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的蓮花

佛教的蓮花       

  佛教的蓮花  序 言  第一章 蓮花的世界  蓮花與人類文明  佛教的蓮花  中國的蓮花  植物學上的蓮花  蓮藕  蓮子  蓮花製成的美食  蓮花的種類  芬陀利花  拘物頭花  缽頭摩花  優缽羅花  中國蓮花的種類  第二章 蓮花在佛教中的意義  以蓮花比喻佛陀特德  以蓮花比喻菩薩善法  供養佛菩薩的寶花  凈土中的蓮花  極樂世界的蓮花  阿彌陀佛的寶蓮花台  觀音、大勢至菩薩與蓮花  極樂凈土的九品蓮花  蓮花的宇宙  《華嚴經》的蓮華藏世界海¨  《梵網經》的蓮華台藏世界—  密教中的蓮花—  中台八葉院的,心蓮  蓮華部院—  與蓮花相關的手印—  蓮花與護摩火供—  第三章 以蓮花為持物的諸尊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千手觀音—  毗俱胝菩薩—  白處尊菩薩—  多羅菩薩—  大吉祥大明菩薩  如意輪觀音  白身觀自在菩薩  豐財菩薩  不空羂索觀音  水吉祥菩薩  大吉祥變菩薩  勝佛頂  白傘蓋佛頂  愛染明王  馬頭明王  孔雀明王  大勝金剛  梵天  日天  第四章 蓮花與法器  香爐  閼伽器  念珠  羯磨杵  金剛杵  金剛鈴  舍利容器  法輪  八吉祥  鏡子  金鋅  金剛橛  佛壇  第五章 蓮花與佛教藝術  蓮華矍圖紋  賢瓶式蓮花  寶相花紋  佛像的蓮花圖紋  蓮花台座  蓮花形背光  佛塔的蓮花紋  佛塔上的蓮花造型  欄循和石柱上的蓮花裝飾  佛教建築的蓮花圖紋  藻井  瓦當  第六章 佛典中蓮花的故事  以蓮花為名的人物故事  蓮花王  蓮花夫人  蓮花色比丘尼  差摩、蓮花比丘尼度化惡徒的故事  蓮花生大士的神變  蓮花的祥瑞感應  玄奘大師入滅前的瑞相  以蓮花供養經典的果報  誦法華經舌根出蓮花  序 言  蓮花,又稱為荷花,在中國古代,又名為芙蕖或芙蓉,生長在沼澤污泥之中。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無論在美術或是文學上,蓮花都是最經常出現,也是風貌最多彩多姿的。其實,不僅在中國,遠從上古時代,蓮花也深受西方民族的珍視,甚至被視為「生命之樹」的象徵。  古希臘的傳說中,有所謂的「食蓮人」,人吃下這種蓮子之後,就會忘了一切煩憂。古埃及也早就有蓮花圖案的出現,生長在尼羅河的睡蓮,被埃及人視為神聖的象徵,加上睡蓮從正上方俯瞰的形狀,圓如太陽,而且朝開夜合的性質,也如同太陽,所以被視為太陽與水的象徵。有人認為,埃及壁畫上的睡蓮造型,正是後來廣泛流行於東西方「忍冬蔓草文」的起源。   在印度古代,蓮花象徵女性的生殖力量,代表多產、力量、生命的創造,更是豐熟、幸運、繁榮、長壽、健康、名譽的代表,或是大地及其創造力、神聖、不死的象徵。  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以蓮花為造型的器物。到了魏晉南北朝,隨著佛教的傳入,蓮花紋的應用盛極一時。  蓮花在佛教中的象徵意涵極為深廣,如佛陀就被稱為「人中蓮花」,佛陀不染著世間的煩惱、愁憂,宛若蓮花不著水。如《雜阿合經》卷四中,就以大白蓮花來比喻解脫的聖者,雖然生於世間而已沒有染污執著。  蓮花柔軟美好的形貌,也被用來比喻佛陀的相好圓滿,如《華嚴隨流演義鈔》說:「世尊手足圓滿如意,軟凈光澤色如蓮花。」  由於蓮花豐富的內在意涵,所以經典中以蓮花作為供養佛菩薩的妙好花朵,而且蓮花更是佛教凈土中常見的莊嚴。《阿彌陀經》中記載極樂世界的人民都是從蓮花中化生,所以極樂世界又被稱為「蓮邦」,如《觀無量壽經》中記載,阿彌陀佛及觀音、大勢至等菩薩,安坐於寶蓮花,在眾生命終時,手持蓮台來接引眾生。  極樂凈土中,阿彌陀佛的蓮台寶座更是其願力所咸,是極樂世界的精神象徵。  佛教的宇宙觀,和蓮花也有密切的關係。如《華嚴經》的《華藏世界品》記載,毗盧遮那如來的華藏莊嚴世界海,有層層無盡的世界。「華」,指的是蓮花;「藏」,是指蓮花含藏種子之處。因為華藏世界中所有的世界、世界種,都含藏於大蓮花之中,都住在大蓮花之上,所以才稱為「華藏」。  此外,密教中的胎藏界,更是以蓮花束比喻眾生開敷的心蓮,以中台入葉院來象徵眾生心即具足諸佛曼茶羅,而密教護摩法中的敬愛法,也是以蓮花形的護摩壇為修法。  清凈無染的白蓮,也被用來比喻眾生清凈的自性,宋朝的北澗居簡禪師所寫的《白蓮》說:「碧玉長柯雪色衣,夜深看見也相疑,數行鷺立波心月,拍手驚它不肯飛。」在深夜看見白蓮,心驚疑著不知是何物,就如人見道而不知是道,數行白鷺立在波心水月,即使拍手驚它也不肯飛去,以此來比喻安住於法性不動。  在佛教藝術中,蓮花紋更是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從佛菩薩的台座、背光,到佛塔、欄楣、石柱上的裝飾,幾乎處處都可以見到蓮花圖紋。  本書集中地介紹了佛教的蓮花,可從一個側面幫助人們認識佛教。  第一章  蓮花的世界  蓮花在佛教中,是清凈、聖潔、吉祥的象徵;特別是以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來比喻諸佛菩薩出於世間而清凈無染。  其實,蓮花不只在佛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文明人類自古以來,就十分珍視蓮花,並演繹出豐富、聖潔的內涵。  蓮花與人類文明  遠從上古時代起,蓮花就受到西方諸民族的珍視。  在希臘史詩《尤里西斯》中,傳說有一個小島上長滿蓮花,島上的人都吃蓮花,稱為「lotus eater」,當他們吃下蓮花之後,就能忘記一切煩惱,但同時也喪失了奮發的意志。生活在安逸的世界,是水手在海上航行時的危險之一。  而古埃及早就已經有蓮花圖案的記載。在尼羅河盛開的睡蓮,被埃及人視為神聖的花朵;對於沙漠民族來說,水是最珍貴的,而蓮生長於水中,正是尊貴的象徵。再從睡蓮花朵正上方看,它的形狀如同太陽,早晨開放,夜晚閉合的性質也如同太陽,所以蓮花在埃及被視為太陽與水的象徵。  在公元前1579—131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個墳墓壁畫「庭園」,據說其中描繪的正是來世的理想樂園,中央就有一座長滿睡蓮的水池,水禽、魚兒悠遊其間。  同樣是第十八王朝的另一幅壁畫「宴樂圖」,畫中人物手持蓮花。  而在印度古代,蓮花象徵女性的生殖能力,代表著多產、力量及生命的創造,同時也是豐熟、神聖、不死的象徵。  印度曾出土公元前3000年前的「蓮之女神」像,在印度最古老的文獻婆羅門教經典《吠陀》中,記載著此女神立於蓮花上。  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所記載的神話中說,在天地開闢之初,從天神毗濕奴(Visnu)的臍中生出蓮花,花中有宇宙的創造者梵天結跏趺坐,繼而創造萬物。此外,此神話中也以蓮花來象徵毗濕奴及其配偶。此外,也有人以蓮花為多聞天(kubera)的七寶之一。  蓮花同時也是印度的國花,在吉慶的時候,印度人往往在儀式中以蓮花為飾。譬如結婚典禮時,蓮花即常被取為飾物;印度政府的最高級勳章,也被稱為「蓮花之飾」。  除了人間的蓮花之外,佛經中也有記載天上的蓮花,巨大而不可思議,以及佛陀的蓮座莊嚴等。  經典中記載:人間的蓮花最大不過一尺,而天上的蓮花則大如車蓋,天宮所長的蓮花又比其大,所以可以在上面結跏趺坐。佛菩薩的台座中,最常見的也是蓮花台座。  佛教的蓮花  蓮花也是佛國凈土常見的莊嚴。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極樂世界的蓮花。極樂凈土的蓮花,是生長在七寶池中的八功德水中,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有青、黃、赤、白等不同顏色,姿態微妙氣味香潔。《修持阿彌陀佛凈土法門》中說,修持凈土法門的行者臨命終時,常可感得佛、菩薩手持蓮台來接引。  佛經中,也經常以蓮花來比喻法門的殊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妙法蓮華經》,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來比喻《法華經》在娑婆世間的殊勝。在其教義上,更以蓮花三喻來說明《法華經》的宗旨。  此外,密法中的胎藏界,更是以蓮花來比喻眾生開敷的心蓮,以中台八葉院來象徵眾生心即為諸佛曼茶羅。  由於蓮花的生長特性,所以經常被用來引喻為清凈、尊貴等具正面光明的象徵。如在《長阿含經》中,就將水面上清純的蓮,比喻為超脫染污世間的聖者;或將蓮花上水珠滴落的情形比做憂愁的消失。而在印度,也將蓮花視為神的象徵。  釋尊成道的聖地,菩提迦耶大塔右端,也有蓮花形狀的石台羅列。這些蓮台源自釋尊成道後經行時,從其足跡自然會生出蓮花的傳說。  印度著名的阿育王石柱(As/oka在位公元前268—232年),就是安置在蓮花形狀的台座上。現今印度國徽的獅子雕刻,就是以阿育王石柱頂的獅子為藍圖。  在《無量壽經》中,也記載極樂世界的寶蓮花有百千億片葉,從葉片發出無量的光明,從每一光明中出現無量的佛陀。《大阿彌陀經》中記載,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從蓮花中化生。  佛教的宇宙觀和蓮花也有密切的關係。《華嚴經》的《華藏世界品》記載,毗盧遮那如來的華藏莊嚴世界海,是住在香水海的蓮花中,而且說那裡的大地有無限的香水海,構成層層無盡的世界。  在原始聖典中,經常用蓮花來比喻聖者,而在大乘佛教中則往往象徵著菩薩。例如《維摩詰所說經》中就說,例如在高原、陸地不生蓮花,而是出生在潮濕的淤泥中,以此來比喻見無為法而人正位者,始終不生佛法,只有在煩惱的污泥中,也就是眾生中,才能生起佛法。  中國的蓮花  遠從上古時代,中國的《詩經》就有蓮花的記載,例如:「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在《爾雅·釋草》中說:荷,又稱為芙蕖,蓮花是它的果實,蓮子叫「酌」,蓮子中心的胚芽叫「薏」,花叫「芙蓉」,花苞稱『『菡萏」,葉子叫「蕸」,梗子叫「茄」,本叫「蕾」,即荷莖人泥中的部分,根部叫「藕」。  明代張自烈著的《正字通》:「北人以蓮為荷,今俗荷皆謂之蓮。」除此之外,還有稱蓮花為「水華」、「水芙」、「玉華」、「水之」、「佛座須」等等不同的名稱。  在周代,蓮花造型在美術上的應用,已經流行,並且在紋樣配置和造型方面,且有一定的水準。  中國蓮花紋的極盛時代,是從魏晉以後開始的,歷經了整個南北朝,到隋唐以後,又產生了新的變化。以河南新鄭出土,春秋時代後期青銅器「蟠螭文蓮鶴方壺」為例,壺蓋就是用蓮、鶴裝飾的,蓋上鑄接有兩重直立而辦尖外侈的蓮辦,內層蓮辦上有透雕紋飾,居中佇立仙鶴。這種以蓮辦做青銅器蓋裝飾的做法,在當時非常流行,此外如蔡侯壺、旬君埠子壺、蓮辦環帶紋等都是類似的例子。  後來蓮花紋的盛行,和佛教傳人中國有密切的關係。蓮花在民間也是吉祥的象徵,如「連生貴子圖」,就是取蓮房多子,另一方面則是蓮與連的諧音,而作為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  此外,蓮在中國更廣受文人所喜愛,是詩詞歌賦中經常可見的花卉。  宋代的儒者周敦頤的《愛蓮說》,可以說明文人偏愛蓮花的理由: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文中說他喜愛蓮的原因,是因為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媚,其莖中通而外表正直,不攀蔓,不多枝,在越遠的地方聞味道更加清香,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有君子之風。  他並以菊花象徵隱士,以牡丹比喻富貴之人,而以蓮花來象徵君子。  中國文人雅士稱蓮為「花中君子」,佛教以蓮花於眾花中最大最為殊勝,而稱之為花中之王,為無量色相功德聚所莊嚴,能為一切法所依止,因此蓮花也隱喻佛教至高無上的妙法。由於蓮花的象徵意含,因此,被佛教多層面採用在經典之中,並廣大的運用在佛教美術蓮花紋飾。  在唐代與佛教有關的詩作中,詩人所使用的蓮花名稱有「蓮」、「荷」、「芙蕖」、「菡萏」、「芙蓉」、「藕花」、「優缽羅花」等種種用語。  「蓮」也用來修飾表現佛教建築物、人物、經偈等的名詞語彙,如以「蓮宮」、「蓮宇」、「蓮界」、「蓮境」、「蓮舍」來指佛寺及精舍,以如「蓮客」、「蓮花僧」、「青蓮居士」等語彙來稱呼僧人等。  在與佛教有關的詩作中,詩人所運用的花卉中,蓮花佔了最高的比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蓮花在中國發展出極為豐富的世界。  植物學上的蓮花  蓮花又稱荷花,植物學上的蓮花,英文名稱為lotus,是幾種不同植物的通稱。例如古希臘所說的蓮,是鼠李科的棗蓮(Ziziphus lotus),為叢生灌木,原產於南歐;果實極大,內含澱粉,可以製成麵包及發酵的飲料,據說所釀的酒可以使人知足而忘憂。  〇蓮藕  蓮花的地下莖是可以食用的蓮藕,橫走水底泥中,為長圓形,有肥大的節間,內有許多孔眼,作為通氣之用;輸導水分的螺紋導管也很發達,切蓮藕可以看見許多白色的絲狀物,這就是「藕斷絲連」這句成語的由來。  蓮花的葉片未舒展時,卷如杯狀,展開後常挺出水面;花托呈圓錐形,上面平坦,有蜂窩狀的小孔,孔內含有一枚小蓮子,也就是所謂的「蓮蓬」。  睡蓮,是和蓮花極為類似的植物。蓮花的葉子呈心臟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基部具深彎缺;花小而呈白色,果為漿果,被花萼所包裹而無蓮蓬;種子含肉質,有囊狀的假種皮。  蓮花不僅是一種最常見的水生觀賞植物,而且經濟用途很多:如蓮藕的營養價值極高,荷葉、蓮須、藕節、蓮子心及石蓮子等都是著名的中藥。因此,在池塘或水田四周長期積水的地方均可大量種植。  〇蓮子  蓮花的種子稱為蓮子,呈橢圓形,長一點五至二厘米,外表黑棕色,平滑,有灰白色粉狀物質,除去果皮後,可見黃棕色菲薄的種皮。子葉兩枚,黃白色,甚肥厚,中間可見綠黃色的胚芽、胚根、胚莖、幼葉。種子,子葉味微甜,而綠色部分很苦。主要成分有棉子糖(raffinose),荷蓮礆(nelumbine)及天門冬醯胺。常作為藥用或食品。  蓮子長在蓮花的花托里,花托自蓮辦凋落後,就凸露出倒圓錐形的蓮房稱為「蓮蓬」,蓮房裡有許多小孔,每個小孔里各有一顆蓮子。等蓮子熟時,採蓮的人就划船把蓮蓬摘下,剝去硬殼,挑掉蓮心後出售。  古詩里有許多作品描寫採收蓮蓬的情形,如南北朝時的《西洲曲》說: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〇蓮花製成的美食  蓮藕除了可以製成蓮藕茶,也是可口的蔬菜之一。而荷葉除了作為觀賞用之外,也常用來包紮食物,蓮子除了可以人葯之外,也是美味的點心。因此南宋人黃休復所著的《茅亭客話》中,也稱讚荷花的多功用:「藕有四美,根為菜,花為玩,實為果,葉為勺,具此四美,池沼亭檻之前為瑞草,萍藻荇不得與侔也。」  蓮花也可以做成許多美食,例如:蓮子粥就是北京茶館裡著名的小吃,這是在粥里加入蓮子、葡萄乾、核桃和白糖共煮而成,營養豐富,味道絕佳。  此外,還有風味特殊的荷葉粥,當粥煮爛時,用一張洗凈的荷葉蓋在鍋子上,荷葉的清香就滲入粥中,成了風味獨特的荷葉粥了。  在《浮生六記》中,也記載著「荷香茶」:「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大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這是將茶葉以小紗袋裝好,趁蓮花開時放於蓮心,等晚上蓮花就會合起來,到了第二天早晨取出,茶葉就含著蓮花的香味。現代也有以蓮花、蓮心乾燥,直接沖泡,不但味道芬芳,而且有解毒降火的功效。  藕粉也是常見的蓮制食品,老藕因澱粉質豐富,可以磨成藕粉晒乾久藏,隨時用開水沖泡食用,既清涼又消暑。明人高濂《遵生八箋》上有一則「藕粉」,敘述其製法說:「法取粗藉,不限多少,洗凈、截斷,浸三日夜,每日換水,看灼然潔凈,漉出,搗如泥漿,以布絞凈汁,又將藕渣搗細,又絞汁盡濾出惡物,以清水少和攪之,然後澄去清水,下即好粉。」  蓮花也經常被用來運用於建築裝飾,從古埃及時期以來即常用以裝飾柱頂,也是亞述聖樹的基部和腓尼基石碑碑頂的雕飾。這些裝飾造型後衍變為愛奧尼亞柱型。  蓮花的種類  在經典中經常可見的蓮花,有缽頭摩花、優缽羅花、拘物頭花、芬陀利花等四種。  缽頭摩花(梵名Padma),又作缽曇摩華、缽特摩華、般頭摩華、缽弩摩華、波曇華、波慕華。譯為赤蓮花、赤蓮、紅蓮花、赤黃蓮花、黃蓮花,有赤、白二色。在《法華經》中,非常著名的詞句「不染世間法,如蓮花在水」。這是用來譬喻受記護持《法華經》從地湧出的菩薩們。  拘物頭花(梵名Kumuda)又作拘牟頭華、俱勿頭華、句文羅華。譯為白蓮花、地喜花,即白或紅的睡蓮,也有黃、青二色。  芬陀利花(梵名Pundafi^ka),又作分陀利華、分茶利迦華、奔荼利華、本拿哩迦華;譯為白蓮花,又稱百葉花、妙好花。亦為白色睡蓮之一種。不被煩惱污染之清凈無垢佛,其法性即喻為芬陀利華。《悲華經》、《妙法蓮華經》就是以此花為經題。  《大日經疏》卷十五說:  三藏說,西方蓮花有多種,一者缽羅花。復有二種,一者赤色,即此間蓮花也;二者白色,今此間有白蓮是也。優缽羅亦有赤白二色,又有不赤不白者,形似泥盧缽羅花也。俱勿頭,有赤及青兩種。又云:俱勿頭是蓮花青色者。泥盧缽羅,此蓮從牛糞種生,極香,是文殊所執者,自如青蓮,亦是此色。  在《無量壽經》中,描寫極樂世界的情景,經中說,在浴池上有天優缽羅花(Utpara)、缽曇摩花(Padma)、拘物頭花(Kumuda)、芬陀利花(Pundari^ka),雜色光茂,彌覆其水上。  又於《翻譯名義集》卷三中說:  優曇缽羅,此雲瑞應。般泥洹雲,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缽,有實無花。優曇缽樹,有金花者,世乃有佛……分陀利,此雲白蓮花。睿師云:未敷名屈摩羅;將落名迦羅羅;處中盛時,名分陀利。體逐時遷,名隨色變,故有三名。優缽羅,或漚缽羅、或咀缽羅,此雲青蓮花。優缽羅盤那女,生青蓮花中。缽特摩,此雲紅蓮花。拘勿投,亦云拘勿頭,此雲地喜花。亦云拘某陀,此雲黃蓮花。  優缽羅花(梵名Utpala),又作優缽華、烏怛缽羅華、優龍羅華。譯為青蓮花、黛花、紅蓮花。有青色、赤色、白色等。其中以青色為最著名,即泥盧缽羅花,譯為青蓮花。  蓮花除了聖潔高貴的比喻之外,也被用來作為地獄的名稱:  在蓮花中,通常赤蓮花,指的是缽頭摩花,八寒地獄之中,有缽頭摩地獄、摩訶(大)缽頭摩地獄,譯為紅蓮地獄、大紅蓮地獄。這是因為這一個地獄中的眾生,由於血肉模糊,所以身體呈血紅之色,以紅蓮花為喻。  優缽羅花的青蓮花,在八寒地獄中也有所謂的優缽羅地獄,這是因冰混同水色而呈青色,或是因寒氣而使皮膚凍成青色,所以稱為優缽羅地獄。八大龍王之一的優缽羅龍王,因為所住之處即優缽羅花所生長的池中,故以之為名。  