圖時,讚美就變成了拍馬屁。討厭別人拍自己馬屁的人少之又少,人性使然。拿破崙宣稱自己最討厭別人拍馬屁了,有一次一個侍從對他說:「將軍,您最討厭別人對您拍馬屁,您真是太明智了!」拿破崙得意地頷首稱是,不知不覺又被拍了-一記響亮的「馬屁」。拍馬屁一詞原本是說,人在騎馬前最好先拍撫馬的屁股,這樣馬才會溫順地讓人騎上去,否則,不但騎不上,還會被摔下來。拍馬屁歷來就被引申為說奉承話,獻媚的意思,人們譏諷那些厚顏無恥僅會阿諛奉承地討好上司的人為「馬屁精」。

人都有虛榮心,會從別人的讚美中得到一種莫大的優越感和滿足感。

19世紀初,英國倫敦有一位年輕人立志要成為一名作家。可是,他只受過不到四年的學校正規教育,父親又因債務人獄,以致這位年輕人經常三餐不繼。後來他終於在一間髒亂的倉庫中找到一份貼紙標的工作,夜晚就與兩個貧民區的流浪兒一起睡在小閣樓里。他對自己寫作的能力實在毫無信心,以致他得等到半夜才溜出去將稿件郵出去,以免遭人恥笑。一篇叉一篇的故事屢遭拒絕。但是,偉大的一天終於來臨了,因為他的一篇文章被採用了。雖然他沒有拿到稿費,但是有一位編輯對他的文章相當激賞,給了他一些肯定。當晚,他異常興奮,臉上掛著淚珠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閑逛。

由於他的文章獲得讚賞與肯定,他的整個人生也因此改觀了。如果不是那位編輯的鼓勵,他的才情可能一輩子埋沒在那髒亂的倉庫里。你可能也聽過這位青年的名字吧!他的名字就叫查爾斯·狄更斯。

六:談吐幽默的語言藝術

語言幽默的人在社交中往往大受歡迎。最能聚集人脈的人常常就是頗具幽默的人。可以說,幽默在交往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幽默可以用來處理那些常規思維方式難以應付的問題;可以巧妙地化解矛盾;可以表達自己的不滿又不至於傷了主氣;可以表現委婉含蓄又人木三分的諷刺;可以用來幫助自己解脫窘迫,等等。總之幽默可以增強你的親和力,當你以幽默的方式與人接觸、交往,就會在他們心中形成一個光亮的形象,人們會樂意繼續與你交往。假如自己不善於主動製造幽默,至少也要尋找和肯定其他人在幽默上的努力,這樣會減少緊張氣氛,減少溝通的困難,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顯現出濃厚的人情味,使生活更有樂趣。

認識幽默感的重要性

美國心理學家保爾·麥基認為,幽默感對於人的社交能力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979年1月,鄧小平訪問美國。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和夫人在華盛頓舉行盛大國宴,歡迎鄧小平和夫人。與卡特夫婦和鄧小平夫婦同桌坐的,有哈佛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費正清問鄧小平:「貴庚?」鄧小平回答:「72歲。」費正清說:「我今年74歲。」鄧小平說:「但你仍滿頭烏髮,而我早已禿頭了。」「這證明你腦筋用得太多了。」兩人機智地對答,幽默風趣,其樂融融。

略默是一個人的學識、才華、智慧、靈感在捂言表達中的閃現,是一種「能抓住可笑或詼諧想像的能力」,是對社會上的種種不協調、不合理的荒謬現象、偏頗、弊端、矛盾實質的揭示和對某些反常規言行的描述。幽默語言可以使我們內心的緊張和重壓釋放出來,化作輕鬆的一笑。在溝通中,幽默語言如同潤滑劑,可有效地降低人與人之問的「摩擦係數」,化解衝突和矛盾,並能使我們從容地擺脫溝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在社交中,談吐幽默的人往往有更好的成績,沒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會表現不盡如人意。在交際場合,幽默的語言極易迅速打開交際局面,使氣氛輕鬆、活躍、融洽。在出現意見有分歧的難堪場面時,幽默、詼諧便可成為緊張情境中的緩衝劑,使朋友、同事擺脫窘境或消除敵意。此外,幽默、詼諧的語言還可以用來含蓄地拒絕對方的要求,或進行一種善意的批評。

