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學步4-測光與曝光補償

第四節課 測光、曝光補償 一、測光 1、測光定義:數碼相機根據被拍攝物體反射回來的光亮,測定出光亮度,並根據這個光亮度,確定光圈、快門的數值。被拍攝物體本身沒有亮度,只有在光源的照射下,才會顯得有光亮。因此,相機測到的其實是物體的反射光,因而這種測光也被稱為反射式測光。 2、測光分類: 按測光元件安放位置的不同一般分為兩類: (l)外測光:測光元件與鏡頭的光路是各自獨立的。 (2)內測光:通過鏡頭來進行測光,即所謂TTL測光,目前幾乎所有的單反相機都採用這種測光方式。我們在這裡說的也是這種測光。 3、單反相機測光(TTL測光)方式有四種,根據測光面積的大小,從小到大依次為:點測光、局部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和評價測光。這四種測光方式,根據自己的拍攝需求進行選擇。無論使用哪種測光方式,都是為了讓相機用不同方法確定一組曝光參數(感光度、光圈、快門),從而獲得自己滿意的曝光度。 (1)點測光:測光面積在1%左右,被測光區域外的任何光線對主體沒有任何影響。因此,當希望突出拍攝主體(如人物、景深淺的場景等)或能準確掌握畫面中的「18%灰」(看下面註解)時,可以選擇點測光,找到畫面中要進行正常曝光的位置進行測光。 (2)局部測光:其實也就是點測光的放大,由點測變成局部測而已。 (3)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顧名思義,以點測為主,也顧及到拍攝主體周圍的光線明暗。 (4)評價測光:是對整張相片的不同亮度進行測光後,計算出一個平均值,以這個平均值作為相片的最後光亮度(圖二),因此,拍攝區域以外的光線會影響主體的亮度。一般情況下推薦使用這種測光方式。 4、測光選擇設置:相機右上部類似眼睛的圖標,按一下此鍵,然後轉動右上部的大轉盤進行選擇。 注意:對於客觀現實存在的明暗反差,測光方式是不可能改變其明暗度的。所以切記,每當拍完一張相片後,要回放檢查曝光情況。 5、目鏡遮光擋片:這塊遮光檔片在相機的背包帶上,是用來遮擋從目鏡進入相機的光線的,以保證相片能夠按你想要的曝光值進行曝光。使用目鏡遮光擋片,在完成對焦後,鎖定曝光後,我們可以進行盲拍。 6、曝光鎖:當我們半拍快門對焦後,有時希望重新構圖,而重新構圖時,拍攝主體的光亮度可能發生變化,從而引起曝光參數的變化,因而需要重新測光,但再次測光後的曝光參數又不是自己當初想要的效果,這時我們可以利用相機上的曝光鎖。按一下相機右上部的*鍵,就可以鎖定曝光值,重新構圖就不用擔心曝光參數的變化了。圖一

二、曝光補償: 對於這一段的知識,聽課時就有些似懂非懂。曝光補償在我們拍攝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它直接關係畫面的真實感或藝術性,所以課後我在百度上又搜索了一通,希望能弄明白,搞清楚。總算是功夫不負執著的人,終於找到了一些信息資料,整理編輯了一下,希望能說明「18%灰」、曝光補償的概念。 1、18%灰:這是一個與分色有關的知識點。灰色是介於黑、白之間的顏色,科學家研究發現,黑色物體的反光率是0,白色物體的反光是100%,而灰色的物體反光率則為18%(圖四)。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物體的反光率都在18%左右,於是設計人員在相機的測光系統設計中,埋入了「18%灰」的概念。不管你把測光系統對準任何色調的物體上進行測光,相機總是 「認為」被攝主體是「18%灰」的色調,並根據這一色調,提供一系列曝光參數。 那麼這個18%到底是怎樣的灰色?也就是說其數碼色值是多少?目前還沒有權威資料涉及這個問題。所有關於怎樣怎樣的灰色是18%灰的說法都是基於各人的視覺效果而言的。 圖二18%灰 圖三 在極白、極黑下曝光相片呈現的狀況

圖四 用評價測光看1曝光的變化 圖五 用點測光看曝光的變化

2、曝光補償的原理:所謂正確曝光是基於人眼的視覺效果,一般我們以照片既能夠分辨高光(光線充足)部位的細節,又能夠分辨低光(光線不夠明亮)部位的層次,視為照片的曝光是正常的。人的眼睛能夠根據環境的亮度自動調節瞳孔的大小,以便儘可能地分辨更多的視覺細節,而相機拍攝則是根據被攝主體反射回來的光線,來確定光圈或是快門值,然後再成像的。經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弱光下的白色物體和強光下的灰色物體經過相機成像後,從光學的效果而言,兩者沒有區別(圖五)。也就是說,白色的物體減少曝光就會成為灰色,灰色物體增加曝光就能成為白色。對於一般使用TTL反射式測光的相機而言,它是無法根據反射回來的光線區分哪些光線是來自較亮環境中的灰色物體,哪些是來自較暗環境的白色物體的(到底不如人腦靈活啊!

