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型詩300首》自序)-------蒼山一畫
《中國微型詩300首》佳作搶「鮮」閱讀
文/蒼山一畫□半半 [台灣]在有風的午後漣漪是那睡蓮輕輕的鼾聲吧陽光提著腳步斜斜繞過池塘 時間:午後;天氣:晴,有風;地點:池塘;事件:漣漪因風而起,陽光「斜斜/繞過池塘」。這是一個極其平常的場景,是詩人的描寫與渲染使它變得超乎尋常,並且有了詩的意境。這是一個天氣晴和的日子,這是一個沒有塵世喧囂的去處。雖有風,但氛圍是寧靜的,以動襯靜故也。讀罷此詩,似覺身臨其境,心靈頓感澄澈。在這首詩中,詩人用心語敘述,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與讀者進行著心靈的溝通。此詩用筆亦很巧,一是把漣漪說成「是那睡蓮輕輕的鼾聲」,暗喻中套用通感;二是恰切地運用擬人手法,「陽光提著腳步」,神仙語也,令人品味再三。□包塵鴿子一聲槍響天空越來越空一群白鴿掠過藍天,鴿哨植滿晴朗的遠空,這是和平的景象。動物是我們人類親密的朋友,可是有人卻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對它們大肆獵殺,連這些作為和平象徵的鴿子也未能倖免。此詩便是對那些獵殺鳥類者的控訴與聲討!從寫作的角度看,此詩可算是一首討巧之作。「天空/越來越空」,讀起來音諧義順,這是由於兩個「空」字連用造成的。「天空」指日月星辰羅列的廣大的空間,「空」的意思是空間;而「越來越空」的「空」是指不包含什麼,或裡面沒有東西或沒有內容。這是「空」的兩個義項,把兩個不同的義項聯繫在一起,讓人覺得既熟悉又陌生,給人一種認知與品味的樂趣。□北島和平在帝王死去的地方那支老槍抽枝、發芽成了殘廢者的拐杖此詩雖只短短三行,但卻是北島標誌性的代表作品。它突破了真實描寫、直抒胸臆乃至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傳統表現手法,而從整體上採用象徵手法,因此讀起來有點「朦朧」。從詩的主旨看,它表達了一個有正義感的詩人對戰爭的憎恨與對和平的呼喚!「帝王」多為戰爭的狂人,甚至可視之為「戰爭」的代名詞。這種超出辭彙本身的意義便是通過象徵獲得的。在意象處理上,詩人在象徵的基礎上還採用了「幻化」的手法,即將「老槍」幻化成抽枝、發芽的樹,進而將樹幻化成「拐杖」,很好地暗示出了戰爭帶來的直接後果,旨在引發人們對戰爭的憎惡和對和平的珍愛。詩人是睿智的,他讓一幅具象的畫面閃爍出理性的光芒! □蔡培彬啄木鳥 秋蟬納悶兒 月下 誰在敲門 月光如水,樹影婆娑。「篤、篤、篤」的聲音把秋蟬驚醒,這麼晚了,是誰在敲門?「秋蟬納悶兒」。仔細一聽,原來是啄木鳥在啄木。這首詩讓人聯想起唐代詩人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一千古名句。這首《啄木鳥》與賈島這兩句詩都著意渲染一種清寂空靈的意境,尤其是那個「敲」字,傳神之至,可謂境界全出;以聲響反襯寂靜,更顯其清冷幽寂。所不同的是,賈島詩中的宿鳥只是陪襯,人的活動是詩所展示的畫面的主體,而在這首《啄木鳥》中,鳥與蟬是詩著意表現的對象,它們的活動顯現出了自然物之間的和睦關係,以及它們所處環境的和諧氛圍。□蔡培國迷惘 一隻鳥跳出樊籠卻找不到天空居樊籠,食無憂,久而久之,野性全無,這是對籠中鳥的寫照。這樣的籠中鳥,已不再屬於天空。此詩的表層是寫鳥,而其深層卻句句關人。由這籠中鳥,我們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那些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編織的「樊籠」里,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安逸生活,然而一旦離開父母,他們的生存能力就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這已是一個社會問題,許多有識之士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訓練方式來鍛煉他們的生存能力,如「野外生存訓練」,這也算是一種補救吧。