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厚黑學完全使用手冊》作者:霧滿攔江

厚黑學完全使用手冊

"本書是一本關於官場厚黑之道的實用之書。目前絕大部分版本的《厚黑學》都只是以介紹「厚黑學」中的原理為主,而對於如何運用這些原理在人生的競技場上獲得優勢地位卻語焉不詳。作者有鑒於此,在全面領會《厚黑學》主旨立意的基礎上,提煉出《厚黑學》中的精華要點,通過歷史上大量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深入淺出地詮釋了官場上的厚黑之道,首次揭開《厚黑學》背後的升遷潛規則,和盤托出上司與同事永遠不會告訴你的官場博弈技巧,可謂是洞悉法門,直抵玄妙,務實可用,可操作性極強。

讀者如果能夠掌握這些被歷朝歷代的從政者視若珍寶的智慧,並純熟地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就一定能在變幻無常的官場中安身立命,前程似錦。

首次揭開厚黑學背後的升遷潛規則,和盤托出上司與同事永遠不會告訴你的博弈技巧。生活需要智慧,處世需要權謀,中國人走向成功的必讀書!官場中成大事者戰無不勝的經典,厚黑學的奇妙之處就是靈活應變,知厚黑,亦行厚黑。一部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專為中國人打造、可操作性極強的成功學寶典!

作者:霧滿攔江

點擊閱讀

目錄:

第1章 臉皮薄無以成大事
第2章 玩的就是皮厚
第3章 什麼叫「厚」
第4章 人生需要厚臉皮
第5章 如何獲得一張厚臉皮
第6章 不黑是不行的
第7章 太黑也是不成的
第8章 黑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第9章 厚黑是人生的要義
第10章 傳世經典,厚字當先
第11章 厚黑乃人生之本
第12章 最高的境界是厚黑
第13章 天生厚質難自棄
第14章 千古懸疑說厚黑
第15章 黑到山前終有路
第16章 人皆生而厚之
第17章 雖千萬人,吾厚矣
第18章 厚黑定天下
第19章 厚黑運行小周天
第20章 成功的隱秘之門
第21章 官場的冰山法則
第22章 官場的擴散效應法則
第23章 官場的趨同性法則
第24章 官場的本能相悅法則
第25章 官場訓誡一:能力是靠不住的
第26章 官場訓誡二:聰明會誤了你
第27章 官場訓誡三:言出必傷人
第28章 官場訓誡四:科學拍馬觀
第29章 官場訓誡五:做不做事無所謂
第30章 官場訓誡六:吃虧就是佔便宜
第31章 官場的群體規律
第32章 官場生態布局
第33章 官場陷阱一:過早暴露你自己
第34章 官場陷阱二:觀念的錯位
第35章 官場陷阱三:價值判斷能力的缺失
第36章 官場陷阱四:習慣與愛好的排斥
第37章 官場陷阱五:低級趣味的誘惑
第38章 官場陷阱六:清高者出局
第39章 官場陷阱七:缺乏擇友的能力
第40章 官場陷阱八:成為替罪羊的危險
第41章 官場陷阱九:被失敗者拖下水
第42章 官場陷阱十:成為別人的踏腳石
第43章 官場上的機運
第44章 官場機運的法則規律
第45章 官場機運一:貴人來相扶
第46章 官場機運二:學會燒冷灶
第47章 官場機運三:逆勢而為之
第48章 官場機運四:與失敗者結盟
第49章 官場機運五:穩步健行
第50章 官場機運六:扮豬吃老虎
第51章 官場機運七:善於利用矛盾
第52章 官場機運八:讓自己被動成功
第53章 官場機運九:藉助對手之勢
第54章 官場機運十:給對手以把柄
第55章 官場上的新新人類
第56章 劣勢就是優勢
第57章 「懵」的失敗境界
第58章 「懵」的成功境界
第59章 「懂」的失敗境界
第60章 「懂」的成功境界
第61章 「明」的失敗境界
第62章 「明」的成功境界
第63章 「凈」的失敗境界
第64章 「凈」的成功境界
第65章 「迷」的失敗境界
第66章 「迷」的成功境界
第67章 「惑」的失敗境界
第68章 「惑」的成功境界
第69章 做官是正直人士的責任
第70章 十條求官之路
第71章 「空」的意境
第72章 「空」的應用
第73章 「貢」的意境
第74章 「貢」的應用
第75章 「沖」的意境
第76章 「沖」的應用
第77章 「捧」的意境
第78章 「捧」的應用
第79章 「恐」的意境
第80章 「恐」的應用
第81章 「送」的意境
第82章 「送」的應用
第83章 壓力下的官場
第84章 五種類型的上司分析
第85章 「空」的文化哲學
第86章 「空」的實用價值
第87章 「恭」的文化哲學
第88章 「恭」的實用價值
第89章 「綳」的文化哲學
第90章 「綳」的實用價值
第91章 「凶」的文化哲學
第92章 「凶」的實用價值
第93章 「聾」的文化哲學
第94章 「聾」的實用價值
第95章 「弄」的文化哲學
第96章 「弄」的實用價值
第97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第98章 「鋸箭法」的基本原理
第99章 「鋸箭法」的實戰應用
第100章 如何創造政績
第101章 「補鍋法」的基本原理
第102章 「補鍋法」的實戰應用

本書前半部如下,先讀為快!第1章 臉皮薄無以成大事  厚黑之學,厚字當頭。那麼什麼叫「厚」呢?  「不薄曰之厚」,什麼不薄才叫厚?臉皮不薄才叫厚。我們經常說某些無恥的人,說他們「臉皮比城牆還厚」,可見,人的臉皮,有薄厚之分,有臉皮薄的人,也有臉皮厚的人。臉皮的薄厚,是用來形容一個人「要面子」的程度,如果一個人太愛惜自己的面子,遭遇到對頭的時候,必然要吃大虧。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之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後人有詩讚孔明曰:「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這段故事說的是西蜀與曹魏對陣,曹魏陣營中王朗對蜀丞相諸葛亮展開了攻心之術,想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得諸葛亮自甘棄甲投降,卻不料反中了諸葛亮的計策,被諸葛亮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一頓破口大罵:「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這話罵得也太狠毒了,把王朗所有的隱私,所有不可見人的齷齪老底全都扒了出來,袒露給眾人看。王朗好歹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在曹魏陣營向來受人尊敬,何曾被人如此羞辱過?氣急之下,羞惱交加,竟活活地被氣死了。  王朗雖然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但現實之中,遇上不痛快的事情,認為自己受到了羞辱,丟了臉,一時想不開而活活被氣死的人,並不在少數。  就拿春秋時代孔子辦學的事情來說吧。孔子在當時的魯國雖然有一點小名氣,但終究只是一個無官無職的平民。辦學的時候,來的學生多是貧賤子弟,貴族官僚之家是不屑於將孩子送到孔子這裡來的。