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七節陶弘景對道教的貢獻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詔贈中散 大夫,謚曰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 京市)人,是南朝宋齊梁時期的著名道士, 出身於江南門閥士族望家。他早年就以儒 學學識為人景仰。三十六歲時仍然是一個六品小官,屢受權貴的排斥,對仕途心灰意 懶.加之十歲時讀葛洪的《神仙傳》,就有了 追求神仙之志,十五歲就作《尋山志》,傾慕 隱逸,於是辭官至茅山建華陽館,自號華陽隱居,開始了修道生涯。他是陸修靜門人孫游岳(399—489)的人室弟子。 梁武帝蕭衍早年奉道,雖晚年信佛.但對陶弘景始終敬信如一,朝中大事 多派人至茅山向陶弘景請教,所以陶弘景被當時的人稱為「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弟子有數十人,其中王遠知、陸逸沖學業最精。尤其是王遠知培 養了隋末唐初著名道士潘師正,潘又培養了司馬承禎和吳筠這兩個在唐 代道教史上有名的弟子。陶弘景學識廣博,他的著作有《真誥》、《登真隱訣》、《養性延命錄》、 《真靈位業圖》、《本草經集注》七卷等,是道教史和科技史上的重要著作。 《養性延命錄》第一次對道教的養生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講了養氣安神、清 心寡慾的哲理,並在實踐上歸納出了該提倡的「十二少」和該反對的「十二 多」,講了少食葷腥多食氣等操作原則和禁忌,還敘述了吐納、導引、按摩、 御女術等等。對於這些術.陶弘景也作了一些理論分析。《真誥》是在顧 歡《真跡經》的基礎上加以擴充注釋而成的,是一部專門記述上清派早期 經典教義、方術和歷史的集大成的重要文獻。該書吸收儒家、佛教思想, 勸人修道成仙,闡述了不少道教義理,講解了以存神為主的修鍊方法,敘述了神話、詩歌、神仙等。 「誥」即告也,《真誥》書名表示這是一本記錄神 仙真人話語的著作。該書共七篇。第一篇《運題象》與神仙相互感召.神 仙自會來與人做伴相會。第二篇《甄命授》要人修仙學道。第三篇《協昌 期》闡述修行的方法和禁忌。第四篇《嵇神樞》講述神仙洞府。第五篇《闡 幽微》敘述鬼神世界的官僚系統。第六篇《握真輔》收錄一楊二許的書信往來。第七篇《翼真檢》講真人的傳承。《登真隱訣》是《真誥》的姐妹篇。 它撮取眾多上清經的修仙秘訣和法術的精要,強調導引。現存《道藏》中 只留存三卷:上卷為符籙方面的內容;中卷涉及按摩、導引、服氣、沐浴、思神內視、驅邪避鬼等術;下卷為修誦《黃庭經》法和張道陵授魏夫人法。在燒煉金丹方面,陶弘景是繼葛洪之後的一個著名金丹燒煉家。據 說他煉成的飛丹「色如霜雪.服之體輕。及帝服飛丹有驗,益敬重之」(《南史》卷七十六)。他從事煉丹活動二十餘年,撰寫了《集金丹黃百方》、《太清玉石丹藥要集》、《太清諸丹集要》、《合葯諸法式節度》等不少煉丹著作,現在大多已亡佚。 陶弘景在煉丹實踐中取得了很多化學史上的成果,主 要是:第一,把石灰分為生石灰和熟石灰兩種。第二,把燒煉是否有「紫色 煙」產生作為判斷硝石(硝酸鉀)的方法,這是明確區分了硝石和朴硝(硫 酸鈉),是世界化學史上鑒定鉀鹽的最早記載。第三.陶弘景做過雞屎礬 與鐵的置換反應,擴大了銅鹽的範圍,奠定了宋元時期水法煉銅,即膽銅 法的基礎。不過,陶弘景煉丹主要是應梁武帝之請,自己並不怎麼看重。 原因在於他對服食金丹白日飛升成仙有懷疑。中醫藥研究方面,他的著作有《神農本草經集注》、《效驗方》、《補缺肘 後百餘方》、《陶隱居本草》、《葯總訣》等,其中以《神農本草經集注》最為著 名。在這本書中,陶弘景不僅梳理、校核、訂正《神農本草經》所收載的三 百六十五種藥物,而且新增藥物三百六十五種。對隋唐以後的中醫藥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陶弘景大概是醫學社會學的鼻祖之一,他已經注意到 了醫藥用方對不同社會層次的人的差異性。《效驗方》是供上層社會使用 的方書,多系名貴藥材。《補缺肘後百餘方》則是供民間使用的方書。他在葛洪《肘後備急方》基礎上,記錄了導尿、空腹消水腫、食物中毒、腳氣病、黃疽性肝炎、急性淋巴炎等治療方法。在病理學上,陶弘景認為發病的原因在於邪氣、惡氣、毒癘之氣,雖然並不完全正確,但也有一定的科學 性。不過,他認為醫藥只是輔助修鍊成仙的一部分。在道教修鍊理論方面.陶弘景對之作了比較大的發展。他強調「天道 自然,人道自己」,修道得靠自己。自然給予人的壽命是短暫的,但人的作 為可以延長壽命與道同久」。陶弘景進一步論述了形神關係,認為是成 人物、靈鬼、成佛、成仙的根本。「形神合時,是人是物;形神若離,則是靈 是鬼。其非離非合,佛法所攝;亦離亦合,仙道所依。」(《華陽陶隱居集》卷 上《答朝士訪仙佛兩法體相書》)在他看來,人、鬼、仙是同類,區別在於行 善、行惡及善惡的多少,人的努力可以實現三者間的轉化。人行善變成 仙,仙若犯規則被貶為人;人作惡就成為鬼,鬼行善轉生為人。人生活在 可見的地上世間,是顯;鬼生活在地下陰間,仙生活在地上天堂,鬼與仙都 不可見,是隱。人與鬼、仙的隱顯之別,實際上是善與惡的區別。