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云何禮敬,乃至迴向

--------------------------------------------------------------------------------------------------------------------------------凈空法師:云何禮敬,乃至迴向發布:隨喜功德 [] 日期:2012-2-5 9:55:00"云何禮敬,乃至迴向。』從禮敬一直到普皆迴向,這是怎麼個修學法,請他詳細地說明。"普賢菩薩告善財言。』你看看這個用字,這個地方我們都要注意,為什麼呢?這修普賢行,普賢行第一個就是禮敬諸佛,所以首先要知道修敬。意敬,言詞也敬,身口意三業恭敬,你才能夠真正得到東西。因為敬是性德。是修我們自己的性德。說老實話,對人沒有關係,難道普賢菩薩一定要人對他恭敬,如果他有這種分別、執著,他是凡夫,他就不能稱為大聖了。所以這個敬,是修自己的性德,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絕對不是說老師一定要勉強叫學生對他恭敬,沒有這個道理。你自己不能修敬,你的性德沒有辦法開顯,道理在此地。好,我們修敬,這修敬怎麼個修法呢?我們敬也要有個對象。好,我們拿父母,拿老師,拿佛菩薩,拿別人,來作個對象,使我們性德能夠顯現出來,是這麼個意思。不但出世間法,成佛從這個地方做起,世間法的修學也是從這個地方做起。所以諸位要打開禮記,你就明了了,禮記是儒家的,禮記在教學上也是禮敬放在第一個項目。那麼在此地,我們先講講這個禮,禮敬,我們先說禮。在禮記,鄭康成的註解裡面說得很清楚;禮者,體也,體是本體,換一句話說,就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做人的根本。那麼又當作履也,履是什麼?鞋子,你走路要穿鞋子,這個比喻非常地恰當,這是真正說根本,統之於心,一體。鄭康成是漢朝的大儒,他那個時候,佛法已經到中國來了,可能也接觸到一點佛法。因為鄭康成比安世高早一點,安世高到中國來的時候,好像鄭康成過世大概十幾二十年的樣子,所以差不多他是在三國之前。他死了之後大概二、三十年之間;三十年,他死了以後三十年,三國那些人物出生,曹操那些人都那個時候出世的。比鄭康成;出生的時候,距離他們死的時候大概三十多年,是在那個時代,這佛法已經到中國來了。那麼他的說法,與佛經裡面講法非常接近,所以禮之體是心,真心。見而行之,悅之。以真心待人接物,這個叫禮,所以禮的本體是真心,儒家講誠意、正心,應用在生活上待人接物,這個就叫做禮。所以禮有體有用,就是禮之作用是待人接物,用至誠心待人接物,這個叫禮,因此他要從敬開始,要從敬做起。在禮經,中國禮經通常指三禮,周禮、儀禮、禮記;而禮記,實在講它是周禮跟儀禮的註解,發明禮的意義,所以它是一本雜記一樣的,雜誌一樣的性質。那麼我們初學對這本書應當要重視。禮記裡面說,道德仁義禮,這五樣東西是一樁事情,但是有高下層次不相同。失道而後有德;德再沒有了,這就行仁;仁要沒有了,就講義;義沒有了,這才講禮;禮要沒有了,就天下大亂了。現在我們不講禮了,所以稱為亂世,亂世,人不講禮。我們學佛的同修,最低限度,我們講對社會有貢獻;要報佛之恩,我們迴向偈,上報四重恩,這個四重恩是國家的恩、父母的恩,佛是老師,師長的恩,佛是我們的老師之一,父母、師長、國家,以及眾生,一切眾生對我們都有恩德。你要想真正講到報恩,必須要從自己本身,從禮敬做起,這是真正的報恩。別人不守禮,我要守禮,我起一個帶頭的作用,從我本身做起,影響我附近的人,希望呢,能夠影響到整個社會,人人都講禮,人人都重禮節,這個社會才能祥和。我們在世界上每一個地方去走走發現最不講禮的是中國人,而中國人號稱禮義之邦;那是過去的中國人,過去的中國人講禮,現在這一代的中國人不講禮,對不起我們祖先,有愧於炎黃子孫。我們在美國無論走在什麼地方,只要見到那些外國人,他都很笑嘻嘻給你點頭,打個招呼,這根本就不認識,他在態度度上非常地親切,這我們看看人家有禮,人家守法。美國人老實、守法;中國人頭腦靈,花樣多,美國人沒有,美國人獃獃板板像機器一樣。所以我們看到美國這個社會,在美國弘揚凈土最好,為什麼呢?不要去用多想,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嘛!所以我發現凈土沒有人在美國弘揚,如果在美國弘揚,將來一定前途非常廣,他能接受,而且很樂意接受。你要給他講研究這些教理,他恐怕不大願意接受,為什麼?他不願意用腦筋,換一句話就是,美國人不願意分別;他很執著,執著他守法,只要指一條路,他就老老實實在這條路上走,他不會換一條路的。這個社會有它的好處,有它很多的優點。他人與人,他不會動腦筋,不會去傷害別人。所以美國的法律尊重人權,任何法律都要老百姓同意,老百姓不同意,這個法律不能通過,這跟我們中國不一樣,所以真正是老百姓的意思為第一,這禮重要。在我們古代,三皇的時候行道,五帝的時候就行德,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三王的時候,像周文王、周武王,這三王的時候,行仁。到五霸的時代,春秋戰國的時代,行義。義以後這是講禮,禮是禮上往來,前面三種只有往沒有來,義是義務,義務就不能講報酬。但是禮呢,禮是講報酬的,這禮上往來,禮是最低的一級;就是真心起用,這是最低的一個層次,還要求報酬,這是最低的一個層次。這個層次守不住的話,那就完全是妄心起用,真心全部喪失掉了,全部迷失掉了。所以佛法著重在禮敬,儒家也著重在禮敬。你看禮記打開第一篇曲禮,第一句話說,曲禮曰無不敬,跟我們佛法課頌裡頭,一切恭敬,一個意思。失去了恭敬心,就失去了禮,就失去了真心起用的最低的一個限度,這怎麼得了,全迷了,禮沒有是全迷;禮還有的時候,還有那麼一線光明存在。所以這個問題我們要細細地討論,我跟諸位講的,這是注子里沒有的;注子里有的,你們自己會看,我不要講了。注子裡面沒有的,而且非常重要的意思,我一定要告訴諸位。

上一篇:凈空法師:真的原因就是他沒有做到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473.html)--------------------------------------------------------------------------------------------------------------------------------凈空法師:禮敬諸佛發布:隨喜功德 [] 日期:2012-2-6 9:34:00"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這個小題目是解釋行願的相,就是禮敬諸佛的樣子。那麼這個裡面有三個小段,這是第一小段,是"所禮果境』,果是諸佛,是我們禮敬的對象,那麼這個裡面必須要跟諸位說明。所有盡法界虛空界,一個都不漏,完全都包括了,真是稱性。十方是講的空間,四方四維上下,這是十方。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釋迦牟尼佛以我們的境界來看。那是過去佛,他老人家已經過世了。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現在佛,他還沒有入涅槃,現在佛。過去的諸佛無量無邊,現在諸佛也是無量無邊,我們不難懂。那未來佛在那裡呢?禮敬過去佛,禮敬現在佛,我們曉得未來佛在那裡?未來佛就是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那麼換句話說,叫我們對於每一個人要把他看作佛一樣地禮敬。我見到釋迦牟尼佛,見到阿彌陀佛禮敬,我見到另外一個人不禮敬,你這一條願沒修,因為普賢菩薩行願,禮敬的時候,他是平等的。所以修普賢菩薩行願的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上品上生,比我們念阿彌陀佛,那功夫高太多了。我們念阿彌陀佛念成功了,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你要修十大願王,那是實報莊嚴土,沒話說的,決定實報莊嚴土,你就從這一願你就能體會到。我們今天誰把一切眾生當作佛那麼樣恭敬,你們都有分別心;他有什麼了不起,他不如我,我對他為什麼要恭敬?好了,你十大願王就沒有份了,頭一條就沒有份,以後條條都沒有份。這個十願就好像十層大樓一樣,這是第一層,你沒有第一層,當然就沒有第二層,後面統統沒有。要緊啊!所以諸位要曉得,我們對於每一個人,乃至於對蚊蟲螞蟻,只要是有情眾生,我們要跟他看成佛,完全平等。當然見佛我們五體投地頂禮;你見到人,你就不必五體投地了。如果見到人也五體投地,那街上人太多了,你磕頭磕不完了,那你又錯了,你又迷在事相上了。對待一切人,一切物,我們的恭敬心沒有兩樣,所以我們見人一鞠躬,或者點點頭,這是儀式上不一樣,敬心決定一樣,決定是相等的。見善人是一樣的,見惡人也一樣,不能說見惡人我們就不理他,那就錯誤了。惡人也有佛性,他也要成佛,你對他要生了差別的念頭,是你自己破壞你自己修行,毀掉了你的普賢行;普賢行是成無上道的,換一句話說,我自己要不要成無上道?要不要修普賢行?要修普賢行,不能跟一般人觀念一樣,要跟諸佛菩薩的觀念一樣,建立新的人生宇宙觀,是諸佛菩薩的人生宇宙觀,不是人間的人生宇宙觀,你才能真正修學十大願王。不僅是如此,對一切人恭敬,剛才講了,對一切物,對一切事,統統是諸佛。所以華嚴經在末後講善知識,香爐、善知識,蠟台、善知識,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沒有一樣不是善知識,為什麼呢?在無情的分上,它有法性,有情叫佛性,無情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只是名詞不一樣,是一個性,所以華嚴經才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樣才真正做到了禮敬諸佛。所以諸佛是包括了一切有情、無情眾生,統統在內,這個心多大!儒家禮裡面講無不敬,名字上想像不錯,其實境界沒有說到華嚴經這麼透徹。所以儒家講充其量只是對人,沒有講對物,沒有講對一切眾生,沒講到這個。而佛法裡面說,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包括在諸佛兩個字之內,這真正不可思議。所以天天你們佛門裡面課誦本裡面,每一天作早晚課都要念禮敬諸佛,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都是口裡唱唱歌而已,什麼意思不懂得,完全沒有做到。對待一切人,勾心鬥角,一點恭敬的念頭都沒有,他怎麼能成就。這樣地念佛,一天念上十萬聲佛號,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不相應。一定要明理,你才能修,所以我明白之後,要努力向這個方向去做,向這個目標去精進,要認真地修禮敬,無不敬。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諸佛,就是我剛才講是廣義的,世尊是狹義的;世尊就在十法界裡面,他真的證到究竟果位,以佛的身分出現於世,這個稱為世尊。那麼諸佛呢,講一切眾生都是諸佛,這是華嚴經;佛只有在兩部經上這樣講過,其他的經上沒有,第一部是華嚴,第二部是圓覺,這兩部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樣的字句在其他經上沒有,尤其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華嚴經上有的,其他經上也沒有,所以諸佛的意思包括得非常寬廣。(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554.html)----------------------------------------------------------------------------------------------------------------------------------------------------------------------------------------------------------------------------------------------------------------印光大師:慚愧發布:leco [] 日期:2011-10-11 8:59:00印祖關於慚愧的開示《涅槃經》云:「佛言:有二白法,能救眾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無慚愧者,不名為人,名為畜生!」 印光大師是我最敬佩的祖師之一。現整理一些老人家關於慚愧的開示,供養大家:慚愧是入聖初步執持一句彌陀,當做本命元辰。抱著慚愧二字,以為入聖階梯。慚愧心生,邪僻心滅。慚愧為入道之初步。夫欲學佛祖了生死,須從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慚愧懺悔止惡修善,即自訟寡過,克己復禮。若能自訟,自然寡過,寡過即克己之實行。既能克己,自然復禮矣。慚愧心是真佛弟子然今之學者,每每專說假話,不修實行。意擬沽名邀譽以求體面,並非真實自省寡過而作是言也。此名自暴自棄,名大妄語,名不知慚愧。若非此等,則為聖賢之徒。若帶此氣,則是下流坯,乃法之罪人,佛之逆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直心直行,方與佛合。慚愧心與凈土相應行住坐卧,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有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不但上善稱名,可以嚮往。即五逆十惡,苟能起大慚愧,發露懺悔,無論一念十念,佛亦必攝受之。時雨潤物,萬物無不沾益。大海納川,百川悉足匯歸。萬修萬去,的實非謬。慾念佛求生西方,必須知因識果。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須與佛合。若與佛悖,則縱能念佛,亦難往生。以感應之道,不相交故。若能生大慚愧,大怖畏。改過如去毒瘡,立志如守白玉。則萬無一失,各得往生。無慚愧有礙往生唯念佛法門,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願,至誠念佛,無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無知,只求來生人天福報,或不生慚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義等事,心與佛背所致。過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發心念佛前,曾作諸惡,今既念佛生大慚愧,痛改前非,則亦可決定往生。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兒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無可奈何。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佛決定於彼臨終親垂接引也。大慚愧方能解怨業怨業病,勿噵世醫莫能施功,即神仙亦無從拯救。汝果能生大慚愧,改往修來。以志誠懇切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彼宿世怨業,初則由佛號而即速遠避。繼則仗佛力以脫苦超生。決定不至仍舊纏綿。然若心不至誠,及不生改往修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心。則自己之心,與鬼相鄰,與佛相反。縱稍念佛,亦難感格。乃己心不誠不正,非佛法之不靈不驗也。汝之病,乃宿世,或現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業不消,病決難好。現在吃藥無效,即可不吃。但息心念佛,念觀世音,以期超度怨家。念佛雖不見效,仍有利益,不可與吃藥同作一例。汝家計如何,若無財力,則自己至誠懇切念佛。當生慚愧心,不可生憤恨心。生慚愧,則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憤恨,則是欲解而更結矣。以彼懷恨相報,汝又懷恨彼報,則愈結愈深,莫可如何矣。此系解怨釋結之最上一著。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眾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眾生行。則若宿業若現業,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號光明,為之消滅凈盡也。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業。今雖止惡,未能力修眾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則功過不相敵,固難免或罹惡報耳。非念佛之功虛棄也。以未發菩提心,特以惡業廣大,不能相掩耳。倘能發大菩提心,則如杲日當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乃改悔。因未能全無惡報,遂謂佛法不靈,修持無益。不生慚愧是無志之人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其不能為堯舜,不能作佛者,乃不立志之所致也。無志,則不生慚愧,安於凡愚,便長劫輪迴於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也。汝既發慚愧心,發希聖希賢,學佛學祖之心,固是宿生善根所使。然當日新又新,俾從前之種種不正當之念慮作為,完全拋卻,一刀兩斷。切不可藕斷絲不斷,纏綿因循,則必至不久仍歸故轍,依舊埋沒於十種惡業之中。致本具之明明德佛性,皆被彼障蔽而不得顯現。以作聖作佛之姿,為閻羅之囚,獄卒之對,可不哀哉。生慚愧之法小人之所以偽為善而實為惡者,意謂人不我知。不知其不知者,但止世間凡夫耳。若得道聖人,固了了悉知。而天人鬼神,雖未得道。以報得他心通,亦了了悉知。況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他心道眼,圓見三世,如視諸掌者乎。欲無知者,唯己不知則可耳。己若自知,則天地鬼神佛菩薩等,無不悉知之而悉見之矣。若知此義,雖暗室屋漏之中,不敢怠忽。人所不知之地,不敢萌惡。以天地鬼神諸佛菩薩共知。縱不知慚愧者,知此亦當慚愧無地矣。況真修實踐之士哉。修行之要,敬為第一,人能主敬存誠,則一切凡情無由而起,本具聖智自然發現,凡一切人我是非,無明貢高,以及懶惰懈怠,因循委靡之習氣,皆悉消滅。而況恭對三寶,披陳往罪,則慚愧恐懼之心,希聖希賢之念,如飢如渴,油然而生。上慕諸聖,下重己靈,痛念我與諸佛,同一心性,彼何以圓證三覺,我何以久輪六道。從茲改往修來,返迷歸悟。譬如摩尼寶珠,墮於圊廁,直下取出,屢次洗濯,俾複本凈。待至凈極,則懸之高幢,必能隨意雨寶。作狂作聖,只在罔念克念而已。則從此以後,當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頭一起,即便生大慚愧,猶如裸露於稠人廣眾之中,慚愧欲死。如此久久,則壞念頭自然不起矣。意業一凈,身口亦隨之而凈。三業清凈,念佛名號,其功德便廣大莫名矣。然三業未凈,尤當志誠念佛,以求其清凈。切不可錯會,謂三業不凈,念佛無功德也。上一篇:印光大師:不可赤體睡覺下一篇:我怎麼又病了續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93581.html)-------------------------------------------------------------------------------------------------------------------------------- ----------------------------------------------------------------------------------------------------------------------------------------------------------------------------------------------------------------------------------------------------------------宣化上人: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發布:善因 [] 日期:2012-2-7 21:24:00【宣化上人】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 【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 善男子,你要知道,不要生出一種疲懈的心,疲倦或者懶惰懈怠,要時時刻刻拿出一種眞誠懇切的心。親近善知識,見到善知識,不要生出一種自以為足夠的心,要眞正相信善知識所教化的道理。對於善知識所有教誨你的道理,一定要生出深切的信心,也應該隨順善知識的教誨去實行,不要面從心違,口是心非。善知識有時候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教化眾生。你親近善知識,不要吹毛求疵,說善知識有什麼過錯!又有什麼不對啦!盡在無理取鬧,找善知識的錯誤。 所以這是很不容易的,親近善知識,有的時候一久,就覺得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好。但是文殊師利菩薩警惕善財童子,不可以有這種思想。所以,學佛法的人,切記不要見四眾過,要虛懷若谷,渴仰之心求法啊!        ―――摘自宣化上人《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上一篇:宣化上人:怎麼叫明眼的善知識呢?下一篇:凈空法師法語:福與慧都在清凈心中求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10040.html)-------------------------------------------------------------------------------------------------------------------------------凈空法師法語:自謙而尊人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1-22 9:06:001.貢高我慢,這是很嚴重的煩惱,有了這個煩惱,一切善法你不能攝受,不能夠得道。 貢高我慢,不能接受,不肯修學,所以一定要學「謙下」。要謙虛卑下,自卑而尊人,這是中國古時候禮節的根本。2.佛陀在世的時候,對於任何一個人都尊敬,不敢輕視一切眾生。3.大家對六祖都非常熟悉,六祖確實明心見性,那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 在黃梅,一些行者,行者是沒出家帶發在寺院裡面修行的人,他見到這些人都稱「上人」,都恭敬,沒有敢輕視。自己已經證得法身,對於一個凡夫都那麼樣的尊敬,這是真正有道之人。4.今天我看到有些出家的同修,一出家,一剃頭,大袍一穿,貢高我慢,就自以為不得了,這個大錯特錯! 你想想看,你能比得上佛嗎?你能比得上六祖嗎?怎麼可以貢高我慢?5.一定要覺悟,真正想成就,一定要自謙而尊人。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370.html)--------------------------------------------------------------------------------------------------------------------------------------------------------------------------------------------------------------------------------------------------------------宣化上人:怎麼叫明眼的善知識呢?發布:善因 [] 日期:2012-2-7 21:17:00宣化上人開示:怎麽叫明眼的善知識呢?摘自《勸發菩提心文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怎麽叫明眼的善知識呢?明眼的善知識有幾個條件你可以觀察的。他第一不貪財;第二不貪色;第三不貪名;第四他不自私:有這四種。你看這個善知識,他是不是說來說去都是叫你對他有利益?是不是他做一切的事情,想把他自己的名譽弄得大大的,高高的,地位弄得大大的,有他一個企圖?這個不貪名、色,不自私,這個是個善知識。 所以馬來西亞這次跟著你們來這位達摩阿難達法師,我覺得在我所見到的--我沒有見到,那我是不知道了--我現在所見到的這個小乘,Thervadha的比丘裡邊,他是一個最修行的人,也是一個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最講禮義的一個人。所以這一位善知識,你們回到馬來西亞要多親近他。 你親近善知識,我告訴你們,不要去好像很膩著,一天到晚就這麽死纏死纏的,總也離不開。親近,就要聽他話,你有什麽不明白的,你去求開示;不是說我一天到晚就見見我這個師父,以為見,這就是親近了。不是的。你就要求法,也要恭恭敬敬的,不是那麽連講帶笑的,也不正經那麽樣子,那是不可以的。要正正經經,鄭重其事,到那兒不要給他添麻煩。看他有事情,有時間沒有?有時間就請教;若沒有時間,不可以就,「我這個是重要的,我到那兒,我不管他忙不忙,我先要請問我的問題。」不可以這樣子。 你們皈依我的人,回到馬來西亞要去親近這位達摩阿難達法師。因為我不在那兒,我請他代表我來教訓你們。你們若有力量,你們要好好護他法。你們護持他,就是護持我,我們兩個人沒有彼此的分別。我們兩個人,我覺得他也沒有自私心,我這個有自私心,但是也不太多了。講老實話啊!那麽不太多了,或者有一條頭髮那麽多,但是我都要割斷了它。這是這一點。 那麽你要出世,你不能沒有個明眼善知識。明眼善知識,他一舉一動絕對不會為他自己做著想,不會儘是:「怎麽樣能利益我呢?給我修個大廟吧!」有人說了:「你現在有萬佛城這個廟不小了,還要不要修廟呀?」還要。 我這個貪心是沒有止盡的。可是我這個貪心,我告訴你們,我是願意給國際佛教,做一個佛教基本的道場,來弘揚正法。所以現在你們來,不論對我這兒怎麽樣的看法,都是擁護萬佛城的。你就罵萬佛城,也是擁護的;你罵罵都好的,對萬佛城都有很大的光榮。你看其他人若有人這樣講話的,我就拜他做師父,給我找一個來。我是不怕人罵,也不怕人譭謗,也不怕人批評的,什麽也不怕的;我若怕,我就不跑到美國來弘揚佛法了。我到美國這兒弘揚佛法,我早就把這一切一切都準備好了。你越譭謗我,我越覺得這是很好玩的,比我開玩笑更好玩。所以我這個思想,和你們的思想完全不一樣的。我的作風、我的行為和你們的所知道的,也都不一樣的,我今天老實告訴你們。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10039.html)-------------------------------------------------------------------------------------------------------------------------------宣化上人:十地圓成菩薩行,百千三昧火中金髮布:清凈居士 [] 日期:2011-11-6 0:34:00「十地圓成菩薩行」:行菩薩道,圓成十地的功德,自最初發心修行。菩薩時時刻刻都是利益人,不是利益自己。幫助他人還要沒有相,沒有執著,沒有一種貢高我慢的心,認為自己幫助人了,就有功德。菩薩沒有這樣的心,菩薩行所無事,無論作什麼事,過去就沒有了,這叫菩薩行,絲毫也不執著,絲毫沒有施功報德的思想,執著我有功,希望別人報答我的德行,報答我的好處,菩薩沒有這種思想。 「百千三昧火中金」:修成百千種三昧,正定正受,就像火里煉精金一樣,你若是真金一定煉得出來,若不是真金便給燒化了。 念佛、持咒、拜佛、誦經要虔誠,懇切。念佛時要有懇切心,不念佛時亦要有懇切心。不是說念佛時有誠心,不念佛時便散亂心。不論念佛、持咒、拜佛、誦經都要恭恭敬敬,沒有絲毫放逸的行為,這才能得到感應。 時時刻刻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身口意三業時時要清凈才會相應。念佛、持咒、拜佛、誦經都會有大的感應。如果敷衍了事、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你就是把喉嚨念乾了,頭叩破了,誦經拜佛都沒有感應,因為你心不誠。心誠的人就不要在佛教里討便宜,找好處。 在佛教里要吃虧,要利益他人,不是要他人來利益自己,而是護持他人,不要叫他人護持自己,這是大丈夫所為,不要有一種倚賴心。 - ---摘錄宣化上人楞嚴咒句偈疏解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982.html)-------------------------------------------------------------------------------------------------------------------------------宣化上人:我把一切眾生都當做佛教徒發布:心源 [] 日期:2008-12-22南傳小乘的佛誕日和北傳大乘的佛誕日,有所不同。但無論是哪一天,只要虔誠紀念,莊嚴禮拜,就是佛誕日。