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說宋朝的文學家

原文地址:簡單說說宋朝的文學家作者:王劍冰簡單說說宋朝的文學家王劍冰說到宋代文學,詞、詩、散文、話本小說、戲曲劇本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詞的創作,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的狀態。宋代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是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將中國文學原來的「雅」,也就是陽春白雪,漸進到「俗」,即下里巴人的轉變時期。這個很重要,用現在的話說,是一種文學大眾化的問題。文學出現了大眾化現象的好處,不光是促進話本小說、戲曲劇本的發展,詞曲的發展也是空前的。「尚氣節而羞勢利,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之瑰寶;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這是陳寅恪說的。兩宋的三百年時間,不能算短的了,這是一個經濟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雖然有戰亂,還是歸為了一個時期的安定。當然,戰亂也仍然不會影響文學的發展,甚至會強化其中的某一方面。宋代文學中的精英,也是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精英,那些人物就像打著燈籠一樣從我的眼前走過,前面的已經拐彎進入了御街的朱雀門,後面的還在從虹橋的碼頭上岸,遠遠近近的那般壯觀。一個一個說吧,由於太多了,不好將他們一一細數,只是簡單地點一下而已,似乎不點一下,心裡就不舒坦。先說蘇軾,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奇才,雖一生仕途坎坷,難掩學識與天資。在才俊輩出的宋代,詩、文、詞、書、畫等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的散文著述宏富,文學史上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一提到蘇軾,那些經典與輝煌就會閃現在我們的眼前。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他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蘇門四學士和陳師道、李廌六人並稱「蘇門六君子」。蘇軾的詞豪放、曠達,也有婉約相間,是一種純正深婉、格調高遠的多層次追求。 當然,在唐宋八大家裡與蘇軾並排站著的,還有他的父親蘇洵和兄弟蘇轍。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卓越的文學家,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提起《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無人不曉,一個「綠」的運用在多少課堂上嘖嘖稱道。他的散文言簡意深,筆力雄健,見識超群。詩詞則遒勁清新,豪氣縱橫,對宋初形式主義的文風是有力的衝擊,對豪放派詩詞有直接的影響。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的推動。 而他還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也當是一位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一生寫了五百餘篇散文,各體兼備,他的《本論》、《原弊》、《與高司諫書》、《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政論作品,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張,指摘時弊,思想尖銳,語言明快,表現了一種匡時救世的懷抱。他的《醉翁亭記》、《釋秘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豐樂亭記》諸作,言辭優美,風格清新,情深意摯。除散文、詩歌外,他對經學、金石學、史學的研究和成就都令人矚目,而且書法亦著稱於世。 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他的文風,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辛棄疾、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文學上,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無所不包,無所不感,凡能寫入其他文學樣式的,他都能入詞。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主觀情感的濃烈、理念的執著,構成辛詞的一大特色。他的詞膾炙人口,豪情激揚,格調悲壯,可以說將豪放詞推到了一個頂峰。我們不用背誦他的詞了,那些詞實在是背不過來的,我們只是說一些詞中名句,就夠過癮的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真的是意味雋永,常讀常新。 陸遊,南宋詩人。一生勤奮,現在流傳下來的詩歌就有九千多首。他的詩繼承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等人的傳統,內容豐富,風格雄渾豪放。創作傾向是現實主義,又富有浪漫色彩,《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游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冬夜讀書示子聿》、《訴衷情》、《夜遊宮》、《鷓鴣天》、《卜運算元》等都是後世傳誦的名篇。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具有深遠影響的詩人。 