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忽視的技術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第2頁)

  吸能轉向柱

  吸能轉向柱在1968年首次被使用,在那之前,駕駛員在追尾撞擊中會直接撞向汽車前部僵硬的操縱部件,而這些部件即使連最微小的撞擊能量都不可能吸附。吸能轉向柱的設計目的就是減輕對駕駛員胸腔的先期打擊力度。2005汽車年度,福特汽車公司製造出一種新的轉向柱,它可以依據一些標準變換吸附等級,比如是否使用了安全帶、乘員的重量和撞擊的嚴重程度等。而2006年最新款的道奇Charger車型使用的轉向柱有一個特殊的裝置,它可以讓轉向柱移離駕駛員以在撞擊中吸附更多的能量。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相比於汽車安全氣囊,吸能式轉向柱拯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如果沒有吸能轉向柱,2002年將有2473名事故受害者喪失性命。隨著不配備安全氣囊的老款汽車的逐漸被淘汰和並新的車型取代,死裡逃生的幸運者的數量還會增加。

  安全氣囊

  發生撞擊後,碰撞感測器會將信號傳遞給引爆器,然後引爆器點燃氣體發生器,於是安全氣囊在轉瞬之間迅速膨脹。安全氣囊可以吸附撞擊時產生的能量,並防止駕駛員或乘客與擋風玻璃、A立柱發生接觸,從而起到保障乘員安全的作用。對於13歲以下的兒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則建議,要麼讓兒童坐在車輛的后座椅上,要麼關閉乘客安全氣囊,這是因為安全氣囊的膨脹速度和方向都有可能對兒童造成嚴重的傷害。在沒有后座椅的車輛中,比如跑車和小卡車,往往會設置乘客安全氣囊控制開關。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depowered」安全氣囊,其膨脹的速度相對較慢,從而可以幫助降低氣囊膨脹所帶來的擠壓傷害。depowered安全氣囊主要是為了保護不系安全帶的乘員或坐下後距離安全氣囊過近的人所創造的,後者因安全氣囊突然膨脹所受到的傷害程度等同於被一個時速200英里的硬枕頭砸在身上所造成的傷害。福特公司現在可以提供壓力減小了20到35個大氣壓的安全氣囊,目的是在其安全性和最小的傷害風險之前找到一個平衡點。

  近年來,兩級安全氣囊和智能安全氣囊已經研發出來。兩級安全氣囊可以根據撞擊的劇烈程度進行兩個級別的膨脹,如果是非常嚴重的撞擊,安全氣囊會完全膨脹,如果是輕微的撞擊,氣囊的膨脹程度就會小一些。智能安全氣囊就是在普通氣囊的基礎上增加感測器,以探測出座椅上的乘員是兒童還是成年人,他們系好的安全帶以及所處的位置是怎樣的高度,通過採集這些數據,由電子計算機軟體分析和處理控制安全氣囊的膨脹,使其發揮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氣囊出現無必要的膨脹,從而極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除了主副駕駛安全氣囊。側面安全氣囊也被裝備在越來越多的新車上。側面安全氣囊從座椅或者門板位置展開,以對乘員的身體軀幹提供保護。對頭部施加的安全保護來自側面安全氣囊的延伸部分或者來頭頂的氣簾式安全氣囊。兩者都是為了防止乘員的頭部與立柱或窗戶玻璃發生全力瞬間接觸而設置的。

  缺氣保用輪胎

  我們經常說的「防爆胎」,它的官方正式名稱應該叫做--缺氣保用輪胎,從字面意思就能知道這種輪胎在胎壓不足或者漏氣的情況下能幫助車輛在一段距離和速度內正常行駛,而「防爆胎」這個名字也是輪胎廠家和使用這種輪胎的汽車廠家對這種輪胎的誇大宣傳。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一般輪胎在失去輪胎壓力的時候,輪胎在眨眼間就能像爛泥一樣脫離輪輞,僅靠輪輞來與地面接觸。而缺氣保用輪胎與一般輪胎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它擁有非常有韌性和支撐性的胎壁。這樣的設計可以幫助輪胎在發生爆胎或者突然泄氣的情況,保證輪胎與輪輞還可以結合起來並給予車輛一定的支撐,從而保證車輛的的安全。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看了上面的視頻相信您一定更能了解缺氣保用輪胎的作用吧!它並不是能預防爆胎,它的作用是在發生爆胎的時候幫助車輛維持車輛的穩定,提升車輛的安全性。

  車門防撞梁

  從大家日常討論車門防撞梁就可以看出。其實大家對汽車的安全性還是很看重的,最直觀的例子莫過於德系車和日系車的車門防撞梁之爭。讓我們拋開這些事情,看看車門防撞梁起了什麼作用。

  依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發布的數據,車門防撞梁在2002年拯救了994名事故受害者。這些鋼結構或鋁結構的部件被安裝在車門內部,從外面並看不到。有些採取的是垂直布局,還有一些採用對角線式,也就是從底部的門框一直延伸到窗玻璃的底部邊緣。無論其具體位置如何,車門防撞梁都是作為一種額外的吸能保護層而設計的,它可以降低乘員可能遭受的來自外部的力量。事實證明,車門防撞梁在車輛撞擊固定物體(比如樹木)時的保護效果非常明顯。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碰撞緩衝區

  撞擊緩衝區的概念是梅塞德斯?賓士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來的。其設計為在發生撞擊時車身發生逐漸變形,以吸附事故中產生的絕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撞擊能量。車身改為這種可以變形的設計後,乘員所承受的強烈的撞擊力就可以大大減小。

  將車身結構分為乘員安全區和緩衝吸能區設計,乘員安全區應有足夠剛度,不允許發生大的碰撞變形,以保證乘員的生存空間,且發動機、變速箱等剛性機構不得因碰撞侵入乘坐艙。緩衝吸能區在車輛碰撞時允許有較大的變形,以便合理的吸收撞擊能量。使得作用於乘員身體上的力和加速度不超過規定的人體忍耐極限。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淺析拯救生命的技術

  全文點評:

  了解了這麼多的安全措施,現在再考慮購車或者改裝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關注下這些安全措施?不要以為這麼多的安全措施保護著我們,我們在馬路上就可以肆意妄為。如果你超過自己的駕駛水平駕車或者你以不安全的方式駕車,最終都會對某些人造成傷害,如果不是對你和你的乘客,就有可能是對無辜的行人或者旅行者。在擁有了越來越多安全技術的同時遵守交通法規與過硬的駕駛技巧才是保證安全的最佳方法。


推薦閱讀:

技術大佬們最離不開的 App 是? | 快問快答
李涵辰高級班核心技術
排列三定膽技術
2011年第13期技術講座:sumif和countif函數應用
《軍用健身技術大眾版—

TAG:生命 | 技術 | 拯救 | 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