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IN詞:心碎綜合症
心碎綜合症(Broken heart syndrome)指人因經歷失戀、失去親人等重大外部事件打擊而產生極度哀傷或憤怒心理時,左心室急劇收縮而出現呼吸困難、胸口疼痛,類似心臟病突發的癥狀。日本首先發現「心碎綜合征」後,醫學界開始對此症進行研究,證明任何人種都有罹患這個病症的機會,比率占急性心臟病發病患的1%。
另外,美國心臟科醫生提出,心碎綜合征是人們對於失去重要的東西時,由於不願承認事實而希望通過悲傷逃避現實的表現。雖然心碎綜合症可怕,卻會隨著時間及身心的調整慢慢消退,不會造成長期的傷害,不過也有極少數心碎終合症造成死亡的病例。 悲傷過度易引發「心碎綜合症」31歲重慶賈女士失戀了,不吃不喝地在床上躺了2天後,強烈的心口疼痛讓她幾乎不能呼吸,被家人送進了醫院,經過心臟超聲檢查顯示心肌出現擴張,但冠脈造影卻發現一切正常,醫生判斷她患上了「應急性心肌病」,俗稱「心碎綜合征」。
專家表示,『心碎』綜合征其實並不是真的心碎了,檢查後心臟通常都沒有明顯的器質病變,只是這種痛起來的感覺,就像心真的碎了一樣。一般情況下,經過心理的平復以及適當的心肌營養治療,『心碎』癥狀會很快得到康復。但是,如果對『心碎』放任不理,血管痙攣厲害,也會使心臟驟停、呼吸停止,出現猝死,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女性更易患「心碎綜合症」
分析約1000家醫院的數據記錄,剔除高血壓、吸煙和其他影響心臟健康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女性平均發病率是男性的7.5倍,其中55歲以下女性的發病率是同齡男性的9.5倍,55歲以上女性的發病率比年輕女性高3倍。
一種觀點認為它與荷爾蒙有關,還有人認為男性心臟細胞比女性心臟細胞有更多腎上腺素受體。男性心臟細胞有更多腎上腺素受體意味著男性能更好地處理壓力。
另外,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一生中通常只會「心碎」一次,只有10%的患者二次出現心碎綜合征。而與心肌梗塞多發於冬季不同,心碎綜合征往往出現在夏季。 心碎綜合征與心臟病不同心臟病一般會給病人留下永久的傷害,其病情不易好轉;而「心碎綜合征」病人的心臟不會受到永久傷害,通常在接受住院治療,並經過卧床休息後,病情可以好轉。
負責研究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心臟專家亨特·錢皮恩解釋,當遇到過量或突如其來的「情緒壓力」時,身體會釋出大量腎上腺素及其他化學物質,併流入血管。這些物質對心臟來說儼如毒素,會影響肌肉正常活動,或令毛細血管收縮,減弱心臟跳動能力,造成類似心臟病發的癥狀。
他指出,過去曾有一名27歲婦人在獲悉壞消息後出現「心碎綜合征」,一度垂危,但因醫護人員沒有分清楚,把她當作心臟病人處理,還準備為她進行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幸虧手術前主治醫生搞清了病症,病人亦於3日後完全康復出院。美國心臟協會前主席雪莉·史密斯博士說,根據這項研究,更多的急診醫生和心臟病醫生在醫治那些胸痛病人時將會考慮這個新命名的「心碎綜合征」。
心碎綜合症產生病因
原因是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曾遭受嚴重的精神或軀體刺激。此病1990年在日本被首次發現。病因是,遭遇驚嚇或劇烈的感情打擊,情緒波動過大,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腎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腎上腺素水平要比正常時高30倍,甚至比心肌梗塞時還要高4到5倍),腎上腺素及其他化學物質會影響心肌肌肉的正常活動,或令毛細血管收縮,造成心臟上半部突然收縮(心尖部球形改變),心臟的跳動能力突然減弱,造成類似心臟病發的癥狀:劇烈胸痛或呼吸困難。
臨床表徵與心肌梗塞極為相似,但那純粹是心肌的狀況,和動脈血管梗塞無關。因此一定與急性心梗加以區別。
心理因素
現代醫學早已證明了人的精神、思維只由大腦控制,與心臟並無直接聯繫。但是,心臟與人的心理究竟有無關聯呢?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對「心碎綜合征」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
中醫古籍中提到「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七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如突然的、劇烈的或長期的精神刺激,情緒反應過度強烈或持久,則七情過度,就影響內臟功能,氣血調節功能紊亂而致病。
在現代社會更見到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的疾病顯著增多,不少學者提出醫學模式應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發展。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體疾病,謂之心身疾病,「心碎綜合征」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心身疾病。
關聯因素
「心碎綜合征」的發生與人的性格有關,性格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因素。美國學者最早將人的性格分為A型和B型,A型性格表現為急躁,易衝動,缺乏耐心,強烈的時間緊迫感,爭強好勝等;B型性格為從容不迫,耐心容忍,不爭強好勝,會安排作息。A型性格容易患「心碎綜合征」。 如何預防心碎綜合症?
專家提醒:「心碎綜合征」若不及時處理,也有猝死的可能。
一旦失戀,應該找人傾訴和探討,紀念這段經歷。有些人想盡辦法遺忘,其實還牢記心裡,對健康並沒有好處。如果十分痛苦,最好要哭出來。美國生物化學家威廉·弗利博士發現,動情而哭時,會分泌更多的激素和神經遞質,有助去除體內因負面情緒而分泌的化學成分。
專家說,這種心理性的心臟病,是功能性的,一般沒有器質性的改變,隨著時間的流逝,心理感情平靜了,心臟病的癥狀也就消逝了。
美國哈特麥斯學院的羅琳·麥克拉提研究了「情緒健康和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她發現,類似愛、感激和滿足這樣的情感,都會刺激腦下垂體後葉激素的分泌,會使神經系統放鬆,減輕壓抑感,體內各組織的含氧量也會顯著增加,就像經過了康復治療一樣。心電圖還顯示,人在心懷感激時,腦部和心臟也有同步電流活動產生,從而使相關器官的運轉更加有效。
推薦閱讀:
※覺得自己每天都活的很失敗 我該怎樣激勵自己?
※能和精神病人愉快地交流玩耍,我是不是也有病?
※小腿很粗很自卑怎麼辦?
※如何從「葉良辰網紅事件」論青少年「中二」病?
※【20個頂級學習原理】原理7:促進自主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可以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