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准穴道的決竅
如何找准穴道的決竅
穴道療法最難的,就是穴道的找法。 沒有什麼比穴道療法更適宜作為家庭療法的。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尋找穴道的訣竅,自然因找穴道困難,而不被廣泛使用,真是可惜。 還有,關於穴道療法的書雖大量出版,可惜的是,簡單且準確地介紹尋找穴道的訣竅的書並不多見。這使得外行人即使想到要利用穴道療法,也無法如願。 因此,本站在嚴選特別有效穴道的同時,也儘可能詳細地介紹任何人都能簡便地找到穴道的方法。 尋找穴道的訣竅,在本站相關疾病穴道療法的網頁中都有詳細的說明。這裡僅就一般尋找穴道的訣竅,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穴道,也就是出現反應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 ①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 ②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 ③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 ④出現黑痔、斑(色素沉澱); ⑤和周圍的皮膚產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 這些反應有無出現,是有無穴道的重要標誌。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道,先壓壓、捏捏皮膚看看。若出現前述的反應,即可判斷有穴道在。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頻頻出現「兩指寬」、「三指寬」等字眼,這是計算穴道位置時的基準,有「同身尺寸」之說。例如,「一指寬」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寬度;「兩指寬」則是指食指與中指並列,第二關節(指尖算起的第二個關節)部分所量的寬度。
手指的大小、寬度,依年齡、體格、性別而有極大的不同。以此法確定穴道位置時,務必以患者的指寬度來找。 頭部穴點陣圖(正面):
一、頭維穴:
尋找方法: 取頭維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此穴在頭側部髮際里,位於髮際點向上一指寬,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病徵: 頭維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頭維可以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等面部疾病。細節內容請參閱相關網頁「按摩療法治療臉部痙攣、疼痛」。
二、髮際點:
取穴方法: 髮際點穴位於太陽穴上部髮際的「前額髮際點」,也就是用手按發角會感到疼痛之處。 主治疾病: 髮際點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髮際點可以除去睡意,即時見效,非常靈驗。利用此穴來驅除睡意的具體方法請參閱相關網頁「去除睡意的指壓法」。
三、陽白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患者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勢,陽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厘米處。 主治病徵: 陽白穴的主治病徵為:對於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等病徵的治療都有顯著的效果。至於三叉神經痛的治療請參閱本站相關網頁:「穴道刺激法治療三叉神經痛」。治療三叉神經痛 疼痛中,沒有像三叉神經痛那樣劇烈的了,因而,它甚至有「疼痛之王」之稱。據患者形容:像一百根針刺的感覺,像刀割一般……。 即使像吃東西啦,講話啦等極輕微的刺激,這類痛苦也會席捲而來,真令人無法忍受。發作雖不會持續太長,但發作期間,卻會讓患者嘗到如下地獄般的痛苦。 對三叉神經痛,採用藥物或神經阻滯的辦法都有效。所謂神經阻滯,就是利用阻滯麻醉注射針直接刺在神經或其附近,注入藥液,以阻斷神經興奮的傳導。此法若成功,痛覺便會在瞬間消失。 治療三叉神經痛時,也可使用神經阻滯,但最好不要一開始就使用,而是在使用過穴道療法、中藥和西藥都沒有效果時,最後的手段才是神經阻滯。穴道療法這種方式對身體最自然,治療後的效果最佳。 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下關穴、陽白穴、頰車穴,還有合谷穴,對三叉神經痛都有效。 一邊開口、閉口,一邊從耳洞前面,沿顴骨弓(顴骨下緣,呈弓狀)往鼻子方向觸摸。途中,張口時,會有凹陷之處是下關穴。 頰車穴在下頜骨的角上,也就是從下頦的腮邊,往鼻子方向,斜上方1厘米左右的凹陷處即是。陽白穴則在兩眼直視前方時,瞳孔正上方眉毛上緣起,大約往上2厘米的地方。 指壓時,用食指或大拇指指腹按住穴位,稍稍用力慢壓,或用綁好的5、6支牙籤來刺激穴道也很有效果。 對治療三叉神經痛有效的中藥 現代醫學的治療方式,和「五苓散」這種中藥並用,可以提高效果。前述及的西藥副作用強,並不希望大量使用,或長期服用。而在這點上,副作用小的五苓散就可安心的長期服用。特別是有激渴,大量攝取水分,尿量卻少,容易頭昏眼花、浮腫、目眩等這些癥狀的人,使用五苓散,就十分有效。
四、印堂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以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印堂穴位於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主治疾病: 印堂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此穴治病舉列:「穴道指壓法治療鼻內膿疙疽」 。
五、攢竹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應要求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攢竹穴在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 主治疾病: 攢竹穴的主治疾病為:迎風流淚(俗稱漏風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勞、眼部常見疾病、假性近視等。在學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節就是指壓按摩此穴,可見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六、睛明穴:
取穴方法: 找尋此穴道時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睛明穴位於眼部內側,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 睛明穴的主治疾病為:迎風流淚、偏頭痛、結膜炎、瞼緣炎、眼睛疲勞、眼部疾病、三叉神經痛、近視等。此穴同樣是治療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對於經常用眼的人士來講,更應該熟練準確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簡單的按摩一兩分鐘,就可以明顯的緩解眼部疲勞,對於學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預防近視的穴道之一,此外,還有攢竹穴、四白穴、太陽穴、承泣穴、魚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來做,效果會更佳。