一個人 若能保持形神相合,他就能成為一個大仙,若他的形神不能保持合一,就 成為屍解化質,即蛻去舊的軀殼,獲得新形體的小仙。他認為,修仙的根 本在於形神合一,修仙要把多種術並用。他比較重視的是金丹、存思和行 氣,這三者之間的聯繫是:「假令為仙者,以藥石煉其形,以精靈芸其神,以 和氣灌其質。」(《華陽陶隱居集》卷上,《答朝士訪仙佛兩法體相書》)他認為,游心虛靜,息慮無為以養神,服元氣,導引及吃良藥以養形,百年之壽不在話下。對於養氣,他說,人生於氣中,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水濁則魚瘦,氣昏則人病」(《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一《梁陶隱居 序》)。對於養形,陶弘景認為最基本的要求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度」,也 就是飲食的品種要廣泛,數量、時間要控制,起居要有規律。對於神的作 用,他在《養性延命錄》中說:「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託者,形也;神形 離別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乃聖人重之。」神離開形則 死,人死則不能復生。人的精神是不滅的。在神譜方面,陶弘景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備的道教神譜。陶弘景在《真靈位業圖》中,以圖譜的形式.把道教所信奉的近七百名神仙按照從天上 到地下的順序,排列成秩序井然、有條不紊的七個層次,即玉清、上清、太 極、太清、九宮、地仙、鬼官。這七個層次中,每一個層次各有一名主神位 於中間,其餘諸神分別排列在左位、右位、散仙位、女仙位。這七個層次分 別是:以元始天尊為首的玉清境諸天帝道君(29名)以大道君為首的上清 境諸神(104名)、以太極金闕帝君李弘為首的上清太極闕諸神(84名)、以 太清太上老君為首的太清境諸神(174名)、以「九官尚書張奉」為首的諸天 曹仙官(36名),以中茅君為首的諸位地上仙真(173名)、以酆都北陰大帝 為首的陰曹地府諸鬼官(88名)。這是一個統屬分明、秩序井然的龐大的 道教神仙譜系。其中前面三個層次代表道生天、地、人,第四層次代表道教的形成,第五、第六層次的主神則是兩個實際的道教創始人。前面六個 層次代表生,第七層次則代表死,充斥裡面的都是一批死去的帝王將相和 思想家等歷史人物。陶弘景的這個神譜是對此前的神譜的綜合。首先,涵蓋面廣闊多了。 這個神譜多出了以道士為原型的仙人。其次,神仙榜的骨架更鮮明了,組 織這個神仙榜的骨架所反映出來的思想也更深刻了。這表現在:第一,太無、太初、太素等由道化生萬物的宇宙生成圖式。這集中表 現在第一、二、三這三個層次中。不過,每一個層次中首領左右兩旁的眾 神,基本上也與宇宙生成圖式中每一個階段生成的日月、星辰、四時、五行 有對應關係,例如五方道君、太清五帝自然之神。第二,人世間的等級制度,即魏晉門閥世族等級制度。這是他自己坦 率說出來的:「搜訪人綱,究朝班之品序,研綜天經,測真靈之階業……今 正當比類經正,讎校儀服,埒其高卑,區其宮域。」(《真靈位業圖序》)第三,生與死的對立。趣生惡死成為貫徹這個神仙譜的價值觀念。第四,老子的地位降低了。把老子作為最高神,是東晉中期之前的五斗米 道和太平道的主張,東晉中後期·上清派和靈寶派的神的觀念發生了變化。第五,這個神仙榜體現了陶弘景對道教不同宗派的評價標準。陶弘 景認為上清派的地位最高,靈寶派其次,天師道最低。這是當時這三個宗 派的實際社會地位的近似反映。陶弘景的這個神譜已經具備了後來道教 以三清尊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為首的神靈譜系的輪廓。這 樣,他就改變了過去道教神仙世界雜亂無序的狀態。陶弘景把上清派發展為茅山宗。他是茅山宗的實際創始人。他到茅 山後,廣泛收集整理上清經,撰寫帶有教派史性質的《真誥》。從陶弘景開 始,世人不再稱呼上清派,而改稱茅山派。人們紛紛以受茅山符篆為榮。 茅山宗在南朝、隋唐、兩宋時期,人才輩出,使得其成為道教諸宗派中的一 個顯派。總之,陶弘景以上清派的模式鑄造了一個新的道教道術體系,並對道 與術的關係作了一定的闡釋。對道教的義理方面,他也使得道與術的結 合進了一大步。雖然他在理論探索和創新方面做的工作並不太多,但他 繼承老莊哲理和葛洪仙學思想.主張形神雙修.道、儒、佛三教合流,是南 朝道教變革的踐行者和道術的集大成者,在中國道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後世道教中人認為他「洞識古今,事炳山世……乃玄中之董狐,道家之尼父』』(《華陽隱居傳序》,《全唐文》卷七六二)。
推薦閱讀:

山東蒙山全真道考釋(一)王重陽開教山東
怎樣看待道家的「辟穀」理論?
道教齋戒醮儀
道教的「神符」和書法藝術
進入道觀這些千萬不能碰!一起來認識道教法器。(道教法器一覽,值得收藏!)

TAG:道教 | 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