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名詩,妙筆生花,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早春景象
蘇軾是我國宋朝的大才子,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元豐八年(1085)蘇軾在逗留江陰期間,為惠崇所繪的鴨戲圖作了一首著名的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此詩抓住惠崇這幅《春江晚景》的畫題畫意,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優美畫境,是一首人人喜愛的名詩而傳誦至今。
春江晚景
全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注
蔞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莖可以食。
蘆芽:即蘆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裡。
欲上:想浮上來
春江晚景
竹林外,桃花剛剛綻放了兩三枝;江水漸暖,鴨最先感受春天的氣息,蔞蒿已滿地,而蘆葦剛長出嫩尖,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時。
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元豐八年(1085)蘇軾在逗留江陰期間,為惠崇所繪的鴨戲圖而作的題畫詩。詩是藝術,畫也是藝術,而題畫詩則是詩畫兼備,寫好是不大容易的。詩歌的第 1-3 句主要詠畫面景物,第 4句則寫由畫面景物引發的聯想。蘇軾這首題畫詩僅用桃花初放、江暖鴨嬉、蘆芽短嫩等寥寥幾筆,就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詩的前三句寫了六樣景物:竹子和竹外開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鴨子、布滿地面的蔞蒿和新出芽的蘆葦,分別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邊景。景物有動有靜,靜態的景物有竹、桃花、蔞蒿、江水和蘆芽,動態的景物有鴨,以及畫上並沒有的「河豚」。這首詩的高妙之處正在於以這些想像和聯想點活了畫面,使畫中的景物變得生機勃發,情趣盎然,全詩表達了詩人對惠崇畫作的欣賞、讚美之情。
如果說惠崇的畫是「畫中有詩」的話,那麼這首詩便是「詩中有畫」了。難怪它能作為一首人人喜愛的名詩而傳誦至今。
推薦閱讀:
※蘇軾,用一生把別人的苟且活成瀟洒 (上篇)
※【北宋第一美食博主蘇東坡】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偏靠吃出名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吃不好,哪有詩和遠方?
※李白與蘇軾隱逸思想比較
TAG: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