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年畫里的中國年味

年畫里的中國年味

來源:網路 西風東韻編輯整理


年畫,又稱「喜畫」,始於古代的「門神畫」,

舊時人們盛行在室內貼年畫,

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凶迎祥。

作為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

每年春節,

許多地方都有張貼年畫的習俗。

小時候,每當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幾日把家裡打掃乾淨。而後,門前、灶上都會被貼上煥然一新的年畫,看著熱鬧喜慶,也滿是人們對來年富貴、吉祥、平安的祈願。貼年畫的重要性跟貼對聯是一樣的。年畫講述著過去人們編織的種種美麗傳說,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一切美好祈願。

▲楊柳青木板年畫

▲桃花塢年畫年畫開始在民間普及是在宋代。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不光宮廷之內設有專供王室的年畫作坊,市井裡的百姓們也爭著印賣門神。當年木版年畫的盛行程度,可見一斑。木版年畫,究其本源,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畫」。因此木刻以樸實為本,不飾脂粉,人物全無媚態,顏色濃重,有鄉土味兒。年畫藝人有句歌:「紅配綠,一塊肉;黃配紫,不會死。」年畫色彩往往分外地鮮艷、刺激,給人一種鄉土氣息撲面而來的喜慶和興奮。花花綠綠的年畫里,裝滿了鮮艷的故事。守衛門前的「門神畫」,源於神茶、鬱壘兩兄弟監督百鬼的傳說;坐定灶台上的「灶王爺」,因主管人間飲食,被人細心供奉在廚房。

木版年畫,南北皆有。其中的楊柳青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特別之處有二。一因挨著北京,人們要給皇家和貴族送楊柳青年畫,所以年畫色彩極其大氣美觀;二因離天津近,它的年畫中多了大城市的精細,半繪半畫,半印半繪,竟神似國畫。楊柳青年畫製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麵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勾、刻、刷、畫、裱等純手工製作。其素來以其細膩的筆法、秀麗的人物造型、明艷的色彩、豐富多姿的形式內容而著名。既有版畫的衝擊力,又有手繪的色彩斑斕,民間藝術的韻味濃郁,富於中國氣派。

年畫的題材很廣,涉及到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戲曲小說、文學典故、世俗生活、歲時風物、各地風情、門神鍾馗等多各方面。包括了漁樵耕讀、士學兵商、醫卜星相、三教九流;歷史故事中的功臣良將、清官廉吏、英雄義士、遊俠劍客、賢婦良母、孝子烈女、詩人才俊、儒林隱士、僧道神佛各類人等,三教九流無所不有,五行八作盡在其中。

▲福祿壽三星

▲姜太公畫冊的印刷越來越便捷,機器為我們完成了很多工作。傳統的木版年畫相形之下顯得「粗糙」。然而,那些懷抱信仰創作年畫的手工藝者卻仍然堅持親手創作。他們相信自己,本著誠心親手繪製的「神靈」才能有「祛除苦難,保佑平安」的力量。而在我們手拿一張精美的機器印刷品時,那千篇一律的畫像,怎麼看都少了一分神聖感。

▲蘇州桃花塢年畫 豐收圖

▲福壽雙全流水線生產方式的蔓延,已經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被一步步逼向邊緣。春節在過去是人們共度的有關信仰的「節日」,而不像現在只是外面的餐館草草解決一頓晚飯。每幅年畫背後的動人故事,都值得我們去重新探求,並告訴我們的後人。

年畫,是我們對神明保持的敬畏之心。
推薦閱讀:

滷味中的濃濃年味
曾經,年味兒就是殺年豬
年俗① | 春節臨近,「年味兒」中重溫這4個老規矩
異國年味濃 他鄉似故鄉
【攜程夠年味約片】進行中

TAG:中國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