人們不會忘記陸遊寫給兒子的臨終遺囑:「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北定中原,那是堵在詩人心頭的一塊石頭。然而在詩人的心中,還有一處隱忍,那就是他和唐婉的愛情悲劇,「紅穌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幾十年的風雨生涯,始終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念。三十歲寫出《釵頭鳳》,七十五歲又作《沈園》:「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而且晚年就住在了沈園附近,常常在與唐婉想見的地方徘徊。陸遊四十四年不忘的恩愛情意、真的是讓人慨嘆不已。 李清照,可以說是「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獨樹一幟,人稱「易安體」。她的詞自辟蹊徑,語言清麗,不追藻飾,刻畫細膩,表達豐富。《武陵春·春晚》、《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夏日絕句》、《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多麗·詠白菊》、《清平樂·年年雪裡》、《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等都讓人深深入心。一提李清照,隨意的一些詞句就到了嘴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的「宗主」地位。她詞作中的筆力雄勁、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對辛棄疾、陸遊以及後世詞人都有較大影響。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之一。曾鞏的學術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聲譽。降及南宋,盛譽不衰。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獨服膺曾鞏。呂祖謙編選《古文關鍵》時,只取曾鞏。明代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作文都推尊曾鞏。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以及劉大櫆、姚鼐等,將歐陽修、曾鞏的文章作為楷模,他們的說法是先從學習曾鞏的文章入手,而後再學習歐陽修。這種風氣從方苞到方東樹的幾代桐城派作家中都沒有多大改變。從曾鞏的《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可以看出,他的記敘性散文,記事翔實而有情致,論理切題而又生動。曾鞏存詩四百餘首,雄渾超逸,精深工密。如《西樓》、《城南》、《詠柳》等,稱得上宋代近體詩中寫景抒情的佳作。 說了這麼些,但是同上面的幾位比起來,曾鞏後來的影響似乎弱了些,就是比之下面要說的幾位,也似乎不及,這是為什麼呢?可能與後來人們的關注點有關,選用的少了,宣傳的少了,也就讀的少了,知道的少了。說了一大堆的,還不及人家的一句詩。 另一個問題是,唐宋八大家也是帶有個人色彩選出的,最開始是明初朱右編成《八先生文集》,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也取了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一定作用。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的稱呼就固定了下來。可見當時沒有一個評審委員會,當然,即使是有一個評審委員會也要往後看。獲了這個榮譽的未必被讀者都認可,沒有獲得榮譽的未必被人不認可。還是以作品說話。比如同這些人比起來,唐宋八大家中的蘇洵、蘇轍,我以為也是弱一些,當然他們主要成績在散文,而就整個文學聲名來看,我在這裡還是沒有專說。那麼再來看柳永,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心作詞的詞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成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突破了小令詞的寫作,大量嘗試並發展慢詞,而且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變雅為俗,使得宋詞得以廣泛傳唱。柳永現存二百一十三首詞,用了一百三十三種詞調。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可以說詞至柳永,體制始備。柳永的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他的《雨霖鈴》、《鶴衝天》、《彩雲歸》等,都是史上的經典之作。 再說黃庭堅,黃庭堅一下子就讓人想到了江西人,因為他是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說到江西人,在宋代,也不知道為何出來那麼多的人物,上面的王安石、歐陽修、曾鞏,還有要說的姜夔、晏殊、晏幾道、楊萬里都是江西人,這一現象值得單個述說。 黃庭堅與杜甫、陳師道、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與秦觀並稱「秦黃」。黃庭堅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他的詩氣象森嚴,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藝術上各自創造了不同的境界。我特喜歡他《登快閣》中的句子。「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他的《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也不錯:「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灧預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姜夔,南宋詞人。