三行短制,微篇宏旨!□長弓火災新聞發布會一隊排列整齊有序的領導名字雄糾糾氣昂昂地將火海填平這是一首貼近現實的諷喻詩。這年頭做事的人少,邀功的人多啊!請問這些領導,都去救火了嗎?退一步說,都去了火災現場嗎?火災現場去不去沒關係,但這個「火災新聞發布會」必須去。成績是怎麼取得的?成績都是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取得的。現在的人都非常聰明,見問題就推,見困難就退,見榮譽和金錢就上!此詩第一句中的「整齊有序」四字頗耐咀嚼,其中的「序」是有學問、有講究的,或以姓氏筆畫為序,或以官階職級為序……總之,這個「序」不能亂!第二句中「雄糾糾氣昂昂」這個狀語所表現的情態有現實依據,現在還有幾個人會因為名不符實而感到臉紅呢?是啊,那些連火災現場都沒去過的領導,他們可以心無愧疚,甚至可以臉不變色心不跳地說:是我們「將火海填平」了!詩人的諷刺是辛辣的,遺憾的是那些被諷刺的人一般都不讀詩。□長春老藤田園交響曲春雨引來迎春花麻雀藏在枝頭偷偷看紅杏出牆 這是一幅春天的美麗圖景!詩人首先對春天的花朵作一個全景式的掃描,然後將鏡頭移向麻雀,最後聚焦於「紅杏出牆」。在具體用筆上,詩人用「引、藏、看、出」四個動詞,使自然物之間的關係得到溝通,十分精準。此詩最大的看點是「紅杏出牆」。「紅杏出牆」系從宋代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詩句「一枝紅杏出牆來」演化而成,現已作為成語使用,本義指紅色的杏花穿出牆外,形容春意盎然,亦喻指妻子有外遇。在具體的言語交際中,一般用它的比喻義。從這個意義上看,這幅清新優美的春景圖變成了一幅反映社會世態的風情畫。「紅杏出牆」,給人留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的空間,而麻雀則讓人想到那些喜歡刺探別人小秘密的人。此詩的幾個意象均具有獨特的拓展價值,因而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這麼說,語言在這裡已不是一般的信息傳遞所能詮釋,它更兼有「代碼」的性質,起著空筐的作用。 □陳小龍井背井離鄉思念渴得冒煙我不停地汲水澆灌你可以說這是一個文字遊戲,但你不能否定它是詩,而且是一首不錯的詩!此詩之巧,在於曲解「背」、「井」二字。「背井離鄉」之正解,在結構上是並列關係,「背井」與「離鄉」屬同義並列。「背」讀去聲,此處意謂「離開」。「井」是井田的意思,古代的土地有阡有陌,劃分成了「井」字形狀,所以叫「井田」。與此相聯繫,古制八家為一井,所以「井」字就引申為「家鄉,鄉里」的意思。因此「背井」也是「離鄉」,「背井離鄉」的整體意思就是離開家鄉。詩中將它曲解為偏正關係(狀中式),將「背」讀作平聲,解為「背負」,將「井」解為「水井」,「背井」成了「離鄉」的方式狀語,整個意思則變為「背著井離開家鄉」。承此,後面便有了「思念渴得冒煙/我不停地汲水澆灌」之說,也正是此語讓一個文字遊戲升華而成為詩。□梵鳥餓今夜,極餓打電話回家媽媽的嘮叨一點一點把我餵飽這是一首構思巧妙的小詩,詩思由一「餓」字生髮。第一句直接破題:「今夜,極餓」!但緊承的一句卻與食物無關,而是「打電話回家」。這一句向讀者交代,詩人此時正身在異鄉。第三句「媽媽的嘮叨一點一點把我餵飽」是全詩的聚光點。至此,讀者終於明白,詩人所言之「餓」不是對物質的需求,而是對親情的渴望。在電話中,詩人得到的是「媽媽的嘮叨」,當然這「嘮叨」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嘮嘮叨叨」,而是一種親情的渲泄,是一位母親對身在異鄉的兒女的關懷與牽掛。