芬陀利花的白蓮花,花有百葉,葉葉相承,圓整可愛,最外葉極白,漸向內色漸微黃,乃至最內者的萼色(多呈綠色)相近。  就現有的印度、埃及青水蓮而言,印度青水蓮是優缽羅花,埃及青水蓮是泥盧缽羅花。印度的紅蓮花與白蓮花的水蓮,應可歸納屬於拘物頭花(Kumuda)之蓮種。  以下分別介紹芬陀利花、拘物頭花、缽頭摩花和優缽羅花。  〇芬陀利花  芬陀利花(梵名pundarika)是白色睡蓮的一種,又稱芬陀利迦、分茶利迦、分陀利、奔茶利迦、奔茶利、本拿哩迦。譯為白蓮花,又稱百葉花(s/atapatra)。  芬陀利與另外一種拘物頭花之蓮,都被稱為白蓮花。為了分別二者起見,特別稱此芬陀利花為大白蓮花。白蓮花有五種特性:(1)馨香遠聞;(2)一莖單花;(3)花果同時;(4)不染淤泥;(5)蜜蜂群聚。  奔茶利迦花,古來稱為芬陀利,梵音為本拿哩迦華,在唐代稱為白蓮花,花朵色如白雪或白銀般,光彩奪目,味道非常芳香,是天上所有,人間並無此花。  《大日經疏》卷十五中,記載芬陀利花的由來:「分茶利迦,花可有百葉,葉葉相承,圓整可愛。最外葉極白,漸向內色漸微黃,乃至最在內者與萼色相近也。此花極香也。昔琉璃王害釋女時,大迦葉於阿耨達池取此花,裹八功德水灑之,諸女身心得安樂,命終生天。因是投花於池,遂成種,至今猶有之。花大可愛,徑一尺余尤可愛也。」  經中說分茶利迦的花辦可達到百葉,葉葉相承,圓滿整齊,非常令人愛樂。其最外層的花辦非常潔白,漸漸向內,顏色漸黃,到了最內緣者,與花萼的顏色相近。  此花極為芳香。往昔琉璃王進攻釋迦族,傷害釋迦族女子時,大迦葉從阿耨達池取來芬陀利,裹著八功德水灑向她們,讓當時諸釋種女子身心得到安樂,命終之後投生於天上。因此而投花於池中,在人間留下品種,直到如今尚還流傳存著。芬陀利花非常大而可愛,有的甚至直徑寬達一尺多。  在《妙法蓮華經》後序中說,此花配於各階段有不同的名稱,未開敷時,稱為屈摩羅;將凋謝時,稱為迦摩羅;正開放時,稱為芬陀利。  芬陀利花又稱為蔡華、白蓮花。有說這是取自《史記》千歲靈龜游蓮花上的故事,因為靈龜出自蔡地,所以稱蓮花為蔡華。《史記·龜策傳》中說:「龜千歲乃游蓮花之上。」《觀經散善義楷定記》也記載:「明王將出,必有白龜乘千葉白蓮來現。」由此而蓮花也稱蔡華。《觀經散善義》中說:「言分陀利者,名人中好花,亦名稀有花,亦名人中上上花,亦名人中妙好花,此花相傳名蔡華。」  〇拘物頭花  拘物頭花,梵名kumuda,又譯作俱物頭華、究牟地華、矩母那華、究牟地華、句文羅華。花莖有刺,色白或赤,葉稍短。白色的拘物頭花,莖很細滑,可供食用。  拘物頭花也有赤色的,在《慧琳音義》卷三中說:拘物頭花即赤蓮花,呈深硃色,甚具香味,非人間所有。《續高僧傳》卷二、《翻譯名義集》卷八等,皆譯作黃蓮花。《大日經疏》卷十五中則說,俱物頭乃青色之蓮花。  《慧琳音義》中記載:「拘物頭花,其花莖有刺,色蹴然故,以其花莖稍短,未開敷時,狀郁或赤白,抑或名小白花也。」  〇缽頭摩花  缽頭摩花(梵名padrna),意譯作赤蓮花、紅蓮花,又作特摩華、般頭摩華、波頭摩華。葉呈圓形,直徑約六十至一百厘米。產於東印度、波斯、中國漢藏等地、緬甸、北澳大利亞及日本沼澤區。一般為觀賞用,根莖可食用。  夏日花梗抽出水面數尺,開白色、淡紅色的大花,果實約如豌豆大小,數個或十數個包於肥厚的花托中,稱為蓮蓬,味美可食。缽頭摩花的根莖肥大,可供食用,柄內的細絲也可製作燈心。  自古以來,印度都將缽頭摩花視為水生植物中最高貴的花,在諸佛典中,也被譽為七寶之一。在佛教的經論中,常常和拘物頭花、優缽頭羅花、芬陀利花並舉,此外,缽頭摩花也是佛、菩薩的寶座,或是觀世音菩薩等手中所執的莊嚴具之一。  〇優缽羅花  優缽羅花(梵名ulpala),又作烏缽羅華、漚缽羅華、郁缽羅華、優缽刺華、優婆羅華、咀缽羅華。即睡蓮,花似蓮而小,葉片浮在水面上,呈寬廣卵形全緣,表面為有光澤的暗綠色,葉背是淡綠色,邊緣為赤色且有不規則的暗赤紫色斑點。花由多數花蓋組成,根與種子可食用。  除了經典中這四種常見的蓮花之外,還有紫蓮花,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其右之一手所持之物即是紫色蓮花,持紫蓮花之手稱紫蓮花手。紫色是赤、黑和合之色,象徵諸法實相,非清凈,非垢染,煩惱與菩提無二無別,如二色和合。又根據《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記載,如果要觀見諸如來,當修「紫蓮法」;經中所描述「蓮觀自在」之像,相好莊嚴,右手執紫蓮花,左手上仰置胸前。  〇中國蓮花的種類  在中國的古籍中,也記載有許多不同品種的蓮花。  如明代王世懋所著的《花蔬》、王圻的《三才圖會》、高濂《遵生八箋》、王象晉《群芳譜》等書的記述,荷花在紅、白、黃之外,至少還有以下數種:  《花蔬》有提到所謂碧台蓮、錦邊蓮及金邊蓮,花白而辦上恆滴一翠點,花房之上抽出綠葉,似花非花。  錦邊蓮的花與枝莖相連處呈綠色而花白色,作花蕊時,綠苞已經微呈一線紅,花開時千葉(辦),每葉就像胭脂染邊一般。  金邊蓮與錦邊蓮相似,但是花辦周圍是一圈黃色,不同於錦邊蓮之胭脂色。《群芳譜》中記載:「金邊蓮,辦周圍一線,色微黃。」另其中也記載有重台蓮、並頭蓮、一晶蓮、四面蓮、灑金蓮、衣缽蓮等。  重台蓮開了一花之後,從蓮房內又生花,不結子。唐人皮日休有一首「重台蓮花」詩中說:「欹紅矮婧力難任,每葉頭邊半米金,可得教他水妃見,兩重元是一重心。」  並頭蓮又稱為「並蒂蓮」或「瑞蓮」,也就是一莖上生兩朵蓮花。  「一品蓮,一本生三萼。」也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菡萏,有三片花萼。荷花中的學士蓮、羅漢蓮,都是三片花被、十八片花辦的荷花。《歙縣縣誌·物產部》載:「學士蓮、羅漢蓮,二種皆十八辦品字蓮。」  四面蓮一花四萼,稱為「四面蓮」,《群芳譜》中說:「四面蓮,周圍共四萼。」  灑金蓮是指花辦上有黃點的白蓮花,《群芳譜》中說:「灑金蓮,辦上有黃點。」  衣缽蓮的花盤有千葉,蕊分三色,產於滇池。  晉人王嘉《拾遺記》中記載:「(漢)靈帝西園渠中植蓮,大如蓋,長一丈,其葉夜舒畫卷,名為夜舒荷。」  此外,還有所謂的紅白蓮,是指一株荷花有紅有白,宋人杜衍有一首詩描寫紅白蓮:「芙蓉照水弄嬌斜,白白紅紅各一家;近日新花出新巧,一枝能著兩般花。」  在唐《酉陽雜俎》中說:「以蓮子投入裝藍色的染缸中,經數年,移植而種,所長出的蓮花即呈碧綠色,稱碧蓮。」  《浮生六記》卷二中,提到一種花大如酒杯、葉大如碗口的迷你荷,「花發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  在《縉紳脞說》也記載有花莖長達六尺以上的紅蓮花:「雍熙中,張君房寓泊廬山開先寺,望黃石崖瀑布水中一大紅葉泛而下,令僧行急取之,乃紅蓮一葉,長三尺余、闊一尺三寸。」《廬山記》中也說沛水出雙劍峰,峰頂有池,闊數百步,其深莫測;又有清源地,生蓮花大如車輪。  除了上述珍奇的荷花外,古籍中還有鐵線蓮、白花太乙蓮、千葉黃、千葉紅、千葉白、馬蹄蓮、墨荷、玉井蓮等等蓮花品種。  第二章  蓮花在佛教中的意義   蓮花,可以說是佛教的象徵,而這種緣起和印度古來重視蓮花有關。根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所記載,天地開闢之始,毗濕奴神的臍中生出蓮花,花中有梵天,結跏趺坐,創造萬物。在《大智度論》卷八中記載:  「……水上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名為韋紐。是人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花,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花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蓮花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於寶花上結跏趺坐。」  印度神話中,宇宙創造者梵天神安坐在蓮花上,象徵高貴聖潔,於是佛陀隨順世俗,也坐於蓮花上,並以和韋紐從臍中生出千葉妙寶蓮花的形態相類似,佛陀也是從臍中生出諸寶蓮花,如《大智度論》卷九中說,當時世尊從臍邊出諸寶蓮花,如偈說:「青光琉璃莖,千葉黃金色,……從是佛臍中,輾轉出寶花,花花皆有座,座座各有佛……」  然而,在保留了世間的形態之外,佛陀又進一步詮釋,將蓮花的生長特性,賦予更深刻的意義,與佛法相應,例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清凈微妙,所以佛經中常以此來譬喻。  如《中阿含經》卷二十三《青白蓮華喻經》中,以蓮花生於水中而不著於水,來比喻如來出現於世間而不著世間:「猶如青蓮花、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  《文殊師利凈律經·道門品》中說:「人心本凈,縱處穢濁,則無瑕疵,猶如日明不與冥合,亦如蓮花不為泥塵之所玷污。」  《攝大乘論釋》卷十五中,則以蓮花的香、凈、柔軟、可愛四種特德,比喻法界真如的常、樂、我、凈四德,此外,也有以蓮花為經名,來比喻法門清凈、無染、莊嚴,如《妙法蓮華經》、《悲華經》。而《華嚴經》、《梵網經》等也有蓮華藏世界之說;密教也以八葉蓮花為胎藏界曼茶羅的中台;以蓮花表示眾生本有之心蓮。  密教胎藏界三部是指佛部、蓮華部、金剛部。蓮華部略稱蓮部,代表眾生本具清凈菩提心,又表示如來大悲三昧之德。眾生本存自性清凈之心,雖然在六道四生、迷妄界等生死污泥中流轉,但是本有的清凈菩提心仍然不會染垢,就如同蓮花之出污泥而不染,所以稱為蓮華部。  以蓮花比喻佛陀特德  蓮花經常被用來比喻佛陀的相好與特德。如《佛說萍沙王五願經》中就以珍貴的千葉金色蓮花來比喻佛陀。  當時王舍城的國王萍沙王,常發五種願望:一者願我年少為王,二者令我國中有佛,三者使我出入常往來佛所,四者常聽佛說經,五者聞經心疾開解,得須陀洹道。  後來這五種願望萍沙王都滿願了。有一天,他的好友鄰國的弗迦沙王送了一朵有著千葉的金色蓮花給他,他就回了一封信:「如果你是要送我奇珍異寶,那就不用勞煩了,因為我國中有金銀珍寶甚多,不用再增添,現今我國中出生了一株珍貴的人花,號為佛陀,身紫磨金色,具有三十二種相好。」  蓮花柔潤的特性,是和平的象徵,在古代印度,兩國國王互贈蓮花是和平的象徵,如《大智度論》卷十中說明諸佛平等,但互以蓮花供養亦是隨順此意:「問曰:『諸佛力等,更不求信,何故以花為信?』答曰:『隨世間法行故;如二國王力勢雖同,亦相贈遺。複次,示善軟心故,以花為信。」』  經典中以蓮花來形容佛陀的特德,如《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大智度論》卷一中,描寫佛身微妙真金色,其光普照似金山,清凈柔軟如蓮花。  經典中也常以青蓮花花辦的形狀及顏色,來比喻佛眼,如《福蓋正行所集經》卷一中說:佛陀目如廣大青蓮花葉,眉間毫相如秋滿月。  經典中經常以蓮花來比喻如來的三十二種相好,如:《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四中說,如來的舌相廣長極柔軟,譬如紅蓮出水中,而《華嚴隨流演義鈔》卷四十九中說,世尊手足圓滿如意,軟凈光澤色如蓮花。而在《大寶積經》卷一百零九中則說,如來世尊面貌容色,就如同清晨開敷的蓮花,端嚴美好,光明顯耀,微笑熙怡。  經中也以白蓮花的稀有來比喻佛陀出世的難值難遇。如《福蓋正行所集經》卷二中說,世尊如白蓮花,堪能運載一切眾生。……是時世尊,舒金色手,如蓮花開,又說如來出世,難得值遇,如優曇缽羅花。  在《分別功德論》卷四中,佛陀告訴阿難:「如我今日,皮身清凈無過於我,猶如蓮花不著泥水。」在《中阿含經》卷三十五中,形容佛陀:「如諸水花中,青蓮花第一。」《中阿含經》卷二十三中說:「佛陀的心如蓮花,出於世法而不染世法。」  除了形容佛陀的相好之外,經中也以蓮花來比喻菩薩所行之善法,如:《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中說:「然諸菩薩於諸世法,不為愛恚所塗染故,如紅蓮華。」這是說菩薩於世間種種善惡之法都不染著,不會被愛欲、嗔恚所垢染,就如同紅蓮花一般。  《大寶積經》卷十四中說:「賢王菩薩……在於大眾若如師子,不倚俗法;猶如蓮花不著塵水,無所憎愛心。」菩薩在大眾中如同獅子一般勇猛無畏,不倚靠世俗之法,如同蓮花不染著塵勞之水,無有憎恨愛欲之心。  在《摩訶行寶嚴經》中則說:就如同陸地不會出生蓮花,菩薩也如是,不從無為法中出生佛法。譬如充滿淤泥的水,則會出生雜蓮花,菩薩也如是,從惡性眾生的煩惱結縛之中,才會出生佛法。  由於蓮花富有深刻的意涵,經典中幾乎處處可以見到以蓮花來比喻諸佛菩薩的種種特德。  以蓮花比喻菩薩善法  由於蓮花種種美好的特性,在經典中常用來比喻各種善法。例如在《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九就記載,以蓮花比喻菩薩所修持的十種善法:  1.遠離染污:就如同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著,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察一切外境,而不生起貪愛執著,雖然處於五種濁惡的生死瀑流,也無所染著。  2.不與惡俱:如蓮花,雖然只是一點微滴之水也不會停留在花上,菩薩修行也是如此,在修行時,滅除種種惡業,生起各種善業,一心守護身、口、意三業的清凈,而不與微小的惡念共俱。  3.戒香充滿:就如同蓮花妙香廣布,遠近皆能聞之。菩薩修行也是如此,堅守一切戒律而無所毀犯,由於戒行能滅除身口之惡業,如同香能除去糞穢的臭氣。  4.本體清凈:譬如蓮花雖然處於污泥中,但是自然潔凈而無染著,菩薩雖然處於五濁惡世之中,但由於持戒的緣故,得使身心清凈無有染著。  5.面相熙怡:譬如蓮花開敷時,能使一切見者都心生喜悅。菩薩的心也是如此,常安住禪悅,諸相圓滿,使見者都能心生歡喜。  6.柔軟不澀:譬如蓮花體性柔軟潤澤,菩薩修習慈善之行,也是如此,雖然行於善法卻無所滯礙,所以體常清凈,柔軟細妙而不粗澀。  7.見者皆吉:譬如蓮花芬馥美妙,使見者及夢見者皆吉祥。就如同菩薩的善行成就,身相莊嚴美好,使見者皆能獲致吉祥。  8.開敷具足:譬如蓮花開敷,花果具足。菩薩修行也是如此,智慧福德莊嚴具足。  9.成熟清凈:譬如蓮花成熟,如果有人眼見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亦得清凈。就如同菩薩妙果圓熟而慧光發現,能使一切見聞者,皆得六根清凈。  10.生已有想:譬如蓮花初生時,雖然尚未見到花朵,但是眾人都已經生起有蓮花之想。就如同菩薩初生時,一切天人都喜悅意樂護持,因為了知菩薩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  供養佛菩薩的寶花  蓮花潔凈美好的外形,及其芬芳的氣味,經常用來作為供養佛菩薩的妙花。  如《大智度論》卷十中說:「爾時,寶積佛以千葉金色蓮花與普明菩薩而告之曰:善男子!汝以此花散釋迦牟尼佛上。」而佛陀說法時,也常見諸天雨下種種寶蓮花或化寶蓮花座以供養如來。  在《大智度論》中也提及諸天以青蓮花為水中第一供養的妙好天華:「如是諸天,見佛身清凈,大光明凈,持諸供具,水陸諸花,陸地生花,須漫提為第一。水中生花,青蓮花為第一,是諸名花,種種異色,種種香熏。各持天華,來詣佛所,以此諸花,色好多香,柔軟細滑,是故以此為供養具。」  如《法華經》卷一序品載:「佛說法華經已,人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等四種天華,而散於佛及諸大眾身上。」即是以花來襯托佛出現時場景的莊嚴。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中,也有描寫諸天供花於佛的情況:  「時無色界一切天子,雨無量種種微妙華香,於虛空中如雲而下。色界諸天十八梵王,雨眾雜色無數天華百千萬種,梵天妙香遍滿虛空如雲而下,六欲諸天及天子眾,以天福力雨種種花,優缽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芬陀利花……於虛空中繽紛亂墜,而供養佛及眾法寶。」  佛教經典中有各種名稱的蓮花,其中大都以敘述佛國土莊嚴的四種蓮花為多。例如《長阿含經》卷第三遊行經第二,當佛滅度時,在拘屍那羅城,敘述忉利天的善見城光景,有:  「水晶城琉璃門。其城周圍四寶莊嚴,間錯欄椐亦以四寶。金樓銀鈴,銀樓金鈴,寶塑七重,中生蓮花:優缽羅花、缽頭摩花、拘物頭花、芬陀利花。」  大乘經典《大般涅盤經》卷一《壽命晶》第一之一,記載佛陀人滅時,大眾:  「散以諸花而為莊嚴:優缽羅花、拘物頭花、波頭摩花、芬陀利花。……一一車上垂諸華鬘:優缽羅花、拘物頭花、芬陀利花。其花純以真金為葉,金剛為台。」  從經典中常見的記載,可以知道蓮花經常被用來作為供養如來的妙花,及莊嚴國土的寶花。  凈土中的蓮花  除了人間的蓮花之外,佛國凈土也經常以蓮花來作為凈土的莊嚴,或是用來供養佛菩薩。  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中說:「出過三界,凈妙國土,坐無數量大寶蓮花,而不可說海會菩薩前後圍繞。」  兜率天天宮也有:「一一天子手中化生無量億萬七寶蓮花」的情景。  在《攝大乘論》卷十五中說,世間的世界是依地、水、風輪而安住,凈土則依莊嚴的大蓮花王而安住。  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百零一中說,有他方凈土名為歡喜世界,當時的佛陀喜德如來,就曾敕命喜授菩薩,持千莖金色蓮花來此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  在《阿彌陀經》中記載,西方極樂凈土的蓮花生於七寶池中,用八功德水栽植,花大如車輪,有青、黃、赤、白等種種不同顏色,微妙香潔,把極樂世界莊嚴成凈土聖地。《阿彌陀經》中說:  「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佛,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花。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械,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而《無量壽經》卷下中說:  「若有眾生,明信智佛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花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  這是說極樂凈土中的眾生,作一切功德,以信心迴向,從七寶蓮花中自然化生。  〇極樂世界的蓮花  在十方凈土中,蓮花與極樂世界的關係尤其深刻。  極樂世界又稱為「蓮邦」,因為彼土眾生都是從蓮花中化生,所以為蓮邦。