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女權主義的11個刻板印象,你以前意識到過嗎?

在思想上已經完成對他人的寬容和反歧視,但落到自己身上就總有一道過不去的坎。由於我們觀念中對性別的固有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並非喊一聲我是平權主義者就能完全消除歧視和固有偏見。

「我一定要努力工作,給她幸福。」

我們經常能聽到一個鬥志昂揚的年輕人這麼給自己打氣。如同「我養你」一樣,這樣幹勁十足的句子很容易令人動容。但如果不作說明的話,我們總會下意識默認這是一個男青年說的。

我們對日常里這種習慣性「把女性放在客體位置」的言行絲毫不覺得有任何不妥。

但是我們同時,又幾乎都贊同性別平等。

不僅在中國,各地的許多女權主義/女性主義都正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人們一邊認同平權,一邊視「女權主義」為社會攪屎棍。和 LGBT 相似,女權主義概念的濫用十分容易讓人產生「過度政治正確」的印象,許多地方一度把」反女權主義「作為新的政治正確。

好奇心研究所的一項關於」性別平等「的調查,收到了 22498 個反饋(調查對象主要為年輕群體),結果顯示:

74.5% 的人贊同聚餐時 AA 制而不是由男性買單,且女性對此的認同度(80%)要高出男性(68.8%)許多。從這點上可以推測,在年輕人眼中,「男性要主動買單」更多的可能出於男性對「紳士風度、男人更多承擔責任」一類尊嚴性印象的固守,而非女性需求。

但在「男當家庭煮夫、女來養家糊口」這種牽涉到長期利益分配的調查中,63% 的男性表示可以接受,而女性只有 55%。

在著裝方面,好奇心研究所一項名為「你有過哪些跨性別的消費?」的調查中,收到了 16245 個有跨性別消費的反饋。但當你看中一件衣服,導購員提醒你那是「異性款」時,81.4% 的女性會繼續購買,而只有28.2% 的男性會這麼做。一個明顯的原因是大部分男性衣服能夠兼容女性,而女性的衣服卻難以兼容男性。同時,男性對被冠以女性化(娘娘腔)的擔心要遠過於女性男性化(女漢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娘娘腔」這個詞條里,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一種對男性使用的差別用語,具有性別刻板印象意涵且含有歧視意味」。而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指男人動作、行為、形象女性化,娘炮一般用於形容男人娘娘腔,跟女人似的。」

必須要指出的是,由於此次受訪者是在已知是「性別平等測試」中參與調查的,人們顧及面子,即便是參與匿名調查,也會少報自己令人尷尬的行為和想法。因而所得結果會比實際情況更為樂觀。例如對於「女性年過 30 仍未婚」,近 90%的人認為「屬於個人選擇,結不結婚都可以接受。」但在現實中,「30 歲婚戀焦慮」仍普遍存在在當代人之中。

好奇心辭典有一個詞條叫做【自我政治不正確】,「指在思想上已經完成對他人的寬容和反歧視,但落到自己身上就總有一道過不去的坎。」由於我們觀念中對性別的固有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並非喊一聲我是平權主義者就能完全消除歧視和固有偏見。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6 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全球男性勞動力參與率中男性達到 81%,而女性僅為 54%。女性在健康、教育、經濟參與和政治代表等方面享受的福利僅為男性的三分之二。在「女性爭取權利」呼聲高漲、人們的性別平等意識似乎逐漸增強的中國,144 個調查國家中排名 99 位,這個國家在 2008 年排名 57 ,8 年裡下降了 42 位。新生兒男女比例在榜單中排名倒數第一。

在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我們能看到國內性別平等的進程,在世界範圍內進展之緩慢。而為性別平權呼喊的女權主義卻屢遭誤解和敵視。密歇根大學的MEGAN GRANT 為此總結了 11 個關於女權主義的刻板印象,結合我所的觀察,大概有這些:

1.她們反男性

(需要說明的是,女性主義者並不都是女性,這裡用「她們」是因為多數人對女權主義者的誤解對象為女性。)

總有人認為女權主義者都希望看到男性倒台。這點在許多自稱女權主義者的」女權癌「、「中華田園女權」中經常出現,她們把造成性別不平等的原因歸結為「都是男的不好」,將男性作為假想敵,不斷攻擊,歧視中國男性諂媚國外男性。

但事實上,女性的勝利,並不需要以男性的失敗為前提。

2.她們政治信仰都一樣

女權主義者也有投票給川普的,也有誰都沒投的,她們並不是都有相同的政治信仰。女權主義也有眾多分支和派別,在許多問題上,不同派別會有不同、甚至完全對立的看法。

3.她們吵鬧、討人厭、還固執己見

這是一個極其醜陋的刻板印象。其中讓女權主義聲名狼藉的最大原因,是由於在人們眼中女權主義者總是愛出風頭、多嘴多舌。每個女權主義者都是獨立的個體,她們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只是激進的闡述方法和觀點更容易給人們留下印象,才使得人們更多地記得她們煩人的那部分。

4.她們認為騎士精神等於性別歧視

這是矯枉過正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她們知道男性主動為女性扶住門只是在表達禮貌而已,她們會心存感激,而不是說「我可以自己開這扇門,女人沒你想像中的那麼弱,你這臭狗屎。」同樣的,女性有時候也會為別人扶門,因為這是在傳達友善。

