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必知:小劑量阿司匹林的用藥交待

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一級、二級預防的基礎藥物,數以億計的患者在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消化道不良反應明確,發生率較高,胃出血和穿孔甚至是致死性的——但小劑量阿司匹林的用藥交待,你真正做到了嗎?

作者:張藥師

來源:葯評中心

在切入正題之前,小編先送上條關於阿司匹林的5條用藥小貼士,給各位界友開開胃:

1、腸溶片應餐前服用,用溫水送服;

2、當出現上腹不適或出血癥狀發生時,應及時就診;

3、日常監測糞便顏色,當出現血便、黑便時,應及時就診;

4、每1~3個月定期檢查糞便潛血及血常規;

5、用藥期間禁止飲酒。

以上這些「開胃菜」都已經叮囑過患者啦?Good job!但,還有以下4條用藥交待,需要你爛熟於心,並通過或書面或口頭的方式給患者解釋清楚!(任重道遠吶,拍肩!)

1、腸溶阿司匹林需要用藥交待嗎?

阿司匹林導致的消化道不良反應從輕微消化不良到致命性消化性潰瘍出血和穿孔等等不一而足。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不但可使消化道損傷危險增加2~4倍,其導致嚴重消化道出血的絕對危險為0.12%。

高質量的阿司匹林腸溶包衣在十二指腸內的鹼性環境下溶解,因此可避免對胃黏膜的直接損傷,但不能明顯降低胃腸道的出血風險,因此,腸溶阿司匹林仍需要用藥交待。這是因為,阿司匹林誘發消化道出血的機制中,除了對胃腸道黏膜的直接損傷作用外,阿司匹林可抑制環氧化酶(COX)活性,減少胃腸粘膜保護因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的合成,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導致出血。

2、阿司匹林應該餐前還是餐後服?

阿司匹林普通製劑的傳統用法是餐後服用,旨在通過食物的緩衝減少其對胃腸黏膜的直接損傷作用,但腸溶阿司匹林抗酸不耐鹼,若餐後服用並不能體現腸溶片的優勢。

這是因為,進餐後由於食物的緩衝作用胃內的酸性環境得到稀釋,胃內pH值升高,便於腸溶衣的溶解;此外,藥片與食物的混合使藥物在胃內的停滯時間延長,腸溶衣破壞加劇。相反的,餐前服用時,由於空腹胃內酸性環境強,腸溶衣不易溶解並加速胃排空,使藥物在胃內停留時間縮短,從而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損傷作用。

觀察性研究亦證實:餐前服用腸溶阿司匹林可以明顯降低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於餐後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出現上腹痛、燒灼感等不適反應的患者,當改為餐前20~30min 服藥後,大部分患者消化道不適癥狀消失。

因此,阿司匹林腸溶片應建議患者餐前服用以減少胃黏膜損傷的發生。

3、腸溶片需要交待「不能嚼碎服」嗎?

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最常用的方法是:口服,每天100mg,飯前用適量水送服。

由於阿司匹林腸溶片具有抗酸性,所以阿司匹林腸溶片相對普通片來說其吸收延遲3~6小時左右。

當患者出現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時:建議首次劑量300 mg,嚼碎後服用以快速吸收(不限於腸溶阿司匹林)。

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必交待「不能嚼碎服」,以免患者誤解,延誤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時的自救。

4、其他需要交待患者的注意事項

(1)用藥期間出現任何上腹部不適時,如噁心、嘔吐、腹痛、腹脹、厭食、反酸、噯氣、燒心、燒灼感等,或出現血腫、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牙齦出血等,應及時就診;

(2)由於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消化道癥狀不明顯,應提醒患者監測糞便顏色,當出現血便或黑便時,及時就診;

(3)阿司匹林服藥後12個月內為消化道損傷的多發階段,3個月時達高峰。臨床醫生應提醒患者每1~3個月定期檢查糞便潛血及血常規,一旦出現白細胞、血小板計數下降或血紅蛋白降低時應停葯並及時就診;

(4)對高危患者: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病史、有消化不良或有胃食管反流癥狀、Hp感染等患者,以及聯合使用其它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s)或糖皮質激素、活血化瘀中成藥的患者,最初3個月內每2周監測1次糞便潛血及血常規;

(5)乙醇可加劇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損害作用,患者應避免飲酒。


推薦閱讀:

整容記 丨 美容手術是很賺錢,但那些燒傷的畸形的病人,更需要醫生
10年澳大利亞醫生路1:另類的我選擇出國,那是2004年。
原來醫生才是最牛的段子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醫生有可能殺了你嗎?
急診科醫生是專門學「急診」的嗎?

TAG:醫生 | 用藥 | 阿司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