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的精典美食,不看還真的不知道!

56個民族的精典美食, 不看還真的不知道!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現今共有56個。這56個民族各有各的習俗、傳統,所以飲食習慣大有不同,今天一起走進咱中國56個民族56道民族特色的美味佳肴。

蒙古族——烤全羊

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

禁忌:吃肉時須用刀,給人遞刀時忌刀尖沖接刀者,忌用碗在水缸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從衣、帽、碗、桌、糧袋、鍋台、磨台、井口、繩上跨過,忌亂摸亂動有宗教意義的法器、經典、佛像、佛閣等,敖包上的石頭、樹枝忌隨便拿走。

回族——面點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

禁忌: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等;禁止崇拜偶像(雕像、神像)、禁止玩賭,禁止放高利貸等。

苗族——酸湯魚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湯家家必備。

禁忌: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

傣族——豬肉乾巴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

禁忌:不能撫摸「小和尚」的頭部,若被外人(特別是女性)摸過頭,被視為仇人,而且"小和尚""修身"時間會一切作廢,必須從頭開始。所以,外來遊客,若到寺院參觀千萬記住此習俗。他們的卧室是不容外人窺看的,過去的習俗規定,若主人發現外人窺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傈僳族——漆油燉鴨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習慣於飯菜一鍋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飯時,先把米放入鍋內熬煮,中間更換兩次水,待米快熟時,放進青菜、白菜直至菜爛。

禁忌:祭鬼神或祭龍樹時,忌婦女參加。產婦分娩,基家門口掛茅草葉或刺枝,防鬼闖入,若生男,客人不可帶弓箭和長刀入門;生女,不可穿鞋進家。村子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與死者有仇的人才會故意吃辣椒。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蔥、蒜,否則以為會沖犯鬼神,會導致更重的災禍。

藏族——酥油茶

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還有很多,例如:足瑪米飯,藏族傳統宴席食品,用足瑪、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

禁忌:無論到寺院的大殿經堂,還是到佛塔、轉經亭、燒香台、瑪尼堆等處參觀旅遊,都必須順時針方向即從左到右繞行;進寺院大殿前,要脫帽;忌摸寺院內的各種佛像、經書、法器;覲見活佛、堪布時,說話舉止要恭順、文雅,遞接東西時要雙手獻接,離開時要倒退幾步,不得突然轉身離去,否則被視為不禮貌;不能隨手翻動瑪尼堆上的石塊;到寺院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忌用食指指點佛像,應五指併攏,掌心向上,以示崇敬;進寺院大殿經堂或家裡經堂時,不得吸煙。

壯族——寧明壯粽

壯族擅長烤、炸、燉、腌、鹵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典型食品: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桿,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等。

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乾媽。

朝鮮族——泡菜

朝鮮族名菜名點很多,主要有神仙爐、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狗肉火鍋)、冷麵、打糕、朝鮮泡菜等。另外還有:醬牛肉蘿蔔塊;鐵鍋裡脊;生拌魚等朝鮮族風味菜肴。

禁忌:朝鮮族婦女懷孕後有許多禁忌,如不能吃鴨、兔、狗和豬肉。據說孕婦吃了鴨肉,生下的孩子手腳會長蹼;吃了兔肉,孩子會長出紅眼睛;吃狗肉,孩子會早死;吃豬肉,孩子的皮膚粗糙。

高山族——米酒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以稻米為日常主食,輔以薯類和雜糧。

禁忌:忌生雙胞胎,迷信雙胎是野獸所在,預示著災禍將至,必殺其一以為禳災。

納西族——麗江火腿粑粑

「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勤勞節儉的納西人,喜歡喝酒、飲濃茶,愛吃酸、辣,甜味的食品。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

禁忌:進入納西人家時不能打主人家的狗;有的地方還忌在家裡唱山歌,吹口哨。

布朗族——竹筒茶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

禁忌:打掃寨子期間,不準人進出寨子。過新年期間出門玩耍,不準在外住宿。登入布朗族人竹樓時要脫鞋,表示尊重主人。

阿昌族——酸辣谷花魚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

禁忌:兄弟都結婚以後,互相不能進對方的卧室;不能讓婦女住在樓上,男人在樓下;婦女不能跨坐在家堂屋的門坎上,認為這樣會破財。家裡「運氣」不好,要和尚念經,殺雞一口,門上插一桿小紅族,並在堂屋正中掛一個花圈,用一條草繩沿屋檐把院子圍起來,以轉「好運」。施行此法後,七天內不準外人進家,否則不吉利,要破財。

