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菩薩關於破戒之罪的開示:

龍樹菩薩關於破戒之罪的開示:

    一、破戒的人,都不會受人尊敬,家如墳墓,人人都不想來。  二、破戒的人,會失去許多功德。彷彿枯乾的樹木,大家都不來親近,也不喜歡他。  三、破戒的人,好像蓮花被厚霜摧殘得頹唐的樣子,讓人不愛看見。  四、破戒的人,心懷惡意,令人畏懼,猶如羅剎(惡鬼)一般。  五、破戒的人,會令人棄而不顧,好像口渴的人,不願走向枯井。  六、破戒的人,常常心存疑悔,好像罪犯對於自己的罪狀,一直提心弔膽的樣子。    七、破戒的人,猶如田地上覆蓋冰雹,無可依靠。  八、破戒的人,恰似苦瓜,形狀彷彿甜美的食物,但不能吃。  九、破戒的人,彷彿賊寨,在那裡沒有依靠。  十、破戒的人,好像患大病的人,誰也不欲接近。  十一、破戒的人,難免受苦,譬如惡道不易通行。  十二、破戒的人,不能一齊留下來,例如惡賊難與親近。  十三、破戒的人,譬如一個火坑,誰都避免走過去。  十四、破戒的人,極難跟人共處,彷彿毒蛇一般。  十五、破戒的人,不能親近接觸,彷彿大火一般。  十六、破戒的人,好像破船,不能乘風破浪向前進。  十七、破戒的人,好像被吐出來的食物,令人無法將它再吞進口裡。  十八、破戒的人,能夠擠在好人群中,彷彿劣馬處在良駒群里。  十九、破戒的人,不同於善心者,猶如驢處在牛群里。   二十、破戒的人,置身在一群熱心精進者之間,猶如身體差勁的孩子,擠在一群健康的孩子中間。  二一、破戒的人,雖然說像比丘,事實上不是,無異屍體放在一群睡眠的人中間。  二二、破戒的人,彷彿偽珠放在真珠里。  二三、破戒的人,類似伊蘭草(有惡臭的毒草),生長在旃檀林里。  二四、破戒的人,外表像好人,內心沒有善法。彷彿他剃頭披上袈裟,後來手持竹棒一樣,名為比丘,實際上不是。  二五、破戒的人,披上法衣,也像以熱銅板或鐵板纏在身上一樣。倘若捧著受人布施的鐵缽,也似拿著烊銅器具一樣。如果在吃東西,無疑像吞食熱烘烘的鐵塊,喝了熱烘烘的烊銅。如果接受世人的供養與供給,那麼,他們像被關在地獄的一群鬼卒一樣。如果他們進入精舍,無異走進大地獄。如果坐在教團比丘的位置,無異坐在熱烘烘的鐵座上。  二六、破戒的人時刻懷著恐怖,好像病重的人畏懼死期到來。那些五逆的犯人,心裡難安,自以為佛教的賊子,一直要躲藏和迴避。賊人怕人,度日如年,不得安穩。  二七、破戒的人,即使得到供養的利樂,那種快樂也是不凈。譬如傻瓜供養屍體,企圖莊嚴一樣。有智慧的人聽了,也會憎恨而不想見他。  以上各種破戒的罪狀。多得簡直數不盡。

      摘自《大智度論》(卷十三,《大正藏》一五四頁中、下段)

  慈誠羅珠堪布對於破密乘戒過患的開示:

  現在在很多地方,灌頂極其風靡盛行,無論國內國外都是如此。只要何處有灌頂,就會招來許多欣然而至的信眾。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灌頂之時卻往往沒有強調密乘戒,接受灌頂者也從未考慮過在灌頂之後還需要付出什麼的問題。雖然灌頂有不可思議的重大意義,但是,如果在草率地接受灌頂後,不嚴格護持戒律,就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所以,灌頂的結果也是有利有害的。因此,講聞密乘戒至關重要。  首先,無論在接受什麼灌頂之前,都應當對與所接受的灌頂相應的戒律了了於心,反覆權衡掂量,看自己是否能守護,如果有困難,就應考慮是否該知難而退。比如大幻化網有五條根本戒與十條支分戒,如果在了解之後,認為自己不能做到,就不要接受該灌頂。居士戒與密乘戒相比,其後果並不是那麼嚴重,但我們在接受居士戒時,都要慎重地做出選擇。對於密乘戒,我們就更應該謹小慎微。  目前在漢地存在的嚴重問題就是,不但在灌頂之前不去了解灌頂的要求,在灌頂之後也不去過問。灌頂的目的,無非是令眾生前往好的方向,這樣作的結果,不但可能使自己枉費心機,而且有可能使灌頂的危害遠遠大於其利益。因為,如果對密乘戒一竅不通,就極可能失犯密乘戒,如果失犯密乘戒而不知懺悔,其後果也是讓人觸目驚心的。  別解脫戒、菩薩戒與密乘戒相比,雖然違犯別解脫戒過失很大,但與菩薩戒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如果違背菩薩戒,雖然也有極大過咎,但與密乘戒相比,也不足掛齒。密乘戒是三戒當中最嚴厲的戒律。所以決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學習密乘戒,並嚴格護持以絕後患。   但是,密乘戒也有其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比如說,如果違犯別解脫的根本戒,從小乘的觀點而言,就無法恢復。但從大乘的角度來說,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就完全可以恢復;如果違犯了菩薩戒,也可以在上師三寶前重新接受;而密乘戒不但可以在上師三寶前重新接受,而且可以自己觀想佛菩薩以及佛的壇城,在所觀想的對境前懺悔並接受灌頂,以彌補或者恢復密乘戒戒體。   涉及到犯戒,最忌諱的就是兩個問題,第一是犯戒,第二是不懺悔。佛在小乘的經典中也講過:有兩種人是值得讚歎的。第一是根本不犯戒的人;第二是勇於懺悔的人。無論針對哪種戒律,都是這樣的。但是,在最後的結果上,這兩種人雖然都可以不墮地獄,但在成就的速度上卻有著天壤之別。犯戒越多、所犯的戒條越嚴重,離成佛的距離也就越遙遠。所以我們還是應當鄭重其事,防患於未然。   如果嚴守密乘戒,其功德也是無法衡量的。入密者不必經歷大乘顯宗所說的三大阿僧祗劫的漫長時光,在即生當中就有可能獲得普賢王如來的果位。就象坐飛機一樣,雖然價格很高,還有嚴格的安全檢查等等一系列的要求,一旦飛機失事,從高空上摔下來也只有死路一條。但乘坐飛機的速度,也是其他交通工具所望塵莫及的。密乘戒也是這樣,如果犯戒而不懺悔還凈,必然墮入不得超升之機的金剛地獄。

      摘自《密乘十四根本戒》

  索達吉堪布對於破戒過患的開示:

