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本落榜教會我的育兒道理,潛力是這個意思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潛力的真正含義

來自大J小D

12:31

最近都在談高考,倒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高考經歷。我當時一心想考復旦大學的新聞系,但發揮失常,於是我進入了上海的二本大學。臨近大四,大家都開始找工作了。我的同學們都以能拿四大會計事務所的offer為目標。當時的我總覺得,為什麼還沒試,就自己先把自己局限了呢?

於是,我是學校少數的一部分,踮著腳尖想去夠一夠那些更好的公司。後來,我拿到了我前東家的最後一輪面試的機會。當年前東家收到的應屆畢業生簡歷大概有幾十萬,最後一輪面試就選了大概200人,最終大概會選出20個人不到。

當時,我好朋友說,你其實已經贏了,我們學校的背景,你可以成為幾十萬裡面的200人之一,已經夠了。但是我覺得,既然有機會成為那200個人之一,為什麼不再全力以赴一次,說不定我就能成為那20個人呢?後來,我很幸運,我真的成為了20個人之一。

當年同期一起招入公司的應屆畢業生,幾乎每個人的履歷都是金光閃閃,都是國內外最最頂尖的學校畢業,和他們相比,我的學校背景和經歷真的太不起眼了。第一個輪崗在人事部門,當年有個人事專員,有一次一不小心說漏嘴,和我說,你真的蠻幸運的,當時8個考官對你有爭議的,並不是全票通過的。

她的「說漏嘴」讓我知道,自己即使成為了20個人之一,但我也是墊底的。有一些沮喪的,但我馬上轉念一想,既然是墊底,那說明我再怎麼樣都不會更差了。有那麼好的平台,那麼優秀的夥伴們,我為什麼不好好學呢?

後來,我又很幸運,當年墊底的我,竟然成為同期里最早升為部門經理的人選之一。再後來,有一次和人事副總裁閑聊,提到了當年招聘的經歷。副總裁說,人生最終拼的不是起點,而是思維模式,你的起點的確不算最好,但你身上的潛力很大。

這是我的真實故事,當年並不懂什麼教育理念,我也總覺得自己運氣好,什麼都看陽光的一面而已。

有了小D後,我開始系統學習早期兒童教育,才發現這其實是一種思維模式。這是美國現在一直鼓勵家長老師從小培養孩子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式,因為它真的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潛力大小。

成長型思維模式 VS 固定型思維模式

這是斯坦福大學Carol Dweck教授提出的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既然是定量的,他們就會害怕失敗,因為失敗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在證明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足,於是他們只選擇做更加簡單輕鬆的事情。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是可以不斷進步的,因此他們更加關心的是自己的成長,自然他們更加願意接受困難的任務和挑戰。而所謂有潛力其實就是看是否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堅信自己通過努力不斷地進步提高。

既然思維模式如此重要,那我們家長可以做什麼呢?可以做很多,因為有研究表明,思維模式的建立是受後天環境影響的,嬰幼兒到青少年這段時期是思維模式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家長的作用非常大。

父母自己要先有成長型思維模式

寫這篇文章時,我也在努力回想當年父母對我的影響,我父母肯定是不了解這兩種思維模式的,但我現在來看,爸爸絕對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

我父母是老三屆,我從小記憶里就覺得父母這一代運氣實在太差了。我聽爸爸提到過,自己從小愛看書,但後來沒有了參加高考的機會。我當時就覺得,天啊,太不公平了。但我一直記得爸爸笑著和我說,沒有高考,但沒人攔著你學習啊。知識學到了是自己的,別人偷不去搶不掉。

爸爸是老師,後來兩個學校需要合併,爸爸從教書的崗位調了下來做後勤。我記得當時奶奶一個勁地鳴不平,爸爸卻淡淡地說,「新崗位也不錯,以前總是教書,其實很多管理和學校日常事務我都不熟悉,正好這次了解一下。做自己熟悉的做好不是真的好,到哪裡都能做好才是好」。

所謂潛力,就是隨著時間推移,孩子有能力持續發展自己的技能

這樣的對話還有很多很多,當年印象中只是覺得爸爸用自己的行為教育我,做好自己當下的本分,不要抱怨。現在想來,其實爸爸給了我一份特別珍貴的禮物,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而與之形成反差的就是我弟弟家,當年我們兩家住的近。我也總會聽到姑父姑媽這樣的對話,「單位讓我負責一個新項目,我推掉了,沒啥意思,錢多不了,萬一砸了還要挨批評,吃力不討好」;「這個問題根本和我無關,明明就是小李的錯」;「年紀那麼大了要認命啊,幹嘛還去學這些,舒舒服服就好了」。

現在想來,我和弟弟之後的發展軌跡真的是有跡可循的。我想這就是「言傳身教」最可怕也最厲害的地方吧。

當我們本身就是這樣的人,其實不需要太刻意,孩子自然就會學習和模仿;而當我們自己「做一套卻教一套」,那即使我們再刻意,可能還是收效甚微。

想像一下你希望你孩子成為的樣子,然後自己先成為那個人

難,才更有努力和堅持的意義

現在這也是我自己努力的一個目標,成為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別的不說,育兒本身就是一連串瑣碎而且難的事情組成的。而且更難的是,很多時候我們的投入是沒有及時產出的,讀繪本,孩子不喜歡;每天叨叨叨,孩子還是不開口;教了三個月的顏色,孩子還是分不清。

每當這時,我們都容易放棄。但每當這時,我就會提醒自己,正因為「難」才更有努力和堅持的意義。我想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對我的一份提醒,而現在回望這三年,這份堅持真的有很多很多的回報。