在《阿彌陀經疏鈔》卷二中說:  「蓮花者,乃御凡殼之玄宮,安慧命之神宅,往詣之國,號曰蓮邦。」  而凈土宗更以蓮花為極樂世界之象徵,極樂世界的人民,都以蓮花為居所,並且以蓮台來引欣願往生者,所以凈土宗又稱為蓮宗。而念佛往生的人,都是從蓮花內化生,所以有「蓮花化生」或「蓮胎」的名稱。佛教經典中,有各種名稱的蓮花,其中都以四種蓮花來敘述佛國的莊嚴。  凈土三經更是以蓮花來莊嚴極樂世界,《無量壽經》中說:  眾寶的蓮花周滿世界,一一寶花有百千億葉,其葉光明有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  《阿彌陀經》中說:  「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觀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等菩薩,坐寶蓮花,於人臨命終時,手持蓮台來接引眾生,往生極樂國土。如:  「彼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音並勢至與諸眷屬,持金蓮花,化作五百化佛,來迎此人。」  「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台,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尋開。」  其中又以蓮花的花開時間,作為行者所積福德資糧之多少而決定見佛時間,如上品上生者,蓮花經宿即開;上品中生、下生者,蓮花一日一夜乃開;中晶上生者,蓮花尋開,中晶中生者,七日蓮花乃敷;下晶上生者,經七七日,蓮花乃敷;下品中生者,蓮花經六劫而開;下品下生者,蓮花滿十二大劫方開。  極樂凈土中內外左右有許多浴池,有的十由旬,有的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池中有八功德水,水湛然盈滿,清凈香潔,味道甘甜如甘露一般。浴池也是七寶所成,有黃金池者,池底是白銀沙。珊瑚池者,池底有琥珀沙等等不同組合。甚至有的是三寶、五寶乃至七寶互相組合而成。  浴池岸邊有梅檀樹,花、葉垂布,香氣熏人,池上有蓮花,大如車輪,有青蓮花閃動青色光,黃蓮花有黃光,紅蓮花有紅光,白蓮花閃動白光,光色互動,香氣撲人。  這八功德水具有清凈潤澤、不臭、輕、冷、軟、美、飲時調適、飲之無患八德。當凈土中的菩薩、聲聞眾人此寶池,想要使水淹沒足部,水則如其意。想要讓水升至膝頭,水即到膝。想要到腰,水則到腰,甚至想要淋灌全身,水亦淋灌之,要令之還復原貌亦依其意。水質調和,冷暖皆隨人意,它能使人開神悅體,盪除心垢,清明澄潔,一些雜質也無。池中有七寶之沙與水相映徹,有時有微細的波瀾激起迴流,互相流灌相注,有時安詳慢慢流動,不快不慢,恰合心意。  有時風吹散了花而遍滿佛土之上,花在地面色色排列不會相而混亂,花鋪在地面柔軟而有光澤,馨香芬芳香氣四揚。腳足踏下,地則隨陷四寸,腳一舉起,則恢復原狀。這些散落的花已無用時,大地則自動開裂將花納化無遺,而仍清凈無染。後來再隨著時節又有風吹落花,布滿佛土。  凈土中又多是寶蓮花,周滿整個佛世界,一一寶花都有百千億葉,花有光明現無量種色,青、黃、白、玄、朱、紫,光色赫然,明曜如日月。一一寶花有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而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中。  據《阿彌陀經》記載,西方極樂凈土的蓮花生長於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池中,用八功德水栽植,花大如車輪,有青、黃、赤、白等種種不同顏色,微妙香潔,把極樂世界莊嚴成凈土。  在經典中並說,往生極樂世界者,隨一生所造之業,可分成九種次第往生,又稱為九品化生,即是於蓮花之中化生。往生晶位依對實相智慧體悟程度而定,有的不能凈信,若只是光凈信,種植善根修種善業,這隻能往生極樂世界邊陲的宮殿而已。如果對法佛堅信不移,願、行具足,就能隨順九品行業,各化生於蓮花,渡往佛國蓮邦。  〇阿彌陀佛的寶蓮花台  要現觀阿彌陀佛的人,應當先觀想,在七寶大地之上,出生蓮花,這蓮花的每一辦都有百寶的妙色,並且具有八萬四千支葉脈,猶如天畫一般。在一葉詠之上都有八萬四千種光明,這些葉脈光明都要了了分明,使其能完全明見。  這些花葉較小者,縱廣就有一萬里,而此蓮花則有八萬四千大葉,每一葉間都有百億的摩尼珠王作為映飾;每一顆摩尼珠都放出千種的光明,這個光明宛如寶蓋一般,由七寶合成,遍覆大地之上。  蓮花上有華台,這華台是由釋迦毗楞伽摩尼寶所做的,而這蓮花台又有八萬金剛赤色寶、凈如意寶、妙真珠網等作為妙飾。   在蓮花台上,自然有四柱的寶幢,每一座寶幢宛如百千萬的須彌山,幢上的寶幔宛如夜摩天宮一般。又有五百億的微妙寶珠,作為映飾,每一顆寶珠有八萬四千種光明,每一光明又化作八萬四千的異種金色,每一種金色遍覆在寶土大地之上,處處變化,化作各種的異相。  有些化為金剛台,有些現成珍珠網,有些則為雜華雲,在十方各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這就是華座觀,這是第七個禪觀。  如此的妙寶蓮花,是源於阿彌陀佛的本生,法藏菩薩的願力所成就的,想要憶念阿彌陀佛者,應當先行觀想妙花座觀。  由於這個蓮花台為阿彌陀佛本願所成,而阿彌陀佛以本願力而成佛,因此要觀想阿彌陀佛的行者,必先觀想他的本願蓮台。  〇觀音、大勢至菩薩與蓮花  觀世音菩薩的各種示現中也都與蓮花有密切的關係。在《十六觀經》中記載:觀世音菩薩的手臂如同紅蓮花色,有八十億種的微妙光明作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的莊嚴妙事,其手掌之上化作五百億種的雜蓮花色,手上十指的指端,每一指端都各有八萬四千種畫紋,猶如印文一般。在每一畫紋之上有八萬四千種顏色,每一種顏色又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這些光明十分的柔軟,普照一切,觀世音菩薩就用這寶手,來接引眾生。  經常如此觀想觀世音菩薩,將會獲不致遭遇各種禍害的果報,並且凈除業障,除卻無數劫的生死之罪。  在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的尊形也與蓮花有關。其天冠上有五百朵寶蓮花,每一寶花之上有五百座寶台,每一寶台中,十方諸佛的凈妙國土,所有廣長眾相都會於其中顯現。他頂上的肉髻宛如紅蓮花般,在肉髻上有一個寶瓶,盛滿著各種光明,普現一切的佛事,其餘的各種身相,則如同觀世音菩薩一般,等同無異。  經常觀想大勢至菩薩,能除滅無數阿僧只劫的生死之罪。  〇極樂凈土的九品蓮花  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大約可以分成九種品類。  1.上品上生——金剛寶台接引  上品上生者,是眾生髮願往生極樂國者,他們如果發起了三種心愿,即便能夠往生。一者是至誠的心,二者是深信心,三者是迴向發願的心。如果具足這三心者,必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上品上生的人,要往生極樂國時,阿彌陀佛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還有無數化佛、百千的比丘聲聞聖者大眾及無量的諸天等,隨伴著七寶宮殿前來。觀世音菩薩手執著金剛所製成的蓮花寶台與大勢至菩薩到達行者身前。  這時,阿彌陀佛在虛空中放大光明,照射行者的身體,與諸大菩薩眾授手迎接。接著,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的菩薩,都一同讚歎行者,並勸進他的心意。行者見到之後,十分的歡喜踴躍,能自見自己的身體乘坐著金剛寶台,隨從著佛陀之後,如一彈指頃刻之間,就往生極樂國中。  2.上品中生——紫金蓮花台接引  上品中生的修行人,不必一定要受持讀誦大乘的經典,而善解其中的義趣,但對於佛陀究竟的第一義,能夠心不驚動,不會畏懼究竟空義。他深信因果,不毀謗大乘的佛法。以此功德,迴向發願祈求往生極樂國土。  上品中生的修行者,當此生緣盡,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在無量大眾眷屬的圍繞之下,持著紫金蓮花台,與千位化佛,同時授手迎接。行者見到自身端坐在紫金台上,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同一念之頃,立即往生極樂國土的七寶池中。  往生極樂世界之後,行者在七寶蓮池中此紫金台宛如大寶蓮花一般,經過一宿立即開啟。這時凈土行者端坐在紫金台上,身體也化作紫磨金色,足下也有七寶的蓮花。  3.上品下生——金色蓮花接引  上品下生的修行者,因為不毀謗大乘,但發無上菩提的道心。以此功德,迴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上品下生的修行者,在此生緣盡,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菩薩,與諸眷屬菩薩手持著金蓮花,並化現五百位化佛,來迎接此人。這五百位化佛,同時授手接引。  見到這個境界時,他立即自見其身,端坐在金色蓮花上,坐上蓮花之後,蓮花就自然合起,隨著阿彌陀佛世尊之後,即得往生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  上品下生的行者,經過極樂世界的一日一夜之後,蓮花才會開啟;在七日之中,乃能得見佛陀。他雖然見到佛身,但是對阿彌陀佛的眾種相好,卻心不明了,要經過三七日後,才能了了明見,並普聞眾種音聲,都在演說妙法。  4.中品上生——蓮花台接引  中晶上生的修行者,能往生極樂凈土。如果有眾生受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持奉八關齋戒,修行各種戒法,不造五逆重罪,也沒有各種的過惡。以此善根,來迴向祈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如此就可以修得中品上生。  中品上生的修行者在此生緣盡,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在比丘眷屬大眾圍繞之下,放著金色光明,來到此人的所在,並為他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法音,讚歎出家的因緣,能夠得脫眾苦。  行者見到之後,心中生起廣大歡喜,見到自己的身體坐在蓮花台上,長跪合掌五體投地向佛作禮。頂禮之後,在未舉起頭時,立即得以往生極樂世界。  5.中品中生——七寶蓮花接引  中品中生的修行者,是指眾生,在一日一夜之中受持八關齋戒,或是一日一夜之中受持沙彌戒,或是一日一夜中受持具足戒,而威儀戒法無缺。那麼以此功德,迴向祈願求生極樂國土,由這戒香的熏修,就可以修得中品中生的境界。  中品中生的修行者,在此生緣盡,命欲終時,會見到阿彌陀佛與眷屬大眾放出金色光明,持著七寶蓮花來到行者之前。接著凈土行者就見到自己坐在蓮花之上,蓮花立即合起,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寶蓮池中。  蓮花在蓮池之中經過了七日,蓮花才會開敷;花既開啟之後,行者開目合掌,讚歎阿彌陀佛世尊。並且聞法歡喜,得證聲聞初果須陀含的境界,初預法流;經過半劫之後,成就阿羅漢的境界。  6.中品下生  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他們孝養父母,在世間行世仁義,這人在命欲終時,遇到善知識為他廣說,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中的種種喜樂之事,並為他說阿彌陀佛的本生——法藏菩薩所發的四十八大願。  他聽聞此事之後,有了極大的善根,尋即命終。就好像一位壯士屈伸手臂般的奇快速度,立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中品下生者往生極樂世界經過七日之後,會遇到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為他說法,他聞法歡喜,即得證初果須陀含,經過一小劫後,成為阿羅漢,這是名為中品下生。  7.下品上生——化佛接引  如果有眾生此生做了各類的惡業,雖然不去誹謗大乘法等的經典,但是如此的愚人,卻多造了許多的惡事,而且沒有慚愧心。  但是這樣的惡人,也有機會往生極樂世界。  這些惡人必須要有福德因緣的,當他們命欲終時,遇到了善知識,這些善知識為他讚歎大乘經典的經題名字,因為聽聞這些諸經名號的緣故,所以能除卻千劫的極重惡業。這時,此善知識又教他合掌叉手,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稱念佛名的緣故,除去五十億劫的生死之罪。這時,阿彌陀佛即刻遣派化佛,前往接引。  但是下品上生的行人,在極樂世界經過七七四十九日後,蓮花才會開啟。當蓮花開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身放廣大光明,安住在此人面前,為他宣說甚深十二部類的經典。  8.下品中生——天華接引  有的眾生如果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這些愚人,甚至偷盜僧伽的物品,並且不清凈為名利而說法,而且沒有慚愧的心,如此的罪人,因為惡業的緣故,應當墮入地獄之中。  但是如果他們在命欲終時,當地獄的眾種烈火,同時俱至之時,遇到了善知識,善知識以大慈悲心,為他讚歎宣說阿彌陀佛如來的十力威德,廣贊阿彌陀佛的光明神力,也讚歎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分法身。  這人聽聞之後,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轉化為清涼的風,吹著各類的天華,花上都有幻化的佛菩薩,來迎接此人,在如同一念頃的時間中,即得往生七寶池中的蓮花之內。  這些人在極樂世界中,必須經過六劫,蓮花才會開啟。當蓮花開啟之時,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用莊嚴的梵音,來安慰這個人,為他宣說大悲佛法的甚深經典,他聽聞此法之後,應時即發起無上的菩提道心。  9.下品下生——金色蓮花接引  有些眾生,作了不善的業行,乃至於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眾、噁心出佛身血等五逆十惡的重罪,具有各種不善的行為,這樣的愚人,因為惡業的緣故,應當墮入惡道,並且要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這些人在臨命終時,如果遇到善知識給予種種的勸導安慰,為他宣說妙法,教他念佛。但是這個人因為痛苦逼迫,所以無法定心念佛。這時善友就告訴他說:「你假若不能念佛的話,應當持名稱念歸命阿彌陀佛。」  他聽了之後,能夠至心持名聲音不絕,如此具足十念,稱頌南無阿彌陀佛。因為稱念佛名的緣故,在念念之中,除去八十億劫的生死之罪。因此,在命終之時,見到金色蓮花猶如日輪一般,安住在其人面前,接著宛如一念頃的時間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類眾生在蓮花之中,住滿十二大劫,這時蓮花才會開展,當花開放之時,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以大悲的音聲,立即為此人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眾罪的法門,他聽聞之後心中歡喜,應時立即發起菩提之心。這就名為下晶下生。   在經典中並說,要往生極樂世界者,在生前也可以先練習觀想,首先要觀想自己生於極樂國中,接著要觀想,蓮花的開與合,先作蓮花開啟的觀想,當蓮花開時,觀想有五百色的光明來照耀自身,接著觀想眼目開啟時,就見到佛菩薩滿佈於虛空之中,水鳥、樹林及諸佛所發出的音聲,都自然演出妙法,並與佛陀所說的經典相合。  如果出定之後,對這個境界會憶持不失,名為見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稱之為普觀想,也就是十六觀經中的第十二觀,這是觀想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圓滿觀法。  蓮花的宇宙  佛教的宇宙觀和蓮花有著密切關係。  佛教中的「蓮華藏世界海」是指含藏於蓮花中之功德無量廣大莊嚴之世界,就是認為所有的世界都安住在蓮花胎藏之中。 『  《華嚴經》、《梵網經》中所敘述毗盧遮那佛之世界,又稱為華嚴莊嚴世界海、蓮華台藏世界海。略稱華藏世界、蓮藏。  《華嚴經》中說,蓮華藏世界是毗盧遮那佛歷經無數菩薩行的廣大功德莊嚴所成就,其底層有十重微塵數風輪,十重微塵數風輪之上為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蓮花,其中的世界就是蓮華藏世界。  而《梵網經》中則說,此世界是由千葉大蓮花所組成,各個蓮花有百億須彌、四天下、南閻浮提。盧舍那佛坐花台上,白化成千釋迦牟尼佛,據千葉世界,干釋迦復化為千百億菩薩釋迦,各個在菩提樹下說法。如本經卷上所說:  「盧舍那佛(中略)住蓮華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葉,一葉一世界為千世界,我化為千釋迦,據千世界,後就一葉世界,復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百億菩薩釋迦,坐百億菩提樹下,各說汝所問菩提薩埵心地。」  蓮華藏世界的宇宙觀,可能是受到印度婆羅門教影響。在婆羅門教說,毗濕奴神現於水中,從其臍生出蓮花,從蓮花中生出梵天創造世界。  凈土宗稱阿彌陀佛之報身世界為蓮華藏世界。密教則以法身大日如來之凈土為蓮華藏世界。  除了《華嚴經》和《梵網經》之外,《攝大乘論》等中說諸佛凈土所建立皆依止於蓮花上,並不限定為是毗盧遮那如來之住處。  〇《華嚴經》的蓮華藏世界海  在《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中說,此晶是經由普賢菩薩來說明毗盧遮那如來所莊嚴清凈的「華藏世界海」之情境。  「華」,指的是蓮花;「藏」,意指蓮花含子之處。因為華藏世界中所有的世界、世界種,都含藏於大蓮花之中,皆住在大蓮花之上,所以才稱為「華藏」。而此華藏世界,是毗盧遮那如來在修菩薩行時,親近世界海微塵數的佛陀,修治世界海微塵數的大願,所嚴凈而成的。  