所以孔子辦學之初,來的學生寥寥無幾,堪稱門可羅雀。  當時魯國有一位實權人物孟僖子,他權勢雖大,卻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酒囊飯袋。有一年他陪國君魯昭公出訪楚國。當時楚國是蠻夷之國,而魯國卻是禮儀之邦,楚國怕丟了面子,就於郊外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儀官們身穿朝服,神情恭謹地面向魯昭公行禮,並高唱頌歌,然後等魯君還禮。  可萬萬不曾想到,那魯君竟然也是一個草包,面對楚國人的禮儀,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只能向孟僖子求助。可孟僖子更是瞠目結舌,冷汗直下。這來自於禮儀之國的君臣,竟然在蠻夷之國鬧出了不懂外交禮節的笑話,這件事情傳揚開來,魯國君臣頓時淪為了諸侯的笑柄。  此事發生之後,孟僖子羞愧無地,無顏見人,大病了一場,最後竟然活活地羞死了。臨死之前,孟僖子打聽到當時魯國中只有孔子最熟諳禮儀,就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到孔子這裡來求學,於是孔子的名聲不脛而走,各國的權貴生恐自己也會遭遇到如孟僖子這樣丟人現眼的事情,丟人事小,羞死事大,就紛紛將子弟送到孔子那裡。從此孔子名傳諸國,並最終成為了天下人的萬世師表。  撂下孔子的事兒不說,單看這個孟僖子,本事雖然不大,但自尊心卻比任何人都強,稍微碰到一點委屈的事兒,就會氣悶於心,最後竟然想不開,活活把自己氣死了,說到底就是臉皮太薄的原因。  臉皮太薄的人,大多無法成就大事,因為成大事要經歷太多的磨難與挫折,而臉皮薄的人,稍遇挫折,聽到人們的譏笑與嘲弄,就會羞忿於心,縱然不像春秋時代的孟僖子那樣,活活把自己氣死,也很難再有勇氣嘗試。  臉皮的薄厚,是相對而言的。這世上有像孟僖子、王朗這種丟不起臉,活活把自己氣死的人,也就有臉皮賽城牆,錐子扎不透的人。比如說三國時代的曹操,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第2章 玩的就是皮厚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風雲人物不知凡幾,唯獨曹操能夠脫穎而出,就是得益於他的臉皮比任何人都要厚。而最能表現出曹操臉皮之厚的,當屬赤壁血戰之後的曹操「三笑」。  這曹操三笑,發生在曹操兵敗赤壁,落荒而走,皇皇如喪家之犬,性命尚且難保的當口。任何人落到這種境地都會感覺到羞愧無地,恥辱難言,而曹操卻絲毫沒有這種感覺,反而連續三次發出哈哈大笑之聲,竟爾是引來了三路伏兵。  曹操的第一笑,是彝陵之笑:  操只得望彝陵而走。路上撞見張郃,操令斷後。縱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漸遠,操心方定,問曰:「此是何處?」左右曰:「此是烏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諸將問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如之奈何?」話猶未了,兩邊鼓聲震響,火光竟天而起,驚得曹操幾乎墜馬。刺斜里一彪軍殺出,大叫:「我趙子龍奉軍師將令,在此等候多時了!」  彝陵之笑,惹來了常山趙子龍,曹操滿不在乎,逃到葫蘆口,又發出了第二次大笑:  行至葫蘆口,軍皆飢餒,行走不上,馬亦睏乏,多有倒於路者……操坐於疏林之下,仰面大笑。眾官問曰:「適來丞相笑周瑜、諸葛亮,引惹出趙子龍來,又折了許多人馬。如今為何又笑?」操曰:「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我等縱然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彼見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說間,前軍後軍一齊發喊,操大驚,棄甲上馬。眾軍多有不及收馬者。早見四下火煙布合,山口一軍擺開,為首乃燕人張翼德,橫矛立馬,大叫:「操賊走哪裡去!」  接連遭遇到趙子龍和張飛,按說曹操應該吸取教訓了吧?但是曹操這種厚臉皮,對別人的嘲諷與譏笑是免疫的,沒有絲毫的感覺。所以又有曹操華容道第三笑,引來了關羽關雲長:  又行不到數里,操在馬上揚鞭大笑。眾將問:「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  我們可以看到,曹操三笑,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常人所無法企及的厚臉皮,這種人視生死成敗如兒戲,無論遭遇到多麼大的挫折,多麼大的羞辱,在他那裡,最多只是付之一笑。  厚臉皮是不可戰勝的。因為厚臉皮的人與人世間的正常感情相互隔膜,能夠將王朗、孟僖子生生氣死的事情落在厚臉皮的人的頭上,就如同蒼蠅落在大象的屁股上,絕不會有任何感覺。﹌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你無法用正常的人類情感打動他,也就無法抓住他的弱點,無法讓他暴露出心裡的脆弱,從而你就無法擊敗他。開創了西漢基業的漢高祖劉邦,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縱然是力能拔山舉鼎的西楚霸王項羽遭遇到他,也只能是無可奈何:  彭越幾次往返梁地,斷絕了楚軍的糧食,項王為此深感憂慮。他做了一張高腿案板,把漢王的父親太公擱置在上面,向漢王宣告說:「現在你如果不趕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漢王說:「我和項羽作為臣子一塊接受了懷王的命令,曾說"相約結為兄弟』,這樣說來,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希望你能分給我一杯肉湯。」  這是《史記?高祖本紀》中的一段記載。這裡說,楚霸王項羽被梟雄彭越斷了糧道,難以久戰,就以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作為人質,脅迫說:如果劉邦不立即投降的話,就殺了劉太公。可是萬萬沒想到,劉邦根本不拿自己父親的性命當回事兒,渾不當回事地說:「殺吧殺吧,你殺了我爹,麻煩分一杯肉湯給我……」這反倒讓項羽束手無策了。  這種心理素質,細想起來實在是可怕。而劉邦的心理素質之強,已經強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此人不唯是對自己的父親妻子沒有任何感情,對自己的兒女,也同樣是感情淡漠,棄如敝履:  漢王在路上遇見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他們帶上車,一塊兒西逃。楚軍騎兵追趕漢王,漢王感到情況危急,就把孝惠帝、魯元公主推落車下,滕公夏侯嬰又每次都下車把他倆重新扶上車,這樣推下扶上有好幾次……  這一段同樣是出自於《史記?高祖本紀》,寫的是劉邦在逃命的途中,遇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和女兒,就讓孩子也上車一起逃,可當追兵追趕上來的時候,他竟然將自己的親生兒女推下車去……老話說:虎毒不食子。