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不打不罵還不講道理,難道要上天?!

大家好,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文藝媽媽,讀書寫字畫畫,這裡有牛媽的原創親子漫畫、專註0~6歲兒童行為心理認知、育兒路上感悟分享、邀您共讀經典親子好書、為您精心挑選母嬰「心品」。育兒路即修行路,很榮幸,我們能同行!

牛媽是一個堅決反對打孩子的人,在過去的文章里,我多次談到打孩子是父母自身無能的體現,很多父母就坦言,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可就是沒辦法啊,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啊,聽不進去啊!!

然而我又補了一刀,說:「法國18世紀偉大的教育學家盧梭說,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感動。」這句話不但盧梭說過,也被無數的教育學家說過,那麼問題就來了,不打孩子還能接受,不講道理,這是要上天啊?!

為何連「講道理」都不要?

1、那些年你講過的道理

你有沒有發現,你常常對孩子說,走路要小心,不要跑太快會摔跤……可孩子走路還是跟安了彈簧一樣。

你也會對孩子說,不允許摔東西、別的小朋友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要主動和小朋友分享……可效果並不是很好,有時候還會讓你很受挫折,因為孩子不但可能不會聽你的,還會說,「不、我要」之類,惹急了還會趴地上哭……

你也會對剛上學的孩子說,起床速度要快,做事不要拖拖拉拉,上學不能遲到,晚上八點要入睡,可孩子就是慢騰騰的讓你捉急?為此你是不是很抓狂……

所以,牛媽負責任的說,多數時間,你的碎碎念,只不過是一陣風!

2、收效甚微的苦口婆心,真的很容易讓人失去耐心!

很多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應該先「講道理」,不聽才打!坦白說,這一類家長比動不動就打孩子的已經有進步了。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一旦你苦口婆心,最後肯定不歡而散。

「老子今天本來不想打你的,結果你把我的話當成耳旁風」

「我給過你機會了,是你自己敬酒不吃吃罰酒!」

「你有本事再試試,我的話不管用了對嗎?!」

怎麼樣?特熟悉吧!

每一個擺出自己是「過來人」的人,一旦要想著去說服對方,都會認為自己渾身上下抖擻著豐富的經驗教訓,當你高高在上,這種強烈的希望替孩子少走彎路的心態,就容易急火攻心呢?最後,對「屢教不改」的熊孩子,肯定挨揍嘛!

3、越講道理,孩子越是反抗

我有一個朋友,上了大學之後,她的媽媽還會經常打電話講很多的道理,比如你一定要認真讀書,找工作才能順利,大學雖然是上了,但是成績不好找工作就會有困難,晚上不要到處玩,要去上晚自習,下課了不要亂吃零食,多出去鍛煉身體……結果,她乾脆讓我們幫她接電話,話術是這樣的:

白天一律說上課,

晚飯時間,就說去吃飯了,

晚上就說去上自習了,

晚自習下課時間就說在操場跑步,然後讓我們趕緊呼她手機(她父母並不知道她有手機),她會回來用座機回一個電話!

家長越是喜歡沒完沒了的講道理,孩子越是反抗。因為,沒有人喜歡被綁著成長,儘管那樣可能也會成長。

孩子為了證明自己可以,不需要聽你的也可以成長,反而會有逆反的行為,因為,只有靠自己的成長,才會更有滿足感,才會不斷的激勵著自己進步,而因為聽話而獲得的進步,滿足的其實是「你」,而不是「我」!

所以,儘管每一次講道理都用心良苦,可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不講究苦勞,沒有結果的付出都是徒勞,所以要不要成天對孩子絮叨絮叨,請三思!

講道理為何沒有用?

從聽到到、接受你的觀點並付諸於行動,有很長一段路!

即便是成年人,因為成長背景、受教育程度不同,從聽到一個觀點到接受這個觀點,尚且需要時間。何況孩子,每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不同事物的理解都是需要時日,且各不相同。

比如你對一個一歲多的孩子說把他的東西分享給被人,他就是沒法理解,因為首先你我他還沒搞清楚呢!

因此,聽到一個觀點,和接受一個觀點,是完全不同的。何況,接受一個觀點,到付諸於行動,也還有一段路!

很多人都知道暴飲暴食抽煙喝酒都是不好的生活習慣,可還是有很多人改不掉……這個時候,如果他的家人每天都在耳邊跟他講道理,他肯定從心底是厭煩的!所以,接受觀點到做到,依然有很長的路。

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這個原理幾乎在理論上無人不承認,而在實踐中又無人不違反。要使兒童「明白道理」,不要僅僅把道理告訴兒童,必須要首先讓兒童有機會在實踐中獲得連續不斷的經驗。

不講道理,該怎麼做?!