華藏世界是由廣大而繁多的風輪扶持著,這些風輪一個接一個層層往上,最上方的一個風輪稱為「殊勝威光藏」風輪,這個風輪扶持著「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這個香水海中有一朵大蓮花,叫做:「種種光明蕊香幢」,華藏世界就安住在這朵蓮花當中,有金剛輪山在四方周匝圍繞著。   這種風輪扶持著香水海,海中有蓮花的狀相,如果依眾生而說,是妄想風持如來藏識、法性海,生無數因果,含攝世間、出世間及未來果法。如果依照諸佛境界而說,是以大願風持大悲海,而生無邊行華,含藏萬境,重疊無礙。而蕊香幢蓮花的生起,是表示於根本智中起差別習、行差別行。  在華藏世界,有莊嚴清凈的大地,還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的香水海,這每一香水海當中,又各有四天下微塵數的香水河右旋圍繞著香水海;大地、香水海、香水河,皆是世界海微塵數的清凈功德所莊嚴,同時,顯現所有化佛、神通自在、一切變化周遍、所修願行等等境界,表達一人一切、一切人一、體相如實無差別的境象。  華藏世界中有為數不可說、不可數的香水海,一一香水海皆有一世界種類安住,每一個世界種類中又都安住了不可說數的世界。這些世界海的結合,就像帝釋天的珠網一般,以:……大珠當中心,第二層珠貫穿圍繞此珠心,第二層珠再各為珠心,讓第三層珠貫穿圍繞,如此次第輾轉相遞繞,形成四面八方看去皆是橫縱相從的網狀,各珠之間皆能交相互攝。  經中為了彰顯這種莊嚴的境界,而以中間的香水海為主軸,廣大分別說明華藏世界海中層層相攝的情形,如此更能體會到這個不可思議的世界海。  最中間的香水海名為無邊妙華光香水海,其世界種稱為: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其四周有十個香水海圍繞。每一個香水海一定配一個世界種,一世界種中必包含二十重世界。所以,這十個香水海!又各領有不可說微塵數的香水海,就形成十個不可說佛剎微塵的香水海。有這麼多的香水海,就有如此多的世界種,而每一世界種又各有二十重世界,如果寫成程式表示世界的數量,就成:  10個香水海X20重世界X不可說微塵數香水海X20重世界,而這樣的景象都圍繞在中間的香水海(無邊妙華香水海)四周,中間的香水海本身亦有二十重世界的圍繞。重重世界重重佛土交互為緣、交互映攝含藏清凈妙嚴,無量光明。  華藏世界的所有莊嚴境界,能示現諸佛境界,眾生三世所行行業因果亦總現其中;就如百千明鏡俱懸四面,前後影像互相徹照。所以從一切法空的道理,而能隱現自在,而有「一念現三世,十方世界於一剎中現」等等無礙境界。  〇《梵網經》的蓮華台藏世界  《梵網經》的蓮華台藏世界和《華嚴經》華嚴莊嚴世界的構造並不一樣。在《梵網經》卷下偈中說:「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台,周匝千花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千百億釋迦,各接微塵眾,俱來至我所,聽我誦佛戒。」  又同經卷上說:「爾時,釋迦牟尼佛在第四禪地中摩醯首羅天王宮,擎接此世界大眾,還至蓮華台藏世界百萬億紫金剛光明宮中,見盧舍那佛坐百萬億蓮華赫赫光明座上。其時,盧舍那佛告諸大眾曰:我已百阿僧只劫修行心地,以此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覺,號盧舍那,住蓮華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葉,一葉一世界,為千世界。  「我化為千釋迦,據千世界。一葉一釋迦,復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百億釋迦菩薩,坐百億菩提樹下,各說汝所問菩提薩埵心地。其餘九百九十九釋迦,各個現千百億釋迦亦復如是。葉上之佛是吾化身,千百億釋迦是千釋迦化身。以吾為本原,名為盧遮那佛。」  經中所說的大蓮花有千葉花辦,一葉花辦就是一個大幹世界,有百億須彌乃至百億閻浮提。蓮花台上有盧舍那結跏趺坐,千葉上各有一尊大釋迦,百億菩提樹下各有一位菩薩釋迦,說菩提薩埵心地法門。而千葉上之有釋迦是盧舍那化身,百億之釋迦菩薩亦是大釋迦之化身。即包含千個大幹世界,以蓮華藏世界為盧舍那佛之住處。其中盧舍那之化身千大釋迦,大釋迦化身安住於百億釋迦菩薩。  密教中的蓮花  在密法中,也經常以蓮花來比喻甚深的心要。密教曼茶羅中的金剛界、胎藏界兩大部,其中的胎藏界就是以蓮花為象徵。  胎藏是比喻意識被種子胎胞所覆藏,具足諸根,不久將誕生髮育,學習各種技藝,爾後施行於事業。以此來比喻眾生體性中本來具足的佛性,由於發心學習大悲萬行而顯現其清凈心。後來以各種大悲方便,自利利他,圓滿究竟,所以又稱為「大悲胎藏生」。  就像蓮花的種子在堅殼之中,枝條花葉的體性已經宛然具足,蓮花的種子發芽、成長,乃至生起花苞時,蓮台果實已經隱於葉藏內,不會被風寒等外在環境所傷害,清凈的形色須蕊日夜滋長繁榮,猶如大悲胎藏。  而胎藏界曼荼羅之第一院中台,也是以八辦蓮花為形狀,又稱作八葉中台。大日如來安坐其中,四方之八葉分別配以寶生、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等四佛及普賢、文殊、觀音、彌勒等四菩薩,合為九尊。  在密法中,行者將自己心臟,觀想成為八葉之蓮花,其中並示現胎藏界中台八葉院的九尊。因為心是一切眾生成就佛果的根本,但是因為尚未能使其開敷,而被各種煩惱所纏縛,所以不能了悟自心具足如來佛智,所以就先觀想此心,成為八葉蓮花,使諸蕊開敷具足。這種觀想一來可以幫助我們觀照自己的心,如蓮花開展,開啟心地,二來也象徵自身具足無量法門。  〇中台八葉院的心蓮  中台八葉院是胎藏曼荼羅的總體,也是胎藏界曼茶羅的中心,位居於胎藏十二大院的中央位置。  中台八葉院,是以八葉開敷的蓮花花辦作為基本的圖像,這八辦蓮花又比喻為心蓮,代表眾生的心,在佛教中稱為「肉團心」,以具象的心臟,代表眾生心,也代表眾生本具的佛性;就是顯教中所說的如來藏。  這八辦心蓮,在《大日經,具緣品》中是說明為:  內心妙白蓮,胎藏正均等;  藏中造一切,悲生曼荼羅。  在《大日經疏》卷五中解釋:「內心妙白蓮」是說這是眾生本心,以妙法芬陀利花為秘密標誌,其花台八葉,圓滿均等如正開敷之形。這個蓮花台象徵實相自然智慧,蓮花葉則是大悲方便,因此以八辦心蓮來代表大悲曼荼羅之本體,也就是以白蓮花表示本具的清凈菩提心。  在「現圖曼茶羅」中,以赤色的蓮花來展現,代表眾生的心臟,由於心臟為血之源,所以是赤色,赤色也是大悲的代表色,因此,赤色的蓮花應與大悲胎藏相應;此外,觀察眾生的心臟則是八葉圓滿開敷的蓮花,所以大悲胎藏所顯現的蓮花則為赤色。  中台八葉院以蓮花華台的大日如來為中心,與四方四隅八辦蓮花上,東方的寶幢如來、南方的開敷華王如來、西方的無量壽如來、北方的天鼓雷音如來、東南方的普賢菩薩、西南方的文殊菩薩、西北方的觀自在菩薩、東北的彌勒菩薩,共成為九尊。  中台八葉院的九尊,分別對應眾生的九識,並轉識成智,使這九識成為眾生本具的如來五智。而這些都是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所流現的。  1.大日如來:示現為法界體性智,是轉第九識的如來藏識而成就的圓滿佛智。而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也是其他四佛智慧的總體,代表圓滿究竟的無上佛智。而另外的四種佛智,則由其他的四方佛所示現開展。  2.寶幢如來:示現為大圓境界,是轉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所成就的佛智。大圓鏡智如同圓滿清凈的大圓鏡般盡攝法界眾相,並如實的映現,通達一切的實相。  3.開敷華王如來:示現為平等性智,是轉第七識末那識所成就的佛智。平等性智能除滅一切自身、他人與所有世間的分別心,而體現一切平等無別的甚深佛智,所以稱為平等性智。  4.無量壽如來:示現為妙觀察智,這是轉第六意識所成就的佛智。妙觀察智能完全如實的了悟一切世間的微妙緣起,現觀一切眾生的根器,予以最微妙究竟的自在教法。  5.天鼓雷音如來:示現為成所作智,這是轉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識所成就的佛智。成所作智是能究竟實踐一切如來妙德的智慧,能成辦救度一切眾生的無上佛智。  6.普賢菩薩代表清凈菩提心:是大圓鏡智的妙因,所以在中台八葉院的東南隅,對應於寶幢如來,是寶幢如來的因位妙行。  7.文殊菩薩代表第一義空的微妙智慧:能斷除第七識末那識的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等四種煩惱差別的執著,是平等智的妙因。因此在中台八葉院的西南隅,對應於開敷華王如來,示現開敷華王的因位妙行。  8.現自在菩薩具足蓮花三昧:以同體大悲,觀察眾生的根機,隨宜解脫他們的煩惱,是妙觀察智的妙因。所以,示現在中台八葉院的西北隅,對應於無量壽如來,代表無量壽如來的因地妙行。  9.彌勒菩薩具足大慈三昧:能隨順眾生的希求願望而給予喜樂,是成所作智的妙因。因此,在中台八葉院的東北隅,對應於天鼓雷音如來,代表天鼓雷音如來的因地妙行。   〇蓮華部院  蓮華部院位於胎藏界曼荼羅中台八葉院的北方。  蓮華部是密教胎藏三部之一,又稱為觀音部、法部。此部代表眾生本具凈菩提心的理德,也表示如來大悲三昧的妙德,或如來五智中的妙觀察智。  這是因為眾生本具自性清凈之心,雖然在六道、四生、迷妄世界等生死污泥中流轉,但是其本具的凈菩提心,依然是不染不垢,猶如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所以稱為蓮華部院。  在《大日經疏》卷五中說:「右方是如來大悲三昧,能滋榮萬善,故名蓮華部。」由於蓮華部代表滋潤一切眾生善根,是如來大悲三昧門部族。  一般而言,在蓮華部院中有主尊二十一尊,眷屬十六尊,共有三十七尊。  〇與蓮花相關的手印  此外,在密教的基本手印中,也有所謂的蓮花合掌。  密教之手印雖然很多,但通常以十二合掌及四種拳為基本印。  其中「未敷蓮合掌」是將十指齊等,指端相合,掌心微開,空掌內,使稍穹。  而「初割蓮合掌」則是兩手大拇指與小指相合,餘六指散開,又稱為八葉印。  密教基本的四種拳即「蓮花拳」、「金剛拳」、「外縛拳」、「內縛拳」。  蓮花拳即輕握拳,大指豎於外。  蓮花拳又稱胎藏拳,略稱胎拳、如來拳,常見於胎藏界曼茶羅諸的拳印。其結印之樣式,類似於世稱之握拳,即五指自然合之為拳,然拇指直豎於食指之外側,用來表徵五大法性之理塔。  而蓮華部三昧耶印即是屬於護身法中的蓮華部三昧耶印,即手結八葉,口誦「崦(om,歸命)跛娜謨納婆嚩也(padnlodbhava^ya,蓮花發生)娑嚼賀(sva^ha^,成就)」,此時觀想觀自在菩薩及蓮華部諸尊,加持修行者,得到語業清凈及辯才無礙。  在密教的基本行法十八道法中,配合十八印契。  在十八印契的供養法中,有所謂的「獻蓮花座印」又作花座印,兩手合掌中虛,左右無名指、中指、食指舒開而屈,如微開敷蓮花形。真言為「崦迦么  娑囀訶」,意義是「歸命蓮花成就」。經中說修行者如果手結此印,口誦真言,可獲證菩薩十地,得坐於金剛座之上。  半蓮花印略稱半蓮印,就是蓮花合掌之半印,乃《十二天軌》中所說的梵天印,一般習稱「半蓮花印」,印相右手作拳,按於右腰上,左手五指相著而稍彎曲,高舉略過肩頭。或是右手作拳,置於腰部,左手以拇指與無名指相捻,作取花之狀。  密教金剛界五部之一的蓮華部,也有所謂的「蓮花五股印」,又作「蓮花杵印」、「二重五股印」、「五股重杵印」、「補陀洛山印」、「補陀洛山九峰印」、「九品凈土印」。在《蓮華部念誦法》中,稱此印為部心根本印。  印相是兩手作蓮花合掌,兩食指與兩無名指之指端相交,兩拇指與兩小指開立。而《千手軌》中則稱此印為「千手根本印」,印母是金剛合掌,手背微曲,令掌相離。兩中指開立如蓮形,與兩拇指、兩小指合為五股,兩食指與兩無名指亦有四股,所以稱為二重五股印,又稱五股杵印。  二重五股代表金剛、胎藏兩部之五佛,而五佛為諸尊之根本,所以此印又為兩部諸尊之總印。其二中指立合,代表兩部大日理智冥合之意。又因此印二中指與其餘八指成九峰之形,所以稱為九峰印、補陀洛山印。  〇蓮花與護摩火供  密教的護摩法,是一種能夠迅速得到本尊加持,使所求願滿的修法。  護摩(homa),意義是將供物投入火中供養,源於婆羅門教供養火神的儀式,一般稱為火供。  在此佛教將其內涵加以轉化升華,成為密教的重要修法。在《大日經疏》卷二十中說:護摩是以智慧之火焚燒煩惱的薪柴,使其窮盡無餘。  密教的護摩法,可以分為息災、增益、降伏、鉤召、敬愛等五種法,而所用火爐之形狀也不相同。護摩爐(梵名kunda)又作君茶,意譯火爐或護摩爐。是指密法用於護摩之火爐。  在護摩爐的形狀中,敬愛法的護摩爐即為蓮花形。如《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中所說:「我今說軍荼,依瑜伽相應。息災爐正圓,應當如是作。增益應正方,三角作降伏,金剛形軍茶,鉤召為最勝,長作蓮花形,敬愛為相應。」  敬愛法(梵名vas/i^karana,藏名dhan%-du byed-pa)音譯為伐施迦噦拿,為密教中,為求得敬愛而修的法,稱為敬愛法,又稱慶愛法、愛敬法。在藏密中,稱此法為「懷法」或「懷愛法」,是祈求和合親睦的秘法。  敬愛法是為了想要得到佛菩薩及聖眾加被,或想要得到眾人愛敬所修的護摩法。這秘修法不但於世間可以得到眾人歡喜敬愛,在菩提道上也可以使修行者集聚福德資糧,以得到眾人敬愛而成就菩薩大行。  敬愛法是屬於蓮華部三昧,所以護摩法壇用蓮花形壇,以蓮華部之諸尊為本尊。《秘藏記》中說:「慶愛法以後夜時起首、法依四種壇法,行者面向西方箕坐,兩足並踏,觀我身遍法界,成赤色八葉蓮華。」  此外,蓮花也是敬愛法的諸尊手中常見的持物,尤其是紅蓮花最為常見。  如准提菩薩左第兩手持開敷紅蓮花,表可愛樂受之色,千手觀音亦有紅蓮手,能攝受眾生生諸天宮,如意輪觀音亦是安坐於紅蓮花。  在《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千手觀音的四十手隨著眾生根機,相應於如來五部的五種法,能滿足一切願望,其中屬於敬愛法者就有紅蓮花手。  第三章  以蓮花為持物的諸尊  蓮花是佛菩薩常見的持物,象徵著佛菩薩的清凈、無染、慈悲。  佛菩薩手持的蓮花,依照顏色來分,可分為赤蓮花、白蓮花、青蓮花等三種。印度自古以來,赤蓮花即被視為水生植物中最高貴之花,在佛典中,也常被譽為七寶之一,常與拘物頭花、優缽羅花、芬陀利花並舉為四花,常為佛菩薩之寶座,或菩薩手持之物。而潔凈的白蓮花更經常被用來比喻不被煩惱所污染的清凈法性。  睡蓮中則以青色者最為著名,在經典中,常以青蓮花的花辦來形容佛眼的微妙,並以此花來比喻口氣之香潔。  如果以蓮花的開合狀況來區分,佛菩薩所持之蓮花又可分為以下幾種形態,並象徵不同的意義:  第一種是未開敷的蓮花,即含苞的蓮花,這是比喻眾生含藏未開敷的菩提心。  第二種是初割蓮花,這是蓮花初開時的形態,比喻眾生雖然是初發菩提心,但必定能修習善行,圓證菩提果。  第三種是開敷蓮花,蓮花開敷之時,花果具足,代表行者證悟果德,智慧、福德、莊嚴具足。  以下分別介紹以蓮花為持物的諸尊。  觀世音菩薩  在以蓮花為持物的諸尊中,諸尊觀音可以說是最普遍常見的了。  觀世音菩薩是大乘佛教中,最受歡迎的菩薩,他代表著諸佛的大悲菩提心,永遠慈悲的觀照守護一切眾生。  觀世音菩薩,以慈悲救濟一切眾生為本願,又稱為蓮花手菩薩,在大乘佛教中是大悲顯現,拔除一切有情苦難的偉大菩薩。他聞聲救苦,不稍停息;在《法華經·普門品》中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在胎藏界曼陀羅中的觀世音菩薩,就是左手持赤蓮花,右手微啟,呈蓮花形,持一辦蓮花,做開敷蓮花之狀,象徵開啟眾生的菩提心。尊形身呈白容色,頭戴寶冠,上有無量壽如來。  大勢至菩薩  和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三聖之一的大勢至菩薩,在三聖的造像中,常手持蓮台,接引眾生。大勢至菩薩的名號是「得大勢」、「大精進」之意。他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使一切眾生遠離三惡道,獲得無上大力勢。此外,大勢至菩薩在行佛道時,十方世界一切大地皆震動,所以被稱為「大勢至」。  在《悲華經》卷三中記載,當阿彌陀佛人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成為法王;觀世音人滅後,則由大勢至補處成佛,名號是善住珍寶山王如來。  大勢至菩薩在現圖胎藏界曼茶羅的觀音院中,尊形全身肉色,左手持開敷蓮花,右手揚掌屈指,置於胸前,安坐於赤蓮花上。  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是指具有千手、千眼,而一手掌上各有一眼的觀音菩薩,主要是示現救度地獄道眾生的怙主。  千手觀音是蓮華部果德之尊,所以又被稱為蓮花王。  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中說,大悲觀自在,具足百千手,其眼亦復然,能作為世間父母,能施予眾生滿願。千手觀音的「千」,是代表無量、圓滿之義,「千手」象徵著觀音菩薩度化眾生的方便,無量廣大,「千眼」象徵其應物化導,觀察眾生根機的智慧圓滿無礙。  關於觀音菩薩具足千手千眼的因緣,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描述:過去無量億劫有千光王靜住如來出世,因為憫念一切眾生,所以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當時,觀世音菩薩一聞此咒,就從初地直超第八地菩薩境界,心得歡喜,所以發心身生出千手千眼,以利益安樂一切眾生的廣大誓願,並應時身上具足千手千眼。  有關千手觀音「千臂」的說法,依據《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所記載,「千手」表示四十手各濟度三界二十五種存有眾生,合為千手千眼。 『  在千手觀音的四十種持物中,蓮花就佔了四種,分別是白蓮花、青蓮花、紫蓮花及紅蓮花。  經中說,白蓮花手能聚集種種功德,青蓮花手能滿足行者求往生十方凈土的心愿圓滿,紫蓮花手能使行者面見一切十方諸佛,紅蓮花手能使眾生求生諸天宮的心愿滿足。  其中紫蓮花手又化現成紫蓮觀音,為密教四十觀音之一。據《千光眼秘密法經》記載,若人慾見諸如來者,當以此觀音為本尊而修紫蓮法。其形象為右手執紫蓮花,左手仰上,置於心前。其他之相好與「與願觀自在」相同。其契印為蓮花合掌,作開花之勢。  毗俱胝菩薩  毗俱胝是「額上皺紋」之意。毗俱胝菩薩的由來,有一段奇特的故事。  經典中記載,有一次在佛陀的法會上,有許多金剛示現出非常令人恐怖畏懼的模樣,幾乎無人可以降伏。此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因忿怒而皺眉,就從皺紋中生出一尊菩薩,現身作大忿怒狀,那些金剛嚇得躲到金剛藏菩薩身中,但是毗俱胝菩薩還是繼續逼近金剛藏菩薩,金剛們又嚇得躲到佛陀座下,直喊:「佛陀救我!」  