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若恩:中國經濟去槓桿至少需要6年
文/任若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學教授)利率下降還有較大空間
觀察者網:從去年年底以來,央行不斷採取降息降準的手段來釋放流動性。但是經濟數據看起來仍然不太好,你怎麼看待央行降息的舉措?
任若恩:經濟疲軟的時候應該降息、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所以降息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很及時的。
另外,這次中國經濟走到這一步,我的基本解釋是前期高速發展期債務積累過高,主要是非金融企業,即金融企業之外的實體經濟債務水平過高了。利率其實是債務的增長率,如果降低利率就有利於降低債務的增長率。從這個角度講,利率降低是非常必要的
觀察者網:三次降息三次降准,以及其他釋放流動性的工具,在你看來還不夠?
任若恩:降息降準的空間還有。因為大家有忌諱,我不願意說利率可能會降到多麼低的水平。但全世界很多國家利率水平都很低,歐洲降到零利率,瑞士降到負利率,這從貨幣政策操作的手段來看,都很正常。但是中國輿論有這個忌諱,不願意談QE(量化寬鬆)這些概念,從經濟形勢的發展來看,將來我們可能會發展到這個方向去,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觀察者網:你指我們央行將來也會走向QE這種非常規的操作?
任若恩:歐美的QE,典型的做法是先降息,然後再由央行發行貨幣,購買資產。比如美國利率降到0-0.25,沒有可降空間的時候,用買資產的方式,讓長端的利率(指長期的利率)下降,被稱為非常規的貨幣政策手段。
常規的手段是不允許央行去買資產的。中國的情況,未來利率肯定會降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時間會相當長。中國去槓桿調整是個長期的過程。
中金公司的董事總經理黃海洲先生的一個研究顯示,其他國家去槓桿的時間,美國是6年,歐洲估計要16年,日本是26年(1990年至今)。我覺得很有道理。
中國的去槓桿時間可能至少要達到美國的6年。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多次降息。前一陣子地方債置換,可以看出來不是很順利。這道理簡單,當初地方融資平台借錢,是地方政府信用做擔保借來的,一部分是債券,一部分是銀行貸款,現在要置換出來,地方政府發債,把高利率的短期債務換成票面利率低的長期債務,銀行覺得很吃虧,因為借債主體實際沒有變。這就變成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了。
下一步,央行在這個方面肯定要有所作為,必須要提供一些資金推動地方債的置換。
現在有一些建議我覺得是很有道理的。比如殷劍峰等人做的研究是很到位的,不管是通過國開行買地方債,還是中央政府發債,總之,最後必須有央行的支持。
因為目前非金融企業債務水平這麼高,使得總需求受到極大壓抑。商業銀行惜貸的心態很明顯,錢到不了實體經濟,主要原因就在這。
經濟下行癥結在於債務水平過高觀察者網:根據你的解釋,目前中國經濟下行的癥結在於非金融部門債務過高,企業融資成本又很高,沒有資金投入到新的項目?
任若恩:對,現在別看每月新增貸款很多,其實很多錢都是借新債還舊債,真正進入實體經濟的新錢並不多。這是商業銀行方面積累了很長時間的問題。
觀察者網:那麼,哪些行業企業的債務比較嚴重?從行業來看,互聯網企業、服務行業,似乎還蠻紅火的。
任若恩:這類行業債務比較小。銀行貸款支持的各種投資裡面,包括幾塊:一,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是為全社會服務,投資回報率不高。很多其他國家用政府財政搞基礎設施投資,所以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很慢。中國是用銀行貸款,貸款還不上就往後延,比如高鐵,大家很享受高鐵的便捷,但是高鐵投資回報率很差,目前可能只有京廣、京滬在盈利,但也只是還息。還本的問題還很巨大。這些銀行貸款和債券早晚得還,3萬多億的債務等待處理。
二,房地產包括商業地產和住宅。投資最終要有回報的,如果回報低,貸款就還不上。前幾年房價漲得快,回報率就高。現在銷售額下來了,企業就積累了一些債務。
三,固定資產投資,製造業,工業這一塊投資下滑比較快,因為煤炭、水泥等行業的發展在減緩。製造業前幾年發展太快了,積累了很多問題。現在都在調整,這些行業的壞賬也很多。
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觀察者網:一些專家說,基礎設施領域的項目,很多是一些優質資產,值得擔憂嗎?
