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12.6科技股大跌之際:我不喜歡恐慌,但是我喜歡它造成的價格
我們希望在這樣的(悲觀)氛圍里投資,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主義,而是因為我們喜歡它造成的價格。
——巴菲特
今天,香港恒生指數創下了13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跌了2.14%,上一次出現這樣跌幅的時候,還是在2016年11月9日,也是個周三,跌幅2.16%。
這一次,一直以來威風凜凜的白馬股遭到慘無人道的屠戮,吉利汽車(0175.HK)大跌8%,中國平安(2318.HK)和中國人壽(2628.HK)均下跌逾4%。科技股呢?更是重災區。
老大哥騰訊跌了2.66%,自高點439.6港元已經下跌了16.7%。
舜宇光學科技(2382)居然跌了12.45%,自高點152.6港元已經下跌了28.6%。
瑞聲科技(02018)下跌7.28%,自高點185.00港元已經下跌了25%。
一時間,人心惶惶,這一輪科技的盛宴,到頭了?
我們把目光進一步拉到大洋彼岸,美國科技股呢?同樣糟糕,FANG,晶元股等科技板塊的走勢是這樣的:
亞馬遜
英偉達
美光
這種調頭,著實讓人恐慌,到底是為何?
? 一、科技股大跌的幾個原因
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正制約的科技股的表現:
1、美國稅改,基金調倉;
今年以來,美過科網股大漲,FANG(FB,AMZN,NFLX,GOOGL)四隻股票漲幅已經達到50%左右。IYW(跟蹤DOWJ 科技股的ETF)漲幅達到大約35%,同時XLK(跟蹤S&P 500 科技股的ETF) 漲幅達大約32%。
面對即將到來的減稅計劃,相對於其他行業與板塊,科技板塊受益程度低的可憐。特朗普政府的計劃是,將公司稅率從35%下調到20%,從而提升美國眾多公司的盈利能力。可是,美國科技類公司當前所繳納的企業稅率為18.5%,已經低於20%的目標水平。
(美國現行稅收正常各行業稅率)
同樣,據CNBC數據統計,稅改對能源、金融、工業、電信和科技行業的利潤貢獻率分別為21.5%、18.5%、13.2%、15.5%和1.5%,其中對科技行業的利好影響是最小或者說沒有幫助。
對此,華爾街的反應是:
高盛分析師將科技行業的評級從超配下調至標配。高盛指出,科技行業將不會像其他行業那樣獲得大幅的減稅。在目前的稅改方案下,醫療保健和科技行業將是受益最少的行業。
於是,基金將大量資金從科技板塊撤出,換回子彈同時開始向新的目標進發。新目標當然就是其他能夠充分得益於稅改的產業,如銀行、零售、消費等等。來自 J.P. Morgan(摩根大通)美股策略師Dubravko Lakos-Bujas將近期的股價走勢稱為「價值擠壓」(投資者蜂擁買入失寵的股票)。這就是為什麼在過去幾個交易日,在FANG四個股票在毫無特大消息的情況下,下跌了約4%的同時,其他板塊例如金融(XLF)漲幅達到約7%。
2、科網股大漲已久,「聖誕節效應」讓更多人選擇落袋為安;
第二個原因是,所謂高處不勝寒,任何有關可能低於預期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回調。美國科技板塊連年大漲,尤其是今年漲幅巨大,估值也快速上升,存在一定的泡沫,即使在有業績的支撐下,任何的細微利空都很可能會導致巨大的獲利盤乘機出逃。尤其是對於那些過慣了苦日子,一下子賺的盆滿缽滿的基金經理來說,在聖誕節來臨之際,賣出獲利的股票,落袋為安成為最好的選擇,這和咱們的「春節效應」一樣。
再加上,美股第三季度季報已經接近尾聲,在第四季度季報來臨之前,市場總體面臨著一個空窗期,所以短期來說,並沒有什麼強而有力的推力支撐著科技板塊的繼續上漲。
3、美股加息會導致估值水平降低,而現在估值並沒有完全體現加息因素;
4、其他的,比如近期地緣政治因素不明朗。
? 二、歷史似曾相識:2016年11「特朗普當選」黑天鵝事件導致科技板塊大跌
太陽底下無新事,相似的劇情曾在去年同一時段上演。
2016年11月特朗普就職演講,要大搞基建,要製造業迴流,要搞貿易保護主義。由於特朗普上台後可能大力推行基建工程和貿易保護政策,各大基金的投資策略出現明顯改變:資金流出地產、科技、新能源及高息股份,轉入基建、原料、金融及工業運輸板塊。
然而,事實證明,科技股短暫回調後,有重新開始上漲:
因為科網股上漲背後是一如既往的強勁業績。我們來看Facebook、蘋果和谷歌上個季度業績(在業績公布後都跳空高開,股價達到一波高點):
