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繫辭》概論 - 春秋易人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周易.繫辭》譯註 2010-04-25 13:44:42 閱讀20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概論
自古以來,《易經》被奉為群經之首,而現在只要一提起《周易》,人們便以為是算命之書而一副不屑,這主要是因為社會上那些算命先生往往都是打著《周易》的旗號,追溯其源流,漢代的京房恐怕難辭其咎。因為是他首先將《周易》應用於命理風水之學,專論吉凶禍福,這在當時可視為創舉,但自此而下,《周易》的研究便江河日下,幾乎成為命理風水學的專用書籍。《周易》源流很多書籍都有論述,本文不再及筆,下面再對一些有關《周易》的問題再簡單論述一下。
一,易經與其它五經的關係
易經為群經之首,易經八卦裡面卦象中的意象乃是《詩經》的源頭,八卦的排列及爻的序位乃是《禮經》思想的來源。卦爻辭是《春秋》的源頭,卦的變通則是《尚書》思想的源頭。八卦卦變的趨善性則是《樂經》的源頭。五經相通於《易經》,反過來,五經中的任何一經也跟其它相通。比於《詩經》詩里有物象,有物象就有物的本位序列,禮也在其中了,物有大小貴賤,春秋大義也在其中了,物有動靜屬性,樂也就在其中了,物有興衰,尚書也在其中了,興衰有數,易經的數理也就在其中了。總而言之,六經同體不同面,然皆宗於易經,易統陰陽而歸於道,散為萬物,合而為一。
乾坤之義比於人文則是禮樂。孔子有段一語道破天機的話:「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另外關於已經失傳的《樂經》,《左傳》里有很多諸侯,大夫之間在應酬交際時互相賦詩以表達情感的例子,因此有一種觀點(我第一次看到這種觀點是在南懷瑾先生的書里。)認為其實《樂經》並沒有失傳,其理論保存在《禮記》的《樂記》篇里,其內涵則保存在《詩經》里。
二,關於占卜
孟子有句名言說「善易者不卜」,為什麼呢?要說占卜,四書六經,諸子百家都可以說是占卜之書,孔子說:「夫民之父母乎!必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注意這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左傳》里,定公十五年,子貢觀禮斷兩君生死存亡,襄公十八年,師旭以音樂斷戰爭勝敗,還有很多從《詩經》取象斷禍福的,以《尚書》理義推演成敗的,都精準無比。總的來說,吉凶禍福,總以其是否符合道義而定,成敗興衰則取決於其氣數。《易經》長於演術數,《春秋》長於辨是非,《尚書》長於推義理,《禮記》長於觀進退,《詩經》長於見興衰。因此,精通義理的人,根本不需要占卜,可以以小見大,以近觀遠,所以說「善易者不卜」。子貢說顏回「聞一而知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三,關於周易思想的應用
《易經》有一個很核心的理念是運動規律決定物質形態。引申到政治上是理念生法規,法規生行動,行動生事物,事物生利害,利害生變化,變化生理念。這是順勢。理念反過來有作用於上面的每一個環節,這是逆勢。在個人修養,則是,價值觀決定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決定態度,態度決定性格,性格主導行動,行動決定榮辱,是順勢,榮辱際遇又反過來作用其它,是逆勢。總之,推而廣之,深而發之,《易經》的智慧可以發揮於任何領域,下面引用曾國藩將乾坤之義用於寫字的一段話做為小結。
「予嘗謂天下萬事萬理皆出於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論之: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氣言,凡坤以形質言。禮樂不坤。作字而化游自得真力彌滿老,即樂之意也;絲絲入扣轉摺合法,即禮之意也。」
四,關於第二章的補充
第二章里說到觀象制器,可能會有人說,西方文明沒有《易經》,但你中國有的車子呀,房子呀,文字呀,人家不也發明出來了嗎?是的,從大的時空層面來看,人類文明的進程幾乎是同步的,這就是說人類文明的發展有其不可逆轉的必然性和同一性,這個現象恰恰證明了《易經》真理的普遍性。雖然這在繫辭里只是簡單地說了「日新之謂盛德」,但從六十四卦的排列上看,其軌跡則一目了然,而且不但是生命會進化,而是整個宇宙都在進化。其路線是從無序到有序,然後又打破有序,歸於太極,之後有從無序到有序,但這個時候的有序已經不是之前的那個秩序了,是更高級的秩序。邵雍的《皇極經世》在這方面有很成功的運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這裡不作詳細介紹。總之,我們可以確立一點,宇宙進化論,生物進化,文明進化,都是宇宙進化的必然結果。寫到這裡,我本來很擔心宇宙進化的觀點會因為無法理解而招致誤解,或者被人當成神經質,因此百度了一下,居然找到了不少相關的文章,雖然因為發現不是自己的首創而有些失落,但總算心安理得了一些,在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道路上,竟然發現了同路人,這意味著我們都不是孤獨的。就像孔子說的「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況且,有人在前面開路,對於自己來說,是一種人生莫大的幸運。
五,易經可以預測的原理
這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但偏偏又不可迴避。關於占卜預測,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方法,其中優劣我們暫且不論,這裡試圖探討一下他們的原理。繫辭說「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說到了感通。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很難說清的哲學命題,天人感應說。天人感應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論,這是中國古代的經典哲學。可以說,所有的占卜都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只是其求和的途徑不一樣。將《易經》運用於專業領域最極致的《黃帝內經》認為天人感應依靠的媒介是「氣交」,這從醫學角度來說是實用的,但這裡就顯得狹隘了。前兩年流行一時的全息論說到底之不過是天人合一的偷換概念,不過我還是喜歡全息這詞,因此這裡用它來說明問題。(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周易八字算命中的真太陽該如何調整?
※論周易八字墓庫刑沖之說
※周易心悟--易經源於古天文(連載之二)
※周易盲派八字案例詳解----如何換象看象
※《周易預測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