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動物的形成
迷齒兩棲動物在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紀和二疊紀時,曾經一度繁盛。但在它繁盛初期時,就有一支已經進化為爬行動物。這支爬行動物逐漸崛起,最終在中生代一統天下。爬行動物形成的標誌是羊膜卵的出現。 雖然兩棲動物已經登上了陸地,但只有在羊膜卵出現後,脊椎動物才真正擺脫了(個體發育過程中)對外界水體的依賴,成為完全陸生的動物。羊膜卵的出現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繼「頜的出現」、「從水到陸」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的飛躍。 具有羊膜卵的脊椎動物統稱羊膜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哺乳類一起構成了羊膜動物。現代的羊膜動物都很好判斷,只要看它們是否產羊膜卵就可以了。但要判斷化石生物就有些困難了,因為我們無法直接從骨頭上知道某類生物是否產羊膜卵。 大家公認的最早的蛋化石發現於三疊紀。有間接的證據表明,羊膜卵比目前已知的最早爬行動物出現得早。長期以來,蜥螈被認為是羊膜動物的祖先類型,因為它的骨骼構造兼備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特徵。但是由於它出現時間太晚(早二疊世),不大可能是爬行動物的直接祖先。在古生代的兩棲動物中僅石炭螈類與羊膜動物最接近。
小詞典 羊膜卵的主要特點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產生羊膜、絨毛膜和尿囊膜。羊膜腔中充滿了羊水,羊水保證了胚胎髮育過程中胚胎本身的水域環境,使胚胎免於乾燥;而且這些胚膜構成的小環境,還保證了胚胎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對胚胎起到支持和保護作用。在羊膜卵外,還包有一層鈣質的硬殼或不透水的纖維質卵膜,能防止卵內水分的蒸發、避免機械損傷和減少細菌的侵襲。 卵生:受精卵在母體外發育,發育過程所需營養均來自卵中的卵黃。見於多數無脊椎動物、頭索動物、圓口綱、大部分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全部鳥類和少數哺乳動物(如鴨嘴獸)。 胎生:受精卵在母體內(多在子宮內)發育,胎兒發育成熟或發育到一定程度後產出,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從母體獲取營養(主要通過胎盤)。 有袋類的幼兒未發育成熟即娩出,在育兒袋內繼續發育。 卵胎生: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但不從母體獲取營養,其營養仍靠自身的卵黃。見於部分魚類、部分有尾目兩棲動物和部分爬行動物。
推薦閱讀:
※素質教育概念的形成及其內在危機 | 文化縱橫
※練拳體悟:整勁的形成與雙重病
※天地初開之時,氣化為九星,後來形成天地,風水學中的九星值得是什麼?
※社評:菲越的低調與日新聚首形成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