幽默離不開智慧

幽默是智慧的產物,能反映情緒智力的高低,能促進身心健康。蘊藏著人生哲理、妙趣橫生、妙語連珠的幽默,使人思想樂觀、心情愉快、意志堅定、消除疲勞、注意力與記憶力集中。

有一天,著名詩人海涅正在伏案創作。突然,有人敲門,原來是僕人送來一件郵包。寄件人是海涅的朋友梅厄先生。海涅因緊張地寫作而感到有些疲倦,又因被人打斷寫作思路而很不高興。他不耐煩地打開郵包,裡面包著層層紙張。他撕了一層又一層,終於拿出一張小小的紙條。小紙條上寫著短短的幾句話:「親愛的海涅,我健康而又快活!衷心地致以問候。你的梅厄。」儘管海涅感到不耐煩,但是這個玩笑卻逗得他十分快樂,疲倦感即刻消失。他調整情緒後,決定對他的朋友也開一個玩笑。

幾天後,梅厄先生收到了海涅的一個郵包。那郵包重得很,他無法把它拿回家。他雇了一個腳夫幫他扛回家去。到家後,梅厄打開了這令人納悶的郵包。他驚奇地發現裡面是一塊大石頭。石頭上有一張便條,上面寫著:「親愛的梅厄!看了你的信,知道你又健康又快活,我心上的這塊石頭終於落地。我把它寄給你,以紀念我對你永遠的愛。」

幽默還可以緩解溝通中的緊張氣氛,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衝突。 詩人歌德有一次在公園散步,在一條小道上不巧碰見曾經攻擊過他的政客。對方滿懷敵意地說:「對於一個傻子,我是從來不讓路的。」歌德立即回答:

「而我則相反。」說完便馬上讓到路邊去了。這件事雖然反映了政客的傲慢無禮和歌德的豁達大度,但更重要的是歌德幽默的回答,雖然只有五個字,卻反映出了他反應的機敏和回敬的巧妙,還給狹路相逢的一對冤家免去了一場僵持不下的衝突,充分顯示了歌德的寬宏大量和優雅風度。

莎士比亞說:「幽默是智慧的閃現。」與幽默相聯繫的是智慧。在溝通中,要善於使用幽默的技巧,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智慧,對於一個才疏學淺、舉止輕浮、孤陋寡聞的人來說,是很難生出幽默感來的。具體來說,產生幽默的條件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廣博的知識和深刻的社會經驗;敏銳的洞察力和想像力;高尚優雅的風度和鎮定自信、樂觀輕鬆的情緒;良好的文化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

要使自己的思維超乎常理,其智慧就在於臨機應變。這一方面有賴于思維的敏捷度,而掌握恰當的幽默方式也必不可少。

此外,一個人談吐幽默,是同他的聰明才智緊密相連的。這就要求我們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豐富的文化知識。如果一個人對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風土人情等各方面都有所了解,再加上有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那麼說話就容易生動、活潑和諧趣。遍觀古今中外著名的幽默大師,往往叉都是語言大師。幽默並不是矯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本來無心講笑話,可笑語自然就從口裡出來了。」其中的道理正說明了這一點。幽默是擁有智慧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情感表達。不信你看人之外的生物,有哪一個是懂得笑的。那麼幽默又是源自哪裡呢?幽默引人發笑,似乎是快樂的表示,然而我寧願相信:幽默更多地源於痛苦一雖然痛苦這個詞從年輕人口裡說出來很有一些矯情。

王朔說過一個故事,講的是相聲大師侯寶林在「文革」中遭批鬥,紅衛兵喝令他跪下,侯寶林說:「跪下太封建了,乾脆我趴下得了。」這就是對幽默最好的註解了,人的力量有大有小,如果你暫時無力改變你的遭遇,何不先試著改變一下對待遭遇的態度呢"人雖然不能永遠快樂,但是可以永遠樂觀。這不是逃避現實的阿Q精神,而恰恰是對強權的蔑視,對不公正命運的反抗。那些真正有幽默感的人,無一不是生活的強者。

幽默時不妨自嘲一下

如果你嘲笑的是自己,試問有誰會大力反對?美國社會學家麥克·斯威爾說:「在別人嘲笑你之前,先嘲笑你自己。」你不妨把「自己」當作嘲笑的對象,不但可以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更可以提升自我的修養。提到林肯,他在「幽默、自嘲」的技巧方面,恐怕算是曠古第一人。他常常取笑自己,尤其是他的外貌。有一次,他在森林裡悠閑地漫步,遇到了一名正在砍柴的婦人。林肯首先打開話匣子:「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醜陋的人。」「你是我所見過的最醜陋的一個,但是,至少你可以做到待在家裡不出門啊!」老婦說。「我沒有兩張臉,如果有的話,我絕對不會用現在這一張!」一個人要承認自己的「缺點」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人總是有不完美的地方,坦白承認自己的缺點,就能把「缺點」化為個人獨有的特點!