聽著「媽媽的嘮叨」,遠方遊子飢餓的心靈被一點一點餵飽。對於一個遊子來說,身體上的飢餓是容易消除的,情感上的飢餓才是真正的飢餓。□桂少雲送別目光已摸不到拐彎的倩影只好沖著山喊借空谷回音再送你一程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朋友離去,「目光已摸不到拐彎的倩影」,送行者還依依不捨地踟躇於原地。此情此景,古詩中亦不鮮見,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李白和岑參的這兩首詩都是以景結情,即將詩人對老朋友的一片留戀之情,或融入浩淼的江水之中,或滲進「雪上空留」的馬蹄印里,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這首《離別》與李、岑詩一樣,都表達出了對朋友極其真摯的感情!在抒情方式上,《離別》與前面二詩有所不同,李、岑詩句是通過視覺形象來表達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而此詩則「借空谷回音」這一聽覺形象加以渲染,更表達出了抒情主體情緒上的衝動!就這一點而言,此詩與前述李、岑詩句可堪伯仲。此詩在遣詞造句上亦有可稱道之處。詩中的「摸」字頗耐咀嚼。目光一般用「觸」,不用「摸」,「摸」比「觸」的動作感更強,在此處用「摸」比用「觸」更能表現出抒情主體的能動性,且有「找尋、搜索」意味。□郭密林後窗三月的黑色的燕子一句一句, 斜進雨後的山霧中打開「後窗」,詩人憑窗而望:三月雨後的天空,燕子呢喃,次第飛進遠山的迷濛……好一幅充滿生機的春天動態圖景! 這「後窗」既是房屋之窗,又是心靈之窗!我們的心拘囿於狹小的空間太久了,多麼希望打開心靈的窗戶啊,讓大自然明媚的陽光、和煦的春風、清新的空氣一同搭上通往心靈的直通車。詩人把燕子說成「一句/一句」,而不說「一隻/一隻」,可見遣詞造句之精妙。「一句/一句」以聲繪形,讓人覺得燕子的呢喃之聲聲聲在耳。尤其一「斜」字,極準確地狀寫出了燕子的掠飛之態。另外,「黑色的燕子」與白色的「山霧」,在色彩上對比鮮明,以黑白為基調的畫面如一幅淡雅的水墨。□寒山石牧歌一鞭子甩出去抽回來千溝萬壑的吆喝給每一棵草都掛上音符,牧人「一鞭子甩出去」,把它們連成曲,鮮嫩似牧草,粗獷如莽原,迴響於千溝萬壑之間,這種天籟之音,我們謂之牧歌。這牧歌是最原生態的,它沒有也不需要任何的修飾音。它從遠處飄來,是那麼激越而悠揚!詩中「鞭子」亦實亦虛。除實指牧鞭外,我們還可把它看作是牧歌的固化。這是化無形為有形,化聽覺為視覺。這樣,牧歌便有了質感,有了「抽回來/千溝萬壑的吆喝」的力度和氣勢。這高亢激越的牧歌,似穿越時空從遠古而來!讀著這樣的詩句,心中激起萬丈豪情! □賈紹玉 空草原牛羊帶走了牧歌雲雀凌空銜一串餘韻歸巢凌空飛翔的雲雀,等夕陽收走那一幅牧歸的圖畫,「銜一串餘韻歸巢」。詩人像一個寫生者,站在大自然的面前,支起一顆不老的童心,瀏覽草原,以獨具個性的藝術視角,勾勒出一幅黃昏牧歸的圖畫。這是大自然呈現給人類的最美的圖畫,也是詩人經過藝術加工後展示給讀者的最美的定格。夕陽下山了,牛羊回家了,鳥兒歸巢了,一切都歸於寧靜了,只有空空的草原在等待著新一天的到來,等待著新一輪的喧鬧……□今古奇離別我將一切都交給了遠方惟獨把思念交給了你自己還偷偷地留了一半多情自古傷離別!但此時的離別,是異常平靜的,既沒有「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般的環境渲染,也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般的豪邁情懷,更沒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般的纏綿悱惻……「我」將離開你,「我」要去遠方,因為那裡是「我」人生的歸宿,所以「我將一切都交給了遠方」。但是,有一樣東西「我」必須留給你,那便是思念。