因為「法無定法」的緣故,若是專在這些事情上研究,把頭髮累白了,眼睛弄花了,也研究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這樣把大好時光浪費掉了,是很可惜的。 對於佛教,一般人各有執著,有人執著是印度佛教,有人執著是錫蘭佛教,又有人執著是中國佛教,或者是日本佛教等等。有種種不同的執著和看法,就把佛教變成有界限,有邊際,把佛教分了家了。其實佛教是無量無邊,沒有一定範圍的。所以我一向主張,不要把佛教划出界限,要世界一家,團結一致才對。 我常說:我所講的佛教,不是印度佛教,也不是中國佛教,而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佛教。詳細來說,就是沒有國籍的佛教,沒有種族的佛教,也是沒有人我的佛教。不但信仰佛教的人是佛教徒,就是不信仰佛教的人,也是佛教徒,為什麼?因為釋迦佛說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由此可證,信佛的人是眾生,不信佛的人也是眾生。 有人說:「我不是眾生。」那麼你不是眾生是什麼?有人說:「我的名字叫天,我就是天。」你要知道,天也是眾生之一。有人說:「我的名字叫地,我就是地。」你要曉得,地也是眾生之一,也沒有超出眾生之外。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眾生所居住的地方。十法界中的佛法界,那是超出眾生之外,其餘的九法界──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還在眾生之內,所以都叫眾生。 既然都是眾生,那麼我把不信佛教的人,算在佛教裡邊,那還有什麼不公平的呢?這是佛教的全體大用。佛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無論你信佛教,或者不信佛教,將來皆可成佛。 為什麼?因為你跑不出眾生的圈子之外。你現在不信佛,將來會信佛;今生不信佛,來生會信佛,有一天你終究會信佛的,所以我把一切眾生都當做佛教徒。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8301.html)----------------------------------------------------------------------------------------------------------------------------------------------------------------------------------------------------------------------------------------------------------------凈空法師法語:  念佛最高指導原則,覺明妙行菩薩說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真正有愛心的人,捨己為人,像什麼樣的人?像李老師講的鄉下老阿婆這樣的人,她沒有妄想,她沒有雜念,心裡頭有阿彌陀佛,口裡頭有阿彌陀佛,念念不間斷。如果全世界有一萬個這樣的人,我們這個世界上災難會化解。你不要瞧不起她,她什麼都沒有才叫什麼都乾淨,身心清凈。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財富,心裡頭是貪瞋痴慢疑,不幹凈,那個念佛沒有效。什麼都沒有的,那個念佛心乾淨。我們能不能舍?放下是個手段、是個方法,對初學的人確實能產生效果。所以放得下看得破,放不下沒看破,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放下是心放下,不是事,事放下,心沒有放下,不管用;心放下了,事沒有放下,管用。因為他知道事是假的,他心裡頭不著事相,這是真功夫。凈宗的方便就是指方立相,我們的心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除此之外一無所有,這就行,叫指方立相。我們自己能修,自己決定成就,功德迴向苦難眾生,那叫真行菩薩道,真正是福慧雙修,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資料恭摘:凈空法師專集網站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二集)  2012/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52(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471.html)--------------------------------------------------------------------------------------------------------------------------------凈空法師:恆順眾生,普皆迴向發布:隨喜功德 [] 日期:2012-2-4 13:49:00 普賢菩薩十願(五) 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三集)  2009/5/18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五頁最後一行:  【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這兩句話是講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文殊師利菩薩為班首,以這十個科目就是十度(十波羅蜜)勸進這些法身大士。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在法身菩薩的分上,他們已經把根本無明破了,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還有這十條嗎?還有布施、持戒、忍辱嗎?有這個不就是又起心動念,又有分別執著了嗎?再加上普賢菩薩的十願,有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有,不但是初學,連老修也不免有這些疑慮存在。這事有沒有?有,事上哪裡沒有。究竟果地,無始無明習氣統統都斷乾淨了,不但事上沒有,習氣都沒有了,那是究竟果位,圓滿的佛果。在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就很清楚、很明白,究竟果位裡面,不但是六道、十法界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講華藏世界、講極樂世界,有沒有?也沒有了;習氣沒有了,境界就不會現前。可是習氣還沒有斷盡的這些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現的就是華藏世界,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這裡面有沒有究竟果位的諸佛如來?我們現在可以說肯定有,不但有,有很多,為什麼?感應!眾生有感,如來就有應,感應。實報土有感應,四聖法界有感應,六道裡面也有感應,只要有感,他就有應;只要有應,普賢的十願、文殊的十度自自然然就顯示出來。  菩薩要不隨順我們眾生,就無法可說,所以今天我們學到的這個科目叫「恆順眾生」,為什麼?眾生還有分別、還有執著。菩薩到究竟果位的諸佛如來,還是要恆順眾生,要隨順眾生的習氣,要隨順眾生的煩惱。他隨順,這就妙了,他會不會生煩惱?會不會現習氣?不會,真的不會,所以這叫妙用,什麼都能隨順。在這個境界裡面,不但是究竟果地,《華嚴經》初住菩薩以上無明煩惱都斷了,也就是說,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他確實沒有一念不覺,這個決定沒有,這我們要肯定的,決定沒有。我們有,十法界的眾生有,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都有,都有一念不覺,也就是我們講的起心動念。證得法身之後就沒有了,這個一念不覺是永遠不會起來了,但是他有習氣,在實報莊嚴土裡有習氣。我們前面也做了多次的報告。雖有習氣,不妨礙,習氣再濃,十住菩薩習氣很重,也不妨礙,不妨礙與十法界裡面眾生起感應道交。而且我們知道,十法界絕對不限於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就是娑婆世界,不限於在這個地方起作用。而他起作用範圍太大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他都有能力起感應,只要眾生有感,他就會有應,就會現形。現什麼樣的形?沒有一定,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為什麼?恆順眾生,沒有自己的意思,眾生想什麼樣的樣子,他就現什麼樣子。所以佛在大乘教裡面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是對的。諸佛菩薩跟我們感應道交,是從我們的心想生,他沒有心想。這世間裡面的事,無論是依報、正報,我們講環境,依報的環境跟正報的環境;正報環境,實際上就是依報裡面的人事環境,沒有一法不是從心想生。知道從心想生,我們才能夠體會到佛、菩薩,還包括阿羅漢、辟支佛,為什麼?他們都有能力在六道裡面現身說法,我們明白了他們是如何來幫助眾生、來接引眾生、來成就眾生。這裡面講的眾生,專門指的是六道眾生。  順,這個順字意思太深太廣了,我們這個世間聖人也教我們順。順用在哪裡?用在孝。什麼叫孝?順,順就是孝。這是講我們,我們的範圍講得還窄小,順父母,孝順父母。把孝順父母擴大,引申擴大,孝順一切眾生,為什麼?這個事情我們不知道,我們沒有智慧、沒有神通,不知道。佛告訴我們,《菩薩戒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講得很多,「一切眾生」,這講有情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所有一切有情眾生,這些有情眾生包括一切動物,這把六道裡頭都講盡了。天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這裡面所有的眾生跟我們什麼關係?這講倫常、倫理,跟我們有什麼關係?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佛經上佛常常講,「孝順父母師僧三寶」,那這個順的意思範圍太大了,真的是盡虛空遍法界全含攝在其中。從這個地方,我們要真正能體會到慈悲,慈悲心、愛心、尊重的心。我們的心生不起來,現在人對父母那個孝心都生不起來,這是什麼原因?這是煩惱、業障把自己的性德障礙、蓋覆起來了,將性德轉變成煩惱。佛告訴我們,這種障礙(就是業障)太多了,無量無邊,佛菩薩把它歸納為三大類,這說話就容易了。第一類,根本無明,也叫做無始無明。根本的意思,那就是所有的業障就從這裡出生的,像一棵樹一樣,這是根,這是本,那些枝枝葉葉都是從這根本生的,所以稱之為根本。無始,這意思就更深,無始是什麼?無始不是說這個理太深、事太雜、時間太長,我們沒有辦法找到它的根源才說無始,這是我們把意思全都會錯了。無始真正的意思,它沒有開始,沒有開始那就不是真的,是假的,這個意思好,沒有開始。世出世間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唯獨無始無明沒有因,它沒有原因,所以它是假的。  無始無明一發生之後,我們的自性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有因,那個因是什麼?就是無始無明,就是一念不覺,那個是因。一變成阿賴耶,就是惠能大師說的「能生萬法」,宇宙出現,宇宙是依報,我出現了。我從哪裡來的?我出現了,我跟宇宙同時出現的。這個我,諸位要記住,不是這個肉身,那我們這個宇宙多少年,我們這個肉身才多少年,不能用這個肉身來代表。就是肉身有生滅,我不生滅,我沒有生滅。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跟我們講得清楚,「何期自性,本無生滅」。自性是我,自性也是整個宇宙,宇宙是自性變的,我也是自性變的,我跟自性是一不是二,宇宙跟自性也是一不是二,我跟宇宙原來是一體。無始無明起了之後,很快的連帶就起了分別、起了執著。阿賴耶這裡頭有三細相,「無明業相」,業是振動,業就是動,就是一念不覺,就是無始無明,業相。業相才現前,馬上它就有轉變,速度非常快,「轉相」,什麼東西出現?我出現了,正報出現,用現在的話就是精神的現象出現,這就是末那識,第七識。從第七識,也叫見分,這一出現,有見分,見分是能見,所見的現象出現了,所見是物質現象,「境界相」,境界相出現了,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從三細相就變現出六粗相,宇宙形成了。  我們是愈迷愈深,不知道回頭。所以從常寂光,要知道自性就是常寂光,變成實報土;實報土裡頭不覺、迷了,就變成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又迷了,就變成六道輪迴,愈迷愈深。迷得再深,實際上講關係不大,只要覺悟,只要回頭,回頭是岸。我們今天從很深的業障,來問我們幾時才能夠修成圓滿的佛果?從理上講,一念,一念覺悟就回頭了。諸佛菩薩給我們表演,我們在這一段期間裡面,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這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外國是二千五百多年,他做了一次實驗,在菩提樹下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回歸自性。像我們這個題目「妄盡還源」,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妄就盡了,盡了就還源,就成佛,一念之間。非常明顯做給我們看。釋迦雖然如是的示現,真正看得懂的人不多,可以說在當時、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人懂。釋迦牟尼佛示現找不到知音,那來怎麼?來的時候就沒意義了,就只有回歸自性,就還源。這個還源的念頭,就是回到常寂光,這還源念頭才動,凈居天人知道了,凈居天是四禪天,那裡頭有修行人,三果的聖人在那個地方修行。他們聰明,立刻就下來,從凈居天下來,他們有能力變現成我們人的樣子,做代表向釋迦牟尼佛請法,為我們大眾講經說法,教化我們大眾,幫助大眾回頭。所以佛法要有人啟請,沒有人啟請,佛菩薩就滅度。釋迦牟尼佛恆順眾生,留在這個世間教學,接受啟請開始教學,到七十九歲緣盡了,緣怎麼盡?根熟的眾生都得度,緣最重要就是根熟眾生,根不熟的那個不算數,最重要就是根熟眾生。什麼叫根熟?最低限度有能力證阿羅漢果,佛出世,沒有這個能力,佛不出世。證阿羅漢果,我們曉得,最低限度要把見思煩惱放下。一般講,你真有能力斷見思煩惱,你才能感得諸佛如來應化到這個地方,我們有感,佛就有應。真干,真放下,這前面講的請佛住世,這是請佛住世的條件,不是口裡隨便說的,那佛請不來的。你真正發這個心,佛菩薩就來了,感應道交,立刻就示現。  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有誰真正放得下?我們常常講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這很難!但是,這是只在佛的門口,沒進門,能不能感動佛菩薩應現在這個世間?不能,但是能感動小果聖人,他們教我們就足夠了。所以不發大心怎麼行?一定要發大心,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現前這個階段是亂世,人心反常,起心動念完全違背性德。性德是純善純凈的,中國人的老祖宗說得好,「人性本善」,所以《三字經》第一句話就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那個善都不善,這個善是圓滿的意思,沒有絲毫不善的欠缺,這是說什麼?這就是講自性。我們在這篇文章裡面讀到,前面讀過,「自性清凈圓明體」,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不但沒有善惡、染凈,所有一切對立都沒有。我們現在的人起心動念,倫理、道德、因果全沒有了,倫理、道德、因果都是自性善裡面的東西,與性德相應,就是與本性相應,是自性的性德。這個地方講的恆順,這順是性德,性德雖然恆順眾生,但是性德永遠沒有改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我們就經論的教誨,我們做了一個例子,這三種不同顏色代表妄想、分別、執著,黃色的代表無始無明,《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妄想就是無始無明,藍色的代表分別,紅色的代表執著。《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有這是凡夫。我們把我們的眼睛比喻作法性,外面的境界是法相,法性是能現,法相是所現,法相也就是法身。凡夫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完全迷了,迷了之後就扭曲,好像我們眼睛戴上眼鏡,遮住了,外面什麼都看不見,這是六道凡夫。同時你想想看,它有沒有障礙眼睛?沒有,這就是它與法性不相干。它是不是障礙外面境界?也沒有,外面境界它也沒有障礙到。這個東西虛妄,不是真的,它為什麼起作用?你以為它是真的就起作用,就讓我們永遠不能夠回歸自性,所以一覺悟,它就沒有了。這是比喻,到底還有個形在,實際上妄想分別執著你也摸不著,你也看不見,你也聽不到,你也想不出來。妄想是什麼?想不出來,所以叫妄想!妄就不是真的,我們不得已用這個做比喻。你統統放下就成佛,就回歸自性,法性跟法相就融成一體,這叫常寂光凈土,身土是一不是二,佛經上佛常常把它比喻作性海,也是說這個意思。  我們不能像佛、像大菩薩根性那麼利,一聽,他就放下,他立刻就成就,這個難。我們不是這種根性,佛教我們,你慢慢放,一點一點的放,先把執著放下,執著是最嚴重的煩惱,我們這紅色代表執著,執著放下。執著放下,看外面好像戴太陽眼鏡,就能看得清楚了,這是什麼境界?這是阿羅漢、辟支佛,他們在這個境界裡頭,他們有分別、有妄想。如果再把分別放下,分別是藍色的,把它放下,這個是只有無明,這是什麼?這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這叫無始無明、叫起心動念。這個再放下,就沒有了,回歸自性,十法界就沒有了。不但六道是假的,有執著就有六道,就現六道的境界,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執著叫做見思煩惱,見是見解,就是你看錯了;思是思想,你想錯了,你的想法絕不是正確的,你的看法也是錯誤的,這是六道。  六道是什麼?實報土裡面的一真法界扭曲了、變形了,像我們有了這個障礙,外面境界統統都變色、變形了,本善變成不善。你看看自性隨順,自性實在有沒有障礙?沒障礙到,我們這個比喻你能看得很清楚,它障礙不到,並沒有真的障礙到我們的眼,就是障礙自性,沒有,也沒有妨礙法相;換句話說,與法性、與法相不相干,自以為有這個東西。這是什麼東西?我們講得粗一點,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就這個東西。諸位要細心想想,你去追究追究,自私自利在哪裡?你到這個身體每個細胞里找,找不到。你看不到它,你抓不到它,甚至你也想不出來它,想不到,這個東西害了我們。要怎麼樣才把這個事情解決?不想就沒事。佛確實有他的善巧方便,頭一個你不要想身體,身體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上講得很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壽者是什麼?時間,告訴你時間跟空間都是假的,根本不存在。這個理跟事講得深,它是真的,都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抽象概念,你生活在這裡頭,真是所謂作繭自縛,你跳不出來。所以佛菩薩稱六道叫苦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你肯回頭,不再想。頭一個,不要執著身是我,可以說無量無邊的煩惱都是從這個執著里生的。  第二個嚴重錯誤是對立,佛經上講的邊見,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萬物對立,有我、有你、有他,就對立。有對立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衝突,錯了、冤枉了,沒有對立。在《華嚴》,這是大乘、一乘法裡面,佛給我們講,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好比我們的身體是整個宇宙,我是什麼?我是身體里的一個細胞。我們身體細胞很多,細胞跟細胞是不是對立?那一對立麻煩大了,不對立。細胞你不容易體會,器官容易,外面眼耳鼻舌,裡面五臟六腑,不一樣,它對不對立?它要一對立,人就生病,嚴重那就得死亡。它是和諧的、和睦的,它是一體的。牙齒跟舌頭,一不小心牙齒咬到舌頭,舌頭咬破了,舌頭跟牙齒對不對立?要不要報仇?沒有,為什麼?一體,知道是一體。一體和睦,身體健康長壽。如果身體眼睛都對立,眼睛好,耳朵聾,人殘廢了。每個器官都第一,這個人健康。我們地球上這麼多個國家,一百多個國家,各個對立,所以這個地球社會麻煩來了。如果放棄對立,大家和睦相處,這不是世界和平嗎?人人都享福,所以幸福的人生。佛在這裡提示我們恆順,順是性德,像自性一樣,無論我們起什麼念頭,起念頭它就變化,它變化,隨你怎麼變,它不變,它能隨你變。像道家講的「上善若水」,上善是大聖,明心見性的人,他像水一樣;你是方的,水流到你那裡現出方的,你是個圓的,他流到你那邊就現成圓的,他能隨順,他一點都不執著,他也不分別。  所以我們要想到性德是那麼樣的圓滿,無論眾生怎樣分別執著,他不執著。見性,見性的人就不執著、就不分別,沒有見性的人就分別執著。所以見性的人能夠恆順眾生,你造作極重的罪業墮阿鼻地獄,他也隨順你,因為阿鼻地獄也是自性現的,離開自性就沒有法相,相就沒有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什麼人?這是佛,這是法身大士。《華嚴經》裡面什麼人做到?初住菩薩以上統統做到了。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說恆順,還有做不到的地方,能順,不圓滿、不究竟。到法身菩薩就究竟圓滿,什麼都能順,行善能順,造惡也能順,雖能順,形相上隨順,骨子裡頭沒有動搖過,這到後面講到四德的時候就會細說,叫隨緣妙用。妙用裡面,就是示現這個妙用覺悟眾生。妙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從來沒有間斷過,為什麼我們沒有覺察出來?業障太重了。所以學佛,修行最重要的修什麼?消業障,沒有別的,業障消除就回歸自性。業障要怎樣消除?我們前面第四願學過「懺除業障」,也有文字裡面講「懺悔業障」。業是什麼?業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造完以後就叫業,這個業有善有惡。障是什麼?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回歸自性。我們這個經題上講「妄盡還源」,你那個妄沒盡,你的障就存在,你就還不了源,這個源就是自性,大乘教里一般講明心見性,它障礙你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這是業障。如果我們真正明白、覺悟了,我有業障,這在佛法裡面叫解悟。悟有兩類,解悟一定在先,就是你覺悟了。覺悟之後要懺悔,懺除業障之後這叫證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證悟你才能得受用,什麼樣的受用?像《華嚴經》上所說的,你全都得到。  你看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的凡夫,生活的圈子很小。如果我們資訊沒有了,便捷的交通工具沒有了,我們的生活範圍就很小,在這個小小的地區老死不相往來,古時候的社會。現在是得力於資訊發達、交通便捷,我們生活的圈子擴大了,大到什麼程度?也不過就是一個地球,現在還不能到其他星球上去旅遊。是的,不少科學家都在動腦筋,想到其他星球上去訪問、去旅行,應不應該?應該,可不可以這樣想?這個想法是妄想。如果你能回歸自性,你的生活圈子擴大,大到什麼程度?盡虛空遍法界是你生活的空間。你想到十方世界去旅遊、去訪問,要不要交通工具?不需要。如果我們今天製造這些機器、機械,做這些工具,這就像我們在地球上一樣的,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它產生副作用。真的,自從科學技術發展,我們的工商業、農業,許許多多的生產都產生巨大的變化,把自然生態都破壞了。我們要很冷靜去思惟、觀察,去判斷,科技帶給我們到底是利還是害?我很冷靜來觀察,帶給我們的利十分,帶給我們的災害九十分,你們想想是不是這樣。如果沒有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這個地球決定沒有末日。世界末日從哪來的?就從科學技術發展出來的,把整個自然生態環境破壞了,把古聖先賢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統統疏忽、放棄了,相信科學,再不相信古聖先賢。  可是中國有句諺語說得好,「不信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統統丟掉,你相信科學家,那世界末日現前,不就是吃虧在眼前了嗎?物質生活好像是富裕起來,比過去好,可是精神生活沒有了,人生活在這個世間感到恐懼,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現象。你到這個世間來是為什麼的?過去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接受聖賢教育,來到這個世間提升自己的靈性,好像是來學習的,提升自己的德行,積功累德,相信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中國人常講,身有生滅,靈魂沒有生滅。你這一生造作有報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你出不了輪迴這個圈,你在這裡面要受報,你怎麼待人,人怎麼待你;你怎麼待畜生,畜生也會回報你。為什麼有天災?為什麼有人禍?為什麼有瘟疫?這都是屬於果,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是人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造作的都是不善,感應的就是天災人禍。我們起心動念,樹木花草知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山河大地知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桌椅板凳知不知道?統統知道,沒有不知道的。  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我們聽不懂,這些東西,植物、礦物它沒有知覺,它怎麼會知道?這些年來,日本江本博士他做水實驗,對我們學佛的人貢獻很大。前幾個星期,在我們高雄做了一次講演,他特地來看我,我們也是認識多年的朋友,他東京的實驗室我去參觀過兩次,真的不是假的。他用水做實驗,發現水會看、會聽、會懂得人的意思。我告訴他,在佛經上講,我們底下這個單元就學到了,第三個單元就學到,精神跟物質是一體,分不開的,有精神一定有物質,有物質一定有精神。水是物質,它的自性、它的本性跟我們的本性、自性是一個,不是兩個。自性有見聞覺知,性德有色聲香味。水,他測驗出來有見聞覺知,我告訴他,根據佛在經典上所說的,任何物質都有見聞覺知。他把他的實驗擴大,實驗花草樹木,看它能不能跟人溝通,一樣的品種,同時養的盆栽,培養的,這兩盆盆栽,他用來做實驗。一邊給好的信息給它,我喜歡你、我愛你,那一邊我恨你、我討厭你,結果這一邊給它好信息的長得非常茂盛,那一邊天天給它壞信息,慢慢它就枯掉。二、三個月之後,非常顯著,植物都能感應;礦物,從水當中,他實驗出來了。我告訴他,現在他只看到色相,我說它還有妙音,它還有妙香、還有美味,你還沒試出來,我鼓勵他,你還要努力。  這個實驗給我們一個什麼啟示?這啟示很大,如果我們要是真覺悟了,原來山河大地都有靈性,我們起心動念對它都有感應,那我們盡量有好的念頭,不要有惡念,自然災害全就沒有了。為什麼有地震?為什麼有颱風?為什麼地球溫度會上升?我們的念頭不幹凈,我們有貪瞋痴慢。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講得很清楚,水災怎麼來的?貪心。居住在地球上世界這些人,貪婪沒有止境,就會被水淹沒掉。瞋恚,脾氣很大,瞋恚心很重,嫉妒心很重,就有火災。地球溫度上升是屬於火,乾旱是屬於火災的現象,火山爆發。風災是愚痴感應得的。地震是心裏面有怨氣不平所感應得的,叫傲慢。所以佛講得好,「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自然災害就沒有了。人人懂得這個道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性德相應,性德是純凈純善。  