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95分都會掉眼淚,女富豪的學霸之路有多少能複製?
楊瀾最近出現在DVF創始人黛安女士的新書發布會上,跟鄧文迪、蘇芒一起。後台好多讀者留言要求寫寫她。
從方法論層面,梳理楊瀾,會對今天參加高考的同學,有一點借鑒。她被成功加持的人生,我覺得很大程度在於這關鍵性的幾步。
第一步:打個好底子,考個好大學
咪蒙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建議自己的實習生,可以不要完成大學學業,跟著興趣愛好走,不行就休學。
並不認同這個觀點。
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本身就是天才,能在哈佛中途退學的學生能有幾個?況且他們的家世、和創業初期成績都擺在那兒,這種個例並不適合中國國情。
沒有大學學歷,你找工作時遞個簡歷試試?擁有好大學學歷的人,成功概率顯然更高。
所以為什麼說楊瀾具有代表性?因為她的軌跡,是一個聰明女孩憑藉個人奮鬥做成事兒的個例,大部分經驗是可以複製的。
楊瀾有個好家境,(這點比安迪起點高)算是書香世家,在海淀區的北京外國語學校大院里長大。
在這種氛圍里成長,都是大學老師的孩子,從小壓力就不小,會有比較。但回頭看,卻在成長初期養成了自我約束的學習習慣,而且有韌性,面對挫敗有承受力,這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青春期的楊瀾,還戴著眼鏡,樣貌只能算是清秀。
楊瀾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理工附中讀的。
從小性格好強的楊瀾,屬於考95分都會掉眼淚的別人家的孩子。進了理工附中,周圍都是學霸,每次考試成績出來之後,都要跟同學比較:一旦發現不如別人,就更加努力。(所以努力的基因,一直在她的血液里)
高考之前的海淀區模擬考試中,考出了全區第一名;參加高考時,各科總分在北京市名列前20,語文幾乎得了滿分,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英國文學專業。
學校是中國最好的外語類院校之一,而楊瀾又是當時考入北外的北京考生中,分數最高的。(女狀元!)
跟所有迷茫的大學生一樣:她並沒有考慮好未來走向,既想做記者,也想做文化相關的事,語言文學專業是在父親的建議下選擇的。英語除了成為她的專業,還成了她後來接觸更大世界的利器。
進入北外之後,楊瀾發現自己英語聽力不太好。從1986到1994年時間,跟專業死磕,終於在同學中成為佼佼者。(還是要歸結於好強的性格)。
當時大部分人還沒看到英語的重要性,但楊瀾偏巧就選了英語。英語除了在後來求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還為打下了日後的財富起點。(所以敲黑板:學好英語真的很重要!)
楊瀾介紹過學英語的經驗:如果想要提高交往能力,就直接找老外對話;如果想要提高語感,就多讀報章和英語文學作品,體會英語的節奏感。
除了打好專業的基本功,她還知道盤整資源,經常和同學騎著自行車,在周圍的學校轉悠,在北大、清華、北師大蹭名師講座。又免費、又優質、還能充實自己,所以大學的學習時間,一點都沒浪費。
第二步:一個好平台,完成最初的職場積累
1990年,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選女主持人。楊瀾報名了,但能從數千人中被選中,靠的是臉嗎?
當時要進央視做主持人,要麼是廣院、藝術院校的科班生,要麼是從基層主持人選上來的,楊瀾兩樣都不佔。
但她的優勢就是英語,製片方剛好要找一個懂點英語的主持人。
90年代,流行文化已經萌動了,但熒屏上是倪萍趙忠祥的煽情主持風格。這時候,長發披肩青春氣息的楊瀾,讓大家耳目一新,當時火到什麼程度:很多姑娘都視之為偶像。
剛工作主持的就是央視最洋氣最有人氣的欄目,身邊的搭檔不是趙忠祥,就是姜昆,真是資源太好。
但是跟大咖搭檔,很容易淹沒自己,不想成為女花瓶?還是靠那個字:拼。
1992年、1993年兩次站上春晚舞台,楊瀾跟趙忠祥、倪萍搭檔,動了點心思,自己參與撰稿,把朗誦腔的串詞改編成了口語化的播報。
工作4年後,26歲的楊瀾在1994年拿下了「金話筒獎」,這也是中國主持人夢寐以求的職業最高榮譽了。
想要繼續在央視做主持人,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楊瀾想要的,顯然不止這些。
很快做出當時讓很多人意外的決定:辭職留學。
當時,只有節目贊助商,正大集團的謝國民讚賞了楊瀾,還承諾她獎學金。
但這個決定怎麼看都是一個巨大的冒險:不僅要放棄現在的平台和聲名,還要離開鐵飯碗,而且前途不明朗……
楊瀾之後回憶起自己辦簽證的經歷,還透露過當時的緊張:
「在北京的美國大使館排了兩個多小時隊後,我從一個小窗口遞上所有資料,心怦怦直跳,生怕被面試官拒簽,因為我前面的那個小夥子根本沒機會回答問題就被拒了。那時我已經辭去了中央電視台的工作,如果被拒簽,將意味著被列入了黑名單,以後簽證就更難了。」
第三步:正走紅的時候急流勇退,出國留學
從央視退出,到哥大學學習電影專業,楊瀾的家當,就兩大包行李,裡面放著鍋、被子、褥子、枕頭,還有母親縫在她貼身衣服口袋裡的美金。跟現在揣著金卡出國留學的孩子,簡直天壤之別。
每個初到美國讀書的人,都應該知道,初期去適應那種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生活,很需要意志力。