七、承泣穴: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勢,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 主治疾病: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為:近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等常見的多種眼部疾病,當然需要採用其他相關穴道一同治療才能取得顯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療法中治療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八、四白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四白穴位於面部,雙眼平視時,瞳孔正中央下約二厘米處(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主治病症: 四白穴的主治病症為:指壓該穴道,能提高眼睛機能,對於近視、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療效。通過指壓此穴道來減輕色盲的穴道指壓方法請參閱網頁:「穴道療法治療色盲」。
九、迎香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卧姿勢,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主治疾病: 迎香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其細節見於本站「穴道指壓法」欄目中的相關網頁「指壓療法快速止牙痛」。
十、水溝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常常採用仰靠坐位的姿勢,水溝穴即人中穴,位於上唇上中部,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的交點。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主治病症: 水溝穴的主治病症為:人事不醒、心腹絞痛、劇烈腰背痛等。人中穴為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個相當危險的部位,如果採用此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時候,注意力道不要過於強烈。
十一、瞳子髎: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以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瞳子髎穴位於面部,眼睛外側一厘米處(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主治病徵: 瞳子髎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此穴,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治療常見的眼部疾病,並可以去除眼角皺紋。而利用該穴道去除眼角皺紋的方法,細節請參閱相關網頁:「 去除眼角皺紋指壓法 」。頭部穴位(背部):
十二、百會穴: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的姿勢,百會穴位於人體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後髮際正中點。) 主治疾病: 百會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本站涉及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低血壓、治療圓形脫髮症、穴道指壓法治療宿醉、增進耐性的指壓法等內容。
十三、後頂穴:
十四、風府穴:
取穴方法: 取此穴時通常採用俯伏、俯卧或正坐的取穴姿勢,風府穴位於後頸部,兩風池穴連線中點,頸頂窩處。 主治疾病: 風府穴的主治疾病為:按摩此穴道對於治療多種頸部疾病、頭部疾病都很有療效,是人體督脈上重要的穴道之一。
十五、啞門穴:
尋找方法: 取穴的時候通常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姿勢,以便實施者能夠準確的確定穴道和順利的實施按摩手法。啞門穴位於後頸部,在後正中線上,第一頸椎棘突下。 主治病徵: 啞門穴的主治病徵為:啞、頑固性頭痛、失眠、精神煩躁、鼻出血、嘔吐不止、癲癇、癱瘓等。此穴為人體督脈上重要的俞穴之一,在治療多種頭部、頸部疾病以及神經疾病時,都是必選穴,非常具有醫學研究價值。
十六、完骨穴:
尋找方法: 完骨穴找法:觸摸耳垂後面,有稱為「乳突」的凸骨,從此骨下方沿後緣,觸摸上方的骨頭,有一淺凹。一壓,即有震動感,這就是此穴。 主治病徵: 完骨穴的主治病徵為:失眠、三叉神經痛、偏頭痛、頸部酸痛等。該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刺激療法有:治療落枕、治療失眠、治療頭痛等。
十七、風池穴: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的時候應該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勢,以方便施者準確取穴並能順利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或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主治疾病: 風池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按摩法有:穴道刺激療法治療目眩、治療肩膀酸痛、治療頭痛等。
十八、天柱穴:
尋找方法: 天柱穴找法:在後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主治病徵: 天柱穴的主治病徵為:頸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壓、目眩、頭痛、緩解眼睛疲勞等。該穴道是治療頭部、頸部、脊椎以及神經類疾病的重要首選穴之一,本站有關此穴道的指壓法列舉如下:按摩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療疼痛、麻痹等後遺症、治療宿醉、穴道指壓法治療憂鬱症等。頭部穴位(側面):
頭部側面圖
十九、太陽穴:
定位方法: 取此穴的時候通常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勢,以便於實施者能夠準確取穴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太陽穴位於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後一橫指凹陷處。 主治病症: 太陽穴的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此穴道按摩療法舉例:穴道指壓法治療初期白內障。
二十、下關穴:
尋找方法: 取穴道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勢,下關穴位於頭部側面,耳前一橫指,顴弓下陷處,張口時隆起,閉口取穴。 主治病徵: 下關穴的主治病徵為:牙痛、三叉神經痛、張嘴困難、口眼歪斜、顳頜關節炎等。
二一、客主人:
取穴方法: 尋找此穴道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勢,位於頭部側面,在戴眼鏡臉側中央骨窪處叫客主人穴。 主治疾病: 客主人穴的主治疾病為:只要指壓此處視神經,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勞。經常按摩此穴對於矯正青少年的假性近視效果顯著,具體按摩方法見於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假性近視」。
二二、耳門穴: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時通常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姿勢,以便實施者能夠準確的找尋穴道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耳門穴位於頭部側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張口時取穴。在聽宮的稍上方。 主治疾病: 耳門穴的主治疾病為:耳鳴、聾啞、牙痛、以及其他常見的耳部疾病等,該穴是治療多種耳疾重要的首選穴位之一。
二三、聽宮穴:
尋找方法: 取該穴道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勢,聽宮穴位於頭部側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門穴的稍下方即是。 主治病徵: 聽宮穴的主治病徵為:耳鳴、三叉神經痛、頭痛、目眩頭昏。本站此穴治病指壓法舉例:按摩療法治療臉部痙攣、疼痛。
二四、翳風穴:
尋找方法: 定位此穴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取穴姿勢,翳風穴位於頭部側面,耳朵下方耳垂後遮住之處(當耳後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疾病: 翳風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翳風穴對去除慵懶感、產生活力非常有效。具體細節請參考相關網頁:「穴道指壓法去除慵懶感」。
二五、頰車穴:
取穴方法: 定位該穴道時一般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勢,以方便實施者準確的找尋穴道和順利的實施各種按摩手法。頰車穴位於頭部側面下頜骨邊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約一厘米處的凹陷中。 主治疾病: 頰車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於速止下齒牙痛非常有效。此外,還可以配合下關、陽白、合谷穴來緩解三叉神經痛,細節見於相關網頁「穴道刺激法治療三叉神經痛」。
二六、大迎穴:
取穴方法: 尋找此穴道的時候通常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勢,大迎穴位於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主治疾病: 大迎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大迎穴,有增進臉部血液循環和使皮膚緊縮的功能,可以消除雙下巴,相關細節內容見於按摩療法欄目中的網頁「指壓法消除雙下巴」。
二七、人迎穴:
尋找方法: 取此穴道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勢,人迎穴位於頸部,前頸喉結外側大約三厘米處。 主治癥狀: 人迎穴的主治癥狀為:指壓人迎穴,有利於增進面部血液循環和使臉部皮膚緊縮的功能,可以去除雙下巴。(具體細節內容請參閱按摩療法欄目中「指壓法消除雙下巴」網頁)胸腹部穴位: 二八、天突:
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靠坐位的姿勢,天突穴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 主治病症: 天突穴的主治病症為:打嗝、咳嗽、嘔吐、神經性嘔吐、咽喉炎、扁桃體炎、喉嚨的疾病。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利用穴道指壓法止咳。
二九、膻中:
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膻中穴位於人體胸部,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 主治病症: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胖、過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胸部健美的指壓法。
三十、鳩尾: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鳩尾穴位於心窩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處。 主治疾病: 鳩尾穴的主治疾病為:消除疲勞、治療暈車暈船、可以緩解焦躁性格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治病療法的網頁如下:消除疲勞的指壓法、穴道指壓法治療暈車暈船、利用穴道指壓法矯正焦躁性格等。 三一、巨闕:
取穴方法: 取穴道的時候通常讓患者採用仰卧的姿勢,以便實施者能夠準確的找尋穴道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巨闕穴位於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處,再向下二指寬即為此穴。 主治疾病: 巨闕穴為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胃腸疾病很有療效。 三二、中脘: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主治疾病: 中脘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噁心、穴道指壓法治療燒心、噯氣、按摩治療慢性肝炎、按摩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三三、水分:
定位方法: 取穴道的時候通常讓患者採用仰卧的姿勢,以便實施者能夠準確的找尋穴道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水分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上一指寬處(即拇指的寬度)。 主治病症: 水分穴為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主治病症為:腹瀉、浮腫水腫、腹水(腹積水)等。三四、氣海: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氣海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主治癥狀: 氣海穴的主治癥狀為:婦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兒童發育不良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指壓按摩療法治療怯寒症、治療精力減退指壓法等。三五、關元: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關元穴的主治疾病為: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遺尿、尿血、尿頻、尿瀦留、尿道痛、痛經、閉經、遺精、陽痿;此外,對神經衰弱、失眠症、手腳冰冷、蕁麻疹、生理不順、精力減退、太胖(減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療效。此穴為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克服怯弱性格的指壓法、強化夫妻性生活的指壓法、延長性慾時間的指壓法等。三六、中極: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中極穴位於人體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將恥骨和肚臍連線五等分,由下向上1/5處即為「中極穴」。 主治疾病: 中極穴的主治疾病為: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頻、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順、精力不濟、冷感症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位按摩治療膀胱炎、穴道指壓法治療圓形脫髮症。 三七、氣舍: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氣舍穴位於上胸部,鎖骨根部稍中之處。 主治癥狀: 氣舍穴為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其主治癥狀為:不停的打嗝時,可以利用指壓法指壓氣舍穴,對止嗝非常有效,具體內容請參閱本站相關網頁:利用穴道指壓法止嗝。 三八、俞府: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俞府穴位於上胸部,人體正面中線左右三指寬,鎖骨正下方。 