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詩歌藝術高峰攀登的丁芒
向詩歌藝術高峰攀登的丁芒
高從訓
中國文化的本體是詩,其精神方式是詩學,其文化基因是《詩經》,其精神頂峰是唐詩。一言以蔽之,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這就是我們最敬愛的丁芒老師從他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得出的真諦。可以說,丁芒老師完整全面的繼承了中國詩性文化的基因,並努力將這種基因複製或「遺傳」給他的遍及四海的弟子們、學生們。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作為一個真正的詩人,就不僅是一個懂調平仄的匠人,應該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思想家。站在時代前列的戰鬥者,他們的思想感情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能代表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精神。」他們有「深厚博大的時代感」,有「莊嚴的歷史使命感」。
中國詩歌往何處去?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們始終關注的主要問題。丁芒老師身體力行,分別從言和行,更確切地說從理論和實踐上分別為我們開闢了道路,做出了榜樣。
一、丁芒老師在理論研究方面不但涉及詩歌,還涉及散文、戲劇、影視、書畫、音樂等方面。尤其在詩歌理論方面的建樹,更是卓爾不群,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高峰之一。諸如《詩的追求》(花城出版社)、《丁芒詩論》(江蘇文藝出版社)、《丁芒詩論二集》(廣西人民出版社)、《當代詩詞學》(20萬字,1997年中華工商聯出版社)、《丁芒文集》(2002年版、七卷本、單此集就長達六百餘萬字)、《丁芒文集。理論批評卷》、《丁芒詩詞教學點評》(35萬字,2005年,中國文聯出版社)、《丁芒詩論新集》(35萬字,2006年,人民日報出版社)、《丁芒書畫論》(13萬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版)等。我國的詩學理論尤其是新詩的研究理論還是相當薄弱的,可丁芒老師別具匠心,對我國詩學理論建設貢獻卓著。正如老一輩著名詩人屠岸所說:「丁芒的理論觸角伸向詩歌王國的許多領域。他對新詩、舊體詩詞、散文詩的思想、藝術等各方面,都作了深入的分析。他對中國詩歌格律的研究、對中國古典詩歌意象藝術傳統的剖析,對「詩感」的論證、對「詩的模糊性」的審核等,都有許多精闢獨到的見解。」尤可敬者,是「丁芒詩論的精萃,在於他對中國當代詩歌領地上的新、舊兩種詩體二水併流、雙峰對峙現象所作的審察診斷和由此而對中國詩歌前途所作的預測。」丁芒老師認為「中國詩歌應視作一個整體,包括新詩、舊體詩、民歌、歌詞等多種體式。」(《關於詩歌發展問題之我見》)針對新舊詩流派前幾年互相攻訐之現狀,丁芒老師提出「新詩與舊體詩詞是當前詩壇兩大主流,不應再有獨尊、罷黜之別,應相互尊重對方的客觀存在和價值,正視其優長與缺失。」丁芒老師的話不是空穴來風,是針對現實有感而發。因「五四」白話文運動,白話新詩崛起於文壇,中國傳統格律詩詞卻被一棍子打死,打入冷宮,倍受冷遇。數十年後,雖然隨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傳統詩詞以頑強生命力從艱難煎熬中復甦過來,而新詩隨著作者益少、作品幾無人看而幾近淘汰(直至汶川大地震時,不斷自新的新詩才發揮起它的作用而振作起來),格律詩詞的冷遇狀況依舊未改觀。直至改革開放三十年後,中華詩詞學會還鄭重提出申訴:要求文學界乃至政界要尊重傳統詩詞,還其公道,中國詩詞要「入史、入獎、入校.....」丁芒老師中肯地分析了當代新詩與舊體詩詞的各自優缺點,他認為,新詩在對於形象藝術的重視、在形象的把握和運用上,已形成自己的特色,而詩歌傳達體系中藝術形象傳達體系最重要,最易為人接受。這就決定了新詩必然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他還認為,由於我國歷代詩人對構成詩歌形式美的諸多元素已進行幾千年實踐和探索,因此舊詩的形式模式在發揮語言、節奏、韻律及排列、對稱等多種元素的作用方面,已達到高度完美的水準。新詩儘管具有自由運用各種體式(形式)的優勢,卻依然沒有達到舊詩動用上述各元素的純熟完美的程度。因此他高瞻遠矚地提出「新舊詩完全可以自行解構;而各自的缺失,恰恰是對方的優長,解構的方向,完全可以向對方靠攏、學習,互融互補。不應該互相排斥,各自為政。」他還精確的提出「在文學各種樣式中,詩歌的形式藝術特別見重。新舊詩互補是大勢所趨。新詩的形式建構,已在新舊詩界進行試驗,產生新詩系統如:八行體、新詞、新古典主義等;舊詩系統如:自由曲、新古詩、度詞、自由詞等。」後者實乃大概念之自由曲也。