我們現在可以說,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跟我們地球有沒有差別?沒有,完全沒有差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世界環境那麼美,我們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現在濁惡到了極處。嚴重的瘟疫,現在瘟疫從動物身上生出來,為什麼?還不是動物來報復人!你們怎麼吃它,你們怎麼殺害它,你用什麼手段對付它,它一回報就是瘟疫。所以這個世間,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植物、人與山河大地,統統都是冤冤相報,這才是事實真相。科學技術偵測不出來,佛給我們說出來,佛憑什麼說出來的?佛憑定慧,甚深禪定裡面他看到了。禪定可以突破空間維次,禪定裡面看到過去、現在、未來,這不是假的,不是迷信,你修禪定,你就能見到。什麼是禪定?清凈心就是禪定。佛家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八萬四千法門就是說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道,修什麼?統統修禪定。離開禪定不是佛法,佛法的樞紐就是禪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是什麼?慧是通達明了。明了什麼?明了事實真相,大乘教特別是般若裡面講的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禪定裡面一點障礙都沒有,看到了,清清楚楚,六道裡面無非都是冤冤相報。  我在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在台灣來講我第一次出國,接受香港同修邀請,講《楞嚴經》。那一次講了四個月,在香港住的時間長,前兩個月在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倓虛法師建的道場;後兩個月在香港藍塘道光明講堂,壽冶老和尚的道場。那個時候,壽冶老和尚移民到紐約,到美國,以後我在美國跟他見了很多次面。這個老法師專學《華嚴》,他寫《華嚴經》,每天寫,很勤奮。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寫圓滿,很可能,幾十年,天天寫。他寫的這部經,好像是送在紐約博物館,送到博物館去保存。光明講堂大殿上有一副對聯,老和尚寫的,很能夠警惕人,上聯是寫的,「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很值得人警惕。這是講的什麼?人跟人的關係。現在我們學了《華嚴》,我們知道人與樹木花草的關係,人與山河大地的關係,人與整個宇宙的關係,人還更深入的與不同維次空間生物的關係,這佛經上講得透徹。跟你說明這些關係,這就是倫理,倫理是講關係。道德是講這些不同關係我們如何和睦相處,這是屬於道德。可是倫理道德必須得有因果做基礎,你懂得這些業因果報,你起心動念都會善,為什麼?善得的果報好!我對人好,人對我好,我對人不好,招來是人對我不好,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這個道理要懂。我們遇到逆境,遇到惡緣,別人對我不好,我要知道這是果,一定有前因,從前我一定對他不好,所以現在遇到,他對我會有這種態度。那怎麼辦?我對他要格外的好,所謂是「冤家宜解不宜結」,生命是永恆的,人是不死的,這個要知道,身死你靈魂不死,你再轉個身又來了,這個事實真相你要懂得。  所以人在世間,我們第一個任務是什麼?目的?把過去所有的怨結給它化解,要建立好的關係,我們這一次到人間就沒有白來。要學法身菩薩、諸佛如來那樣的恆順眾生,沒有條件的,我能隨順,這是真學佛。一定要依照自己怎麼想、怎麼做法,不可以,他就是不善也要恆順,縱然做得很惡,那就隨他去吧,隨他去也恆順,也是順他,我們退出,不跟他在一起作惡就行了。他怎麼做,不要批評他,不要干涉他,隨他去做。他造作的這些惡業,最後他要受惡報,他受惡報的時候,他會醒悟過來。那個惡報是幫助他覺悟的,那個惡報可能是佛菩薩示現的,讓他回頭,那就是好事。回頭,他就會真的想學好,想學好,想想過去所遇的這些人事物,某人你看,我作惡,他遠離我,他沒有批評我,他會想到這個是好人,他要來找你,來向你學習,那你就可以教他。與一切眾生結善緣,不結惡緣,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恆順這是真實智慧,沒有智慧是做不到的。恆順,極重艱難困苦對立之下,都沒有疑惑,都沒有惡念,為什麼?因為法身菩薩他們都不起心、不動念,所以他真正能做得到。如果我們要學恆順,必須要放棄成見,要放棄我們主觀觀念,嚴守道德的規範,那這裡面在《弟子規》上幾乎都有,所以說《弟子規》是中國古聖先賢教育落實在生活當中的集大成。真正要改造我們的命運,希望我們這一生能夠得到幸福美滿,認真學《弟子規》,認真的學《感應篇》、學《十善業道》,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三個根裡頭最重要的是因果。前清周安士先生,他有一本著作叫《安士全書》,在佛門裡面流通得很廣。印光大師告訴我們,這是在最近這個世紀最好的一部書,他老人家稱為天下第一奇書。安士先生講了兩句話,講得好!「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你們想想今天世界混亂,什麼原因?不相信因果。過去中國五千年來,這是連外國人都佩服的,五千年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他們能做到長治久安,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什麼原因造成這麼美好的社會?在中國固然有改朝換代,時間都不長。一個政權建立,一般是五年就制禮作樂,社會就恢復秩序。這一恢復,至少有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這在中國歷史上看到的。靠什麼?給諸位說,靠深信因果,所以那個倫理道德的教育它踏實,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不相信因果,《弟子規》跟十善業都做成表面,不踏實,不是從內心裏面做到的。因果能夠幫助人從內心裡頭真做,因為他懂得果報通三世,他會想到來世,那個心地就純善了,這個非常重要。  恆順從哪裡做起?真的,中國古人教得好,從孝順父母做起。要順父母的心,順父母的志,父母都希望兒女好,要能隨順。但是現在這個隨順當中要有智慧,才能夠如理如法的隨順。我們中國倫理道德教育丟掉將近一個世紀,現在年輕人不知道,他父母也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甚至到曾祖父母還未必知道,大概到高祖父母知道這個事情,那他教你,對你的期望就不一樣了。現在你的父母、祖父母可能對你期望什麼?發財!賺錢,這個重要,這就是他方向、目標已經錯了。古時候人價值觀不在名利,在德行,教你要做個好人,榮宗耀祖,光大門楣,他那個價值觀不相同。中國幾千年教育都是崇尚仁義,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以孔孟學說做為國家全民教育的一個典範。孔子說什麼?孔子講仁,「仁者愛人」;孟子講義,「義者循理」,義就是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人人都能有愛人的心,愛人就不會害人,人人都講義,就不會犯法,不會做錯誤的事情。這五千年的太平盛世是用仁義兩個字教出來的,以這個為中心,圍繞著中心,「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是這樣教出來的,人是教得好的。最近這一百年,滿清亡國,民國成立,大家把祖宗教誨疏忽了,看到外國人這些科技文明很羨慕,盲目的去追求,我們今天遭受這樣的苦難,原因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我離開台灣十二年,這次回來是看牙齒,最近幾個月吃東西感到很不方便,一檢查,嚴重的牙周病,需要一段時間來治療。回來之後,看到一些老朋友、老同修非常的歡喜。這些年我們在國外,也是緣分,叫機緣,緣分,沒有遇到,不要去求,求就是攀緣;遇到之後,該做的那應當要做。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如果對於國家民族、對於世界的安危,有這個機緣來做出一點貢獻,這都是應該的,無論出家、在家都應該做。所以就遇到,這是聯合國的世界和平組織,參與這些會議,這也是我們自己沒想到過的事情。九一一事件之後,這個社會衝突非常嚴重,怎樣化解?怎樣恢復到社會安定和平?這是大事,不是小事。我們參與之後,在這一方面留意,去思惟、去觀察,尋找病根在哪裡。所以想到中國過去長治久安之道,靠什麼?靠倫理教育,靠道德教育,靠因果教育。正好是中國傳統教學裡頭儒釋道的三個根,現在沒有了,儒釋道雖然有,根沒有了,所以儒釋道也不起作用。儒釋道變質了,往好的方面說,它變學術,不好的方面,它變成迷信,這是嚴重的危機。  所以我們極力提倡,要把這三個根救起來,從哪裡做起?一定從自己本身去做起,依教修行。《弟子規》裡面講一百一十三樁事情,說的綱目很簡單,每樁事情引申出去是無量無邊。就像佛法裡面講的十善業道,十條,這十個是總綱,每一條裡面都有十條,十乘十就一百,一百條裡面,每一條裡頭都有一百條,所以小乘把十善業道展開就是三千威儀,大乘菩薩把十善業道展開就變成八萬細行。《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你就曉得,《弟子規》一展開跟菩薩八萬細行沒有兩樣。所以這三樣東西是一體,可以結合。在現前的社會要特別著重於因果教育,一定要知道生命是永恆的,人是不會死的。身體毀掉,換個身體就是,這個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髒了、破了,你會換一件,同樣的道理,身體用個幾十年不好使用了,換一個,不會貪生怕死,歡歡喜喜換一個身體。歡喜,換的身體就愈換愈好,要是恐懼、害怕,愈換愈壞,那就麻煩大了。這些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  十願末後,「普皆迴向」,這一條是把我們所知、所修、所行一切功德擴大,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那就跟法身菩薩一樣。迴向三處,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價值觀。我們不是求升官發財,一切目標從升官發財這個價值觀,那太小了,而且什麼?你享受很短。換個身體之後,你帶不去,一樣都帶不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凡是帶不走的,我們不必考慮它,在這一生當中,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要去操這個心。能帶得走的要加以重視,德行能帶得走,智慧能帶得走,你所造的業習能帶得走,這就不能不留意了。所以佛教給我們,第一個「迴向菩提」,菩提是什麼?智慧。佛菩薩在這一生當中,他要的是什麼?他要開智慧,智慧能帶得走,這是真東西。第二「迴向眾生」,好!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念念都能夠捨己為人。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是王子出身,如果要不出家、不學佛,他繼承父親的王位,他是一國的國君。做一個國君,能夠照顧一國的人民,不錯了,做個好國王,他捨棄了,他出家去作佛。佛是什麼意思?我們中國人講聖人,印度人叫佛,他做老師去了,他服務貢獻的範圍就更大,不止他一國。  所以釋迦牟尼佛的身分我們要清楚,用現在人的術語來講,他是什麼身分?他是道道地地的一個社會教育家,用現在的話再加上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一生搞教育,沒搞別的。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的,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一天都沒有中斷過。一個人也教,兩個人也教,只要你肯學,他絕不吝法。他的學生不分國籍,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族群,也不分文化,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多元文化的教學。本身一生為我們示現職業的老師,他是這樣的身分,這總得要清楚。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用現在的話講,他的身分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一生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持戒、苦行、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沒有去建過道場,沒有道場。臨走的時候,臨終在樹林裡面,不是在房屋裡頭,在樹林里、在野外,告訴我們真放下。這個世間人要爭的,王位是大家要爭的,他是得來了不要,告訴我們有比這個更高的、更高尚的,有比這個對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做國君貢獻的是一國人,他出家行道教化眾生,面對是全世界,影響到今天,在全世界多少人還跟他學習。他所教給我們的是真能解決問題,我們認真努力,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六道的輪迴可以解決。如果你的志願更高,你能解決十法界的問題,你能在這一生回歸到一真法界,辦得到,不是辦不到。回歸到一真法界,什麼災難都沒有了。回歸到純凈純善,那是諸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我們通常也稱一真法界,這是我們學佛人嚮往的目標。  我們在這個世間,不想自己,所有一切貢獻給一切眾生,迴向眾生,不為自己,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什麼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佛在經教里告訴我們,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來的。因為你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你想錯了、你看錯了、你做錯了,就有不善的果報現前。所以六道輪迴從哪裡來?你自己惡業變現出來,自己製造的,不是別人造一個六道輪迴給你受,沒這個道理。佛講得清楚,六道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就跟作夢一樣。夢從哪裡來的?不是別人製造的,你有美夢,你有惡夢,都是你自己造的。所以佛告訴我們,十法界自己造的,六道自己造的,三途地獄還是自己造的,你怎麼能怨別人?諸佛凈土還是自己造的。你明白了,我不喜歡這惡的境界,我就不造惡了,我喜歡清凈的世界,那你就修凈土,你修什麼樣的因,後面就什麼樣的果報現前,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所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最究竟、最徹底的方法是幫助你覺悟,用什麼方法?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教學才是真正的慈悲濟世。你物質上幫助別人,人家沒得吃送一點吃的,沒有穿的送一件衣服給他穿,解決他現實的困難,不能永遠幫他解決,那不是真正的救濟。幫助他覺悟,這是真正救濟他。他有能力離開六道,有能力離開十法界,有能力回歸到自性清凈心,回歸到實報莊嚴土,這才叫真的救濟。六道是苦海。所以我們要認真去反省、去思惟、去觀察,人這一生當中是苦多還是樂多?我們冷靜去思惟就能想到,苦太多,樂很短暫。樂中有苦,苦中沒樂,這是事實真相。如何能擺脫這苦海?佛告訴我們,那要靠智慧,有智慧你才有抉擇,你懂得怎麼選擇。  底下一個科目,「力波羅蜜」,那個力就是講能力,選擇的能力。這裡面我們好好學習,我們在現前這個社會,我們選擇什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他是因人施教。就好像一個大夫給病人治病一樣,病號很多,每個人得的病不一樣,所以大夫給每一個病號開的處方不相同,對症下藥,藥到病除,這是好大夫,好的處方。現在我們這個大夫沒有了,大夫釋迦牟尼佛沒有了,留下經典是什麼?是他過去替別人開的處方,這經典是老處方。我們展開了,對不對我們的病?很難講,碰巧了、對了,那我們照這個法門學就開悟,就成佛了。要不對了,不對了可麻煩大了,不對就有害,吃錯藥了,吃錯藥是什麼?病不但沒好,加重了,你說這個多可怕。所以佛才說了一句話,「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一定要找人來領導你,這是什麼人?過來人,真正有修、有學、有證的,這是最好的。從前這些祖師大德他們都證果的,所以讓他們來幫助你,幫助你選擇,不至於太大的錯誤,我們自己很難。可是佛很慈悲,沒有能力選擇的時候,告訴你選擇阿彌陀佛是決定不錯,這個法子妙絕了,「阿彌陀佛」這個處方是什麼病都可以治,決定沒有副作用,這確實是慈悲到了極處。  最後「迴向實際」,那就是我們這個題目上「妄盡還源」,還源還到原點就是自性,明心見性,這是我們終極的目標。佛教導我們就是教我們回頭,回到原點,那是究竟圓滿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411.html)--------------------------------------------------------------------------------------------------------------------------------凈空法師: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發布:隨喜功德 [] 日期:2012-2-4 10:36:00  普賢菩薩十願(一) 凈空法師 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我們把三個根紮下去之後,這個很重要,要把其他的放下,你才能把根紮好。你先試試看,用二、三個月的時間,別的都放下,專門學《弟子規》,讀誦受持。讀誦是先決條件,你要把它念熟,念到能夠背誦最好,文字不多,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句句都要把它做到,要落實在生活上。然後接著落實《感應篇》、《十善業》,你有這個基礎的根,那兩部就不難。第一部選《弟子規》可以,選《感應篇》也可以,《十善業》決定是在第二部,沒有前面兩個基礎,《十善業》不行,你學不到,所以它有先後次第。這三個根紮下去,我們相信一年就成就了,然後你在大乘經教裡頭選擇一門,一門深入,我相信小林居士能夠兩年的時間有這麼好的成就,你不會輸給他。你的兩年也能達到他的效果,那你對佛法就充滿信心,你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誨你就會佩服得五體投地。古人不欺騙人,句句都是老實話。  然後你要學凈宗,有這個能力,也就是說你有這個善根、有這個緣分,你就把我們凈宗五個科目學好,這也是真實的佛法的基礎,就是三學、三福、六度、六和敬、普賢菩薩十願,這些東西全都要落實。十願裡面頭一個「禮敬諸佛」,毋不敬,我們怎樣對佛菩薩禮敬,要用那種心、恭敬的心對一切眾生。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我心裡很敬佩的人我對他恭敬,我心裡很不喜歡的人,對他也一樣恭敬,你才學會。所以,他叫禮敬諸佛,為什麼?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要記住《華嚴經》上這句話,不是假的,你輕慢一個人,你就是輕慢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為什麼?他有佛性,只是他現在自己迷惑了,他有妄想分別執著。他要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不就成佛了嗎?沒放下,沒放下他還是佛,總有一天他會放下,肯定他會放下,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我們明白,我們覺悟,我們的知見跟一般人就不一樣。他怎樣設計,想方法來害我,我對他還是尊敬,為什麼?他是佛。他現在為什麼有這種行為?那是他迷惑顛倒,他要放下分別執著的時候,他的思想見解是佛的思想見解,不是這樣的。這是在迷惑的狀態之下做錯了事情,不要放在心上,好像一個人酒喝醉了發酒瘋,你得要原諒他,他清醒過來了,他就是很好的人,很有理智的人,要明白這個道理。不可以跟人計較,跟人計較,你跟他一般見識,他迷你也迷,兩個人才會發生爭執。如果一個是迷惑,一個是覺悟,覺悟的人一定會讓,一定不會跟他爭執,所以什麼樣的衝突都不可能發生。  覺悟重要!覺悟就是菩提,對人要有禮貌、要有恭敬。即使在一個公司裡面,機關裡面同事,自己是長官的身分,對於部屬也要恭敬,也要懂得。現在職位不相同,工作性質、任務不相同,除此之外毫無差異。從我們現前來看,差異之所在是我們修行功夫不相同,可是從自性上講那就絲毫差別沒有,總要明白這個道理。佛法把禮敬擺在第一,世間法也把禮敬擺在第一,你看儒家《禮記》,你翻開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跟禮敬諸佛意思相同,沒有不值得我們禮敬的,一切都要恭敬。世出世法聖人把這個擺在第一條教給我們,對人要有禮貌。海口的教育成功,這是監獄,成功在什麼地方?執法的人員對於受刑人有禮貌,他成功了。在過去沒學《弟子規》,他們認為受刑人是比他們低一等,他是來管他們的,所以態度都不好。學了《弟子規》之後,人都是平等的,你一時犯了錯誤,現在判刑到這個地方來,來接受好的教育、改造教育,出去之後你就變成善人、變成良民,所以尊重人格。所以執法人員對犯人也行鞠躬禮,讓受刑人感動,他教育成功。所以,我們第一個就是要懂得禮敬。  第二「稱讚如來」,你看第一句諸佛,第二句是如來,他為什麼不用諸佛?禮敬諸佛、稱讚諸佛不是很好嗎?他換個名詞,換名詞一定有道理,一定有意義,要不然就不能換。真的是這樣的。稱「諸佛」是從相上講的,稱「如來」是從性上講的,不一樣。從相上講平等恭敬,讚歎那就有影響,不能從相上說,相上會把社會搞亂,善惡都不分,所以他從性上講。他的形象與性德相應的讚歎,與性德不相應的不讚歎,你看它就有差別,不像禮敬諸佛是普遍的,沒有條件的,讚歎是有條件。譬如與性德相應的,孝悌忠信與性德相應,禮義廉恥與性德相應,他的行為合乎這個,值得讚歎。他要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你讚歎他,這社會就亂了。所以這個讚歎,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也就是善的那一面我們讚歎,鼓勵他,惡的那一面不提、不毀謗,就是不讚歎,我對你有禮貌,沒有讚歎。如果你是善的方面,與性德完全相應,禮敬後頭有讚歎,這個用意很深。讚歎是給你宣揚,希望大家以你做榜樣,向你學習。善跟惡,在根本上講,佛常常講貪瞋痴叫三毒,毒是什麼?惡到極處,才叫毒。一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貪瞋痴相應,佛不讚歎;與不貪、不瞋、不痴相應,肯定有讚歎,禮敬之後有讚歎。  《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有三位善知識是代表貪瞋痴的,善財童子去參學,有禮敬沒有讚歎,有供養,就是沒有讚歎。於一切善德的人,參訪的時候都有禮敬、都有讚歎,這個諸位細心去看經就看到了。但是你要曉得,那個貪瞋痴的人還是菩薩,菩薩為什麼要有這種行為?有一類的眾生要用這種方法去度他。而且這種眾生還不少,現在社會上很多,你找貪瞋痴的人,很容易找到;找不貪、不瞋、不痴的,不容易找到。在從前的社會裡,用這個教育教得好,貪瞋痴的人少,不貪不瞋不痴的人多,所以社會安定。現在這種人多,裡頭有沒有菩薩?我相信肯定有,這種人一回頭就是大菩薩。我看到有個信息,是一個同學從網路上下載的。在香港好像是個賭王,靠賭博起家的,那還是命里有的。有一天被黑社會找到,勒索,把他的手砍斷,他就變成殘障,沒有殺他,受了重傷。他一下被害,人覺悟過來,就到處勸人家不要賭博,把賭博裡面的黑暗面說出來。他自己是個賭王,全是騙人,把他騙人的技巧、方法都公開告訴大家,勸人不要賭博。他這一回頭,我們就稱他賭王菩薩,這值得讚歎。他前半段不可以讚歎,他這一回頭就是菩薩,拯救這些好賭博的人,你看這一回頭就是菩薩。他救了不少人,以前是害人,現在回過頭來救人,不敢再做壞事。人真的叫回頭是岸,浪子回頭,那就是菩薩再來。所以我讚歎他,那是菩薩來示現的,做樣子給我們看的,教我們從這上回頭。哪一個行業都如此,真正回頭之後,好人當中的好人,先是害社會、擾亂社會,一回頭,拯救社會、救助社會,這是無量的功德。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一切不善不放在心上,心上都沒有,口上當然就沒有,行為上不會表現。所以禮敬是很可愛的,不善的人接受你的禮敬他也很歡喜,為什麼?你是真誠心。  第三是「廣修供養」,供養是布施,用恭敬心來布施就是供養。所以普賢菩薩高,他是平等看一切眾生,我對佛是供養,對所有眾生也都是供養,沒有差別的。大乘菩薩還有差別,上面供養諸佛,下面布施眾生,他有分別。普賢菩薩沒有,修普賢行的人沒有,修普賢行的都叫做普賢菩薩,用平等心、恭敬心。而供養裡面,所有大乘經裡面佛講得好,法供養為最,最大的功德是什麼供養?法供養。為什麼?財供養固然能幫助人解決問題,是解決你現前生活上一點問題,不能解決你了生死出三界的問題,更不能幫助你成佛作祖的問題,這個做不到,法供養可以做到。法供養一時做不到,但是阿賴耶裡面你已經種了佛法的善根,這就很可貴。我們今天聚集在一起來學習《華嚴經》,這什麼原因?阿賴耶裡面有「大方廣佛華嚴」,阿賴耶裡面這個善根種子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一定是學過這個經典,聽過這個經典,或者是修過這個經典。為什麼現在變成這樣?雖然過去有聽聞、有修行、有學習,功力不夠,依舊被煩惱習氣所轉,也就是名聞利養一現前,心就變了,佛法就忘記了,就又墮落了。一個成功的人,不曉得墮落多少次,不是一次就成就的,沒這個道理。但是一次比一次一定會提升一點,提升到一定的程度這才會有悟處。要遇到殊勝的緣分,長時期的能夠接受大乘經教的薰修,提升的幅度就快,大幅度的向上提升,這好事情,這一生很容易成就。  我們這一生的緣可以說是相當的深,聽經能生歡喜心,雖沒有得到真實的受用,歡喜心生起來,這就是有相當程度的善根。如果能夠堅持不中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會有悟處。如果你勇猛精進,真的接受,我花一年的時間扎三個根,把《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修好。這一修好,我們凈宗這五門功課馬上就相應,一點都不難,也就是跟你講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不難,你有基礎。現在聽到是容易,做起來困難,你沒有從基礎上紮根,如果從基礎上紮根,一點都不難。然後你能夠一門深入,一部經、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小林居士學《無量壽經》,他就一部經,他其他的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看,就這麼一部經。他告訴我,這些年來專聽我講《無量壽經》的光碟,我還特意把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解》,跟他的《白話解》都送給他,他手上有,他不看,他說我只看你這一樣,一門深入。我說:好吧,你繼續再看兩年,然後再可以廣學多聞,觸類旁通。這個方法是正確的,為什麼?修定,一門才能修定,看二、三個人的東西,心就定不住。經上這句話,你看這是怎麼講的,那些又是一個講法,會擾亂,這真的,一點都不假。過去我們學佛學教,李老師常常給我們說這個道理,可是我們的做法雖然也專,沒有像胡小林這麼樣的專,他的真的專。我學習的時候,專是以一部註解為主,我還要參考其他的,這就差了。他這個專做得比我還好,他所悟的境界我知道,他給我一說我就明了。我在佛法上用了五十八年的時間,他才兩年半,我看他再有兩年半就趕上我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道理我很清楚,他是真的專,我們專裡頭還夾雜一點,夾雜得不多就是。一夾雜多,那就不行。  我們為什麼夾雜?這是因為要出來講經,老師告訴我,我講《彌陀經》,老師告訴我,用蓮池大師的《疏鈔》,或者是用蕅益大師的《要解》。