當處於非常窘迫的境地中時,機智地進行自我褒貶而產生的幽默,是擺脫窘境的好方法,也是展示人格魅力的法寶。同時也能給對方一種輕鬆感,使溝通氣氛變得更加和諧,更有利於溝通活動的順利進行。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一次在宴席上向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敬酒時說:「梅先生,你是君子——動口,我是小人——動手。」在這裡,張大千根據自己的工作特點,自嘲地將自己喻為「小人」,頓時活躍了宴會氣氛。

幽默的技巧

有人天生就是幽默的,他永遠懂得怎麼讓事情的發展變得更有趣,但也有一些人是後天習得的幽默態度,我們就具體討論一下有關幽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對比是產生幽默的基本手法。對比是指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間沒有歷史的或約定俗成的聯繫的事物放在一起對照比較,以揭示其差異,即不諧調因素。在幽默中,對比雙方的差異越明顯,對比的時機和媒介的選擇越恰當,對比所造成的不諧調程度就越強烈,觀賞者對對比雙方差異性的領會就越深刻,此時對比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尋味。

移植是幽默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即把在某種場合中顯得十分自然、和諧的情節或語言移至另一種迥然不同的場合中去,使之與新環境構成超出人們正常設想和合理預想的種種矛盾,從而產生幽默的效果。移植包括情節移植和語言移植。情節移植以違背人們的正常思維邏輯為前提。

顛倒是構成幽默的矛盾衝突的主要技巧手段之一,即在一定的條件下改換人物本末、先後、大小、尊卑等關係,從而創造出具有濃郁幽默情趣的喜劇性場面。有時,詞序的改換也能產生同樣的幽默效果。人物關係的顛倒可以表現為父子、夫妻、長幼、男女、主僕等內容的錯位,形成與人們沿襲的傳統觀念相悖的新關係,具有極大的荒謬性和戲劇性,以致出現了風趣幽默的情節和結局。

諧音雙關是幽默語言交叉技巧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格式,即利用詞語的同音或近音條件構成雙重意義,使字面含義和實際含義產生不諧調交叉。諧音雙關以語音為紐帶,將兩個毫不相於的詞義聯繫在一起,使觀賞者通過聯想領悟藝術家的幽默感。

形象的幽默藝術

語言要富有幽默感,必須言之有物,使其形象生動。以實求幽默,幽默有;以虛求幽默,幽默無。語言真實形象生動,能促人聯想,產生「具象」,讓人感覺餘味無窮。

有一次,孫中山在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講民族主義。禮堂非常小,聽眾很多,天氣悶熱,很多人都沒精打采。這時,孫中山便穿插一個故事:那年我在香港讀書時,看見許多苦力工人聚在一起談得很起勁,聽的人哈哈大笑。我覺得奇怪,便走上前去。有一個苦力說:「後生哥,讀書好了,知道我們的事對你沒有什麼幫助。」叉一個告訴我:「我們當中一個行家,買了一張馬票牢牢記住那馬票上面的號碼,把它藏在日常用來挑東西的竹杠里。等到開獎,竟真的中了頭獎,他歡喜萬分,以為領獎後可以買洋房、做生意,這一生再也不用這根挑東西的杠子過生活了,就把竹杠狼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說,連那張馬票也一起丟了。因為錢沒有到手先丟了竹杠,結果是空歡喜一場。」孫中山風趣的話,引來台了一片笑聲,那些打瞌睡的人也禁不住跟著笑了起來。孫中山接著歸到本題:「對於我們大多數人,民族主義就是這根竹杠,千萬不能丟啊!」孫中山先生這個充滿幽默感的故事不僅讓昏昏欲睡的人們清醒過來,也使得自己的演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們分析就可以知道,孫中山的話言之有物,生動形象,使人們通過聯想產生了一種「具象」,而且這個「具象」的願望與結果,又嚴重背離,從而達到了強烈的幽默效糶,人們在笑聲中明辨是非,認識了真理:千萬不能丟掉民族主義。

