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永新·北京報道:略薩:一個作家的證詞——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北京講座側記(2011)

略薩:一個作家的證詞——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北京講座側記

[閱讀提示]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6月17日在北京講座的提問環節中,再次充滿深情的講到:「諾貝爾文學獎沒有發給博爾赫斯是個失誤,如果我能頒獎,我會喚醒博爾赫斯。」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鍾永新) 2011年6月17日上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北京塞萬提斯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邀請,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訪京,並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會堂作《一個作家的證詞》的講座,來自各界的嘉賓人士近千人出席了這次文學報告會。

  2011年6月17日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會堂作《一個作家的證詞》學術講座。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張國產 攝

  我很榮幸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員  略薩在講座前讚歎中國已發生滄海桑田般的變化,完全不同於15年前初訪中國看到的情況,這是一個讓人著迷的國家。講座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所長陳眾議主持,他為略薩頒發「榮譽研究員」證書,略薩感到非常榮幸,並表示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員,「將會盡一切努力來達到大家所給予他的高度。」

2011年6月17日,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應邀訪京並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作講座,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所長陳眾議給略薩頒發「榮譽研究員」證書。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張國產 攝

童年珍貴的閱讀經歷 特殊時期的生活觸動  略薩認為文學應該簡潔,他首先回顧童年時代在秘魯小城學會看書,發現從書中通過解讀語言所得到的樂趣和發現未曾看到的現實的震動,但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專業的作家,而在軍政府統治的黑暗八年,生活艱苦,互相懷疑,當時就考慮要寫部小說來記錄這些深刻體驗。

  薩特行動哲學和福克納敘事技巧的影響  在成為作家的道路上,略薩特別指出薩特和福克納是對他影響最大的兩個人。「薩特的著作對他來說猶如聖經,讓人認識到文學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文學通過語言可以產生行動,但不是一個無意義的活動,文學應該成為一種行為的方式,這需要對現實採取批判性的態度,因為這個世界永遠虛幻,存在不安。」  對其寫作技巧的提高影響來自美國文學作品,尤其是福克納的作品使略薩學會「如何更好的運用語言使之具有密度張力,用抒情性的描述來豐富自己文字的顏色,如同一個建築師樣精心構建自己的作品大廈。」

在巴黎重新發現拉美世界  略薩提到青年時代遊學巴黎後,在法國重新發現一個新的拉美世界。巴黎的藝術氛圍、生活的美妙浪漫、結識的優秀作家、分享的不同文化、共同勝過差異,使他重新審視自己原來語言世界的國家,注意到「文學如同橋樑,可以讓人們走向創新之路」。

  文學讓人發笑與如何穿越現實  略薩談到薩特對他的影響,嚴肅文學不應該笑。直到《酒吧常談》前他都是這樣堅持,直到後來發現有些故事要讓人發笑才能相信。比如《勞軍女郎》就是這樣創作的,正是幽默豐富了他的表達形式。  在學生時代,一個創造工業劇的學校廣播電台記者,情節過渡弄混,讓聽眾也非常混亂。在略薩的意識中始終有這樣一個作家存在著,「正是這種穿越現實與非現實的手段把一個個故事串連起來,於是得以發現新的創造手段,即可以通過『說假話』來進行創造,胡姨媽就是這樣創作出來的。」

  文學要不斷打破專業的隔離  略撒提出文學存在的重要性。「文學能幫助我們熟悉語言的複雜性,以表達自己不同的思想觀念,並把各種細微體現在文學中,這就讓溝通有了更好的形式,通過超越去了解不同習俗也正是文學的職能之一。」略薩寄語聽眾要建立自己的批判精神,這樣就可以減少現實世界對自己的干預。

  在有生之年能完成所有的計劃  講座最後略薩對聽眾的提問做出精彩應答,可謂妙語連珠。如「愛情應該去體驗而非描述」「寫作需要勤奮,所有的人都可以實現」。當最後一名聽眾問到略薩的下一步規劃時,略薩說他正在寫一個關於表演文明的雜文,並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完成所有的計劃。

  講座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結束,外國文學所研究法國文學理論的研究人員劉暉告訴記者,略薩回顧了他的寫作歷程,他對文學的審美和教育功能的強調是很有意義的。他的演講是一種寫作經驗的總結,無意於理論構建。   【相關資料】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簡介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擁有秘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的作家及詩人。創作小說、劇本、散文隨筆、詩、文學評論、政論雜文,也曾導演舞台劇、電影和主持廣播電視節目及從政。詭譎瑰奇的小說技法與豐富多樣而深刻的內容為他帶來「結構寫實主義大師」的稱號,台灣多譯為尤薩或羅薩。Mario是名字,Vargas(巴爾加斯)是父親的姓,Llosa(略薩)是母親的姓,分別代表Mario父親和母親的家族。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評語為「因他對權力結構製圖學般的細膩描述和他對個人的抵制、反抗和挫敗形象的尖銳刻畫」。代表作品《城市與狗》《綠房子》。


推薦閱讀:

劉東亮老師《易經》講座第一部分 (36)
河洛納甲法講座
《跟我學預測》系列講座─第四講
12月8日凌晨0:15莫言舉行文學講座
汽車·創新港微講座回顧集錦

TAG:文學 | 北京 | 作家 | 10年 | 諾貝爾文學獎 | 報道 | 講座 | 略薩 | 2011 | 諾貝爾 | 2010年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