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式太極拳推手要義——楊鴻塵

楊式太極拳推手要義——楊鴻塵(2012-06-16 14:30:39)

轉載

標籤: 上海太極拳上海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推手上海太極拳學習體育 分類: 太極技擊

何為推手?

推手,是中華武術中重要的內容之一,現在一些人誤將推手稱之為「太極推手」,這是失之片面的,因為推手的拳種尚有形意、八盤掌、無極、鶴拳、隨手、八卦、大成拳多門。推手究竟起源於何時?目前尚待考證,據筆者(楊鴻塵)所知,在整挖運動中問世的「崑崙」、「鬼八卦」等拳種的推手歷史就比陳氏太極拳要早,而且還有同邊推手(即甲乙雙方左右臂相搭)。各拳中的推手雖外形稍有出入,但其要領和目的是相同的。推手的實質只有兩種:1)健身遊戲,娛樂性推手;2)技擊性推手。本文所要談的是後者。因為後者是中華武術的精髓所在。

技擊,又稱斷手和作拳,其過硬本領只靠套路練習和按事先安排好的程序對打訓練是難以得到的,只有真正的拼搏格鬥才能使習武者掌握實戰時的空間性、時間性和有機性,但實作又難免傷及同伴,為了避免傷害事故,又能掌握技擊過硬技藝,武林前輩們才創造了推手這一訓練方法。簡言之,推手是武林前輩們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其實質是不傷人的技擊訓練。推手和斷手是不能分割的,即:搭手上臂為推手,拉開距離為斷手。技擊時推斷互為。

楊氏太極拳推手訓練的實質和目的

楊氏太極拳推手(以下簡稱推手)訓練的實質和目的是:習拳者通過此項訓練,逐漸摸索和掌握拳術中的各種勁力,最終能在技擊中合理地、有效地、自然而然地運用這些勁力,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武林前輩者精於此道者大有人在,他們斷手時只要與敵稍有接觸,就能完全控制對方,使對方完全喪失戰鬥能力,正所謂「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

推手訓練的五個階段

推手可分為入門、初級、中級、高級、神明五個階段,各階段密切相連,又均有不同要領。習者只要擇師明,明拳理,入正途,按階段循序漸基尼,自能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入門階段

此階段為推手的築基功夫,須苦練不可忽視,至於搭手方法大多數太極拳愛好者都已掌握,不再贅述,這裡只談注意事項和目的。

入門推手,無論單雙,均應以打輪為主,切不可貿然進攻。打輪中不可有絲毫拙力,因稍有拙力,就會影響皮膚觸覺的「聽勁兒」,術語稱作「聾」。其要領是「出手指中線,打輪不折點」。意念要始終護住自己的中線,並時時注意控制對方的中線,眼睛也要盯住對方眉宇之間,如不好意思可注視對方前胸,精神意念要始終放在對方身上,密切注意對方的意圖和動向,不可忽快忽慢,忽輕忽重,始終要圓活勻速,外形不可見方楞(折點)。

有兩個主要問題需要強調一下: 1)推手時要有敵情觀念,意念中要化點進攻,緊纏對方,大家知道,實戰時發拳就應直擊對方面門或其他要害部位,打擊對方的肩部是效果不大的,故推手時應養成習慣,出手(發拳)就應直取對方中線,不要先指對方肩部,再轉到中線旋轉而回,這樣推手的圈就應化成橢圓,不要化360°大圓,而且要時時刻刻護住自己的中線,不要讓對方按住自己的中線後再轉腰化勁,要有朋勁,現在很多人打輪時不護中線,丟掉了朋勁,主要表現在當對方推來時出現扁的外形(即將手抽回至前胸再轉腰而化)這樣就完全喪失了反擊能力,如對方猝然發力,自己必被放出。雖有時因對方速度慢或進攻意識差,確能化解彼力。但這毫無拳術意義,因實戰時,雙方動作都很快。再說只有胸腹部能化解對方來拳,如對方一拳擊中自己的面門何化之有?故切記推手時應謹遵楊露禪先師的「佔住中定」和「勿失間架」的要訣。千萬不可抽手臂,正確要領是「點」上不能動,肩胯略偏就能使對方勁力走偏,術語稱作「讓點」,總之不管是前伸和後撤,打輪中的意念都是進攻,尤其引化時,意念更應放在對方身上。