相比其他人,他是出現的較晚的,但是他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有些評論家,特別是浙西派詞人把他奉為宋詞中的第一作家,比為詞中老杜。後人還把以姜夔為代表的一些南宋詞人合稱為「騷雅派」。我喜歡他的《揚州慢·淮左名都》:「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他的《釣雪婷》、《齊天樂·蟋蟀》、《疏影·苔枝綴玉》、《踏莎行·自沔東來》、《翠樓吟·淳熙丙午冬》、《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等都屬佳作。姜夔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他對於音樂史的主要貢獻就是留給後人一部有「旁譜」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詞樂曲調。其代表曲有《揚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等,成為南宋唯一詞調曲譜傳世的傑出音樂家。周邦彥,精通音律,能自己譜曲。他的詞格律法度極為精審,為後世詞人的軌範,開南宋姜夔、張炎「格律」一派,影響巨大。宋徽宗時設置大晟府,也就是中央一級音樂機構,任用一批文人來審音定樂,挂帥者就是周邦彥,他帶的一干人,也就被稱作了大晟詞人。周邦彥極端重視詞與音樂的配合,重視語言的錘鍊,做到既混成自然,又精緻工巧。他當時名傾一時,每寫出一首詞,立時就會有反響,上至名流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大家都不會忘了他的「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的那首《少年游》吧。有詞論稱他是「詞家之冠」。《汴都賦》是他的成名作,長七千字,流傳至今。 秦觀,一提到秦觀,就會想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名句,他有很多詩都膾炙人口。還有《踏莎行》:「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幕。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與蘇軾關係密切,政治上的挫折把他們牽連在一起,秦觀因此而終生不幸。但是蘇軾、秦觀兩人的性格與詞風卻截然不同。蘇軾面對挫折,雖產生過消極思想,但並未頹唐不振。而是樂天知命,曠達不羈,對生活、對未來仍充滿信心,秦觀則有所不同。他年輕時雖有廣大的抱負和強烈的熱情,但體現在詩詞中的精氣神卻不足。屢遭打擊,而沒有蘇軾那樣的廣闊胸襟和對生活的信念,使得他的生活和創作都蒙有一層陰影,詞中時常流露出一種絕望的哀傷。秦觀更多地接受了晏殊、歐陽修和柳永的影響,擅長寫出一種纖細幽微的情感境界。 民間言秦觀是蘇軾妹夫,並說軾妹名小妹。演義出洞房之夜「雙手推開門前月,一石擊破水中天」的文壇佳話。這或是書家才能,實際上並無此事。蘇軾只有兄弟,而無小妹。當然,從兩人感情來說,蘇軾若有妹,真會認這個妹夫的。 梅堯臣,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他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或「蘇梅」。梅堯臣主要的貢獻不在詞而在詩上,有人說他起到了上承中唐下開兩宋的歷史作用。他是北宋中期傳世詩作最多、也是最早以詩出名的詩人。現在存的《宛陵集》,就有兩千八百多首,當時就深受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陸遊等人的讚譽,被南宋理學家尊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主張繼承白居易的新樂府精神,借鑒《詩經》的美刺和《春秋》的褒貶,發揮詩歌的社會教育功能。看他的《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還有《田家語》、《汝墳貧女》、《襄城對雪》之二、《猛虎行》等。都顯現出他的樸素自然、深刻含蓄的詩風。 說到范仲淹,我曾經一直以為他是個單純的文人,其實他還能守關帶兵,宋仁宗時,他曾以資政殿學士為陝西四路宣撫使,知邠州,守邊數年,羌人親切地呼他為「龍圖老子」。他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在敵我兩方都有很高的威望,以致邊城鞏固。他在政治上積極主張改革,力圖創新,但終以失敗告終。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文章詩詞都有名篇傳誦於世。 我覺得,范仲淹有一篇《岳陽樓記》就名垂青史了。詞僅存六首,但有一首《蘇幕遮·懷舊》就夠了:「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何況還有《漁家傲·秋思》呢:「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晏殊,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亦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開創了北宋的婉約詞風。而且有以他為首的「撫州八晏」之說: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晏殊不是個簡單人,他始終身居高位,做過副宰相,宰相,還兼任過許多地方的行政長官。雖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唯賢是舉。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薦引,得到重用。韓琦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為晏殊女婿,但晏殊舉賢不避親,晏殊做宰相時,富弼為樞密副使,後來也官拜宰相。 晏殊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情,賦物於命,自成特色。