  戒律是上升和下墮的關鍵。有一個偈頌說:「佛陀之學處,不勤墮地獄。」如果精勤守護佛陀制定的戒律學處,會轉生人天善趣乃至獲得解脫;如果沒有精勤守護學處,以破戒必然會墮入地獄。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濁世的修行人猶如口朝下的沙箱般墮入惡趣。」裝滿沙子的箱子被翻過來口朝下時,沙子會直接掉下去,一點都不會剩下;末法時代的有些人也是如此,表面上似乎有一些修行,可是因為沒有好好持戒,死後也將直接墮入惡趣。  聖天論師在《中觀四百論》中也說:「由於諸人類,多持不善品,以是諸異生,多墮於惡趣。」由於大多數人都行持不善法,所以隨業流轉的凡夫死後大多會墮入惡趣。的確是這樣的,有時候我去城市裡,看見很多人天天造惡業,心裡就非常清楚:這些人死後不會有其他去處,肯定會直接墮入地獄、餓鬼、旁生。  沒受戒的人天天造惡業,死後當然會墮入惡趣,而有些人雖然受了戒,可是因為造惡業、破佛戒,死後也逃脫不了墮入惡趣的命運。《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中說:「如是破戒因,永沉三惡道,地獄鬼畜生,如次受罪報。」所以受戒後最重要的是守戒。  現在很多人都希求得到灌頂,當然,如果你有信心,得多少灌頂都是可以的,但關鍵是得法後要守護誓言。可是現在有些上師光是傳法,從來不講取捨的學處,結果弟子也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最後得到的法反而對自己有害。  受任何戒後都有需要守護的戒律,所以我們不但要受戒,更重要的是要守戒。求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守戒的功德、破戒的過患以及守戒的方法,然後再如理如法地守戒。在座的很多人都得過密宗的灌頂,大家一定要懂得密乘戒的學處,最起碼要知道不能和金剛上師、金剛道友發生嚴重的矛盾,這是最根本的一條。如果連這些都不懂,那你今天去求灌頂,明天就誹謗上師、和道友發生衝突,這就沒有意義了。  有些人讀書的時候,雖然《學生守則》里規定不能和同學打架,但他和同學打架後並沒有受到嚴厲處罰。也許是受此影響,他覺得戒律和世間的紀律一樣,犯了戒也不會有大問題。這種想法說明不誠信因果。其實戒律和世間的紀律完全不同,戒律是涉及到來世升沉苦樂的大問題。有些人如果以前犯過戒律,希望能在這次金剛薩埵法會期間精勤懺悔。  破戒有極大的過患。《正法念處經》中說:「破戒屬地獄。」說得非常清楚,破戒者就是系屬於地獄的人。《福蓋正行所集經》中說:「彼破戒人,如貧無手,雖至寶山,而無所得。」破戒者就像沒有手的窮人一樣,雖然到了寶山卻無法取到寶。因此,破了任何佛制戒後,如果沒有好好懺悔,想獲得善法的功德是非常困難的。  甚至破一分學處,都將感受苦樂交替的果報。佛經中記載,以前有一個貧窮的婆羅門,看到給孤獨長者經常向比丘和受八關齋戒的居士供齋,於是他也受了八關齋戒。有一天他到了一個山村,夜幕降臨時借宿在一個婆羅門家中。主人叫他用餐,他說:「我受了八關齋戒,午後不能進食。」主人說:「你如果不吃就不要住在我家裡。」他聽後很害怕,就說:「不要緊,雖然我受了齋戒,但吃一頓飯是無所謂的。」於是他吃了晚飯。本來,以受八關齋戒的功德,他死後可以轉生到三十三天,但因為破了一分齋戒,結果他轉生到四大天王的天界中,並被取惡名為「破齋戒天子」,受用、威光也遠遜於其他天人,他為此經常感到羞愧難當。  破戒的公案。以前有一位業障深重的老婦女,她受了三天齋戒。第一天她吃了少量食物;第二天她喝了水;第三天她認真地守持了齋戒。因為一天認真持戒的功德,她死後轉生為一個國王的太子;因為一天吃了食物,這個太子面目醜陋;因為一天喝了水,他心緒起伏不定,猶如瘋子一樣。  《寶積經》中也說:「破戒之諸人,雖身著法衣,唐捐信財故,如吞燒鐵球。」  如《念住經》云:「戒律始終善,讚頌具戒士,破戒之諸人,如同旁生畜。」戒律初中末都是善妙的,何人具有清凈的戒律,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都會讚歎此人,何人失壞了戒律,此人就像旁生一樣低劣。在《佛藏經》中,佛用死人、死蛇、死狗等比喻破戒之人。《正法念處經》中也說:「若人護持戒,此人則為勝,若人舍離戒,是名為死人。」如果一個人守持凈戒,這個人就是世間的勝士;如果一個人捨棄了凈戒,他就和死人一樣。  破戒之後也無權享用僧財。如果破戒之人佔據僧眾的位置,或者使用經堂的坐墊等,他將墮入地獄或轉為患麻風病的旁生。律藏中說:「破戒者若跨一步,進一口食一碗水,僅此享用僧眾物,則為邪命墮地獄。」意思是,破戒者若在經堂、僧舍中走一步,或者吃僧眾的一口食物,喝僧眾的一口水,這都是邪命養活,將來必定會墮入地獄。  破戒之人偽裝成具戒者,行非法之輩假裝為如法行者,狡詐之徒冒充成就者,等等,以此等方式聚斂信財、亡財都屬於邪命養活 ,這和不與取無有差別。  有些人本來相續中沒有任何戒律,卻裝成守持清凈戒律者;有些人暗地裡做殺盜淫妄,表面上卻裝著行持善法;還有些人本來沒有功德,甚至連基本的出離心和信心都沒有,卻打著「活佛」、「法王」、「成就者」的旗號。這些人以種種方式欺騙眾生,聚斂大量的信財和亡財,這種邪命養活和不與取沒有區別。本來邪命養活是很可恥的,知慚有愧者絕不會過這種不清凈的生活,《入行論》中也說:「寧今速死歿,不願邪命活。」可是有些人對此根本無所謂,只要能得到名聞利養,可以使出各種卑劣的手段。  可是,這樣做的果報是什麼呢?國王松贊干布曾經說:「若集信財、亡財養父母親朋等,則集財者將轉生為駱駝,享用之人將轉生為駱駝崽,那些施主將轉成駱駝的主人。需要如是還債。」因此,表面上看,有些上師和他的親朋好友享受得很不錯,可來世的果報竟是如此可怕,所以大家不要以邪命的方式來聚斂信財、亡財。當然,作為施主,在供養前也要詳細觀察,看自己供養的是否為清凈戒律、聞思修行者?如果對方具有這些功德,自己的供養就不會虛耗,否則供養得再多也沒有意義。  佛經中對持戒的功德和破戒的過患講得非常清楚。如經云:「戒律始終善,讚頌具戒士,破戒之諸人,如同旁生畜。」戒律初中末都是善妙的,何人具有清凈的戒律,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都會讚歎此人,何人失壞了戒律,此人就像旁生一樣低劣。在《佛藏經》中,佛用死人、死蛇、死狗等比喻破戒之人。《正法念處經》中也說:「若人護持戒,此人則為勝,若人舍離戒,是名為死人。」如果一個人守持凈戒,這個人就是世間的勝士;如果一個人捨棄了凈戒,他就和死人一樣。此經又云:「若人持禁戒,為戒衣所覆,若有不持戒,裸形如畜生。」如果一個人守持凈戒,他就是身披妙衣的莊嚴之人,如果一個人不持戒,他就和裸體的旁生沒有區別。  想到不護戒律的可怕後果,各位道友要精勤懺悔往昔破戒的罪業,並發誓從今以後一定要認真持戒。