世界上最殘忍、最兇猛的動物是老虎,可就連老虎,在對待自己生育的小老虎的時候,也有著恩情與憐愛的一面。  誠如性善說所論,對於父親、妻子與兒女的愛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是大自然所有生物共有的本性,可是劉邦居然連這種最低級的動物本能都喪失了,分析這個人的成功之道,就為我們破解了人類的「厚臉皮」之謎。第3章 什麼叫「厚」  劉邦與曹操,堪稱厚臉皮之人。而春秋時代的孟僖子和三國時代的王朗,卻是典型的薄臉皮。臉皮的薄厚,區別就在這裡,厚臉皮的能夠登基稱帝,南面為王,而薄臉皮的卻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而活活氣死。人都氣死了,事業的成功,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然則,何以劉邦和曹操的臉皮就奇厚無比,而孟僖子和王朗的臉皮卻是如此之薄呢?換一句話說,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臉皮厚,刀砍不穿,錐扎不透?而有的人臉皮卻薄得連一點小小的刺激都經受不起呢?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解釋:內心力量越是強大,越是自信之人,對外界的肯定性需求就會越少,而內心力量弱小,缺乏自信的人,他們必然地急切渴望著外界的肯定而這種對於外界肯定的需求,就決定著一個人的臉皮薄厚。  臉皮薄的人,那是因為他們特別注重於外界的評價,如果評價是正面的,他們就會心花怒放,引其為知己。如果評價是負面的,就會進一步強化他們內心中的不自信,給他們帶來極度的心理恐慌。所以,臉皮薄的人做事失敗,或是遭遇到負面評價之時,若然不是逃避,就是反應極為激烈地與之對抗。  而臉皮厚的人,無論是做事失敗,還是遭遇到來自於外界的負面評價,他們的反應都非常淡漠。這種負面的影響遠不如他們內心的力量強大,所以他們才會泰然自若。  王朗會被諸葛亮活活罵死,那是因為他對自己缺乏自信,希望能夠從諸葛亮這裡獲得肯定,可是得到的卻是對他徹底的否定:皓首匹夫,蒼髯老賊……這種辱罵等於是將王朗的一生徹底地抹煞。偏偏王朗也認同這一點,卻又無法正視自己,所以他才會氣急交加,活活被罵死。  孟僖子羞死,那是因為他身居高位,雖然趾高氣揚,但內心中卻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是一個無能的草包,配不上這個位置。所以他時時刻刻需要部屬的阿諛之辭,以彌補他內心那過於強大的不自信。但是陪同國君出使楚國,卻居然連外交上最起碼的禮節都不知道,這徹底暴露出了他草包的真面目,由於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所以他竟然活活羞死了。  曹操在赤壁遭遇到孫劉兩家的聯兵布圍,火焚巨舟,一敗塗地,而他還能夠笑出來,而且是一笑再笑連三笑,那是因為他不僅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同樣也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他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赤壁雖敗,但並無改於三國鼎立的政治格局。這場戰爭雖然敗了,但對於他來說無關緊要,最多不過是劉備和孫權偏安一隅罷了,所以他才會渾不當事地一笑再笑。而事實上,曹操果然也沒有笑錯,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最多只是敢擊敗他曹操,卻不敢殺他,殺了他就意味著天下大亂,中原豪強就會蜂擁而起,反而對劉備和孫權的勢力構成更為強大的威脅。所以這場戰爭對於曹操來說,不過是一場無關性命的遊戲而已,他當然有理由放聲大笑了。  而劉邦早在他矢志奪取天下、登基為帝的時候,就已經不再將父親妻兒的生死放在心上。與炙手可熱的帝王權柄相比,與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相比,父親妻兒的性命又算得了什麼?不要說劉邦了解項羽的底細,知道項羽只是出言恫嚇而已,就算是項羽真的當著他的面,宰殺了他的父親的話,劉邦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的。  由此我們發現,這裡提到的四個人,正是處在兩個極端上。王朗和孟僖子是極端缺乏自信的人,所以外部世界的否定性信號,對他們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就算是他們當時不被罵死羞死,殘活下來,也只是沒有意識的行屍走肉。  而劉邦和曹操卻是極端自信、目標極為明確的人。正是這種極端的自信,賦予了他們一種極端的心靈力量,使得他們能夠在面對著常人所無法面對的困局之時,依然能夠行之若素,不動如山。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人臉皮的薄厚,源自於他內心力量的強弱,源自於他自信心的強弱程度。一個有著強大內心力量的人,在面臨著失敗、挫折、譏笑與嘲諷的時候,絕不會出現羞愧或是難堪的情緒。相反,一個缺乏足夠心靈力量的人,當他遭受到挫折的時候,必然會感受到極度的羞愧與絕望。  所以,人生需要厚臉皮,只有一張足夠厚的臉皮,才會對我們人生的成功有所助益。第4章 人生需要厚臉皮  所謂厚者,說透了,是一種人生的執著,一種不為外界環境所影響,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堅定不移地大步前行的魄力。任何困難、任何險阻、任何障礙,他們都不放在眼裡。  這種厚,一旦厚到了極端,厚到了「性惡說」的領域範疇,那就是像劉邦這樣的人,為了帝王基業,他不唯是不把自己的生命與榮耀放在心上,甚至連親情友情一併泯滅,徹底地淪為了權力動物。  在厚的境界里,堪與劉邦比肩的是三國時期的劉備。劉備其人的臉皮之厚,已經突破了人力的想像,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蓋世奸雄曹操曾經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對劉備說:「天下的英雄人物,也只有你和我了──唯使君與操耳。」可見,就連厚臉皮的曹操,在劉備面前也只能是甘拜下風,望塵莫及。  說起那劉備的一生,堪稱是顛沛流離,辛苦艱難。他出身低微,靠編織販賣草鞋為生,書也沒有讀過幾天,卻素有大志,一心一意地想登基為帝。適逢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趁機結交千古英雄人物關羽和張飛,與這二人拜為結義兄弟,同取天下。  但是與關羽、張飛相比,劉備文不能寫,武不能提,實在是不堪提起。按理來說,像他這樣的小人物,是沒有資格與關張二人平起平坐的。但是劉備卻「志向高遠」,他不僅要和關張平起平坐,還要壓關張一頭。也虧劉備臉皮足夠厚,還真讓他找到了這樣做的理由。