2)推手時應隨時糾正自己丟抗頂扁的通病,須知朋勁不是頂,捨己從人不是扁,護中線不是抗,引進落空不是丟,要始終貫徹粘黏連隨的基礎原則。四病當中要屬犯丟病者較多,往回抽手和喪失中線是外形丟,最嚴重的是意念丟,如是健身遊戲倒也無妨大局。如欲提高技擊本領就應該注意糾正了,筆者曾發現不少推手者互推時意念鬆懈散亂,或與旁觀者閑談,或閉目以示自己「聽勁兒」準確,手臂只是隨著對方瞎「轉磨」。甚至有人在推單手時將另一隻手背在身後(或插在褲袋裡)這樣不但違背了「一動無有不動」的要領,而且完全失去了戰鬥意識,如若對方突然屈肘橫擊,必然驚慌失措。

入門階段的目的

1)動態平衡。所謂動態平衡是個相對性術語。其意義是指習拳者在互相運動時保持自身平衡,這是個極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視的問題。很多太極拳愛好者「知己」功夫(如盤架子、樁功單操等)很不錯,可以做到身法中正,周身一家,節節貫穿和用意不用力等,基本上做到了「靜態平衡」,可惜一旦實作,就面目全非了。「其根動矣,其身搖矣,其氣喘矣」。究其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背離了「太極拳十要」,動中失去了平衡,太極拳的核心是完整身法下整體勁力的合理運用,如能運用這種勁力,必須身法完整,保持「一身備五弓」的基本間架,才能「一動無有不動」,推手入門階段就要牢記這個主要問題,無論單雙推手,力爭做到輕、慢、圓、勻和靈活、松靜、連貫、完成,保持舒適中正的間架,自然能達到動態平衡。

2)「找點」。找點是內家拳法最重要的訓練項目。眾所周知,內家拳法的威力是整體爆發力(也稱彈簧力)的合理髮放,這種力的產生是在肢體各部放長的練習中取得的。此力的實質是完全高度放鬆,然後尋機集中一點發出。這種勁力的集中處術語就稱為「點」。通俗的比喻是:人體練就成一個橢圓體的炮彈,發力之處為彈頭。具有壓力大,力量集中和神速的特徵。楊氏太極技擊時發力點應首先從推手中尋求,其方法是在開始推手時完全放鬆(必須絕對放鬆)把意念和自身體重全部放到和對方相搭(臂腕)處,引進落空時雖身體後撤,但意念和自身體重仍是松到對方相搭處,進而通過相搭處把意念和體重通過對方臂腕(槓桿)作用到對方身上。日久功深,相搭處就「沉」了,而且自己越不用力,越松靜,對方愈感到沉重。這就有了「點」,到此境界搭手後,用意念即可通過「點」牽動對方,使對方站立不穩。初練臂腕為點,久而功夫深則周身無處不是點。推手階段找到了「點」,才能深求。另外入門階段的找點還是技擊的必備功夫,因求得了整體力,並不一定能作用到對方身上。找到點後,術語稱作「頭沉」,技擊就有了威力。所謂「頭沉」就是全身松靜,但接觸對方之處卻重。好比一把大鎚,應是頭重把輕,擊打才能靈活有力,而平常人都是梢節輕(鎚頭是木頭),而根節卻是緊的(錘把是鐵的)。入門推手練至能在動態中保持平衡和「頭沉」即具備了推手的基礎。推手之初級階段

嚴格地來講,入門階段推手只是意識上進攻對方。術語叫「精神真」,但行動上以打輪為主,不允許頂抗和攻擊對方,而初級階段則要試探著進攻,但動作不可過大,能做到使對方站立不穩或倒退數步即可,是試著發力階段。本階段的推手應注意動作的開合,呼吸的鼓盪,以及重心的調整,只要與對方沾接,就要順其勢而迎就,因其動而屈伸旋轉,用走勁來調整自己的平衡,並探測對方的意圖,因勢利導。其只要目的是在推手時隨機應變合理運用朋、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並使自己保持間架圓滿,使自己自然地練成一個球體,前進不凸,後退不凹,左旋不缺,右轉不陷,周身完整,勢勢貫穿。

