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談情,說說愛(Ⅰ):愛是什麼東西

隨著海角七號的熱映,那句愛是什麼東西,情是什麼玩意?的歌詞也隨其傳遍整個華語地區,那麼愛究竟是什麼東西呢?黑眼圈小姐帶來的談談情說說愛系列中,將為我們娓娓道來。

All we need is love.

Even after all this time

The sun never says to the earth 「you owe me」.

Look what happens with a Love like that!

- It lights the whole Sky.

——Hafiz

平時很鄙視大眾心理科普讀物和雜誌上的戀愛心理啥的東西,從來都覺得那些是唬人的屁話,愛情應該是純凈簡單的,而不是一條一條的理論,更不是毫無根據的測驗。可最近發現,愛情還真是們很有意思的學問。所以, 今天,俺也來惡俗一把,和大家一起談談愛。嚴謹求實的科學家同學們不要鄙視此文,你們是最需要看的。

Crush

我想人們對愛情的最初印象就是從crush開始的吧。不知道漢語中有哪個詞可以精確的對應crush的意思,也許是迷戀?crush就是對某人強烈的喜愛,而這種喜愛通常很短暫。Crush通常發生於初戀,所以人們常常說crush是puppy love的同義詞,不過,成年人也是有經歷crush的可能的。處於crush狀態的同志們通常智商暫時下降,特別是理性和客觀判斷的能力幾乎消失,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會臉紅心跳語無倫次,腦袋裡時時刻刻的想念著某個人,甚至夜不能寐。為了對方你可能會做出自己都會鄙視自己的事兒。你的腦袋裡充滿了ta的影子,完全沒有了自我,生活全部圍繞著ta展開。

不多描述了,大多經歷過初戀的兄弟姐妹們估計已經領會到精神了,是伐?

Crush為什麼會發生呢?正如大多數心理行為一樣,科學家們也發現了crush的神經生理原理。神經科學的研究表明,當人們戀愛時,大腦會持續的釋放特定的化學物質,比如生化信息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複合胺等,這些物質的作用與安他非明類似,可以刺激大腦中的愉快中心(Pleasure centre),繼而導致一些副作用,比如心跳加速、食欲不振、睡眠減少,感覺到強烈的興奮。研究表明,這樣的階段一般可持續1.5年至3年。

很多人可能以為crush和性吸引有關,可Rutgers University Helen Fisher在05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在經歷crush時,大腦中最活躍的神經通路不是性慾那一部分,而是「獎勵」那條線路,也就是讓人可以變得興奮、滿足的部分,比如酗酒、吸煙、吸毒、賭博正式這一塊線路重組的結果。這些興奮劑以及愛情都可以釋放一種名為dopamine的物質,dopamine的釋放可以引起強烈的快感,從而使人們沉浸在crush中樂此不疲。也就是說,從生理和化學角度上來說,crush也是一種上癮呢。

想到曾以為轟轟烈烈無與倫比的crush竟然是一些小小的神經遞質在大腦中橫衝直撞的結果,是不是有點沮喪的感覺呢?而且這種美妙的感覺竟然註定短命,遺憾吧。不過,像很多事情一樣,也許crush正是因為遺憾所以才會變得美麗吧。所以,crush來臨的時候,不妨不顧一切的去愛一次,但也請記得crush只是個短命的可憐鬼,所以當這種感覺消退的時候,不要強求,不要後悔,昏天暗地的crush一把也算青春了一次。美好生活還是要低調的繼續的。

愛是蝦米?

轟轟烈烈凄凄慘慘的初戀結束後,我們不禁開始思考,到底愛是什麼?

雖然這貌似是一個距離我們最近的話題,但這同時也是最難給出的定義之一。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下,對「愛」有著不同的定義。雖然情詩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出現了,但歷史學家認為,現代社會的羅曼蒂克之愛源於中世紀的歐洲。

從生物學角度上來說,「愛」是和飢餓、口渴一樣的哺乳動物的驅力之一。美國心理學家Zick Rubin試圖從心理測量學的角度來定義「愛」,他的理論認為「愛」由三種成分構成:依戀、關心和親密。

愛情三角形

心理學家認為愛情是一種認知、社會現象,名氣最大的理論莫過於斯滕伯格於1968年 提出的愛情三角形理論。他認為,愛由三個部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是驅使人去戀愛、互相吸引與進行性行為的動力;親密是兩人共享生活中的私密細 節;承諾是一種對這段感情可以永恆的期待。斯滕伯格認為,所有形式的愛都是由這三個要素組成,不同要素的比重不同而使愛情有不同的形式,如友愛、浪漫愛、 迷戀、熱愛等等。