我《彌陀經》講過很多遍,有時候專用《疏鈔》,有時候專用《要解》,但是有些比較難講的地方、難體會的地方,我還得看看像圓瑛法師的、諦閑法師的,看看這些老法師他們的講記裡頭這一段有沒有值得參考的,我還得看看。我頂多找兩個幫忙,我不會找第三個,像胡居士他一個都不找,這個很厲害。但是他要出來講經的時候,我要把我的經驗告訴他,一定要找兩個現代人做幫手。我們能理解、能講的不必參考他的,遇到困難,看看他怎麼講的,會給我們一些啟示,能觸動我們的善根,會有一點小幫助。所以,一定要懂得取捨,不是真正有修有學的人,他的東西就靠不住。最好是證果,證果古人裡頭才能找到,今人太難了。今人我們找到什麼?他有修、他有學,也就是他做到信、解、行,我們要找這樣的老師。只有信解沒有修行,這個不行,這決定靠不住。古人是有信解行證,這樣的善知識就太難得,遇到這樣的善知識肯定成就。  所以供養裡面法供養是第一,我們要懂得如何在古大德裡面選好的東西,而現在人能看得懂,太深了現在人看不懂,有困難,要現在人能看得懂。像明清還可以,註疏就比漢唐那時候要淺得多,漢唐時候難懂,明清距離我們近,近代,民國初年也有些大德,他們的東西很值得我們做參考。我們供養是以法供養為最,法供養里當然還是要用錢,你看就有財供養。法裡面,大乘佛法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斷煩惱、學智慧,這裡面就有無畏的意思在。所以一舉三得,圓圓滿滿包含了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果報是圓滿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節選妄盡還源觀29集  上一篇:海濤法師:修行的心態要注意什麼?下一篇:海濤法師:如何克服睡魔?因為自己很愛睡覺?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89.html)--------------------------------------------------------------------------------------------------------------------------------凈空法師: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發布:隨喜功德 [] 日期:2012-2-4 10:42:00 普賢菩薩十願(二) 凈空法師 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集)  2009/5/14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文第五頁最後一行:  【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神通等』,是十波羅蜜最後的三種:願、力、智。前面我們學普賢十願,將「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略略的說過,接著是第四「懺除業障」。十願裡面,每一願都是其餘的九願,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法都圓滿含攝一切法,為什麼?我們到底下一段就看到了,自性法爾如是,確實法法圓融,沒有障礙。在修行來說,懺悔可以說是這十願裡面最主要的一條,前面是助緣、是善根、是福德,到這個地方真的成就了,業障除掉,不就成就了嗎?十方諸佛如來與我們差別在哪裡?可以說諸佛是把業障除盡,就像我們這篇文章題目上講的妄盡,妄儘是什麼意思?業障統統懺除了,沒有業障,那就還源,還源就是回歸自性,圓成佛道,這不是菩薩,是究竟圓滿的佛果。在現在這個社會,健康的人不多,不健康的人到處都是。這個不健康是怎麼說?就是有業障;換句話說,就是有病,不是身病就是心病。實際上講,因為你有心病,所以才有身病;心要沒有病,身體怎麼會長病?哪有這個道理!  我們這裡得到一個光碟,劉有生先生講的,人家稱劉善人,說病。他給人治病,疑難雜症,醫院中西醫沒有法子治療的,找到他了,他用什麼方法治?把你得病的這個原因說出來,讓你自己生慚愧心,真正懺悔。這一懺悔,身體馬上就有反應,你就會嘔吐,吐出來這些髒的東西,那就是身體里的病,把它吐光了,身體就好了。他自己年輕的時候,二十幾歲的時候一身都是病。遇到一個老人給他一本書,王鳳儀老先生著的。實在講,這個說病最早是王鳳儀先生,在中國東北一帶,也是年輕時候受了病苦,得到高人指點,真心懺悔,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後就用這個方法幫助別人,人稱之為善人。他的學生代代相傳,劉善人也是王鳳儀再傳的學生,現在在國內很有名。他的光碟沒有版權,歡迎拷貝流通。我看了,只有一片,我看了。還有一些同學看了之後,把它寫成文字,很好,因為北方口音,有些人還是不能完全聽懂,用文字寫出來。我看了,我把它做了一個刪節,一共有二十頁。可是現在確實有許多工作非常繁忙的同修,這二十頁對他來講太長,他沒有時間看;所以第二次再做一次刪節,這次刪節是八頁,這就容易多了,希望從這個地方來入門、接引。看出興趣了,你再看第一次的刪節本二十頁,如果再喜歡,你看他的原文,聽他的光碟,大概是兩個小時,這一堂課。  有同修告訴我,看了他的文字檔,或者看了光碟,真的受了感動,感到自己一身病苦,聽聽老先生所說的話,很有道理,自己一反省,痛哭流涕。反省什麼?真的是自己錯了。以前都是認為別人錯,我沒錯,所以得一身病。現在認真一反省,才知道是自己錯了,別人沒錯。有這個勇氣承認,承認過失,向父母懺悔,或者向兄弟懺悔,做對不起兄弟事情,對不起朋友的事情;在單位裡面服務,對不起長官,對不起同事,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重的自己得病,有的時候影響你的家人得病,影響你的小孩得病。小孩在十二歲以下,他要是得病,多半是父母的業障。這樣一懺悔,真正是痛哭,痛哭這五臟六腑它就起作用,就起反應,裡面這些髒東西(業障)就往外吐,吐得很難過。劉有生先生他的報告裡面,他在二十幾歲看到王鳳儀這本書,感到慚愧,他吐了好幾天,吐得很難過,真的把病統統吐乾淨了。從此之後,他這些病不要治就好了,自己好了。這個光碟應該是不太遠,最近錄的。我聽他講,他今年六十七歲,這四十多年來從來沒有生過病,沒有打過針,沒有吃過葯,身體健康,哪個地方人找他,他就到哪去。他那個時候,二十幾歲時候,那都要死了,活不成了,他活過來了。活過來他就發了一個願,我要是不死能活過來,我這一生不為自己,我為別人,我要把這個好方法普遍傳授給大家,只有一個目的,希望每個家庭快快樂樂,遠離病苦。所以他給人說病、給人治病不要錢,不收錢的。我們想想,這個人雖然他不是佛教徒,他是不是在行菩薩道?是的,一點都沒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所以佛門講到修行,行是什麼?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的行為犯了過失,犯了錯誤,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念經是不是修行?打坐是不是修行?念佛是不是修行?不一定。古人有句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念佛是不是修行?一天十萬聲佛號,心裡是散亂的,起心動念還打別人主意,還要佔別人便宜,這叫修行嗎?真正反省,真正改過,真正自新,一句佛號也沒念,我覺得那個人叫真修行。所以凈土宗念佛往生的,不在乎念的佛號多少,在什麼?在清凈心。經上講得很清楚,「心凈則佛土凈」,那就曉得,我們念這句佛號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把清凈心給念出來。因為你不念佛,你就胡思亂想,胡思亂想那不是清凈心,雜心妄念,現在人講心浮氣躁。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個最好的方便法。你念著阿彌陀佛,想著阿彌陀佛,經上講,大勢至菩薩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可是念佛,你不能不盡孝道,為什麼?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把這個法門傳給韋提希夫人。這是頻婆娑羅王家庭的事情,遭遇兒子要奪取政權,害他的父親,把母親也囚禁起來,遭這麼大的難。這個故事在《觀無量壽佛經》上,《觀無量壽佛經》的緣起就從這裡來的。韋提希夫人覺悟了,這個世間太苦,向釋迦牟尼佛求助,希望佛陀能夠介紹她,諸佛國土裡面有沒有凈土,有沒有沒有這些災難的,她想求往生。釋迦牟尼佛很慈悲,用佛陀的神力,把十方諸佛的國土顯現在她面前,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她統統看到了。她很歡喜,她選擇阿彌陀佛的凈土,她說這個地方好,我希望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怎樣去?希望世尊開導她。她真選中了。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沒有主動介紹她到極樂世界,把諸佛凈土展現在你面前,讓你自己選擇,這個好。世尊教給她怎麼修法?先教她修「凈業三福」,這是基礎。我們今天念佛求生凈土,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問題在哪裡?把凈業三福忘掉了,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佛教她求往生先做準備工作,你要把到西方極樂世界應當具備的條件統統準備好,你才能去得了。  所以念佛,天天念這句阿彌陀佛,得要有凈業三福的基礎,沒這個基礎不行。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做到了沒有?我們想想看,我們有沒有罪業?能對得起父母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就在《弟子規》上,《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這兩句你做到了;「慈心不殺」,《太上感應篇》做到了,「修十善業」,佛陀的《十善業道》你做到了,儒釋道的三個根。你沒這三個根,你念佛跟阿彌陀佛不能感應,這當中有障礙。沒學的,沒聽說在學,可是他念佛真往生了。五十年前,我們這邊將軍鄉的這個老太太站著往生的,她有沒有學過《弟子規》?沒學過。有沒有學過《感應篇》?沒學過。可是你問她,這個人是不是孝順父母?是不是尊敬師長?肯定是的。是不是慈心不殺具足十善業道?你去問問,肯定都具足。所以她有條件,人家那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管用,真成功。我們念了三年、三十年都沒消息,什麼原因?想一想,我們能對得起父母嗎?我們能對得起師長嗎?在這個社會裡服務,我們能對得起領導嗎?能對得起社會大眾嗎?好好去想想。  所以,起心動念都在造業,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你要是說這個話是不是太過分一點?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起心動念是不是自私自利?我們起心動念是不是名聞利養?是不是貪瞋痴慢?是不是損人利己?如果都是這些念頭,那《地藏經》上的話全講對了,你起心動念統統在造業。所以誦經、聽教、念佛,只是跟佛菩薩結個善緣,這一生有沒有效果?沒有效果,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如果你還警覺不到,你就常常想像現在日常生活,你所遇到的一些困難,想想我們處在今天這個環境裡面,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天災人禍,大的,最大的人禍是戰爭,小的人禍太多了,別人來要脅你、威脅你,來毀謗你,來陷害你,人禍。大乘教裡面講的共業、別業,哪個人沒有?為什麼做事情這麼困難?古人說得好,這個世間在一般人而論,在比例上講,十之八九你都會遇到障礙,很多是意想不到的障礙,障礙從哪來的?業障,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警覺心高的人,他在這個環境裡面會覺悟,覺悟好,一覺悟肯定就懺悔,回過頭來改過自新,從今之後重新做人。  這個做人裡頭有個秘訣,那就是我們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重要。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天災人禍,意料之中的、意想不到的,我們遇到了,立刻就要記到祖宗的話,因,你這個災難是果報,有果必有因,果報現前不能不受。大乘教裡面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迷惑顛倒,造了惡的、不善的業,果報現前,他害怕了;菩薩聰明,果報來了知道,那沒有法子,自己一定要承當,要去接受。轉變果報在哪裡?在因上轉,我要好好反省、好好檢點,我做了哪些不善的業,一定要把自己這個不善的惡業找出來。怎麼消除?懺悔就消除了,真正懺悔,從內心裡頭懺悔,發露懺悔。真正懺悔的時候不是隱瞞著別人,面對著家人,面對著大眾,自己能把自己做錯的事情說出來,這叫發露懺悔。別人聽了,指責你、批評你,你的罪就消了。真正改過自新,沒有人不讚歎你,沒有人不佩服你,沒有人不幫助你。  我們遇到順境,如何處理?決定不能有絲毫驕慢之心,總要知道我們做得太少,做得不夠。別人讚歎我好,我不夠好,我差得很遠,跟佛不能比,跟菩薩不能比,跟這些祖師大德我們都比不上,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別人愈讚歎,我們愈害怕,愈要努力,愈要謹慎,天天反省,找自己的毛病。怎麼找法?不難,你每天拿著《弟子規》,拿著《感應篇》,拿著我們凈宗修行的五個科目,三福,三福我們才講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頭一條。這頭一條裡面包括了儒釋道的三個根,你天天讀,天天反省。這三個根文字不多,要把它訂在一起,不到十頁,很薄的一本小冊子,用這個做標準,這都是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教導我們,這叫經典。所謂經典,它超越了空間、超越時間,三千年前一般人學習,正確的,三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來學習還是正確的;中國人學習是正確的,外國人學習還是正確的,真理永恆不變。  凈業三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想想看,我們學佛了,我們能對得起佛陀嗎?能對得起菩薩嗎?能對得起我們的祖師大德嗎?這三條做到沒有?三皈是什麼?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歸,依是依靠,我有沒有回頭?我有沒有真的依靠三寶?佛法僧是什麼意思,總得清楚。佛是覺悟,法是正知正見,僧是清凈不染。我們想想,皈依佛就是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要依自性覺。三寶是性德,我要真的天天這樣干,那就真的是皈依了。覺而不迷,這皈依了,依靠自性覺。沒有這樣做,還是迷惑顛倒?那我們就對不起佛,為什麼?我們皈依是假的,有名無實,這就是造罪業。法是正知正見,我們現在是邪知邪見,心裏面充滿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這哪裡是正知正見?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我們在學經教,經教裡面所講的這些道理、現象、因果,我們統統清楚了,把我們從前錯誤的那個知見放下,我們依著佛在經教里所講的認真學習,這叫皈依法。佛教我們孝養父母,你做到沒有?佛教我們奉事師長,做到沒有?佛教我們慈心不殺,起心動念是大慈大悲。「殺」,引申的意思,凡是傷害眾生的事情不可以做。不容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傷害別人?要是讓別人感到難受,我們就做錯了。「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他是菩薩。這個眾生見到你就討厭,那我看到他,趕快我就躲開,不要讓他煩惱,這都是菩薩行。  僧,不管他自己修行怎麼樣,這與我們不相干,我見到這個樣子、這個形相,立刻就要想到「六根清凈,一塵不染」。這個僧的相功德很大,時時刻刻他在提醒我,我尊重他。他自己持戒不持戒、修行不修行,那是他的事情,與我毫不相關;我看到他那個相,我就想到我要皈依僧。皈依僧是我從一切染污回歸,回過頭來,我要依清凈心,這叫皈依僧,這是三皈依。我們三皈依要是做到,我們對得起佛,是佛的好學生;三皈依沒做,我們欺騙佛菩薩,為什麼?冒充!冒充是佛的皈依弟子,三皈完全沒做到,所做的統統是相反的,每天所乾的還是迷邪染,哪來的覺正凈?想到這個地方,你不痛哭流涕嗎?「具足眾戒」,五戒有沒有做到?不要說多了。十善有沒有做到?這是最低的限度,你必須要做到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叫五戒。十戒裡面,也包含這幾件事,但說得多一點,詳細一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跟五戒是一樣;那個不妄語它就開了,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不惡口,惡口是說粗話,人家聽起來很難受;再加上不貪、不瞋、不痴。這一入佛門,老師就告訴我們,我們是不是真做到?  現在災難這麼多,在佛門裡面講,在宗教裡面講,它的認識跟一般凡夫不一樣。佛門跟宗教裡面講,災難是屬於業報,自作自受,它是果報,果報有因,因是什麼?我們自己做得不好,才遭遇的災難。為什麼真正一懺悔,幾次痛哭流涕之後,身上病沒有了,好了。很多癌症,劉善人報告裡面講得很多,舉了很多例子,癌症,非常嚴重的癌症,醫生都講他大概頂多只能活到一、二個月,遇到他,他給他一說,他真的一想,想到什麼?對不起家庭,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妻子,對不起兒女。這一反悔、一痛心,幾次嘔吐,病就好了,再到醫院去檢查,沒有了。醫生問他,你吃的是什麼葯?誰給你治的?這是劉善人治得高明。我在之前還遇到一個大夫,他是祖傳秘方,也是這些疑難雜症像癌症這些,他治好很多人。他是祖傳的方子,自己在山上採藥,採回來之後把它泡,應該是泡在酒裡面,藥酒,治病的時候是把這個葯塗在身上。這個葯很厲害,把裡面的毒,這裡面的毒把它吸到皮膚的表層,用刮痧的方法來刮,刮出來的時候黏黏的,就把裡面那些病刮出來了。劉大夫是叫你自己吐出來,他那是把它吸著刮出來,一刮之後你就很輕鬆,裡面這些病毒全部吸出來了。我親自看他做過這個,這也非常高明。道理是一樣的,一個是用藥物吸出來刮掉,一個是你從口裡吐出來,是一個道理。但是吐出來的,我覺得比刮的還高明。所以你得真心認錯,你不認錯,你回不了頭,你要有勇氣,這叫大勇。大勇是什麼?大勇是肯對著大眾承認自己的過失,發露懺悔,改過自新。哪個人沒有過失?要沒有過失,你就成聖人,你不是凡夫。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就是你不是聖賢,哪有沒過失的!只是你自己不認真去檢討,不肯懺悔,不承認,處處還自以為是,你的病怎麼能好?  業障,什麼叫業?起心動念就是業,分別執著那就是障。我們有沒有?六道凡夫個個都有,哪有不造業?念念想著別人,善業,好不好?好。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能。為什麼?因為你還會執著。這是佛經上講得清楚,只要有執著,六道就出不去,但是你念念都是善業,你在六道裡頭三善道受報,三善道是人道、阿修羅道、天道。雖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也很容易迷惑,迷惑之後就造業了,他又造惡業,那你福報享完之後,惡業現前,豈不是又要回到三惡道去嗎?你什麼時候能脫離六道輪迴?真想脫離六道輪迴,要靠佛法,它真的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真能幫助你回歸自性,那就圓滿成佛了。首先你得要認識,認識在佛法里叫解悟;把業障懺悔盡了,那叫證悟。由此可知,八萬四千行門,就是修行的方法,門是門徑,法是方法,叫法門,也就是懺悔的方法,修行就是懺悔、就是放下,把自己這些習性全部都放下,業障就懺除了,才能幫助自己提升。業障不但是這一生,我也曾經提到,因為我們從國外得到很多心理醫生治療的資訊,就用深度的催眠,我鼓勵一些學佛的同修,信心不足,還有懷疑,可以去找找這些外國心理醫生,接受他們的催眠,讓催眠當中講到你過去生中所造的業障。如果你要有這麼多的資訊,知道過去世,過去一世、過去二世、過去三世,五、六世,這生生世世造的些什麼業你都曉得的話,能幫助你懺悔,能幫助你把五臟六腑里的病毒全部給吐光。  所以講到修行就離不開懺悔,佛法裡面無論是誦經、拜懺、禮佛,甚至念佛,念完都做一個迴向,迴向就是屬於懺悔,不能不認真。我們今天最具體的,用《感應篇》,雖然是道教的,在佛門裡面,祖師大德用它來幫助懺悔,很多。特別是明清兩代,讀書人之間盛行「功過格」,佛門也不例外。你看看,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送他一本功過格,那個功過格不是佛經上的,就是《感應篇》,裡面的條目就是《感應篇》。用它來幫助你懺悔業障,很有效果。它不是從印度傳來的,是我們中國本土的,我們翻開來是特別親切,一條一條的,回過頭來問自己有沒有犯?這叫真修行。所以我們現前一定要記住,現前特別是什麼?身體不好,毛病很多,年紀輕輕的已經一身病了,唯有真正懺悔,你的病痛可以化解了。徹底懺悔,你的生死可以了了。  佛法里修行,可以說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什麼?懺悔而已,所有的法門都可以說之為懺悔法門。特別要想到孝親尊師,凈業三福,世尊特別提出這兩條,父母之恩報不盡,老師之恩亦如是,要曉得佛菩薩是老師。你看我們佛弟子,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我們稱釋迦牟尼佛「本師」,本師是什麼?根本的老師,建立佛教在這個世間第一個老師,建立佛教的老師,我們稱本師。所以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個關係是屬於倫理,總得要搞清楚,跟一般宗教不一樣,我們跟佛、跟菩薩是師生關係。要是跟菩薩講的,實際上我們跟菩薩是同學的關係,因為他是佛的學生,我也是佛的學生,他是前屆的學生,我是後來的學生,所以我們跟菩薩是前後同學。菩薩修得不錯,修得很好了,他可以教我,所以我們對菩薩,甚至於對祖師大德,都以老師之禮來奉事,關係搞清楚了。同一個本師,前後不同,關係非常親密。菩薩教我們的,祖師教我們的,就跟世尊教導我們的沒有兩樣,我們得依教奉行。佛在戒律裡面跟我們講到三聚凈戒,前面跟諸位說過,這個意思就是說,佛雖然住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還是有限,還是很多東西沒有提到,所以指導我們一個總的原則,凡是對自己有利益的,佛沒有說到,要好好的學;對自己有害的,佛沒有說到,你也得要放下,不能說佛沒有說,我就可以放逸了,那錯了。譬如,這是我們一般常常講的,佛戒律里沒有說抽煙是犯戒,那好了,你就去抽煙了,可是抽煙對身體怎麼?對身體決定有害處,沒有好處,這個就屬於攝善法戒裡面,這不善,你就應該要把它斷絕。第三種是饒益有情戒,這個事情是對眾生有利益的,對大眾有利益,你一定要做。所以要通權達變,要有善巧。戒律不是死的,它有開遮持犯,在某一種狀況之下靈活的運用,這個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五「隨喜功德」,對治什麼?對治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煩惱,這個煩惱也是很多人都有,嫉妒。我們看別人好,心裡總覺得很難受,嚴重一點的,想辦法障礙他,想辦法破壞他,嫉妒。這個是專門對付嫉妒心的。佛教我們不嫉妒別人,要懂得隨喜。隨喜的功德,跟那個造作功德的人是一樣大。他修的那麼大功德,我這一隨喜,他的功德我都得到了,你說這個便宜多大。如果你要是嫉妒他、障礙他,你造的罪業可大了。在這種境界裡頭,何必要造罪業?為什麼不成就自己的功德?真正修隨喜,這個人,特別是我們不喜歡的人,或者是我們的冤親債主,跟我們是對立的人,但是他做出這一樁事情是有利於社會的,要不要去幫助他?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這叫隨喜。沒有力量,沒有大力量,小的力量去幫助他,盡心儘力。這一點力量都沒有,歡喜讚歎,給他宣揚,希望社會大眾成就他,這是好事。  在現前的社會,在全世界,今天社會的動亂因素很複雜,不是單純的。我這些年來,有這個機緣參加國際和平會議這些活動,也認識了許多的國家領導人,我們在一起交流都會提到社會嚴重的弊病怎麼解決,每個人都希望這個社會上不再有衝突,能夠回歸到安定和平。現在最普遍的這個衝突,而且是一切衝突里的根本,這個衝突是什麼?夫妻衝突,這是所有整個世界衝突的根本。什麼是夫妻衝突?離婚就是衝突,他要不衝突,怎麼會離婚?所以離婚這個事情不要小看它,影響太大,這是衝突的根源,家不和了。中國古人常講「家和萬事興」,夫妻衝突,家不和了。如果你還有小孩的話,父子衝突,兄弟衝突。孩童的長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夫妻一分離,受害最嚴重的是誰?小孩。小孩長大的時候他有怨恨,他沒有愛心;換句話說,你就製造將來社會動亂的分子,你要不要負責任?你可不可以這樣做法?不是你自己得方便,你在傷害社會,你造的這個業可重了,你自己不知道。  所以,拯救社會從哪裡拯救起?要從教學上。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教宗教。現在這個社會不講這些了,可是除了這些之外,沒有方法來拯救這個社會。我們就曉得今天隨喜功德應該怎麼做法,我這麼多年來,無論接觸什麼人,我都告訴他結緣重要。倫理是講關係,人活在這個世間,不能不知道,人際的關係,首先要曉得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朋友的關係,兄弟的關係,踏進社會,所以有君臣的關係,就是現在所講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要關係搞清楚,關係處好,那你人際上的問題就沒有了。你不懂這些關係,人際關係處不好,就處處遇到障礙。怎樣把關係處好?那是道德問題。你要是明白道理,你自然就懂得怎樣去處理了。還得要懂得因果,你做事情就不會越分。因為人不是一世就完了,一世完了就好辦,他有前生有後世,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知道過去,知道未來,你處事待人接物就會很謹慎。而且你要知道隨喜功德非常重要,為什麼?跟一切眾生廣結善緣,不但現在結善緣,還結來生的善緣。過去無知,不知道事實真相,做了很多錯事情,結了很多怨,現在明白了,總得要把這些怨結化解,不要等到來世。  除這個之外,宗教教育好。我接觸許許多多宗教界的人士,我跟他們大家談中國人對「宗教」兩個字的解釋。我們要宣傳,把中國這個宗教的理念,希望所有宗教都能接受。我在這裡推銷,還沒有遇到反對的,還沒有遇到不願意接受的,這個很難得,中國文化太好了,圓融,博大,精深。中國人講「宗」,什麼叫宗?宗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非常尊貴,非常崇高,就這三個意思,宗。教是什麼?教是教育,是教學,是教化。合起來是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學,崇高的教化。你看,這宗教意思多好,大家都願意接受,與多神、一神沒有關係,你看這宗教意思有多好。所以希望各個宗教都來推動宗教教學,宗教教育。宗教的儀式我們不反對,儀式可以照做,但是教學比儀式還要重要。所以宗教教育是宗教的靈魂,不能夠只有形式沒有靈魂,那就變成迷信。所以我們找不同宗教的經典,我找了十種,把他們經典裡面有關於倫理的教誨、道德的教誨、因果的教誨,把它抄下來,印成一本書,普遍贈送給不同的宗教。你看我們學自己的,同時也學別人的。關於這方面,每個宗教所講的大同小異,所以宗教可以團結。真正要想化解一切衝突,能夠得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從宗教教學下手。宗教教學,首先當然要求得宗教的團結,這是整個地球上的居民有福了,這樁事情我們要隨喜。現在我們看到一些宗教領袖在做了,羅馬天主教教皇,很難得,他這次拜訪伊斯蘭教、拜訪猶太教,我看到這個信息,好事情,肯定宗教都是一家人。所以我們在這上做出隨喜功德。  下面第六,「請轉法輪」。請轉法輪,我們把這四個字省略一下,中國人喜歡簡單,請法。加個「轉」、加個「輪」,反而把人搞迷惑了,「請法」就簡單了。這個請法是什麼意思?我們這裡辦一些短期的佛學講座,請這些法師長者居士來為我們上課,就是這個意思。你看最近這兩年,我們推動《弟子規》,《弟子規》這些老師們很有智慧,他們想出一個短期講座,訂的名字訂得好,「幸福人生的講座」,時間期限四天到五天,短期的,免費,鼓勵社會一般大眾來學習,幸福人生講座,辦得很成功。這兩年來,各地方辦的大概已經超過三百次,每一堂都辦得很成功。