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真諦
06-03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寫到: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三十九章進一步說: 昔者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這幾句話數量雖少,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道德經》的中心思想。當然,老子在正面闡述自己的思想的同時,對當時存在的諸子百家思想進行了理論批判,尤其是對於有深厚哲學基礎和歷史史料基礎的孔子儒家的理論批判,佔據了《道德經》很大的篇幅。老子正是通過這種正反兩面論述,傳達出自己的思想。 老子思想理論的核心的道法自然,在《道德經》中論證了自然與道,道與天、地、王的關係,其落腳點在王制上。老子處於西周末期、春秋之際,他的思想受到的當時社會歷史環境的硬約束制約,另外老子當過國家圖書館館長,屬於體制內的知識分子,這些都是我們後人認識老子思想所必須懂得的歷史人物時空環境和社會地位環境框架,因為這些硬約束決定了老子思想的時代局限性和理論的深刻性。 老子論證道,不僅僅是在講哲學,他的落腳點是在當時周朝政權權威的削弱,群雄崛起,戰亂、動亂的民不聊生的社會制度上。他對當時禮崩樂壞的現實與孔子的看法是一致的,只是在應該走什麼樣的路,兩人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這當然與他們不同的哲學思想相關,也與對社會歷史的發展趨勢看法相關。 老子的哲學思想是從客體哲學的角度看世界,本質上是繼承了上古時代以來中國人尊天地的自然崇拜傳統,在分析和解釋現實問題時他的思想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的傾向,這在嚴格的等級社會中他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他提出的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也只是說說而已,沒有一個等級社會的統治者會照此行事的。 相反,孔子是從人的主體角度看世界,因而孔子主體哲學帶有某種顛覆傳統哲學意味,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人的作為,孔子的禮,就是要重建和恢復等級社會秩序,克己復禮作為最高政治理想,在王制時代雖然沒有實現,但是隨後的中央集權制的皇權時代卻成了社會的主流思想。 老子的客體哲學和孔子的主體哲學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就是忽略了經濟發展階段對社會制度和社會主流思想的決定性影響,這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提經濟問題,之談社會制度,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我們傳統哲學中普遍存在的基礎性問題,它嚴重影響到傳統哲學的普遍有效性。 什麼是道法自然? 什麼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四十二章。) 什麼是法?《康熙字典》「法」字條目中說: 《爾雅·釋詁》:法,常也。 《釋名》:法,偪(逼)也。逼而使有所限也。 效法也。《易繫辭》:崇效天,卑法地。 《揚子·太玄經》:陽氣高縣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則。 什麼是自然: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經》五十一章。)什麼是道法自然? 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道德經》十六章) 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七章)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彪悍]老子現在想把衛生巾甩你臉上
※孔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子幫你解決!
※《老子》我說(上)
※值得收藏的老子金玉良言
※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