初級階段的推手首先應當認識到訓練的目的,千萬不可為了一時的勝負貿然進攻或應付招架,寧肯讓對方暫時佔上風,也不要走了「味兒」。因為練拳是練的「勁兒」不是招術,只有路子對,日久才能長進。筆者經常見到一些人推手時強拉硬拽,蠻沖亂撞,一些年輕人甚至使用摔跤中的「架梁踢」和「大背胯」這毫無拳術意義,只能以勝初學者為得意,根本入不了正軌,雖暫時佔了上風,但不可有前途,因高手相搭,根本沒有起腿的機會。至於擒拿法只需了解即可,切忌練習使用,因凡拿法都有破解之法,如一味地進行進招破招下乘功夫練習,繁多的招術定會影響懂勁和聽勁功夫的進展。再說欲擒拿對方意念便執著於對方身體之局部,勢必精神分散意念單一,影響勁力的發揮和自然的反應。如「手揮琵琶」之法,有人解說是擒拿術「當敵人揮右拳擊來時,我上左步,一手取敵腕一手取敵肘用腰勁使兩手分別向內作圓形扣合,擒拿敵之小臂」。稍有實戰經驗者都會知道,如此法應敵必敗無疑,因戰鬥中雙方揮拳踢腳動作極快根本拿不住對方。即使我雙手拿敵一臂,敵另一臂早已擊中我要害部位,還不如閃讓後用此式將敵雙手猝然合擊發力,敵臂必斷,何需作自傷之擒拿動作。故練習推手在此階段切忌以招法和蠻力取一時之勝,要時刻體會和摸索八門勁派的運用,循規蹈矩一絲不苟,明確「招熟」只是本階段的要求,但不是目的,目的應該是「由招熟漸悟懂勁,由懂勁而神明。」推手之中級階段

中級階段的推手要以虛靜為極致,以身法中正為基礎,虛則無所不容,實則無所不應,身法八面支撐,八面轉換,上下四傍轉接迅速靈敏。搭手後處處主動,發時進攻,化亦進攻,意在敵前,後發先制,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在激烈的互搏中熟悉八門勁派的角度、虛實、剛柔,摸索和掌握髮力的路線、慣性和火候以及步法的進退和身法的變換,達到「發落點對必成功」。前輩尚有十八訣傳世,淺釋如下: 1、朋在兩臂:朋的功能發揮在兩臂的圓撐力量上,這種支撐力在任何動作中都應主動使用。 2、捋在掌中:捋是破朋的手法,左右兩捋的知覺力全在兩掌,由掌的知覺力探聽對方之輕重虛實,然後可以隨著捋或進攻。 3、擠在手背:擠是出擊的手法,在捋開對方防禦的朋式以後,隨以擠手進而攻之,搭手要用手和臂加在對方的空隙之上擠按之,如兩手合用可以增加擊力。 4、按在腰攻:按是兩手推出之式,發出進攻的力量,全以腰部為主力。 5、採在十指:採是兩手抓實以十指之力用力箱牢。 6、挒在兩肱:是取對方的全臂,用我一手抓住對方之肘,一手抓住腕用力向下捋帶之法。 7、肘在屈使:肘是運用肘力發擊對方,不論進攻與橫擊,在用肘是要屈回小臂以肘尖頂撞或橫擊。 8、靠在肩膀:靠法是用肩頭靠擊對方的胸部或者用膀來靠擊對方的腰肋部。 9、進在雲手:雲手的手法在太極拳里佔一個「進」字,就是要向對方進入手法()手是其一。 10、退在轉肱:在太極拳里「倒轉肱」的走法。佔一個「退」字,就是閃避對方來勢和不及還手時使用。是腿法。 11、顧在三前:顧是照顧和防護的意思,就是和對方換手時,先要把自己的眼前、手前、腳前三方面照顧好以免被對方擊中。 12、盼在七星:盼是注意看望,也就是警惕的意思,七星是指身體上的主要部位的七個所在:肩、肘、膝、胯、頭、手、足這七個部位。在與對方接手時,不論是在靜中或是在動中都要時時刻刻地小心照顧到。 13、定在有隙:定是找到對方的空子。在和對方交手時不可冒進,得到進手的機會就立刻不停地發手,達到先發制人的目的。 14、中在得橫:中是擊中,要想將對方擊中,必須得到對方的橫。橫即在交手中扭轉身找對方的側面,在我面前叫橫,得到對方的橫立刻發力進攻。 15、滯在雙重:雙重是兩方的重心相遇,就是力與力爭了,這樣不能閃展騰挪的靈活變化,故不要雙重。 16、通在單輕:單輕就是避重就輕的意思。也就是運用單輕,才可以使對方失去抵抗的能力。 17、虛在當守:虛是在和對方交手時,在不得手或得不到機會的時候應當取防守之勢。 18、實在必沖:實是在對方交手時已經得手了可以乘虛即入,在這時立刻衝擊這叫得實。十八訣包括八種勁力和進退、攻守的身法、步法及發力的時機等,習者應反覆揣摩,刻苦實踐。並注意一個問題:八門勁派是因發力的角度,外形和方向而得名,但並不是絕對的。因為絕對不利於變化,應隨機應變,恰到好處發則必中,不可猶豫。推手之高級階段

