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傳統文化的氣息

沉香:傳統文化的氣息

「紅袖添香夜讀書」,這幾乎是所有中國古代讀書人的理想,也是「中國古典文化中很雋永的一個意象」(孟暉語)。 秋夜,燈燭旁,一盆香爐,香氣氤氳,書生讀書正酣,品著清茶,或飲著小酒。入晚,涼氣漸生,香燼漸熄,書生讀書太認真,居然沒有留意。這時,一位美人悄悄過來,往香爐里添香,又悄悄離去,絲毫沒有驚動書生……。

來海南後,我才清楚地知道,這詩里的「香」就是指沉香,而最好的沉香,就是海南的沉香。 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香》中稱:「大抵海南香,氣清淑如蓮花。梅英,鵝梨,蜜脾之類,焚少許,氛翳彌室」。海南歷史上有所謂三寶一說,一是黃花梨,二是沉香,三是南海珊瑚,近年來又加了一寶:海瓷,就是南海沉船中打撈出來的古代瓷器,在海底埋葬久了,仍花色清晰。 沉香,又稱「沉水香」,自古以來被列為眾香之首,眾香之王,有「香木中的鑽石」之稱。海南沉香,《儋縣誌》載:「葉似冬青,樹形崇竦,其木枯折、皮朽爛,內心乃香」,也就是說,沉香並非一種香木,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香」,是「木枯折、皮朽爛」後產生的,是結合了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屬於自然香料,一經點燃,香氣裊裊。沉香以油脂細密、香氣濃郁為佳,海南沉香因自有一種清雅氣,被視為絕品。 在歷史上,沉香被認為有拂濁揚清、提神醒腦之妙處,還被認為有上通天神之作用。而文人雅士亦以聞香品香為風尚,至宋代達到頂峰,不僅居室廳堂皆薰香,聚會宴席亦焚香助興,平時修鍊亦以香遣寂除煩,獲得內心寧靜,以至成為「香道」,甚至有「以香觀心」之說。朱有詩《香界》云:「花氣無邊薰欲醉,靈氛一點靜還通」。 對於古人來說,點香聞香乃日常功課。曾經讀蘇東坡在海南所作的《海外集》,裡面就常有記載,比如他寫到,深夜睡不著懷念親人,「燈燼不挑垂暗蕊,爐灰重撥尚余薰」,就是說夜晚坐得久了,燈芯都暗了,沉香也盡了,但余香繚繞;還有「沉香作庭燎,甲煎紛相和。豈若炷微火,縈煙弱清歌」,則是說富貴人家為顯示富麗豪華,奢侈地把沉香當成火燭在庭院里燒,何其浪費,不如一小塊一小塊地點燃,青煙纏繞,清新淡雅。從中也可見在古代,收藏擁有沉香,已成為攀比競富的標誌。據史載,唐代就有「斗香」的習俗,「各攜名香,比試優劣」。 在《海外集》中,蘇東坡還寫到「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可見沉香是海南當時一大產業,而且極其珍貴,「香必以牛易之黎」,要用牛才能向黎族人換到沉香。蘇東坡還專門做過一篇《沉香山子賦》。 恰如盧梭所說:「嗅覺是記憶和慾望的感覺」,一說起沉香,就能迅速喚醒深藏於中國歷史深處的文化記憶。一部中國古典文化史,幾乎就是沉香繚繞涵養而成。幾乎所有的大詩人都寫到過沉香,比如李白:「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李商隱:「沉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蘇作壽杯」;李賀:「沉香熏小像,楊柳伴啼鴉」;晏殊:「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盡逐遊絲轉」;陸遊:「午夢初回理舊琴,竹爐重炷海南沉」;李清照:「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這些詩詞,幾乎都與思念、懷想、回首有關。「香消玉隕」往往被用來形容美人的逝去,美好事物的消失,讓人傷懷。 沉香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效用,可以美化妝點日常世界。比如魏晉時期就流行以沉香熏衣,達官貴人中皆有衣服、被褥都要薰香的習俗。唐詩人元稹也描寫過:「藕絲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熏」。《紅樓夢》也經常寫到賈寶玉們的衣服經常隱隱飄香,其實就是用沉香熏出來的。 在西風漸進的歲月,化學合成香水如法國香水風行,天然香料受到冷落,被逐漸拋棄。這些年來,在自然環保理念的導引下,加上傳統文化回潮,人們又開始追求返樸歸真,天然沉香的價值和地位才逐漸回升,香道文化也再次閃光。 前段時間,有朋友在海口開了一家沉香館,約我前去品香。點起香爐,清香瀰漫,春茶一杯,邊飲邊聞,旁有白衣少女輕輕撫琴,高山流水,鳥鳴花落。於是,我一下午都沉醉在迷離恍惚的香氛與音樂的意境中。晚上回家,那種香熏仍揮之不去,甚至衣服上都沾染香氣,好幾天都還隱隱約約,那種情景更是永難忘記。


推薦閱讀:

《溫馨傳統的50年代 華麗優雅VS平實質樸》中國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編號2012041802
語言的牢籠——西方哲學根本傳統的一種闡明
女人不再傳統
難以傳承的習俗——清明改火
傳統論命

TAG: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氣息 | 沉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