於是佛陀制止了毗俱胝菩薩,菩薩就依佛陀的教敕停下來。  這時一切金剛才消除了恐怖,歡喜讚歎地說:「只有具足大悲者,才能示現這種大力威猛,真是太稀有了!」  毗俱胝菩薩尊形為一面四臂,左一手持蓮花,有時蓮花上有梵篋,左二手持瓶,右一手結施無畏印,右二手持念珠,安坐在青蓮花上。  白處尊菩薩  白處尊菩薩,就是俗稱的白衣觀音,因為此菩薩經常穿著白衣,安住在白蓮花中,因此而得名。白處尊菩薩以潔凈純白的形象,象徵其安住清凈菩提心。在《大日經疏》卷十中說,白是代表菩提心,安住菩提心,就是「白住處」。而菩提心是從佛境所出生,所以常住在此境界能出生諸佛。所以稱此尊為觀音母,也就是蓮華部主。  白處尊菩薩尊形身呈白黃色,著白衣,左手持白蓮花,右手作與願印,置於腰前,結跏趺坐於赤蓮花上。  多羅菩薩  多羅菩薩即一般所稱的「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也是密教觀音部的佛母。  經典中記載,多羅菩薩是觀自在菩薩安住在普光明多羅三昧時,依此三昧的力量,從眼中放出大光明,多羅菩薩即從光明中出生,她的身相為妙齡少女之身形,以清涼的光明普照一切眾生,憐憫眾生猶如慈母疼惜兒女一般,誓願救脫眾生出離生死苦海。  多羅菩薩的形象,在不同的經典中有不同的說法,例如:在《大日經》卷一《具緣品》中說,其身為中年婦女形,身色青白色相雜,兩手合掌,持青蓮花;身著白衣,頭頂有天髻,熙然微笑。   而依「胎藏圖像」所描繪,左手伸掌按臍下,食指、拇指間插有蓮花,於蓮花座上半跏趺坐,面稍向右。  在胎藏界曼茶羅中,其全身青白色,身穿羯磨衣,頂戴發冠,上有化佛;兩手合掌,手持青蓮花,於蓮座上半跏趺坐。  大吉祥大明菩薩  大吉祥大明菩薩,「大吉祥」表示不染著生死,安住在清凈無垢的蓮花三昧,「大明」代表其能放出大光明,無邊際普照一切當應度化、各種機緣、種類的眾生。在現圖胎藏界曼茶羅的觀音院中,大吉祥大明菩薩的尊形為身呈肉色,結跏趺坐於赤蓮花之上,左手持開敷之蓮花,安置於腰側。  如意輪觀音  如意輪觀音,象徵能滿足一切眾生心愿,就如同如意寶珠一般。其手持如意寶珠及法輪,救拔一切眾生的痛苦,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  如意輪觀音手中的如意寶珠,代表世間的一切珍寶,以及出世間實相之法寶,能使眾生具足福德,而法輪代表轉動一切實相之法,能使眾生具足智慧。  如意輪觀音的尊形,身呈黃色,頭戴寶冠,寶冠中有阿彌陀佛化佛,半跏趺坐赤蓮花上,一面六臂,右一手作思維形,第二手持如意寶珠,右三手持念珠。左一手按光明山,左二手持開敷蓮花,左三手持寶輪。  白身觀自在菩薩  白身觀自在菩薩,左手持蓮花,代表眾生自性本來清凈的特德,以修行成就來彰顯佛智;菩薩的右手安放於膝上,表示普化眾生。白色代表清凈大悲;「身」有聚集之意,白身是代表聚集清凈大悲的意義。   白身觀自在菩薩的尊形,通身呈白黃色,左手執蓮花,右手伸五指覆向肩,曲肱而安置於右膝上,右膝稍立起,坐於赤蓮花上。  豐財菩薩  豐財菩薩,是帶給一切眾生福德、尊貴的菩薩,又稱為資財主菩薩,他的福德智慧資財豐饒,能自在施予祈求者,所以被稱豐財菩薩。  豐財菩薩尊形身呈白肉色,左手持二朵蓮花,其中一朵花已開敷,另一花則未綻放,右手屈舉於肩旁,仰掌,屈無名指及小指,結跏趺坐於赤蓮花上。  不空羂索觀音  不空絹索觀音,手中持著不空羂索,是以大悲絹索所成之網,能網卻眾生之煩惱,使其心愿終不落空。  「羂索」原來是指古代印度在戰爭或狩獵時,捕捉人馬的繩索,以此來象徵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的絹索,救度化導眾生,使其心愿不會落空。  在《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記載,在過去觀世音菩薩曾經接受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傳授,而學得不空羂索心王母陀羅尼真言。並依此真言之力,現見十方無量無數種種剎土諸佛如來所有會眾,而皆供養聽聞深法,輾轉教化無量有情,使其皆得發起無上菩提。後來,觀世音菩薩就常以這個真言教法,化導無量百千眾生。  在《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記載,不空絹索觀音一面四臂,面目熙怡和悅,首戴寶冠,冠有化佛,四臂除有一手揚掌外,餘三手分別執蓮花、羂索、三叉戟。此外不空羂索觀音也有三面六臂像,說其正面熙怡,左面顰眉怒目張口,上出獠牙,右面顰眉怒目合口。首戴寶冠,寶冠上有化佛;各手執蓮花、絹索、三叉戟;一手施無畏,一手舉掌,結跏趺坐,坐蓮花上。  在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內,其形象為三面四臂,每面皆有三目,正面肉色、右面青色、左面黑色,表三德之意。左第一手持蓮花,第二手攜絹索,右第一手持念珠,第二手執軍持,並披有鹿皮袈裟。  水吉祥菩薩  水吉祥菩薩,代表如來以大智水滋潤一切眾生,又稱大水吉祥菩薩,密號為潤生金剛,在現圖胎藏界曼茶羅觀音院中,其尊形身呈白黃色,左手持未開蓮花,右手結施無畏印,坐於赤蓮花上。  大吉祥變菩薩  大吉祥變菩薩,安詳地結跏趺坐於赤蓮花上。左手持半開敷之蓮花,置於肩側,右手仰掌,稍屈拇指,置於胸前,他恆常住於如幻三昧,象徵普門示現。  勝佛頂  除了諸尊觀音之外,也有其他諸尊以蓮花為持物。  勝佛頂是五佛頂之一,由於此尊已經斷除無明的根本,所以他所證悟的寂靜涅盤,為如來之廣大寂靜境界,無與倫比的,是大寂之頂,所以稱為勝佛頂。  在胎藏界曼荼羅中,其身呈黃色,現菩薩形,右手執含苞之蓮花,左手握拳執蓮花,蓮上豎一周圍發出光焰之劍,結跏趺坐於赤蓮花上。  白傘蓋佛頂  白傘蓋佛項,象徵佛陀清凈的特德,能覆蓋保護一切有情,所以又稱為白傘佛頂。在現圖胎藏界曼茶羅中的釋迦院,此尊以潔白清凈的慈悲之傘蓋,護覆眾生。  其尊形左手執蓮花,蓮上有白傘,右手臂上屈,並屈五指,作拇指、食指相捻狀,結跏趺坐於赤蓮花上,身呈黃色。另有作手持白傘,放白色之光,坐大白蓮上之形象者,或是右手五指張開而拇指、無名指相捻者,各經所記載略有不同。  愛染明王  愛染明王,為憐憫眾生的緣故,以無上的悲願,外貌示現忿怒暴惡的形貌,而且安住於大愛欲與大貪染的三昧,但是內證以愛敬之法,而使眾生得到解脫。  愛染明王示現的因緣,經典中所記載,有一次在金剛界大日如來的法會上,忽然有一個障礙者出現。會上的菩薩雖然具備了智慧、慈悲與定力的功德,但是見到這位障礙者,卻還是宛如酒醉一般迷惑了,而且無法了知這位障礙者是從何而來。其實他就是從一切眾生無始無明中來,是本有的俱生障、自我所生起的障礙。這時,障礙者忽然化作金剛薩埵的身形,遍身放光,照耀大會的諸大菩薩。於是眾生本俱的染愛,立刻轉成清凈的菩提心——金剛薩埵。  愛染明王的示現,代表「煩惱即菩提」的當下現成。  愛染明王的形象,左手的金剛鈴、右手執五峰杵,鈴杵表息災法;左次手拿金剛弓,右次手執金剛箭準備射出,攝持一切眾生本來所具足的如來體性。其左下手抓著代表眾生無明的梵天頭(或抓空),右下手持蓮花,舉起如欲打之姿勢,表示降伏一切噁心痴迷的眾生,表降伏法。  在經典中特別記載不動明王的懷愛修法,就是取紅蓮花藥,一百零八枝做護摩,修愛染明王法一宿,經中並說如此一宿之後,即能獲得眾人敬愛。  馬頭明王  馬頭明王是觀音菩薩所化現,他示現大忿怒形,尊形為馬頭,這是因為他的慈悲心深廣,所以發願摧滅一切眾生的魔障,以威猛的日輪光明,照破眾生的暗冥,啖食眾生的無明煩惱,就如同野馬啖草一般。  在《聖賀野紇哩縛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驗供養念誦儀軌法品》卷上說,馬頭明王能摧一切魔障,以慈悲的方便,示現大忿怒形,成就大威光日輪,照耀無邊世界修行者的暗冥,使其迅速證得悉地,聚集福德智慧,獲得圓滿清凈法身。  文中又說,馬頭明王因為本願深重的緣故,化導一切眾生,勝過一切諸尊。由於其大慈而不執著於生死,由於大悲故不安住於涅盤,常安住於一切無明境界之中,斷盡種種諸惡趣,滅盡六道眾生的生、老、病、死的痛苦,一心除盡,就如同極餓的馬一心食草,更無他念。  由於這個本願力的緣故,馬頭明王在十方剎土無處不現身。而且即使只是憶念馬頭明王,就能使一切作障難者,皆悉斷壞,一切障礙者遠離。  馬頭明王的尊形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四面八臂等多種不同形象。其中一面二臂者,二臂或合掌或結施無畏印。《覺禪鈔》中引《不空絹索經》說其左手執鉞斧,右手執蓮花。但也有左手執蓮,右手握棒或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執蓮者。  在《何耶揭喇婆像法》中,有四面二臂的形象:中菩薩面極令端正,作慈悲顏,顏色赤白,頭髮純青。左邊一面作大瞠怒黑色之面,狗牙上出,頭髮微豎如火焰色。右邊一面作大笑顏,赤白端正菩薩面,頭髮純青。三面頭上各戴天冠及著耳擋。其天冠上有一化佛結跏趺坐,中面頂上作碧馬頭,仍令合口。左手屈臂當乳前把紅蓮花,其花台上作一化佛,正著緋袈裟,結跏趺坐,項背有光。右手仰掌擎真陀摩尼(如意寶),其珠團圓,如作白色,赤色光焰圍繞其珠。於其右手正當珠下,雨種種寶。端身正立紅蓮花上。  馬頭觀音的形象,雖然都具有頭戴白馬頭之共同形象,但其面部表情,或作忿怒狀或作大笑顏狀,與一般菩薩的表情有所不同。  以此菩薩為本尊,為祈禱調伏惡人、眾病息除、怨敵退散、議論得勝而修之法,稱馬頭法。其三昧耶形為白馬頭,印相為馬頭印。  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的形象不同於其他明王的忿怒相,而是慈藹可親,左手持蓮花。  孔雀明王出現的初始因緣,根據《孔雀明王經》所記載,是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比丘遭到毒蛇所螫,痛苦難當。阿難尊者向釋尊稟告之後,佛陀就宣說了孔雀明王咒,可祛除鬼魅、毒害。這也是孔雀明王及其陀羅尼為世人所知的開始。  孔雀明王的法門,對於護國、息災、祈雨、除病延壽、安產等都極有效驗。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以此尊作為出世間修行的依估,祛除自心中貪、瞠、痴、慢、疑等各種煩惱毒害,使我們能圓滿智慧、慈悲的菩提,速成無上的佛果。  常見其身像作白色的身形,穿著白繒的輕衣,凌風飄然,身上、頭冠、瓔珞莊嚴,乘著金色孔雀王,並結跏趺坐,坐在白蓮花或青蓮花之上。其相貌慈悲,一般具有四臂,右邊的第一手持著開敷的蓮花,代表著敬愛;右第二手持著俱緣果,代表著調伏;左邊的第一手當心持著吉祥果,代表增益;左第二手持著孔雀尾代表息災。而其孔雀坐騎上的白蓮座是表示攝取慈悲的本誓,而青蓮座則代表降伏之意。由孔雀尊形象中所顯露的意義,可知此尊具有敬愛、調伏、增益及息災四種妙德,能滿足一切的願望。而其以能啖食諸毒蟲的孔雀為坐騎,更象徵了此尊能啖盡眾生一切五毒煩惱。  大勝金剛  大勝金剛的法門,大多為祈求懷愛、息災法時所修持,據說修其法能得到一切聖眾同來擁護,使一切見到的人,都能歡喜受念。  在《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只經》卷上《一切如來大勝金剛頂最勝真實大三昧耶晶》中,贊誦此尊為:「十方凈妙國,三世及三界,最尊獨無比,此大轉輪王,能摧諸佛頂,能攝諸等覺,親近為眷屬,速成大悲地。」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只經》卷上《一切如來大勝金剛頂最勝真實大三昧耶品》中記載,大勝金剛現起的身相:「復現身手,具十二臂,持智拳印,復持五山峰金剛、蓮花、摩尼、羯磨、鉤、索、鎖、鈴、智劍、法輪十二大印。身住千葉大白蓮花,身色如日,五髻光明,其光無主遍於十方。面門微笑,即說大勝金剛頂最勝真實大三昧耶真言。」  依《大勝金剛佛頂念誦儀軌》記載,當時世尊為了憫念末世一切眾生的緣故,現出五種光明,並從頂上放火光,照耀三界所有惡魔、鬼神,同時悉焚燒。金剛手菩薩見是相已,就請問世尊言:「如來的智火能遍燒所有天魔、鬼神使其恐怖不得安樂,世尊欲說何種法門呢?」於是佛陀就宣說大勝金剛的法門。  如果有諸眾生常結此手印、持念真言者,則一切兵力不能相害,水火不能焚漂,不為一切惡魔惡鬼所害,金剛、胎藏聖眾於行者坐卧時咸來擁護。  在《覺禪鈔》卷第十七《大勝金剛下》中說,大勝金剛的道場觀為:  1.尊形,身色白肉,坐千葉大白蓮花上,現身手十二臂,左右第一手交於胸前結印;右第二手五舯金剛,左第二手蓮花;右第三手摩尼,左第三手羯磨;右第四手鉤,左第四手索,右第五手鎖,左第五手鈴;右第六手智劍,左第六手法輪,五髻光明,其光無主,遍於十方。  2.前有 字,成日輪,輪上有 字,成蓮花。蓮花上有品字,成五股金剛杵,杵變成勝金剛寶,身色如日暉,住於熾盛輪,執妙大寶幢。  3.右有 字,成黃色輪,輪上有《 字,成蓮花。蓮花上有 字,成寶珠。蓮花上在金剛花鉤,身黃色,住黃色輪,執鉤。  4.左有 字,成綠色輪,輪上有, 字,成蓮花。蓮花上有 字,成羯磨。羯磨變成金剛寶大庫,身綠色,住綠色輪,執大圓鏡。  5.後有 字,成紅色輪,上有 字,成紅蓮花。蓮花變成金剛大染蓮,身紅色,住於紅色輪,執大紅蓮。  梵 天  梵天是為婆羅門教的最高之神,也是印度教三大神只(即梵天、濕婆、毗濕奴)之一,被視為宇宙的創造者。在印度,古來將離欲、清凈的修行稱為梵行。  大梵天以自主獨存,認為自己是眾生的創造者,而其乃是自然而有,無人能造之,後世一切眾生皆由其化生;他並自認為已盡知諸典義理,統領大幹世界,以最富貴尊豪自居。  在佛教里,梵天為佛教的護法神。依《大集經》所載,過去世諸佛,曾經將守護四天下的使命,咐囑大梵天與帝釋天。另依《大悲經》所述,在佛陀即將人涅盤時,曾經降伏大梵天,使他皈依佛法,且將三千大幹世界守護佛法的重任咐囑給他。因此,在佛教典籍里,大梵天與帝釋天,都是護持佛法與鎮國利民的兩位重要天神。  在密教現圖胎藏曼茶羅中,梵天位列外金剛部院東門的南方,身呈白肉色,有四面四臂,右一手作施無畏印,另一手持杵,左一手把蓮花,另一手持瓶,額上有眼,坐赤蓮花上。在金剛界曼茶羅中,則身呈白肉色,左手作拳按腰,右手當腰持蓮花。  關於大梵天的圖像,有各種不同的造型。比較常見的是四面四臂形,各面又有三目,右邊兩手臂,各持蓮花與數珠,左邊兩手臂,則一手執軍持、一手作崦字印。此外,也傳有一面雙臂、手持蓮花、遍身放光之說;也有三面二臂、坐在鵝上的圖像。  日 天  日天是印度將太陽神格化的天神,後來為太陽神的別稱。  在《長阿含經》中說,日天運行時,有無數百千諸大天神在前為導從,歡樂無比,而日天子身上放出千光,這是由於其宿業功德,而有千光赫奕,所以日天子又名為千光。  依據《世本緣品》所記載,日天子是因為宿世以善心供養沙門、婆羅門,濟貧紓困,隨其所需,毫不違逆,而感得生於日宮的果報。  後來密教將日天列為十二天之一,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化身,是為了利益眾生的緣故。住於佛日三昧,隨緣出現於世間,破除一切暗昧時,使眾生的菩提心自然開顯,猶如太陽光普照眾生。其形象為赤肉色,左右手各持蓮花,著天衣,乘著五心馬車,左右各有天后侍坐。在金剛界曼荼羅則位列外金剛部院二十天之一,位在南方。  第四章  蓮花與法器  由於蓮花特有的修行意涵,以及優美莊嚴的外形,所以在修行用的器具上,也經常作為法器上的莊嚴圖紋。  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廣義來說,凡是在佛教寺院內,所有莊嚴佛壇,以及用於祈請、修法、供養、法會等各種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攜帶的念珠,乃至錫杖等修行用的資具,都可稱之為法器。就內在的意義而言,凡是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證佛法,以實踐圓滿成佛道的資具,都稱為法器。  在各種法器中,以蓮花圖紋為莊嚴的情形經常可見。以下分別介紹經常以蓮花紋為裝飾的法器。  香 爐  香爐是焚香的器具,常與花瓶、燭台一起供養在佛前。而許多香爐都以蓮花圖紋的莊嚴,或是以蓮花為造型。  如《法苑珠林》中記載:「天人黃瓊說迦葉佛香爐,前有十六獅子、白象,於兩獸頭上別起蓮華台以為爐,後有獅子蹲踞,頂上有九龍繞承金華,華內有金台寶子盛香。」  密教的火舍也是香爐之一種,為密教用具之一。後世並稱為佛前四具足之一。  日本法隆寺金剛院所收藏的赫利字香爐,是標準的蓮花形香爐,其爐身作成開敷蓮花的樣式,爐台則以反花的蓮花辦展現,爐蓋為荷葉形,上有種子字鏤空,爐蓋紐為開敷蓮花置於獨股杵上,是江戶時代的作品。  香爐中有一種博山爐,常以蓮花的造型出現。本來博山爐是中國戰國時代以後至唐代之間,隨著神仙思想發展而流行的一種香爐,博山爐的形狀作成海上仙山的樣子。像隋代的藍彩瓷博山爐,有如同蓮花含苞待放的形態,一方面也因為博山爐的形狀本來就像個花蕾,再加上佛教的影響,而常以蓮花的造型出現,成為佛教的法器。  在日本《支那禪剎圖式》中,記載中國宋代的禪院堂塔的蛸腳香爐,也有以蓮花為爐身造型者。  閼伽器  閼伽器為六器(火舍、閼伽器、塗香器、華鬘器、燈明器、飯食器)之一,是指盛供養的閼伽、塗香、華鬘之容器,在密教修法壇四方及中央的火舍之左右,各陳列三個。  關於閼伽器的材質,根據《蘇悉地羯羅經·奉請品》的記載:「盛閼伽之器,當用金銀,或熟銅,或以石作成,或以土木,或以螺作成,或以束底,或用荷葉綴成器物,或用乳樹之葉作成。」  閼伽器的形體是附有高台的碗,和受台為一組,普通為金銅製。碗的花紋分為素紋與蓮花紋兩種,一般常見者為素紋。日本岩屋寺就收藏有金銅蓮弁飾的六器及二器。  念 珠  根據經典中的記載,蓮子也是念珠材質的一種。  在《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諸佛境界攝真實經》、《金剛頂瑜伽念珠經》、《蘇悉地羯羅經》中,都有以蓮花子為念珠的記載。  經典中也記載,以不同的念珠持念,有不同的念誦功德,在《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中文殊師利菩薩告訴大眾以不同念珠持誦有不同功德,如果是用蓮子為數珠,誦掐一遍,得福萬倍。  而《攝真實經》卷下《建立道場發願品》說以蓮花子、金剛子持誦福二俱胝分。  而在密教行法之中,依照三部及五部的差別,所用的數珠也有所不同。在《蘇悉地羯羅經》說,佛部用菩提子,觀音部用蓮花子,金剛部用嚕椰羅叉子之數珠;《守護經》及《瑜伽念珠經》則說佛部用菩提子、金剛部用金剛子,寶部用金等諸寶,蓮華部用蓮花子,羯磨部用種種和合之數珠。  羯磨杵  羯磨杵(梵語kanna—vajra)是由三股杵交叉,組合成十字形,又稱羯磨金剛、十字羯磨、十字金剛、輪羯磨,或單稱羯磨。  在修密法時,壇城的四隅經常會各放一羯磨金剛,用來象徵摧破十二因緣。此外,也有以蓮花形羯磨台放在大壇四隅,在《一字佛頂輪王經》中說:「其四角隔,各畫二金剛杵,十字交叉,如是印等蓮花台上如法畫之。」  