我聽說高雄準備在九月份要辦一次,應該也是四天到五天的,台北、台中,好像台南也辦過,這是愈多愈好,這都是屬於請轉法輪。在佛法裡面講,這一條就是請出家或者是在家的這些大德來為我們講解經典。我們要學佛,學佛先決的條件就是要相信,不信你就沒有意思去學了,首先要相信。信了之後要求解,信了之後不解,很容易退心,那就得上課,這個很重要。真正理解明白了,修行是自己。所以大眾在一起共修的例子不多,佛陀在世沒有。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就是上課,就是講經,沒有在一起共修的,在一起共修是我們中國祖師大德他們提倡的,佛陀時代的時候沒有提倡這個。你看看佛經裡面,沒有哪一部佛經講佛陀在世的時候大家打個佛七,沒有,打個禪七也沒有,全都是教學,研究討論,解答辯論,這佛陀時代就有了。所以它確確實實,用現在的話來說,它是學術,跟西方這些宗教不一樣。  佛教傳到中國來,把教學擺在第一,一直到前清的初期還是如此。所以我們看在歷史上記載到的,前清在康熙、雍正、乾隆,乃至嘉慶這個時代,每個寺廟裡都是講堂,都上課。這個風氣逐漸衰下來應該是在嘉慶以後,實在講,也隨著清朝國運慢慢衰了。嘉慶以後,道光、咸豐、同治那就變質,講經教學的風氣衰了,經懺佛事超度的這個逐漸多起來,法會也多起來了。這些歷史我們不能不知道。但是現在你說我們請法,在出家在家裡面哪些是善知識?幾乎找不到了。在從前,講經教學的人,不但是他有修,他有證。李老師以前告訴我們,古時候這些大德上台講經、能夠著書立說傳給後世都不是普通人,至少也證二果、三果,再不然肯定有初果。只要有證就叫聖人,小聖,我們稱小乘叫小聖。小乘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叫小聖。至少也是小小聖,那就是初果須陀洹。他證了什麼?我們能不能跟他比?他放下身見了,也就是他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換句話說,他自私自利沒有了,我們能不能做到?小乘覺悟了,五種見惑斷掉了。見惑是什麼?惑是迷惑,見是見解,五種。五種錯誤的見解他放下了,他斷掉了。這五種頭一個就是「身見」,你看我們六道裡面的眾生,哪一個不把身當作我?佛告訴我們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身體是我所有的,身體不是我。所以這個身體用了幾十年,不太好使用了,換一個,這就是我們一般人叫生死,生死是什麼?換身體。我們每天都要換衣服,換衣服難不難過?不難過。你要是懂得身體不是我,換身體就像換衣服一樣很自在。六道就是衣服不一樣,你的心地善、行為善,你身體愈換愈好;如果不善,愈換愈壞。你投胎到這個世間來,身體不錯,很好,為什麼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得一身病?那個病絕對不是父母他們帶來的,那是什麼?那是你造的不善業。  劉善人講的,十二歲以前,你的身體受父母影響,十二歲以後,你自己造的業影響你自己。所以他說小孩得病,老人的心行不善,他感染的,所謂「兒女的身,父母的心」,他真有感應。父母的心地善良,兒女健康;父母的心不善,十二歲以下的小孩往往他得病的病因是在父母。十二歲以後他造的業,他是自己要負責。連這一點我們都能看出來,現在這個身,我們這個念頭在主宰。我們的心清凈,身就清凈;心染污,身就染污。心善,身體就好,心不善它就得病,病不是從外頭來的。像現在這個傳染病,瘟疫,是有傳染,如果心地善良,就等於說你有很強的免疫能力,它傳不到你身上來,你有一層保護膜,真誠、清凈、慈悲,這是好的保護,不會受傳染。如果心思不正,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那就很容易感染,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不能夠不知道。  現在我們想找一個好老師,到哪裡去找?古人說得很好,學生找個好老師可遇不可求,這個東西要靠感應。善與善相感,我們真的想學道,真的想學好,上天不負苦心人,你會遇到好老師。如果沒有這種懇切的願望,你一生遇不到,縱然遇到,你也不得利益,遇到怎麼樣?對他懷疑,對他沒有足夠的信心,你不會成就。我年輕的時候,在台灣,遇到三個好老師。可是這三個好老師不是教我一個人的,他有很多學生。方老師的學生多,章嘉大師就更多,李老師的學生也不少,我在台中住了十年,我估計至少超過五十萬跟李老師修凈土,這麼多學生,有幾個成就?有沒有一個能超過李老師?不要說超過,跟李老師達到平等境界的有沒有?沒有,這就是說明一代不如一代,這個麻煩大了。為什麼我們一代不如一代?我們現在明白了,學了這麼多年,搞清楚了,我們的基礎不如他。好像蓋大樓一樣,他是個幾十層的,我們怎麼蓋都蓋不上去,為什麼?地基沒打好。地基不好,怎麼往上提升都提不上去。他們的基礎比我們好,他們真的從小(嬰兒時代)父母就把《弟子規》表演給他們看了。他們的根從什麼時候扎的?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真正是講的紮根教育。這種教育的時候,嬰兒還不會說話,還不會走路,他一出生,他眼睛就能看,耳朵就能聽,大人在他面前言談舉止,他的印象太深了,所以中國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這有道理。  現在我們這一代的人紮根的教育是什麼?是電視。你們想想看,現在小孩一出生睜開眼睛看什麼?看電視,在電視裡面學,學暴力、學色情、學殺盜淫妄,這是他的根,這還得了!這個要把聖賢倫理道德教給他,那多費勁!所以現在愈來愈困難了。尤其現在的法律學外國,跟著外國人走,問題嚴重,為什麼?父親不能教兒女,老師不能教學生了。中國古人所謂「嚴父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現在父母要是處分兒女,打罵他,你侵犯人權。鄰居,在外國是這樣的,鄰居打抱不平,去打電話給警察,讓警察來把小孩帶走,處罰他的父母,你對你的小孩,虐待他,不人道,你怎麼辦?不能教了。學校的老師,現在我聽說現在的學校學生給老師評分,這老師教得好不好,學生來認定,所以老師想要留在學校得討好學生、得巴結學生。學生不高興了,都說你不好,下一學期學校就把你解聘,就不要你了,這怎麼辦?人生在世,這兩個是大根大本,所以佛,你看三福頭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完了,這兩條沒有了,根本的根本斷掉、拔掉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你說這多可怕!這怎麼辦?  所以親近善知識,沒有孝親尊師的心,你就得不到東西。我們跟老師還能得一點點,得個老師百分之一,不敢說多,靠什麼?靠小時候父母教的孝親尊師。現在人不懂,沒有這種心態,你就學不到東西,尤其現在的學生心浮氣躁。從前我們對心浮氣躁沒重視,說說,現在提到這句話,我們真正看到了,而且看到危機。所以說我們想辦班,到哪裡去找老師?今天幾個好老師,叫鳳毛麟角,到哪裡去找?每次他們辦「幸福人生講座」,還能找到七、八個老師,不容易!我覺得這是三寶加持。是不是佛菩薩應化的不敢講,但是在理上說是有可能。這些老師那麼熱心,不辭辛勞來跟大家講課,講得那麼樣感動人,談何容易?我們看到很歡喜,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這些老師如果說不退心,認真學習古聖先賢,他們將來的成就不可思議。這也得要大眾有求好的心,才能得到佛菩薩的感應,所以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天真正的好事,我們要怎樣培養下一代優秀的老師,儒釋道都缺老師。誰來干?勸人不如勸自己,自己真正覺悟,真正回頭髮心,這個事情沒人干,我來干。真干,真能成就,得守住兩個條件,這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前最後留下來的遺教,第一個是「以戒為師」,第二個是「以苦為師」,你得具備這兩個條件,你就能成就。什麼是戒?《弟子規》是戒,《感應篇》是戒,那是戒律的根本。世尊在世,沒有《感應篇》,沒有《弟子規》,世尊的教學是從小乘開始,在鹿野苑講《阿含經》十二年。《弟子規》的教義,《感應篇》的教義,在《阿含》裡面,《阿含》分量太大,散在《阿含經》裡面。《感應篇》跟《弟子規》是在中國古聖先賢教誨裡面,把它抄在一起,集合在一起,這個很難得。所以世尊教學,教導後人,要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不先學小乘就學大乘,佛不承認,非佛弟子。  佛教傳到中國,小乘經典翻譯得很完備,我們的《四阿含》跟現在的巴利文經典,南傳的,兩個一對照,我沒做這個工作,這個話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這一對照,巴利文的經典比我們小乘經大概只多五十部的樣子,那就很少了。小乘經將近三千部,你看多五十部,這分量很小,可見得翻譯得非常完整。當時在中國有兩個宗派,成實宗、俱舍宗,都是從這裡打基礎的。可是唐朝中葉以後,我們中國佛教界就不學小乘,所以這兩個宗也沒有了。不學怎麼辦?我們中國人,無論是出家在家,用儒、用道來代替小乘,這個行。所以在最近這一千五百多年,代代都有高僧大德出現,說明用儒道來代替是可以的。我們今天學佛,小乘丟掉了,《弟子規》不肯學,《感應篇》、《陰騭文》不肯學,所以我們學佛就出了問題,因為沒有根,怎麼向上都提升不了,問題出在這裡。能在這上紮根就會有成就,你扎得深你有大成就,你扎得淺有小成就,沒有這個根,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只可以說在佛法裡頭結個緣而已。  今天「請轉法輪」使我們想到沒有師資了。眼前最重要的大事,我們怎樣來幫助佛法,來培養師資。我們真有心,這就有感,我們相信佛菩薩會有應。真正求佛菩薩人多了,我加個「真正」,真正求佛菩薩,怎麼叫真正?我們依教奉行就是真正,口皮上求佛菩薩,心裡留戀五欲六塵,那不會有感應。我們真能把自私自利,我常常講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放下,那就是真心,會有感應。我們這樣啟請,佛菩薩會應,佛菩薩會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接受我們供養,接受我們護持,他來做樣子,像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像祖師大德示現在中國這片廣大的佛土來教化眾生。如果不是真正干,那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起心動念還是損人利己,這樣念佛有什麼用?這樣求佛也沒用處,跟佛不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次江本博士在高雄做的報告,很多同學們去聽過。江本跟我也是老朋友,他這十幾年水結晶的實驗做得好,我很讚歎。水實驗說明什麼一樁事情?感應道交。你看我們人有感,有起心動念感,它就有應。我們以善心感,它的結晶非常之美,你們從照片上可以看見,那個照片是從顯微鏡拍攝下來放大的。我們的心行不善去對著這個水,水結晶就很醜陋。我們怎樣跟佛起感應?善,純凈純善,就能跟佛菩薩起感應;我們的心不善,跟妖魔鬼怪起感應,這是真理,這一點都不假。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真正懂得我們老祖宗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就解決了。解決問題不在外面,解決問題在自己。解決社會問題,解決天下問題,統統在自己,這妙絕了。向外,決定解決不了問題,縱然解決,是一時,後頭有後遺症;唯有向內心去求解決,什麼後遺症都沒有,圓滿解決,這是佛法,這是聖賢教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上一篇:海濤法師:如何克服睡魔?因為自己很愛睡覺?(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91.html)--------------------------------------------------------------------------------------------------------------------------------海濤法師:如何克服睡魔?因為自己很愛睡覺?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4 10:38:00問:如何克服睡魔?因為自己很愛睡覺? 答:你要思考,假設你能活到九十歲,一天睡八個鐘頭,那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睡掉了三十年,再去掉幼年無知、老年昏昧,真正努力的時間不是很多,更何況生命無常,你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幾歲。所以如何降伏睡魔?佛陀教我們睡覺之前修光明想,就是要睡覺之前眼睛閉起來,看到一個很亮的太陽一直照,這樣能夠減輕睡的時間,會比較不愛睡覺。有些人一上車沒事就打瞌睡,我坐車子都不愛睡覺,想睡也練習到能夠降伏,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很愛看書,晚上都看到捨不得睡,這樣對身體也不好,所以老師父都跟我說:「海濤呀!早睡早起。」我說:「不好意思!我都晚睡晚起。」人家早課作完了我才起床,這樣也不好,應該要調整,不過調整就要恢復正常的生活,我沒有辦法晚上兩點睡明早四點起床。有些老師父晚上八點就睡,生活已經很規律了,像覺光長老七點睡,一點半起床,算一算這樣也睡得還不錯。老師父說:「這樣我晚上就不用交際應酬,一點半起床沒人吵,可以開始用功了。」這方法也很聰明,不過老和尚當然可以,年輕法師晚上七點半要弘法度眾生,就沒有辦法了。不過,過簡單規律的生活也很好,所以警惕自己,或站起來走一走修光明想、或禮佛幾百拜,都可以去除睡眠。(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90.html)--------------------------------------------------------------------------------------------------------------------------------凈空法師:請佛住世,常隨佛學發布:隨喜功德 [] 日期:2012-2-4 10:10:00 普賢菩薩十願(三) 凈空法師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一集)  2009/5/16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3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十波羅蜜裡面的「願波羅蜜」。前面我們在願度裡面學習了普賢十願,今天我們從第七看起,第七是「請佛住世」。前面所講的「請轉法輪」,這是非常重要,像現在海內外禮請法師大德居士去講經弘法,都是屬於請轉法輪。可是,古今中外眾生的根性並不是很利,過去李老師跟我說過這問題。因為這麼多年來我沒有道場,也不能夠長住一個地方,所以都是到處遊歷,所謂是游化人間,講一部經講完就走了,而且多半都是小部經,時間大概不超過一個月。在國外情形就更難,譬如在美國、加拿大這些地區,工作都非常忙碌,真正能夠定下來學習經教,每個星期只有兩天的時間。他們是星期六、星期天休息,所以星期五的晚上可以聽經,星期六可以聽經,星期天他要回家去整理他的家園,準備明天去上班。所以時間非常有限,頂多這一個星期能夠給你講三堂課,也就是六個小時。時間分配是星期五晚上兩個小時,星期六上午可以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下午的時間或者是安排在晚上。要講一部經,如果是三十個小時的,那就十五堂課,一個星期三堂課也要一個月,三五一十五。  眾生的根性,諸位想想看,有幾個人一部經聽了就開悟,一部經聽了就證果?世尊當年在世,有!確實有一部經聽完開悟的、證果的。像大部經,或者聽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就開悟了,這個都有。世尊滅度之後少了,現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可能,那怎麼辦?就得長住在一個地方,教化這一方,希望這一方人當中能有幾個開悟的,有幾個真正成就的,那就功不唐捐!老師用這些話勉勵我,他說你到處游化,對你自己來講是不錯,為什麼?自己功夫沒有間斷,可是對真正利益大眾很難做到。我向老師報告,我確實也想長住在一個地方,沒有這個緣分,或者說沒有這個福分,這是真的,現在人講沒有這個條件,所以哪裡請哪裡去。想長住總有障礙,所謂有障緣,這些障緣自己無法想像的,到時候你不能不離開;雖離開,有去處,自然另外有地方來禮請。不過總而言之,還是要請佛住世,這才是長遠之道。不過現在,高科技確實帶給我們很大的方便,像我們這樣小小的錄影棚,我們在香港有一個,規模跟此地差不多。我們用網路,尤其現在是寬頻網路,效果跟衛星電視差不多,能夠同步傳播到全世界。無論在什麼地方講,我們這些志同道合的同修,在這個時段裡面無論居住在哪裡,我們都能夠歡聚在一堂。諸位在電視機面前、在電腦面前都能看到畫面,都能聽到。我想再過個二、三年,可能我們用同步的來討論、問答,都能做得到!這是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那個時代,無法想像得到的。現在有這種技術,這個技術彌補了缺失。  但是老師重要,老師是培養出來的。所以請佛住世,今天我們可以把這個重點解釋在培養師資。什麼人能培養?那是我們佛弟子的使命,是我們的責任。真正優秀的傳教師,或者是法師、或者是居士都一樣,我們不要在這個地方分別。居士當中講經講得好的有,真修行的人有,不是沒有,我們要尊重他,我們要護持他,讓他能夠安居樂業,他的事業就是修行,就是弘法。在生活方面我們認真的去照顧到,真正修行人,無論是在家、出家,生活一定很簡單、很單純,他不會浪費;他要講求生活物質的享受,他就不是真修行人。我們在台中,李老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不但是在家人的榜樣,也是出家人的好榜樣。我當年求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是四十年代,民國四十年代生活比現在樸實,我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九十塊錢,如果包括其他所有的零用錢不超過一百五十塊錢。老師很喜歡,老師告訴我,那時候我出家,出家之後再回到台中,他告訴我,你一個月的生活費用,所有一切都包括,超過一百五十塊錢,李老師笑著說:那你就不是出家人!實在講,李老師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費用,給諸位說,不超過一百五十。飲食方面,他老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就是吃飯的費用六十塊,我一個月吃飯要九十塊,我一天需要三塊錢,他一天兩塊錢就做到。也就是說他吃得比我少,我那時候年輕才三十幾歲,妄想多。諸位要知道,飲食是能量的補充,身體是個機器,這個機器消耗能量,飲食是能量的補充。如果補充不足,你的體力就不夠用,你就會生病。但是每個人體質不相同,所以每個人每天需要的能量也不一樣。有的人這個身體是很節省能源的,像李老師就是的,他只要一點點飲食他就夠了;我們沒辦法,我們必須要比他多吃一些才能維持。我們都是一天吃一餐的,李老師一天吃一餐,我也是一天吃一餐,但是我的一餐需要三塊錢,他一餐兩塊錢就夠了。能量消耗到哪裡去?實在講,勞心勞力消耗能量都不多,能量應該是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消耗在妄想上。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那個能量消耗大!所以心地愈清凈,消耗能量愈少,道理在此地。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僧團日中一食,吃得少,僧團每個人心地都清凈,沒有妄念,每天用功辦道,辦道就是修禪定,念佛也是修禪定,修清凈心,清凈心就是禪定,每天聽佛講經說法。世尊一生都是講經,從他開悟,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中斷,跟大眾在一起上課。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人,這說整數,實際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常隨弟子,不是常隨弟子經上就不記載,更多!大眾在一起,佛講經教學,一個人向世尊請教,他也跟你講。《阿含經》裡面這個例子就很多,來問個一樁事情,佛給他解答,以後結集成經藏就一部小經。最小的,分量最少的不超過一百字,二、三百字的這種經典太多太多了,那是對一個人講、對兩個人講,對五、六個人講;換句話說,只要佛開口,佛沒有廢話,你記錄下來就是經教。所以我們肯定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中斷過。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對什麼人,隨機施教,這是他老人家給我們做的榜樣。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遠離五欲六塵,沒有貪瞋痴慢,這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示範。我們後世仰慕佛陀、皈依佛陀,願意做佛陀的學生,承傳如來正法,就得要認真干,要真學!  請佛住世,到哪裡去請?現在佛不住世,這條我們就要用引申的意思,當前真正有修有學的善知識就是佛的化身,我們要請他住世。他不住世怎麼辦?《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又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說得好,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本來是佛,這話是真的嗎?真的。我們學了半個世紀,對佛這些教誨,我們可以肯定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是我們現在在自性清凈心上有著妄想、分別、執著,有了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放下就是,沒放下也是。放下你是究竟圓滿佛,沒有放下你是個迷惑糊塗佛,怎麼不是佛!只要我們自己肯放下,妄盡還源,就成功了。今天我們請佛住世,請誰?要請自己住世,這做得到,請別的佛住世難!我們會失望,要請自性佛住世。菩薩成佛了,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一定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要隨機,應機說法。像惠能大師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佛,他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完全是平等的境界。釋迦牟尼佛的緣是佛的緣,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而為說法。惠能大師在一千三、四百年以前那個時代,差不多是一千四百年以前出現在中國,中國的緣分是什麼?比丘身分。應以比丘身而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這三十二應裡頭的。  應現不同,絕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要有意思,他是凡夫,他就不是佛。佛沒有起心動念,更沒有分別執著,而是什麼?眾生有感,他自然起應,這麼回事情。應以宰官身得度者,他就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為商主身得度者,即現商主身而為說法,商主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企業家;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你看多活潑!佛是什麼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就是佛!展開世尊的經教,他一看就懂,他沒有障礙。我們今天翻開經本為什麼看不懂?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這些障礙,這些障礙障住你,你看不懂;沒有這些障礙,一接觸就明了,哪需要那麼多!這是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放下,放下就是。放下是什麼?無我。我都沒有,哪來的自私自利、哪來的是非人我、哪裡有貪瞋痴慢!全都沒有了,都放下了。所以要懂得,請佛住世,在今天是請自己,不能請別人,請別人你會大失所望,得請自己。遇到有緣,有幾個同參道友在一起好好修行,在末法時期建立一個正法道場,需要多大?菩提別院這棟房子夠大了,是娑婆世界的大道場,這裡面真的有三尊佛、五尊佛還得了,活佛。古人常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有廟無道不能興教。這個話是李老師當年常常提醒我們,得有道,廟不怕小,有道就靈,就叫大道場。所以無論你是出家或者是在家,沒有不能成就的。  我們依靠佛陀的經教,成功的秘訣第一個是真信,對世尊有信心,真信不是假信,對經典真信。但是經典也怕有偽造的,怕假的,這個在末法時期,在現代必須有智慧去揀別,什麼經是真的、什麼經是假的。早年老師都很細心的教導我們,《大藏經》裡面有的,那就可靠;《大藏經》裡頭沒有,這經不可靠。為什麼?《大藏經》是經過世世代代出家、在家的大德他們肯定的,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編在《大藏經》裡面。現在印的《大藏經》,不像從前那麼嚴格,有許多人的著作也被印進去。所以我們要小心、要謹慎,必須以古代《大藏經》的目錄為標準,古代最晚的在中國是《乾隆大藏經》,那是經過嚴格審查的。民國年間也有印一些《大藏經》,他們選入《藏經》裡面就不像從前那麼嚴格。所以老師教給我一定要依古時候的版本,宋朝的版本、明朝的版本、清朝《龍藏》的版本,這個可靠,決定沒問題。  經教,實實在在講,學經教的秘訣、修行的秘訣,凈宗提出三個字「信、願、行」,這叫修凈土的三資糧。對釋迦牟尼佛相信,決定不懷疑,對阿彌陀佛相信,對凈土三經相信,現在是五經一論,沒有問題。為什麼?五經的第四部經是「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的;第五部經是《大佛頂首楞嚴經》裡面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沒問題;天親菩薩的《往生論》,也沒有問題。凈宗五經一論是真經,這決定不是假的。經沒有問題,經看不懂,我們業障深重看不懂,還得找老師幫忙。老師到哪裡找?過去李老師也教我去找古人,我們學《彌陀經》,李老師給我介紹兩個幫手,兩個助教,一個是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一個是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好!你就得兩個幫手。我們現在這些年來學《華嚴經》,也找了兩個幫手,第一個幫手清涼大師《華嚴經疏鈔》,另外一個幫手李通玄長者《華嚴經合論》,有這兩個指導,我們學《華嚴經》就沒問題。  《無量壽經》最新的本子,這個本子沒有入藏,是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對於夏老有信心,這個本子前面有一篇很長的序文,梅光羲居士寫的,梅老居士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這兩位大德的成就不是泛泛,從佛法理論上來講可能是佛菩薩再來,在這個時代示現,以居士身出現,講得通不是講不通。黃念祖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是夏蓮居老居士傳法的學生,我們也算是在晚年才遇到,見過多少次面。他在中國弘揚《無量壽經》會集本,只有他一個人,那個時候我在國外也是弘揚這個本子,我們兩個碰頭,志同道合。會集本是李老師傳給我的,他老人家早年在台中講過一遍,那個時候他才六十多歲,李老師六十多歲。我在台中求學,他把這個本子給我,就是他講經用的底本,他做了眉注,是以毛筆寫的,寫得很規矩,寫得很好。我當時看到這個本子我就歡喜,因為他注得很清楚,段落勾得也很明晰,我能看得懂,我能講得出來。可是那個時候他不讓我講,我也不懂什麼原因,以後明白了,這個本子有爭議。所以李老師講過一遍,他就沒有講第二遍,很多人不服。真好!這不是假的,我們可以仔細的去做比較,跟過去的版本,五種原譯本,兩種會集本,一種節校本。所以《無量壽經》現在是九種版本,你跟其他的八種比,真好。  所以老師交給我,我什麼時候才拿出來?