怒族——琵琶肉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怒族習慣於日食兩餐。

禁忌:按照怒族的禮節,到怒族人家做客應帶些煙、酒之類作禮物。兒童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雞爪、雞血,婦女在40歲前不吃心肺。

鄂溫克族——鄂溫克酸奶子

純畜牧業生產區的鄂溫克族以乳、肉、面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離開牛奶,不僅以鮮奶為飲料,也常把鮮奶加工成酸奶和干奶製品。

禁忌:產婦未滿月前,忌外人帶槍或鑰匙進屋,以防產婦斷奶。父母在世時,兒子不得蓄鬍須;下午忌理髮、刮臉;忌說「死」,若老人死,要說「成佛了」;小孩死,要說「小活了」;搬家時,忌在曾死人的地點留下不潔之物,如指甲、頭髮、破布包、包腳布等。

鄂倫春族——鄂倫春烤肉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 「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

禁忌:晚輩不許直呼長輩的名字,也不許把長輩名字告訴別人,否則生下的孩子會沒有骨頭節。

赫哲族——殺生魚

赫哲族的飲食,分魚肉、獸肉、野菜、野果、食用菌等多個種類,其中,尤以食魚為獨特。赫哲人的食魚,有殺生魚(塔拉克)、魚片(拉鋪特克)、刨花(蘇拉克)、烤魚(稍魯)、烤魚片(達勒格切)等。

禁忌:他們規定,獵人進山後,不許說怪話和謊話。在山林中遇到大樹樁子不許坐,他們認為這是山神爺老把頭坐的,別人是不準坐的。冬季在山裡狩獵,看到其他獵人的腳印不許踩。

門巴族——蕎麥餅

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吃蕎麥的方法,其作法是:用一塊圓形的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攤上糊狀的蕎面烙成餅,然後再抹奶渣、辣椒、鹽水等佐食。

禁忌:忌諱在客人面前走動,須從客人身後繞行。客人吃飯時不要吃光喝盡,須讓主人家的鍋里、碗里剩一些食物。客人未睡時,主人不能先睡。家裡有人出遠門,當天不能掃地。若家有病人,要在門口壓有帶刺的樹枝,謝絕外人來訪。

白族——柳蒸豬頭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的風味菜肴很多。

禁忌:訪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和晚間為宜。年節或正月初一這天,不能到別家串門。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續,斟滿杯茶。端給客人,被視為不禮貌,婦女分娩,忌外人上門。

保安族——饊子

保安族的飲食多以小麥、青稞和玉米為主,一般做成饅頭、麵條、油香、饊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豬、馬、驢等非反芻動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獸。

禁忌:保安族的禁忌滲透著伊斯蘭教文化的意識。所食牛、羊、雞肉,必須經阿訇或懂經典的穆斯林屠宰,否則禁食。嚴忌食豬、驢、騾、馬、狗肉以及凶禽猛獸的肉。禁食自死牲畜和一切動物的血。忌用手去撫摸食物。嚴忌客人進入女人的寢室。

布依族——五色花米飯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楓葉節,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等各種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

禁忌:「掃寨」時不準外人進寨;「戊日」、「甲子日」忌生產,忌出行;正月初一至初三不能動土,十五不能動刀、幹活,四月初八不能讓牛犁田;每年第一次打雷後的幾天之內,不能種地;布依族村寨的山神。

達斡爾族——「二米飯」

達斡爾族主食中以稷子米和蕎麥麵為主。平時,喜用肉燉蔬菜。常吃魚,主要烹調方法是清燉和清蒸。

禁忌:忌婦女上房頂、坐灶門、睡西炕。忌用刀、剪、筷子指點人,背手或拿馬鞭進入屋內。

德昂族——酸筍燉雞

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調味。

禁忌:婦女不與男客同桌吃,婦女不得在男子面前蹺二郎腿。婦女衣褲不能晾曬在男人穿行地方。忌同姓婚姻,因為他們認為,只要同姓,就會有血統上的相同。血統相同的人相婚配,不利子孫後代的繁殖和健康。

東鄉族——東鄉族棧羊肉

東鄉族製作"棧羊"肉,獨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鍋上蒸"發子",屠宰棧羊吃發子是東鄉族改善生活的一種形式,當地有句諺語說:"先來的發子比後來的肉香"。

