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質疑「張愛玲經典語錄」
網上一度盛傳的「張愛玲語錄」,被不少大學生奉為「經典」。下面摘取數則,提出不同看法,以供商榷。
1.「如果你不調戲女人,她說你不是個男人;如果你調戲她,她說你不是個上等人。」
——真的是這樣嗎?女人真的這麼下賤而且難纏嗎?非要調戲她,你才算男人;但是只要調戲她,你就不是個上等人。那麼,作為男人,究竟是調戲她還是不調戲她?男人不管怎麼做,都不是好東西。這樣信口雌黃的東西也被稱為「經典」,實在令人費解。應該承認,「欲」和「理」同時存在。無論「理」怎樣進步,「欲」都將永遠存在,而「情」和「欲」是不可分離的。「花心不分男女」,不是嗎?無論男人女人,其常態都是人,而且正常人都會努力自我提升,即使不能上升為神,也沒有多少人甘願墮落為魔。不是嗎?
2.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男人心房常駐兩人,女人這種玫瑰一旦結婚就敗了」,真的是這樣嗎?在筆者看來,一個男人對他的女人怎麼樣,並不僅僅取決於男人,女人自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願意相信,張愛玲的刻毒源於她的不幸,但有一些不幸純粹是自找的。紅的玩夠了玩白的,白的玩膩了玩紅的,如果是特指胡蘭成,難道不是她自找的嗎?……1943年底,24歲的張愛玲與38歲的胡蘭成相愛了,她遭到了當時絕大多數知情者的質疑或是反對。世人很不理解她的這份感情,因為胡蘭成投靠汪精衛,在賣國投敵的汪偽政府中任職。更何況,他是有婦之夫。且不說稍有民族尊嚴的中國人就會不理解、不接受,普通百姓也會覺得不可思議。直到兩人有了結婚的想法,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才正式提出離婚,張的族人一直不肯承認她與胡蘭成相好,誰也想不通她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可她覺得無所謂,似乎世界上只有他們兩個相愛的人,整個世界是只圍繞他們兩個轉的。於是,他們在1944年8月完婚,僅邀請了炎櫻作為結婚證人,此外沒有邀請任何親朋好友,也沒按法律程序辦事,只有他們兩人合寫的一張婚書。然而,胡蘭成很快又到漢口舉行了另一次婚禮,女方是一個叫周訓德的護士,這是他第四次結婚。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失去侵略者庇護的胡蘭成化名「張嘉儀」,在從紹興逃往金華途中,很快和范秀美以「夫妻」相稱,同床而眠,這時又將張愛玲與小周都忘乾淨了。1947年6月,張愛玲終於向胡提出絕交,據說是「得知胡的處境已漸漸好轉才下定決心」,她好偉大啊!不管怎麼說,一場亂世迷情總算落幕散場。為了情愛而活著的人,或許真的只在乎「一朝擁有」,然而悲劇就是悲劇。難道悲劇的發生只是因為胡蘭成的花心嗎?筆者認為,張愛玲自身的原因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正所謂悲劇源於悲劇的性格。畢竟,不是大多數結過婚的人都會以離婚收場啊!可是,「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這在張愛玲作品(如《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中被詮釋的無以復加。而我堅定地相信,中國的大部分已婚男子都是把媳婦當珍寶的,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使然!事實上,嫁給胡蘭成是張愛玲本人一意孤行的選擇,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逼她那麼做,難道不是嗎?她從愛上一個有妻室的漢奸的那個時候,就應該知道他是毫無責任感的男人,倘若對方很有責任感,她還不見得稀罕呢。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張愛玲有才,但是有才不一定有德。
張愛玲在其作品中,似有這樣一種思維定勢:男性對愛情、婚姻的背叛或退縮,似乎足以讓天下女人都對婚姻感到失望。那麼,既然如此,女人們結婚時怎麼還是大多數嫁給了男人而不是大多數嫁給同性?她愛上胡蘭成固然是不幸的,然而並不值得同情,就像秦檜的妻子王氏根本就令人不齒是一樣的。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當愛情發生時可以不顧一切,實際上這種人毫無原則,似乎不釋放自己的感情就憋得慌,正如性慾得不到滿足的曹七巧,並無聖潔的愛,只有低級的欲。試問全中國的女子,非要嫁給一個有妻室的賣國賊的,能有幾個?天才往往是有心理缺陷的,張愛玲尤其如此。
3.「男人徹底懂了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