不過,「自己還偷偷地留了一半」,言外之意便是「我」也在思念著你啊! 如此構思,真可謂「今古奇」!詩的語言是樸素的,情感是真摯的,而表達的方式卻是巧妙的。□賴楊剛遠山遠山闖進繪畫 面對諸多色彩依然堅持淡雅的青畫家面對大自然的美景,支起了畫板,欲將遠山收入畫幅。大山是繪畫的對象,是受事,而詩人卻運用擬人的手法使之轉為施事,賦予它人的意志。「面對諸多色彩」,大山「依然堅持/淡雅的青」,因為「青」是遠山的「本色」。古詩云:「日暮蒼山遠」(蒼:青色)、「江上數峰青」、「日暮數峰青似染」……在這首《遠山》中,詩人以褒讚的口吻表現了遠山淡定的情懷,以及它對本色的執著與堅守。由物及人,面對花花綠綠的世界,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們是否也有遠山般的淡定與執著?能否堅守住法律或道德的底線?□梁樹春長調漠風坐在馬背上一路顛來就成了曲長調是草原上的歌,是馬背上的歌,是蒙古民族燦爛的游牧文化中永不凋謝的花朵!悠揚舒緩的蒙古長調讓我們聯想到那茫茫無際的大草原,聯想到藍天、白雲、氈包和畜群……此詩開頭便用「漠風坐在馬背上」這一奇崛之語描繪出一個「馬背民族」的生存狀態,且讓人彷彿聽到了大漠的風聲。接著,以一「顛」字道出平坦如砥的大草原的起伏之狀。第三句「就成了曲」四字,看似平淡,其實它在結構上順理成章,與標題「長調」相呼應。至此,長調這種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樂,這種離自然最近的音樂,似從遠方傳來! □列默貪官一手遮天,一手撈錢,哪只手來擋子彈?這是一首觸及現實的微型詩佳作。前二句陳述貪官的可惡行徑,為第三句作鋪墊。「一手遮天」,意思是一隻手就把天遮住。比喻玩弄權術,欺上壓下,掩人耳目。「撈錢」,這是貪官們為官的一個重要目的,自古便有「千里來當官,為了吃和穿」的說法。「哪只手來擋子彈?」一個幽默的問句,無異於給貪官們敲響了一聲警鐘!這或許是貪官們無暇或不願去想的問題。他們有自己的成本意識和風險意識,即便可能有「子彈」飛來,他們也不會輕易鬆手放棄已經或即將到手的利益,因為利令智昏。但願這樣的「提醒」,能讓貪官們懸崖勒馬!□綠柳楓夢爺爺托周公向我問話我清明燒給他的紙錢怎麼全是假幣這年頭假東西實在太多了,什麼假煙、假酒、假賬、假商標、假報表、假成績、假廣告、假車票、假證件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說,假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各個角落。為了取悅領導可以厚著臉皮說假話,做假事;為了獲取高額利潤,竟制假販假,置消費者的利益於不顧……假,已把我們團團包圍,我們是睜眼可見,伸手可觸。但是,詩中所說的假冥幣卻讓我們耳目一新。冥幣是模擬幣印出來的,它本身就是假幣,但作為冥幣它卻是「真幣」。現在的問題是,爺爺收到的竟全是假冥幣,這確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在這首小詩中,作者運用浪漫主義手法虛擬故事,針砭現實,可謂入木三分。□穆仁讀票證舊事貧困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有重量:幾斤幾兩幾錢它有長短:幾尺幾寸幾分一首小詩,讓我們回憶起一段難忘的歲月。那是一個物質多麼貧乏的年代啊!那時候,百姓人家的生活與票證緊密相連,糧票、油票、布票……一切憑票供應。今天與後人談起這些,他們還以為是在講一個虛構的故事。詩人將發霉的歲月放在歷史的暖陽下翻曬,讓後人通過方寸票證閱讀一個時代的滄桑。□祁國祭父我拿起電話沒撥任何號碼輕輕地喊了一聲爸爸自以為再無「歌樓聽雨」般的少年激情,自以為已進入了「僧廬聽雨」般的超脫境界,自以為今生今世已再難被文字打動,然而,沒想到這首僅有二十字的《祭父》竟然撥動了我久未彈撥的心弦!