  懺悔失毀密宗誓言罪:  十四根本八粗支,發露懺破誓言罪。  密宗有十四條根本戒和八條支分戒,作為密宗行者,如果曾經違犯過這些學處,應該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面前發露懺悔。  按理來說,每個學密宗的人都應該知道密宗的戒律,但現在很多人口口聲聲說求灌頂、學密法,可是幾乎聽不到說要遵守密宗的戒律。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因此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密宗的戒律。  各位學員都是學凈土法的,有些人不一定想求灌頂,但有些人以後可能有此意樂。這些人在正式進入密宗之前,最好能對密乘戒有所了解。如果一個人打算受居士戒,他首先要知道居士五戒的具體內容,然後考慮自己到底能不能守住這些戒條?如果覺得沒有問題,然後才可受戒。這樣提前有所準備,受戒以後就不會後悔,而且也能如法地守戒。受出家戒和菩薩戒也是如此,首先要了解戒條的內容,如果你覺得這些戒條特別麻煩,而自己煩惱很粗重,可能無法守持其中的學處,那就沒必要受戒,這樣就不會有破戒的過患。很多學顯宗的人在受戒前都會再三考慮,可是有些學密宗的人卻相反,從來不關心接受灌頂後要守什麼戒律。很多人認為,得灌頂就是得加持,參加灌頂法會只是參加一種儀式,和參加世間的頒獎、婚禮儀式差不多——當天到上師那裡去一趟,然後看看節目,除此之外就再沒什麼了。以這種心態求灌頂是不合理的。  如今在漢地灌這個頂、灌那個頂的上師特別多,可是很多上師從來不講進入密宗後要守什麼誓言。本來在灌頂之前,上師應該向弟子宣講《大幻化網》的五條根本戒或者總密乘的十四條根本戒,如果弟子覺得能守住這些誓言,再給他們灌頂也不遲。宗喀巴大師在《事師五十頌釋》中說,對於那些想進入密宗的人,為了觀察他們能否守持密乘戒,在灌頂之前可以向他們講解密宗的戒條。可是現在的很多上師不講密乘戒就傳授灌頂,這是非常不如法的。  昨天我們說過,如果上師給弟子傳了別解脫戒而不讓他們學戒,這就像把刀交給屠夫一樣會害了弟子。相對顯宗戒而言,不學密乘戒更可怕。為什麼呢?因為密乘戒數量繁多、極難守持,而且破戒後的過患極其嚴重。阿底峽尊者說,他受別解脫戒後戒律一塵不染,受菩薩戒後偶爾出現過一兩次過失,而進入密宗金剛乘後毀犯的學處則不計其數。像他那樣有正知正念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對密乘戒一無所知的人呢?因此,如果上師只是給弟子灌頂而不講解密乘戒,這對弟子到底有利還是無利?大家應該很容易明白。  我覺得現在很多學密者最缺乏的就是守護誓言的觀念。有些人經常說:「我得過聞解脫、系解脫、大圓滿、大幻化網、文殊菩薩法、普賢菩薩法,什麼樣的灌頂都得過。」可是對得灌頂後要守什麼誓言卻從來不提。這些人應該反省:這些灌頂對自己真的有利嗎?  前幾年我在講《三戒論》時給常住的道友講過密乘戒,一九九幾年也給少數漢僧講過密乘戒。我覺得現在再次宣講還是很有必要,學過的人可以再次提醒自己,沒有學過的人更應該了解這些道理。一個人受了沙彌戒後,他心中肯定有數:我是受沙彌戒的人,今後一定要遵守沙彌十戒。如果一個人受了菩薩戒,他對菩薩的二十種根本墮罪或者斷除四種黑法等學處也會比較注意。可是很多學密的人對密乘戒卻很隨便,覺得接受灌頂就和得加持一樣,以後自然就可以獲得解脫。其實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得受灌頂後一定要嚴守誓言。如果你的誓言清凈,臨終時灌頂的誓言水會變成金剛薩埵使你得到解脫;如果你不守誓言,臨終時誓言水就會變成九頭魔王痛飲你的心血,讓你墮入金剛地獄。  我這樣說了以後,也許有些人覺得密宗很可怕。現在有些人說:「密宗很危險,千萬不能進入密宗。」這種說法也是不對的。對有正知正見的人來說,任何佛法都是解脫的妙藥,對沒有正知正見的人來說,不要說密宗,顯宗也會成為毒藥。以凈土法門來說,如果你有信心,經常發清凈願、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順利往生凈土;如果你進入凈土宗後經常產生邪見,還肆無忌憚地誹謗佛法,將來肯定會墮入惡趣。因此,作為一個佛教徒,不管你是學顯還是學密,首先一定要認真學習教理,打好基礎後再精進修持,這樣才會有解脫的機會。  密宗的誓言種類繁多,大圓滿、大幻化網、時輪金剛、大威德金剛、勝樂金剛等續部都有各自的三昧耶戒,但歸納而言,不管是新派還是舊派,一致公認的是十四條根本戒和八條支分戒。每一個學密的人都必須知道這些戒律。由於不懂這些道理,現在有些人經常走極端:本來已經犯了密乘戒,還認為自己很清凈;本來沒有犯密乘戒,卻認為自己犯了戒,還經常說別人也犯了戒。其實這樣嚇唬自己和別人也沒有必要。首先應該搞清楚犯密乘戒的界限,這樣就會明白什麼情況下才是犯密乘戒。  下面介紹密宗的誓言,首先講十四條根本戒:  一、詈罵或者毀謗金剛上師。《三戒論》和《時輪金剛》中說,在所有密宗誓言里這一條是最嚴厲的,所以將其列為第一條根本戒。  一般來講,所謂的上師有六種:懺悔對境的上師、傳授共同顯宗法的上師、皈依師等引導入佛門的上師、灌頂上師、傳續部的上師、賜予竅訣的上師。總的來說,任何上師都是嚴厲的對境,即使在他面前聽過一個偈頌,也不能對他誹謗、說過失或者打罵,否則有極大的罪過。但此處所說的上師是「三殊勝上師」,也就是說,給自己灌頂、傳講續部或者賜予竅訣的上師,具足這三種法恩、兩種法恩或者一種法恩的上師就是密宗的金剛上師。  有些人說:「雖然我在你面前得過灌頂和傳承,但是我不認可你,所以你不是我的上師。」這說明他們根本不懂密法。實際上不管你認可不認可,只要在某人面前得過密法(剛開始你有權利觀察,那時你可以不去聽法),即使你不認可對方,他也是你的金剛上師。現在有些人的行為極其愚痴,聽說來了一位上師,連一天都不觀察就去依止,然後沒過兩三天就開始毀謗,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什麼樣的行為是誹謗上師呢?