主治疾病: 俞府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氣喘突然發作的時候,可以指壓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達到效果,相關詳細內容見於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氣喘發作。三九、或中: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或中穴位於人體胸部,在「俞府穴」正下方,下一肋間隙中。 主治疾病: 或中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氣喘突然發作的時候,可以指壓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達到效果,具體細節請參閱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氣喘發作。四十、期門: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期門穴位於胸部,乳頭直下,與巨闕穴齊平。 主治癥狀: 期門穴的主治癥狀為:肝病、胸部疼痛、蕁麻疹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刺激療法治療肝病。 四一、日月: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日月穴位於上腹部,乳頭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處「期門」之下,第七肋間隙中。(或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癥狀: 日月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主要穴道之一,其主治癥狀為:可以防止肌肉老化,增強性能力的指壓穴道之一,具體詳細內容以及注意事項見於相關網頁:增強性能力的指壓法。 四二、天樞:
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主治病症: 天樞穴的主治病症為: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下痢。 四三、氣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氣穴位於下腹部,關元穴左右一指寬處。 主治癥狀: 氣穴的主治癥狀為:生理不順、腰部疼痛、冷感症等。該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道。四四、大巨: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大巨穴位於人體下腹部,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四等分,從肚臍往下四分之三點的左右三指寬處,即為大巨穴。 主治疾病: 大巨穴的主治疾病為:腹瀉、便秘、增進食慾、腰疼、月經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此穴位為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胸部健美的指壓法、增進食慾的穴道刺激療法、穴道刺激療法治療腹瀉等等。 四五、大赫:
取穴方法: 取穴時,患者可採用仰卧的姿勢,大赫穴位於下腹部,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四點的左右一指寬處,即為此穴。 主治疾病: 大赫穴的主治疾病為:陽痿、早泄、膀胱疾病等。該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道。人體背部穴位:四六、大椎:
取穴方法: 取穴時正坐低頭,大椎穴位於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主治疾病: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四七、陶道:
定位方法: 取穴時採用俯伏坐位,陶道穴位於頸部下端,當後正中線上,第一胸椎棘突和第二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病症: 陶道穴的主治病症為:指壓此穴道,可以治療痔瘺、痔核、裂痔等疾病,具體細節請參閱本站穴道指壓法相關網頁「治療痔瘺、痔核、裂痔」。此外,此穴還可配合其他穴位用來治療頸部、肩部,以及相關的內臟病症。四八、身柱:
定位方法: 取穴時採用俯伏坐位,身柱穴位於後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 主治病症: 身柱穴的主治病症為:小兒夜啼哭、抽風、幼兒體質虛弱、感冒、哮喘、夜尿症、肩膀僵硬等等。
四九、神道:
定位方法: 取穴時採用俯伏坐位,神道穴位於後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五、第六胸椎中央處。 主治病症: 神道穴的主治病症為:暈眩、頸部酸楚、肩部酸楚、心悸、呼吸困難、情緒不安、紅臉症等。
五十、至陽:
尋找方法: 俯伏坐位。至陽穴位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疾病: 至陽穴的主治疾病為:腰背疼痛等。
五一、脊中:
取穴方法: 取穴時採用俯伏坐位,脊中穴位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處。 主治疾病: 脊中穴的主治疾病為:風濕痛、腰腿疼痛等疾病。
五二、治喘:
尋找方法: 取穴位的時候應採用坐位,治喘穴位於肩頸部,大椎穴左右約二厘米處的凹窪中。 主治疾病: 治喘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治喘穴,對於治療氣喘發作非常顯效,請參閱「穴道指壓法治療氣喘發作」網頁。
五三、肩井:
取穴方法: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勢,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主治疾病: 肩井穴的主治疾病為:肩酸痛、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
五四、曲垣:
尋找方法: 曲垣穴位於背部左右肩胛骨內上側。 主治癥狀: 曲垣穴的主治癥狀為:指壓此穴,就可以使身體感到輕鬆,情緒穩靜;對於使水蛇腰變直也很有效。
五五、天宗:
尋找方法: 取穴時採用正坐,自然垂臂姿勢。天宗穴位於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病徵: 天宗穴的主治病徵為:肩膀酸痛、五十肩、治療肩部疾病等。
五六、命門:
尋找方法: 取穴時採用俯卧的姿勢,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主治癥狀: 命門穴的主治癥狀為:腰痛、腎臟疾病、夜啼哭、精力減退、疲勞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五七、腰俞:
尋找方法: 取穴時一般採用俯卧姿勢,腰俞穴位於腰部,臀溝分開處即是。 主治疾病: 腰俞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腰俞穴可以治療痔瘺、痔核、裂痔等疾病。具體細節請參閱本站「 穴道指壓法治療痔瘺、痔核、裂痔 」網頁。此外腰俞穴也是治療腰部、腿部以及內臟疾病的重要穴位。
五八、腰陽關:
尋找方法: 俯卧,腰陽關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主治疾病: 腰陽關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於治療腰部怕冷症非常顯效,具體細節請參閱本站「穴道指壓法」欄目中的「治療怯寒症」網頁。此外,此穴可配合督脈俞穴來主治神志、熱病及腰骶、背、頭、頸局部疾病和相應的內臟疾病。
五九、上仙點:
定位方法: 上仙點位於腰骶部下端,第5腰椎正下方凹陷處,取穴時宜採用俯卧姿勢。 主治病症: 上仙點的主治病症為:指壓上仙點穴,對於治療閃腰、慢性腰痛非常顯效,具體細節請參閱本站穴道指壓療法欄目中的「治療閃腰、慢性腰痛」網頁。
六十、六華灸穴:
尋找方法: 六華灸穴位於:首先設定它是連接肩胛骨下端的線,它的中心位於第七、八根胸椎之間,如圖所示,先找①處,再由①向下二格尋找②,再由②向下二格尋找③,在①②③各點左右處約二指處便是「六華灸穴」。 主治癥狀: 六華灸穴的主治癥狀為:此穴是對任何胃腸病以及內臟疾病治療都極具效果的穴位。此穴的細節用法請參閱「穴道指壓法治療噁心」網頁。