大家都很熟了,就不多做介紹了。

愛情的三個階段(Helen Fisher版)

人類學家Helen Fisher是研究愛的權威,在愛情這個領域中被引用最多的學者。在她1992年出版的那本頗具影響力的《愛情解剖學》(Anatomy of Love)中認為愛情包含有三個階段:

慾望(lust):對對方的一種熱切的慾望。這一階段的主要驅動力是人的性本能。

吸引(attraction):一種渴望兩人呆在一起的行為。

依戀(attachment)

大多數愛情都始於「慾望(lust)」,激情滿懷,但其他因素缺乏,這一階段最主要的驅力是性本能。因此,對方的相貌、身材、氣味都是選擇未來配偶的決定性因素。隨著時間的流逝,激情慢慢褪去,愛情的其他元素開始增長,早期的迷戀或空洞的愛有可能發展成為一份完整的愛情。在吸引(attraction)階段,個體將情感傾注於某一個個體身上,在這個階段,忠誠變得很重要。當兩人相愛一段時間後,兩人之間的情感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種更深層次的依戀。最近的一些相關研究表明,從「吸引」轉化到「依戀」的時間通常是30個月,這段時間之後,兩人之間的激情之愛會慢慢轉變成為同志之愛(此「同志」非彼「同志」),也就是說從澎湃的浪漫之愛變成了一種靜靜的喜愛。

我覺得這個過程的轉變並不是感情變「淡」了,而是變得深且厚重了。這正如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從激情澎湃的青少年到沉穩睿智的中老年,沒有了年少的輕狂這並不是一種遺憾,換來的是一種千帆過後內心的寧靜。這才是生命最後要抵達的地方。

正如很多心理學家所認為的那樣,愛情是激情之愛與同志之愛的一種結合。激情之愛是一種強烈的渴望,伴隨著一定程度的生理喚醒(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同志之愛是一種親密的情感,常常不會伴隨著生理喚醒。

愛情是養分應用心理學家,暢銷書作者Scott Peck的愛情理論與上述幾位學者的路線不一樣,他的理論體系著眼於個體精神的成長,從這個角度出發,用完全另外一個視角來解讀愛情,我覺得很有趣也蠻有道理的。

他認為,愛是對對方精神成長的關注與自戀主義結合的產物,愛是使自己和對方精神世界得到成長的意志和願望。愛是一系列的動作,而不是一種感覺。相互之間的獨立不可能使愛情長久,愛情就是充分了解對方的基礎上給予使對方精神得到成長所需要的東西。

這個觀點還有一些進化論的調調在裡面呢。兩個人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在自然環境中生活吧。

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論,認為愛情有不同的組 成部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無論理論如何變遷,性吸引這一點是在每一個理論里都有的。既然大家都很關注這一點,那俺就多說兩句。對於這個問題,我一直 以來的觀點就是要正視慾望、並在適當的時間地點適當的滿足,不能壓抑,但也不能放縱。道德的條條框框也是要好好的遵守的,人生在世如同一場遊戲,雖然很多 規則都相當的無厘頭,但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很容易被紅牌罰下,坐冷板凳可不好玩。所以,既然要玩就要做出一些讓步。這事兒可千萬別裝逼,很傻很天真誰都會 裝,但要適可而止,過火了就會被誤以為是滅絕師太或性變態,這不是什麼好事兒。相信「天使(>20yr)在人間」的同志們估計腦袋都是輕微故障的。天使都是未成年兒童;白雪公主可能住在火星;在地球上,過了16歲,就要直面自己的性慾。如果您眨巴著明亮無辜的大眼睛告訴我說:我24歲,純潔的很,一絲兒慾望都沒有呢。那麼,我只能很騷銳的告訴您:「太不幸了。性染色體異常這種基因疾病那麼難得,怎麼就讓您碰上了呢?請節哀。」

不小心寫high了,腦子裡想什麼就敲了什麼,太不science太不正經了。。。大家隨便一看樂呵樂呵得了。反正本期話題本來就挺輕鬆的。


推薦閱讀:

也說說"男女平等"
說說開悟那點事 《說禪》
從李小璐疑似出軌,說說男人的綠帽情結
你若不愛,後會無期,說說12星不愛你的表現...
清明節說說《小上墳》

TAG:東西 | 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