在出世間法方面,聲稱上師戒律不清凈、禪定不穩固、智慧不殊勝,對上師的戒定慧或者修行境界進行誹謗;在世間法方面,說上師人品不好、為人處世不妥、沒有學問、相貌不佳等,這些都屬於誹謗上師。誹謗上師不僅是以語言進行詈罵、誹謗,也包括以身體進行威脅、毆打,內心產生邪見並認定從此以後和上師一刀兩斷。這樣的念頭產生以後,就犯了密乘根本戒。  在所有的密乘戒中,以誹謗金剛上師的罪過最為嚴重。法王如意寶在世的時候,我們學院在舉行灌頂、傳密法時,從來不允許和金剛上師或者金剛道友有嚴重矛盾的人參加。法王在世時有這樣的傳統,以後學院也將一如既往地執行這個傳統。  為什麼金剛上師是極其嚴厲的對境呢?在續部中有許多教證的依據。全知無垢光尊者曾引用《獅子妙力圓滿續》的觀點說:「其他罪業通過懺悔有清凈的機會,而上師是一切壇城的主尊,所以如果毀謗了上師,這種罪業無法得以清凈。」《密集金剛》中說:「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由於金剛上師是一切壇城的主尊,因此不管修大圓滿、時輪金剛、文殊法等任何法,都不能在上師以外去觀修本尊。以前印度有一位叫佛智的大成就者,當上師和本尊同時顯現在面前時,他想:上師可以經常見到,而本尊很難見到,我應該在本尊面前接受灌頂。後來所有的本尊都融入上師的身體,結果他沒有得到灌頂。可見,一切壇城的根本就是上師,在上師之外尋找本尊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想依靠密宗獲得解脫,一定要對上師有堅定的信心。  這條戒的界限非常清楚——如果一個人心裡對上師產生邪見,口中說出誹謗之辭,這個人就毀謗了上師。所以,誰誹謗了上師,誰破了誓言,不需要特別的方法衡量,只要一聽某個人的語言、一看他的行為就會明白。如果一個上師給某人傳過灌頂、密續或者竅訣,他就是此人的上師,如果弟子不認可並毀謗這位上師,這個弟子就是破誓言者。  現在很多人沒有佛法的基礎,認為師徒關係就像世間的合作一樣:今天我跟你合作,一旦雙方談不攏或者發生矛盾,從今以後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就再也沒有什麼了。實際上,密宗的師徒關係絕非如此,你在某人那裡得過密法,如果沒有如理如法依止,後果將是非常可怕的。大家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二、違越佛教言。總的來說,凡是與佛陀的教言背道而馳都可以說是違越佛教言。但密乘戒中的違越佛教言有兩個條件:一是違犯了別解脫戒、菩薩戒或者密乘戒的任何一條;二是自己明明知道違犯了戒律,卻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覺得違犯就違犯,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具足這兩個條件就會犯本條密乘戒。由於它的過患僅次於誹謗金剛上師,所以將其列為第二條根本戒。  是否犯此戒的關鍵是看有沒有輕毀心。比如別解脫戒要求出家人過午不食,有些人雖然做不到這一點,但是他沒有輕毀心,心裡有這樣的想法:出家人過午後本來不應該吃飯,可是我業力深重,特別貪吃,身體又不好,不吃晚飯實在受不了,諸佛菩薩請原諒我吧。這樣雖然會犯別解脫戒,但因為他沒有輕毀心,所以不會破密乘戒。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經》中說,造業時的心態非常關鍵,如果有輕毀心,很多輕罪都會變成重罪。對於入了密宗的人來說,以輕毀心故意造惡業會立即犯密乘戒。如果沒有輕毀心,即使破了別解脫戒、菩薩戒,但卻不會破本條密乘戒。本來佛教徒不能殺人,如果你在嗔心推動下殺了人,只要你沒有輕毀不殺生戒,雖然會破別解脫戒和菩薩戒,卻不會破密乘戒。  總之,以輕毀心違背三乘戒律中的任何一條,這就是違越佛教言。  三、損害金剛道友。一般來講,金剛道友有總金剛道友、遠金剛道友、近金剛道友和密金剛道友。總金剛道友是所有的眾生,遠金剛道友是入了佛教的人,近金剛道友是入了密乘的人,密金剛道友是同一位上師攝受的「一父之道友」或者同一壇城中得灌頂的「一母之道友」。如果以密金剛道友為對境進行誹謗、損害,就會犯本條密乘戒。  犯此戒需要幾個條件:對方相續中具足密乘戒,你也知道對方是自己的道友,然後以語言或者身體進行誹謗、毆打。具足這些條件就會破本條密乘戒。  這條戒非常容易犯。如今在同一位上師面前得受密法的人比較多,如果這些人互相產生嫉妒心、嗔恨心、競爭心,然後進行誹謗、吵架、打架,那肯定破了密乘戒。這種行為就是所謂的「金剛內戰」,其過失非常嚴重。如果發生了金剛內戰,以此為緣有些大德很快會圓寂,許多殊勝的佛法也會很快隱沒,世間也會出現各種災難。有時候,通過某些金剛道友的行為,也可大致推知密法住世的時間不長了。因此希望各位金剛道友和睦相處。  四、捨棄菩提心。這裡的菩提心是願菩提心。大乘行者發願利益一切眾生,願他們獲得圓滿正等覺的佛果,如果密宗行人捨棄這樣的願心就會犯密乘戒。不管對一切眾生還是對某一個眾生產生捨棄之心,都會犯本條密乘戒。如果你想:「今後即使我有能力,也不會幫助某人」、「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害他」……產生此類心念就會破密乘戒,當然也會破菩薩戒。  這一條戒也很容易犯,不用在語言和行為上表現出來,只要心裡產生:某人太討厭了,有朝一日即使我有能力度化他,我也不去度化他,但願他生生世世墮惡趣。一旦產生此類惡念,相續中就會出現破戒的陰影。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對小螞蟻以上的眾生都不能產生捨棄的心。當然,我們和別人發生衝突時可能會產生一些嗔心,僅此並不會破本條密乘戒,如果進一步產生了捨棄對方的心才會破戒。即使對一個眾生產生捨棄心,當下就會破本條戒,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關鍵之處。  現在得受灌頂是很容易的,很多上師也非常慈悲,給你灌多少頂都沒問題。可是如果不守護誓言,那灌頂對自己有利還是無利也不好說。