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劣根性:一心一意只想做好奴隸

中國人的劣根性:一心一意只想做好奴隸    中國人的奴性,是世人皆知的,特別在近代以來,表現更為突出。奴性被描述為中國人最主要的精神特徵之一。在外國人眼裡是這樣,在自己人的眼裡,也是如此。    十九世紀德國學者黑格爾曾嘲諷:中國人賣身為奴,吞咽奴隸的酸饅頭,它也不覺得可怕。他還把中國人的奴性,推廣為東方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徵,就是專制與奴役,說明專制一直都是和奴性相伴而生的產物。美國傳教士史密斯在《中國人氣質》中說:我們說中國人柔順,是因為他們在騾馬一樣堅硬的性格中,還混合著一種屈從的能力。    近代以來,隨著中華帝國的沒落,那些民族先覺者首先把民族衰微的原因,指向國民的劣根性。嚴復說:蓋自秦以降,為治雖有寬苛之異,而大抵皆以奴虜待吾民。夫上既以奴虜待民,則民亦以奴虜自待。梁啟超說:我國民不自樹立,柔媚無骨,惟奉一庇人宇下之主義。暴君污吏之壓制也服從之,他族異種之羈軛也亦服從之。但得一人之母我,則不惜為之子;但得一人之主我,則不憚為之奴。品格之污下賤辱,至此極矣。在他們看來,民族劣根性至此,中國還有什麼希望呢?    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魯迅筆下阿q的精神勝利法,被認為是中國人奴性特徵的集中表現,而魯迅也就成為國民性批判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按照魯迅的說法:中國只經歷過兩個時代,一個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一個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如果說,魯迅把封建社會的本質概括為吃人,那麼,一心一意想做好奴隸,便是魯迅認為的國民性最突出的特徵了。    這種民族劣根性,在古代先哲那裡,變成為哲學思想,滲入文化之中,輸入國民的頭腦。儒家說成是隱忍、忠君,道家說是無為,佛家說是禪道;奴性首先是知識分子的思想特徵,最後變成了民族的特徵,因而奴性和專制構成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於是,中華民族便成了遭受異族侵略、奴役最多的民族之一,國民的奴性,便成為民族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    因此,對這種國民性的批判,一直都沒有停息過,但是,中國人的國民性改變過嗎?沒有。雖然我們看到,當毛-澤-東在天安門宣布: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但是,在中國人的眼裡,除了把美國帝國主義看成了一隻紙老虎,表現出一些虛誇的自信之外,而在長期的思想禁錮之下,在個人迷信的時代氛圍中,中國人的奴性表現的更加病入膏肓,無可救藥,最後釀成了民族的災難。    那麼,中國人的奴性是與生俱來的嗎?如果從文化積澱的歷史來看,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種特徵在中國人身上,幾乎成為其精神世界有機的組成部分,也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主要元素。    因此,中國歷史又是順民的歷史,以至小民不敢、微臣罪該萬死的聲音,泛濫在歷史的每個角落,甚至在那些所謂的民族英雄那裡,愚忠思想也成為他們的處世原則。歷史也就成為沒有另類聲音的歷史,不是沒有反抗,而是不敢反抗,不是沒有懷疑,而是不敢懷疑。為什麼?人們往往都自覺地屈從於專制的統治,並且把這種統治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在中國所謂做人,它的別義就是一心一意只想做好奴隸。    在中國歷史上,國人的奴性意識,與封建專制強權具有天生的互補性,從歷史的源頭開始,一直伴隨著主流政治向前延伸。它們就象是畸形的連體怪胎,失去一方另一方則不能生存,專制強權得以滋生,需要的是大片肥沃的奴性土壤,奴性的積澱需要專制的蔭護。專制製造專制,奴性滋生奴性,幾乎成為鐵的定律。因此,要改變中國人的奴性,首先要改革專制的社會體制。    不過,也有人認為,一些事實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考察中國人的奴性:一是為什麼中華文明能夠得以幾千年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卓然而不滅?為什麼中國人能夠在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下,能夠繁衍的如此根深葉茂,遍布五湖四海?也許就是因為得益於中國人的奴性,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所謂以柔克剛就是這個道理。莊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對中國人奴性思想的最好註解。    無論如何,奴性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精神扭曲和殘缺,當我們面對異族的蹂躪,當我們面對一個群雄競爭的時代,當我們的民族呼喚著再次崛起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反省自己:是戴著銬鐐躑躅而行,還是砸碎銬鐐,自由奔放地霹靂而舞動呢
推薦閱讀:

宋江:真奴才假英雄小文人,何能成大事!
清河公主為何淪為奴隸,她是如何走上認親之路的?
奴隸制的三種形態
媒體是不是金錢的奴隸

TAG:中國 | 中國人 | 奴隸 | 劣根性 | 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