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詩人名句亦存在抄襲,(已成慣例)

難道古代著名詩人都在抄襲?以下為例,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1)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古詩十九首一)    長恨皆歡淺,各在天一涯 (唐·杜甫《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      (2)泉上到池盡,山色上樓多 (唐·張佑《惠峙》)    叫聲和雨細,山色上樓多 (宋·楊萬里《送客既歸晚登清心閣》)      (3)時情因客老,歸夢入秋多 (唐·李成用《待旦》)    故人經亂少,歸夢入秋多 (宋·林京熙《客意》)   (1)山上亂雲隨手變,浙東飛雨過江來 (唐·殷光藩《喜雨》)    天外海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宋·蘇軾《有美堂暴雨》)      (2)流水斷橋芳草路。淡煙疏雨落花天 (唐·牟融《陳使君山莊》)    飛絮遊絲芳草路,淡煙疏雨落花天 (宋·方岳《題八士圖》)      (3)可憐懷抱向人盡。欲問平安無使來 (唐·杜甫《所思》)    行邊使客引應早,欲問平安無使來 (唐·張藉《京州詞》)      (4)身著青衫騎惡馬,東門之外無送者 (唐·張藉《傷客行》)    身著青衫騎惡馬,日行三百未嫌遲 (宋·王安石《戲蔡天啟》)     二是兩詩之中的字數略有增減。這種增減,或是減頭去尾,由七言變為五言,或由五言變為七言,或是在一句詩中變換一個字,但我們在閱讀時,在後者的作品中總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認為這依然是借用成句。李白在《秋浦歌》中寫下「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元好問在《寄楊飛卿》中則有「西風白髮三千丈,故國青山一萬重」的詩句;在同代詩人中歐陽修寫下了「飽食杜門何所事,日長偏與睡相宜」的詩句,蘇軾則說「半脫紗巾落紈扇,日長惟有睡相宜」;唐代牟融唱出 「醉後不知明月上,狂歌直到夜深回」,陸龜蒙則吟誦著「覺後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    三是兩句濤雖然變化略大,但詩意卻極其相似,這雖歸為用成句的範圍,但更準確地說應是化用前人詩句。古詩詞的用成句,最標準的應是借用一聯才算是成句,不應只是一句,但筆者總是認為,一首詩的空間太小,能借用前人一句詩用在本作中,已經不算太少,故前文所舉事例皆是一句詩,現舉一些上下旬都基本相同的例子:     (1)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歡樂極兮衰情多 (漢·劉徹《秋風辭》)    少壯幾時奈老何,向來衰樂何其多 (唐·杜甫《美陂行》)      (2)何事晴窗來筆硯,一杯相屬更從客 (宋·蘇軾《韓仲勉子文》)    何日睛窗來筆硯,一尊相屬要從容 (宋·黃庭堅《和高仲本喜相見))  
推薦閱讀:

古代有哪些詞特別污但是很文藝?
蘭台說史·古代真實的「摸金校尉」到底有多神?
歇山頂中的戧脊和角脊有什麼區別呀?
古代陣型中弓箭手的位置有什麼學問?
八段古代經典語錄: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TAG:抄襲 | 名句 | 古代 | 詩人 | 存在 | 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