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在中國,各地的許多女權主義/女性主義都正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人們一邊認同平權,一邊視「女權主義」為社會攪屎棍。和 LGBT 相似,女權主義概念的濫用十分容易讓人產生「過度政治正確」的印象,許多地方一度把」反女權主義「作為新的政治正確。
74.5% 的人贊同聚餐時 AA 制而不是由男性買單,且女性對此的認同度(80%)要高出男性(68.8%)許多。從這點上可以推測,在年輕人眼中,「男性要主動買單」更多的可能出於男性對「紳士風度、男人更多承擔責任」一類尊嚴性印象的固守,而非女性需求。
在著裝方面,好奇心研究所一項名為「你有過哪些跨性別的消費?」的調查中,收到了 16245 個有跨性別消費的反饋。但當你看中一件衣服,導購員提醒你那是「異性款」時,81.4% 的女性會繼續購買,而只有28.2% 的男性會這麼做。一個明顯的原因是大部分男性衣服能夠兼容女性,而女性的衣服卻難以兼容男性。同時,男性對被冠以女性化(娘娘腔)的擔心要遠過於女性男性化(女漢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娘娘腔」這個詞條里,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一種對男性使用的差別用語,具有性別刻板印象意涵且含有歧視意味」。而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指男人動作、行為、形象女性化,娘炮一般用於形容男人娘娘腔,跟女人似的。」
必須要指出的是,由於此次受訪者是在已知是「性別平等測試」中參與調查的,人們顧及面子,即便是參與匿名調查,也會少報自己令人尷尬的行為和想法。因而所得結果會比實際情況更為樂觀。例如對於「女性年過 30 仍未婚」,近 90%的人認為「屬於個人選擇,結不結婚都可以接受。」但在現實中,「30 歲婚戀焦慮」仍普遍存在在當代人之中。
好奇心辭典有一個詞條叫做【自我政治不正確】,「指在思想上已經完成對他人的寬容和反歧視,但落到自己身上就總有一道過不去的坎。」由於我們觀念中對性別的固有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並非喊一聲我是平權主義者就能完全消除歧視和固有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