——有時候恰恰相反,真正可愛的家常女人,男人徹底懂她之後往往會加倍愛她。張愛玲因為自己受過傷害,就以偏概全地看扁包括女人在內的所有人,這絕不是正常人的心理狀態!張愛玲不只是糟蹋男人,同時也糟蹋女人。類似的所謂經典語錄還有「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騙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呵呵,可見「女人沒一個好東西」……在愛情的世界裡是需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忍讓的,只有這樣,疑慮才不會發生,愛情才會幸福美滿!男女之間從心底里互相鄙視,在現實中互相踐踏,這世界會是什麼樣子?1995年9月8張愛玲逝世於美國的洛杉磯公寓,當時她身邊沒有一個人,且恰逢中國的團圓節日——「中秋節」,她的房東發現了她,享年75歲。她這樣孤獨地離去,難道是因為男人們徹底懂得了她這個女人嗎?悲哉!
4.「女人喜歡一個男人,會卑微到塵埃里,然後開出花來」。
——筆者的一個學生曾在學位論文里評價這名言:「我覺得讀起來很美很美,這不僅是對愛人喜歡的不得了的一種表白,而且寫出了一個男人在女人心目中的偉大;這是一種心理上的依賴,女人總是很希望能有個堅實的臂膀讓自己來依靠,這樣她會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美、最幸福的女人。」我的那個學生曾因為張愛玲的不幸而凄傷,而我,因為我的那個學生而凄傷。作為當代大學生,理應更懂得欣賞舒婷《致橡樹》里的情愛觀:「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5.「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
——難道追求愛情、擁有愛情,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和最高價值嗎?在張愛玲看來,「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難道世間女人都是這麼低俗嗎?我很懷念古時候的戲劇,那時即使是言情也大多選取「至情」題材,《牡丹亭》便是典型代表,生者可以為情而死,死者可以為情復生,感情的力量超越了生死。清代洪昇的《長生殿》更是典型代表,為了突出「情」的主題,選材上略去了楊玉環「逞侈心而窮人慾」的種種劣跡,而將重心放在寫她和李隆基的深情方面,從而將純真的愛情上升為劇作主題而且是「以風月寫風雲」。至於《桃花扇》,則尤其是「借離合之事,抒興亡之情」。古人言情之外,還有諸如《趙氏孤兒》、《李逵負荊》、《單刀會》等關於英雄的命題,表達老百姓的訴求與心聲,因此,程嬰、李逵、關羽等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令觀眾感佩不已。更有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其臨刑三願及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的吶喊,令無數觀者動容。傳統劇作寫的是人情,說的是人話,因而感天動地,令人迴腸盪氣。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所謂「戲園者,實普天下之大學堂也;優伶者,實普天下之大教師也。」然而時至今日,所謂「經典」距離藝術的本質越來越遠,停留於淺層次的動物性上,不再試圖引領大眾審美層次的提高,而是一味迎合大眾的低俗文化口味。在當下金錢至上,年輕人普遍缺乏信仰的情況下,即使有誰把悲劇寫成「杯具」,也斷然不會有太多人介意,說不定反倒有人認為是別出心裁,連聲叫好,給力加油。但是歷史終會證明,無論時尚男女怎樣吹捧張愛玲作品,其藝術價值始終還是停留於「非主流」狀態,因為觀眾更需要的是涵養心靈以使自己越來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6.「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惟有佔領了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
——或許,對於多數男人來說,最「刺激」、最「好玩」的確是情慾得到完美釋放。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不一定就是應該的,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值得提倡的;藝術即使不能高於生活,也總不至於比現實生活還要更低俗一些吧?正如多數男人愛看美女的裸體,這或許是現實存在的,雖說也是「合理」的,但是並不值得大肆宣揚,更不應該加以肯定或是慫恿!