任若恩:優質資產的概念不準確,從提供服務的角度是優質資產,但是從投資回報率角度講,回報很差,不是優質資產。是借了人家的錢,沒有償債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不是優質資產。
觀察者網:前幾天李楊提到,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仍然健康。林毅夫等經濟學家也說,我們政府總的債務,佔GDP的比例不到50%。
任若恩:我們有幾張資產負債表:企業的、居民的、政府的、全社會的。全社會的負債水平高,但中央政府的負債水平不高。高的是非金融企業的,這裡面包括了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因為它是以企業形式貸款和發債的。審計署做審計時是將地方政府債務和地方融資平台債務放在一起了。
中國的金融機構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由「三會」監管的,包括銀行、保險、券商等;二是由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監管的;三,不受監管的,包括網路金融機構、民間融資等。比較有問題的是第三種,但是影響不是特別大,可能將來會自生自滅。
第二類可能會爆發一些問題,比如小貸、擔保公司等等。
對國家來說,如果能將「三會」管理的金融機構管好,整個金融系統就不會有問題,我也認為這種思路是對的。
中國金融系統的整體風險存在,會出現金融事件,但是不會轉化成金融危機,很多人說中國要金融危機了,這是無稽之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的確在上升,但是銀行的撥備和經濟資本在後面等著,是10多萬億規模的資金,不會出大問題。在銀行的撥備和經濟資本後面還有央行這個最後貸款人(lender of the last resort)和政府資產的救助作用。
真正的問題在於,由於債務的存在,中國經濟的總需求被緊縮了。債務和通縮之間存在一個循環關係。中國經濟的低迷狀態會維持很多年,不像前幾年熱火朝天的樣子。但是總體上不會發生美國金融危機雷曼兄弟垮台之後,金融系統崩潰那樣的事兒。就是傳統的經濟低迷,GDP增長不高,6-7%,物價水平非常低,甚至要通縮等等。
這個過程很痛苦,不斷的需要去槓桿,槓桿水平降下來,才能進入新的增長通道。這種狀況,其實各國都出現過。我們也面臨過這種局面:1997年那次調整的時間有6-7年(1996-2003年)。這次我覺得也得那麼多年,才能回到相對正常的狀況。
與1997年相比,現在的資源比那時候強得多,但是現在經濟規模也比那會兒大得多,存在的問題也比那時大的多。我相信問題能夠解決,但是過程會相對比較痛苦。
這一輪是從2013年開始的,今年內問題肯定解決不了,明年也是如此,後年可能會有起色。
松貨幣也不會回到2009年觀察者網:前面你提到,中國也要走到QE那條路上,那麼到2017年,我們的利率會不會也降到零?
任若恩:不排除。現在我們的貨幣政策比較積極,財政政策也應該很積極。各種民生措施,減稅措施都要跟上。現在財政政策最大的動作是「營改增」,但進展比較慢,作為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營改增」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次貨幣政策放鬆,與2009年有本質區別。2009年貸款是松的,但是現在貸款是緊的。銀行都是順周期操作,經濟狀況好,銀行放貸很積極;經濟情況不好,銀行就惜貸。現在大家認為一搞量化寬鬆,通貨膨脹就上去了。事實上,這是貨幣主義的陳詞濫調。美國、歐洲、日本,量化寬鬆政策搞了很多年,根本沒有通脹。整個社會、政府,輿論都特別害怕,回到2009年道上,我覺得根本不會。因為2015年寬鬆的貨幣政策和2009年寬鬆的貨幣政策是不一樣的。
財政政策也應積極有為
觀察者網:經濟處於下行狀況,就是貨幣政策寬鬆,銀行也不願意貸款。
任若恩:真要物價水平高一點倒好了。三年來PPI是負的,轉為正的當然是好事。因為物價水平高一些,會使得實際利率下降,減輕企業的負擔。我們觀察物價水平,不但要看代表零售價格的CPI,也有看代表生產價格的PPI,這樣才有全面的觀察和分析,兩者是同等重要的。
日本、歐洲、美國現在目標是通脹達到2%,但根本做不到。通脹不是永遠都是壞事。2009年不是光靠貨幣政策,還號召商業銀行貸款,動用了行政干預的手段。現在你鼓動銀行貸款,銀行也把錢袋子捂得很緊。
所以現在有一種宏觀調控的政策組合建議: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我覺得這個提法挺好。
緊信用是一種市場行為。「緊信用」是商業銀行順周期行為的結果,商業銀行永遠是順周期操作的。所以我認為,緊信用基本上不需要央行進行操作,對於監管機構來說,管住該管的就好,既不要順周期也不要逆周期。現在全社會的風險偏好變化很大,連國企公募債券都有違約,最後產生的效應就是緊信用。不要用行政干預的辦法穩增長。
松貨幣,就是降息降准,還有各種提高流動性的工具,如再貸款等等。
此外,我認為人民幣也要適度貶值。我們的人民幣掛鉤美元,美元一強勢,人民幣相對其他貨幣都在升值,比如歐元,現在已經1:6.9了。
財政政策要向民生傾斜。前段時間大家都比較樂觀,認為這次經濟下行對就業影響不大,但是失業率是一個滯後指標,現在已經有數據反映最近的就業情況有些惡化。結合寬財政的觀點,我認為財政政策應該多向民生傾斜,加大政策投入,包括減稅、增加社保、救助低收入群體等等,減少大規模的投資和大的項目的投資。這樣做肯定會讓財政壓力很大,但是我覺得在正常時期堅守的財政平衡原則,當經濟下行時確實需要有所變化。
我並不籠統地反對政府的投資,投資肯定能推動經濟增長。但前提是,必須得能夠還清債務。增加桿桿,投資回報不好的投資還是少做為好。
政府在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大有可為,這能起到社會穩定器的作用。我非常反對市場原教旨主義的觀點。我認為,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失業情況可能會變糟,所以政府在保民生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完)
文章來源:觀察者網 2015年5月12日(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王立根
推薦閱讀:
※人口悖論:哪些地區經濟增長乏力,但人口增長卻逆向發力?
※你覺得中國可以在哪些非傳統優勢項目上取得突破?
※經濟適用的移民方式
※國企混改,長久夫妻還是露水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