晏殊的創作量很大,據說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卻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一百三十六首。晏殊在詩和散文上也有貢獻。《全宋詩》收其詩一百六十首,《全宋文》存散文五十三篇。 我們無法看完他的那些詩文,但是我們知道他的那首《蝶戀花》,那是過目不忘的:「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還有:「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還有:「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總把千山眉黛掃。未抵別愁多少。」(《清平樂》)王禹偁,是初宋「白體詩」的代表詩人。開宋詩之風氣。他生性耿直,對朝政直言敢諫,曾三次被貶官,「屈於身而不屈於道,雖百謫而何虧!」晚年曾知黃州,故後世稱他王黃州。他反對五代浮靡的文風,提倡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學杜甫、白居易,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十三卷傳世。 歐陽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軾稱他「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他的很多詩都頗為有名,只是一說宋代,光注重詞的輝煌了。你看《宿洞霄》:「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涼陰一鳥下,落日亂蟬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晏幾道,說道晏殊的時候,就想起了晏幾道,他是晏殊的第七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晏幾道不像他爹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只做過一些小官,如開封府判官、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等。他的詞倒是與他爹齊名,一般講到北宋詞人,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還有稱「二晏」的。他的風格接近「花間」,你看他的《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時常被人讚賞。還有「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臨江仙》),被人稱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他讀書多,藏書多,寫的也多。《全宋詞》收有二百六十首。除長調三首外,其餘都是小令。他的小令詞在北宋中期發展到一個高峰。只是現今人們流傳的還是以上說的那些詞人的多些,也或許還是因了他的小令。晏幾道的詞常多愁善感。如《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中句:「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可能與他晚年家道中落有關。而晏幾道在當時卻孤高自負,傲視權貴,即使是蘇軾,也不在眼下。據說蘇軾在京,正受帝、後賞識,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因黃庭堅總是對晏幾道讚賞有加,就想去拜見一下晏幾道。到了門口,遞上帖子,晏幾道卻讓人出來說,家裡正有一些老友,怕是沒有閑空。蘇軾鬧了個沒趣。或者是因了蘇軾的政治地位,或者就是他的文學成就,總之在晏幾道那裡,都有些抵意。這也是一個文人的性格了。最後說說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還有:「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些詩幾乎連小孩子都會背,那麼楊萬里真的可以安睡了。楊萬里的家鄉我去過,併到他的墓地去拜謁。老家人提起他很是自豪,但是一說這一帶的名人,又總是將他排得靠後了。這說明吉安地區出來的人物太多。楊萬里是南宋傑出的詩人,與陸遊、范成大、尤袤齊名,被後人推為「中興四大家」。楊萬里晚年誓不出仕,就在家鄉吉水閑居,閑居了十五年,不短了,寫了八百多首詩,去世前三天還在寫著。他辟出了一個東園,植上了桃樹李樹,他的詩成了樹上生長的果實。他關心農業,甚至擔心一場風雨,怕好的收成無法體現。他的門前不遠有一湖水,那是他快樂的漣漪,他或許看著會想起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西湖來,心境總是年輕的。他活了八十歲,是文人中少有的高壽者。 實際上,提到宋代文學,誰都會細羅出一大串自豪來,那真的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讓後人享用永遠。但是本文不能再多列舉了,一下子是舉不完的,篇幅不允許我這樣做,也不允許我多說,就此有的說多了,有的說少了,這都不會影響他們的成就,也不是我的故意。我只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情,來到清明上河園,有時會遇到誰的文字或者影像,即使沒有遇到,上到橋上遠望那一片宋代景物,也不由地讓人生情。生的情中就必然地會有宋代的文學,那是多麼宏大的一座建築啊。它遮蔽了歷史的天空,蔭郁了文化的繁榮。為此我難忘宋代,感激宋代,說到底,這是一種文學情結,也是民族情結。註:該資料為新安中學學生專題研究性學習之用。謹向作者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推薦閱讀:

說說算命(圖文)
就說說這些路邊青草好了
孤單的說說
qq說說傷感長一點的
說說家鄉臨海歷史

TAG:文學 | 宋朝 | 文學家 | 簡單 | 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