禁忌:禁食豬馬、驢、騾、狗、貓等肉和一切動物之血。所食牛、羊、雞、駱駝肉,必須經阿訇或念過經的年長穆斯林的屠宰,宰者須在屠宰前小凈,否則禁食。婦女在廚房掌勺炒菜時,忌嘗咸、淡,先試口味。忌不經允許和穿鞋進入清真寺大殿。

侗族——侗族生酸菜

日常蔬菜十分豐富,除鮮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為主。不僅有酸湯,還有用酸湯做成的各種酸菜、酸肉、酸魚、酸雞、酸鴨等。

禁忌:戶內供奉祖先的神龕為最神聖之處,一切兇器(刀、松、劍、戟、戈、矛、弓、弩等)甚至棕索都不準放置其上,否則,視為對神大不敬,會招致懲罰,寨內舉行祭禮活動期間禁忌外人入寨。

獨龍族——蜂蛹

蜂蛹是獨龍族民間最講究的菜肴之一,有說獨龍族百歲老人較多,與常食蜂蛹有關。獨龍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頭、燒酒燜雞、吉咪等。

禁忌:獨龍族的禁忌主要有產婦不得在室內分娩,認為其「不潔」之氣,會沖犯室內的弓弩等狩獵用具,致使狩獵無獲。分娩時,忌男人照料,否則認為不潔之氣會導致男人一生不吉,甚至雙目失明。

俄羅斯族——烤麵包

俄羅斯族人喜愛飲酒,善於製作各種食品和飲料。著名的是烤制麵包和製作啤酒。俄羅斯人稱啤酒為「畢瓦」,自製的味甜,不像一般啤酒味苦。

禁忌: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屋後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忌諱數字「13」,被他們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不得用左手拿勺。

哈尼族——竹筒雞

哈尼族地區物產豐富,烹飪方法獨特,具有本民族風味特點的典型食品很多。

禁忌:走路不能從老人面前走過,要從老人身後繞過。殺雞時,雞頭、雞肝等要敬奉給老人。當然,當家裡有客人時,為了表示對客人的敬重,主人常把雞頭夾給客人。這時客人應以雙手接過雞頭,然後把它轉敬給在座的老人或年長者。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牛、羊、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乳酪等。典型食品大部分來自畜牧業生產,如:冬肉,馬奶子,奶疙瘩。

禁忌:主人割給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給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絕,要愉快的接受,否則主人會認為你瞧不起他;在哈薩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過兩天;借用的馬在歸還時要卸下馬鞍,否則會認為是不禮貌的。

基諾族——芭蕉肉

基諾族食用大米很講究,要吃好米,新米,陳倉米多用來餵養家畜或做烤酒。平時肉類來源多依靠狩獵。典型食品主要有:芭蕉肉、全肉條等。還有竹筒燒麂排,油煎掃把蟲。

禁忌:祭鬼之供品,忌人觸摸,認為有鬼附其上;住室忌無男,大竹樓里必須有男性家長。若某家男性死光,須拆掉房子,令婦女回娘家或改嫁。

京族——鯰汁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鄉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

禁忌:孕婦不得入哈亭,民間供奉神祗的場所。懷孕個月以上者,忌他人在其房內煎東西,否則嬰兒會歪嘴。逢初一、十五忌別人進門借火、借鹽腌魚,否則,家裡「水頭」(錢財)會給別人借走。

景頗族——砂鍋燉竹鼠

景頗族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

禁忌:該族所信奉的鬼種類繁多,對鬼的忌諱亦極多。每戶都有特為鬼開闢的鬼門,忌外人通過;祭鬼的地方不可去;不許在「鬼樁」上拴馬、晒衣及在附近解手。客人到村寨的「官廟」(寨內一空屋,內掛牛頭)要下馬;寨邊祭「地物神」時,圍上的石頭忌人搬動和觸弄。到景頗人家做客,進門必須脫鞋,到曬台處,則在過道門前脫鞋。進屋後,忌在房內久站不坐,應按一定位置入座。

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族抓飯

柯爾克孜人的日常飲食有饢、鍋貼、庫依瑪克(油饢)、包爾沙克(油炸面塊)、曲依包爾沙克(油炸果)、烙餅、油餅、奶皮面片等。

禁忌: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時,擺在盤裡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里,不能剩下殘羹剩飯,這一禁忌不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記,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拉祜族——拉祜族烤肉

拉祜族烤肉別具風味,大都獵獲的野獸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

禁忌:主人殺雞待客,客人不能主動拿雞頭吃,如主人拿給客人吃時,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辭或轉讓給別人。禁止打狗殺狗。