),那麼相機以什麼為基準作出判斷呢?研究表明,對於常見的被攝對象,綜合的光亮度反射率大多在18%上下,於是,設計人員在校準相機的測光系統時就以反射率為18%的灰色作為基準了這種基準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合適的,按測光讀數推薦的曝光參數就能產生準確的曝光,也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表現景物各種亮度和層次。但對於大面積是白色等反射率高於18%的很多情況而言,就會出現曝光不足的現象,而對於大面積是黑色等反射率低於18%很多的情況而言,就會出現曝光過度的現象。也就是說,你把照相機對著白雪測光,得到的曝光數據是把白雪還原為灰色,對著黑色的物體測光,得到的曝光數據也是把該物體還原成灰色。因此,當出現了這些極端情況時,相機的測光系統因先天不足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於是就出現色差的情況,這時需要我們人工對光亮度進行調整,使其滿足我們的視覺需要,這種調整就是曝光補償。 3、EV值:EV是曝光補償值,它有「+」增加和「-」減小兩個取向,分為-2.0EV、-1.0EV、0EV、+1.0EV、+2.0EV這幾檔,在相機里是卡尺狀顯示,分得更細。每增加或是減小EV值,意味著相機在光圈優先狀態下會將快門自動延長或縮短相應時間;在快門優先狀態下會將光圈自動放大或縮小。具體是用「+」還是用「-」,增加多少減少多少就需要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再分析了,此時經驗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拍攝反光率低於18%的較為黑暗的場景時,我們就需要減少EV曝光值,這是告訴相機,現在的場景很黑暗,不是「18%灰」,你要把EV值從 「0EV」往下減;相反在拍攝反光率高於18%的場景時,我們就需要告訴相機增加EV曝光值,這就是大家常念叨的「白加黑減」口訣了。 當然,如果你能準確找到拍攝畫面中的「18%灰」,並加上使用曝光鎖功能,就可以不使用曝光補償而完成對焦。小胡老師經驗:拍攝雪景或是天上的白雲時,無論採取哪種測光方式,都需要曝光補償,其值為+2EV。 下面這個例子(圖六)是用兩個不同的測光方式,來看一下如何正確使用曝光補償和曝光鎖: 圖六啟示圖七 小結

4、曝光的程序:真的是手動曝光更好嗎? 圖八到圖十依次是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手動曝光的曝光程序,圖中的「實際亮度」是肉眼看到的拍攝主體的真實亮度,「18%標準亮度」是相機依據拍攝主體反射光感覺到的亮度。「最終曝光亮度」是相機經過「曝光補償」後,呈現出來的最終亮度結果,這個最終結果與「實際亮度」基本是相等的,無論選擇哪種拍攝模式,曝光的程序都是相同的。 圖八是光圈優先的曝光程序:感光度和光圈是提前設定好的不變的量,相機根據這兩個不變數確定了快門值(灰色表示),這時在相機液晶屏上可以看到「18%標準亮度」的畫面。這時,這個曝光結果離「實際亮度」是有距離的。經過曝光補償後(也就是人為地增加或減少EV值),相機又給出了新的快門數據(藍色表示),這時在相機液晶屏上看到的「最終曝光亮度」與「實際亮度」基本持平,也就是說達到了正常曝光的要求。 圖九是快門優先的曝光程序,感光度和快門是提前設定好的不變的量,相機根據這兩個量確定了光圈值,這時我們得到「18%標準亮度」的畫面是不令人滿意的。經過人為曝光補償後,相機給出了新的光圈值,於是,我們有了正常曝光的 「最終曝光亮度」。 圖八 光圈優先 圖九 快門優先

圖十是手動曝光程序,感光度、光圈、快門都是手動設置的,經過測光後,相機會自動設置一個曝光補償值,使你能夠得到正常曝光的畫面。所以,手動曝光沒什麼牛的,不必故意追求。 圖十 手動曝光 圖十一 總結


推薦閱讀:

如何用好dc中的測光模式
新手入門 第九課 點測光
單反相機測光方式應用

TAG:攝影 | 曝光 | 測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