1、減少說教,孩子的成長需要一些彎路

不講道理,不代表我們就不需要言語的教育方式了,不需要和孩子溝通了,而是要注意少用說教的方式,多觀察和了解孩子行為的背後!

動不動就一頓大道理,不聽就一頓打的人,這樣的父母本身的胸懷就不夠強大!一個有胸懷的人,就應該懂得成長路,本身就是曲折的,根本沒有直路!那些所謂的直路,可能根本不是路。成長是需要有時間的,並不能一蹴而就!

他會給到孩子這樣的機會!

2、遇到問題,先關注孩子情緒,「說」不如「做」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

舉兩個真實的例子,讓這「道理」更易懂:

①當學會了分享和交換之後,孩子就很熱衷於這種交換和分享。例如把家裡一兩百元買來的新玩具送給同學,動不動吵著要媽媽去買一個兩三百的禮物送同學。於是,媽媽就對孩子這麼說,你現在還沒賺錢,不能亂花錢,你這個玩具這麼貴,不能送給別人,你拿一個一兩百的玩具,換來一張貼紙,實在太虧了……可孩子完全不明白。

這個問題,曾經有兩個媽媽跟我交流過,我的建議是:

1、 孩子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換,儘管去換吧,換著換著就知道什麼樣的交換是虧了,既然是他自己的東西,就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吧。

2、 給他發零花錢,讓他用自己的錢去買東西,送小朋友禮物,也要用自己的錢,他就開始明白,小屁孩的能力送不起那麼貴的禮物!

這麼做,既不會讓孩子變得不樂於分享,又不至於不知道尺度,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總之,必須得讓孩子自己去體會!

②說了很多次的冰激凌的故事:

不說教,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請接收孩子的情緒,接受孩子掉了冰激凌是很難過的事情:「真的傷心,這麼好吃的冰激凌掉地上了,對吧?」然後,等孩子情緒過去了,才能接受你怎麼處理的建議。我曾經對我不到三歲的兒子說過:「不如我們撿起來吃吧」,很多網友問,如果孩子真撿起來怎麼辦?親娘還是很了解兒子的,小潘潘聽了後很是鄙視:「掉地上臟死了!不能吃了!等下次再買一個吧。」

所以,這個時候,孩子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情緒上來,難以控制,等情緒一過,道理並不難

3、言行一致的教育

講道理比以身作則的示範要難很多,當你對孩子講道理說,讀書的好處時,不如努力去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從自己讀書開始。當你對孩子講道理說做事需要堅持的時候,不如你先堅持一件事開始。當你對孩子說,做事要認真的時候,不如你先去認真而投入的做一件事!這世界最怕的就是認真、堅持和不斷學習了!

千萬不要說孩子不要看電視,而你卻每天抱著電視看連續劇,對著孩子說你去看書,自己卻在打麻將玩遊戲……書香門第的孩子容易出書生,商人後裔容易出企業家,藝術家家庭的孩子常常很文藝,耳濡目染是一種不傷人的啟發式教育,他讓孩子在經歷中主動去接受和探索。

4、不要拘泥於形式,而忘記當初為何出發

很多父母一遇到問題就急著去糾結於當下的這個時刻,例如孩子摔東西,腦子裡想到的,就是如何才能讓孩子聽我的話,停止動作,最後不停止,我就打罵用強權壓迫。至於孩子為什麼喜歡摔東西,沒什麼興趣去了解。

於是,最後的矛盾就糾葛在怎麼讓孩子聽話,而不是如何讓孩子成長了!

不要忘記,孩子有教養,和孩子有人教,完全不是一碼事!

牛媽心語

牛媽講道理嗎?講!為什麼呢,因為簡單啊,容易啊!可結果呢……

沒走過這些彎路,我今天也不會有這麼深刻的體會。所以路,還得自己去走。

如今,對成年人的培訓課堂上,都會有各種體驗式環節,那麼對於孩子更應該如此。

多讓孩子有身心上的體會,比說教要有意義得多!

推薦

閱讀

轉發是對原創作者最大的鼓勵

推薦閱讀:

為什麼這樣的回答都有90多k?
怎麼和自以為講道理的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
講道理,論人情,一人處事百人平。
瞎寫 | 有些道理
人生歪理,看似很歪,但很有道理

TAG:孩子 | 道理 | 講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