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記憶中傳承民族精神

2015年09月02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顧 新聞列表 返回目錄 中青報系

在歷史的記憶中傳承民族精神仲青平 《 中國青年報 》( 2015年09月02日 T01 版)9月3日,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日,一個讓許許多人感慨萬千喜極而泣的日子。它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曾經的艱苦奮鬥不屈不撓,再次感受偉大的抗戰精神——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不畏強權、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寫下「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之時,面對的是暮氣已久的中國,需要用少年的青春、熱血、朝氣、生動和勇猛去改造,需要為之注入新鮮的血液,使之成為一個少年的、青春的中國。死氣沉沉的中國並沒有在梁啟超的大聲疾呼中清醒過來,直到抗戰爆發。14年抗戰是中國近代以來犧牲最慘烈的戰爭,但也喚醒了國人的民族意識、家國情懷,和反抗侵略的必勝信念。所謂「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沒有這種無畏的精神這份堅強的意志,不可能在武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戰勝窮凶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站在今天的視角看,抗戰於中國,是青春的覺醒,生命的新生。這樣講有兩個含義:一是青年是抗戰的重要力量,特別是愛國的青年學生,是抗日救亡運動的先鋒。在這場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億萬中國青年始終站在戰鬥前沿,成為抵抗侵略者的生力軍。無論是在前線還是在大後方,也無論是在國統區、敵占區還是敵後戰場,青年都是抗戰最積極最活躍的力量。二是抗戰從本質上說,乃是生存意志的較量,在亡國滅種的關鍵時刻,中華民族從沉睡中蘇醒,在精神氣質上重新回到了它的青年時期,以一種青年才有的血性和勇敢,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決戰。可以說,抗戰是中國人的一次精神再造,它是中華民族崛起和復興的起點。在那場可歌可泣的全民抗戰中,中國青年承擔了歷史賦予他們的重任。如今,中國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同70年前比,不可同日而語。但是,這並不表明抗戰精神已經過時,今天的青年,不再需要付出當年那樣的犧牲。在當下和平時期,國家的競爭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站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新起點上,我們同樣需要有民族的氣節,愛國的情懷,必勝的信念,為民族和國家的利益去付出,去承擔,去奮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懷是我們民族精神中永恆不變的堅守和傳承。愛國的理由非常簡單,因為你就生活在這個國家,這片土地上。雖然現在強調地球村,世界公民,人口流動頻繁,國家和國籍的概念比過去有所淡化,但民族國家依然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政治實體。就算移民到國外,就算割斷了和祖國的一切感情聯繫,如果中國不富裕不強大,一個人在移民國也不會受到應有的尊重。儘管中國的GDP位居全球第二,軍隊武器裝備也現代化了,國家實力比過去大大增強,可世界並不太平,某種程度而言,崛起的中國依然面臨「內憂外患」。此時,如果我們缺少民族凝聚力,不能在愛國的旗幟下凝聚在一起,中國就很可能變得脆弱,難以面對強大的壓力和競爭。因而,對於今天的青年而言,愛國並沒有過時,相反,在今天尤其必要。因為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和國家崛起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需要有凝聚力,為著一個共同目標而奮鬥。真正的愛國,不是輕飄飄的口號或宣言,而是一種發自心底的對祖國的深沉的愛,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愛國不是否認個性和自由,不是不能行使批評的權利,不是打著「愛國」的幌子害國,而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赤子深情。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而言,不論好壞,這裡的一切都與你息息相關。誠然,社會遠非完美,還存在不少讓人失望之處,但是,你要使這個國家變得美好,使自己有尊嚴,你就要動手去改變它。如果人人都認為這個國家是別人的,做一個旁觀的利己主義主義者,最後國家沉淪了,你也不能獨善其身。我們對中國夢的種種描繪需要自己去創造,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愛這個國家,努力讓她變得更美好更強大。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有必要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抗爭史,在「國破家何在」「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歷史記憶中,審視今日青年之責任,進而完成對民族精神的堅守和傳承。分享到:0返回目錄下一篇


推薦閱讀:

對越反擊戰揭秘:越軍擅長使用的一種兇惡武器高射機槍
荊軻刺秦王怎麼翻譯?
戚家軍最引以為傲的幾次大戰?
《富蘭克林自傳》——開國元勛的個人努力與歷史進程。
大理段氏有武林高手也有情郎,這個家族比他們早600年

TAG:歷史 | 民族 | 記憶 | 精神 | 傳承 | 中傳 | 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