很多父母都太容易在孩子放棄前就放棄,這本身其實也是我們長久以來「固定思維模式」在作祟。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改變,不妨就從育兒這些瑣碎小事中去多堅持一下,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去看待。

不知道沒關係,不努力卻不行

花了那麼多篇幅在說我們自己,接下來也想分享兩點在日常和孩子互動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幫助我們更加有意識地打造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

1、學會表揚孩子的努力

我們現在都愛誇孩子,很多家長特別愛這麼誇,「寶寶真聰明!你是天才!你太有天賦了!」這類的誇獎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你取得的任何成績都是天生的。孩子聽到後,心裡就會這麼想,「因為我聰明,你們才誇我,才喜歡我。那我要做的就是一直證明我很聰明,那最好不要去嘗試那些比較困難的事情,萬一做不成了,我就不聰明了,自然你們就不會喜歡我了。」

從小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受不起挫折,非常怕輸。生活學習中遇到了失敗,他們會找各種借口:「考試前沒睡好」;「我只不過沒有用全力」;「我本來就不想做這件事」 。

各種借口要麼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外界原因;要麼就是變成鴕鳥進行逃避。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把關注點放在如何證明自己是聰明的,而不會花時間反思總結失敗經驗。

那正確的誇獎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應該側重過程、側重孩子付出的努力。當我們因為孩子的努力而進行表揚時,他們就會想,「因為我努力了,因為我沒有放棄,所以我被表揚了。那我今後要繼續努力,這樣我才會再被表揚。」自然孩子就更加願意去嘗試挑戰。

關於孩子該怎麼誇,我以前寫過五大原則,具體戳->孩子需要誇但不能「亂誇」,五條原則告訴你正確方法

2、讓孩子體會日常生活中的小失敗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是明白孩子需要經歷一些挫折的,但我也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現在寶寶還這麼小早呢,大了再經歷。其實,孩子需要從小就學會體會失敗,而且只要我們意識到「界限」,這些「失敗」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寶寶自己吃飯、自己脫鞋、玩玩具等等等等,當他們無法做好這些事時,對於小小年紀的他們來說,這就已經是大大的失敗了。而很多媽媽估計也和我曾經的想法一樣,「算了,這麼小,她不會的,我幫她吧」 ;「一步一步教她,那麼麻煩,還不如我幫她做了省事」;或者是「不玩就不玩了,不要哭」。

是的,那個當下脫鞋是否成功、玩具有沒有玩好真的沒那麼重要,但讓孩子認為,遇到困難就可以逃避,就有人幫忙,這無形就是在強化「固定型思維模式」。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能讓孩子在感覺最糟糕的時候放棄,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包辦代替。我自己總結的一個原則就是,「幫助孩子自己做到」,這就意味著我會示範或者口頭引導,但最終我會放手讓小D自己完成。

小D從一開始做不好就發脾氣離開,到後來邊發脾氣邊繼續嘗試,直到現在她會自己說,「再試一下」,這改變不僅僅是孩子情緒控制能力,更是她思維模式的萌芽。

一個孩子只有從小不斷地體驗過失敗然後成功的經歷,她才能有那份底氣告訴自己,失敗真的沒什麼,大不了重新再來,而且我有能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現在彷彿整個社會都是焦慮的,我好朋友曾經就問我,講真話,你真的沒焦慮過嗎?我真的很少焦慮。

也許是自己一路以來的經歷吧,我一直覺得,很多人的焦慮來源都是,想要的太多,但行動卻太少。

現在辦不到沒關係,但就此認為自己永遠辦不到那就是問題。最可怕的不是當下的差距,最可怕的是因此就永遠不努力。

我們想要的都能得到,只不過我們需要過好當下一樣一樣得到。和時間做朋友,打造成長型思維模式,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會越來越好!

大J叨叨叨

我的第二本書《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開始預售了。這本書大部分話題都適用於2~6歲的學齡前孩子,包含11大領域:幼兒園選擇、早期教育、性格培養、情商教育、社交能力、習慣培養、親子遊戲、性教育啟蒙、親子溝通、愛與規則、父母成長。

預售期間,噹噹網獨家推出優惠價29.80元(原價48元),同時還能獲贈一本精美有聲書小冊子《聽大J講早教》,該小冊子只在預售期間送出。

關於新書詳情,戳->《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早教在家裡。為了慶祝我的第二本新書上市,我的第一本書也正在噹噹網進行限時5折優惠,到這周五結束,大家抓緊時間哦。大家往下拉,看第二張圖就知道如何買了哦。

點擊上方二維碼進入新書預訂頁面後,往下拉就會有相關推薦,第二本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具體如下圖所示: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看文章

你和社會脫節不是因為當了媽,別再讓孩子背這個黑鍋啦

經不起挫折的孩子,小時候父母肯定沒做這三步

孩子需要誇但不能「亂誇」,五條原則告訴你正確方法

為啥害怕女兒被誇漂亮?我們真正應該警惕的是這個

「你怎麼學習不動腦筋呢?」原來這個能力需要從小啟蒙

比天賦智商更重要,美國人最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的品質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微信公眾號:大J小D

推薦閱讀:

如何證明自己嫁了個潛力股?
12星座誰有潛力當大財主
五大衛視格局各有什麼特點?哪家最有潛力?
有這種手相的男人,一定是賺大錢的潛力股
藝術品市場的潛力股---程雁濱山水畫欣賞(1)

TAG:育兒 | 道理 | 潛力 | 意思 | 教會 | 當年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