就像有些領導雖然登上了高位,可是因為貪污受賄而被關進監獄,所以高位反而害了他;同樣,有些人雖然得到了甚深的灌頂,可是因為自己不守護誓言,這些灌頂對自己不但沒有利益,反而對解脫構成了障礙。  五、故意出精。密宗有秘密灌頂和智慧灌頂,這兩種灌頂都需要出精,有時候是採用真實出精,有時候採用表示法。在古代,有些大成就者向弟子灌頂時採用真實出精。有些弟子因為根機不成熟,對秘密灌頂的行為產生厭惡從而捨棄了作為誓言物的精液,或者得受智慧灌頂後在非為開許的情況下故意出精,這樣都會犯本條密乘戒。  續部中對出精有七種開許,比如為了觀察死相、繁衍宗族、作灌頂等,除了這些情況以外,如果認為密宗的要求沒有實義,以邪見或者輕毀心故意出精就會犯密乘戒。當然,如果因為貪心現前、沒有正知正念而在無意中漏精,這些並不算破密乘戒。  各續部的觀點有所不同。有些續部中說,密宗的第四條根本戒是捨棄慈心,即捨棄讓眾生獲得快樂的心,第五條根本戒是捨棄菩提心,即捨棄利益眾生的心。  一般來說,第五條戒不容易犯。自從阿底峽尊者來到藏地以後,藏地就沒有以真實誓言物作灌頂的做法。目前藏地進行秘密灌頂和智慧灌頂都是採用表示法,一般是用牛奶和女人的畫像作表示,很多人不會對此產生邪見。當然,有些人對密宗的甚深道理不了解,覺得灌頂的儀式有點奇怪:怎麼會是這樣啊?喝一點白色的乳汁或者看一個女人的畫像代表什麼啊?這種疑惑來源於無知,由於他沒有聞思過密法,對密宗的甚深道理不了解,但僅此並不會破密乘戒。  六、詆毀他宗。有些人認為此處的他宗是佛教的顯宗,有些人認為還包括外道,《三戒論》中也說他宗包括外道。入密乘者應該知道,佛陀所說的人天乘、聲聞乘以及菩薩乘等法都是根據不同眾生的根機宣說的,不能認為只有密宗的見修行果才是至高無上的,而顯宗和外道都是很低劣的,也不能對這些宗派進行詆毀。  按理來說,入密乘者應該接受顯宗,在沒有必要時也不能說外道的過失。可是現在有些人沒有學過密乘戒,經常說:「我是學密宗的,你們顯宗不好,其他外道也很不好。」這樣的誹謗是不合理的。如果執著自己的法是即生成佛的勝法,而別人的法是三個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的劣法,產生這樣的分別念是有過失的。學密的人要觀清凈心,凡是對眾生有利的法都要讚歎,不應該排斥。為了弘揚自己的宗派,你可以說密宗能即生成就,密宗在方便、智慧等方面有很多超勝之處,這樣讚歎是可以的,但也沒必要誹謗其他宗派。  七、對非法器宣說極密之法。本來密宗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由於密宗的道理極其深奧,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所以有必要對根器不成熟的人暫時保密。以前大乘佛法在印度剛出現的時候,很多小乘行人都無法接受。禪宗在漢地剛興起時,也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密宗也是如此,只有真正的法器方可接受,非法器無法接受。因此不能隨便公開密宗的甚深見解、行為以及誓言物,否則會有泄密的過失。如果能保守秘密而修持,不僅自己能迅速獲得密法的加持,別人也不容易產生邪見。  大家應該清楚泄密的界限。如果別人偶爾看到你的法本,或者聽到你說了密宗的幾個術語、咒語或者本尊的名號,這不會有泄密的過失。有些人說:「我坐火車的時候,旁邊的人看了我的《上師心滴》。我叫他別看,可他硬是看了。我已經犯了密乘戒了,我該怎麼辦啊?」其實這沒有犯密乘戒。泄密必須具足幾個條件:首先你知道對方可能會對密宗產生邪見,然後你故意給他講、給他看,最後使對方生了邪見,這樣才會構成泄密。  如果有特殊的必要,比如為了讓別人對密宗的殊勝之處生起信心,稍微讓對方過一下密宗的法本,簡單地介紹一下密法,這也沒什麼不可以的。所以大家也沒必要過於害怕。當然,我也不是讓大家對所有的人講密法,如果隨便公開密法,許多人反而不珍惜,這樣一來密法的加持力就會消失。  在密宗里,保密是獲得成就的關鍵。最近我在翻譯敦珠法王著的《西藏古代佛教史》,和漢地的《高僧傳》一樣,這本書中也有很多精彩的公案。書中記載,很多人極為秘密地修持密法,甚至平時誰都沒想到他們是密宗修行人,當他們離開人間時出現了各種稀奇的成就相:有的成就無餘虹身,有的燒出舍利,有的出現往生相。這本書印出來後你們應該以信心好好看,相信看完後會對保密的重要性有所認識。  八、視五蘊為痛苦。無上密宗認為,色受想行識的本體就是五部如來。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釋》中,以教證、理證系統地闡述了五蘊的本性是五部如來。可是有些已經入了密宗的人不知道這些甚深的意義,認為五蘊在勝義中是空性的,在名言中是不清凈的,所以五蘊根本不是五部如來。他們不承認諸法自性為清凈,執著下乘的無常、痛苦、無我、不凈為究竟,進而以輕蔑心折磨身體或者行持苦行,結果犯了密乘戒。  有些人問:「既然是這樣,那受八關齋戒(過午不食)、燃指供佛或者苦行求法,這會不會犯密乘戒呢?」不會。因為這不是以輕毀心而做的。再者,密宗也承認在名言現相中五蘊是無常、不凈的,所以就名言現相的層面行持上述苦行沒有過失。只不過站在名言實相的層面上,觀待聖者的凈見量,五蘊的本體才是五部如來,所以我們不能誹謗、折磨五蘊,否則會犯密乘戒。現在有些人說:「學密的人不能受八關齋戒,不能對身體有任何損害,不然會犯密乘戒。」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大家對此要有辨別的智慧。  九、懷疑自性清凈之法。基道果所攝的諸法自性本來是清凈的,都是如來藏光明分的顯現。下至地獄、上至極樂世界的一切眾生都是本自清凈的,一切器世界也是本自清凈的,如佛經云:「心凈則國土凈」。雖然萬法的本性是明空無二的清凈法界,可是有些人由於沒有凈見量的智慧,覺得這只是為了讓個別人生起歡喜心的說法,實際上是不合理的,對此理產生了顛倒的懷疑 ,那時就會犯本條密乘戒。  如果有一定的密宗理論基礎,尤其是聞思過《大幻化網》,這種人不容易犯這一條戒。在《大幻化網》中,有許多抉擇此理的尖銳理證,就像中觀的金剛屑因、破有無生因一樣,任何人都無法破斥這些理證。