《三國演義》中,劉備和張飛相遇,他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諒劉備不過是區區一個草鞋販子,竟然敢自稱漢室宗親,若非是臉皮足夠地厚,這種牛皮根本無人敢吹。  大凡吹牛之人,普遍的規律是越吹細節越是豐富,越吹場景越生動,吹到最後,連當事人自己都信以為真,信誓旦旦。結果劉備遇到朝廷派來的督郵,終於被戳穿了牛皮。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情節:  督郵問曰:「劉縣尉是何出身?」玄德曰:「備乃中山靖王之後,自涿郡剿戮黃巾,大小三十餘戰,頗有微功,因得除今職。」督郵大喝曰:「汝詐稱皇親,虛報功績!目今朝廷降詔,正要沙汰這等濫官污吏!」  在這段描寫中,劉備豐富了牛皮的細節,已經將自己的「漢室宗親」的出身細化到了「備乃中山靖王之後」的程度。卻不想督郵見多了他這號騙子,當即毫不客氣地予以戳穿。舉凡吹牛之人,最恨的就是有人不解風情,戳穿牛皮,結果這個較真的督郵挨了一頓痛打,而劉備也只好逃之夭夭了。  此後劉備先去投奔曹操,不久因為瞞著曹操,與被架空了權力的漢獻帝密謀,被曹操發現,劉備再次逃之夭夭,又依附了呂布,偏偏劉備是個禍胎,他逃到呂布處,不久呂布就死於非命。他又逃到袁紹處,袁紹也落了個江湖除名的下場。再依附劉表,劉表很快也死了,最後劉備不得不依附孫權,借孫權的勢力與曹操相抗衡。  三國時代的戰將之中,人格最低下的,是驍將呂布。因為呂布先依附丁原,後依附董卓,所以被罵為「三姓家奴」。可是劉備先後依附的人,比呂布更多,他甚至還依附過呂布,可知劉備的人格比之於呂布,更為不堪。幸虧他臉皮夠厚,見人就放聲大哭,讓人想罵他都難以開口,這才躲過了必不可免的羞辱。  當一個人把事情做到了極端,人們就已經很難有理由責難他了。恰恰是這張厚比城牆的臉皮,讓劉備奪得了西蜀天下,也贏得了天下人的尊重。沒別的理由,只是因為他的意志太過於堅強,無論落到何種不堪的地步,也從未放棄過稱孤道寡的信念。  奪取天下,沒有一張厚臉皮,是萬萬不成的。而如果你胸懷大志,想要治理天下,安撫萬民,同樣也需要一張厚臉皮,薄了是萬萬不可以的。  同樣地,如果你想在這個世界上成就一番事業,無論這事業有多小,多麼地不被人看在眼裡,但你在奮鬥過程中,尤其是遭遇到挫折之時,譏笑與嘲弄就會如潮水一般從四面八方狂涌而來。如果你缺乏足夠的心靈力量與之抗衡,臉皮不夠厚的話,那就根本無法堅持下去,最終只能是放棄,淪為平庸之輩。  這就是厚的價值所在。非厚,不足以立身。`思`兔`網`第5章 如何獲得一張厚臉皮  有著一張足夠厚的臉皮,就能夠為我們遮風擋雨,讓我們無懼於任何譏笑與嘲諷,大踏步地走向人生的成功。然而,厚臉皮乃造化所鍾,如劉邦臉皮之厚,那是尋常人等修鍊幾百個甲子也無法磨鍊出來的,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人,生來就是一張薄臉皮,與厚無緣,這又該怎麼辦?  歷史上最早遭遇到這個麻煩,並考慮解決辦法的,是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  蘇秦早年胸懷大志,不甘埋沒於草莽之間,一心一意要出人頭地。於是他發奮苦學,感覺到自己已經學得差不多了,就辭別家人,踏上了謀求富貴之路。去遊說東周君,卻不料出師不利,弄得個灰頭土臉,狼狽而歸。  回來之後,他遭受到了家人的白眼,嫂子對他惡言相加,只給他殘羹冷飯。若是普通人,到了這地步自感羞愧無地,就會放棄了。但是蘇秦卻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所遭遇到的家人冷遇,只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導致受挫失敗而帶來的,除非他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否則的話,他是不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的。  一個人,要想彌補自己能力的缺陷,古往今來只有一個法子:讀書。於是蘇秦又開始了發奮苦讀,讀到疲勞處,會不由自主地打瞌睡,於是蘇秦將一根繩子系在房樑上,系住自己的頭髮,不讓自己瞌睡過去。這還不夠,為了讓自己的精神振作起來,他還用鋒利的鐵錐,不時地刺擊自己的大腿。這就是成語「頭懸樑,錐刺股」的由來。  蘇秦下這麼大的苦功,所讀的書名叫《摩情》《揣意》,這兩本書說透了,就是要揣摩對方的臉皮有多厚。要知道,在談判桌上,對手臉皮的厚度就意味著其底線之所在,如果你的臉皮遠不如對方之厚,那麼你就無法知道對方的心理活動,在與人交手的時候,必然地要落下風。  蘇秦學的是這麼一門功課,只要你知道了對方臉皮的厚度,知道其心理的承受底線,知道什麼是對手可以放棄的,你就可以從對方手中奪得這些。正是從這兩本書中,蘇秦獲得了破解厚臉皮的訣竅——要想讓你自己的臉皮變得足夠厚,你就必須研究別人臉皮的厚度,除非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否則你就無法戰勝他們。  於是蘇秦知道,家人臉皮的厚度有限,他們最多不過給自己一個冷臉子,亂棍打出門去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所以他只要厚著臉皮,繼續在家裡吃吃喝喝,家人就無可奈何。而列國諸侯君王的臉皮就厚得多,但其心理底線,也只不過是貪圖眼前的權勢高位,希望從別的諸侯國那裡佔到便宜而已。  弄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蘇秦一躍而成為了當時天下臉皮最厚之人。他始赴秦,再去燕國,而後去趙國,去韓國,再去魏國,去齊國,去楚國,終於以他的一張厚臉皮,說得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心悅誠服,組織合縱之勢,聯合抗秦。而蘇秦則以「從約長」的身份,一人兼任六國的相位,實現了他的快意人生、威武天下的願望。  有些人讀了《厚黑學》,往往就會不假思索地說:「難怪我以前做事總是失敗,原來是我不夠厚黑的緣故,那麼從現在起我什麼也不理會了,為了我自己的人生理想,從今天開始,我要變得厚黑起來……」如果有誰真的這樣想,那麼他就犯了不求甚解的錯誤,好端端的一個薄臉皮之人,突然變得厚黑起來,卻又不知道對手的心理底線之所在。這時候的厚黑,只不過是一種心理崩潰情形之下的狗急跳牆,更是遠離了人生的智慧。  反觀蘇秦的成長曆程,我們就會明白過來,一個人,要想「厚化」自己的臉皮,靠賭氣任性是不行的。你必須要研究人的本性,研究別人的趨利模式,研究別人的心理底線,不了解人性而希冀於靠「厚黑」去戰勝別人,只能是緣木求魚,鑽冰取火,讓你離自己的人生成功越來越遠。  除非你知道別人的臉皮有多厚,否則你絕不會厚過他——這才是厚臉皮的心法訣竅。第6章 不黑是不行的  如果說,厚是求之於內,是我們一種做人處世的人生態度的話。那麼,黑就是求之於外,是我們做人處世的一種方法。  非厚無以黑,無黑不成厚。厚黑學將厚與黑併為一體,那是因為厚臉皮與黑心腸,是歷史上許多英雄人物成名的法門。同樣地,一個人如果缺少了必要的厚黑,臉皮太薄,心腸太軟,那就難免要吃大虧。  秦末年間,英雄四起,自陳勝吳廣樹義旗而後,各地豪傑紛紛起兵,擁楚懷王的孫子為義帝,群雄會師,兵取咸陽。