但美國三年,楊瀾就完成了學業、結婚、生下兒子三件人生大事,效率太高了。可見其行事作風之果決。
美國留學拓展了眼界,楊瀾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就是美國的脫口秀節目。並且很快把想法變成實際行動:製作的40集《楊瀾視線》發行到國內52個省市電視台。
儘管略粗糙,但實現了從娛樂節目主持人向複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這一張長發和短髮的對比照片,可以清晰感知到楊瀾的變化,她已經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大事全部完成,羽翼豐滿,期待一搏。
1996年,回國後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里的楊瀾:齊耳短髮,珍珠耳釘,職業女裝。用她自己的話說:人生狀態完全不同了。
1997年,楊瀾加盟鳳凰衛視中文台。1998年,《楊瀾工作室》開播,是楊瀾職業履歷中需要標紅加粗的一筆。
做媒體的都知道,電視節目製片人很操心的,成本運營、人員分工、節目架構,是個作孽的苦差。楊瀾除了當製片人,還同時身兼主持人,需要做好功課,隨時應對重量級採訪嘉賓,兩者並行,工作量爆表。
《楊瀾工作室》開播兩年時間裡,共採訪了120多位名人。
其中包括澳門特首何厚鏵、金融巨頭喬治·索羅斯、著名學者季羨林、著名華語作家李敖、查良鏞(金庸的真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崔琦等等。
這些名字,對楊瀾意味著什麼?
行業積累 人脈拓展 合作機會 名氣提升。
後來,《楊瀾工作室》改版為《楊瀾訪談錄》,依然走高端大咖訪談路線。
一向高冷的王菲,把為數不多的電視專訪給了楊瀾。
世界級知名度,多年傳媒經驗,名人關係資源,成了楊瀾個人IP中的核心,進軍商業只欠「資本」二字。
有句話說,最好的婚姻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楊瀾和吳征的組合,也許如此。
2000年3月,楊瀾收購良記集團,改名陽光文化網路電視控股有限公司,借殼上市打造傳媒帝國。資本市場正在尋求傳媒概念,陽光衛視的出現,佔了天時地利。
除了管理公司,楊瀾同時主持好幾檔欄目,算是女性內容創業者。
到了2010年,資產達到70億元。
2014年5月,電影《摩納哥王妃》在戛納電影節做全球首映。楊瀾和吳征是投資人。
投資的電影被選為戛納開幕片,紅毯上的楊瀾:有自己的固定節目,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珠寶品牌,有著名的老公,還有一兒一女。
從1990年到2000年,十年,對於普通女人來說,只是在工作崗位身上重複自己的十年,正常的程序是:小蝦米升職為部門主管,收入翻了一倍,住房從剛需換成改善;可是對於楊瀾,完成的不止是三級跳。
很多人稱她是幸運,但世界上哪裡有這麼多幸運?楊瀾更多是努力,接受採訪反覆強調的也是「我是一個相信笨功夫的人。」
有個細節是:在美國讀書時,第一學期只要選四門課就可以了,她選了六門,功課量這麼大,怎麼辦?用笨功夫:學到兩點。
留學的時候,楊瀾接觸的第一台電腦,是師哥留下一台286電腦。這台機器老舊,罷工時有發生,有時候寫了一堆論文,電腦還沒有保存就死機,只能半夜大哭一場後重頭再寫。
為了訪談名人,總閱讀量超過8000萬字,採訪時間有數萬小時。就算經常採訪不到名人,也會扎紮實實準備提綱,了解各個國家的政治文化和歷史,「這個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即便最後沒有結果,你也得到了想要的積累。」
「努力」兩個字,對於美貌又聰明的女人,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在每一個階段做好積累,才能在人生每個轉角實現漂亮的跳躍」,是端給每個職場女性的雞湯。
個人選擇,時代機遇,加上努力,讓一個北京女孩變成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
楊瀾式成功,其實是精英分子的典型性成功。
在社會轉型期中,他們並不曾經歷陣痛,因為早早地看到了「潮水的方向」,穩穩地做出了最審時度勢的恰當選擇,從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躋身為少數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
作為其中的一員,楊瀾每個階段都作出了順應時代潮流和個人發展的選擇。
她給女性們提供了一種可能的圖景:不著急把青春、美貌變現,不貪戀體制,而是一直在自我更新,最終得到與努力匹配的成果。
所有的成功都是類似的。現在階層的流動越來越難,但也越來越快,如何成為一個贏在起跑線上的人,從高考這一天開始,是真正平等的較量,是命運開始劃分的第一道關口。
推薦閱讀:
※《淚水終於落下》
※道理萬能的話,要眼淚乾嘛
※也談女人-第五篇:眼淚與回眸
※最經典的QQ說說:當眼淚流下來,才知道,分開也是另一種明白。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轉身後,我眼淚墜落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