六一、風門:
取穴方法: 取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風門穴位於背部,從朝向大椎下的第2個凹窪(第2胸椎與第3胸椎間)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處(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兩處就是「風門穴」。 主治疾病: 風門穴的主治疾病為:感冒、頸椎痛、肩膀酸痛等。此穴治療感冒請參閱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感冒」。
六二、肺俞:
取穴方法: 定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肺俞穴位於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主治疾病: 肺俞穴的主治疾病為: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細節請參閱網頁:利用穴道指壓療法止痰、去除雀斑、蕎麥皮指壓法等內容。
六三、心俞:
尋找方法: 取穴時一般可以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心俞穴位於人體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或左右約1.5寸)。 主治病徵: 心俞穴的主治病徵為:心經及循環系統疾病,胸痛、心悸亢進、暈車、頭痛、噁心想吐、神經官能症等。治療相關請參閱於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疾病性氣喘」、「強化夫妻性生活的指壓法」等。
六四、膈俞: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的時候一般採用俯卧的姿勢,膈俞穴位於身體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主治疾病: 膈俞穴的主治疾病為:慢性出血性疾病、貧血、呃逆、神經性嘔吐、蕁麻疹、皮膚病等。六五、肝俞:取穴方法: 定位時常採用正坐或俯卧的取穴姿勢,肝俞穴位於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開1.5寸)。 主治疾病: 肝俞穴的主治疾病為:胃腸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膚粗糙、失眠等。六六、膽俞:取穴方法: 取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膽俞穴位於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主治疾病: 膽俞穴的主治疾病為:膽經疾病,如膽囊炎、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肝炎等。請參考相關網頁:「按摩治療慢性肝炎」。六七、脾俞:尋找方法: 取穴位的時候應採用俯卧的姿勢,脾俞穴位於人體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主治癥狀: 脾俞穴的主治癥狀為: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其他細節請參閱如下網頁:「指壓法治療偏瘦、過分苗條」。六八、胃俞:尋找方法: 定位該穴道時常常採用俯卧的取穴姿勢,以便於相應穴道療法的順利進行,胃俞穴位於身體背部,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即是。 主治病徵: 胃俞穴的主治病徵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胃潰瘍、胃炎、胃痙攣、嘔吐、噁心等。該穴道還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療由於胃腸功能引起的身體消瘦等消化系統病徵,細節請參閱於「指壓法治療偏瘦、過分苗條」網頁。 六九、腎俞:定位方法: 取穴時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腎俞穴位於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主治病症: 腎俞穴的主治病症為: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細節請參閱本站「穴道指壓療法」相關網頁。七十、膏肓:取穴方法: 尋找穴位時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膏肓穴位於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 主治疾病: 膏肓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可以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具體細節請參閱相關網頁:「按摩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七一、志室:尋找方法: 尋找此穴位時通常採用俯卧的姿勢,志室穴位於身體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左右五厘米處(或左右旁開3寸)。 主治疾病: 志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道,可以影響副腎分泌的與脂肪代謝有關的荷爾蒙,可除去現有脂肪,治療腹部贅肉。此外,還可以強化夫妻性生活,對陽痿、早泄、遺精、陰囊濕疹、腰痛等病都很有效。有關內容請參閱如下網頁:「強化夫妻性生活的指壓法」、「去除腹部贅肉指壓法」等等。七二、肩外俞:取穴方法: 肩外俞穴位於背部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突起中間向左右各四指幅處。 主治疾病: 肩外俞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道,可以使體內血液流暢,對緩解並治療肩膀僵硬、耳鳴非常有效;此外,還可以治療精神性陽痿等疾病,治療該疾病要和手三里穴位一起配合治療才能發揮顯著的療效,具體細節見於相關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精神性陽痿」。七三、厥陰俞:取穴方法: 取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厥陰俞穴位於人體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上方,左右二指寬處(約二厘米左右)。 主治疾病: 厥陰俞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厥陰俞,可以治療疾病性氣喘、止咳;此外還能使胸部伸張,使怯弱性格者緩解緊張,降低自我防衛意識,從而增加自信,克服掉懦弱的性格。具體細節請參閱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疾病性氣喘、利用穴道指壓法止咳、克服怯弱性格的指壓法。七四、三焦俞:尋找方法: 取穴時常採用俯卧姿勢,三焦俞穴位於腰部,當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主治癥狀: 三焦俞穴的主治癥狀為:發燒、腰痛、精力減退、青春痘、贅疣、糖尿病等。請參閱「 治療糖尿病代表性穴位是『三焦俞』」網頁相關內容。七五、大腸俞:取穴方法: 尋找此穴道時通常採用俯卧的姿勢,大腸俞穴位於人體腰部,當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或左右旁開1.5寸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大腸俞穴的主治疾病為:腰痛、腹瀉、便秘、髖關節疼痛等。此穴與小腸俞配合可以明顯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具體內容見於相關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早泄」。七六、關元俞:取穴方法: 尋找此穴位時常採用俯卧的姿勢,關元俞穴位於身體骶部,當第五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即是。 