義帝說:先入關者,王也。意思是說,最先攻入咸陽,滅亡暴秦的那一路英雄,就可以封王。  各路人馬之中,最令人矚目的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其為人也,目生雙瞳,力能拔山舉鼎,天下無人可與之匹敵。所以項羽認為,入關稱王者,必定是他。可不曾想,兵至巨鹿,遭遇了秦軍的主力,項羽這邊人馬稀少,數量不足,三軍畏戰,於是項羽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地躍入秦軍陣營之中,擋者披靡,所向無敵。可萬萬沒有料到,正當他與秦軍主力殊死血戰的時候,那大滑頭劉邦,卻趁咸陽空虛,躡手躡腳地溜了過去,搶先一步進入了咸陽。這差點把爭強好勝的項羽氣瘋了。  於是項羽設下鴻門宴,邀請劉邦前來,想在酒宴上殺掉這個大滑頭。可是臨到劉邦來了,項羽卻又突然猶豫了起來,竟然沉吟不決,舉棋不定,最終讓劉邦安然逃脫。  項羽為何舉棋不定?曾經當過他帳下侍衛的韓信,對項羽的性格看得清清楚楚。韓信評價項羽,不過是八個字:婦人之仁,匹夫之勇。意思是說,項羽這個人,心腸特別地軟,最怕別人在他面前哭鼻子抹眼淚,劉邦一裝熊,項羽就不好意思再下手了。  不好意思,說透了就是臉皮太薄,厚度不足。  而匹夫之勇,說的則是項羽愛逞英雄,自以為天下無敵。凡是這種人,都不會有太狠的心腸,只要對手認了輸,服了軟,他就會得意洋洋,陶醉在人生的榮耀感之中。這樣的人,最好糊弄。  後來項羽遭到了劉邦的十面埋伏,垓下慘敗。有人勸他快點渡江而走,項羽卻說:「我帶了三千江東子弟來到這裡,如今只剩下我一個人,還有什麼顏面再回去……」於是自刎烏江,自己替劉邦解除了心腹大患。然而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項羽僅僅就因為「不好意思」,就主動放棄了這場爭戰,他也不想一想,劉邦被他擊敗的次數,不知凡幾,落荒而逃的次數,更是多不勝數,若然是失敗了就要抹脖子,那劉邦有多少顆腦袋,也不夠他自己割的。  相比於劉邦,項羽無論是論臉皮的厚度,還是論心腸的黑度,都遠遠地落在下風。所以他雖然是英雄蓋世,可最終也奈何不得劉邦這種死皮賴臉的糾纏,與其說他是敗於劉邦的手下,莫如說他是敗於劉邦的厚與黑。  人生是一場長線的投資,帝王的爭戰,更是比拼雙方忍耐力的過程,說白了,比的就是誰的臉皮更厚,心腸更黑。楚漢時期的項羽成為了這場競賽的失敗者,三國時期的袁紹,也是這樣一個人物,只是他的失敗,比之於項羽更為難堪。  袁紹青年時代,也是一個臉厚心黑的人物。最初他在大將軍何進手下做事。不久,何進因為密謀誅除宮內的宦官,結果被宦官搶先一步,將其誘入宮中殺掉。得知這個消息,袁紹當機立斷,率手下人殺入皇宮,收捕宦官,不論老小,格殺勿論。有些沒長鬍子的朝官也被當做宦官殺掉,其餘的朝官們唯恐被錯殺,嚇得全都脫掉了褲子,露出自己的生殖器官,以證明自己不是宦官。當屠殺停止的時候,皇宮中已經血流成河,倒伏於地的屍體超過兩千多具。  如此一個狠辣的人物,是沒理由不稱雄天下的。然而,到了曹操崛起與袁紹展開官渡之戰的時候,雖然袁紹這邊兵強馬壯,以其七十萬人馬之眾,對曹操的二十萬之眾。實力明顯在曹操之上,卻反而被曹操輕易擊敗,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豐即引孫乾入見紹,呈上書信。只見紹形容憔悴,衣冠不整。豐曰:「今日主公何故如此?」紹曰:「我將死矣!」豐曰:「主公何出此言?」紹曰:「吾生五子,惟最幼者極快吾意,今患疥瘡,命已垂絕。吾有何心更論他事乎?」豐曰:「今曹操東征劉玄德,許昌空虛,若以義兵乘虛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萬民。此不易得之機會也,惟明公裁之。」紹曰:「吾亦知此最好,奈我心中恍惚,恐有不利。」豐曰:「何恍惚之有?」紹曰:「五子中惟此子生得最異,倘有疏虞,吾命休矣。」遂決意不肯發兵,乃謂孫乾曰:「汝回見玄德,可言其故。倘有不如意,可來相投,吾自有相助之處。」田豐以杖擊地曰:「遭此難遇之時,乃以嬰兒之病,失此機會!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長嘆而出……  看看這段故事,我們就知道袁紹何以據優勢兵力,卻反為曹操所敗了。袁紹固然是狠辣,但是他本質上卻是一個軟心腸的人,只因為小兒子患病,就心神不安,茶飯不思,連最起碼的理性思考都做不到了,徒然是坐失良機,失去主動。說到底,雖然他殺宦官殺得狠,但他人性中的軟弱點一流露出來,就再也無法厚黑下去,遭遇失敗,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第7章 太黑也是不成的  三國時代,至厚者莫過於劉備,最黑者莫過於曹操,所以這二人並稱天下英雄,不是沒有緣故的。  但在曹劉之前,還有一個人,論及厚,比劉備更厚,論及黑,比曹操更黑,所以他的名頭一度蓋過曹劉,至今仍然是大名鼎鼎。可是他最終在曹劉的厚黑合擊中身敗名裂,這個人又是誰呢?  這個人,便是三國戰將中排名第一的呂布。  呂布不僅武藝高強,天下無人可與之匹敵,而且他的外表也極為優秀。當時有句話叫: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就是說呂布這個人長得極是帥氣,但帥是沒有用的,呂佈於天下闖出這麼大的名頭,既不是靠他的帥,也不是單靠他那過人的武藝,而是靠他的臉厚心黑。  說到呂布臉厚心黑,曹操和劉備實是望塵莫及的。  最早的時候,呂布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是丁原的乾兒子。後來董卓意欲挾天子而令諸侯,丁原不忿,就率軍與董卓廝殺起來,因為呂布勇猛無匹,無人可御,於是董卓心生一計,遣人暗送珠寶及赤兔馬與呂布,呂布果然心動。  是夜二更時分,布提刀徑入丁原帳中。原正秉燭觀書,見布至,曰:「吾兒來有何事故?」布曰:「吾堂堂丈夫,安肯為汝子乎!」原曰:「奉先何故心變?」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級,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殺之……」^思^兔^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丁原是他的乾爹,可是為了幾顆珠寶,呂布立即就翻了麵皮,舉刀就殺,其臉皮之厚,其心腸之黑,實是令人心寒。  但殺丁原,只是一個開頭,呂布這個人就如同一隻喂不飽的野獸,董卓將其收為義子,結果很快就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兩旁轉出百餘人,持戟挺槊刺之。卓重甲不入,傷臂墜車,大呼曰:「吾兒奉先何在?」呂布從車後厲聲出曰:「有詔討賊!」一戟直刺咽喉……  董卓以赤兔馬為誘餌,說服呂布殺了義父丁原,而太師王允又以美女貂蟬為誘餌,說服呂布殺了第二個義父董卓。在這個過程中,呂布表現得比曹操更黑,比劉備更厚,那麼按照厚黑成功學的法則,這天底下,最應該成功的就是呂布了吧?那他怎麼很快就被江湖除名了呢?  事實上,呂布厚則厚矣,黑則黑矣,但厚黑的路數不對,沒有厚黑到正確的地方。