金剛杵  金剛杵(梵語vajra),是密教的法器,原來是古代印度的武器。由於其堅固的特性,能擊破各種物質,所以稱為金剛杵。  除此之外,金剛杵在深層意義上,又象徵能摧滅一切煩惱的菩提心,為本尊的持物或修法道具,在曼荼羅海會的金剛部諸尊,手中多持金剛杵。金剛杵象徵如來金剛的智慧大用,能破除愚痴妄想之內魔與外道諸魔障。  在金剛杵的形態中,以七股、三股、五股最常見,經軌中常說的「跋折羅」,大部分是指三股的金剛杵。  金剛杵在杵身經常以蓮花作為裝飾,如日本寶壽院、法音寺所金銅三股杵,都是以蓮花辦為裝飾。  金剛鈴  金剛鈴是密教的法器之一,是為了督導策勵眾生精進與勸請佛、菩薩所振搖之鈴。在修法中,為了驚覺、勸請諸尊,令彼等歡喜而振搖之。金剛鈴依柄之式樣,可分為獨股鈴、三股鈴、五股鈴、寶鈴、塔鈴等五種鈴,與五重杵共同放置修法大壇上的相應位置。  金剛界金剛鈴的鈴身和胎藏界的鈴身樣式略有不同,前者一般是屬於素紋,但胎藏界鈴則富於裝飾,在以圓圈圍繞的梵字中,具有寶相花紋與蓮花紋的裝飾。上下圍以寶珠帶,上部有獨股紋,下方有三股紋,製成蓮花座。同時,柄的股都在握把上附以鬼目,脅股的基部上有獅面花紋。  舍利容器  舍利容器是盛裝舍利的器皿,也就是現今一般所指之小型舍利塔。  在《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中記載,在佛陀人滅時,波婆國末羅的民眾為了分佛陀的舍利,於國中起塔供養,於是就齊備四種軍隊到佛陀人滅的拘屍城,派遣使者請求分供舍利。  但是拘屍王卻拒絕分供舍利,於是遮羅頗國、羅摩伽國、毗留提國、迦毗羅徑國、毗舍離國、及摩揭陀等國家,都各備大軍進渡恆河,請求分舍利,甚言不惜以戰爭奪取,後來拘屍王才答應八分舍利與八國,八國皆得到舍利而歸國,各自起塔供養。  到了阿育王時,開啟羅摩伽國以外之七塔,取其舍利盛於八萬四千寶篋,建立八萬四千寶塔。  現今健馱邏出土的石刻作品中,刻有桌上排列八個舍利瓶,而諸國代表圍繞其旁之相狀。又于吉希爾(Kizil)摩耶洞(MaYa-hoble)壁畫中,上半有八人各捧舍利瓶,將受舍利之像,下半則有八國代表騎馬參集,各於馬項縛舍利瓶之圖像。與《佛般泥洹經》卷下所記載吻合。  舍利容器經常以蓮花為造型。如唐招提寺的金銅寶塔,就是在金龜背上安立蓮花,上有寶塔,其中安放舍利。  日本西大寺藏有鎌倉時代的鐵寶塔納置五瓶舍利容器,瓶身為未開敷蓮花插在瓶中的造型,內置舍利。  法 輪  法輪(梵語dhannacakra),是佛法的象徵標誌之一。  在《大智度論》卷二十五中說,佛陀大轉法輪,於一切世間天人之中無有障礙無有遮除。又說,得以值遇佛陀法輪,一切煩惱三毒悉皆滅消,一切邪見、疑悔、災害皆悉消滅。  法輪有以下三種意義:  1.摧破煩惱:因為佛法能摧破眾生的罪惡,就如同轉輪聖王的輪寶,能輾摧堅硬的山丘岩石,所以比喻為法輪。  2.輾轉不停滯:因為佛陀的說法,不會停滯於一處,就如同車輪輾轉不停,所以稱為法輪。  3.圓滿無缺:因為佛陀所說的教法圓滿無缺,所以以輪的圓滿來比喻。  輪寶的基本形態,本來是像車輪的形狀,車輪的車軸裝人轂、輻、輞、鋒等四部。輻是轂放射出來的肘木;輞是外輪;鋒具有武器功用的股,在輞外部的數目與輻同。依照教說,輻的數目有四、五、六、八、十二、一百及一千等各種。  法輪的輻經常製成獨股形,以蓮辦來裝飾基部,轂多為八葉蓮花,但也有十六辦蓮花或菊花辦;輞則大致可區分種花紋,如重圈帶、珠文帶、菊辦帶、菊辦等。  八吉祥  八吉祥是在藏密中,經常見到的八種吉祥圖案,在佛寺的屋頂正中央,經常可以看見八吉祥的標誌,左右各有一鹿,這是象徵佛陀於鹿野苑初轉法輪。《毗奈耶雜事》中記載:「刻轉法輪像,兩旁安鹿而卧。」密乘行人用此來裝飾佛壇,有用金、銀、銅等製成者。也有用木製成者,或繪畫。  傳說釋迦牟尼誕生時,天上獻上種種供品,此八吉祥即為天人所供,也有說此八吉祥代表佛陀身上的八個部位,寶瓶、寶蓋、雙魚、蓮花、白螺、吉祥結、尊勝幢、法輪,依次代表佛陀的頸、佛頂、佛眼、佛舌、佛三道、佛心、佛陀之無上正等覺及佛手。  寶瓶代表佛陀的頸,因為佛法都是由佛陀的口中宣說流出,所以寶瓶又為教法、教理的表徵。獻上寶瓶時,也代表祈願眾生獲得圓滿無上的教義。  寶蓋,代表佛頂,在漢地稱為白傘,放置於佛陀頂上,能遮蔽風日。傘在古代印度原為貴族、皇室所用,象徵尊貴威勢,在此代表行者具足大威勢,能除一切魔障,清凈吉祥。獻上傘蓋是祈願眾生離苦得樂。  而雙魚代表佛陀的雙眼。此代表佛眼慈視眾生,又為智慧的表徵。供養吉祥的雙魚,祈願消除眾生的無明,得到一切智慧。  蓮花代表佛陀的舌,象徵佛以廣長舌說一切法,使眾生都能悟人開示佛之知見,獻上蓮花,祈願我們具足辯才無礙,利益眾生。  白螺代表佛陀的三條頸紋。佛陀的法音廣大悠揚,如白海螺一般清凈美好使一切有情人於解脫。  吉祥結代表佛陀的心,又稱為無盡結,因為此結無首無端,代表佛陀心法無盡。此結亦可視為兩個「卍」字交搭而成,因此亦為心脈的表徵。藏密中常以此結為信眾佩戴加持。  尊勝幢代表佛陀無上正等正覺,是為佛教的勝利,所以用尊勝幢來表徵。幢在古代是軍隊所用,代表勝利。在佛法中代表去除一切煩惱魔障,得大勝利,究竟解脫。  而法輪代表佛陀的手掌,象徵法輪常轉,而輪之八輻,有說代表「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進、正念,也有說代表佛陀八相成道。  鏡 子  鏡子在法器中,用來增添佛堂及光背的莊嚴,也稱為懸鏡、壇鏡。  在禪堂中,也有懸鏡以幫助學人人道者,如《資持記》中說:「坐禪處,多懸明鏡,以助心行。」  在《陀羅尼集經》中列有二十一種供養具中有寶鏡,同時,舉出莊嚴道場用的大鏡子二十八面,小鏡四十二面。在密教中,鏡子作為灌頂的用具之一,阿閣梨對弟子們出示鏡子,用來象徵解脫諸法的性相。修法所用的鏡子,其鏡背經常刻有蓮花的圖紋以為裝飾。  金 鑹  金鋅又稱金篦,也稱為金鑄、小金剛杵子,本來是古印度治療眼疾的工具。在密教人門式的灌頂中,阿閹梨用來替受法者開眼,同時也用於佛像的開眼供養。  根據《大般涅盤經》卷八記載:「佛言:『善男子為了醫治百人,而拜訪良醫,當時,良醫就用金婢決其眼膜。」』在《大日經疏》卷九中記載:佛陀為了汝決除眾生無有智慧之膜,就如同世間的醫王善用金鑄。而西方(印度)治療眼疾的方法,就是用金鋅塗上眼藥,再塗到眼中。因此金錍被用來象徵開啟被障蔽的智眼。  金鋅的形態,有獨股杵前端附以寶珠者,把手的鬼日部分有分為三段者、一段者,或股部為八角形者。  在東京奈良博物館所收藏的金銅兩珠金鎢,鉺身即以蓮花辦為裝飾。  金剛橛  金剛橛(梵文vajrakilaka),譯音為伐折噦枳羅迦,是立在修法壇四隅的小柱,又稱四方橛、四橛。  在《蘇悉地羯羅經》卷中說:「宜以怯達羅木作橛四枚,其量為二指。應折簽其一頭,如一股杵(中略)釘在四角,稍露橛頭。」  在日本使用木檀,橛之長度為二十一至三十四厘米。橛中作柄,立於檀之四隅。其形態是在軸中央附以鬼目,上下飾以帶所系住的蓮花,以上下為股,股部為六角或八角,素紋之股者稱為金剛界橛,飾以細長蓮辦者稱為胎藏界橛,此外,股的前端飾以寶珠或蓮花之蕾。  佛 壇  佛壇是指安置佛像的壇座,也是佛堂內為供奉佛像而造的基壇,或佛堂所安置的佛龕,以及寺院須彌壇的總稱。  依印度古來的習俗,即常將本尊像安置於佛堂正面的壇上,如阿旃塔(AJanta)、巴格(Bfigh)等石窟內,都是在高石壇上安奉佛像。此外,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的米蘭(Mirfin)廢寺,即於大壇上列置七佛藥師坐像。敦煌千佛洞第142窟內,於凹字形石壇上安置七佛藥師坐像。  在日本,古代多為石造佛壇,藥師寺金堂、東大寺法華堂等佛壇,都是日本石壇的代表。  須彌壇是仿照須彌山形式所做之佛壇。就是以木、磚或金石等物做須彌山形的佛壇,用以安置佛像。一說須彌壇是指安放佛櫥的台座,且安放佛像於其上者。  如《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卷上所說,即是四角須彌壇,經中說:「於妙高山頂上,想有八葉大蓮華,於蓮華上有八大金剛柱,成寶樓閣。於蓮華胎中想紇哩字;從字流出大光明,遍照一切佛世界,所有受苦眾生遇光照觸皆得解脫。於此大光明中,湧出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具無量相好熾盛威德。」  佛像以須彌形為台座,古代印度即已通行,如印度鹿野苑博物館所藏笈多朝時代的石佛像,即是如此。在中國、日本也盛行此風。  第五章  蓮花與佛教藝術  蓮花不但具有深刻的內在意涵,其生長形態也極富有裝飾意味,不論是花、實、莖、葉都呈現優美的意象,於是在佛教藝術、建築等作品中,處處可以看到由蓮花組成的各種圖案裝飾,甚至一般的美術造型上也常以蓮花為裝飾。從早期的佛教石窟壁畫、造像到佛教的建築,無論樑柱、藻井、瓦當、磚、塔飾、門等都常用蓮花來裝飾。  佛教的藝術,和基督教藝術,並稱為世界二大宗教藝術,其歷史發展,大約可分成三個系統:  1.小乘佛教藝術:起源於佛塔的裝飾,佛塔上的繪畫、雕刻方面則以故事圖為主題。之後才有佛陀造像的盛行。其範圍包括印度的初期美術及斯里蘭卡、東南亞等南傳佛教諸國的美術。  2.大乘佛教藝術:以尊像的製作與崇仰為中心。所作的尊像多屬表現經典中之佛、菩薩、諸神的雕像及畫像。而依宗派的不同,又可分為有凈土美術、禪宗美術、密教美術等區別。這個系統源白印度,經中亞傳人中國、日本而蓬勃發展。  3.密教佛教藝術:這個系統大約是在公元七八世紀時,興起於印度。密教豐富的本尊圖像、法器,及曼茶羅圖像,形成佛教藝術中極具特色的一支。後來密教美術分為兩支,一支經中國傳人日本,成為平安、鎌倉時代美術的主流;另一支由尼泊爾國人西藏、蒙古及東北,促成了藏傳佛教美術的發展。  在佛教藝術的發展中,蓮花圖紋的造型、裝飾,幾乎處處可見。  甚至早在佛像出現之前,就已經有蓮花圖紋存在。  在佛像的藝術方面,蓮花圖紋最常運用於佛菩薩所安坐的台座,也就是「蓮座」,佛菩薩各種造型的背光中,蓮花形背光也是極具有特色的一種。而菩薩及天神手持蓮花的造型,更經常可見。  在佛塔、僧院、欄椐裝飾上,蓮花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尤其是欄椐,石柱上的蓮花圖形,更是豐富美麗,如山琦佛塔遺迹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之——。  此外,石窟藝術中,蓮花圖紋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印度的阿旃塔石窟,中國的龍門石窟、雲岡石窟,都有極為豐富的蓮花圖紋。  在佛教的藝術中,常見的蓮花圖紋,除了一般的蓮花造型之外,大致可分為幾種類型:  1.蓮花蔓:將蓮莖拉長,成為波浪狀,自由伸展的形態。  2.賢瓶式蓮花:這是以蓮花插在口小腹大的賢瓶中,豐富美好的圖像所展現出蓮花圖紋造型。  3.寶相花紋:這是由蓮花圖紋的圖案演變而來極為華麗的圖案,屬蓮花圖紋的變形。  〇蓮華鬘圖紋  蓮華鬘的圖紋,是將蓮花莖拉長,作成波浪的形狀,或是呈飄曳狀的自由隨適組合表現,蓮華鬢是佛教造像莊嚴中,應用變化極為廣大的。而蓮華鬉在早期的印度造像中極為盛行,也極富精美變化。  在山琦佛塔的石柱上也雕刻有蓮池的造景,蓮莖由摩竭魚口中吐出成S形波狀蓮花唐草紋,蓮莖冉冉上升,其中布滿寫實蓮花造型,有正面蓮、側面蓮、開敷、半開敷:含苞蓮花阿瑪拉瓦底的蓮花波狀唐草和山琦造型風格迥然不同,山崎佛塔遺迹是極華麗的幾何設計,阿瑪拉瓦是自然活潑寫實的蓮花造型,卻開啟笈多王朝華麗的特殊風格。  在尼泊爾塔雷寺(Shrine of Taleju)前方,有馬拉王朝時代的銅質鷹神紀念碑,有數丈之高,其座上分三段石雕組合的圓柱,在柱頂有銅質蓮花座台,女神坐跪在蓮花上,雙手合掌,俯視來往的行人,是本時期偉大的銅雕之一。  馬拉王朝的國王,以神權治國,國王也被視為毗濕奴神的化身,因此全國有三尊幾乎是一樣的毗濕奴卧像被虔誠供養。此尊的形象是毗濕奴仰天睡在阿難陀龍王的身上,望著天空,平靜而安適,四隻手臂分別拿著法輪、權杖、海螺及蓮花。  蓮華鬘的樣式,在中國,早在北魏的雲岡、龍門就已經出現,而且樣式華麗又具變化。  〇賢瓶式蓮花  賢瓶,古代印度稱之為迦羅奢(Kalasa),「賢」為「善」之意,所以賢瓶也稱為善瓶。《量度經續補》中說:「腹大而圓,頸長有腹之三分之二,口向外卷。」被稱為賢瓶的原因,是因為此瓶能滿足一切眾生之所求,所以又稱為:德瓶、滿瓶、天瓶、吉祥瓶、如意瓶甚至甘露瓶等。  在《大智度論》中說,有一個人希望能求得滿足一切的寶物,於是天神送給他一個瓶子,名叫「德瓶」,並告訴他廣所須之物,從此瓶出。」這個人得到寶瓶之後,凡心中想要的,無所不得,於是他有了豪宅,象馬車乘,各種七寶具足,供給賓客。  朋友好奇地問他:「之前你如此貧窮,現在為什麼得到如此大富貴?」  那個人回答:「我得到大瓶,瓶中能生出種種寶物,所以如此富貴。」客人不相信,就要他拿出瓶子來。他取出寶瓶,並叫寶瓶變化種種物,果然寶瓶都一一應驗。那個人得意忘形地踩在瓶子上跳舞,沒想到瓶子應聲而破,所有變化出來的寶物,也化為烏有。  論中以此來比喻持戒的人也是如此,戒就好比這個寶瓶,能生出種種功德妙樂,無願不得,但是如果驕奢放逸,就會像那個愚人破瓶失物。  由此可見,賢瓶就如同如意寶瓶,能滿足眾生心之所願,能變化出好房舍、象馬、車乘、種種七寶等。  賢瓶式蓮花,就是將蓮花作成如同賢瓶般口小腹大造型的表現方式,又可分為賢瓶式蓮花座、賢瓶式蓮花柱及賢瓶式蓮花爐。  賢瓶式蓮花,其造型與瓶子的搭配,完全是配合自然生態寫實造型,如山琦佛塔欄椐柱上的勳章式圓形板,就是壺形的瓶子長出茂盛蓮花。中間是一朵露出蕊心與雄蕊,蓮辦呈向下俯蓮,對稱著蓮葉,蓮葉之下方各有一朵正面形蓮花,成左右相對稱。  〇寶相花紋  寶相花紋是蓮花圖案變化到最豐富、最華麗的階段之圖紋。  蓮花,在經典中常被稱為寶蓮花,由於具備寶相、吉相的特質,而被稱為寶相華。  寶相花紋的形式大約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正面向的八辦花形,從敦煌千佛洞藻井裝飾、唐代的織物、瓷器、銅鏡、金銅透雕、墓誌石,乃至韓國新羅時代的方磚等,都可見到寶相花的裝飾。  寶相花的另一種形式為橫斜面表現,配以葉、蔓草的自由形狀,這是由忍冬紋變化過來的。忍冬紋有說是從睡蓮形狀變化而來,實際上,忍冬紋在南北朝時開始流行,並且和中國古代傳統的雲紋相結合。在四川萬縣發現的魏晉墓中,已經利用原始的忍冬圖案作花磚邊紋了。南北朝早期忍冬紋的葉辦細長,每一組三至四辦,第一辦辦尖向上翻翹,一或二辦居中,末一辦尖下翻,之後常見一種纏枝忍冬圖案,在左右兩葉忍冬中間,夾上一朵蓮花或蓮葉,它的變化也和蓮花一樣,時代愈晚葉辦愈寬。  隋唐以後,蓮花紋更被不斷美化,創造出更富麗的寶相花紋來。  實相寶相花紋可以說是經過了好幾個民族的藝術融合而成的,如印度、波斯、西域,乃至與希臘的忍冬蔓草紋也有關聯。也就是透過了絲路的文化交流,最後在唐朝開放出華美至極的花朵。  如著名的「縹地大唐花紋氈」,是現藏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三十餘枚花紋氈之一,可以說是八世紀寶相花紋豪華的典型代表。藍地配以紅、黃、綠、紺色,花辦皆采暈重彩技法。  佛像的蓮花圖紋  〇蓮花台座  佛菩薩有各種不同的台座,一般安置佛、菩薩像之台座,最普遍、常見的,有所謂的獅子座、蓮花座、鳥獸座、磐石座等等。佛菩薩的台座中,經常可見以蓮花台座者。  蓮花座,是以蓮花為形的台座,也稱為花座、花台。在《觀無量壽經》中,就記載有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同坐在寶蓮花上,以及九品往生凈土者,也安住於凈土蓮花上的說法。以蓮花為座,是印度古來最盛行的儀相,也是佛菩薩的台座中,最普遍的一種,一般常見的有以八葉蓮花或千葉蓮花等來作為諸尊的台座。而諸天神也經常以荷葉作為台座,稱為荷葉座。  而佛菩薩為什麼會以蓮花為台座呢?在《大智度論》卷八中說提到印度教中,梵天神從蓮花中出生的傳說:水上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名為韋紐,是人臍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花,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花中有人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蓮花上,是故諸佛隨俗故,於寶花上結跏(趺)坐,說六波羅蜜。  論中說的「韋紐」,就是印度教中的毗濕奴神,他展現出千頭、二千手、二千足的身形,從臍中長出千葉金色微妙寶蓮花,此花的光明就如同一萬個太陽同時俱照,而花中有人結跏趺坐,就是印度教中的梵天王。  由於梵天王坐在蓮花上,所以諸佛就隨順習俗,安坐於寶蓮花上。  佛陀與韋紐同樣從其肚臍中,生出種種寶蓮花,其坐各有佛,從是佛臍中,輾轉出寶花,花又皆有座,座座各有佛。  論中說佛陀和毗濕奴一樣,從肚臍中長出種種寶花,每朵花上又都有台座,每一個座上都各有佛。  在印度的傳說中,蓮花一向被視為高貴聖潔的象徵,因此,許多神只都是手持蓮花。在印度的神話中,諸神住在宇宙的聖山上,各自有其眷屬。毗濕奴神的妻子就是蓮花女神,常可以看見其足踩蓮花,手執蓮花的造型。  在愛羅拉石窟什拉神廟中,有一尊拉克修美女神的造像,她坐在蓮座上,水面布滿荷葉蓮花水禽,女神左右有四隻大象伸出鼻子向蓮花女神洒水淋浴,諸天神只都來此祝賀。佛教興起後,拉克修美女神也轉化為佛教的護法,稱為吉祥天。  1.蓮花座的由來  蓮台是佛、菩薩所坐之蓮花台坐,也稱為蓮花台,或稱花台、蓮花座、花座。以蓮台為佛菩薩的台座,表示佛菩薩雖然身處穢土,卻能離塵垢清凈、神力自在。  《大智度論》卷八中說佛菩薩以蓮花為座的原因是由於:「以蓮花軟凈,欲現神力能坐其上,令花不壞故;又以莊嚴妙法座故;又以諸花皆小,無如此華香凈大者。」因為蓮花柔軟清凈,佛菩薩示現神力,坐於花上,卻能使花不壞,又因為莊嚴微妙法座的緣故,蓮花雖小,香味卻清凈廣大,所以佛菩薩以此為座。  《大智度論》卷八,也列舉佛菩薩不坐床而坐蓮花之原因:(1)因為床是居士之坐法;(2)為了示現佛菩薩的神力,由於蓮花的柔軟乾淨,安坐其上而使蓮花不壞;(3)蓮花能莊嚴微妙法座;(4)因為大部分的花都很小,只有蓮花香凈廣大。  此外,佛經中還有許多其他的比喻。以蓮花比喻佛菩薩等聖者,生於世間,卻已無有染著。如《雜阿含經》卷四中說:「如是煩惱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滅,如芬陀利生,雖生於水中,而未曾著水。」如是煩惱等有漏,一切我都已捨棄,已破壞,已磨滅,猶如芬陀利花,雖然生長在水中,而不染著於水。  《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三《轉妙法輪晶》中說:「猶如芬陀利在水,雖復處在於水中,而不為水之所沾。我在世界亦復爾。」猶如芬陀利生長在水中,雖然處於水中,卻不被水所沾,佛陀在世間也是如此。  