1、Facebook相比2016年第三季度,總營收增加47%,達到103.28億美元 。其中廣告營收達到98%。而98%的廣告營收中,移動端廣告營收又佔了88%。而支撐著Facebook靠山,就是Facebook的巨大用戶群體。季報顯示,Facebook月活躍用戶20.7億,日活躍用戶13.7億。而號稱國內第一大社交軟體微信,月活躍用戶也就只有9億多。
2、Apple第四財季(或第三季度)去年同期的468.52億美元,今年增長12%,營收達到525.79億美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的90.14億美元,今年增長19%,達到107.14億美元,創下新紀錄。而季報中亮點最大的為,蘋果終於結束了在中國市場六個季度的業績下滑。大中華區去年同期營業收入為87.85億美元,今年增長12%,達到98.01億美元。
3、Alphabet(Google母公司)第三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24%,達到277.72億美元,此前市場預期為272億美元。凈利潤上年同期的50.61億美元,今年增幅達28%,為67.32億美元。
? 三、科技股大跌,是「危」還是「機」?
這個,我們從三點來看:
1、稅改對科技股是利空嗎?
特朗普的稅改,短期對科技公司沒什麼幫助,但科技公司現金迴流美國,對科技公司是利好的。
現在看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實施的幾率不大,反而是稅改,把海外現金拿回來,投資於美國本土,對美國科技股會有不錯的提振。其實早在2004年,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就實行過類似稅改——「稅務假期」,當時,企業將他們從海外帶回美國的現金主要是投資到了股票回購計劃中。不過這次也許會有所不同,現在看來,科技板塊股票的估值已經偏高了。從各種企業近期的海外現金處置辦法的跡象看來,他們預計將較少回購股票,而會用作其他的用途,據高盛分析師團隊:「我們預計企業會將現金平分兩份,一半用於回購股票和派發股息等股東回饋行動,一半投入進一步成長,如資本支出、研發和現金併購等。」這樣會促使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更加加強,而且也可能會加強股票回購計劃。
2、科技股估值真的貴嗎?
從整體估值水平來看,儘管科技股公司的股價變得水漲船高,但從整體情況來看,尤其是將整個科技行業的高增長考慮在內時,科技類股顯得並不「貴」。目前科技類公司的總體平均市盈率為21倍,而1999年互聯網泡沫最高峰時的整體市盈率為44倍,即便相較目前市場整體18倍左右的市盈率而言,科技類股的定價依然顯得較為合理。
我們再看XLK指數(美國科技股指數)。目前XLK的P/E約在21倍的水平,雖然略高於S&P500現在約在15倍的水平,但是卻遠低於在20世紀末的互聯網怕泡沫時期,S&P 500科技股板塊P/E(約90倍)。這巨大的差異歸功於現在各個科技公司的堅固業績。
(XLK前十大成份股,分別是蘋果,微軟,臉書,谷歌,AT&T, 因特爾,VISA, 思科系統,Verizon)
從以FAG三個公司佔了XLK約32.51%,從這三個公司的第三季報業績來看,這三家公司都在第三季報公布後股價創了新高, 說明他們的業績也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認可。
因此,此輪科技股上漲更多地是來自於基本面因素,公司都有著紮實的盈利業績作為股價的支撐,並非2000年那樣很多「空中樓閣」式的不切實際的估值。
3、怎麼看港股走勢?
的確,美國稅改方,將促使資金迴流美國,加上美聯儲下周開會宣布加息是大概率,資金流向對港股構成不利影響。此外,美股科技股的下跌,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讓香港科技股的估值進一步走低。
但同時,我們看到,儘管恆指持續下跌,港股通資金依然維持流入:
(數據來源:格隆匯APP)
推薦閱讀:
※我喜歡你,可是你嚇到我了!
※為什麼我喜歡張愛玲——《連環套》篇
※孫紅雷:表演是條賊船但我喜歡上(圖)
※我喜歡你,為你洗了頭吹了髮型
※我喜歡的TVB花旦之——楊思琦,廖碧兒,鍾嘉欣,胡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