李老師圓寂之後,我想了一想,老師交給我這樣東西,再打開來一看,真好,我就開講,第一次講的在美國,聽的人都歡喜。所以我們把它印了一萬冊,第一版印了一萬冊,李老師的眉注本。這一流通,大家看到了,沒有一個不歡喜,《無量壽經》的緣成熟了。雖然在這些年當中有不少人有爭議,現在平息了,在中國,中國國家宗教局肯定,他們提倡的凈土五經,《無量壽經》就是選夏老的會集本,這肯定了。所以它有時節因緣,時節因緣沒成熟,不能夠勉強,那個時候我們年輕不懂,現在明白了。當年老師交給我的時候,我那個時候才四十多歲,四十齣頭,老師不准我講,告訴我「要有耐心等待,等緣成熟」。沒想到我們的緣是先在國外成熟,然後才國內。前後我講了十一遍,第十一遍是細講沒講完,講了一半,我記得講到第二十四品「三輩往生」,剛剛好講到一半。等什麼時候再有時間,再去接著講不太好講,重頭重新把它講一遍,現在講,那跟過去境界不相同。經有無量義,一定要認真去學習,就是依教奉行。修凈土,真正發往生西方親近阿彌陀佛的心,這個心要是真,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真正發心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現在住在這個世間,你覺得什麼?暫時的,像住旅館一樣,這不是我的老家,這旅館。  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確確實實可以做到隨緣妙用。妙用是什麼?不執著,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們說好,都好,只要沒有嚴重的問題,沒有嚴重違反性德,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嚴重違反性德的時候提醒你一下,你接受、你明白,好,你不接受、不明白也好,沒有一樣不好。能接受,依教奉行,好,你這一生成就,永遠脫離六道;不能接受也好,你還在六道裡頭再輪迴幾次,下一次再遇緣的時候再得度。這事情怎麼能勉強?所以菩薩住世,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常生歡喜心,道理就在此地。我們常生煩惱不生歡喜心,為什麼生煩惱?斤斤計較,成見很深,這就造業,所以就很辛苦,道理在這個地方。所以今天幫助別人成就,不如幫助自己成就;請別人作佛住世,不如請自己作佛住世,諸位冷靜想想就曉得。  我們再回到現實環境,就是培養人才比什麼都重要。早年,我還沒出家,出家之後方東美先生我也常常去看他老人家,也每次提醒我,所以我這印象就很深刻,這個話至少他說過十幾次,「中國佛教要復興,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這個話我聽到耳熟,什麼叫叢林制度?叢林是大學;換句話說,今後佛教要復興一定要辦佛教大學。叢林的主席是方丈或者稱住持,就是校長,首座和尚就是教務長,維那就是訓導長,監院就是總務長,名稱雖然不一樣,他們的執事完全相同。所以中國叢林的組織跟現在的大學是一樣的,用這個來培養人才。現在辦學的很多,風氣也挺盛,能不能成就?還是難。難在哪裡?難在沒有老師。早年,我離開佛光山就到華岡文化學院去教書,那時候叫文化學院,張曉峰先生辦的。我在那個地方教了五年,教哲學系,好像教三年級跟四年級,佛經哲學。張先生辦這個文化學院,現在是文化大學,給我很大的啟示。辦學院要老師,所以他先辦研究所,招的學生是什麼資格?碩士。他這個研究所是博士班,研究所學生畢業出來之後再辦學院,他們就做老師,學院裡面的講師、副教授、教授,這樣學校辦起來。所以今天要辦佛教大學得走他這個路子,先辦研究所,培養佛門的研究生。可以辦兩個班,碩士班、博士班,招收大學畢業生,出家、在家都可以。有了這批師資再辦學院,由學院再擴大就佛教大學,如果不是這樣的,就很難收到效果。  所以我當年在文化學院這個五年,自己很有受用,體會也很多,將來佛教怎麼個發展。可是這麼多年,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是成就了自己,非常想幫助別人,不容易,因為學佛這一門學問跟世間學術不一樣。學佛的條件,我常常講十六個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你才能學佛,你才能入門。如果這十六個字沾一個,你就入不了門,這是佛法跟一般世間法不一樣的地方。今天無論你是在家、出家,你能真把這十六個字放下,入佛門了,這十六個字沒放下,沒入門,這個自己不能不知道。在講堂裡面,我還說得更貼切、更真實的話,我說我這十六個字你統統放下,你是不是真的入門?用《華嚴經》的標準,只在門口沒進去。要怎麼樣才能進去?必須是佛陀在經教裡面給我們講的標準,你真的入門。那個標準是什麼?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你入門了。在《華嚴經》裡面是初信位的菩薩,你證得了,在小乘裡面是須陀洹果,你證得了初果,這才叫真的入門。所以我講的放下十六個字,帶你到門口,差一步,沒進去,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們這十六個字還沒有放下的話,你距離門口還有相當的距離,遠之遠矣,你怎麼能講經?  所以佛法難,難在這個地方,就是要把世間名聞利養舍掉,要把自私自利舍掉,然後進一步,真的符合世尊所說的條件,放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入門了,真入門了。在大乘裡面,你就是《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好比是小學,你就真正進入小學一年級,不是凡人,是聖人,小小果,非常可貴。為什麼?證得這個果位,三不退裡面你就得到一種,位不退。你沒有離開六道,但是保證不墮三惡道,你在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是第七信的位次。七次往返,真的好像是一次往返提升一級,七次往返的時候證阿羅漢。證阿羅漢,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沒有了,還到不到六道來?肯定會來,但是來不是受報的,不是受果報的。來幹什麼?來度眾生的,來行菩薩道的。阿羅漢有這個能力與一切眾生,與六道裡面眾生感應道交,六道裡頭有緣眾生他心有感,阿羅漢有應,他以應化身到這個世間來,很多,也不是少數。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在中國過去譯場,就是翻譯經典的場所,這裡面從事於翻譯工作的人,許多都是三果以上,所以他沒有把經翻錯,他不是凡夫。三果聖人是阿那含,四果是阿羅漢,這個階級的人見惑斷了,見惑的習氣都沒有了。思惑他們正在斷,三界九地八十一品的思惑還沒斷盡,斷盡就證阿羅漢果,這是真正入佛門。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真難,然後我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八萬四千法門不容易修。那怎麼辦?諸佛如來慈悲,無一不是教導我們指歸凈土,特別是在末法,你走這條路肯定走得通。  持戒念佛,把《弟子規》學好、把《弟子規》真正落實就是持戒。要真正做好,我們的業障習氣太重,自私自利這個念頭太強,想斷斷不了,怎麼辦?先求因果的教育。從哪裡入門?我自己入門是從《了凡四訓》,我得受用。雲谷禪師傳給袁了凡的功過格是什麼?是《太上感應篇》。因果搞清楚了,依《太上感應篇》或者是《文昌帝君陰騭文》,認真的學習,學懺悔,明因果,懺除業障,我們才能夠與佛法相應。真心學佛,我們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這個世間,要記住,這個世間逢場作戲,人生是一場戲,人生是一場夢,不要再計較!沒有一樣不好,跟什麼人都能夠和睦相處,為什麼?我過幾天到極樂世界去。我也希望大家都去,你不去我也不能勉強你,你說你的心多清凈,你的心多麼廣闊,多麼自在,多麼歡喜。從今而後,再不把別人的事情放在心上,別人的事情放在心上是傷害自己,傷什麼?把自己的清凈心變得不清凈。自己的事情都不能放在心上,何況是別人的!心要怎麼樣?心要清凈,心要無一物。  能大師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無一物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沒有。我們從這一份《還源觀》裡面讀到,自性清凈圓明體,裡頭什麼都沒有,這是真心,這是本性。見性成佛,我們見不了性,就是因為心裡東西太多太多。說東西你不能體會,換個名詞,你的妄念太多,妄想太多。自性清凈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它是和諧的。真正和諧,對一切人和諧,對一切萬物和諧,對整個宇宙和諧,裡面找不到對立、找不到衝突,這是自性清凈心,學佛不是學別的,就是學這個。心凈則佛土凈,西方極樂世界是凈土,憑什麼到那邊去?憑清凈心。不想自己,也不想別人,這就恢復到清凈。在這個世間,人還沒走,我們可以隨緣盡分做一樁事情,這樁事情就是為正法培養繼起的人才。找誰?找自己,真正發心。我們盡心儘力來營造這個緣分,這就是建一個小型的道場,不必富麗堂皇,不必很大。也就是凡是能夠引發我們煩惱習氣的這種緣,我們要把它斷掉。所以古人為什麼要住茅蓬、為什麼住山洞,有道理,這樣的場所把引誘你煩惱的緣斷掉。  說實在話,我們現代的人福報好像是比古人強,細心去對比一下,我們比不上古人。古人煩惱比我們少,也就是妄念我們超過古人太多太多,真的可以說不止十倍,至少也是百倍,可能到千倍,你說我們活得多辛苦!古人妄念少,生活簡單,身體好,他們可以在樹下休息,晚上在樹下盤腿打坐休息,不怕風吹雨打日頭曬。我們現在行嗎?晚上在外面露天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加護病房去了,不行!這就是說我們的福報比不上人家,人家每天晚上都露天,他能受得了。從這個地方看,我們現在物質生活條件好,身體差太多了,這什麼?業障!從前的物質條件不好,他有個金剛不壞身。我們現在想想,我們還是羨慕從前那個,身體好才真好,能禁得起鍛煉。所以我們要幫助真正發心的人,我們的心發得不夠,他比我發得足,我就全心全力協助他、幫助他、成就他。這一個成就了,他的功德很大,我們的功德跟他一樣大,為什麼?我們促成他的成就。盡小小的力,也把他的功德分過來,他有沒有損失?沒有損失。像燈光一樣,他那個燈光是明亮,我們也是一盞燈,沒光,沒點燃,我這個燈借他的光,借他的火把我的點燃,我的光跟他的光一樣大,他沒有損失。不是說他的功德分一半給我,他就少了一塊,沒這個事情,圓滿的,這個道理要懂。我們分享他的,把自己的智慧光明燃起來。所以我們要留意,真正發心有這麼一個方向,有這麼個目標,這一生住世,住在這個世間提升自己的靈性。再說得白一點,提升自己往生的品位,不求別的,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我們要努力爭取品位上升,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過。  正法久住,弘法利生隨緣隨分,這是什麼?這是我們報恩,知恩報恩。我們活在這個世間,這個身體活在世間,要靠許許多多的人力來幫助我們。你知道每天多少人在幫助我們?單從飲食上來說,你每天喝的茶水、每天吃的飲食,從哪裡來的?你就想想多少人在服務。我穿的這件衣服,衣服從哪來的?這布料是棉製品,棉花是農夫種的,從根源上說,工人採集這棉花才能織成布。再想想織布的這些機器從哪裡來的?如果常常這樣想,你就知道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眾生對我有恩德,佛法講報恩四重恩,父母恩,身體是從父母來的;老師的恩,智慧是老師教導的;國家的恩,國家保障你生活安全;眾生恩,無量無邊的眾生在支持你,讓你衣食住行得到這樣的便利。誰沒有恩德!你真的明白這裡頭的因果,你對於任何一個人不敢輕視,他對我有恩,一點都不假,你才懂得為什麼要報眾生恩。眾生裡面還包括樹木花草、包括山河大地,因為那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我們怎麼能疏忽?  今天我們讀到「請佛住世」,是好事情,往往我們意思看狹、看窄,都認為請佛、請善知識,沒有想到請自己。自己要真正發心,可以不必改變身分,不必改變我的行業,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知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是佛、都是菩薩。可是在世間代表的是出家法師,在家有專門從事於弘揚佛教的這些居士,他也放下世間的行業專門來護持,跟出家人沒有兩樣。民國初年我們所看到的江味農居士,夏蓮居也是居士,梅光羲也是居士。在台灣早年,我們看到李炳南是居士,在佛光山我看到方倫居士、唐一玄居士,都是佛門大德,自己修得很好,佛學院教學,弘法利生。成就的秘訣是真誠心、懺悔心,成功的方法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我們對佛要有信心,對經教有信心,這是遠的;近的,對老師有信心。印光大師在《文鈔》里說得好,說得很多,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成就,二分誠敬得二分成就,十分誠敬得十分成就」。師生關係要懂這個道理。老師縱然成就不大,真正學習的學生超過老師,中國人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藍是老師,青是學生,學生是老師教的,學生超過老師。什麼原因?學生的誠敬心超過老師,所以他成就就卓著。如果學生輕視老師,學生就一無所成,老師高明你學不到東西,老師不高明你更學不到東西。老師不高明,你對老師十分誠敬,你還是十分成就,這個道理深!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師看學生看什麼?他沒有神通,他不知道你將來有什麼樣成就,但是他能看出你誠敬的心態。你誠敬的心態真具足,老師心裡有數,這個學生將來必定出人頭地,他會有成就。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從真誠裡面得來的,真誠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性德。外面那是助緣,裡頭有真因,一得外面的助緣他就豁然貫通,道理在此地。這一條我們就學到此地。  再看下面一條第八「常隨佛學」,這太重要!常是永遠不間斷,要跟佛學,跟佛學你才能成得了佛。學佛的什麼?總的綱領上來講、總的原則上來講,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學佛陀的放下,學佛的看破,看破是什麼?真明了。看破是從放下得來的,你要不放下你怎麼會看破?章嘉大師教我,「看得破、放得下」,這是契入佛道的秘訣,從哪裡下手?從放下下手。你要不放下,你虧可吃大了。你要是放下,你就作佛、作菩薩。佛菩薩跟凡夫沒有兩樣,凡夫執著不肯放下,佛菩薩把它放得乾乾淨淨,知道執著是冤家,執著可不是一樁好事情,所以一定要把它放下。佛教導我們修學的,都是幫助我們漸漸放下,我們真的業障習氣太重放不下,那就要跟佛學。在我們凈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是「凈業三福」,只有十一句,每一句四個字,四十四個字,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句「孝養父母」,我們要真做到,諸佛菩薩都是孝子,不孝父母你進不了佛門。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把孝養父母擺在第一。第二「奉事師長」,佛是我們的師長,要怎樣奉事他?依教奉行。他教導我們的,我們都做到,我們都落實,這才叫奉事,不是別的。對老師的供養,經上講得多清楚,大千世界七寶供養都不如學四句偈的供養,這說得多明白。佛要我們什麼?要我們好好的學習,成佛是對他最好的供養。我們在佛法上有成就,那一點成就就是供養佛。  下面才說「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一展開,你智慧開了,你就曉得十善業道,點點滴滴,在六道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對人對事對物,處處都不離十善業。十善業展開,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無所不包,整個佛法都包括在其中。我常講,舉的這個例子不是假的,《十善業道經》經文不長,四、五頁而已,薄薄的一本書,我說把它放在天平上,這邊就是一本《十善業道》,這邊是《大藏經》,它兩個分量是相等的。有人聽到感到很訝異,那怎麼能平等?真平等,為什麼?一部《大藏經》落實在生活上,就是《十善業道》。中國古人所講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那就是《大藏經》,後頭「篤行」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一展開,你就想到這個意思,菩薩的八萬四千細行,豈不是《大藏經》落實在生活上,它怎麼不平等!所以我說《弟子規》,性質跟這個是一樣的,它在天平上,《弟子規》少,一千零八十個字,它的重量跟四書五經十三經甚至《四庫全書》平等,也是這個道理。你得有智慧靈活運用,字字句句無量義,你智慧一通達,善巧方便用之不盡,無論什麼事情你用十善都能解決,十善就是全部佛法。《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全部的濃縮,這個認知不能沒有,我們才不敢輕視它。  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你去找解決的方法,《十善業道》裡頭有,《感應篇》裡面有,《弟子規》裡面有。所以任何一門東西,佛講得很好,都能幫助你開悟,都能幫助你成無上道。所以《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就是這個道理,就是說的這樁事情。所以我們一門深入,入到什麼程度?入到明心見性。真正一門就是三昧,三昧是梵語,直接翻翻作正受,正常的享受,諸佛、法身菩薩他們才得到正常享受。六道凡夫沒有,六道凡夫的享受佛說了五種,五大類,苦樂憂喜舍叫五種受,不正常;三昧是正常的,與自性相應,正常。自性裡頭本來無一物,你不能說它沒有。惠能大師告訴我們「本自具足」,那就是說它什麼都有,什麼也沒有,不現的時候什麼都沒有,現的時候能生萬法,它什麼都有。現的時候不要執著有,不現的時候不能執著無,你說有、說無都不對。所以我們要學諸佛菩薩的正受,這就對了。佛菩薩教導我們,在凈業三福裡面第一條,我們要有認知,然後再提升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誨。佛陀教誨,首先就把總的方向、總的目標、總的指導原則告訴我們,這什麼東西?就是三皈五戒。  就像我們中國老祖宗教人,也是一開頭就把總的方向、目標、原則告訴你,《三字經》上前面八句話就是!一開頭就告訴你「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性是什麼?就是我們此地講的「自性清凈圓明體」,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沒有善、沒有惡,沒有善惡也沒有染凈叫真善。人都有本性,本性都是一樣的,沒有兩樣,可是我們真的像佛家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把本性變成了習性,習性不善,這是佛講得最清楚了。習性裡面有染凈,習性裡面有善惡,但是習性不是真的是假的,這不可以不知道。雖是假的它起作用,麻煩在此地!作用是什麼?作用是讓我們心境,境是物質環境,心是心理,我們現在講精神現象,它起了變化,這一變就不正常,變成什麼?變成六道輪迴,這不正常。正常的是什麼?正常的變化是實報莊嚴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報土,那正常的。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回歸到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能去嗎?能。為什麼能?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自性彌陀,唯心凈土」。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不是外來的,是我自性裡面變現,我怎麼會見不到!這關係多密切。西方極樂世界是心現的,自己心現,也不是外來的,心現識變,自己阿賴耶識裡頭變現的,不是別的,你還有什麼懷疑!這不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是外道,那未必求得到。這也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反求諸己」。  西方極樂世界是自己變現的,阿彌陀佛也是自己變現出來。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裡面,講得很清楚,多麼肯定!我們依著佛的教誨受持三皈,這是最高指導原則。所以知道本性、習性,因為習性這才能接受佛菩薩教導,「苟不教,性乃遷」,愈變愈壞。接受教誨呢?「教之道,貴以專」,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一生肯定成就,那就是專修一門,不能雜修。凡是自己吃虧不能成就,就是太雜、太多、太亂了,你的心念不能集中,心散亂,所以不能成功,道理在此地。如果心能夠集中的話,很快!惠能大師在一夜之間,聽五祖忍和尚講《金剛經》,講大意,他不認識字,不需要經本,言下大徹大悟,就作佛了,轉凡成聖,你看看多快。有人學的進步很快,你細心去觀察,什麼原因?他專。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我們同學二十多個人,確實我學得最快,你問什麼原因?我專,我比別人專心。聽老師的話專一,老師教只能學一門,一門學好了再學一門,一門沒有學好不可以學第二門,一樣一樣的學,速度就快!如果是雜修,課程很多,想著這個又想著那個,什麼都想學,這問題嚴重了。佛法的修學像種樹一樣,你看樹有根、有本,本就是主幹一個,然後再有枝、有條、有葉,你有根有本自然它就發生枝葉花果。你根沒有培好,本沒有完成,哪來的枝葉?現在人枝葉就是很多,現在人一開始學他就在枝葉上,他把根本忘掉,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根本就是「教之道,貴以專」,學之道還是貴以專,你不專心、不專攻,你怎麼會成就?不專,心是散亂的,你心裏面充滿煩惱、充滿浮躁,你怎麼會有成就?所以專一太重要!我們最近看到一個同學胡小林居士,最近五月四號他在青島的講演,光碟我看到歡喜,無量的歡喜。他比我厲害,為什麼?他比我還專,所以才有這麼殊勝的成就,他成就超過我!他才學兩年半不到三年,這樣殊勝的成就,沒有別的就專一,他專學《無量壽經》,夏老居士的會集本。他問我,我叫他念三千遍,他念了一千多遍,愈學愈歡喜。《弟子規》完全落實,任何問題他在《弟子規》裡面找答案。聽我講經,我說我講得不好,我介紹他夏蓮居的會集本,他有了。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無量壽經白話解》,我介紹給他,書他有了沒看,我說為什麼不看?專聽我講的《無量壽經》。你看他專到這種程度,這個比我強。我在台中學講經的時候,李老師介紹我的參考書我看!我今天介紹給他他不看,他專看我的《無量壽經》講記,聽我講《無量壽經》的光碟。我聽了之後不能不佩服,他心是定的,他不動,如如不動,定則生慧,智慧就開了。這是給我們學習經教的人做了一個好榜樣,我們應當要向他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普賢菩薩十願(四) 凈空法師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二集)  2009/5/17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3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願波羅蜜」,我們看經文,《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文第五面最後一行。   菩薩修學的總綱領十波羅蜜,我們也稱為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再加上方便、願、力、智。這是文殊菩薩在華藏世界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位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共同修學的主要科目。我們學到「願」,在願裡面特別提到普賢菩薩的十願,這都是法身菩薩學的。我們學到「請佛住世,常隨佛學」,請佛住世它的本意諸位要知道,華嚴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在我們凡夫這個層次有我們這個層次的講法,就是淺說,我們要請善知識住世。我們要請佛住世,怎麼請法?我們修學大乘這麼多年,雖然沒有證入境界,可以說也有相當程度的認知。就一般而論,這個世間不是真的,不但這個世間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乃至諸佛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在這個法界裡頭,這麼多眾生出現在一起,這是什麼原因?這是什麼道理?如果我們明白、懂得了,就曉得怎樣請佛住世。原因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業力受生,像我們這些凡夫到這一道來,能不來嗎?不能不來,為什麼?業力牽引著你。佛在經教裡面跟我們講得很好,所有一切眾生造業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去受生;另外一種叫滿業,滿業是你到那一道去你得的身相、你一生所受用的,像我們講無論是物質的受用或者是精神的受用不同,每個人不一樣。我們的引業相同,地球上六十億人口,這六十億人口引業相同,引導你到這個世間來投胎,來得人身,我們都是人。但是我們的命不同,有富貴、有貧賤、有聰明、有愚痴,千差萬別,同是人,為什麼不一樣?滿業不一樣。滿業是什麼?是過去生中修的布施,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引業,引業是我們持戒,譬如到人間來投胎需要什麼條件?五戒十善,這個十善是中品十善。不是佛教,與佛教相通的,其實我們這些年來跟許多宗教交往,看看他們的經典,幾乎沒有一個宗教不具足五戒,叫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相同!有些宗教裡面有飲酒,但是也不許可你喝醉,佛制戒比較謹嚴,實際上它有開緣,跟其他宗教幾乎完全相同。這個叫引業。  我們這一生能做得很好,來生一定得人身。得人身,你在物質生活上的享受具不具足,那就看你的滿業,滿業就是三種布施。有人賺錢很容易,不費力氣,財源滾滾而來;有人是賺到錢了,賺得很辛苦,這是什麼原因?業因不一樣。賺錢賺得很舒服不費力,無論做什麼行業財源滾滾而來,那是布施的時候歡喜,布施之後沒有後悔,就得這個果報。一樣做生意,也賺錢,賺得很辛苦,賺得很累,那是什麼?布施的時候很勉強,或者布施之後又後悔,就這麼個原因。有因必有果,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報。我們也看到這個世間很可憐的人,大家提到這個就會想到非洲,貧窮、落後,每年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你看到那個凄慘的畫面,那也是人,為什麼會落到這種地步?雖然有引業,三種布施沒有修,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沒有在這上下功夫,而且還做許多惡業,所以他感受的是惡報。  人到這個世間來,怎麼來的我們曉得了,業力牽引過來的,一生的受用是滿業不同,大富大貴有因緣,不是沒有原因來的,受苦受難也有原因。這就是世尊給我們說了一句話,在經典上講,到這個世間來「人生酬業」,這是從消極方面來說,你來幹什麼?你來就是酬償業報,你過去生中修的善,你來享福;你過去生中造的不善,那你來受罪。所以享福也好,受罪也好,不都是命里註定的嗎?你怎麼能怪人,怎麼能怨天尤人?所以看到別人富貴不用嫉妒,知道那是善業的果報;看到貧窮下賤也不可以嫌棄,自己要警惕,那是不善業的果報,看到這個情形,就要好好修自己。這些境界擺在我們面前,又何嘗不是教育!真的覺悟了,沒有一法不是佛法,芸芸眾生在示現給我看,業因果報都在眼前。我們覺悟、看清楚了,我們提升自己境界,同時也修福,苦難的眾生我們盡心儘力幫助他一些,這是修福報。這種福報,如果快的,這一生果報就現前,晚年你會有很多人照顧你,這一生所受的果報,佛家叫花報,花報好,晚年很幸福。你會善待大眾,尤其是鰥寡孤獨,真正能夠發心去照顧,盡心儘力去照顧。我們照顧別人,照顧孤獨的老人,晚年肯定享福,來生的果報就殊勝。  