確切地說,呂布是應該厚黑的時候,卻沒有厚黑,而在不該厚黑的地方,卻莫名其妙地厚黑起來了,所以他的厚黑,也就變成了毫無意義的厚黑,只是為自己帶來了恥辱,卻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有什麼證據可以用來證明呂布這個人厚黑得不對路數呢?  呂布殺了董卓之後,引發了天下大亂,各路豪強紛紛趕來,遂有曹操與呂布大戰於濮陽城下,卻不幸是冤家路窄,孤身一人的曹操,竟然和武藝冠絕天下的呂布闖了個臉對臉:  卻說曹操見典韋殺出去了,四下里人馬截來,不得出南門;再轉北門,火光里正撞見呂布挺戟躍馬而來。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竟過。呂布從後拍馬趕來,將戟於操盔上一擊,問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聽說,棄了曹操,縱馬向前追趕。曹操撥轉馬頭,望東門而走……  曹操此次脫險,看似僥倖,實際上卻是因為曹操洞察呂布的心理弱點,所以才能夠將其玩弄於股掌之上,安然回返。  我們來看看呂布的表現,雖然當時曹操怕被他認出來,遮住了臉,但呂布照樣知道他是敵人,可是呂布表現得卻非常幼稚,他不殺對手,反而溫和地詢問對方曹操何在。單從這件事上看來,我們就會知道呂布的心智極不成熟,患有嚴重的自大狂癥狀。而且其人並沒有任何生活目標,厚黑的底線極低,幾顆珠寶就能夠讓他動心,一個美貌的女人更會讓他放棄一切原則,這樣的人,縱然是再厚再黑,也只不過如一條胡亂咬人的瘋狗,不可能有什麼人生成就的。  最要命的是,呂布的厚黑,實際上不過是假厚黑,其心狠手辣不過是心性殘忍而已,全無任何目的。所以他只知自己的厚黑而不知道別人的厚黑,後來被擒於白門樓,居然還對臉皮最厚的劉備抱有幻想:  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頭。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呂布他既不了解別人,也不了解自己,全然是渾渾噩噩的厚,渾渾噩噩的黑,這種厚黑,雖然也是厚黑,但卻是毫無意義的厚黑。所以他雖然比劉備更「厚」,卻反為劉備所「厚」,比曹操更「黑」,卻反為曹操所「黑」,原因就在於他的厚黑中缺少了起碼的智慧。  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厚黑的真正意義了。  真正的厚黑,是相對於人生的志向與目標而言的。曹操和劉備的人生目標是奪取天下,所以他們厚得合乎人情,黑得自有道理。而呂布卻根本沒任何人生的目標——當然他也希望能夠稱雄天下,但幾顆珠寶及美女貂蟬,徹底顛覆了他的人生目標,一個能夠輕易被顛覆、被放棄的人生目標,絕非是一個真正的人生目標。所以呂布必然是一個沒有人生目標的人——沒有人生目標之人,沒理由持任何人生態度,更沒理由對別人動用任何手段,如果他們這樣做了,就會墮入性惡說的厚黑淵藪之中,從此不可解脫。第8章 黑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皮厚只是人生的態度,心黑也只不過是達成於人生目標的手段,如果有誰迷失了自我,單純地為厚黑而厚黑,那麼我們得到的,就將是一連串的失敗案例。  這世上,許多人在連續遭遇人生失敗之時,都會一咬牙一跺腳,乾脆豁出去不過了,乾脆厚黑得了……所以這世界之上,盡多愚蠢的厚黑,毫無意義的厚黑。  比如說呂布,他首次厚黑,因為珠寶與赤兔馬而殺了第一個義父丁原。此事雖然意義不大,但好歹,他也算是得到了一匹赤兔馬,儘管得不償失,但總歸比一無所獲要強得多。  第二次,為了絕世美女貂嬋,他再度厚而黑之,殺掉了第二個義父董卓。此事仍然不失為明智之舉,首先是董卓其人名聲極壞,又和呂布爭奪美女貂嬋,不殺了他,豈不讓天下英雄恥笑?  雖然與曹操和劉備相比,呂布厚黑的意義不是太大,格調不是太高,但總歸是有著厚黑的必要,說出來也堂堂正正。所以呂布雖然身死,卻仍不失為一個英雄人物。  但是有的人的厚黑,卻全無半點名堂,純粹是為了厚黑而厚黑,那就失了去厚黑的價值與意義,淪為了人們的笑柄。  如三國時代,袁紹於官渡之戰死後,他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因為爭位奪利而不和,於是袁譚決定起兵攻打袁尚,他的謀士王修勸他說:「兄弟相爭,是要自敗自亡的。」袁譚聽了後,很不高興,問:「那你說怎麼辦?」王修回答說:「兄弟就像是左右手一樣,如果將要與人搏鬥時斷去右手,卻說"我一定能勝』,這可能嗎?如果放棄自己的兄弟而不親近,天下人誰還敢親近你呢?現在你的身邊一定有奸人,致使你們兄弟相爭而從中牟利,希望你不要聽從他們,放棄兄弟相爭之念。如果你殺掉奸人,從此兄弟和睦,就可以橫行天下了。」袁譚卻不肯聽從王修的勸告,遂大舉進攻袁尚,並求助於曹操,曹操大喜,於是引兵前來,先和袁譚合兵大敗袁尚,而後回軍攻擊袁譚,袁譚兵敗身死,袁家從此敗亡。  我們看看袁譚的愚蠢舉動,他不惜與親兄弟翻臉,舉兵攻擊,臉皮不可謂不厚,恐怕就連呂布、劉備在這張厚臉皮下,也只能是甘拜下風。而且袁譚為了除掉親兄弟,居然聯合殺父仇人,心腸不可謂不黑,黑得就連曹操也只能是望塵莫及。  但袁譚如此厚的臉皮,如此黑的心腸,卻落得個身敗人亡,這又是什麼緣故呢?  袁譚的厚黑失敗人生,與呂布如出一轍,毛病都是出在人生的目標上。僅從表面上看來,袁譚和呂布都是犯了急功近利的錯誤。呂布只看到了名駒、美女,就急不可耐地厚黑起來;而袁譚卻一門心思想要殺掉自己的兄弟,就不顧一切地厚黑。他們共同的錯誤都是眼光太短淺,而他們之所以無法把目光放得深遠一些,僅僅是因為,他們的人生目標太過於短淺。  呂布在被曹操擒獲的時候,曾經大喊道:公為大將,布副之……由此可見,呂布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找個老闆,替人家打工,如此淺近的人生目標,對他來說無異於沒有人生目標。所以他才會見到名駒、美女就急切地厚黑起來,因為他的人生理想就是這些,眼光實在是無法再放得開。  而袁譚,他的人生目標甚至連呂布都不如,呂布是見利忘義,雖然忘義,好歹有利可圖。可是袁譚,他卻是擺明了損人不利己,一個沒有自己人生目標的人,往往會把損害別人視為自己的最大心愿,這種人厚則厚矣,黑則黑矣,卻全然沒有任何價值,只能是暴露出他們內心的邪惡,讓歷史變得污穢不堪。  不是將厚黑視為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與目標的手段,而是以此傷害別人的人,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如曹操的對手董卓,就是這樣一個人。《後漢書》中記載:董卓率軍進入洛陽後,放縱士兵姦淫婦女,擄掠財物,稱之為「搜牢」。弄得人心惶惶,朝不保夕。當何皇后下葬後,打開靈帝的陵墓,董卓將其中的珍寶全部掠為己有。他還姦淫公主,濫施刑罰,稍有不滿必定治死,內外僚臣們不能自保。董卓還曾率士兵到陽城,當時人們正在舉行祭神的禮儀,他下令將男人全部斬殺,趕著他們的馬車,載著婦女,把男人的頭系在車轅上,唱著歌返回。  董卓遷都長安,在眉縣建築塢堡,高厚七丈,稱之為「萬歲塢」。所儲糧食可用三十年,他自己稱:事業成功,就可雄踞天下,不成功,守在這裡足可以養老。有一次,董卓要去塢堡,公卿大臣在橫門外送行。