5.她們動不動就生氣,發牢騷

「她們明明過得挺好,為什麼總是抱怨,因為大姨媽來了嗎?」

一來並不是她們無理取鬧。要知道,雖然我們都同意如今大環境下男女權利不平等,但我們常常很容易忽視的是,女權是在爭取權益,真正的女權勢必會挑戰人們早已習慣的行為模式,損害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比如家務的重新分配、孩子跟誰姓、女性不結婚男性就得單身。事實上,多數人是能夠分清什麼是真女權,什麼是「偽女權」,但人們談論得更多的卻總是後者,因為」偽女權、中華田園女權「的漏洞是明擺著的,而迅速拉攏隊友和得到認同的一大方法就是樹立一個敵人,這個敵人就是我們常見的被人們大為詬病的那個「女權主義」。畢竟,相比反省而言,批評總是簡單的。

其次,即便她們就是在生氣發牢騷,她們也有權利這麼做。

6.她們想像男人一樣

也許某些女權主義者會這樣,但不是所有人。女權主義者渴望成為男性、取代男性,絕對是一種刻板印象。性別的問題在於,規定她們應該怎麼樣,而不是她們是怎樣。她們不想與男人保持距離,也不想在「男人的世界」里作為第二性生存下去。這不是一場比賽。她們既不想成為男性,也不想成為被定義的女性,她們只想成為自己。他們不希望當她們做出自己的選擇時,有人跳出來說「女人不該這麼做」、「女人就應該那樣做」。

7.她們希望像男人一樣被對待

在某種意義上,是的,但又不僅如此。她們不想被當做男人,因為她們不是,男性和女性不可否認地存在生理上的差異,但社會化的過程中誇大了這些差異,繼而開啟了自我審查並應驗的過程。人們逐漸形成一套「男人味」、「女人味」的性別標杆。她們希望的是像男性一樣獲得足夠尊重的權利。

8.女權主義是女人的事

「女權、女性」的表述,讓人們十分容易將女權主義定義為「只為女性單一群體謀福利,與男性無關」。女權主義既不是女人的事,也不是男人的事。它適用於所有人——女人、男人、年輕人、老人、黑人、白人、黃人。女權主義追求的是性別平等,僅此而已。有些女權主義為了強調平權,或為了躲開人們對女權的炮火,自稱「平權主義、人權主義」,但這種做法弱化了「由於性別的原因」造成的不平等,有避重就輕之嫌。

9.她們太敏感

「怎麼什麼都可以扯到女權主義,你太敏感了。」

這種評價經常會讓女權主義者覺得被冒犯,當人們不斷用「女朋友是拿來哄的,如果她生氣就一定是你的錯」、「別跟女朋友講道理,愛她就行」的話來調侃,用表面上的愛把女性置於蠻不講理的標籤里,以至全民都將「怕老婆」當做「好男人」的標準;當人們自嘲「我連蝴蝶結都不會扎,真是個假婦女」時並不覺得是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當人們輕而易舉地說出「沒想到你一個小姑娘這麼能跑」時,也並不承認自己有「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柔弱」的刻板印象。

當女權主義者指出這些生活中的歧視,卻被認為太過小題大做。

並非女權主義者太過敏感,而是大部分平權認同者在做出性別歧視言行時,對此絲毫沒有察覺。如果人們勤勞一點去搜一搜當前性別不平等的現狀,就該明白以目前的平權水平,遠不到該「鈍化」女權意識的時候。

10.她們拒絕典型的女性物品

粉色、花、蝴蝶結、閃閃發亮的東西,情人節的禮物,這些是典型的女性化物品,但女權主義者也會喜歡它們,如同他們反對的不是男性一樣,他們也並不拒絕傳統女性,那是一種選擇,他們的訴求不在於禁止或摒棄這個選擇,而在於」當你做出其他選擇時,也能得到理所當然的尊重「。

11.男女權主義者不是gay就是娘炮

首先,他們有作為女權主義者的權利,但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刻板印象會讓男性對女權保持距離,即便他們想要參與進來,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他們也會對人們「娘炮、gay 里 gay 氣」的評價有所顧忌。並非女性化的男性才支持女性,這關乎權利意識。

「女性不是天生的,是後天造就的」。性別不公的問題在於規定我們是什麼,而不是認同我們是什麼。的確,平權組織很容易超過限度發展成「以弱者身份道德綁架他人來謀取利益的流氓團體。」披著女權外衣求特權的人不在少數,但如果我們不給予真正在為平權事業奮鬥的人以足夠的耐心和支持,對可見的不公現狀冷眼旁觀。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再一次看到類似「把同性戀者與性變態並列」的開倒車現象。

(END)

- 題圖及動圖來自:giphy -

好奇心雜誌 歡迎大家來玩好奇心小程序

小程序

- 與有氣質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

推薦閱讀:

關於飲茶要講究的事……
關於羊奶粉,你知道多少?
關於歲運並臨(實例)
關於性,一個離婚女人總結了這六條,你認為對嗎?
達真堪布:關於八關齋戒的開示

TAG:意識 | 刻板印象 | 印象 | 主義 | 關於 | 女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