製造幽默的常用方式

(1)利用誇張的效果

將事實進行無限制的誇張,造成一種極不協調的喜劇效果,也是產生幽默的有效方法之一。

馬克·吐溫有一次坐火車到一所大學講課。因為離講課的時間已經不多,他十分著急,可是火車卻開得很慢,於是幽默家想出了一個發泄怨氣的辦法。當列車員過來查票時,馬克·吐溫遞給他一張兒童票。這位列車員也挺幽默,故意仔細打量,說:「真有意思,看不出您還是個孩子哩。」幽默大師回答:「我現在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火車票時還是孩子,火車開得實在太慢了。」火車開得很慢確是事實,但也絕不至於慢到讓一個人從小孩長成大人。這裡便是將緩慢的程度進行了無限制的誇張,產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

有時候為了擺脫無謂的糾纏,故意虛張聲勢,利用誇張的事實與現狀的矛盾,而形成幽默,達到預期目的。

有一天,林肯因身體不適,不想接見前來白宮要官的人。但是,一個要官的人卻賴在林肯的身邊,準備坐下長談。正好這時,總統的醫生走進房裡。林肯向他伸出雙手,問道:「醫生,我手上的斑點到底是什麼東西?」醫生說:「我全身都有。」林肯說:「我看它們是會傳染的,對嗎?」「不錯,非常容易傳染。」醫生說,那位來客信以為真,馬上站了起來說:「好了,我現在不便多留了,林肯先生,我沒有事,只是來探望你的。」林肯與醫生假戲真做,假稱「斑點」非常容易傳染,虛張聲勢,雖不動聲色,卻把那位要官的人嚇跑了。這種誇張幽默使林肯擺脫了糾纏。

(2)巧用雙關語

「一語雙關」可謂是幽默最厲害的招式之一,它又不只是「幽默」而已,同時還隱含了「智慧」的成分。「一語雙關」恰如其分,活脫脫地表達出對人及事的看法,除了使人們「不禁莞爾」或「哈哈大笑」以外,更是「機智人生」的呈現。

所謂雙關,也就是你說出的話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這句話本身的含義;另一個是引申的含義,幽默就從這裡產生出來。也可說是言在此意在彼,讓聽者不只從字面上去理解,還能領會言外之意。

有一則寓言說,猴子死了去見閻王,要求下輩子做人。閻王說,你既要做人,就得把全身的毛拔掉。說完就叫小鬼來拔猴子的毛。誰知只拔了一根毛,這猴子就哇哇叫痛。閻王笑著說:「體一毛不拔,怎麼做人?」這則寓言表面上是在講猴子的故事,卻很幽默地表達了「一毛不拔,不配做人」的道理,雖然諷刺性很強,卻也委婉、含蓄。

利用字的諧音來製造雙關的效果,會顯得很有幽默感。傳說李鴻章有一個遠房親戚,胸無點墨卻熱衷科舉,一心想借李鴻章的關係撈個一官半職。他在考場上打開試卷,竟無法下筆。眼看要交卷了,便「靈機一動」,在試卷上寫下「我乃李鴻章中堂大人的親妻(戚)」,指望能獲得主考官錄取。主考官批閱這份考卷時,發現他竟將「戚」錯寫成「妻」,不禁拈鬚微笑,提筆在卷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你。」「娶」與「取」同音,主考官針對他的錯字,來了個雙關的「錯批」,既有很強的諷刺意味,又極富情趣。

(3)進行有意的曲解

所謂曲解,就是對對象進行「歪曲」,「荒誕」地進行解釋,以一種輕鬆、調侃的態度,將兩個表面上毫不沾邊的東西聯繫起來,造成一種不和諧、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從而產生幽默感。有意違反常規、常理、常識,利用語法手段,打破詞語的約定俗成,臨時給它以新的解釋,甚至對問題進行歪曲性解釋,把毫不相關的事捏在一起「拉郎配」,從而造成因果關係的錯位或邏輯矛盾,得到出人意料的結果,形成幽默感。

有意曲解還包括偷換概念。將對方談話中使用的概念借用過來,並賦予新的內容,也會產生幽默的效果。如一位妻子瞪著丈夫說:「我一見你就來氣。」丈夫卻慢條斯理地回答:「好啊,我練了一年氣功還沒氣感,原來是你把我身上的氣都吸到你身上去了。」這位丈夫巧妙地將生氣的「氣」偷換成氣功的「氣」,逗妻子一樂,她的「氣」也就在笑聲中消了。

