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被皇帝榨乾了最後一滴血!
歷史課本里不講的,這裡看!99%同學不知道的歷史:毒害中國最大的三個皇帝/古人拉屎拿什麼擦屁股/達賴和班禪的區別/古代游牧民族全解/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伊拉克人也歧視中國人/蘇聯政治笑話精選/古代少婦為何喜歡找和尚偷情/十二生肖為什麼沒有貓?
文|唐俑 本公眾號特約作者
「延遲退休」這個詞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很火。簡稱「延退」,是指國家結合國外有些國家在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齡來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齡延遲退休的制度。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會保障研究所負責人就表示,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條件成熟時延長退休年齡,有可能女職工從2010年開始,男職工從2015年開始,採取「小步漸進」方式,每3年延遲1歲,逐步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在2030年前,職工退休年齡將延遲到65歲。
消息一曝出,就遭到大面積的口誅筆伐,人們(主要是草根階層)普通認為,「延遲退休」是個餿主意,是滑天下之大稽。有權有勢的支持,因為「延遲退休」意味著這些既得利益者可以繼續獲取利益,無權無勢的反對,反對的理由五花八門——總而言之,「延遲退休」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其實,「延遲退休」對有權有勢的也未必那麼好,不信你就穿越到清朝,問問被延遲退休的那些有權有勢者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人們對紀曉嵐應該不陌生——沒見過紀曉嵐的不少,但沒見過張國立演的紀曉嵐的肯定不多。老紀其實根本沒有退過休——這位乾隆十九年中進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後任兵部侍郎、左任都御史,晚年任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的文豪,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直到老死也沒能退休。而他去世那年,已經82歲。
想像一下,一個82歲的老頭子,拖著比身體還重的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屁顛屁顛地到單位去點卯、上班,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紀曉嵐是什麼心情,當然無從得知,我只知道,如果換了我,早就不想活了——只有工作的辛苦,毫無生活的樂趣,字典里根本沒有「安度晚年」四個字,人生如此悲催,生不如死啊有木有!
紀曉嵐算什麼?比他更悲催的大有人在:
康熙十二年考中進士的徐元夢,有「完人」之稱:歷仕康雍乾三朝,官至戶部尚書,署理大學士,是清初滿族儒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受漢文化影響,服膺儒學,諳熟漢文,在政事、翻譯、修書、官方教育、詩歌創作方面多有建樹。他與漢族官員士人的交往也頗為密切。他的品行、學問、交友活動反映了康乾時期滿漢文化交流加深和滿漢衝突走向融合的轉變時期,徐元夢即是這一潮流的典範之一。徐氏為人忠孝,是清代著名儒臣。他精通漢文化,擅長滿漢翻譯,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和教育家。他還善作詩,沈德潛稱其詩「風骨不肯落開寶以後」。他的學行得到康雍乾三帝的高度肯定,乾隆帝評價其「人品端方,學問優裕,踐履篤實,言行相符……謂之完人,洵屬無愧」。作為三朝重臣,兩代帝師,徐元夢以其剛正的品行,精湛的滿漢文化修養,跨越民族分野的交往活動,為滿漢文化的交流和滿漢關係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對清代政治與文化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朝重臣,兩代帝師,人品端方,言行相符……皇帝口中的「完人」,思想境界應該非常非常高,是一個大公無私,脫離了比如享受生活等「低級趣味」的人,這樣的人既然為革命工作而生,就應該為革命工作而死,哪怕累死在工作崗位上,也應毫無怨言。
然而,這位品德高尚的三朝重臣,在乾隆皇帝即位後就開始申請退休,第一次,不準,第二次,不準,第三次,不準,第N次,還是不準!總而言之,你個老不死的想退休,門都沒有。皇帝不准他退休的理由是,老徐你雖然年過八十,可是看起來並不老嘛,還可以繼續工作嘛,幹不了重活,就干點輕活嘛。於是仍令其在內廷行走,管幾個部門的事,直到87歲那年病倒在工作崗位上。皇帝派皇長子去探病,然後又派人去問老徐有何話說——估計他活不過幾天了——老徐趴在枕頭上哭著說:「皇上待我恩重如山,老臣心裡想說的話千千萬,嘴裡卻一句也說不出來啊!」
說不出來?是不敢說吧?因為他想說的,一定是皇上不想聽的,比如你這個龜兒子太沒人性啦之類。
想罵皇上沒人性的,估計還有康熙朝就官至大學士的王掞。這位也是幾朝元老,雍正元年時已79歲了,年紀大啦,干不動啦,該退休啦。皇帝雖然同意他退休,但不准他離開京城,以備顧問,直到83歲去世。
本來想退休後回老家頤養天年,釣釣魚喝喝茶種種菜啥的,過幾天清閑日子,沒想到連京城都不準離開,還隨時準備當顧問,你說能不鬱悶嗎!
