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法主要有哪些?

佚名

  (1)假孕療法:Kistner於1956年首先提出。其方法為長期口服大量高效孕激素,並輔以小量雌激素防止突破性出血以造成類似妊娠的人工閉經,故稱為假孕療法。每日口服18 甲基炔諾酮0.3mg,連續6~12個月。若出現突破性出血時,18 甲基炔諾酮可增至每日0.6~0.9mg,炔雌醇可加量至每日0 06~0 09mg。服藥後癥狀緩解率約為80%,妊娠率為20%~40%,但副反應如噁心、嘔吐仍較明顯。

  (2)高效孕激素療法:每日口服安宮黃體酮20~30mg,連續服用6個月,或每2周肌注己酸孕酮25 0mg,共3個月,隨後每月肌注250mg,共3個月。單一孕激素療法副反應較小,若出現突破性出血 ,可臨時每日加服己烯雌酚0.25mg或0.5mg。停葯後月經多能迅速恢復,妊娠率高於假孕療法。

  (3)假絕經療法:人們將達那唑治療稱為假絕經療法。適用於輕度或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但痛經明顯或要求生育的患者。已有肝功能損害的患者不宜服用,用藥期間轉氨酶可顯著上升,但停葯後一般可迅速恢復正常。達那唑用法為每日口服400mg,從月經第一日開始,持續服藥6個月,若用藥後癥狀不緩解或不出現閉經時,可加大至每日服藥600mg以至800mg。藥物副反應有體重增加、水腫、乳房縮小、痤瘡、皮脂增加、多毛、聲音改變、頭痛、潮熱、性慾減退、肌痛性痙攣等,患者多能耐受,很少因副反應而停葯。停服達那唑後4~6周月經恢復,因此時內膜仍不健全,應待月經恢復正常2次後再考慮受孕為宜。服藥後受孕率約為50%~70%。

  (4)雄激素:一般採用小劑量甲基睾丸素5mg/日,舌下含服,連服3~6個月。小劑量含服藥物可緩解痛經,但不抑制排卵,故仍有受孕可能。發現停經後應立即停葯,以免孕期服藥導致女胎男性化。

  (5)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 nRH a):一般又稱此療法為「藥物性卵巢切除」。G nR H a治療內膜異位症的用法有鼻腔噴霧和皮下注射兩種。G nRH a乙醯胺噴霧劑為一次200 ~4 00 μg,每日3次;皮下注射為G nRH a100μg每日一次。均自月經第一日開始,連續治療6個月。副作用為低雌激素引起的絕經期癥狀,停葯後4~6周月經可恢復。用藥後患者癥狀和體征均有明顯改善,但受孕率提高不理想。

  (6)18 甲基三烯炔諾酮(內美通):是最新研製的治療內膜異位症藥物,具有較強的抗雌、孕激素作用,效果與達那唑相同。用法為每周2次,每次2.5mg,月經第一日開始,連續服藥6個月。副反應有陰道不規則流血、體重增加、潮熱,因反應輕,一般均能耐受,停葯後受孕率達60%。

相關新聞

  • 沒有相關健康頻道
  • 推薦閱讀:

    「婚姻沒了,至少我保住了子宮」
    子宮血管平滑肌瘤:超聲表現及鑒別診斷
    6個瑜伽體式清理子宮死角 每位做一次子宮保養更年輕
    子宮內膜增生會癌變嗎?

    TAG:藥物 | 子宮 | 治療方法 | 方法 | 治療 | 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