偷換概念的另一種方法是「以偏概全」。對於範圍過寬或比較抽象的問題,只用其中的一個方面進行說明,既有利於回答難以回答的問題,義體現了幽默感。

有一次,一名新聞記者問蕭伯納:「請問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區別何在?」這是一個範圍很大且很抽象的問題。如果要從理論上做出一個準確的回答,恐怕得費好大勁也不一定能令對方滿意。於是他說:「假如這裡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到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悲嘆:『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觀主義者。」在這裡,蕭伯納巧妙地使用「以偏概全」的方法,選擇了一個生動的事例,化犬為小,回答得輕鬆自如,不僅頗有幽默感而且令人回味無窮。這與愛因斯坦用一個小夥子坐在火爐旁和坐在一名少女旁的不同感受解釋他的相對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4)正話反說

有一則宣傳戒煙的公益廣告,上面完全沒提到吸煙的害處,相反卻列舉了吸煙的四太好處:一省布料:因為吸煙的人易患肺癆,導致駝背,身體萎縮,所以做衣服就不用那麼多布料;二可防賊:抽煙的人常患氣管炎,通宵咳嗽不止,賊以為主人未睡,便不敢行竊;三可防蚊:濃烈的煙霧熏得蚊子受不了,只得遠遠地避開;四永葆青春:不等年老便可去世。

這裡說的吸煙的四大好處,實際上是吸煙的害處,卻很幽默,讓人們從笑聲中悟出其真正要說明的道理,即吸煙危害健康。

這就是所謂的正話反說,說出來的話,所表達的意思與字面意思完全相反。如字面上肯定,而意義上否定;或字面上否定,而意義上肯定。這也是產生幽默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秦朝有個很有名的幽默人物優旃。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擴建御園,多養珍禽異獸,以供自己圍獵享樂。這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但大臣們誰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這時優旃挺身而出,他對秦始皇說:「好,這個主意很好,多養珍禽異獸,敵人就不敢來了,即使敵人從東方來了,下令麋鹿用角把他們頂回去就足夠了。」秦始皇聽了不禁破顏而笑,並破例收回了成命。

他之所以能成功地勸服秦始皇,主要是使用了幽默的力量。他的話表面上是贊同皇上的主意,而實際意思則是說如果按皇上的主意辦事,國力就會空虛,敵人就會趁機進攻,而麋鹿是沒有能力用角把他們頂回去的。這樣的正話反說,字面上贊同了秦始皇,也足以保全自己;而真正的含義,又促使秦始皇在笑聲中醒悟,從而達到了他的說服目的。

(5)出其不意

說出別人想不到的語言,表達別人想不到的含義,這是幽默的宗旨,即所謂的標新立異,出奇制勝,這樣往往會使你的語言具有特殊的說服力,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一個顧客在酒店喝酒,他喝完第二杯後,轉身問老闆:「你一星期能賣多少桶啤酒?」「35桶。」老闆得意洋洋地回答說。「那麼,」顧客說,「我倒想出一個能使你每星期賣掉70桶啤酒的方法。」老闆很驚訝,忙問:「什麼方法?」「這很簡單,只要你將每個杯子里的啤酒裝滿就行了。」這位顧客的本意是指責老闆賣的啤酒只有半杯,但他利用老闆唯利是圖的心理,巧妙地設下一個圈套,讓老闆不知不覺地鑽進去,然後出其不意地指責老闆的行為。

事實上,所有的幽默都是以「出其不意」而制勝。否則,就會顯得平淡無奇,達不到效果。儘管它多用於揭露弊端、諷刺卑俗與愚蠢,但絕不是鋒芒畢露,相反它總是委婉地指出人們的缺點,讓人們在笑聲里看到自己或他人的醜行或影子,頓悟而悔改。在一家餐館裡,一位顧客正把飯中的砂石一粒一粒地揀出來擺放在桌子上。服務員見了不好意思地說:「凈是沙子吧?」顧客笑笑,搖搖頭說:「不,還有米飯。」這位顧客沒有直接批評飯的質量。他抓住服務員說的「凈是沙子」做文章,便說「還有米飯」,通過否定的形式來肯定米飯中有很多沙子,就顯得非常委婉,這樣既表達了自己對米飯中沙子過多的不滿,又不至於引起對方的反感。

(6)進行巧妙的解釋

美國總統林肯年少在學校讀書時聰慧過人,有一次老師想難住他,便問:

「我想考考你。你是願意回答一道難題呢?還是兩道容易的題目?」回答一道難題。」「好吧,那麼你說,蛋是怎麼來的?」「雞生的。」林肯答道。「雞又是哪裡來的呢?」「老師,這是第二個問題了。」林肯說。老師想把林肯引人「雞生蛋,蛋生雞」這個糾纏不清的問題中,但林肯卻以巧妙的解釋避開了。

英國著名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同比她小l3歲的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溫洛結婚後,有人間她為什麼要嫁給一個考古學家,她幽默地說:「對於任何女人來說,考古學家是最好的丈夫。因為妻子越老他就越愛她。」這一巧妙的解釋,既體現了克里斯蒂的幽默感,又說明了他們夫妻關係的和諧。

有一位讀書人當了新郎仍然保持讀書到深夜的習慣,妻子滿腹怨氣。一天她對丈夫說:「但願我也能變成一本書。」丈夫疑惑不解:「為什麼?」「那樣你就整日整夜把我捧在手上了。」丈夫頓時明白了妻子的用意,打趣說:「那可不妙,要知道,我每看完一本書,都要換新的……」這位丈夫的巧妙解釋,不僅表達了他對書的愛好,更表達了他忠於妻子的感情。

上面這三則充滿幽默感的故事很好地說明了巧妙的解釋能產生很強的幽默感,即對原意加以巧妙的解釋而造成幽默效果。

(7)使用模仿語言

模仿現存的詞、句及語氣等而創造新的語言,是幽默方式中很常見的一種,往往藉助於某種違背正常邏輯的想像和聯想.把原來的語言要素用於新的語言環境中,造成幽默感。

一位女教師在課堂上提問:「要麼給我自由,要麼讓我去死」這句話是誰說的?」過了一會兒,有人用不熟練的英語答道:「l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說的。」「對。同學們,剛才回答問題的是日本學生,你們生長在美國卻回答不出來,而來自遙遠的日本的學生卻能回答,多麼可憐啊!「把日本人幹掉!」教室里傳來一聲怪叫。女教師氣得滿臉通紅,問:「誰?這是誰說的?」沉默了一會兒,有人答道:「l945年,杜魯門總統說的。」這位同學模仿老師的提問做了回答,從而產生了幽默效果。

使用模仿語言還可以直接借用原文。比如一位導遊帶一旅遊團游黃山,於凌晨五時前往獅子峰觀日出。可是剛到半山腰就聽到有人聲。來到山頂.發現狹小的山頂上「有利地形」全部被佔據,於是她笑著說:「這真是『奠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導遊借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詩,但它所表現的意境卻完全不同,它包含了導遊對「有利地形被佔據」的無奈。於是遊客在她幽默的感染下,也減弱了一些失望。

幽默的學習途徑

幽默有時讓人感到神秘。有人想學,卻無法學會;有人沒怎麼學,卻脫口而出。那幽默是不是與生俱來、天賦而生的呢?經過研究發現,幽默是人的獨特性情氣質,和遊戲一樣,是人的本能。在對一些具有幽默感的人進行研究之後發現,幽默確有某種遺傳基因存在。我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大師候寶林和他的兩個兒子,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陳強和他的兒子陳佩斯,都可以說是幽默是天賦的證明。雖然有遺傳的因素存在,但幽默感並不神秘。它主要還是在後天的社會實踐中培養和訓練而成的。

幽默的學習,首先從含蓄開始。幽默應該引人發笑,但高級的幽默又最好可以讓人回味。幽默是言近旨遠。這裡還有一個蕭伯納的故事。有一個朋友邀請蕭伯納赴宴,想讓蕭伯納給他彈鋼琴的女兒美言幾句,好藉此名揚天下。蕭伯納一到朋友家.女孩就迫不及待地彈了起來。彈了半天,蕭伯納一言不發,女孩只好先開頭說話:「我沒有妨礙到你吧?」蕭伯納若無其事地說:「沒關係,你彈好了。」蕭伯納的幽默簡約含蓄,有弦外之音。非得經過琢磨刊好領會他的意思。

幽默要有創意,是形象思維,因而聯想和想像是不能沒有的。不但要研究幽默名家的作品和來自民間的幽默精品,而且耍廣泛地了解各種藝術形式,增強自己的藝術敏感,訓練自己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在各個意象間構建想像的能力。

當然法無定規,幽默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我們面對的是變動不息的人群,所以幽默也只能因人因事而異,才能達到效果。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語言 | 語言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