經過中級階段的長期摸索與實踐,推手功夫將產生質的飛躍,進入高級階段,即爐火純青階段,本階段主要標誌有二:

1)柔化剛發的外形已由大圈達小圈妙境,舉手抬足,無不得機得勢,無論柔化剛發,意念和發力,總在敵的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際,而且外形極小,對方稍感不適即已拔地而起,整體爆發力的八種主要勁力已上升為混元整體爆發力,搭手發人再見不到朋、捋、擠、按、採、挒、肘、靠的外形,只有外形極小頻率極高的撐、抱、裹、擰、炸、崩、驚、抖、轉、彈等威力無比的內家拳法勁力。達此佳境者,近代諸家太極拳中前輩中大有人在。如武禹襄,郝定,楊澄甫、陳發科等皆是也。

2)技擊時能嫻熟地運用推手功夫輕易取勝而不傷及對方,如虎撲和如封四閉的巧妙運用能將人發出丈外,再如腿發、肘發、肩發、胯發均能將對方扔起,在實戰中只要對方伸手即能順勢而進,諸如實點斷、虛點斷,半推半斷,先推後斷,先斷後發都能運用自如,斷手和比拳與敵周旋很少,打法中亦有推點斷、截點斷、擦點斷、讓點斷、滑點斷和上驚下取、佯退實進。均能穩操勝券,諸家太極拳中推斷不分的妙手當首推楊少侯先生。到此境界,無需再詳述什麼作拳和推手的陰陽、剛柔、虛實、長短、進退和單雙重、分虛實,只講初步入高級階段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熟悉力點的變化和應用,如滑點、搶點、斜面點、橫向點、轉點、讓點、變點。自己始終要比對方多點。 2)必須體會推手中的幾個關係如點、線、片、面的關係。梢節、中節、根節的關係。大推和點的關係。步法和發力的關係。能隨心所欲地做到,能點上松、身上緊,身上松,點上緊,根節松、梢節緊,點線松,片面緊以及上松下緊,上緊下松等,才能處處主動,發起對方。 3)處理好動靜關係要掌握住動靜時機和火候,推手時有的人中級階段的功夫雖好,但控制不住對方,稍有發力,對方便消極後退或雙手亂撥,使力落空。這是動靜關係處理的不好,應隨時作到上身動步不動,為上動下靜,上身不動步動為上靜下動,右動而左靜,左動而右靜。而且能作到點不動,身動,使對方感覺不到身上作任何調整的意圖,才能冷彈驚抖,全身齊動將人放出。 4)發力時要作到四透:精神透、意念透、勁力透、目光透。推手之神明階段

本階段為拳法的登峰造極階段,乃多家拳派所追求的最終目的,即《拳經》中的「神明」階段。少林派稱此階段為「法,非法,非非法」;形意門為「形無形,意無意,無形無意為真意」;此中真意「江南第一妙手」解鐵夫老先生解釋為「發拳自我莫測。」大成拳宗師王薌齋先生則以「縱橫自在,有感皆應」來闡明。筆者根據前輩的傳世心法及拳譜的論述推想,此階段應是如下境界,即:無論推手斷手,無招無式,無圈無形人體已由一個旋轉的球體練成一架彈簧,「遍體鬆緊彈簧似,靈機一動鳥難飛」,技擊時,靜以待動,動靜處中,神圓力方,虛實中平,只要與敵稍有接觸即能使敵飛出,全是自然的本能反應。近代武林達此境界者僅一、二人而已。


推薦閱讀:

太極拳入門階段的練法
武當原始太極拳三十七式
太極拳拳譜薈萃
從武派陳固安太極拳談如何練腰
太極拳法巧破三勢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