在我們凡夫境界,我們知道,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怎麼來的?眾生有感,佛就有應。那我們就懂得怎樣去請佛住世,用我們的心去感,什麼樣的心?真正想學佛,佛菩薩就來了;口裡叫著學佛,心裡沒有佛,這個佛菩薩不會來,不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真干,而且怎麼樣?不為自己,為眾生,我很想自己成就,也很想幫助大家都成就,這個願好!可是自己業障深重,沒有智慧,我雖有心,沒有能力教化眾生,我怎麼辦?我求善知識,「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我在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那時候我二十幾歲,一點都不假,真正發心,你就會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善知識可遇不可求,善知識會被你碰到,沒有這個心愿的人他遇不到,天天住在一起,他沒有得到利益,太多了。李老師住在台中三十八年,有沒有人得利益?有,跟台中居民人口做個比較,少數,太少了。絕大多數跟老師住在一個城市裡,甚至住在一條街、住在隔壁,都沒有得到利益。認不認識?認識,常常見面,見面都點頭,甚至於也學佛、也來聽經,還是得不到利益。為什麼?自私自利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煩惱習氣放不下,那就不行,那不是真學佛,真學佛才能感動善知識常住世間。  台中蓮社的蓮友又何嘗不希望李老師常住世間,為什麼他九十七歲就走了?我跟他老人家在一起,他身體健康的狀況好,八、九十歲都不需要人照顧。我們這些同學們在一起,提起老師都會肯定老師准能活到一百二十歲,這是最保守的。虛雲老和尚一百二十歲走的,我想李老師至少是一百二十歲。我們有八個同學,在他晚年的時候,八個同學有我一個,我們聯名向老師請經,就是請老師講經,請什麼經?《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經沒講完老師總不能走,這經很長。確實老師也講了不少年,將近一半,十住、十行,好像十迴向講到了,十地還沒講到,將近一半。他為什麼走了?從外緣上來講,他吃東西吃壞了,食物中毒。這是他老人家親自跟我說的,特別警告我,這個話說很多遍,至少有六、七遍,我印象很深刻,每次見面就提醒我,不要到館子吃東西。還有,我們吃素的人、學佛的人講求惜福,老師很有智慧,通權達變。蔬菜,煮好的人請他吃飯,味道有一點不對就不能吃,像豆腐很容易餿,筷子挾到聞一聞,味道不對,我有一次跟老師在一起吃飯,我坐他身邊,正好豆腐擺在面前,他挾一塊覺得不對,他用手輕輕的碰碰我,就暗示告訴我這豆腐不要吃,很小心、很謹慎,尤其年歲大了。  他食物中毒是怎麼回事情?學生好意,都是在家的女居士,煮了一碗面供養老師。老師的習慣,很慈悲,你送來一定當面把它吃完,碗給你,歡喜!老師一向都是這樣的。這碗面他也吃了,他知道不對了,這是什麼?面有問題。這個麵條是乾麵,一把一把的乾麵,乾麵它能夠放得很久,裡面都有防腐劑,都有化學東西在裡頭。老師平常不吃這個,他喜歡吃線面,軟的,人工做的,也有機器做的,是軟的,濕的不是乾的。我跟他相處十年,他的飲食起居我了解。尤其是這種乾麵如果是過期了,在一般講可以放三個月,如果四、五個月的話就決定不能吃,可能就是過期了。老師是很好的中醫,所以他吃完之後,他就用解藥,沒事,毒是化解掉了。好像隔了八、九個月又碰到一次,也是這種情形,又碰到一次,他也是吃了,回去用解藥的時候來不及了,毒已經擴散,這下吃了虧。那個時候好像已經是九十多歲的人,年紀輕他能抗得住,年歲太大了,這一病就病了三個多月,三、四個月。我去看他二、三次,他就告訴我食物中毒,從蓮社圖書館回到家裡去的時候,時間來不及了。所以每次見面都提醒我,吃東西小心,為什麼?現在所吃的東西都不幹凈,飲料不幹凈,礦泉水未必是真的。現在我們過的日子確實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所講的「飲苦食毒」,這佛說的,飲苦食毒不就說我們現前社會嗎?喝的是苦水,苦水裡特別指的是酒,從前酒養身、養人,現在酒是假的、偽造的,不是真的,不知道他用什麼玩意做的,非常可怕。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仿冒的技術也發達,什麼東西是真的?連葯都是假的,怎麼得了!藥物是假的,那真的叫謀財害命,造這個罪業他不知道,他只圖眼前的利益。  什麼都是假的,這還得了,這成什麼世界?這世界太苦了!我們也算是有幸遇到這樣的環境,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是好環境,怎麼是好環境?出離心切。這個世界很美好,在這個世界上多住幾年,不錯,住幾年以後再講往生。現在這個世界讓你看到是這麼個情形,不能住了,早一點往生吧!把這個念頭給你提起,你求願往生的心就懇切了。只要你真信、真願,這種懇切的願望真叫萬修萬人去,頭一個條件是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還沒有去之前,在這個世間隨緣隨分幫助一切眾生,隨喜功德,要做,不能說看到不做,那你哪來的慈悲心,你與阿彌陀佛的本願就不相應。我們有一天的生命,還有一口氣沒斷,我們都要幫助苦難眾生。妨不妨礙我們自己往生?不妨礙,也就是說決定不妨礙我們的清凈心。往生最重要的條件是清凈心,心凈則佛土凈,與極樂世界感應道交,如果心不清凈,往生極樂世界就有問題。這個東西不在乎念佛念多少,在乎清凈心,心地清凈一塵不染。怎麼樣?這世界太苦了,看破了,看破你才放下,你對這個世界沒有一絲毫的留戀。在從前,兒孫孝順,那個親情難捨;現在不孝順。在從前,師徒如父子,學生孝順老師,現在學生心目當中沒老師,你還有什麼好牽掛的!所以我們處在這個時代好,不是沒有好處,有好處,讓真正修行人對於貪戀這個世界的心斷掉了,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凈土。  真念佛求生凈土,徹底放下,連經教都得放下,頂多(這是過去老師教我的)念一部《彌陀經》,為什麼?課誦之前念一遍《彌陀經》是定心的、收心的,一遍《彌陀經》念完心定了,持名才有功德。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句名號,裡面還摻雜著妄想、疑惑,功德就全破壞掉了。真正功夫就在執持名號,就在「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的。憶是什麼?心裡真有佛。這個世界不想了,好也好,不好也好,為什麼?這是眾生的共業、別業之所感,我們清楚,我們明了。佛在經教裡面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佛大慈大悲,怎麼會不度無緣之人?無緣是什麼?是眾生不相信、不理解、不肯真干,佛來教化他沒用處,怎麼辦?不教了,不教他,讓他隨業受報。受報他吃苦頭,尤其是到三途,特別是地獄。受盡苦頭他回心轉意了,想學、想求解脫,只要有這個念頭生起來,緣就成熟,佛菩薩就出現,你看多慈悲。你不能相信,你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見面也不會教你。  所以你就曉得,三途雖然佛講是三惡道,講人天,雖然說的是三善道,我學佛五十八年了,我心目當中了解,佛說的三善道未必是善,佛說三惡道未必真惡。為什麼我有這樣的體會?實際上佛說得很清楚,連真妄都不是真的,染凈也不是真的,善惡哪裡會是真的!所以我明白,三善道是什麼?是因為你做的善業,那你得去消這個善業;三惡道,你造的惡業,惡業要消掉,那是消惡業的地方,是消化的地方。你從這個角度上去看,善惡就平等了。只要是業,都要把它消掉,業不消掉怎麼?業不消掉你心不清凈。如果在三善道生起貪戀,壞了,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要曉得那不是壞事,就像我們犯了過失,從前學校有體罰,現在沒有了,老師罰學生,打手心、罰跪,受處分的時候是不是壞事?不是壞事。古時候老師用戒尺打手心,這常常有的事情。我們李老師比我們受的苦多,讀書的時候常常挨打、常常罰跪,跪還不是普通的,跪下面用個磚,讓你跪在磚上,很難過,像受刑罰一樣。學生對老師感激,不會怨恨他,為什麼?要打記性,書叫你背的時候,這個地方背不出來,挨過打的,他就特別留意;這個地方聽講沒聽懂的,挨過打的,叫打記性,會記得特別清楚。所以它是教學方式,不能不知道。老師愛學生,不是恨你,不是討厭你,是歡喜你、愛你,這個道理要懂。  所以墮落在三惡道,不是別的,消惡業,惡業也是障。三善道裡面,要緊的是你享受種種福報的時候不起貪戀,那你是真的在享福。如果享福報對福報生起貪戀的心,生起自私自利的心,那就壞了,那就是善業轉變成惡業。轉變得很快,都在念頭上,沒有智慧往往就轉錯了,錯的轉得更錯,善的也轉錯了,這個事情就很麻煩。如果有智慧,它都轉對了,轉得最殊勝的,無比殊勝、第一殊勝就是轉到極樂世界去,這太殊勝!連十方無量的菩薩都羨慕,你是怎麼轉的,一下就轉成佛?他還在菩薩地修行,還不能提升到佛的地位,你怎麼就轉成了?所以凈宗法門不可思議,凈宗法門要是遇到,那個緣分是太稀有!我們這些人遇到遇不到?遇到了,而且跟凈土的緣很深,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你會生生世世遇到的,有緣嘛!無論在哪一道,我們常講,除了地獄道沒有,其他的五道都有佛菩薩在應化。其實說是這麼個說法,這個說法也是勸勉大家,其實地獄有沒有佛菩薩?有!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怎麼會沒有?有。不過問題在哪裡?地獄最難轉,為什麼?太苦了。所以學佛,在一般心理上來講,所謂富貴學道難,貧窮學道難。富貴人他很快樂,他對學佛不在意,所以天上的佛法不如人間,不是大善根的人他不願意接觸。貧窮學道難,他生活太苦,三餐飯都成問題,哪有什麼心思來學佛?所以學佛緣最殊勝的是小康之家,不太富,生活也勉強能過得去,這樣的人容易覺悟、容易回頭,容易接受聖賢教誨。在六道裡面,天道就好比是大富大貴,地獄好比是最貧窮的處所,是這麼個原因,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要產生誤會,不要把事實真相錯解了,這個很重要。  我們生在現前這個社會,雖然科技發達,好像很富有,物質生活都還過得不錯,其實現在這個社會危機重重。前天有個同學從網路上下載一段消息給我看,我還沒有認真去看,我只看了標題。外國有個科學家,也是很有名的,他向社會宣布世界末日,我等一下抽一點時間來看看,完全是消極、悲觀,這世界沒救了。是不是真的沒救?我們細心去觀察,這個世界會變成這個樣子,原因在哪裡?我們來細心去觀察,原因在人性反常;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德能,能挽救。誰有這個智慧、誰有這個德能?諸佛菩薩,我們要承認、我們要肯定,諸佛菩薩有智慧、有德能。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我們肯定這些人都是諸佛菩薩應化而來的,為什麼?他們有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同樣的慈悲、同樣的善巧。我們放下疑惑,不懷疑,具足信心,從經典遺教裡面去找、去發現、去揣摩,這裡面有拯救現前社會的理論與方法。總的原則,這是佛弟子常常掛在口皮上的口頭禪,都疏忽了,總的原則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災難從哪裡來?真的,災難從貪瞋痴來的,貪瞋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戒是什麼?倫理、道德、因果,這都屬於戒。現在這個社會沒有倫理,這太可怕了,沒有倫理,人與人的關係亂掉了,就會造成整個世界的社會混亂;沒有道德,人與人相處、人與環境相處,標準失掉,原則失掉,所以造成整個大自然的混亂,那就是天災頻繁。從地球自然的現象,明顯的呈現出反常的現象,科學研究不出來,地球上溫度為什麼會上升?為什麼這幾年上升得這麼快?這個問題只有佛經上講得透徹。東方傳統的學問裡面講五行,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它有連帶的關係,它跟我們的人性,就是有情眾生的意念息息相關。佛告訴我們,貪心是水,與水有感應。現在人貪婪,貪而無厭,這是什麼現象?水災就現前,嚴重的水患。瞋恚、憤怒、發脾氣、怨恨,我們想想現前這個社會,比起三十年前、比起六十年前、比起一百年前,以前人心是柔和的,溫和,人心安定,現在浮躁。不要說大人,連小孩你去看看都浮躁,這還得了嗎!三、四歲小孩都不安靜,呈現出浮躁的現象,瞋恚、嫉妒,從小就學會害人,這還得了!這是什麼?引起火山爆發,引起地球溫度上升,佛給我們講是這個原因。如果我們這個地球上人從今之後都不發脾氣,溫度立刻下降,立刻就能恢復正常。極樂世界、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災難,沒有火災、水災、風災,根本聽都聽不到,什麼原因?人家沒有貪瞋痴慢。愚痴是風災,地震是傲慢,嫉妒、傲慢感來地震。現在你看看一般社會上,稍微有一點好的事情,比別人殊勝的,值得驕傲!這一驕傲就糟糕,一驕傲地震就來了。做好是應該的,有什麼好值得驕傲的?做不好是過失,做好是應該的。佛經裡面才把這個道理講透了。  於是我們請佛住世就明白了,我們發真心學佛,希望在這一生當中真的要開悟,真的我想證果,我不能證佛果,我也想證菩薩果位。《華嚴經》裡面的菩薩,包括沒有開悟的,初學的菩薩,五十一個等次,我們真正要發心,高位我們不敢想,我們想最低的位次,十信,我想在這一生當中能證到初信、二信,我就滿足了。佛菩薩來不來?來,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你發個願,我這一生想證初果,求佛菩薩來幫忙,肯定來,為什麼?初信位菩薩在大乘裡面是很低,五十一層大樓這是第一層,你想證得也有條件,佛菩薩要不出現,他怎麼教你?這真正請佛住世。還有心量更大的,初信、十信、十住我還不滿意,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證究竟果位,這是大心,那佛菩薩非得要來幫忙不可。你只要動這個念頭,有感,佛菩薩就有應。可是這個念頭要真,要真心,不是開玩笑的,願心一發,念念不忘,要認真努力去做,於是感應會現前;要不是真干,那就不可能,真干是什麼?真學,念佛要真念。  真念,念佛有秘訣,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圓通章》裡面教給我們「凈念相繼」,前面一句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是念佛的秘訣。「都攝六根」這句話不好懂,換句話你就容易明白,就是放下萬緣,就這個意思。六根是什麼?眼耳鼻舌身意,眼把色放下,耳把聲放下,舌把味放下,鼻把香放下,身把觸放下,意把法放下,就是放下萬緣;放下萬緣,你的心是定的,你就恢復到清凈心。「凈念相繼」,凈念是什麼?不懷疑、不夾雜,這就是凈念。我們今天念佛,對佛半信半疑,好像極樂世界太遙遠,沒見到,佛在經上講得很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信心不具足。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很多的夾雜。我們也真有同修真乾的,念佛的時候門關起來,把電鈴拔掉,電話也拔掉,這兩個小時念佛,兩個小時跟外面完全斷絕,這就對了。你正在念佛,電話一來,功夫全破掉了,你要能放得下!第三個秘訣,不能間斷,這是相繼,不間斷是心裡不間斷。所以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要能信得過,堅定的信心,能不能往生關鍵在此地。念佛往生不需要學很多經教,經教是什麼用處?經教幫助念佛人斷疑生信。我沒有疑惑,我具足了信心,我還要不要念經教?不要,一句彌陀念到底就可以。老修行求往生,多半都是年歲大了,自己知道來日無多,閉關念佛,住茅蓬念佛。住茅蓬跟閉關性質差不多,就是跟外面斷絕,我一心念佛。跟我在一塊學佛的,大致上我們外緣是去掉了一些,電視沒有、報紙沒有、雜誌沒有,省很多事情,可是還有電話、還有傳真,這個東西還是有干擾。如果真正念佛,這些東西都不能要。得也有點福報,福報是有人來照顧你的生活,給你煮個兩餐飯,幫助你洗洗衣服,對外面聯繫由他們來負責,盡量不干擾你,你專心念佛。  前幾年,三、四年前,深圳有個居士,黃居士,三十幾歲。他聽我講經,聽到古時候念佛成就的,像《往生傳》裡面所講的,《凈土聖賢錄》裡面所講的,絕大多數大概都是三年成就。他就想試試看,我閉關念佛,外面全部放下,真的就是一部《彌陀經》,其他全是佛號,試試看能不能成功。他找到向小莉,向小莉發心護持他,護關。他念了二年十個月,預知時至,往生了,證明《往生傳》跟《凈土聖賢錄》裡面是真的,不是假的。有壽命,不要了,我功夫成就,見到阿彌陀佛,就走了,真的,他給我們現身說法。那時候我住在香港,到深圳只一個小時的車程。說明這是事實,不是難事。一般人難在哪裡?難在你放不下,你妄想雜念太多,你心裡不是佛號,你心裏面是雜碎的事情,事情太多,這才是叫真正的障礙。所以真放下,不善的事情放下,善的事情也要放下,你才能求生凈土。生到凈土,見到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那個地方成就會很快,為什麼?你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再倒駕慈航,乘願再來,那個時候的願可大了。是不是你來了你就離開極樂世界?不是,你怎麼來的?分身來的。你可以分無量無邊身到各個不同的世界,為什麼?每個世界跟你都有緣,你過去生中在那邊都住過,不止這個世界;無量無邊的世界,你在無量劫裡面統統都居住過,都有有緣眾生。哪個地方眾生有感,哪裡就去,你就能同時分無量無邊身,就像在極樂世界一樣。你在極樂世界,凈土三經裡面都告訴你,釋迦牟尼佛不會說假話,句句真實,你每天都會去供養十方十萬億諸佛如來。十萬億是隨便說的,不是真的,因為我們這個世界距離極樂世界是十萬億佛國土,所以佛說這個話的意思,十萬億佛國土一彈指之間你就到了,你到極樂世界,回到這邊來容易,不難,他是說這個意思,其實哪止!現在我們學了《華嚴》,這邊學的是三個周遍,到極樂世界的能力,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隨時可以去,都是分身去的。阿彌陀佛那個地方聽經說法你沒動,你能夠分無量無邊的身到無量無邊世界,這個才叫大自在!你羨不羨慕?想不想?想,真干,這一生就能取得,這不是假的。黃忠昌居士在深圳,你看做實驗往生的,他就取得了,也是看破這個世界不值得留戀,用了二年十個月的功夫,成功了。  所以護關的功德不可思議,護關、護持是成就一個人去成佛,你說這個功德多大!有這麼大的功德,你自己要能守得住,你就會得佛力加持。什麼叫守得住?一定要懂得隨喜功德,要懂得懺除業障,要懂得恆順眾生。也就是說這一生當中隨緣隨分,不攀緣、不越分,老老實實修行,你的福德就守住,你有三寶加持。你曾經成就一尊佛,送一個人到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會得到諸佛護念。如果你不守本分,還要自己用盡心機去攀緣,那佛菩薩就不護持你,為什麼?你自己有辦法,用不著我幫助,佛菩薩就不來,不是不靈,是你自己不要他。你說建個道場沒有錢,沒關係,你建道場不是為自己,是為了興隆正法,是為了供養真正學佛人,佛菩薩自然照顧,不必動腦筋去化緣,出不好的、不正常的主意,那就全錯了!規規矩矩。別人送錢來,像從前韓館長就不錯,有一年過年,有一個居士送五十萬供養圖書館,她就問他:你錢從哪裡來的?他說他一方面是積蓄,還有一點是借來的,湊了五十萬。問他:你家裡人曉不曉得?家裡人不曉得。館長不接受,退回去。你自己的積蓄可以拿來供養三寶,不可以借貸,借貸是錯誤的。如果借貸是高利貸,那你就更錯誤,哪有這種道理!家人不知道,如果知道了,家裡人對你會很不滿意,趕緊拿回去。善心善意供養,得要調查清楚可不可以收,不是見錢眼開,什麼錢都要,那還得了!你就造罪業了。  我們個人一生更應該懂得這個道理,福報的現前遲早有命,有人年輕就發了,有人年老時候才發。古人教訓我們,年輕發的不是真正的財,為什麼?要是沒有智慧,貪圖福報的話,很快就消失了。財發最好是四十以後,晚年,四十、五十發,他有人生的經驗,他會珍惜他的福報,他能守得住;二、三十歲發,那太快了,往往到不了四、五十歲他就完了,那真叫曇花一現,這些道理不能不懂。所以我們真正想求善知識,求佛菩薩感應,沒有別的,就是自己真修、真干,徹底放下,什麼都不在乎,佛菩薩會照顧,真有困難真會照顧。我這個方法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一生得很大的受用,我經過許多的考驗,如果不是三寶威神加持決定不能通過。老師告訴我真修、真干,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薩照顧,我對老師有充分的信心,所以我的心是定的。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因為我知道全是佛菩薩安排的,佛菩薩幫助我提升。順境裡面決定沒有貪戀,學這個,這才能提升;逆境裡面決定沒有怨天尤人,無論在什麼環境都是感恩,感謝佛菩薩的安排,就像接受佛菩薩給我的考驗,每次考驗我都能順利通過。逐漸的明白、覺悟了,身心世界逐漸也放下了,這才得自在。你有牽掛,你的自在從哪來?你有牽掛,你就出不了六道,你就不能往生。  由此可知,「請轉法輪」比較容易,這是修大福報,「請佛住世」是修最大的福報,培養人才、培養倫理道德的師資,這都是大福報。這個事情我們人能不能做得成功?不行,如果得不到祖宗的加持、三寶的加持,人是決定做不到。過去我們在二00六年、二00七年、二00八年這三年,在湯池小鎮做的實驗成功,我們不敢居功,那是什麼?真是祖宗之德、三寶加持成就的,那不是人為的,我們有明顯的感應。今天我們把這個事業交給政府,政府繼續做,這個功德多大!在海外,馬來西亞他們到湯池去學習的人很多,而且他們的華校,馬來西亞的華校有一千多個學校,他們的校長有一個工會,跟湯池中心簽了五年的交流協定,就是老師交流,他們的老師到中心培訓,中心的老師到馬來西亞去上課。他們現在正式成立「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前天打電話告訴我,這個月二十九號正式上課。前一段時期,他們在古晉培訓老師兩個月,也是我們中心老師去協助他的,培訓他們的老師,現在他們五月二十九號正式開課。  李金友居士告訴我,他說我們先上課,然後再選日子舉行正式開學典禮、開幕典禮,他推到十月。告訴我,他說現在因為剛剛上課,外賓來的時候看不到成績,到十月,有四、五個月的時間上課,一切都上軌道,那個時候就很有看頭。有道理。十月正式開幕,他們首相會出席,就是國家領導人出席,好事情!李金友一生當中,這樁事情是他立了大功德。問題就是緣,遇到這個緣他能掌握,建立了真正可以說豐功偉業,拯救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你說這還得了嗎?將來這個中心會變成全世界矚目的一個焦點,學中國文化到馬來西亞去學,因為他們是以英語為主的,到中國學還得用翻譯,在馬來西亞他直接可以聽課。我們幫助是用中文幫助這些老師們,老師們教學可以用英語、用馬來語,太難得了!這就是說,機會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遇到之後你得要認識,你要能抓住,你就修了大福報,你就建了大功大業。  你要曉得這樁事情,中國人二萬四千多個姓氏,每個姓氏的祖宗都感激你,你把老祖宗傳統文化完全接收在這個小小的平台上發揚光大。利用現在高科技的傳媒對全世界播放,有緣的人,就是他相信、他理解、他真肯干,在遠程教學、空中教學,你說這個利益多大,我們不能不讚歎。這是我們有生之年,活了八十多年走遍全世界,遇到這麼一個人,我們看到他這個事情做成功,無量的歡喜。他邀請我去看他們正式上課,二十九號,他告訴我他們的教育部副部長參加,正式開幕預訂在十月,他們的國家領導人也會參加。太難得了,這是回教國家,重視倫理、道德、因果跟宗教教育,能救國家、能救社會、能救世界。這是二00五年我在馬來西亞弘法,有機會跟當時國家領導人馬哈迪首相見面,我們談到促進世界的安定和平,一定要團結宗教,一定要重視、普及全民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事隔五年,今年二00九年,沒想到他真幹了,這個讓我們感到非常興奮,真干。一個國家真干,會影響很大,那個地方將來辦好之後,台灣這些教育界可以到馬來西亞去觀摩、去考察。在東南亞一帶,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我相信很快他們都會做,這些地方我這些年也常常去,跟他們的關係也都不錯,我了解他們都有意願來做。  所以馬來西亞這個頭帶得好,我們看出來這個世界有前途,這個世界不會像外國人講的末日,他們看不準。人心不斷在趨向善,中國大陸也不例外,中國大陸你看看十七大,胡錦濤主席也提倡、重視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廬江中心在恢復做,可見得中國人講的不是口號,也是腳踏實地真正去做。因為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維繫了中國五千年的長治久安,我常常做報告的時候都說,中國人有教學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好的理念、有殊勝的效果,這是非常難得,不能疏忽。有這個基礎我們再學佛,佛是幫助我們向上再提升一層,提升到回歸自性,那就叫做圓滿成佛。自性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自性本具的,只要把煩惱習氣放下,煩惱習氣是障礙,放下就是。  我們對「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意思真正的明白,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做。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界上來是有使命的,這個使命是什麼?提升自己的靈性,這一生當中,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提升到清凈不染、純善純凈。最難得、最殊勝的是遇到凈土,這個確實是真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講的話一點都不假,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個因緣,我們遇到了。遇到要知道珍惜,遇到最重要是你要認識,你要知道不容易遇到,要好好的抓住,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那就是要認真修懺悔法,斷惡修善,天天讀經。當然我們修凈宗的人,《彌陀經》常念的,《無量壽經》常念的,很好,我勸大家我們還要加念《弟子規》、《感應篇》,不多,這兩個分量都不多。念這個幹什麼?念這個來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我今天有沒有做錯事情,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過失,拿這個對照,一對就明白了。所以這兩樣東西好像是一面鏡子,每天早晚照一下,早晨照,提醒自己不犯過失;晚上照,反省有沒有違犯,有違犯的時候改過自新。用這兩樣東西幫助我們念佛,好,這就叫持戒念佛,不能疏忽。  明朝末年蓮池大師就用這個方法,這是我們凈土宗第八代的祖師,在《蓮池大師全集》裡面有,他不叫功過格,他叫「自知錄」。我們今天學不必用自知錄,那是出家人的,我們用《弟子規》、用《感應篇》就好,這兩樣東西對我們現在人講是有真實利益。我們廬江教學的成功,很短的時間讓湯池小鎮起很大的變化,人人都能夠良心找回來,人人都不願意做壞事,覺得做壞事情是丟人、是羞恥。整個社會風氣轉變了,一進入這個地區,你覺得跟別的地方不一樣,用什麼?《弟子規》。《感應篇》因為是宗教,宗教在大陸是不可以在社會上普遍宣揚,只限於宗教道場。在台灣沒有這個限制,台灣大家可以同時學《感應篇》、學《弟子規》,兩個一起學,這個根紮下去之後,再學《十善業道》就踏實了。  實在講,因果教育在今天講是最重要的,是根本的根本,沒有因果教育,就是《十善業道》跟《弟子規》我都覺得不踏實,為什麼?大的名聞利養現前的時候,你動不動心?怕保不住,可是懂得因果就沒有問題。懂得因果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沒有的我不能要。今天擺在面前一百億美金,動不動心?我能做到不動心,為什麼?我沒那個命,我要拿到那個錢,災難馬上就來,這是真的。你命里沒有這麼高的地位,今天請你做個部長,你敢不敢?你命里沒有,這個地位到了,恐怕過不了一、二個星期你就進火葬場,你的命就沒有了。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命運,就會安分守己,就像袁了凡一樣,所以《了凡四訓》多讀幾遍有好處,你的心定了。我接觸佛法之前,朱鏡宙老居士給我一本《了凡四訓》,我跟諸位報告,我看這本書看得很有味道,我也是一口氣看三十遍,差不多用二、三個星期,一遍一遍的看看三十遍,印象深刻。為什麼我會有這麼大的興趣看這麼多遍?因為我的命運跟了凡先生差不多,他那些毛病習氣我統統具足,他還有些好處,我還沒有。所以我看到流淚,一遍一遍的流淚,我要向他學習。