黎族——竹筒飯

黎族習慣將收割的稻穗儲於倉中,吃時拿一把在木臼中脫粒。做米飯的方法一是用陶鍋或鐵鍋煮,與漢族燜飯的方法大體相同。

禁忌:忌頭朝門口睡覺,因屍體才頭朝門口待抬出埋葬。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悅,認為可能有禍事臨頭號。

珞巴族——燒烤

燒烤,是珞巴族最常見的一種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還是動物性食物,都可以燒烤。

禁忌: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動、坐其上邊;村村有神樹,不得砍伐。每年集體繞神石、神樹轉三圈和殺雞、投放飯菜、酒祭祀。

滿族——薩其瑪

滿漢全席是我國最著名的、規模最大的古典筵席。又稱滿漢燕翅燒烤全席。滿、漢族合宴名稱。它是我國烹飪技藝發展的一個高峰。

禁忌:禮儀忌諱滿族尊老敬上,居家對父母三天請一小安,五天請一大安。滿族人忌害烏鴉、喜鵲、狗,有並於崇鴉、鵲、狗的習俗。不準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毛南族——酸食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毛南族是嶺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們的祖先。

禁忌:毛南族信萬物有靈,道教、巫教有一定的影響,但在人們的生活中,相信祖先神靈及萬物有靈甚於宗教。

仫佬族——腌豆角

仫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腌制各種腌菜,有腌豆角、蒜頭等。

禁忌:仫佬族的民間禁忌並不多,重要的是年節的十一禁忌,忌天亮才起床、忌掃地、忌吃青菜、忌吃葷、忌洗衣物。

普米族——紅燒琵琶肉

普米族普遍以飼養的畜禽為其肉食來源。常見的有豬、牛、羊肉,並能製作酥油、乳餅等乳製品。典型食品主要有:紅燒琵琶肉、醉雞、竹葉菜炒番茄等。

禁忌:客人在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青蛙肉、馬肉、貓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能用掃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豬。晚上不能掃地,不能吹口哨。傍晚不能理髮、洗頭、梳頭。不能將鞋放在床頭了,若門口立有經幡旗杆,旗色為白色或紅色,桿頂插把尖刀,表示家裡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內。

羌族——羊肉附片湯

羌族無論男女老少,均喜飲用青稞、大麥自家釀製的咂酒,咂酒的製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麴,封入壇內,發酵7—8天後即可飲用。

禁忌: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撒拉族——撒拉族油攪團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區。撒拉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通用漢文。按照伊斯蘭教義,撒拉族嚴禁飲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備酒。

禁忌: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到撒拉族做客,必須尊重其宗教信仰,餐飲時避免提及豬肉等辭彙。

畲族——豆腐釀

畲族大都喜食熱菜,一般家家都備有火鍋,以便邊煮邊吃。除常見蔬菜外,豆腐也經常食用,農家招待客人最常見的佳肴是「豆腐釀」。

禁忌:男子十八歲不結婚;如正月初一忌挑糞,忌抬轎,吹喇叭;忌當乞丐;忌食狗肉;不做民夫;二月十九日觀音生日忌挑烘;三月三日不下田等。

水族——魚包韭菜

水族酸湯極有特色,有辣酸(辣椒製成)、毛辣酸(西紅柿製成)等多種。水族農民不善種菜,因而蔬菜品種比較單調,青菜、廣菜及大葉韭菜是最常見的蔬菜。

禁忌:水族人長輩稱呼晚輩時,習慣用「小妹」來稱呼,子女不管男女,都稱為「小妹」。和水族人交往不能說「泥巴腦殼」四個字,因為這四個字水語的意思是「草包、膿包」,帶有侮辱性。

塔吉克族——手抓羊肉

塔吉克族最喜歡的食品為抓肉、牛奶煮米飯和牛奶煮烤餅。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歡用清水將較大的肉塊煮熟,然後蘸鹽吃,認為是原湯原味,民間把這種食肉的方法稱為「西爾烏」(手抓羊肉)。

禁忌:禁食豬、馬、驢、熊、狼、狐、狗、貓、兔和旱獺等動物的肉,以及一切動物的血對用腳踩食鹽和食品的人,被認為是罪人。見到鹽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揀起來放在高處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禁止用腳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騎馬穿過羊群或接近羊圈,並忌諱羊在產羔時去觀看。如果騎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門口下馬,更忌諱快馬到門口下馬,這意味著報喪或有其它什麼不吉利的消息。應慢步繞到氈房後面下馬。