此外,《悲華經》、《妙法蓮華經》等經典也是以蓮花為其經名,比喻此經之清凈、無染、廣大。在僧睿著的《妙法蓮華經》後序中說:「一切花中以蓮花最為殊勝。」  此外,蓮花也是釋迦牟尼佛誕生時出現的三十二瑞相之一,在《方廣大莊嚴經》卷三中說:菩薩處胎滿足十月將欲誕生時,輸檀王宮先現三十二種瑞相,一者一切大樹含花將發,二者諸池沼中優缽羅花、拘物頭花、波頭摩華、芬陀利華,皆悉含蕊。三者諸小花叢吐而未舒。」  《梵網經》說:盧舍那佛坐於蓮花台上,周匝千葉之上,又出現了千尊的釋迦牟尼佛,一一花上有百億國土,一國土有一尊釋迦,各自坐於菩提樹下,皆成就佛道。  而在《觀無量壽經》上有第七華座觀,就是在七寶地上,作蓮花想,一一花葉都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之脈,就如天畫一般。釋迦以毗楞伽寶作為花台,而蓮花台以八萬之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等交相嚴飾。而在九品往生中說,往生極樂國土的人,都乘七寶蓮花。而天親菩薩在《凈土論》中說:「無量大寶王,微妙凈花台。」所以發願往生凈土的念佛行人,臨終時,佛、菩薩就手持蓮台來迎。又形容蓮花台之清凈,而有「凈花台」之稱。  而人中蓮花、天上的蓮花、菩薩的蓮花、佛陀的蓮花也有所不同:《大智度論》卷十中說:  蓮花有三種:一者人花,二者天花,三者菩薩花。人花大蓮花十餘葉,天花百葉,菩薩花千葉。  而《梵網經》中則說:盧舍那佛坐在蓮花台上,周匝千葉以上,其上現出千尊的釋迦牟尼佛,一花有百億個國土,一國土中有一尊釋迦如來,各坐於菩提樹下,皆圓成佛道。而《梵網經疏》卷一就闡釋:菩薩所坐的蓮花有千葉以上,而佛所坐之蓮台則無所限量,一一花葉周遍法界。  佛教的蓮花座,最早可追溯到最初造立佛像的時代,大約是在公元一世紀左右的事。蓮花座的造型最初可能是因為佛像配合方座的形式出現,才有蓮座的產生。有的在方座的左右側,雕刻天人或供養像。但是在佛像尚未出現以前,已經有蓮花座的圖騰,如山琦佛塔的第一塔南門浮雕的蓮花女神上,有開敷的蓮花座,蓮座上的蓮花以寫實的風格呈現。  而中國龍門石窟的奉先寺所供奉的盧舍那佛,其蓮花台座就以蓮華藏世界的形態來展現。  奉先寺是迄今規模最壯大之無蓋石窟,分內、外二陣,內陣廣約三十八米,深約二十三米;外陣廣約三十六米,深約十四米,是唐代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精美,且具代表性之重要石窟。  其後壁中央鐫刻盧舍那佛坐像,高約十六米,相好莊嚴,軀幹雄偉,頭髮成波狀,衣紋細膩,台座並列有三重蓮花,蓮辦各刻有小佛,表示蓮華藏世界;背後中央之蓮花,周緣為化佛、飛天及唐草、火炎等陽刻,極其豐富。  諸佛菩薩以蓮台座,乃是因為蓮花柔軟凈,為了示現神力通力,而一切花中,以蓮花為最大,因此可以莊嚴微妙法座,所以蓮花也成為佛菩薩寶座之象徵。  2.蓮花座的形式  蓮花座的基本形式,從貴霜王朝的犍陀羅到笈多王朝時,已經完整形成。基本上大概可以分為有蓮莖蓮座和無蓮莖蓮座二種基本造型。有蓮莖蓮座又可分為一莖一尊,及一莖多尊兩種形式。而無蓮莖者,則可分為,仰蓮座、俯蓮座及混合的形制。  犍陀羅的蓮花飾紋表現在座台上,一種是屬寫實風格,另一種是俯蓮辦蓮座造型,寫實的蓮座造型和水生的蓮花非常相像,自然可愛。在拉合爾(Lahare)博物館就有收藏這種寫實典型的犍陀羅蓮座,是一莖一尊式的蓮花座形式,它的蓮辦呈現數層成行的組合,蓮座雕刻切口很深。呈向上自然開敷的形態。  而無蓮莖式的蓮座,蓮座的蓮辦呈仰蓮式的開敷,每蓮辦之間有較深切口,而使蓮座的浮雕更顯立體生動,而這類蓮座的蓮辦,經常是肥大而辦梢尖小。  犍陀羅還有一種蓮花座造型,蓮花的花辦是成線狀的俯蓮花。蓮辦有雕刻辦緣的廓線,同時有素辦或復辦排列,這種蓮花座樣,除了表現在蓮座上,更經常被應用在建築上的壁龕和精舍的圓頂裝飾,如佛塔外形的蓮花紋飾,就是這種蓮花造型。  此外,犍陀羅還有另外一種蓮座的形式,是兩足分別為一踏座,主要是受中亞的影響。在西域南北兩道都盛行這一種造型的佛立像。  笈多王朝的五六世紀在坎哈利(Kanheri)石窟的第八十九號窟中,就有千葉蓮花座。在《大智度論》卷十中有菩薩安坐千葉寶蓮花的記載。窟中的蓮花是由一莖而生長出五莖的蓮花座,蓮辦呈上下仰俯混合復辦蓮花座,乳海湧出千葉蓮花,蓮座各有坐佛及菩薩。  蓮座大約在四世紀至五世紀初,也出現了類似覆缽形蓮花的造型,是非常特殊的一種形式,蓮座有如同覆缽的外形,其蓮辦由線雕刻而成,在蓮莖出生兩根小的蓮花座成為左右對稱,兩旁呈現一莖三尊式的造型。  到了第七世紀,鹿野苑也出現了一種類似犍陀羅寫實性的蓮花座造型,蓮辦肥大而呈半覆缽形式,向上仰式開敷,蓮花保留蓮座覆缽形的外形。蓮辦的造型非常自然而且具有設計規律的美感造型,這是鹿野苑蓮花座特色之一。  〇蓮花形背光  背光是指佛身背後所發出的光明,也稱為光焰、圓光等。背光一般可分為頭光與身光兩種。  頭光,就是指佛首之後的圓輪光相,依形狀來分,有圓光、輪光、寶珠光、放射光等。佛菩薩的頭光本來是以白毫為中心所發出的光明。因此,在許多側面的佛像中,也描繪成圓形的光明。  而在佛教的造像上,為了表現佛陀的光相,而用圓輪形、直線形、陽炎形等造型在頭的後部,則稱之為頭光或頂圓光。背光包括了頭光與舉身光。就頭光是以佛陀的頭部為中心所散發出的光線造型。最普遍的造型是以圓輪、放射線為多。  而身光,則是指佛身的背光,一般並非指單獨的背光,而是配合頭光,成為完整的舉身光。舉身光的式樣有從足至頂,全部以一光焰來表現光相的。有時是與頭光相合,以兩重圓輪形成身光,這就是一般所稱的輪後光。  另外有圓輪成火焰形的身光,而這些火焰形,有水紋、唐草紋、干佛紋等各種不同的紋樣裝飾。隨著區域與時代的不同,在印度、西域、中國、韓國及日本,背光已經演變成化佛、飛天、塔、天人、迦陵頻迦、梵字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而成為豐富的廣大背光。  背光中的蓮花裝飾,又簡稱為蓮環背光,是以蓮的單辦、復辦配置成種種不同的變化。  以笈多王朝的蓮花背光為例,其裝飾有三種造型,一種是蓮環背光;另一種用直線來表示背光,外圍再加以蓮花或波狀植物形成的唐草紋;第三種背光中央是圓形板,外飾以珠玉紋,外圈以蓮唐草紋陪飾。蓮唐草有寫實與圖案的兩種造型構成,而這呈波狀的植物唐草,在背光的裝飾更顯出它的精巧華麗,形成笈多王朝背光上紋飾發展的特色。  笈多王朝時代背光上的波狀蔓草紋,不同於早期朴簡裝飾的作風,是笈多造像藝術背光上重要紋飾特色。  龍門石窟賓陽洞的主尊,釋迦牟尼佛的背光,就是以蓮花莊嚴。  北魏宣武帝為了報答父母恩德所造的賓陽洞,廣約十二米,深約十一米。後壁之本尊釋迦牟尼佛坐像,背光呈圭形,並以忍冬、蓮花、天人及火焰莊嚴之。日本法隆寺金堂所安置之釋迦佛像和此尊極為類似,其金堂天蓋之垂帳,樣式也與本洞天井周緣之寶帳相仿。  此窟的內壁雕有釋迦五尊坐像、三尊立像,洞頂飾有蓮花紋、飛天神像,地面也刻有蓮花紋。  在日本法隆寺金堂,釋迦三尊大背光即是蓮花紋式的背光。奈良文化財研究所也藏有連珠圓環素辦八葉蓮花紋鬼板,是七世紀半的作品。  佛塔的蓮花紋  〇佛塔上的蓮花造型  印度早期佛塔的造型非常簡單,覆缽部分並沒有任何裝飾,直到公元二世紀的阿瑪拉瓦底佛塔才有花草紋飾。到了晚期之後,佛塔才有各種裝飾。如菩提伽耶和鹿野苑的兩座佛塔,可作為代表。  而蓮花造型的圖紋,早期具代表性的,是在公元前三世紀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柱頭有俯花形蓮花辦柱頭。最早的佛塔只有一個簡單的土冢,沒有任何裝飾的,後來有了石柱、塔門、圍繞成四方籬牆的欄椐,再加上在土冢上的美麗圖案裝飾。依據當時的風俗,佛塔上如果沒有莊嚴豐富的裝飾,是大為不敬的事。  以犍陀羅地區的小型佛塔為例,在白夏瓦的一座覆缽形的小型精舍造型中,正面雕刻著一個小型佛龕,供奉佛生身舍利,而佛龕兩旁有兩位歸依弟子。覆缽表面用線雕著二重式的圓頭形蓮花復辦俯花紋,精巧細緻。  斯里蘭卡二世紀以後的佛塔,其塔台基,增加了裝飾物雕刻,如蓮花、象頭等。可惜這些早期的古佛塔都不完整,雖然有一些保存下來的遺迹,也無法保存原來形式。  從佛塔古迹中保存下來的一些雕刻品,可以看出其雕刻深受印度本土的影響。最常見的雕刻晶是佛塔的欄杆浮雕,通常浮雕主題是花瓶上的蓮花、大小孔雀、大象、花草圖案等。  斯里蘭卡佛塔或聖殿之前,有供朝拜凈心的基石,傳自印度佛塔的月石雕刻,半月形的月石,雕刻著火焰、動物、獅、馬、牛、象、蔓草、天鵝,及正中央的蓮花。這個神秘題材的月石,各家說法不一。但是很明顯的是受到印度,乃至犍陀羅的風格所影響,被此地佛教徒保留下來及廣泛使用,在印度本土的石窟藻井圖案中也時常出現。  〇欄楣和石柱上的蓮花裝飾  欄檐柱是指佛塔外圍的塔門,及所圍繞佛塔,如同城牆的建築,有保護佛塔的作用,使佛塔形成內外之分,參觀者可從塔門進入,沿著欄楣柱所立的台階進入佛塔上邊禮拜。在山琦塔的遺迹中,就可以看到佛塔四周,欄檐四方常飾有塔門,塔門與牌樓十分相似。  欄檐及石柱的直柱或橫柱上,常有美麗的雕刻圖案,而由蓮花紋配合不同主題裝飾內容的圓形板,則或稱為勳章式蓮花圓形板,也有單獨變化的抽象蓮花紋圓形板,另有人物雕像陪襯,例如葯叉女的供養像,佛教容受當地土著信仰,變成佛教護法的題材。通常在石窟寺門的通道,會刻有此類型的浮雕作為護法與降魔之用。  自從佛塔從單純的土堆,開始發展出莊嚴的形態之後,佛塔周圍的欄椐也開始發展出豐富的裝飾。  從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五世紀之間的佛塔欄椐柱上的蓮花飾,大約可分成幾個式樣:(])帶狀的蓮花紋;(2)勳章式蓮花圓花紋;(3)蓮花波狀唐草紋;(4)蓮花雲紋等四種樣式。  蓮花表現在欄柱上的造型,主要是以印度蓮屬及埃及水蓮屬蓮花紋及抽象的蓮花形式為主。如斯里蘭卡的卡洛瑪(colombo)博物館中,收藏有一塊阿努拉達普拉(Anuradhapura)出土的供壇石板,雕刻著寫實蓮池情景。石板下方雕刻著埃及水蓮種蓮花,上方是印度系蓮花成側面造型,二者有很明顯地迥然不同的造型特色。  而抽象性的蓮花紋又可分為側面形及正面形的蓮花圓花紋。  而巴爾盧德欄榍圓形數的蓮花紋飾的圓形板更豐富多姿,其中有中心以蓮花圓花紋的結構,蓮心配有供養像,蓮辦呈劍形狀所組成復辦蓮花,外圈並有珠玉紋環繞,蓮心有雕刻供養像或天人像等,人物的旁邊有波浪紋的蓮花雄蕊圖案作背景。此外還有摩竭魚口吐蓮花的圖紋。  巴爾盧德的另一種蓮花圓形板,中心以蓮花為主,外圍配以植物或動物紋飾。蓮花外圍有植物紋及幾何圖案,有時採用蓮花唐草紋,就是以樹莖環繞圓形板的周圍。有時從四周內側伸展出蓮花的葉子和花蕾。另一種波狀形唐草紋其間配置著葉及側面形的蓮花造型。  在貴霜王朝全盛時期和同時期的安達羅石雕中,有一種共通的「阿康托斯葉形」裝飾,則是羅馬美術影響下所誕生的裝飾圖案,這種葉形是被印度藝術吸收後又再創立印度風格的造型。如阿瑪拉瓦底的蓮花唐草紋,則是以蓮花配置阿托康斯葉形的蓮花唐草紋,呈波狀形起伏,之間呈S字形的兩方連續,夾雜半開敷、正面形、側面形多種姿態的埃及水蓮種蓮花。  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後第三世紀,印度德干高原安達羅王國時期的阿瑪拉瓦底的雕刻藝術,保持了印度民族風格,承襲了印度古代巴爾盧德和山琦的基礎,成為中世紀印度藝術重要瑰寶。阿瑪拉瓦底欄椐柱中,以蓮花波狀唐草紋與多重紋蓮花圓花紋兩種最具特色。  在阿旃塔石窟中,更是經常可見以蓮花圖紋裝飾的石柱。十六窟中,蓮花紋飾在石柱可以發現多種蓮花組合,有蓮花圓形板,旁邊有半橢圓形各式植物紋、渦狀紋、花卉等等,這是表現在阿旃塔石柱蓮花紋飾中最普遍的一種結構。  以第十九窟的山壁上的石柱雕刻為例,其蓮花圓心板中心是一朵正面蓮,由二重蓮辦組成。半橢圓形內是由半朵正面開敷的蓮花裝飾,所不同的是在組合上是半圓形蓮花,另一是圓形板蓮花,增加了渦形的裝飾,這也是後期裝飾內容的特色之一。這類蓮花組合到後期演變更為華麗,把半橢圓和兩對稱半開敷蓮花合起來,更加擴展延伸裝飾在石柱上,形成另一種蓮花造型特色。   中國在南北朝時,流行蓮花型的柱礎,如在雲岡石窟有仰蓮柱礎,蓮辦稍微高瘦,形象比較簡單。在柱上以束蓮為裝飾,這種手法在南北朝時極為流行。第九窟有礎部作出覆蓮和覆蓮辦,柱頭也有蓮辦裝飾。又有作束蓮裝飾的龕柱。到了北齊時代,在響堂山石窟,除了以仰蓮或覆蓮作柱礎的龕柱外,裝飾華麗的多角檐柱,柱礎是獅子和仰蓮的結合,獅子足下也有平刻蓮花,此外在石柱上作出一重或數重仰覆蓮束腰。  佛教建築的蓮花圖紋  〇藻井  在佛教石窟的藻井壁畫上,也經常可以看見以蓮花為主的藻井圖案。  如阿旃塔石窟第二窟佛洞的圓形蓮花藻井壁畫,圓形藻井中央就是一朵大的全開敷紅蓮花,一圓圈圍成裝飾不同的圖案,圓形藻井四角有葯叉和蓮花的裝飾,旁邊四周是由崁板畫組成。  其蓮花造型是由蓮花排列組成花叢式的結構,中間是全開敷蓮花,旁邊有兩朵蓮花花苞相稱,中間、側旁花苞又夾著小的花蕾,這三朵蓮花組成主題,更有小朵類似芒狀蓮花,蓮辦尖而長,向上呈扇形排列,蓮花夾雜在上下之間。  山琦佛塔遺迹中,一號塔西側有兩座建築物建在基座上,一座較小有著精美雕刻的柱子,四方形的柱基上有八角柱身,再刻上圓柱身與覆蓮式的柱頭,是典型的佛教鼎盛笈多王朝的瑰麗代表作;另一座寺院只有數丈高的柱身,一體成型的雕刻石柱,可以媲美羅馬神殿的石柱。  斯里蘭卡的建築藝術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磚造無梁殿,在基座的許多平行水平線上,砌建仿小型屋的正面形式,半露柱及許多天神像,基本上是受印度神廟的影響,造型雄壯華麗。  有一座尼散迦摩羅王朝的亭閣遺迹,其每根八尺以上的石柱形,如同彎曲狀的蓮花莖,莖上兩側分別雕刻著卷葉飾紋,石柱頂端成八角狀,上托一朵盛開蓮花,石柱上方的木架結構已腐朽崩塌。在蘭卡寺院建築豐富的石柱紋飾中,以蓮花柱最為精巧。  中國早期佛窟深受印度影響,也經常有蓮花彩繪或雕刻蓮花,如新疆的石窟、龍門石窟的蓮花洞等。  在漢代的《魯靈光殿》賦中說:「圓淵方井,反植荷蕖,發秀吐榮,菡萏披敷,綠房紫酌,窟吒垂珠。」從此賦中可以推見,漢代已經在藻井上裝飾蓮花了,而沂南後漢畫像石墓,石墓中藻井上也雕有古樸簡單的八辦蓮花紋。  南北朝石窟里有更多這樣的例子,如敦煌窟頂中心多繪以巨大蓮花,隋唐也襲此風。  龍門石窟著名的蓮花洞,原名為伊闕洞,因為其天井中央有六飛天環繞的大蓮花,手法精麗,為石窟壁畫中難得的傑作,因此就被稱為蓮花洞。其中心雕成大蓮花,蓮實飽滿,厚辦重疊,莊嚴厚實;四周的飛天,生動靈活,與中心的大蓮花,相映成趣。  龜茲庫木土拉石窟的壁畫創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研究佛教傳人中原極為重要的佐證。  庫木工拉石窟中,最著名的是二十窟的藻井壁畫,圓形的蓮花就像萬花筒一般的向外投射,層層疊疊的五六層小辦,是寫意的蓮花。藻井以蓮花為圖形,在印度早期的石窟里就已經被大量採用。  日本東大寺法華堂,內奉本尊不空絹索觀音,以梵天為兩脅侍,天井也是為蓮花造型。  〇瓦當  瓦當上出現蓮花紋的創意,始於中國,山西大同曾出土北魏時代復辦形式的蓮花瓦當,南京則出土過南梁時代的單辦形式蓮花瓦當,這些都與佛教傳播有關。  中國建築使用瓦當,大致始於東周后期,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山東臨淄齊都城遺址出土的半圓瓦當。  到了秦朝以後,圓形的瓦當才普遍化,瓦當上有各種圖案,有名的如饕餮紋、雙獸紋、文字紋、蕨手紋、四神紋等,而蓮花紋在南北朝時已經很盛行了,其形制大多以漢代瓦當中間乳突圓鈕處作成蓮房,周圍繞設蓮辦。  隋、唐時代,不論宮殿、寺觀,偶爾出現過獸面紋或「僵」(仙)字紋外,幾乎都是以蓮花為瓦當圖紋,大致是復辦形式,中央為附有許多蓮子的蓮房,蓮辦外圍飾以圓珠紋。唐朝以後雖然依然使用蓮花瓦當,但是已經不像唐朝時那麼盛行了,明代則有綠釉瓦當作蓮枝紋的。  蓮花圖紋的瓦當,不僅盛行於中國,更東傳到韓國、日本,深為現代韓、日兩國學術界所重視,在古代建築的遺迹中,往往可以從遺址找出瓦當,成為考古學、建築史學、美術史學上的重要依據。  百濟的圓瓦當,大體圓周邊緣稍高而寬,表面、圓心是具有五個至六個珠點的蓮房,周圍飾以八葉單辦蓮花紋,和日本飛鳥時代的蓮花瓦當拓本類似。  而無論韓國百濟或日本飛鳥瓦當,都與中國南京所發現的南梁蓮花瓦當類似,在美術樣式上屬同一系統。在百濟時,曾多次遣使南梁,也學習了許多建築技術,對百濟佛寺的建立有深刻的影響;而日本飛鳥文化與百濟更有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例如歷史上記載,公元588年大和飛鳥寺建立時,曾有百濟造瓦技術師四人前來。  中國南梁的蓮花瓦當成了百濟、飛鳥瓦當的源流,由此可以看出當時中、日、韓三國文化交流的密切關係,復辦蓮花紋瓦當,也曾傳人高句麗,後來是唐、新羅、日本共同流行的蓮花紋樣式之一。  第六章  佛典中蓮花的故事  以蓮花為名的人物故事  〇蓮花王  在《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卷一中,記載著世尊往昔為蓮花王太子的故事。  在過去久遠之前有一位蓮花王太子,他的相貌端正美好,威神巍巍。   有一天,太子從皇室中的園觀出遊,在路上看見一個生病的人,身上長滿瘡癩,太子見了之後生起哀念之心,就哀憫的問病人:「要用什麼葯才能治好你的病呢?」  病人回答:「如果能得到大王身上骨髓來塗我的身體,我的病就會痊癒。」太子聽了,立即破身骨,取出骨髓,親手持與病者,他雖然疼痛,心中卻充滿歡喜惠施,心無悔恨。當時的蓮花王太子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累劫以來,以身髓布施眾生,不可稱計。  此外,佛陀在另一個本生也曾為國王,同樣名為蓮花王,投生作赤魚來度化眾生。  佛陀在世時,有一次到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游化,當時正好是秋天果子成熟的時候,佛陀與比丘眾,遊行聚落,啖食果蓏,比丘們都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而有瘧疾及種種病產生,無法坐禪、讀誦、行道。  這時,阿難看見佛陀安然無恙,於是上前請問如來:「世尊!您宿昔造何等福業?為什麼吃各種食物都能消化,不會有身體不適的痛苦?反而您的威顏更顯得鮮光潤澤?」  佛陀告訴阿難:「我憶念過去世時,以修行慈悲的緣故,和合各種湯藥,用來布施眾生,以這個緣故,能得無病之果報,凡是所有食啖之物,皆悉能消化,無有病患之苦。」  當時阿難就又問佛陀:「世尊,您過去世的因緣如何呢?」  佛陀於是為阿難宣說過去世的因緣。  在過去乃往過去,波羅奈國有一位蓮花王,治理天下,人民熾盛,生活豐樂無極,無有戰爭,一切象、馬、牛、羊等六畜興旺,甘蔗、葡萄以及一切果蕆,甘甜味美。  當時國內人民,由於貪食多的緣故,不能消化,而有種種病產生,於是各相扶持,來到王宮,求索醫藥。   當時蓮花王看到這些病人,生起大悲心,集喚眾醫,敕令和合各種醫藥施於民眾。於是來求醫者日多,以致於救治不及。  