在學習《大幻化網》時,通過一因、文字理等理證來觀察,很容易明白諸法是本來清凈的。  十、本有能力而不降伏十大應誅。密宗有十種應當誅滅的怨敵,有能力的瑜伽士應該降伏他們。十種應誅是:毀滅佛教者、摧殘三寶者、劫奪僧財者、謾罵大乘者、坑害上師者、挑撥金剛兄弟者、障難修行者、絕無慈悲者、背棄誓戒者、顛倒業果者。對於這些極其可惡又可憐的眾生,續部中要求有能力的瑜伽士在因緣成熟時應該降伏他們,如果不降伏就會犯密乘戒。  當然,如果你沒有降伏的能力,卻以嗔心和這些惡人打架,這也沒有必要。你只要不和他們同流合污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我們不能把損害上師三寶的惡人當作朋友。內心不要對他們生嗔心,也不能捨棄他們,要對他們修悲心,因為他們畢竟也是眾生;但是在行為上要敬而遠之,不要和他們交談,也不要一起吃飯睡覺。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便。否則你最初想度化對方,天天跟他們混在一起,到最後也許你反而被對方「度化」了。有些人就是這樣:見到一個人對上師有邪見,本來想把對方度過來,但由於對方特別會說,結果一段時間後自己也學會了誹謗上師。因此,大家千萬不要接觸對上師三寶有邪見者,否則自己也可能染上過患。  十一、以分別尋思視離戲法性為有相。即以因明等世間的分別念對遠離四邊八戲的大空性進行衡量、觀察。凡夫的分別念本來無法衡量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就像鳥雀的翅膀無法衡量虛空一樣。可是有些人卻以分別念進行尋思,認定法性是分別念可及的一個有相之法,或者認定法性就是單空,就像碗里沒有水一樣。這樣就會犯本條密乘戒。  十二、捨棄堪為法器之弟子。有的人本來具有清凈信、欲樂信或者勝解信,對密法非常有興趣,可是上師卻不給他傳法,反而打他、罵他、騙他、驅趕他,最後他沒有得到密法,那位上師就會犯本條密乘戒。  有些上師應該注意這個問題:別人本來以信心來求法,可是你不但不傳法,反而以各種方式讓他退失信心,最終他不得不離開,那你就犯了密乘根本戒。  十三、應時亦不享用誓言物。即時間和因緣已經到了,卻不享用密宗的誓言物。密宗的誓言物分為外誓言物和內誓言物。外誓言物如鈴、杵、手鼓、托巴等法器以及衣飾、瓔珞等資具,如果你覺得:密宗里亂七八糟的東西多得很,我還是不用這些東西吧!進而以輕毀心捨棄就會犯密乘戒。內誓言物是一些特別修法需要享用的五肉、五甘露等,如果應時不享用就會犯密乘戒。此外,在會供時需要作金剛歌舞等行為,如果不行持也會犯密乘戒。  不過,只要沒有輕毀心或者排斥心,即使沒有享用誓言物也不會犯本條戒。你的鈴、杵可以供在佛台上,不一定天天帶在身邊;如果沒有能力享用五肉、五甘露,可以用其他飲食來代替。如果不方便唱歌、跳舞,可以稍微表示一下。但不能因為學了別解脫戒,就認為密宗的行為是不如法的。當需要享用密宗的誓言物時,最好不要以小乘的眼光對此排斥、生邪見,否則就會犯密乘根本戒。  十四、捨棄智慧女性。這是對總的女性進行捨棄、詆毀。女性中有金剛亥母、妙音天女、度母等佛菩薩,世間有許多女性成就者,還有的女性很快就會成佛,所以我們不能詆毀她們。  有些人看到佛經中宣說女人的過失,便認為所有的女人都不清凈,她們都無法成佛,於是以一切女眾為對境進行詆毀、謾罵,如果對方聽到自己的語言,自己就會犯密乘戒。當然,如果說個別凡夫女性不好,這不會犯密乘戒。此處的關鍵在於,對境是「所有的」女性,即心裡認為女眾和男眾有很大差別,所有的女性都是低劣的,然後說出詆毀之辭,這樣才會犯本條密乘戒。  以上講了密宗的十四條根本戒,學密者一定要遵守這十四條根本戒,否則不可能依靠密宗獲得成就。密宗的根本戒和支分戒有很大差別:如果犯了支分戒,通過會供等方式都有清凈的機會;但犯了根本戒後,如果沒有及時懺悔,超過一定的時間就無法清凈。續部中說,犯了密乘根本戒後要立即懺悔,最好不要讓罪業過夜,如果過了一天、一月、一年、兩年……時間拖得越長,罪業越難以清凈,超過三年就再也沒辦法清凈了。  《誓言莊嚴續》中說:「如果弟子和金剛上師發生了矛盾,在三年內可以懺悔,罪業有清凈的機會。如果超過三年還沒有懺悔,就根本沒有清凈的機會了。即使在上師面前懺悔,上師也不能接受懺悔,否則師徒都會下金剛地獄,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  法王如意寶說,文革期間藏地有些人批判上師、誹謗上師,文革後這些人很想懺悔,可是因為超過了懺悔的時間,所以即生中再也不可能清凈罪業了。當然,這些人念金剛薩埵心咒應該是有用的,部分的罪業可以清凈,但要想完全恢復密乘戒是沒辦法的。因此大家應該注意這個問題。現在很多人得過密宗的灌頂,得灌頂後如果對誓言一點都不在乎,要想獲得今生來世的安樂是很困難的。  下面講八種支分戒。  一、依止不合格的明妃。續部中對明妃的法相有嚴格的要求,如果依止不合格的明妃會犯此條戒。現在大多數人沒有依止明妃,所以不會犯這一條戒。  二、會供時進行爭吵。即在舉行會供時,金剛道友之間雖無嗔心,但以身體進行打鬧、以語言進行吵架。  三、依自力(風力或禪定力)從不符合續部所說法相的明妃體內攝取甘露。  四、對堪為法器者不宣說密法。  五、對以信心求法者宣說他法。有些人想求密宗的灌頂或者教言,如果不給他們傳密法,反而講一些別解脫等法,這樣就會犯戒。  六、於不信密宗者中住七日。在不信密宗、誹謗密宗的聲聞、外道等群體中安住,行持和他們一樣的行為,超過七日就會犯此戒。  七、無有證悟的智慧而自詡為密咒士。所謂的密咒士一定要有證悟的智慧,如果沒有證悟卻說自己是密咒士就會犯戒。  八、對非法器宣說密法。有些人本來是非法器,根本接受不了密宗的見修行果,甚至連佛教都沒有皈依,對這些人宣說密法就會犯戒。  以上講了密宗的根本誓言和支分誓言,很多人都犯過這些誓言,有的人甚至不知道這些誓言,犯過多少次就更說不清了。因此,大家要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前發露懺悔破誓言的罪過,也可以念誦金剛薩埵心咒、百字明進行懺悔。總之,應該清凈一切破誓言的罪業,這樣才有解脫的希望。

