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生】小寒大寒溫補培元

小寒(農曆11月,新曆1月5日)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天,是一年中天氣最冷的時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這個時候,體質較為虛弱的人容易病倒,或感冒或慢性疾病發作,如高血壓、哮喘、支氣管炎等。咳喘病人往往咳嗽、咳痰較多,中醫認為內有痰濕或痰熱,所以首先宜選用清淡利濕、有助消化的食物,如陳皮粥、蘿蔔汁之類,以達到健脾化痰、和胃保津的作用,然後再進滋補飲食。此節氣養生應注意避寒保暖,養腎補脾,達至健脾化痰,止咳補肺(腎)的功效,適宜的食物包括雞、鴨、蝦、魚、核桃、桂圓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和栗子等。大寒(農曆12月,新曆1月20日)年中最後一個節氣,也以最寒冷告終。體質弱的人應值此冬令進補,為健康增值——精血、氣血虧損較甚者,往往要應用血肉有情之品來溫養氣血,如動物類高蛋白的食物或藥物等,同時要注意扶助脾胃功能,避免「虛不受補」。體弱者多吃溫補溫熱食物,更可增強機體的禦寒和抗病能力。季節補物有:甲魚、海參、海蝦、菜、紅棗、山藥、黑木耳、芋頭、糯米、紅豆、姜、等,可炮製溫熱湯羹、煮粥和煲仔菜、火鍋進食。大寒之後就是立春,陽氣此時等待升揚之際,爭取太陽出來後多作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慢跑、太極、按摩推拿穴位、拍打全身均有強身健體的功用。冬至之後,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開始增多,陽氣始生,但微小的陽氣尚不足以抵抗蓄積已久的陰氣,進入數九隆冬的小寒和大寒節氣,地面蓄積熱量降到最少,是一年中最冷之時。因此,中醫養生遵從自然法則「秋冬養陰」之外,隆冬此際,還要輔助養陽,順應自然界陽氣始生但還不夠強大的特點,以迎接春季來臨。飲食調養以進補正當時。不過,嶺南地區冬季氣溫尚算溫和,進補應以平補為主,多用不寒不熱、性質平和的葯食物料,滋陰補陽兼具,才能達致保健防病功效。名廚李文基炮製的蛇羹,用三蛇肉與花膠絲,水魚裙絲、木耳絲、菇絲、薑絲、陳皮絲、筍絲共制,主角蛇肉補氣血祛風濕通經絡;花膠和水魚裙則是滋陰妙品,滋補兼備,正合時宜。食家唯靈推薦的鹽焗生魚,更是冬季妙饌,生魚用了大量的姜粒花作佐料,有辛溫助陽之效;加上鹽焗鹹味既可益腎,又能下火。塘蒿是冬季佳蔬,是港人吃火鍋必選。中醫指此菜有消痰降壓的功效,配合蒜子的溫性祛寒濕和殺菌功效,誠為食療佳物。在名廚巧手搭配蝦干浸至斷生剛熟,清香鮮甜。(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推薦閱讀:

道家養生概要
什麼人不適合服用西洋參
夏季養生粥大全
早晨最不該喝什麼水?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