他在大帳中設宴,把從此地誘降來的造反者數百人在帳中殺死。先割斷他們的舌頭,然後斬斷手腳,再挖掉眼睛,最後放進鍋里煮。還未死的人在酒桌之間的地上滾動,赴宴的人嚇得渾身發抖,羹匙、筷子從手中失落,而董卓卻飲食自如……  看看董卓的所作所為,其兇殘暴戾,其厚黑的程度,又豈是曹操和劉備能夠比得了的?可是董卓最偉大的理想,也只不過是躲進塢堡里養老,此人從未有過任何追求,也沒有什麼人生目標,他的厚,他的黑,已經成為了他追求的終極目標,這就讓他成為了天底下最殘暴的人,最終為義子呂布所殺,實是咎由自取。  可見,厚也罷,黑也罷,一旦從手段蛻變為目的,人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信念與原則,異化為食人的野獸,終不可能再有任何作為,只能成為英雄人物用來祭旗的獵物。第9章 厚黑是人生的要義  現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所謂的厚與黑,不過是人生目標不高的人對人生目標高遠之人的人生態度與做事方法的評價。  就拿漢高祖劉邦來說,此人心狠一至如斯,居然能夠置父親妻兒的生死於不顧,這是普通人很難接受的冷酷行為。普通人之所以認為劉邦冷酷,那是因為普通人沒有奪取天下的野心。一旦有與劉邦有同樣野心的人,對劉邦的評價就會變得正面,諸多冷血的行為也就變得順理成章,可以理解,無可厚非了。  再看劉備之厚黑,當呂布被擒,以舊情相告,央求他在曹操面前說情的時候,劉備答應得好好的,連連點頭,等到了曹操準備釋放呂布的時候,劉備卻突然提出反對意見: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強烈要求曹操殺掉呂布。這種口是心非,兩面三刀的小人行徑,卻能夠獲得世人的認可,僅僅是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劉備的人生目標——他渴望做皇帝,如此高遠的人生理想,殺一個小小的呂布,又算得了什麼?⊙思⊙兔⊙在⊙線⊙閱⊙讀⊙  由此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凡是在這個目標之下的人生態度和手段,就是能夠為人所諒解的厚黑。反之,超出了這個目標之外,那麼你的厚黑就變得毫無意義,也無法讓人接受。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來,厚黑的境界,因人而異,尤其是與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及成就構成直線相關。如果你的人生目標不高,人生的成就不大,那麼哪怕你再小心謹慎,都難逃厚黑之名,遭到無妄的指責。  反之,大人物卻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特權,同樣的事情,小人物做了,那叫丟人現眼,叫人品低下。但是大人物做了,最壞的情形,也是一段名人軼事,一段風流韻事。原因就在於,公眾知道大人物的人生目標,是自己所無法企及的,知道大人物擁有著更為寬泛的選擇權力,所以才會對大人物的荒唐之行抱以寬容的態度,卻對小人物要求極嚴。  但對於大部分公眾來說,是沒有什麼遠大的人生目標的,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就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追求。所以不管你是誰,只要你希望人生有所造就,那就難免超出普通人的容忍限度,進入厚黑的行伍之中。  大人物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大人物的,所以幾乎所有的大人物,在他們人生的奮鬥之初,難免會受到公眾的恥笑。以陳勝為例,他最早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農民,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落地上摔八瓣,艱難辛苦地勞作著。可是陳勝卻不願意就這樣埋沒自己的一生,所以有一次,他充滿激情地對農人們說道:「苟富貴,勿相忘。」等哪一天我們有誰富貴了的話,千萬不要忘記了現在的窮朋友。  陳勝的話,惹來了農人們的嘲弄,無奈之下,陳勝只好自我解嘲說:「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  當時的陳勝,以一介泥腿子的身份說這種話,只能是被人視為大話妄言,視為厚黑之人。  不唯是陳勝,這世界上的每一個成就事業的大人物,在他們起步之初,都難免要遭到別人的嘲弄,無論你說什麼,又或是做什麼,都會被不理解你的人指責為厚黑。蘇秦事業未竟,只好在家裡頭懸樑錐刺骨,刻苦讀書的時候,他的這種行為,在家人看來無異於厚臉皮之舉。堂堂的五尺大男兒,不去田裡耕種,不去圈裡餵豬,卻只是死乞白賴地遊手好閒吃閑飯,這種行為,不是厚黑,還能是什麼?  所以說,厚黑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條件,想要成功,不厚黑是萬萬不成的。但如果只有厚黑,卻厚黑得不得法,也會像董卓、呂布及袁譚那樣,厚也厚了,黑也黑了,一世的罵名也背上了,最後卻落得個雞飛蛋打,一事無成,那就划不來了。  厚黑的基本規律,可以簡單地表述為以下三點:  第一,厚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二,厚黑的實用價值,與人生的目標成正比。人生的目標越是長遠,越是遠大,厚黑的價值就越高。反之,目光短淺之人的厚黑之舉,就會為人所不齒。  第三,無論你是否願意接受,當你向著自己的人生理想起步的時候,你就必須要面對人生的一個厚黑時代,否則你無以應對那些針對於你的消極性及負面的評價。  關於厚黑學體系的第一個要點,我們已經在前面詳細地說過了,但是有關後面兩個要點,卻還需要做一些基本的補充。  先來說厚黑與人生目標的關係,三國時代的劉備堪稱為最完美的典型。有一句老話,叫做: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話說的是劉備被曹操追趕,倉皇奪路而逃,末路之際,不得不求助於江東孫權的人馬支援,並承諾一旦擊敗曹操,荊州之地,盡可由孫權佔據。但是等到打敗曹操之後,劉備卻搶先一步,佔領了荊州,於是東吳遣使來索取,這時候劉備的厚臉皮就派上了大用場。他也不說還,也不說不還,就是這樣拖拖拉拉,忸忸怩怩,終於逼得東吳氣急敗壞,狗急跳牆,索性殺了關羽,將荊州之地奪回。  尋常人物,縱然是欠鄰家二兩米面,被人家追問起來的時候,也會羞赧三分。偏偏這劉備天生異稟,賴人家如此之大的荊州,竟然全無半點愧疚之心,追根到底,還是因為他志向過於高遠,他人生的理想並非是偏安於西蜀就算完事,他想擁有天下,與天下相比,荊州又算得了什麼?  更何況,劉備史上素有仁德之君的美譽,他不像呂布那樣目光短淺,也不像董卓那樣殘暴無道。於民眾而言,如果能夠選擇皇帝的話,那麼他們寧願選擇劉備。所以民眾能夠寬諒劉備的所有厚黑之舉。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劉備的厚黑,盡多落在性善說的領域之內,雖則厚黑,但是他的厚黑卻是善良的厚黑,所以他這種厚黑,頓時就變得可愛起來。  