假如王掞是鬱悶而死的,那麼歷任山西巡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被稱為「歷相三朝,年逾大耋」的馬齊,一定是高興而死的,因為他在84歲那年終於獲准病休。84歲終於獲准退休,能不高興嗎!雖然88歲就死了,好歹過了幾年不用賣命的日子,九泉之下也應該高興。
高興而死的,應該還有光緒年間擔任大學士、軍機大臣的張之萬,這位雖然直到87歲才「以病致仕」,幾個月後就去世了,但好歹沒死在工作崗位上。
……
稍微盤點一下,清朝一直到死都未能退休的,還有光緒時任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的李鴻藻,一直任職至77歲辭世之時;長期擔任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79歲臨終那一年還擔任推行新政的政務處督辦大臣…
如果這種現象很有意思的話,那麼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太平天國時期,已年過八旬的周天爵竟然被任命為「署理安徽巡撫」,率軍與捻軍打仗,而義和團運動時任武衛左軍統領的宋慶,帶領軍隊與八國聯軍作戰時也已經年屆八十了!
他們的心理陰影面積,該有多大呢?
那麼問題來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我國歷代一般都以七十歲為官員退休的基本年齡。為了避免有些年高體衰的官員混跡官場,清代官吏考核制度規定,三年一次對京官的「京察」和對外官的「大計」中,如果查出「年老有疾、戀職不去而被議者」,即使未滿七十,也要勒令退休。
既然如此,為什麼清朝歷代皇帝都不講規矩,喜歡這麼干呢?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李文海在研究清代官場「白髮卿相」現象時指出:「一個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為了籠絡大臣,宣示皇恩。清朝皇帝懂得,對盡忠盡職、勤勞國事的老臣們優加禮遇,將能起到激勵鼓舞所有官員的作用。作為一種法外施恩,讓本應致仕的官員繼續任職,彰顯了君主對臣下的關懷備至。所以每當那些深受寵信的大臣提出致仕請求時,皇帝往往會『溫旨慰留』,並對其政績大加讚譽,要求他們繼續『為國事宣勞』……即使對批准退休的人,也給予各種優待。《光緒會典》記載:『滿漢大臣年老乞休者,朝廷待以殊禮,或升職加銜,或仍給原俸,或命馳驛還鄉。其尤寵異者,或賜袍服文綺,或賜御制,或官其子孫,或遣人存問,或令地方利弊仍許具疏陳奏,皆出自特恩。』所以『白髮卿相』現象給人們提供的一個重要信息是:只要你對君主忠心不二,能夠『聖眷不衰』,就可以永遠保持手中的權力,長享富貴榮華。」
富貴榮華當然好,可是你得給我享受的機會和時間啊。
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別擺出來了吧,誰也不是傻子。說白了,這是當老闆的在最大限度地榨取員工的剩餘價值,直到把你榨得乾乾淨淨,連一滴血一滴水都不剩,你還得感謝他「皇恩浩蕩」。
比如本人曾經的老闆,周末都不讓休息……算了不說了,她也喜歡看微信。
推薦閱讀:
※盤點明朝16位皇帝:崇禎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皇帝上朝帶的冠冕為什麼有珠簾?
※崇禎皇帝上吊之前都做了些什麼?-今日頭條
※歷史上唯一申請改姓的皇帝,唯一被兒子擁立為帝的人,曾三讓皇位
※古時歷朝歷代的玉璽是從始至終就那麼一塊,還是每個朝代各有不同?
TAG: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