7.「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母愛被認為是最無私的,然而張愛玲在其作品中刻畫了一個又一個惡母形象,讓人驚詫,使人震撼。最為典型的當屬《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她嫁了一個殘疾,類乎守活寡,因而飽受性慾的壓抑與苦悶。在丈夫死後,曹七巧竟把自己的怨恨與痛苦轉而施加在兒女身上。為了掌控兒子長白,她讓長白大吸鴉片,而且幾度破壞其婚姻,先後逼死了兩任兒媳。她還讓女兒長安裹了一年多的腳,一時興緻過去卻又漸漸放鬆了,然而長安的腳已不能完全恢復原狀。長安24歲時生了痢疾,曹七巧不給她醫治,竟誘使她吸食鴉片。曹七巧蓄意破壞長安的婚姻大事,把女兒推到絕望黑暗的深淵,致使女兒的愛情只留下「美麗而蒼涼的一個手勢」……天下也許確有這樣的惡母,但是絕對不多!真不知如此刻毒、如此恐怖的文字,何以被人們奉為經典? 倘若將之奉為經典的人並沒有相類的惡母,何以能夠產生強烈共鳴?人們即使處在陽光下,也難免會看到陰影,為什麼非要忽略普照大地的陽光而如偏執狂一般極力放大陰影?有學者將《金鎖記》譽為「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可見人們對於變態心理的興趣實在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筆者實不敢苟同。
8.「我喜歡錢,因為我……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我們也都喜歡錢,但是正常人並不認為錢沒有壞處、只有好處。1920年9月30日生於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一棟清末年間修的西式豪宅。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是清朝末期的名臣張佩綸,祖母是朝廷忠臣李鴻章的長女。據傳,小張瑛(張愛玲)周歲那天,大人們按照民間習俗舉行「抓周」儀式,也就是將各種物件兒擺放她面前,看這孩童抓到哪件物品,據此卜測她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大家屏住呼吸、滿懷希望地翹首期待著,誰知這聰明伶俐的小人兒竟然抓了一個小金錠,牢牢不放,活脫脫一個沾染銅臭氣的「拜金主義者」。父母大為失望,認定自己的女兒天生低俗、市儈,必定難成「淑女」,實在有失名門氣派、大家風範,於是連聲嘆息「不可思議,不可救藥」……
小結
如果說父母的離異造成了張愛玲童年的不幸,那麼,她和胡蘭成的亂世迷情和悲劇婚姻更為深刻地影響了她的性格,使她的情感受到嚴重扭曲,內心充滿孤獨、凄傷。她的幾乎所有作品都帶有深深的失落感和濃濃的悲劇意味,特別是在描寫婚姻家庭的時候更是帶有冷冷的戲謔情調。在她的筆下,人生是蒼涼的,世界是庸俗的,愛情是辛酸的,婚姻是畸形的。張愛玲這個患有「情感缺失症」的女性,用十分挑剔的冷眼打量著芸芸眾生,在其作品裡極力挖掘陰暗的主題,執著、強烈而赤裸地表現人性中齷齪的一面。張愛玲作品中,家庭的溫馨和親情的守護統統被否定,連母愛的偉大也被顛覆,人生的正面意義幾乎完全被消解。假如愛情、甚至母愛都變得如她所云的荒誕不經,這世界豈不是暗無天日?那麼人類何以能夠延續至今?人世間還有什麼值得留戀?
推薦閱讀:
※30條張愛玲愛情經典語錄,張愛玲一句話愛情語錄
※我讀張愛玲
※張愛玲:被背叛的遺囑
※張愛玲八字
※你若只願意活在他人眼裡,一定會厭惡張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