塔塔爾族——古拜底埃

塔塔爾族婦女素以烹調技藝高超著稱,善於製作各種糕點,如用麵粉、大米加乳酪、雞蛋、奶油、葡萄乾、杏干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內層鬆軟,風味馳名新疆。

禁忌:塔塔爾族最忌諱豬,不吃豬肉。禁食驢、狗、騾肉和自死牲畜以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包括羊血在內)。

土家族——粑粑(糍粑)臘肉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有自己的語言。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

禁忌:鄂西土家族忌在待客的油茶場中打3、4以外數目的雞蛋。俗信,1個(雞蛋)為獨吞,2個為罵人,5個銷五穀,6個是賞祿,7、8、9個則應了「七死八亡九埋」的不吉語,故習於打3個或4個荷包蛋待賓客。

仡佬族——扣肉底菜

仡佬族大都喜歡把鮮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薑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僅可以涼拌,單獨作菜,而且還可用來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禁忌:清晨忌說鬼道種,晚間忌家中噓聲;正月初一忌掃地、向屋外傾水,忌捉虱,忌打罵孩子,忌見戳種;驚蟄日忌犁牛;春分及三月初三忌上山砍柴;三月初四及逢戊日忌動土,不耕鋤;七月十五忌兒童夜出;除夕、春節忌推磨春難;吃年夜飯忌頭碗飯泡湯……解放後,迷信禁忌漸次消失,邊遠鄉村,尚有殘存。屬於禮貌性的,仍多沿襲。

土族——哈力海

土族日常菜肴以肉乳製品為多,當地的手抓羊肉是最好的待客和節日食品。民間有不少以當地土特產為原配料製作的食品。

禁忌:到土族人家做客,進門前必須先呼喊招呼,否則,被視為無禮;進屋後上炕必須脫鞋,否則是對主人的不尊敬;忌諱同未婚姑娘開玩笑,不能在卧室里吐痰、擤鼻涕。

佤族——鵪鶉肉湯

佤族雞肉粥如茶花稀飯是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現吃現舂,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間有「無辣子吃不飽」之說。

禁忌:忌諱客人在家裡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鈔票;若門前放一木杆,說明家裡有病人,忌外人進入;在佤族人家裡數鈔票被認為不吉利的,將要有災禍。

維吾爾族——烤羊肉串

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包子、麵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

禁忌:不吃未念經宰殺的牲畜,不吃自死的牲畜,不吃未放血的牲畜,不吃豬肉。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吃饢時不可將饢的背面朝上。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雙手、忌用單手。

烏孜別克族——米腸子

烏孜別克族人的食物主要是肉食和奶製品,蔬菜吃得較少,多吃羊、牛、馬肉。米腸子和面肺子是烏孜別克人喜愛的傳統小吃,做法精細。

禁忌:不食豬、驢、騾、狗肉。

錫伯族——辣罐

辣罐是錫伯族人獨特的菜肴。通常將肉餡剁好,選用長辣椒切成2厘米一段將辣筋取出,再將肉餡灌入,掛糊後用油炸成金黃色撈出裝盤上席。

禁忌: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製品;不許坐、踩或跨過衣帽、被、枕;穿過的褲子、鞋襪不能放高處;不許坐、踩鍋灶,也不許坐或站立在門檻上;不能在屋內吹口哨;若大門口掛有紅布條或一束草,表示家有病人或產婦,外人不得入內。

瑤族——荷包紮

瑤族人口較多,分布較廣,各地均有獨具一格的風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紮。

禁忌: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後頭幾天禁食豬油。

裕固族——燒殼子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氂牛、黃牛、羊奶為主製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

禁忌:穿紅衣、騎紅馬的人是不準進帳篷的,這是由於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緣故,據說他們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紅衣、騎紅馬的,因此有這樣的禁忌。

彝族——白水煮乳豬

彝族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蕎粑、麵糊酸菜肉、白水煮乳豬等。

禁忌:飲食禁忌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忌諱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會為此報復。

漢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

禁忌:農曆大年初一至初三,忌踢門檻、掃地、抹灰、倒垃圾、挑水、劈柴、動用刀斧鋤、動土和打罵人等。

轉自《頭條號》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回民吃豬肉?
提出「五族共和」的年代,滿蒙漢回藏之間的地位和關係是怎樣的?當時的各民族對本民族的認同感是否強於今天?
新加坡人和台灣人怎麼看對方?

TAG:美食 | 民族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