主治疾病: 關元俞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道,可以延長性慾時間,提高男性勃起功能。採用此穴做相應治療時,應該同時與三焦俞穴配合,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請參閱本站穴道指壓療法欄目網頁:「延長性慾時間的指壓法」。七七、小腸俞:尋找方法: 取穴時常採用俯卧姿勢,小腸俞穴位於骶部,當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寬處,與第一骶後孔齊平。 主治病徵: 小腸俞穴的主治病徵為:下腹部腫脹、下腹部疼痛、腳部腫脹、夜尿症等。此外此穴和大腸俞穴配合可以明顯改善男性早泄狀況,見於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早泄」。七八、膀胱俞:取穴方法: 定位該穴道時常採取俯卧的姿勢,膀胱俞穴位於身體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寬處,與第二骶後孔齊平。 主治疾病: 膀胱俞穴的主治疾病為:夜尿症、膀胱腎臟疾病等人體上肢穴位:七九、內關穴:尋找方法: 取此穴道時應要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勢,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從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或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癥狀: 內關穴的主治癥狀為: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呃逆、腹瀉、精神異常等。該穴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種疾病按摩治療時的首選穴。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風濕疼痛、治療月經痛 等。 八十、外關穴:尋找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病徵: 外關穴的主治病徵為:手腳麻痹、肘部酸痛、手臂疼痛、偏頭痛、落枕、肋間神經痛等。該穴為人體手少陽三焦經上的重要穴道,本站有關該穴道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風濕疼痛 、治療肋間神經痛等。 八一、曲池穴:尋找方法: 取該穴道時患者應採用正坐,側腕的取穴姿勢,曲池穴位於肘部,尋找穴位時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 主治癥狀: 曲池穴的主治癥狀為:老人斑、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癱、麻、痛;高血壓、貧血等。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刺激療法治療糖尿病 、治療老人斑皮膚粗糙等。八二、盡澤穴: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仰掌並微曲肘的取穴姿勢,尺澤穴位於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該穴上方3-4厘米處用手強壓會感到疼痛處,就是「上尺澤穴」。 主治疾病: 尺澤穴的主治疾病為:喉嚨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指壓法有:治療喉嚨痛、鼻塞。八三、治癢穴:尋找方法: 取此穴道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勢,治癢穴的具體找法:在手腕放下時,從肩膀凹窪,以垂直線而下,該線與乳頭的水平線相交處。 主治疾病: 治癢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濕疹等騷癢類疾病很有療效,具體指壓法請參考本站相關內容:穴道指壓法治療濕疹。八四、孔最穴: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伸前臂仰掌,孔最穴位於前臂部位,前臂內側,在太淵穴與尺澤穴連線的上4/9處。 主治疾病: 孔最穴的主治疾病為:哮喘、咳嗽、痔瘡、肘部疼痛、喉嚨疼痛等。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療法有:治療哮喘、穴道刺激法治療喉嚨疼痛。 八五、列缺穴:尋找方法: 取此穴位時患者應正坐或仰卧,微曲肘,側腕掌心相對,列缺穴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或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主治癥狀: 列缺穴的主治癥狀為:指壓列缺穴,可以使手動脈及血液流動,對於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非常有效。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八六、陽池穴:尋找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陽池穴位於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或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主治疾病: 陽池穴的主治疾病為:手腕疼痛、腕部疾病、掉發等病症。該穴為人體手少陽三焦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指壓療法有:治療手腕或腳脖子扭筋。 八七、神門穴:定位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仰掌的取穴姿勢,神門穴位於手腕部位,手腕關節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主治病症: 神門穴的主治病症為: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該穴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八八、合谷穴: 取穴方法: 確定此穴時應讓患者側腕對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於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再介紹一種簡易找法: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合谷穴的主治疾病為:牙疼痛、牙齦疼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這裡順便提及一下合谷穴指壓的小竅門: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道的療效。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扁桃腺疼痛。 八九、中渚穴:定位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俯掌的姿勢,少沖穴位於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緣,靠無名指側的邊緣上。 主治病症: 少沖穴的主治病症為:心悸、喉嚨疼痛、胸部疼痛等。該穴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刺激療法有:穴道療法治療心悸。九十、少沖穴:定位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俯掌的姿勢,少沖穴位於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緣,靠無名指側的邊緣上。 主治病症: 少沖穴的主治病症為:心悸、喉嚨疼痛、胸部疼痛等。該穴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刺激療法有:穴道療法治療心悸。