      摘自《藏傳凈土法》

  益西彭措堪布對於破戒的過患的開示:

  第三章 破戒過患

  因為清凈持戒可以獲得許多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破戒後所得的過失也不可思議。如同一人觸犯了國家的法律,司法等有關部門就會對其進行法律制裁一樣,受了戒後破戒之人,同樣將會受到因果規律和護法神的制裁。  佛在《福蓋正行所集經》說:「破戒之人,無所堪任,如彼破車,不能運載。」無論大小乘,破戒後根本無法積累資糧,修持正法,甚至一點善法都無法圓滿,如一輛破舊不堪的馬車無法運載貨物一樣。佛在《正法宣揚經》中說:「破戒之人,千萬生中,遠離種姓與安樂,墮入地獄感受痛苦。」破了三乘根本戒的人,若不發露懺悔,就會在千萬生中遠離修法的種姓,不會得到修法的安樂,死後墮入惡趣,長期感受痛苦。在大乘的《三摩地王經》中說:  破戒墮惡趣,多聞無力救。  若破了根本戒,雖然廣聞多學佛法經論,也不能使自己免墮惡趣。同樣在《入中論》中說:  失壞戒足諸眾生,於惡趣受布施果。  失壞了根本戒就像我們失去了雙腳一樣,不可能把我們帶到善趣和解脫的彼岸,前生所造之上供下施等功德也只能在後世的惡趣中感受果報。  這些破戒果報,令人不寒而慄,因此法王一再強調清靜持戒的重要性,強調凡是他傳承下的弟子,不管活佛也好、管家也好,都應嚴格守持凈戒,如果破了戒,今生必定遭遇諸如橫死、多病等眾多災難違緣,死後肯定墮入地獄受無量痛苦。  《三戒論》及《入行論》對持戒和破戒的問題都論述得非常詳細,無論受持三乘戒律的哪一種,從開始就不能破戒,如發現已破戒就要立即發露懺悔,拖延時間越長,就越難懺悔,尤其密乘中明確指出,破密乘戒未及時懺悔,超過三年,則不可能再清凈了。如時而守戒,時而破戒,不可能獲得成就。  有些人破了根本戒以後,無慚無愧,自以為能瞞天過海,別人無法了知,而上師三寶的神通智慧無所不知,俗話也說「抬頭三尺有神明」、「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種破戒者的惡業果報成熟時,今生後世都會感受無量痛苦,分毫不爽。  下面從根本戒的角度分別說明破三乘戒律的過患。

  第一節.破小乘戒的過患

  對於一個佛門中的初學者而言,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對破戒的過患又不太明了,這樣在業力所致的違緣現前時,就非常容易破掉根本戒。  從小乘別解脫而言,無論出家還是在家,破根本戒的過患都是相同的,沒有任何區別,也不能以為自己的功德大、身份高等等便可在戒律上有一些特殊,因為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佛在小乘的《律本事》當中宣講了十種破根本戒的過患:  1、「被導師佛陀呵斥。」  2、「被天眾呵斥為強盜等惡名。」因其已破根本戒,造下了嚴重的惡業,所以喜好人們行善的諸天人等都將其稱為強盜等的惡名。  3、「被同修之道友們呵斥。」佛制失壞根本戒的人無法與僧眾同住,所以會被同修道友呵斥、摒棄。而且聖者菩薩等大成就者也會遠離,因和破戒者共住之過患極大。  4、「如理思維後自相呵斥。」因破戒故,違背了先前所發的誓願,自己在如理冷靜思維時,也會責備、呵斥自己。  5、「其本性即應被呵斥。」破戒必然導致無法成辦自他暫時的善趣福報以及究竟的解脫,故破戒的本性應被呵責。  6、「方隅增上惡名。」因破戒故,四面八方都會流布其惡名。  7、「未聞之法不聞。」因破戒後,上師、善知識和道友都會遠離其人,故不再有聞法的機會。  8、「已聞之法忘失。」因無聞法機會,會慢慢忘失以前曾聽聞的妙法。  9、「道地證量不生。」因破戒,故不生三摩地以及勝觀智慧,也就不會有五道十地的出世間功德。  10、「在後悔中死去,而且墮入惡趣。」因破戒,不但使難得的人生失去了意義,還增加了許多罪業,故臨終時極為後悔,且死後墮入惡趣。  《雜阿含經》與《四分律》中都指出了破戒的過患,如《四分律》說:「破戒有五過:一、自害。毀戒之人,身口意業,悉皆不凈,常受貧窮,善神遠離;二、為智者所呵。毀戒之人,諸善比丘悉皆訶責,而常畏避,如惡死屍;三、惡名流布。毀戒之人,三業不凈,與不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見,不善之名,聞於遠近;四、臨終生悔。毀戒之人,老死臨期,惡境現前,追悔無及;五、死墮惡道。毀戒之人,既舍梵行,全無善因,福盡苦至,即墮惡道。」  破八關齋戒的過失同樣很大,在佛經中有一個公案,有一位居士在持受八關齋戒的那天,因為非時飲食,而在後世墮在了復活地獄中。因此無論受什麼戒,都必須認真、謹慎。  由此可知,我們今生得到人身,主要都是因為往昔守持凈戒之果報。依靠今世此珍寶人身方可修持正法,獲得地道功德,廣度眾生。如果白白浪費此人身,會令諸大聖者嘆息不已。  同樣,若因某人導致一出家僧人破根本戒、還俗,則此過失遠遠超過了毀壞一千萬佛塔的過患,後世必會墮入地獄受苦,故阻止他人出家或出家僧人之間相互製造違緣,導致破戒或還俗,都會有極大過患。

  第二節.破大乘戒的過患

  破大乘戒的過患更為嚴重。雲登降措所著的《所知藏》(又譯作《知識總匯》)中總結了破戒的過患:「破菩薩戒有無量過患,歸納起來共有四條(三總墮、一別墮)。三總墮罪是:欺騙導師佛陀、所境眾生、本人誓言失壞,成眾所呵斥之處;猶如國王失去國政一樣,失去精華(菩薩戒)後,一切暫時與究竟的不悅意事都將聚集;後世墮落惡趣,難以解脫。一別墮罪是:往昔所造的菩薩善根都將失毀。」  失壞菩薩根本戒的人所作的惡法能破壞一切善法,佛在《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若諸菩薩修持戒行,即得一切勝願圓滿,破戒之人,諸有惡法,如世霜雹,毀一切物,破壞善法,亦復如是。」大小乘都說破根本戒者今生會感受短命、貧窮、煩惱熾盛等果報。  如果時而以慚愧之心懺悔,時而造菩薩根本墮罪,如此則耽延證悟初地菩薩的時間。如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  是故具罪墮,及菩提心者,  間雜輪迴故,登地久蹉跎。