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不要求,到時候自然來了,你求也不過就是提前一點,何必?讓它自然多好,為什麼要提前?沒有,用什麼方法都求不到,那又何必?命里沒有的,你得到不是福,你得到是災難,不敢碰,這是真正懂得因果報應的好處。這種約束比法律力量大得太多了,是從你內心裏面你定住了,不會妄求。  別人送我的供養我敢不敢要?我不敢要。我們在做湯池小鎮,那時候還沒動念頭,正好有個居士,也是馬來西亞的,也是個企業家。他的父親過世了,有一個小的生意,他們其實生意很多,這個生意是在香港,他們經營一個輪船公司,兄弟姐妹都不願意干,父親過世了,就把這公司賣掉。賣掉大家分錢,他分到九百萬美金,來告訴我,得到父親遺產九百萬美金要給我,告訴我最好能用在教育事業。我說好,錢我沒有看到,我也沒有經手,我說好。正好大家談廬江文化中心,這個中心建築大概要美金五百萬,馬上你這五百萬寄到那個中心,讓他來建這個學校。另外四百萬,我叫他給大陸上游本昌居士,去做電視連續劇或者做電影,做因果報應這些,好像他做了《了凡四訓》。我希望他做《俞凈意遇灶神記》、《感應篇》,把它編成連續劇,我就做這個。我教他個方法、錢怎麼個用法就行了,我沒有看到,我也沒有摸到過,我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不能接受。  人一定要安於本分,你就不會有過失,你的生活就會很快樂,就常生歡喜心,你沒有憂慮,你不可能有災難。縱然遇到災難不驚不怖,為什麼?人沒有生死,生死是肉身。我們想想這一生,過去生不知道,這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害過人、沒有做過壞事,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生也是天道,不會到三惡道去。你說他怎麼不歡喜!縱然是死,也是非常歡喜。這一生的因是來生的果,佛經上講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過去世造的什麼因,我這一生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來生是什麼果報,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想想,如果是善的,是大善,來生的福報可大了;福報太大,人間沒有,那就到天上。欲界有六層,我們想想,這一生所修的福不會在忉利天,會在忉利天之上,愈往上去福報愈大,你才真正的充滿了歡喜。縱然有災難,有沒有恐懼心?一點都沒有,無論什麼災難,若無其事。  我不是躲避災難,哪裡有災難我到哪裡去,只要這個地區人心能轉變,災難就能化解。尤其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是做了充分的證明,我們人心是善,這個地方的環境、大自然的環境沒有一樣不善。佛經上講的「境隨心轉」,外面的山河大地、物質環境是從人心轉。人心善良的時候,地震也沒有,颱風也沒有,自然災害都沒有,它不會在這裡發生。所以,我們對於諸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誨一定要有信心。災難之發生是不善的共業所感,太平盛世是大家善的共業所感,不在外。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話講得太有道理了,外面災難的發生,因是在內心不在外面,你從內心裏面去找,你才能解決問題。  胡小林最近在青島做的報告我看過了,我們這個道場有時間把它多播放幾遍大家看看,他對於這些方面體驗得非常深刻,很難得!這是個真正學佛的人。怎麼樣學佛、怎麼樣修行,怎麼樣得到現前幸福美滿的人生,怎麼樣取得西方極樂世界,你聽聽他所說的。他說的實在講都是他自己天天在乾的,所以他講得很生動,他沒有講稿,很感動人。最後他還有一堂解答問題,也答得非常好,我還沒有把它看完,我看了一半,很精彩。所以我看他有沒有時間,有時間邀他到台灣,我們各個凈宗學會來講講,我相信會幫助大家提升信心,這是我們學佛的一個好榜樣。他自己非常謙虛,這是正確的,沒有一點傲慢的習氣,這就是他的好處,真正得力的地方。  後面還有幾分鐘,讓我們再強調一句重要的話,「常隨佛學」,不能中斷,中斷功夫就敗壞了。從哪裡學起?我們凈宗學會成立提出五個科目,我們就從這五個科目學起。第一個是凈業三福,凈業三福裡面就包括儒釋道的三個根,所以一定要從家裡做起。你把父母的關係搞好,把夫婦的關係搞好,把兒女的關係搞好,你從家裡做起,學佛,一家人幸福。用什麼方法?用《弟子規》、用《感應篇》就搞好了。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弟子規》,「慈心不殺」就是《感應篇》,底下一句「修十善業」,頭一句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這個東西搞好了,然後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就很容易學;「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它前面一句是「發菩提心」,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  然後,我們跟大眾相處要知道修六和,六和怎麼修的?我自己跟別人和,不要要求別人跟我和,要求別人跟我和就錯了,永遠得不到和睦。我跟別人和,一切從我做起,那就能做得到。我去影響人,不是別人來影響我,這是真學佛,真干!胡小林這兩年半搞成功,他的秘訣就在此地,是從我做起,不要求別人,他做成功了,做了榜樣給我們看。六和重要,有這個基礎你才能學佛,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才能做得圓圓滿滿。這是我們凈宗同學,我提出這五個科目,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規範,我們要把它做到,這就是世尊最好的弟子。尤其六和要是做到了,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如果台灣真正出現這麼一個道場,台灣這個地區就不遭災難,天災人禍都不會有。希望同修們自己要認真努力,共同來把佛法、正法從這個地方建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83.html)--------------------------------------------------------------------------------------------------------------------------------凈空法師:眾生在情見中,不能解佛真實義發布:wwdxk [] 日期:2012-2-3 8:07:00「眾生在情見中,起心動念皆是妄想分別,故佛雖有種種譬說,但眾生於佛之知見如聾如盲,不能真實解了。」這完全是真話,佛的話是-從自性真如裡面流露出來的,純真無妄。所以學佛不用真心行嗎?不用真心永遠不能解佛真實義。今天弘法之難,幫助眾生最大的困難,-眾生沒有真心、沒有誠意,你講的是真實、諸法實相,他聽不懂,他誤解了、曲解了,還要跟你辯證,還得批評你、詆毀你,他造的罪業-就更重了。佛菩薩有智慧,有慈悲心,總不願意讓眾生接受佛菩薩教誨而產生誤會,造作重業。毀謗三寶,果報都是在無間地獄,佛菩薩-不忍心這樣做法。所以善巧方便,讓眾生接觸到佛法歡喜,信受奉行,這是要真實智慧、無盡的慈悲才能做到。在哪裡?就在現前,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跟大眾相處之中,你細心觀察你就能見到。我們想學佛,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你就必須要知道,此地所說的,-眾生在情見中。這個眾生包括我在內,起心動念都是妄想分別,我們展開經卷,你就看不懂了。為什麼?我們現前的心是妄想心、是分別-心,妄想心是末那識,分別心是第六意識。故佛雖有種種譬喻、演說,但眾生於佛之知見真的是如聾如盲,如聾是什麼?聽不懂。如盲,-看了不了解,不能了解諸佛菩薩的表法。往往我們錯會了意思,錯會意思就免不了要謗法,對佛法要批評。這種心一動,用言語、行為來-造作,惡報就成立了。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O九集)2011/3/1 檔名:02-039-0309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274.html)--------------------------------------------------------------------------------------------------------------------------------凈空法師:消業障最有效、最殊勝的方法是是念佛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4 9:41:00 疏【行住坐卧。】   這是講我們身體這一天到晚總不外乎這四種方式,一個是你走著,你在走動,住是站住,或者是坐著,或者是躺著,總不超過這四種,這叫四威儀。   疏【三業所修。】   前面說過了,身專禮阿彌陀佛,禮拜,身業;口專稱阿彌陀佛,稱名,念佛的名號;心專想阿彌陀佛。這『三業所修』。   疏【無問晝夜時節。】   這就是相續。我們稱念,口稱心想不間斷,日夜不間斷。   疏【常作此解。常作此想。故名迴向發願心。】   這是教給我們怎麼樣修學『迴向發願』,這就叫迴向發願,同修們要曉得。這兩天我還遇到兩個同修來跟我說,一個要去拜大悲懺,一個要去放焰口,什麼原因?感覺得自己業障太重了,想拜大悲懺、放焰口,消消業障。這是他們不曉得消業障最殊勝、最有效的方法,念阿彌陀佛!這三業專精,那叫真正消業障。拜一堂大悲懺,你煩惱是不是少了?放個焰口,是不是妄想就放掉了?假如煩惱少了,妄念沒有了,這就很有效,這業障就沒有了。   什麼叫業障?業障就是妄想煩惱。所以你去試試看哪一個方法能把煩惱跟妄想消除。專精念佛,念佛還懷疑,這就是懷疑,不相信這個法門可以消業障,所以還要去拜大悲懺,還要去放焰口。焰口是什麼?焰口是請鬼吃飯,是請客!焰口跟大蒙山、小蒙山都是請鬼吃飯,所以要曉得這個。這裡面消業障是消什麼業障?跟這些鬼有冤業,從前有對不起你的地方現在我請你吃一餐,希望你原諒原諒我,把這個誤會恩怨給它化解,消這個業障,所以這諸位要懂得。所以那個施食,焰口是施食,蒙山也是施食,請客!我們人間也如此,有什麼事情要拜託人,要宴會請客,那就是放焰口。蒙山施食就干這個事情。   但是那個基本的,這真正業障的根源是煩惱、是妄想。煩惱妄想要專修、專精,那就有效,果然我們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學,三個月到半年就有效。為什麼?心定了,心要定下來,妄想就少了,煩惱就輕了,這個業障消除馬上就見到效果。所以祖師在此地一再告訴我們,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唯有從真實心中作才能見到效果,而且這個法門是很快就見到效果。   疏【又言迴向者。生彼國已。還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眾生。亦名迴向也。】   這是『迴向』第二個意思。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以大悲心憐憫十方世界的罪苦眾生,盡心儘力去幫助他,所以說倒駕慈航,這也叫做"迴向"。這兩種迴向我們都要懂,兩種願心我們都要發。上一篇:凈空法師:如何理解「天上人間,唯我獨尊」?(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73.html)--------------------------------------------------------------------------------------------------------------------------------凈空法師:如何理解「天上人間,唯我獨尊」?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4 9:39:00 問:佛出世後,遊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人間,唯我獨尊"。請問其中含義,佛是否不夠謙虛?  答:沒錯,難得你提出這個問題,但是你不是第一個提出的,釋迦牟尼佛在世,就有人提出來,而歷代有這個疑問的人很多很多。這個疑問從哪裡發生的?就是那個"唯我獨尊"。"我"是什麼意思?沒有人知道。這個"我",不是我們現在概念當中之我,執著是我,不是的。這個"我"是"常樂我凈",真我。所以禪宗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就是"我",你要把那個我找到,你就成佛了,是這個意思。這個意思就太深了,一般人不懂。你要用一般意思去體會,那就大錯特錯,曲解了經意。  這是經上有的,經文裡面有的。這是世尊降生的時候一種瑞相,一般人做不到的。暗中含的意思他是再來的,在《梵網經》上才把這個事情說穿,釋迦牟尼佛這次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那你就了解,久遠劫他老人家已經成佛,這一次來示現,做樣子給我們看的。做什麼樣子?一個凡夫修行成佛的樣子,他示現一個凡夫,你看他怎麼修的,你依照他那個方法修,就能成佛。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72.html)--------------------------------------------------------------------------------------------------------------------------------凈空法師:不帶情執的親愛發布:aping [] 日期:2012-2-3 18:24:00我們要曉得,明白事實真相,我這個身體、我這個意念,是不是前一分鐘的?不是,前一分鐘不存在了。是不是後一分鐘的?不是,後一分鐘還沒來。我們講一分鐘太長,照彌勒菩薩講應該是一秒鐘。一秒鐘都太長,為什麼?一秒鐘裡面生滅次數已經一千六百兆次,一千六百兆分之一才叫做當下,那就是。可是說就是,不曉得已經換了多少?你看我們就是,用多長的時間?一秒有一千六百兆,我們如果算一秒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一秒,那也一百六十兆,這叫做無常,這叫做不能永保。不能永保,還要想保持它,這是錯誤觀念,這個觀念很累,這是煩惱。你對你所愛之物,你想把它保持,你想永遠不失掉,你說多累!它又不是真的,真的能保持,可以,講得過去,它是假的,念念生滅。這個念念是彌勒菩薩所講的那個一念,也就是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這個裡頭的一念。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無常迅速,不能永保。生的時候愈親愛,這個親愛是情執,死的時候愈傷心、愈痛苦。世尊在大乘經上教導我們,你要把這樁事情看破。看破是什麼意思?這樁事情的真相看清楚,就叫看破。真相真正明白了,可不可以親愛?可以,沒有貪戀。為什麼?智慧了解事實真相。沒有貪戀,你就沒有痛苦,這叫真樂,極樂世界的樂是這個樂,沒有情執,沒有分別,不但分別執著沒有,它不起心不動念,那表現的親愛,親愛是性德,是自性里本有的,那是真的親愛。迷了之後,這個親愛里又加上情執,就是加上四大煩惱。這親愛裡頭有我見,有我愛,有我痴,有我慢,再加了這個東西在裡頭,變質了。恭錄自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一一集)  2011/7/24(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44.html)--------------------------------------------------------------------------------------------------------------------------------凈空法師:勿多問,就念佛,必定能往生髮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4 9:43:00 疏【若多若少。眾不問菩薩人天等。定其是非也。】   『眾』就是大眾,『不問』就是不需要問菩薩。你今天已經是有緣分見到這凈土三經,讀到往生經,你還要去請教菩薩嗎?不要問他們了。為什麼不要問他們?他們知見不圓,相信佛所說的就對了。連菩薩都不問,何況人天!這樣人才決定往生。我們在《凈土聖賢錄》裡面,在《往生傳》裡面,乃至於我們在近代、在本省所看到許許多多往生的人,真往生的,說老實話,他絕對不會問人,也絕對不會聽人家的,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所以真正往生瑞相好的是許許多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什麼都不懂,見了菩薩他也問不出,見了人天不須要問,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個三年五載,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你想想看跟善導大師這裡講的是不是一樣的?凡是常常來問法師,這個怎麼樣,那個怎麼樣,這沒希望、沒指望,難!真正成就的人不來問,來問的人都很難成就。這說明什麼?問,心裏面還有懷疑,對佛所講的懷疑,你說再去問菩薩,那些知見還不圓,如果說錯了、說偏差了,豈不是誤了一生嗎?   我聽說倓虛老法師念佛開示的錄音帶有同修把它寫出來,這個好,寫出來我看看,看看的時候把它印出來。倓老法師的話很多人不懂,寫出來、印出來這個功德很大。你看倓老算是他的師兄弟,諦閑老法師那個做鍋漏匠的站著往生的,就念三年,人家什麼也不問,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念得很輕鬆很快樂。老和尚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你看多自在。他不問菩薩也不問人天,一問就糟了,就去不了了。這一句話說得好!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74.html)--------------------------------------------------------------------------------------------------------------------------------凈空法師說故事:弱肉強食兵劫之源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2-2-4 14:09:00弱肉強食兵劫之源 我生長在農村,農村裡面一個月只有初一和十五吃肉,大家買一點肉來祭神、祭祖先,但是量很少。祭完之後,大家才吃,不是天天有肉吃。現在每一餐都是肉食,怎麼得了!儒家雖然不禁止,但也不是叫你天天殺生肉食。佛家曉得這個道理,肉食是冤冤相報。何以世間有殘酷的戰爭?經上說『刀兵劫』,刀兵劫是怨恨累積而成的。怨恨從哪裡來的?吃眾生肉。牠不是甘心情願給你吃,真的是弱肉強食,所以它心裡的怨恨永遠不能消除。因此,要世間沒有刀兵劫,除非眾生不吃肉。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在六道里是流轉的,於是就產生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敢再吃眾生肉了,希望我們與一切眾生的冤讎能夠化解。我們認真努力修學,將一切功德迴向給眾生,這是懺悔、贖罪。(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60)(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417.html)--------------------------------------------------------------------------------------------------------------------------------凈空法師說故事:愛護動物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2-2-3 13:57:00愛護動物 不久前我們在古晉弘法,趁此機緣到丹斯里的山莊小住幾天。山莊里的人完全素食,決定不殺生。他請專家在山上種菜,不用農藥,也不用化肥。他告訴我,第一年種的菜,三分之二被蟲吃了;到第二年,大概一半被蟲吃了;第三年,三分之一被蟲吃了;現在種的菜幾乎沒有蟲子,每一片菜葉上,最多只看到一、兩個小洞。他說這些蟲有靈性,我們不殺害它,它自動會離開。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前兩年為什麼被蟲吃掉那麼多?這是業障,被蟲吃了就是消業障、還債;債還完了,它就不來了。經上教導我們,我們與一切眾生有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不僅僅是父子兄弟的關係,蟲子會吃你種的菜,那是來討債的。你懂得這個道理,統統給它吃,把債還完了,它就不來了。決定不殺生,要愛護小動物。這是丹斯里領導得好,他懂得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有人說農家莊稼不用農藥,損害很大。沒錯!是有損失,那是因為你欠的債那麼多!如果你再把這些小蟲殺掉,不但欠債,還加上欠命,這個麻煩可大了!命欠多了,就是世界毀滅。怎麼還?核子戰爭就是還命債。所以,我們要真正覺悟,知道錯了就要改正。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諸佛菩薩、大聖大賢讚歎勇於改過之人,這是真正的英雄豪傑。供養佛的地方,我們稱為『大雄寶殿』,大雄就是大英雄。何謂大英雄?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人都有過,可是不知道改;他知道過而且能改,就是傑出的英雄人物,不是普通人,所以能成聖成賢。成聖成賢無他,知道改過而已!(節錄自《華嚴經》12-17-0365)(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22.html)--------------------------------------------------------------------------------------------------------------------------------凈空法師法語:花報不可思議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4 9:07:001 我常常告訴同修:「什麼時候你佛法通了,你就是菩薩,你的生活、工作,跟別人不一樣。」2 你沒有學通,你的生活和工作都是為自己、為一家人的幸福,你一生就干這個事情。3 如果你真正通達了,一切眾生是主人,你是僕人,你會非常努力地工作,絕對不會懈怠。如果你的福報自己不享,讓社會大眾去享,這個果報不可思議!4 為自己,果報很有限,縱然修善,善報也很有限,就算你五戒十善都持得不錯,也不過是人天兩道的福報。如果你一切都是為社會、為眾生,現前的花報就不可思議。5 我沒有學佛之前不懂事,自私自利,非常吝嗇,生活過得非常辛苦!學佛之後,受章嘉大師的教誨,這個觀念改變了。我跟他見面頭一天,他老人家就教我「看破、放下」,教我要學「布施供養」。我很聽話,我依教奉行。6 我對自己非常清楚,我這一生不但沒有福報,也沒有壽命。照佛家因果來說,我過去生中,大概是偏重在修慧,修慧不修福,所以沒福報。7 因為還有這麼一點智慧,就是能夠孝親尊師、能夠聽話、能夠辨別好歹,我依照老師的教導認真努力去做,這有五十多年了,你們現在看得到我的福報。我的福報在哪裡?不是有錢,我沒錢。我得到許許多多人熱烈的愛護,我覺得這個福報太大了!8 我們講經,利用高科技的傳播工具,向全世界傳播,全世界的人都能聽到。我們大家在一起學佛,至少有兩億人以上,不會在兩億人以下的,眼前這個花報,就是依教奉行所帶來的,所以要為眾生,不為自己!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71.html)--------------------------------------------------------------------------------------------------------------------------------凈空法師法語:樹神能變成老公公發布:地水火風 [全部文章 空間 留言] 日期:2012-2-3 10:50:00 1 我們知道畜生裡面修行的很多,古人寫成一本書,專門記載畜生修行而得善果的,從前印光大師弘化社也印得不少,《物猶如此》,也許同修看過這本書,裡面都是講畜生念佛往生。 2 我們學佛的人曉得,一切眾生都有靈性,不但是動物,連植物,樹木花草,都有神靈附在那裡。不是樹成了神,而是神靈附在樹木上,佛經上講得清楚,他以那個為家,他住在那裡。3 我們的靈性住在這個身體上,住在肉身;有些靈性是住在樹木花草,以那個身做為他的身,所以就成了樹神、花神。那些附在幾百年、幾千年大樹的樹神,他也能變化,變成人的樣子,變成老公公,變成老婆婆,變成兒童,我們一般人不知道。4 所以,佛教給我們,要以「真誠清凈平等心」,禮敬一切眾生,更何況這一切眾生裡頭,有些是諸佛示現的,有些是菩薩示現的,真的統統都有,我們肉眼凡夫不曉得!(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02.html)--------------------------------------------------------------------------------------------------------------------------------凈空法師:勿多問,就念佛,必定能往生髮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4 9:43:00 疏【若多若少。眾不問菩薩人天等。定其是非也。】   『眾』就是大眾,『不問』就是不需要問菩薩。你今天已經是有緣分見到這凈土三經,讀到往生經,你還要去請教菩薩嗎?不要問他們了。為什麼不要問他們?他們知見不圓,相信佛所說的就對了。連菩薩都不問,何況人天!這樣人才決定往生。我們在《凈土聖賢錄》裡面,在《往生傳》裡面,乃至於我們在近代、在本省所看到許許多多往生的人,真往生的,說老實話,他絕對不會問人,也絕對不會聽人家的,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所以真正往生瑞相好的是許許多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什麼都不懂,見了菩薩他也問不出,見了人天不須要問,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個三年五載,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你想想看跟善導大師這裡講的是不是一樣的?凡是常常來問法師,這個怎麼樣,那個怎麼樣,這沒希望、沒指望,難!真正成就的人不來問,來問的人都很難成就。這說明什麼?問,心裏面還有懷疑,對佛所講的懷疑,你說再去問菩薩,那些知見還不圓,如果說錯了、說偏差了,豈不是誤了一生嗎?   我聽說倓虛老法師念佛開示的錄音帶有同修把它寫出來,這個好,寫出來我看看,看看的時候把它印出來。倓老法師的話很多人不懂,寫出來、印出來這個功德很大。你看倓老算是他的師兄弟,諦閑老法師那個做鍋漏匠的站著往生的,就念三年,人家什麼也不問,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念得很輕鬆很快樂。老和尚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你看多自在。他不問菩薩也不問人天,一問就糟了,就去不了了。這一句話說得好!(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374.html)----------------------------------------------------------------------------------------------------------------------------------------------------------------------------------------------------------------------------------------------------------------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講因果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一五一卷——第一一六0卷
凈空法師:我們要培養自己有觀察善惡、是非、邪正的能力
三歸傳授 一九九二年 凈空法師講於新加坡
凈空法師:臨終不必擔心()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