九一、落枕穴:尋找方法: 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 主治癥狀: 落枕穴的主治癥狀為:此穴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為落枕穴,具體的指壓方法以及注意事項請參閱如下網頁:穴道刺激療法治療落枕。九二、指間穴:尋找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指間穴位於手背,各個手指的分叉處,稍靠手背側之處。 主治疾病: 指間穴為人體手部的重要穴道。主治疾病:指壓指間穴,可以治療手腳冰冷,具體細節請參考於相關網頁:穴道刺激療法治療手腳冰冷。 九三、太淵穴:定位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伸臂仰掌的取穴姿勢,太淵穴位於手腕部位,手腕橫紋上,拇指根部側即是。 主治病症: 太淵穴的主治病症為:指壓太淵穴,對於腕部疾病有療效。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九四、口內點: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仰掌的姿勢,口內點位於手掌部位,中指指根中央處即是。 主治疾病: 口內點為人體手掌部位對應全身反射區之一,其主治疾病為:按摩此穴,對於治療口腔炎非常有療效,具體細節請參閱相關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口腔炎。 九五、腸胃點:尋找方法: 胃腸點位於手掌生命線的正中央。生命線即手掌上重要的三大主線之一。起源於食指與拇指之間,其終點一般都會延伸到手腕線部位,有的稍短些。這條生命線的中點即為此穴。 主治病徵: 胃腸點為人體手掌部位對應全身的反射點之一,其主治病徵為:指壓「胃腸點」就延緩身體老化,也預防眼睛老化,對於治療老花眼非常有療效,具體細節請參考以下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老花眼。 九六、手三里:定位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側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勢,手三里穴位於前臂,手肘彎曲處向前3指幅,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用手按就痛之處。 主治病症: 手三里穴的主治病症為:指壓手三里對精神鎮定有效,可治療精神性陽痿;此外,對齒痛、喉腫也很有效。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指壓法有:治療手腕筋肉疼痛、治療精神性陽痿等。人體下肢穴位:九七、膝眼:尋找方法: 取該穴道的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的取穴姿勢,膝眼穴位於臏部,取穴時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凹陷處即是。 主治病徵: 膝眼穴主治病徵為:指壓此穴,可以治療膝關節疼痛等腿部疾病,具體細節請參考如下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膝關節疼痛。 九八、梁丘:尋找方法: 梁丘穴位於: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凸出處的凹窪;從膝蓋骨右端,約三個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該穴。 主治癥狀: 梁丘穴的主治癥狀為:胃痙攣、腹瀉、膝蓋頭痛、浮腫等。該穴為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指壓按摩療法治療怯寒症。 九九、復溜:取穴方法: 取穴時,患者應正坐或者仰卧。復溜穴位於小腿里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疾病: 復溜穴的主治疾病為:腎炎、神經衰弱、精力衰退、記憶力減退、手腳冰冷、手腳浮腫。該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俞穴,本站有關此穴位的療法有:增強記憶力的穴道刺激法、摩擦腳踝可使精力充沛。 一百、陰谷:尋找方法: 取該穴道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勢,陰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關節內側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主治疾病: 陰谷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對於治療多汗症非常有效,具體細節請參考本站穴道指壓法欄目中相關內容:治療出汗多汗。一零一、血海:尋找方法: 取該穴時候患者應採用仰卧或正坐、屈膝的姿勢,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三指寬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到痛的地方,有稱為「血海」的穴位。 主治病徵: 血海穴的主治病徵為:生理不順、膝蓋疼痛、更年期障礙(更年期綜合症)、生理痛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更年期障礙。 一零二、承山:取穴方法: 取穴時應採用俯卧的姿勢,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 主治疾病: 承山穴的主治疾病為: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脫肛、痔瘡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位的療法有: 穴道指壓療法治療小腿痙攣。 一零三、解溪穴:取穴方法: 取該穴道時候患者應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伸直下肢的取穴姿勢,解溪穴位於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或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足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主治疾病: 解溪穴為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指壓解溪穴,對於腳腕扭傷等腳部疾病非常有效,具體細節請參閱本站相關網頁:指壓法治療手腕或腳脖子扭筋。 一零四、委中穴:尋找方法: 取該穴道時候患者應採用俯卧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於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主治病徵: 委中穴的主治病徵為: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療法有:按摩療法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增強性活力的指壓法等。 一零五、足三里:尋找方法: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另外一種簡易找法: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器官疾病、頭痛、牙痛、神經痛、鼻部疾病、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脹滿、嘔吐等一切胃腸、腹部不適之主穴。此外,對更年期障礙、腰腿疲勞、皮膚粗糙也很有效。足三里穴是人體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神經衰弱、治療憂鬱症、治療腳氣、按摩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一零六、陽陵泉:尋找方法: 患者應側卧或仰卧,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主治疾病: 陽陵泉穴的主治疾病為:腰痛、膝蓋疼痛、腳麻痹、消化不良、關節筋遲緩或痙攣腫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勞、胃潰瘍、坐骨神經痛、膽囊炎、高血壓、遺尿等。