這首詩沒有曲折的構思,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是用平靜的陳述語氣敘述著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平常行為,但是讓人覺得它的每一個字都燃燒著情感的火焰。也正是這「不經意」,說明作者這種平常行為已是一種情感驅使下的必然行為,因而更是感人至深。在這首詩面前,任何的矯情都必須退避三舍,任何的藻飾都將黯然失色!讀罷此詩,我真想與遠在天國的父親通一次電話!□蓉兒荷韻 想你時心跳和著夏夜的蛙鳴從一葉綠跳到另一葉綠毫不矯情地說,這首看似普通的愛情小詩,著實讓我沉吟良久,而且心裡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詩中直接或間接地交代了時間:「夏夜」,地點:荷塘邊上,情景:有「蛙鳴」,同時還暗示出滿塘荷葉田田的景象。由此我們還可以想像出許多畫外之景。詩中情景讓人覺得,此時此地不僅月朗花繁,而且雲淡風輕。尤其荷塘邊上那位痴痴遐想的抒情主體(或窈窕淑女,或翩翩少年),讓整個畫面靈動起來。真恨不能叫她(他)轉過身來,讓人們一睹芳顏。此情此景,令人神往之至!詩中之境,心造之境也!在這幾句詩中,詩人成功地運用了虛實、通感等手法,尤其蛙鳴「從一葉綠跳到另一葉綠」一句,更是使全詩顯出一種靈趣,令人品味再三,經久難忘!這句詩不但形象地表現了抒情主體的情緒軌跡,其妙處還在於以「綠」代「綠葉」(特徵代本體),讓形容詞「綠」直接作中心語,因而使事物的性狀得到充分的渲染。可以這麼說,是藝術技巧使一首很容易被淹沒的小詩獲得了勃勃生機。□斯厚人牧歌 四月的花瓣 被風兒卷在綠色的波浪里一隻雲雀追著俯拾花瓣、春風、青草、雲雀,組成一幅動態的、生機勃勃的草原春景圖,譜寫出一曲鮮嫩的草原牧歌。詩中雖未著一「草」字,但「在綠色的波浪里」,我們分明看到了嫩嫩的青草。在這綠色的大背景上,一朵花兒被和煦的春風捲起,這時一隻可愛的雲雀出現在畫面上,讓這幅圖畫頓時生動起來。那是一隻淘氣的雲雀,是一隻懂得審美的雲雀,它快樂地上下翻飛,它使這幅春天的圖畫產生了生命的律動。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的畫面美,是詩人們應當孜孜追求的目標,因為畫面提供給我們的東西是那樣地富有生命力,即使掩卷之後它亦仍將在我們的腦海里一次又一次再現。詩情畫意是一種至高的境界,有不少詩便是因為創造了這種至高的境界而變得不朽的!□唐淑婷熨斗好漢一出腳專踏不平事此詩讓人想起賈島的《劍客》:「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二詩雖然都是刻畫俠士形象,褒揚俠義精神,但有一定的區別,《劍客》重在表現俠士的抱負,而《熨斗》重在表現俠士的行為指向。二詩均氣勢非凡,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說《熨斗》與《劍客》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為過譽!《熨斗》與《劍客》二詩中均有「不平」二字,但二者義有微殊,《劍客》中的「不平」是「不公平」之義,《熨斗》中的「不平」是「不平整」與「不公平」的複合。正是這種複合,將實與虛交織在一起,從而產生出詩的雙重意蘊。□婉秋江南春 燕子銜來一片春烏篷船夢一般飄過綠江南 這是一首寫給江南的讚美詩。此詩與江南的美景一樣,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第一句寫春燕。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它們將春天到來的信息傳遞給我們。第二、三句寫烏篷船。烏篷船是江南最具代表性的水上交通工具,可說是江南水鄉的象徵。春燕穿梭於斜風細雨,「烏篷船夢一般/飄過綠江南」,這富於動感的畫面給人以夢幻般的感覺,令人神往!