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像「人」

小李連續三天穿著同一件T恤上班了,他的頭髮凌亂已經許久沒剪,下一次或許會剪成寸頭。在地鐵上,他漫無目的地刷著手機,看到大數據推薦的「潮男服裝」飛快地滑了過去,一如滿屏的七夕促銷。畢竟,他很長時間沒有買東西的慾望了。

都市裡,如同小李一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他們上班下班,彷彿也努力地生活著。可是從心底里,好像不再產生慾望——購物、戀愛、學習乃至於玩樂,在本該澎湃渴望的年紀里,枯竭了。

中國有多少夢想,就有多少無望。這是個慾望橫流的時代,卻有很多人,在此間失去了本該令他們鮮活的慾望。沒有慾望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像「人」。

而這些崩壞的、凋零著的人,也各有各的人生際遇。

1.路徑都被「規劃」好,難以產生慾望

蜜雪正在努力準備著公務員考試和各類事業單位的選拔,畢業之後,她已經在這件事上花了近4年時間了。父親是個好面子的人,一定要讓她抱一個鐵飯碗,一如當年高考一定要讓她上一本,哪怕那是偏遠省市的機械工程專業。蜜雪從前唯一的愛好大概就是小女生的打扮了,但最近一次見到她,似乎連這件事也放棄了。

高中是最應該探索未來憧憬的時光,但絕大多數人都被現實所困,沒有心力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等到了可以決定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這種能力。

小張比蜜雪要幸運很多,畢業之後在家裡人的安排下進了國企,身邊都是比自己大10歲以上的「社會哥」,為了融入他們,小張拋棄了所有「高調」的慾望——蘋果手機、有logo的背包等等。但是小張是有些消費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和朋友的,偶爾他也想在朋友圈「小確幸」一把,於是帶著炫耀的心態吐槽晚上回家打不到車,卻被留言告知「專車好打很多~」

「小確幸」其實沒什麼幸福的,不過就是格局太小,眼界里只能存在這樣的可能。這一切是被規劃,但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2.天花板太低,不敢有慾望

求職APP廣告里充滿了半年當總監、兩年月入百萬的正能量案例,但事實是許多人工作五六年,仍然奮鬥在最一線的執行崗位上。北京越來越像香港,大多數人做的都是銷售類的工作。

並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職場和生活中的天花板,是切實存在的。慾望有時等於夢想,而夢想,也隨著慾望在枯竭。

阿滿在她的年紀,算是經驗非常豐富了,她對職場、生活充滿了野心,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就想知道自己能爬多快」。換了幾家公司之後,薪資水漲船高,一切看起來很美。直到她無意中聽到大領導和直屬manager之間的對話「阿滿這個孩子不錯,但畢竟是普通本科,也沒出過國,做做執行就行了,總監不考慮了。」

學歷、出身、財富、人脈,在年輕人的頭上設置了無數看不見的天花板,以至於一抬頭就觸頂了,太多的慾望似乎成了讓自己失望的源頭,那不如平心靜氣,知足常樂。

3.沒有保障,哪來的慾望

之前有篇10W+的文章斥責年輕人沒有追求,想進事業單位貪圖安穩。可是啊,在今天的都市裡,年輕人是不是承受了太多朝不保夕?

不符合年齡的壓力把他們的慾望一點點地壓得扁平。

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從基礎到高級劃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如果下層的需求難以滿足,就很難產生出更高級的需求。

「飽暖思淫慾」聽起來封建餘孽,卻是需求金字塔的精闢概括。北上的年輕人雖然不至於餓死街頭、衣不蔽體,但有房有車這種在二線城市看來最基本的人生軌跡,許多一線城市的優秀年輕人想都不敢想。

安全感已經成了這麼奢侈的需求么?

家居廣告拚命灌雞湯「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難道不是在暗示,生活在出租屋裡,是多麼沒有生活的一件事情,這樣的焦慮深深困擾著年輕人,根本原因是它似乎不是暫時的,終點在哪裡看不到。

4.工作消磨慾望

不久前,德勤女員工罹癌被開除,連社保都不給交到月底,也掀起了一陣狂瀾。只是離老闆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非要等到這麼血肉模糊,才正視年輕人無節制加班的問題呢?社會快速發展,創業公司努力奮進,這些都沒有錯,但是把瘋狂加班當成日常,真的是社會的病啊。

36氪發布了一個挺有趣的報告,是關於職業人群性生活的調查,超過40%的職場人表示工作影響了性生活,同樣比例的人對性已經失去了慾望。而還有50%的職場新人人生中都沒有過性生活。

即便不考慮那些四大、後廠村裡將人性都消磨殆盡的工作,許多年輕人已經不再努力將生活和工作區分開來了:加班、和同事吃宵夜、周末和同事一起玩、買和同事一樣的東西。慾望很多時候來自社交——只有看到不一樣的人和人生,才能產生購買、改變、學習的慾望。

關鍵是,這樣的無止無盡的工作生活,是沒有盡頭的,除非到了零件要被淘汰的時候。

5.年輕人正在學會「克制慾望」

小王是個程序員,來北京工作了幾個月,算不上特別忙,每天9點下班吧,但程序員不都這樣嗎?可突然有一天小王說要回重慶老家了,我問他為什麼,他想了想說:「我吃不慣北京的飯,回去讓奶奶給我做飯。」

可是,北京真的找不到吃得慣的飯菜嗎?北京真的沒有可以期待的生活嗎?

有的,只是小王克制了自己的慾望,他相信回到重慶,生活會更容易「有質量」。和小王一樣,還有很多人回到更加貧窮的老家,也覺得,挺好的。

日本曾經歷了經濟的高峰,繼而遭遇了泡沫的破碎,時至今日年輕人的慾望已經達到了冰點——因為消費、戀愛乃至於努力,都不能帶來太多的幸福感。所以有了「斷舍離」,以及社會經濟的一路下滑。我們常常讚揚日本人的「分寸感」,某種程度上也是慾望消沉的表現。

而我們甚至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峰,就已經開始學習斷舍離,和背後那四下瀰漫的「反慾望」。那你的慾望,到底還剩多少餘額呢?


推薦閱讀:

年輕人,為什麼你總是想換工作?
中聯辦主任:擔心「佔領中環」會害了香港年輕人
年輕人毛毛筆知多少[9P]
不常回家看看的你,錯過了什麼?
年輕人不進工廠都去哪了?(現實很殘酷)

TAG:年輕人 | 年輕 | 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