  第三節.破密乘戒的過患

  密續中雲,破了三昧耶戒的人:  金剛羅剎痛飲其心血,短壽多病失財畏怨仇,  長久住於無間地獄中,極其恐怖感受難忍苦。  即金剛護法神就會顯現極恐怖的姿態吸盡其心血,在現世還會有多病、貧窮、橫死等許多不悅意的果報,後世的果報就更為可怕,死後即墮入金剛地獄,其地獄的痛苦程度甚於無間地獄無數倍,以人類的智慧無法衡量,其時間為十億劫,故作為密乘行者尤應慎護凈戒。  無論是聖者或初學密法的人,金剛上師或金剛弟子,都毫無例外地要守持三昧耶戒,一旦破戒、尤其是對金剛上師誹謗或起邪見,對無上密法起邪見退失信心,那結果必然墮入金剛無間地獄。我們修密的弟子一定要注意,無論在白天還是在夜晚的夢中,在行住坐卧的任何時刻都要象保護眼睛和心臟一樣,守持清凈的三昧耶戒。末法時代業障很重、煩惱很強的眾生,他們若對密法有信心,那麼對他們具有無上對治力的就是守持三昧耶戒。  如果沒有守持三昧耶戒的功德,即使得到再多的灌頂,依止千百位金剛上師或經常修金剛薩埵,或聞思經續論典,也不可能順利獲得解脫,將來還將墮到金剛地獄。從無上大圓滿而言,如不受持清凈的三昧耶,對上師也不具足信心,即使得到了所有大圓滿的灌頂,並相似地了解了全部大圓滿的金剛語,但連一點相似的證悟智慧也不會生起。故清凈戒律為修一切善法之基礎。所以密宗修行人聞思修固然極為重要,但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即是守持清凈的三昧耶戒,精通其學處。  從無上大圓滿而言,如不受持清凈的三昧耶,對上師也不具足信心,即使得到了所有大圓滿的灌頂,並相似地了解了全部大圓滿的金剛語,但連一點相似的證悟智慧也不會生起。故清凈戒律為修一切善法之基礎。  所以密宗修行人聞思修固然極為重要,但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即是守持清凈的三昧耶戒,精通其學處。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的心很浮躁,今天依止一位上師,明天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依止另一位善知識,或時而修此法,時而修彼法等等,如此學法經年,卻無多少長進,藏族有句諺語:「狗跑多了肯定會挨石頭;人跑多了肯定會遇上麻煩。」若對上師三寶有堅定不退的信心,經常觀察上師功德的人,可以依止更多的善知識,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但對於上師三寶的信心並不堅定的人,因容易對上師生起邪見,失壞密乘戒律,故依止的上師宜少。  在密乘行人中,上根者可依無上大圓滿的直斷和頓超的修法,或依生圓次第的修法去懺悔,可以凈除一切重罪,不會感受無量痛苦,但絕大多數人不能馬上做到這一點,所以大家應從最基本的持戒做起。  蓮師曾云:修持密法有如竹筒中之蛇,不上即下別無選擇,同理,修持密法的人或因持戒成佛或因破戒墮入金剛地獄。持明無畏洲(晉美朗巴)在《功德藏》中也說:  入真言乘士夫除惡趣,及佛果二更無三去處。  現在凡夫如我等對治業障煩惱的能力非常弱小,正知正念經常無法護持,對持戒功德和破戒過患也不明了,每天所造罪業猶如大雨降臨,故我們應常猛厲祈禱上師金剛薩埵,懺除罪業。

  第四節.三乘佛法皆應遠離破戒之人

  一.守小乘戒應遠離破戒之人

  佛在《雜阿含經》中有授記:魔等不能毀壞佛法,只有形象為佛弟子,但內心無聞思修不持凈戒的影像修行人才能毀壞佛法,滅盡佛的正法。故我們在作弘法利生事業時,最主要的是不能失壞三乘的根本戒。  《戒律三百頌》云:  莫與破戒者共住,法、財亦莫共受用。  在《破戒折伏經》中,佛對舍利子說:「上師、上座、清凈守持戒律的信眾與破戒的人相比,猶如獅群中的狐狸,轉輪王中的黃門,天的眷屬與猴子,龍王中的貧窮乞丐,具天眼通眾人中的盲人,大鵬鳥與薩達巴。」佛以這些對比強烈的比喻,說明了清凈持戒者與破戒者之間的宵壤之別。另外破根本戒之人不能與上師、上座等同住,以防外道與白衣的譏嫌。  佛在小乘經典中說,應該遠離破了根本戒的人,並把他驅逐出僧團,在大家把他拉出去時,他如果抱住柱子的話,連柱子也要砍掉(當然在事後,砍掉柱子的人應將柱子重新修復,因這是三寶的財物)。

  二.守大乘戒應遠離破戒之人

  佛在大乘經典中說,如有誰破了根本戒,不必說資糧道和加行道,就是真正已得聖果的菩薩也會遠離他。《入中論》第二品中說:  猶如大海與死屍,亦如吉祥與黑耳,  如是持戒諸大士,不樂與犯戒雜居。  也就是說,聖位二地菩薩也只有遠離此等破戒者。有人以為菩薩是聖者,肯定會在行為上以大悲心攝受破戒者,令其去苦得樂,但這僅是出於個人的主觀臆測。論慈悲無有過於佛者,而佛早已用盡所有智觀察並決定了對於破戒者,在行為上只有捨棄一途,別無他法,而且這也正是出於慈悲之念,因為破戒之人與清凈戒律的道友住一處,會增加他們的修法障礙,這反過來又使破戒者增加了罪業,而且,破戒者繼續享用三寶的財物等等也會使他們罪業更重,因此佛在戒律中規定對破根本戒者必須予以摒棄。

  三.守密乘戒應遠離破戒之人

  如果具有生圓次第的功德,三昧耶也很清凈的修行人,和破了密乘根本戒的人一起吃飯、說話,甚至只飲用同一條河流中的水,都會因此得到偶失以及友失的過患。  友失就是與明知是破戒之人接觸,因他而造大量惡業,從而失壞自己的三昧耶。偶失則是在與明知是破戒之人接觸的過程中,與他同吃、同住,甚至共同求法時所失壞的三昧耶。  密續云:  交往滿足失壞者,失壞非器為說法,  不避失壞失壞者,失壞障過所染污,  為現生緣後世障,以愧悔心誠懺悔。  即與破戒者或交往、或滿足其願望,或為他及非法器的人說法,或不遠避,這樣就會被破戒人的障過所染污,對今生造成違緣,對後世造成障礙,故應以悔愧之心誠心懺悔。在一起修行的人中,如果有一個失壞三昧耶的人,則其餘具足三昧耶的人雖有百千,也不能得到少許的修行之果,譬如一滴壞乳,能使滿壺的清凈乳汁變壞。如《總集續》中說:  譬如一滴乳,若壞盡皆壞。  一行人失壞,諸行人失壞。  從上可以清楚明確地知道破戒的過患,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個密乘行者,就可以行持瑜伽士的許多甚深難思的行為,而對什麼也不在乎,到第四部分之後,大家就會知道密乘戒律的嚴格甚至遠遠超過顯宗戒律。  在末法時代中,有很多人從表面上看是修行人,其實內心中沒有聞思修的意樂與功德,整日四處遊盪,這種人在非常短的時間中也會失壞很多戒律。對於這些可憐的人,我們在行為上應該遠離,但在內心不能生起煩惱而去說他們的過失,也不能嫌棄、嗔恨,而應替他們念經咒懺悔,迴向善根或祈求上師三寶救度他們。我們應該謹記佛在《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中的教導:「自於禁戒,清凈守持,見毀戒者,起大悲愍,不應於彼生嫌恚心。」

      摘自《走向解脫——三乘根本戒概述》

版權所有 ? 2008 噶陀仲巴活佛 皖ICP備05001609成都網站建設:銳狐網路
推薦閱讀: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印光大師:愚人見其有神通,遂謂是菩薩
龍樹菩薩略傳
身安則道隆,地藏菩薩、准提咒、堅牢地神的求財增福之法

TAG:菩薩 | 龍樹菩薩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