詩的意境清遠疏淡,語言清新明快,用詞考究,「飄」狀小船之輕盈快捷,「綠」繪江南之盎然春景!掩卷之後,還令人想起前人描寫江南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王豪鳴貞潔女人 勒緊褲帶過日子「貞潔女人」,作為一個在人們觀念上尚未徹底消失的歷史詞,意謂女子在喪夫之後不改嫁不失身,節操上無污點。有的還立 「貞潔(節)牌坊」,以垂範於後人。這是封建禮教套在婦女身上的一條道德繩索。在這首詩中,詩題與詩句構成一個動詞謂語句(「主+謂+賓式」單句)「貞潔女人」是施事主語,「過」是謂語,「勒緊褲帶」是「過」的狀語,「日子」是受事賓語。這種由詩題與詩句構成完形的「主+謂+賓式」單句的語言現象似只見於微型詩中。「勒緊褲帶/過日子」可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是指「貞潔女人」孤兒寡母,生活艱難;二是指「貞潔女人」要抵制異性的騷擾,保住節操。也就是說,從物質到精神都必須「勒緊褲帶」。全詩七字,可謂字字珠璣。□王祿松[台灣] 月浴今宵的月亮田野間凡有水的地方她都來洗澡,還帶著她的天空此詩意境絕美,令人心馳神往!在這首詩里,詩人給我們創設了一個沒有一絲塵埃、了無雜質的澄明境界,它純凈得似乎可以洗滌靈魂!從藝術的角度看,此詩在語言表達上的獨創性尤其值得稱道。說「山裡樹木高」,乃平常語,說「山裡平地高」卻令人拍案稱奇,人所未言也!月亮來洗澡,「還帶著她的天空」,乃同樣人所未言之奇語!僅憑此語,此詩已足可拒絕淹沒。□巫金余[香港]牆頭草用盡整個族群的臂力毅然把春天扎在高牆上 俗話說:牆頭草,風吹兩邊倒。人們常引以喻指和嘲諷那些立場搖擺、隨聲附和的人。對某一事物的認知與評價往往與民族的心理積澱、文化背景有關。這首《牆頭草》在立意上故意悖反人們的慣性思維,或者說思維定勢,顛覆傳統文本寓意,因而讓人耳目一新。當然如此寫牆頭草的詩也不是絕無僅有,趙洪瀾的《牆頭草》便是一例:「有人說/你隨風倒//你卻喊/我在跟風摔跤」。所不同的是一為客體評價,一為主體辯解。「把春天扎在高牆上」,靈動之語也!它讓人們對春天和青草產生美好的遐想!由此詩可知,對任何事物的評價都可以是多角度的,甚至可以是對立的。如對竹的評價,有人說「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有人說「未出土時猶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無所謂對與錯,只是認知角度或價值取向不同而已。□曉帆[香港]比薩斜塔迢迢千里只看一個斜的榜樣此詩從表層看,是客觀地表述「我」千里迢迢來到義大利之所見,即只看到一座比薩斜塔——「一個/斜的榜樣」。詩的核心也就集中於這一「斜」字,詩人旨在借比薩斜塔之外形斜曲言西方文明。言西方文明之「斜」,也並非有意貶抑,只是即景說事而已。有比薩斜塔之「斜」,不也有埃菲爾鐵塔之「正」嗎?西方文明之「斜」雖然客觀存在,但西方文明之「正」、之魅力也是客觀存在的。對於這首詩,張宗植先生說過一段頗有意味的話:「這經過千錘百鍊的三行十二字,道盡了我近二十年的心境,」「從年輕時要解脫中國傳統,充分學習西方文明的意欲,逐漸又感覺到西方文明優點雖多,缺點更多而失望彷徨」。此詩「一字不多也不少地替我表達了對西歐文明的感想。」「如果我能寫出一部洋洋數十萬言,談論西方近世文明的書,也恐怕跳不出這十二字的範圍。」概言之,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我們都不能全盤吸收,也不能全盤否定!□楊玫朝陽一枚金色郵戳了兩箋大雁春天,一路向北 前兩行表述的是畫面顯現的內容,而後一行卻是畫外音,是詩的延伸。大雁秋至南飛,春來北歸,避寒也。詩人由大雁北歸而聯想到「春天,一路向北」,頗有意趣。「春風又綠江南岸」,綠了江南綠塞北,「一路向北」,如大軍挺進,氣勢非凡,且抒發出了詩人一種美好的春日情懷,同時亦讓讀者對春天向北一步步邁進產生美好的遐想。