於是蓮花王就斥責眾醫:「為什麼有的病人無法得到醫治?」  群醫回稟大王:「由於湯藥不具足,因而無法醫治,連我們自己都還有病苦,不能自己醫治,更何況是其餘的病人。」  當時蓮花王聽了之後,心中惆悵難過,就問醫生:「還缺什麼葯呢?」  醫生回答:「要生吃赤魚肉之血食,這些人的疾病才可以痊癒,但是我們這些醫生,都無法找到赤魚肉,因此病者就日多,死亡的人數也不斷增加。」  當時蓮花王心想:「現在赤魚無法找到,我應當發願,投生作赤魚,來醫治眾生身中的種種諸病。」  蓮花王心中決定之後立即召喚太子及諸大臣前來,告訴他們:「我將國土囑咐各位,請你們共同治化,不要使人民受苦。」  當時王太子及諸大臣,聽到大王的話,悲感哽噎,涕泣垂淚,悲傷不能言語,而稟白大王:「我等諸臣,及以太子,有何過失,而使大王要捨棄我等?」  當時蓮花王就回答其太子及諸大臣:「我並不是見到你們有任何過失,而是由於國內的一切民眾,多諸病苦,死亡者日眾,必須赤魚血肉來服用,疾病才可痊癒,因此我現今欲舍此身,投胎作赤魚來醫治諸民眾的病,因此而喚卿等來,將國土囑咐汝。」  當時太子及諸大臣聽了之後,呼天搶地,悲感哽噎,上前抱著大王雙足,懇求著:「我等今者,賴於大王慈悲覆護,而國土豐樂,人民熾盛,得蒙存活,為什麼大王一旦便欲孤棄,舍我等而去?」  蓮花王回答太子:「我今所作為,也是為了民眾,你們為何要阻止呢?」  當時太子及一切大臣,以種種勸諫,使蓮花王不能離開王宮。  於是蓮花王也不再說什麼。有一天,他手中持著香花,到於高樓之上,向四方作禮,發大誓願:「我捨棄此身,願使我生彼波羅奈國的大河之中,化作大赤魚,若有食用我的血肉者,眾病皆愈!」大王發起如是的誓願之後,從高樓投身而下,命終之後,以願力的緣故,生於大河中,做大赤魚。  當時諸民眾,聽聞彼河中有大赤魚。各自帶著斤斧競相來破取,食其血肉。於是眾病皆除愈。而他們所割過的魚肉,不久還生,如是輾轉,經過了十二年,蓮花王投生的赤魚,如此布施眾生,即使如同毫毛般微小的悔恨之心,也未曾生起。一直到大魚命終之後,生於忉利天。  佛陀告訴阿難:「當時的蓮花王者,就是我,由於當時舍此身命救活眾生的緣故,而於無量世中,未曾有病苦,乃至於如今者,自致成佛,度脫一切眾生。」  〇蓮花夫人  過去久遠無量世之前,雪山下住有一位仙人,名為提婆延。他經常在石上小便,石頭上有精氣,流墮於石宕。有一隻雌鹿剛好來舐仙人小便的石頭,於是而有娠,當雌鹿臨將生產時,就來到仙人窟下,生下一個女子,面貌端正殊妙。  仙人知道這是自己的骨肉,就收養這個孩子,女孩漸漸長大之後,開始學走路,奇妙的是,在她腳踏地之處,都有蓮花出生,因為她是雌鹿所生,因此又被稱為鹿女。  到了晚上,婆羅門的屋子都要點火,有一天,剛好火種沒了,鹿女就到其他人家去乞火,那個人看見鹿女走過的足跡都有蓮花,就告訴她:「你繞我的房舍七匝,我就給你火。」  於是蓮花女就繞了七匝,得火還歸回家。  當時烏提延王正好到山上遊獵,看見一戶人家,門口有七重蓮花,覺得很奇怪而問他:「你的房舍為何有此蓮花?」  他回答:「山中有一個梵志的女兒來乞火,她的足下常生出蓮花。」  於是大王就循著其腳跡到仙人的住所,見到鹿女長得端正殊妙,就要求仙人將女兒嫁給他。仙人答應了,並告訴大王:「未來她會為你生下五百個王子。」於是大王回到王宮之後,就將其立為夫人,尊為蓮花夫人,於五百睬女中,最為上首。  國王的大夫人,非常怨妒蓮花夫人,她心想:「大王現今愛重此女,如果她再生下五百個王子,一定更加得寵!」不久之後,蓮花女果然生下五百個卵,盛在篋中,當時大夫人,就取了五百面段,放在篋中,而換下蓮花夫人生下的五百卵,投入恆河中。  大王問夫人:「蓮花夫人生下什麼呢?」  夫人就說:「生下面段。」  大王很生氣地說:「仙人騙我!」就撤下蓮花夫人的封號,甚至不再接見她。  當時附近薩耽菩王,正好在恆河下游之處和嬋女在河邊嬉戲,看見河上漂來一個美麗的篋子,就取了此篋,而相隨的五百夫人也各自取了篋中的一個卵,回去養育。不久之後,這五百卵各自開敷,其中各有一童子,面目端正,經過夫人們養育長大,都具有大力士的力量,豎起五百力士幢。  由於烏提延王,經常向從薩耽菩王求索貢獻,薩耽菩王因此愁憂不樂。  他的五百個王子請問父王:「父王為何煩惱?」  大王回答:「烏提延王,常要求我,責索貢獻。」  五百王子們說:「一切閻浮提的諸大王,欲索求貢獻,我們皆能使其貢獻於您,您為何要與他貢獻?」  於是五百位力士王子,就帶領軍眾,準備攻打烏提延王。  烏提延王聽到消息之後,恐怖地說:「一個力士,猶不可當,何況有五百力士!」就募集國中能退卻此敵者,後來他又想:「當初鹿女的仙人父親,或許有辦法。」於是他就親自拜訪仙人,尋求對策。  仙人告訴他:「你可以回去求蓮花夫人,她能卻敵。」  大王驚訝地說:「蓮花夫人一個弱女子,如何退卻五百力士?」  「大王!這五百力士,都是您的孩子啊!是蓮花夫人所生的,由於你的大夫人,心懷憎嫉,而把蓮花夫人所生的孩子,擲人河水中,被薩耽菩王在河水,下游拾得而養育長大。大王如果讓蓮花夫人,乘於大象之上,在軍陣之前,五百力士自然降服。,,仙人如是告訴他。  大王回宮之後,立即向蓮花夫人懺悔,並將夫人美好裝飾,乘著大白象,著于軍陣前,當五百力士舉弓欲射夫人時,手卻自然僵直,不得屈伸,於是心中生起大驚愕,仙人飛來,於虛空中說:「諸力士,慎勿舉手,莫生起噁心,若生起噁心,皆墮於地獄。烏提延王及夫人是你們的父母。」蓮花夫人即按雙乳,兩邊乳汁自然化作二百五十分道,皆人於諸子口中,五百王子即時向父母懺悔,自然生起慚愧,皆得證辟支佛果,而二位大王也自然開悟,亦得辟支佛。  當時的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本生。  〇蓮花色比丘尼  當時佛陀在舍衛城游化時,在優善那邑,有一個少年居士,出來遊玩,見到一個女人,面如桃李,女相具足。由於她美麗的容貌,因此父母便為她取名為蓮花色,意思是宛如蓮花般美好的容貌。  少年對她一見鍾情,便生起愛情敬重,而娉為婦。  不久之後,蓮花色便懷孕了。由於印度有回娘家待產的習俗,於是蓮花色的丈夫就送她回娘家待產。在生產期間,她的丈夫難耐寂寞,竟然與她的母親私通。蓮花色發現之後,傷心欲絕,但是為了孩子,也一直忍辱偷生,直到孩子八歲之後,才黯然離去。  蓮花色帶著破碎的心,長途跋涉,來到波羅奈,又飢又渴,疲憊不堪,就在水邊稍做休息。當時有一個長者,出行游觀,看到美麗的蓮花色,就將其帶回立為正室。蓮花色料理家業,調和家中大大小小,夫婦互相敬重,如此過了八年。  當時長者有許多利息在優善那邑,必須去收利息。蓮花色知道那裡的女子比較放浪,很擔心夫婿前去,但是長者信誓旦旦的一再保證,蓮花色也只好讓他前去。  由於要收利息的地方很多,長者在那裡,待了快一年,難忍寂寞,於是偷偷娶了側室,安置在別的地方。  回國之後,蓮花色發現他的行蹤變得很古怪,一大早出門,很晚才回來,於是私下盤問其僕從,才知道長者在外金屋藏嬌,蓮花色雖然無奈,也教長者將夫人帶回家來,共同生活。  有一次,在洗頭時,蓮花色觀察二夫人的形象,發現她和自己的女兒非常相像,仔細問起她的身世,才知道她真的是自己的女兒。  這個真相宛如晴天霹靂,蓮花色悲嘆道:「往昔與母親共有一夫,現今又與女兒共事一婿!」  萬念俱灰的蓮花色,離開了長者,開始自暴自棄的過著神女生涯,只要付出五百金錢的男子,就可以與她共度一宿。  不久之後,她受到目犍連的度化,幡然醒悟。當時她聽說佛陀在靈鷲山上宣說解脫之法,於是心生求法之心。前往靈鷲山上,欲詣佛所。  到了中途,她感到有點口渴,就找到一處泉水,飲水洗手。這時她看見水中美麗的倒影,忍不住生起愛念之心:「我為什麼要捨棄美麗的容貌而出家作沙門呢?」於是她就打算回家去。  佛陀以天眼觀知蓮花色應當得度,就化作一個絕世美貌的夫人,更勝過蓮花色女,來到她的身邊。  蓮花色看到婦人,驚為天人,兩人沿途相伴,相談甚歡,走了一陣子,兩人有些累了,就在泉水旁坐下,婦人就枕著蓮花色的膝睡著了。忽然間,婦人沒了氣息,轉眼間屍體就發脹臭爛,而且鑽出蟲來,牙齒脫落,頭髮掉落,肌肉身體肢解分散,相狀極為恐怖。  蓮花色一看之下驚駭不已,心想:「怎麼人好好的,一下子就死了呢?而如此絕世美人死了之後,都如此可怖,更何況是我呢?」  於是她就折回靈鷲山上,決意向佛陀求法。  蓮花色到了佛陀的精舍,長途跋涉,又飢又渴,但是人生地不熟的她,並不知道此處就是佛陀說法之處,只看見有好多人,她以為是節慶聚會,一定有食物可以吃,就進入精舍。正好聽到佛陀說法開示,蓮花色聽見佛陀宣說苦、集、滅、道等四聖諦,立即證法眼凈;證人聖者之流,便請求佛陀允許她出家。於是佛陀就將她交付給大愛道比丘尼,令其精勤修道。  當時蓮花色尼尚未出家時,由於其顏容端正,儀貌超絕,所以眾人愛樂,當時有一個婆羅門之子,看見蓮花色心中生起極大的愛樂,想與其交歡。蓮花色就要求他持五百金錢來。他回答道:「我身上沒有這麼多錢。」蓮花色就要求他回去準備足夠的錢再來。  不久之後,蓮花色受到目犍連的度化,已經脫離一切欲染,證解脫樂成阿羅漢,經常往暗林中宴默習定而住,受解脫之樂。  而這個婆羅門子,湊足了五百金錢,還來迫訪蓮花色比丘尼,後來聽說她已經出家,仍然不死心,拿著五百錢到比丘尼修行的樹林,看見蓮花色樹下宴默而住,就向她說明來意。蓮花色對他說:「婆羅門子,此種惡法我已經捨棄了。仁者對於我的色身有何種樂見而生起染欲呢?」  婆羅門子說:「我最愛你美麗的雙眼。」  蓮花色比丘尼就以神通力,挖出自己的眼睛,血淋淋置於掌內,對他說:「仁者現今對此肉團有所愛樂嗎?」  婆羅門子看了,很生氣的罵道:「你這個禿頭沙門女,竟然化作如此幻術來騙我!」就把她的頭痛打了一頓,才忿而離去。  蓮花色尼就將這件事稟告尼師,尼師又稟告比丘,比丘就稟告佛陀。佛陀於是告訴苾芻尼:「就譬如肉團棄於四衢路,所有鳥獸皆會聚集,而女人也是如此,因此,諸苾芻尼不應住於林中的阿蘭若。」  於是比丘尼們就進入室羅伐城,在衢路中而宴坐,但是經常被為惡男子及竊盜者之所逼惱,於是她們稟告佛陀,佛陀說:「應設置比丘尼的寺院。」這是比丘尼住於寺院中的緣起。  〇差摩、蓮花比丘尼度化惡徒的故事  往昔在舍衛城的拘薩國中,有一些放逸淫亂的人,專為兇惡之事。當時彼國中有許多比丘尼,於森林樹下精專,思維正道,不舍心懷。而這些比丘尼中,智慧第一者,名為差摩,神足第一者名為蓮花鮮,她們各有特德,威神巍巍。  有一天,天氣很熱,她們一起到河水中洗浴。這些凶之眾遙見此事,就生起邪淫的噁心,想加以侵犯。  於是他們躲在暗處等候,意欲侵犯比丘尼,當她們脫衣入水洗裕時,就上前拿走她們的衣物,放到遠處。當時比丘尼愴然悲憫,因此就脫落兩眼,著於掌中,對他們說:「你們所愛我,不外乎愛此面色。現在已盲無目,有什麼好看呢?」比丘尼又以神通將腹胃等身體五臟手腳各在異處,棄在一邊,而對他們說:「你們所見到的妙好身姿在哪裡呢?」這些兇惡的眾人,看到這種情景,忽然感到恐怖,了知世間無常,想到自身身心也終將化成白骨,血染污不凈,無可貪著,於是就奉還比丘尼們衣物,稽首悔過所造惡業,受五戒,併到佛陀處誠心懺悔罪業。  〇蓮花生大士的神變  藏密的始祖蓮花生大士,由於他出生的因緣極為特殊,是從大海中的蓮花所出生,因此又稱為海生金剛。在公元747年,應藏王赤松德贊之請,與寂護、蓮花戒一同人藏,並創立了西藏第一座佛寺:桑耶寺。  蓮花生大士從印度人藏,沿途示現種種威猛的神通,降伏當地的山神、地神及羅剎等,使其皈依佛法,示現許多奇異的神通事迹。  當初蓮花生大士與妻子曼達拉哇公主,觀察要調伏教化故鄉烏仗那國的因緣已經到來,於是就一同回到烏仗那國。  過去蓮花生大士在當蓮花王太子的時候,由於秘密的因緣,以悲心示現的緣故,曾經殺諸侯的幼兒及魔臣吾巴達的妻兒,但是烏仗那國的人民並不能體會。所以,當他們看到蓮花生大士帶著曼達拉哇公主回到祖國來游化時,他們心裡就嘀咕著:「現在蓮花生是否又要回頭再來害人?這個惡魔之子到底要害人到什麼時候?他到底是要使這個國家如何的不安寧呢?」  所有的人民都在議論紛紛的說著:「這個蓮花生回到我們國家之後,大家將難以得到安寧,還是把他趕走好了!」  這些意見紛紛反映到大臣的耳中,所以大臣們就一起來朝見國王,向國王諫言說:「大王,蓮花王太子,又要回到我們的國家來化緣,這與放逐他的命令不符啊!如果從過去所有的事迹看來,他必然是一位魔子的化身,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夠讓他再回到我們的國家,再去危害大眾的生命!」  國王面對大臣們的聯合晉見,也了解這樣的因緣難解,於是就說道:「各位大臣們,你們不必再說什麼了,我完全了解你們的意思,我不會再重蹈覆轍的。所以現在我詔令每一戶人家都交出梅檀香一捆,還有青油一斗,並將蓮花王太子以及跟隨他的妻子,兩個人捆綁起來用火燒化了吧!免得他們再危害國家。」國王心中十分哀痛凄絕的說道。  國王的詔令下來之後,大家就把蓮花生大士夫婦兩人抓了起來,並且用繩索緊緊捆綁住,準備用檀木及青油來焚燒他們。他們很快的就把檀木壇架了起來之後,上面澆了青油,就一把火燃燒了起來。  以前要火化一個人,通常是三四天就夠了,即使用最長的木頭,再多也是七天就燒盡了;但是,這廣次,他們用大火來焚燒蓮花生大士夫婦的時候,事情似乎有一點不大尋常了。因為他們已經連續焚燒了二十一天,煙霧還是騰騰兀兀的不能消散,所以整個烏仗那國的國都都籠罩在這奇怪的濃煙當中。因陀羅部底王也感覺到十分的奇怪,於是就派人前去察看。  去察看的人,久久沒有回來,因陀羅部底王君臣忍不住就親身前往來察看這些焚燒了二十一天的火壇,當他們來到現場,只見到來察看的人獃獃地站在那裡,張大了嘴,說不出話來。  只見地上的青油滿滿的溢出一大片,在油的中間悠然的現出了一片湖泊。這時在湖面上燃燒的焦木大如帳篷,在焦木上卻生出了蓮花,蓮花生大士夫婦兩人就在蓮花的花蕊當中安坐。他們的膚色是那麼的美麗莊嚴,並散發出難以形容的至妙香氣,骷髏珠珠串並系在他們的頭頂之上,顯示了他們已得證殊勝的法身成就,而且能夠自在的度脫一切有情眾生的神識。  當君臣們看到這樣殊勝的景象時,不只十分詫異,更是震驚非常,但心中卻又一片安詳。全國的男女老少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也絡繹不絕的前來觀看蓮花生大士所示現的不可思議景象。  此時,大地忽然裂開了,湧出幻化的七寶宮殿,宮殿內,現出大地的標誌 (惡)字,轉成莊嚴的蓮花寶座,座上現出堅牢地神的心意種子字 字,又幻化成堅牢地神的三昧耶誓句標誌「寶瓶」;寶瓶在光明的映射之下,現出了莊嚴的堅牢地神,她的頭上戴著莊嚴的寶冠瓔珞,身穿微妙莊嚴的羯磨寶衣,手捧著盛滿香華的七寶寶瓶供養蓮花生大士,而地神的眷屬們擁護圍繞著地神。  烏仗那國的人民於是被蓮花生大士不可思議的神變降伏了,而皈命佛法。  蓮花的祥瑞感應  〇玄奘大師入滅前的瑞相  唐朝的玄奘大師在人滅前,也曾示現蓮花的瑞相。  玄奘大師六十三歲時,弟子大眾祈求大師翻譯《大寶積經》,法師推辭道:「此經和中國緣分未到,即使勉強翻譯的話,也翻不滿五行。」在大眾的祈請之下,大師勉力而為,果然翻譯到第四行就停筆了。  玄奘大師對大眾說:「有為之治,必定歸於磨滅,水泡空幻的,哪裡能久停?我今年六十有三,必定卒於此寺,如果大眾在經論上尚有疑惑者,宜速請問,以免後悔莫及。」  徒眾見到法師身體康健,而且年紀未老,卻口出此語,心中都感到很奇怪。  不久之後,法師又到寺院里,向佛菩薩禮懺辭別,並與跟隨他共同翻譯經典的學人等一一道別。  有一天,法師的弟子玄覺,夜晚夢見一座巨大的木塔,高大顯赫,莊嚴華麗,想走近瞻仰,卻忽然摧倒崩振,玄覺心中一驚而醒,參禮玄奘大師時,說起這個奇異的夢。法師就說:「這是我的事,和你無關,你心中不必憂慮恐怖。」  到了九月,法師又告訴寺主:「我必當死,經中說:此身可惡,猶如死狗,我捨命之後,勿放置於宮寺,應置於山原靜處,作一個可容身之棺。依經教所說而火焚,這是最好的了。」寺主聽了覺得很奇怪,人好好的,怎麼就交待後事呢?  到了當天將暮,法師到後房,過一個小溝渠時,傷到腳,四天之後,就示疾卧病在床。此時法師閉目開目,經常看見有白蓮花,大如食盤,光凈鮮潔,又有無量百千人眾,身形偉大,都穿著錦衣,又以錦綺等種種花寶,莊嚴法師所住的房宇,乃至遍翻經院內外堂殿,乃至整個山林,完全以珍寶裝飾花幡幢蓋,又奏各種美妙的音樂。  之後法師又見門外,有無數寶輿,有百味飯食及各種名香果葯,並不是人間所有的,這些都皆將來獻上法師,法師推辭道:「受用此供必須是具六通者才堪受供養,我未具此德,不敢受之。」  法師雖然辭讓,但天人卻仍進獻不止,侍者驚醒之後,就向寺眾等,具說之前所見之事,當天夜裡,天上的月光非常明朗,只見翻經院山上的樹木,都變為白幢蓋。又見到二人,準備種種餚膳,被山遍谷,就像在進奉一般。  後來,寺主又夢見無量金像,如同千佛,出現於翻經院寺方的上空。  不久之後,法師對寺眾及門徒,希望大眾歡喜,辭決取別,並說自身必將往生彌勒內院。隨侍看護的僧人,見二人身長,各長丈余,著白色衣冠,各以一手,共擎一朵大白蓮花。花台三重,非常可愛,就像小車輪一般大,至法師前,並說:「法師無量劫以來,所有惱亂眾生的各種定業報因,今法師以此小疾小許輕受,並得除滅,法師宜當慶喜,莫生起憂惱。」  法師見到此二人,合掌良久,遂自迴轉,以右肋著床,如同佛陀吉祥卧的姿勢,一直到命終,都無轉動,到了中夜時,弟子光問法師:「和上定生彌勒前不?」法師回答:「決定得生。」說完之後就人滅了。  〇以蓮花供養經典的果報  在《法華傳記》卷十中記載:  往昔外國有鐵塔,高丈余,其中安置芬陀利迦阿差摩、摩訶毗盧舍那經等梵夾,各有百千偈。當時有一位天女,夜晚時經常來此,以天曼陀羅花,供養鐵塔,有一位客游比丘,夜晚止宿塔的影子里,夜分見到天女,就問她:「你是誰?」  天女回答:「我是忉利天妙花天女,釋提桓因的侍女。」  比丘又問:「你為何來此供養呢?」  天女回答:「往昔我曾是一個貧女乞丐,所住的池旁有長滿妙池四色蓮花,國中的婆羅門等,競相來採花,供養塔中芬陀利迦等修多羅,我雖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歡喜的和大眾一樣持花供塔,由於此一善心,而生於忉利天,為帝釋侍女,依於此緣,號為妙花天女,為了報答法恩,因此我時時來此供養。」說完之後,天女就隱而不現。  於是沙門就舍衣缽,買花供養此塔及經卷。  〇誦法華經舌根出蓮花  在《弘贊法華傳》卷七中記載誦妙法蓮花經,舌根出生蓮花的果報:  僧人釋慧向,甚有道行,為眾人所知,惟誦法華經。一生不務雜事,他一百零二歲時,仍然身強體健,無有疾病。有一天忽然說:「貧道當行,與檀越告別。」於是端坐而終。  村人將他抬到林間,但也不敢埋殯。過了十七天,其屍竟自己仰卧,並自己合掌,肉身不爛壞,轉久只是干辟而已,於是村人將其埋在於銅山之側。  有時山上的採樵人,時有聞誦經聲,但不知從何處而來。揚州總管府司馬趙元恪,因公務經過此地,從慧向墓旁經過,見到一莖蓮花,生於陸地,覺得奇怪而探訪之,村人說是慧向法之冢,由於此僧生前,誦法華經,應該這個原因所致。於是就掘開墓地探視,只見白骨口中,其舌依舊紅赤柔軟,都不變壞,並從此舌根,生出紅蓮花。於是朝廷就在慧向的墓上起七層磚塔,供後人崇仰。


推薦閱讀:

佛陀有治國之能嗎?
仁波切到底是什麼?在藏傳佛教體系里處於什麼地位?
對楞嚴經這段要怎麼理解呢?
《趙州錄》之「毘婆屍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TAG:佛教 | 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