該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療法有:按摩治療慢性胃炎、胃痛。 一零七、陰陵泉: 尋找方法: 取該穴道的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或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 陰陵泉穴的主治疾病為:膝蓋疼痛、暈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閉、尿失禁、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眾多疾病治療時應用非常的廣,本站有關此穴道的治病療法有:穴道療法治療膝蓋疼痛、治療糖尿病等。一零八、三陰交:尋找方法: 取穴時,患者迎正坐或仰卧。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主治癥狀: 三陰交穴的主治癥狀為: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礙、婦科多種疾病。此外,對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不孕症、治療月經痛、治療妊娠惡阻等。 一零九、百里穴:百里穴位於腿的後側,從彎曲膝蓋時的皺紋5厘米左右下中央稱為「百里穴」。 主治疾病: 百里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可以治療風濕疼痛,對於懶散性格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詳情見於相關網頁:指壓按摩法治療懶散、穴道指壓法治療風濕疼痛。 人體足部穴位:110、湧泉: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主治疾病: 湧泉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 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 、 穴位按摩治療膀胱炎 、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111、大敦: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緩解焦躁情緒的指壓法等。 112、太沖: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沖穴的主治病症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增強性能力的指壓法等內容。 113、太白: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濕疹。 114、太溪: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手腳冰冷、穴道刺激療法治療掉發等。 115、里內庭: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里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 主治癥狀: 里內庭穴的主治癥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按摩治療麻疹。 116、申脈: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勢,申脈穴位於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 主治病症: 申脈穴的主治病症為: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指壓按摩療法治療怯寒症、增進耐性的指壓法等。117、丘墟: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主治癥狀: 丘墟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癥狀為: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等,詳細內容請參閱相關網頁:使頭腦清晰的指壓法、使自己能承受不幸指壓法等。118、崑崙: 取穴方法: 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疾病: 崑崙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使頭腦清晰的指壓法。 119、臨泣: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臨泣穴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 主治癥狀: 臨泣穴的主治癥狀為: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肋間神經痛、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等。 120、行間: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主治病徵: 行間穴的主治病徵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假性近視。 121、下痢穴: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下痢穴位於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 主治病徵: 下痢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下痢非常有效,具體內容請參閱本站相關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下痢。
122、高血壓點:取穴方法: 此穴位於腳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高血壓點」的穴位。 主治疾病: 高血壓點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於治療高血壓很有療效,具體細節請參考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高血壓。 123、第二厲兌: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第二厲兌穴位於第二趾甲根、邊緣中央下方的二毫米處。 主治疾病: 第二厲兌穴的主治疾病為:呃逆、嘔吐、食欲不振等。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暈車暈船等。 124、第三厲兌:取穴方法: 此穴位於第三趾甲根邊緣下方約二毫米處,稍微靠第二趾。 主治疾病: 第三厲兌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於治療燒心、噯氣很有效果具體細節請見於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燒心、噯氣。125、阿基里斯腱: 數脊椎骨竅門: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時,數凸骨就可發現穴道,不過,並不需總是都從最上面頸椎的凸骨開始數起。因此,可利用下列的方法,找出作為基準的棘突。 頭往前低下時,脖子後面所露出的一塊骨,就是第七頸椎骨。而第七頸椎骨下面的一個背骨突出處,即是第一胸椎骨。若以線連結左右兩邊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間的突起處。 腰的左右邊有極突出的「骼骨」(為髖骨最上部),而連接其左右側上端之線,則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處,這也是系腰帶的位置。(脊椎旁穴道取穴竅)
推薦閱讀:
※一學就會的穴道定位技巧,太實用了
※穴道養生
※為什麼掐右手中指第一和第二節點,可以止打嗝?
TAG: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