此詩在寫作上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一是借代,「金色」代太陽(特徵代整體)。二是借喻,將「郵戳」名詞用作動詞,既喻指朝陽,又言及大雁飛行之事。自古有「鴻雁傳書」之說,古人將大雁代信使,進而直接指代書信,故詩中曰「兩箋大雁」。既然是「箋」,因而便與「郵戳」有了關聯。□伊凡豐收厚重的牆掛滿秋日的芳香駐足凝視——歲月盛開過的時光這是一個豐收的畫面,從中我們彷彿看到黃土夯就的「厚重的牆」上,掛滿了玉米、高粱之類的「秋日的芳香」……這是一個寫實的畫面,而「厚重的牆」卻具有象徵意味,是對豐收的累累碩果的襯托。「秋日的芳香」與「歲月盛開過的時光」可視為同指,但一實一虛,意蘊有別。前者為實,指豐收的果實;後者為虛,隱指實現豐收的代價。豐收的代價是什麼?就是那「盛開過的時光」。詩的表層寫自然界的豐收景象,其深層卻是在抒寫人生,有對人生事業豐收的喜悅,更有對生命歷程中韶光流逝的慨嘆。尤其那一「駐足凝視」,令人感慨,那是在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深情的凝眸啊!可以想見,此時的抒情主體並不顯得躊躇滿志,反而讓人覺得有幾分滄桑。至此,象的鋪陳與意的升華得到了有機的銜接。不過詩的格調並不低沉,尤其「牆」、「香」、「光」三字同韻,且為平聲,因而也給全詩增添了幾分昂揚情緒。□幽蘭秋陽用溫存的眼神目送那片熟稔的風景餘光撫摸遺落的秋痕「秋陽」、「風景」、「秋痕」,構成一幅秋景圖。這個畫面是客觀的,但「溫存的」、「熟稔的」、「遺落的」等修飾語卻帶有人的主觀情感,所以讀者可通過有限的畫面的提示去想像畫面以外的東西。曾讀過這樣的詩句:「秋是成熟也是疲憊/是輝煌也是憔悴……/秋是棵多番嫁接的果樹/碩果累累,傷痕纍纍」。(梁喜文《秋》)人生不就如同這秋嗎?至於詩中的意象都象徵了什麼,是不必拘泥的,更不必將它們與生活中的人和事進行一一對位。詩所呈現的美,便是我們對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閱讀期待。□余乾枯樹辭別了鳥鳴樹孤獨上路朝春天瘦去 一棵枯樹,一棵只剩下概念意義的樹,已沒有了蔭翳,也沒有了憩息的小鳥,它只得朝看日升,暮看日落,夜伴冷月殘星。凄厲的寒風掠過枝頭呼嘯而來呼嘯而去,剝蝕著它乾枯孱弱的軀體。它用黃昏中的剪影,述說生命的滄桑。枯樹的歸宿,也是一切生命體的歸宿。從轟轟烈烈到孤寂冷清,也正是人生的必然歷程!讀者或許會由枯樹聯想到人之暮年,而由鳥聯想到遠走高飛的兒女,當然這是象外之意,無須深究。詩中以一「瘦」字言樹之形容枯槁,甚妙!若將「瘦」換為「枯」、「老」等字亦可,但神韻無疑大減。「瘦」字似有天賦的美學特質,李清照的「綠肥紅瘦」與「人比黃花瘦」便都因「瘦」而獲得別樣的韻致。□張明昭離別一張車票就像一把刀將理不清的亂麻一刀斬斷離別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也是藝術永恆的主題。有離別便有送別,古人揖別在長亭、渡口,今人握別於車站、碼頭。「多情自古傷離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即便你山一程,水一程相送,最後也總得各奔前程。詩中把車票比作刀,在形義上均有其內在依據。這把刀不相信纏綿,他會毫不猶豫地將人們「理不清的亂麻」一般的離愁別緒斬斷。走了,走了,只有走才能了!在我們一生中會有很多的離別,千萬不要為送別星星而流淚,為送別月亮而哭泣,因為我們還要含笑迎接太陽!
推薦閱讀:
※中國荷蓮文化漫談
※美暫停向中國人發EB
※部隊大院撐起了中國半個娛樂圈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
※2017中國最美油菜花評選 | 請為自己家鄉投上一票。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