老師針對當今詩壇新舊詩體並存並不乏部分人並寫的現象,首先提出「兩棲詩人」的概念,並對「兩棲詩人」現象作出了鞭辟入裡的分析。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創作實踐上努力做出表率。他自己就是一位典型的「兩棲詩人」。他準確的預言:「中國漢語詩歌,從解構到建構的總體發展趨向,必然沿著新詩的河床前進,不會永遠是新舊詩的平行線,更不會永遠原地踏步,更不會永遠地去復古和拾洋人唾餘。食古不化與食洋不化,同樣沒出息。繼承和借鑒,都應為創新所用,否則其本身沒有獨立的價值。」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物我渾然」,從而達到文化的大融合。這更符合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今世界,意識和經濟都在融合,任何抱殘守缺的觀念都是行不通的,何況漢語詩歌乎?而建構漢語詩歌的主流詩體的理想要求,正如老師所精闢論證的,必須在這文化大融合的過程中揚長避短、推陳出新,使其內容民族化,這是新詩克服危機以療救之法;擺脫困擾、面向實際,使舊詩現代化,這是舊詩尋求解放以自新之法;而二者實現的關鍵是使其形式大眾化,使其藝術多元化。因而老師敏銳地預言:「新舊詩體必然在前進中互相吸收、補充、矯正、融合;當兩條非水平線交叉之日,就是新舊體詩互相作用,最後產生新體詩之時。」然而,這種「新體詩」產生的基礎,卻肯定是「新詩的河床」,而不是舊詩的車轍。這是丁芒老師在全面、深入、細緻的觀察、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作出的極富獨特性的論斷。這一科學論斷及其自成體系的探索理論正在新舊詩界創作實踐中不斷接受檢驗,在新舊詩界理論爭鳴中逐步趨向完善,最後終將為整個詩壇公認。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二、丁芒在創作實踐方面不但涉及詩歌,還涉及散文、小說、報告(傳記)文學和書法。尤其是詩歌創作方面的建樹和其詩歌理論的建樹一樣卓爾不群,同樣可達到時代的高峰之一。其詩歌創作,無論是新詩還是舊詩,無論就量還是質而言,在當代詩壇均處於領先地位。諸如《丁芒新詩選》、《丁芒詩詞曲選》、《丁芒散文選》等新舊詩、散文詩、散文、小說、文藝理論、書法等專集與選集多達40多種。他的新詩包括自由體、民歌體、半格律體和散文詩;舊體詩包括古風、格律詩、詞、曲、漢俳和自由曲。可謂品種齊全、絢麗多姿。尤其是在理論上大力宏揚、在實踐上全力傾注的「自由曲」,更是丁芒老師的首創。其如詩詞家溫祥所說""融詩、詞、曲、新詩的語言、句法於一體,詩庄、詞雅、曲諧兼而有之,且極富容量""。南大博導朱壽桐教授贊丁芒老師「他的文筆始終涉於現實,對現實痛加針砭的自由曲,乃是他仿古織錦中最亮麗最誘人的風景線。」著名學者、詩人程千帆教授讀了他的自由曲後斷言:「新體與舊體的相互排斥甚至咒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它們之間的繼承、滲透、融合終於接軌的時代即將或已經到來。丁芒先生的成就無疑是令人鼓舞的。」(《一部富有特色的詩集》)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亦讚揚丁芒老師『『尊傳統,能入而又能出,富於傳統精神,這是難能而又可貴的』』。(《舊詩壇上聞新聲》)其他諸如賀敬之、公木等諸多文學界、詩詞界大家都對丁芒老師敲定了一錘之音。正如新舊詩均擅的詩人、著名編輯陳永昌說:『『自由曲是丁老為中國詩歌的繼承和發展而廢寢忘食、殫精竭慮所生的『寧馨兒』,它代表著中國詩歌的希望,昭示著中國詩歌的未來。」丁芒就是向詩歌藝術高峰不斷攀登的人。有關自由曲作法、特點等諸多方面,老師和他的弟子張志俠我的師兄早有《自由曲集》問世及理論探討導航,我就不贅述了。
姜子牙八十遇文王。一生飽受誣陷、迫害、挨批,從其身世遭遇及歷史地位上均堪比唐朝詩壇雙璧李、杜的丁芒老師,終於在77歲之際受聘為中華詩詞學會詩詞研修中心導師,輔導全國各地進入中華詩詞學會詩詞研修中心的學員,其中有文學青年,更不乏若干離退休幹部;85歲首開丁芒文學藝術研討會之先河,全國大範圍乃至海外師生首聚一堂,是實現吾師「哥德巴赫猜想」、「農村包圍城市」的詩改理想的大會;87歲高齡受聘於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館建立的詩詞研究院之顧問。這當為前無古人,後未必有來者。88米壽之初,竟意外輾轉收到一封53年前劉伯承元帥寫給一個34歲的大尉丁芒的信,信中一個國家元帥兩次稱後生晚輩為「您」,並對他代筆寫革命回憶錄《回顧長征》一事,充分肯定其「出力太多」......一顆長期埋在嚴冬泥土下的孕含強大生命力的種子適逢溫暖宜人的春天氣息,在極短時間內終於破土而出、開花結果,迎風綻笑了。這雖是久違的被壓抑的笑,雖然還帶著一絲苦澀,但這是一個學者型的作家、更是一個作家型的學者聊以寬慰的笑。我的老師終於可以從「勇立潮頭唱大風」(我四年前首屆丁芒師生研討會上的論題)到「永立潮頭唱大風」了。
壬辰年中秋
(作者高從訓 系江蘇省淮安市詩協常務理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