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票房不再依靠大片 中小片投資性價比誘人

按照當下的標準,超過1億元投資的國產電影可以算作大片,兩千萬以下投資的被視為小片,中間的就是中等投資的影片。日前,北京大學教授陳旭光指出:中國電影依靠大片保證票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一觀點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同。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說,一段時間以來,大家都觀察到,市場上主打的國產電影,體量發生了變化。浙江大學教授范志忠認為,這是中國電影由成長期向成熟期轉型的必然表現。中小片投資性價比誘人近來,《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和《中國合伙人》3部電影以總共1.7億元人民幣的成本獲得17億票房的投資範例被廣泛稱道。根據媒體上公布的數字,《中國合伙人》投資約7000萬元,票房是投資的7倍多,超過5.35億元;《致青春》投資約6000萬元,票房7.11億元,接近投資的12倍;而《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票房是投資的17倍,投資僅3000萬元,票房超過5.11億元。實際上,三者投資相加約為1.6億元,票房為17.5億元,3部電影平均下來,票房是投資的近11倍。這個投資性價比十分誘人。其實,早在2011年,《失戀33天》以890萬元人民幣的成本取得3.4億元票房時,就已經讓不少投資人和製片方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中小成本影片。劉藩說,講究投資性價比,「說明業界在成熟,投資更理性」。無疑,大片的投資風險大,中小成本電影相對風險較小。按照我國有關規定和規則,41%—43%的票房會回到投資方,也就是說,如果一部電影的投資是一億元,只有該片票房達到2.4億元以上,投資方才能賺錢。劉藩認為,總體上看,現在大片不多,小片多,最可喜的是以前不太被看好的中等投資片子比較多。「過去大家認為小片靠特色、靠在海外拿獎,大片靠大牌明星大營銷,中等片子很難做,所以比較少。現在看來,中等投資的影片依靠明星和品質,取得高票房,而且往往出現票房『黑馬』,其模式是可持續性的。」有媒體描述,今年以來,一大批中等成本影片集體發力,已經成為整個電影市場脈搏跳動的決定性因素。大片真的不行了嗎曾幾何時,《英雄》、《十面埋伏》、《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古裝、武俠大片,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大導演,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2002年,中國電影年度總票房為9.5億元,《英雄》的國內票房為2.5億元,佔1/4強。11年世易時移,今年到目前為止,國產大片寥寥無幾,從年初《一代宗師》、《西遊降魔篇》以後,一直乏善可陳,春季上檔的《天機·富春山居圖》不但沒有取得高票房、高回報,而且罵聲一片。直到國慶檔《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橫空出世,總算滿足了觀眾對國產大片的渴望,它的票房也超過了6億元。「大片不行了是因為一些國產大片就是拍得不行,過於依賴明星、大場面、大投入,品質下降,甚至沒有前幾年《十月圍城》和《畫皮》Ⅰ、Ⅱ等其實還不算是超大片的國產電影的品質。雖然還不至於說國產大片完全不行了,但中小成本影片就像螞蟻舉起幾倍於自己體重的食物一樣,顯然更引人注目。」陳旭光說。劉藩指出,由於今年上半年小片表現出眾,反襯出大片的弱勢。「其實應該辯證地看,是好的大片沒有上映。」他說,「之所以給大家造成大片不行了的印象,是因為一些品質不好的大片給觀眾造成了審美疲勞。動作類國產大片已經在海外市場受阻,說明海外觀眾已經提前審美疲勞,國內現在也如此,既然有中小片做替代品,大家就會去看。」雖然過去那些「大片」導演的努力有目共睹,但他們的近作都沒有很好的收成,如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馮小剛的《一九四二》、陳凱歌的《搜索》。「觀眾群體在變,這些導演號不號得准平均年齡為21歲的年輕觀眾的脈?是個問題。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他們的藝術感覺還能不能適應市場?國外的許多名導演後來不是也淡齣電影圈了,包括科波拉?這是電影藝術的規律。」劉藩說。中小片也不能包打天下范志忠認為,中國電影要趕上世界的發展步伐,除了要拍出適合我們國情又與世界接軌的商業大片,也需要包含人文情懷和藝術品格的中小片,「只有商業大片沒有中小片不是成熟的電影生態;只有中小片沒有商業大片也不是。電影應該多樣,因為觀眾及其需求也是多樣的」。「一個完整的電影生態必須是大中小片都齊備,而且有合理的比例。其實美國電影也是這樣,到中國來的都是大片,小成本的都留在他們國內,我們沒有看到而已。」陳旭光說。業內人士習慣於拿紡錘形或者金子塔形打比方,來說明大中小片的合理比例:大片和小片是紡錘的兩頭,中等影片是中間;大片是塔尖,中小片是塔基。無論哪個部分,都缺一不可。大片的重要性在於:在任何一個電影市場,大片對產業和市場的提升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大片集中體現一國電影產業的最高工業水準,具有更大的文化承載力和傳播力,它是產業的支柱和開拓者,因此不可或缺。陳旭光指出,講投資性價比,也不見得投資大片的人就真的少了,「雖然一般人樂於投資小成本電影,因為虧錢也虧不了多少,但大片畢竟賺得多、聲勢大」。顯然,《西遊降魔篇》以1.3億元的成本斬獲12.3億元高票房,這個收益比中小片更具誘惑力。劉藩則認為,電影市場永遠需要視覺奇觀式的大片,未來國產片的陣營里還會出現有品質的、有視覺奇觀的大片,他對其票房十分看好。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中小片的熱潮,應該還會延續下去。陳旭光認為,青春題材、喜劇風格、魔幻類型的影視作品,未來將三分天下。這與現在電影觀眾的年輕化和整體社會氛圍密切相關。有業內人士估算,目前希望投資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在資本高達1000億元。香港導演陳可辛曾說,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天都可能出現奇蹟。無論國產大中小片,奇蹟都可能發生在那裡。延伸閱讀:賀歲檔揭幕提前訂製200億 國產片票房或井噴《私人定製》目標12億票房 馮小剛自信"太靠譜"屢遭票房滑鐵盧,國產文藝片何去何從?電影賀歲檔埋伏四大懸念 兩代導演爭當票房之王"雙11"票房創三年新低 國產愛情片不敵"雷神2"光棍節票房大戰"雷神"稱霸 國產新片未見黑馬
推薦閱讀:

《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主要講訴的是什麼?
別看《超凡戰隊》首日票房不滿千萬,身後可是億萬級的特攝片衍生品市場
天道中令人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由高曉松導演的電影《大武生》講的是什麼?
《捷德奧特曼》這部影片讓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集?

TAG:電影 | 中國 | 投資 | 中國電影 | 性價比 | 電影票房 | 票房 | 電影票 | 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