而呂布的厚黑,董卓的厚黑,卻完全是性惡說的厚黑,是一種邪惡的厚黑,殘暴的厚黑,是註定失去民眾支持的厚黑。  再結合厚黑學的第三個規律——無論你是否願意接受,當你向著自己的人生理想起步的時候,你就必須要面對人生的一個厚黑時代,否則你無以應對那些針對你的消極性及負面的評價。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最為完善的結論:  第一,如果你想獲得人生的成功,那麼你必須要踏上厚黑之路。  第二,厚黑之路有兩條,一條是善的厚黑,一條是惡的厚黑。如果你走的是善良的厚黑之路,那麼恭喜你,你很快就會成功的。反之,如果你不慎誤入了邪惡的厚黑之途,那麼,你非但不會獲得成功,反而會身敗名裂,貽笑他人。第10章 傳世經典,厚字當先  中國國學經典,打頭第一句,就是人生在世,厚字當先。  這句話,在哪本經典上呢?  國學經典的核心,是四書五經;四書五經之首,是由孔子的弟子門人記述的筆記體思想紀要——《論語》。《論語》開篇第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的意思,盡人皆知,是說當一個人,腳踏實地學習並掌握思想知識,並將這些思想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來,用知識改變命運,用思想啟迪人生。這時候就會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向你求教,又或是與你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但也有時候,你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你的付出並沒有得到大家的承認,所以你儘管付出了努力,可是仍然沒有人理睬你,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怎麼辦呢?  這句話的全部要點,就落在最後這半句話上: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說:即使是別人不承認你的努力,不承認你的成就,否定你的貢獻,那你也不能氣急敗壞,而是要心平氣和,耐心等待,萬不可心浮氣躁,臉皮太薄,過於急切地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那樣的話,那你就慘了,你前面的努力與付出,全都因為這張薄臉皮而付諸東流,而且又落得個「不是君子」的壞名聲。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說除非你的臉皮足夠厚,否則的話,你絕對成不了一個君子。而你要是想做君子,臉皮薄了萬萬不成。  君子都是厚臉皮,這就是傳承近三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義。  這樣說,感覺怪怪的,但真實的人生,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  我們來看一個故事:明朝孝宗年間,有個叫楊守陳的人,在朝中任太子洗馬的官職,這個官職的意思,就是太子的侍從官,類似於今天的文秘,總之是太子身邊職務較高的領導幹部。有一年他請假回家,到了驛站住下,驛站的驛丞就問:「你是什麼官職?」楊守陳回答:「太子洗馬。」那驛丞就「哦」了一聲:「原來你是給太子洗馬的,一天能洗幾匹馬啊?」楊守陳一聽這話,就知道這驛丞是個草包,只好敷衍道:「這個洗馬嘛……勤時多洗幾匹,懶就少洗幾匹,也沒個准……」  正說著,一位御史大人來到,驛丞急忙上前跪迎,還命令楊守陳快點和他一起跪,可是那御史一看到楊守陳,卻嚇得撲通一聲先跪下了。原來楊守陳的官職,比御史要大得多。  這下子驛丞嚇壞了,苦苦哀求楊守陳饒命。楊守陳卻說:「這事又不怪你,就算了吧。」  在這件事情中,楊守陳就是遭遇到了「人不知」的尷尬,驛丞望文生義,以為太子洗馬就是專職替太子洗馬的,還對他喝三吆四,指手畫腳,這對於楊守陳來說,是件很難堪的事情。可是即使再難堪,他也得按照孔子的教導,強忍著屈辱,以此來表示自己的「不慍」。倘若他沉不住氣,忍受不了這種屈辱,當場發作起來,這事傳到別人的耳朵里,那麼楊守陳就成了作威作福、仗勢欺人的無德之輩。  可見,要想不被人視為無德的小人,那就必須要有一張足夠厚的臉皮,能夠在別人的白眼與侮辱之中安之若素,做不到這一點,也就難以獲得君子的美名。  把君子就是厚臉皮這句話揣摩得最為透徹的,莫過於大唐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婁師德。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好脾性,無論別人如何辱罵他,也不見他生氣上火。曾有人罵他是鄉巴佬,他卻笑著說:「當然啊,我本是種田人出身,我不是鄉巴佬,那誰是呢?」  曾有一次,婁師德的弟弟赴代州任刺史,婁師德對他說:「我當哥哥的是宰相,如今你做弟弟的又成了刺史,我們獲得的榮譽過多了,如果有人對你說三道四,你該如何自處呢?」  弟弟回答說:「這事好辦,以後就算是有人朝我臉上吐唾沫,我最多自己把它擦乾,絕不會給你帶來麻煩。」  婁師德搖頭道:「差矣,你差矣,人家吐在你臉上的唾沫,你怎麼可以自己擦乾呢?要知道,既然人家向你吐唾沫,那是因為人家痛恨你,你居然敢自己將唾沫擦掉,這豈不是更讓對方憤怒嗎?聽我的話,以後再有人把唾沫吐到你的臉上,不要擦,讓唾沫自己風乾。」  這就是成語唾面自乾的來由。對於婁師德的做法,歷來是說好的有,說壞的也有。好的說法是稱讚婁師德太能夠隱忍了,壞的說法則認為婁師德的臉皮太厚了,連最起碼的做人的尊嚴都失去了。但無論是好的說法,還是壞的說法,都扣緊了一個字:厚!  這個厚字,正是人不知而不慍的最高境界,除非你能夠體悟到這個境界中的人性智慧,否則的話,縱然是儒家的經典堆積如小山,對你來說也未必有什麼價值。第11章 厚黑乃人生之本  在《論語?學而》篇中,有這樣一段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思◢兔◢在◢線◢閱◢讀◢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明智的人,為人做事注重於根本,只要抓住了根本,根基牢固了,就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就能夠由此而衍生出更為豐富的人生智慧,從而得以從容面對人生的挑戰。  那麼,這裡的「人生之根本」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孔子在傳授他的學生的時候,對此避而不談呢?又為什麼孔子的弟子在記述此書的時候,迴避了這麼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呢?  要知道,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讀書都是為了增長知識和智慧。君子務本,這句話已經傳承了近三千年之久,歷久彌新,長盛不衰,卻始終無人說出君子者流要務的這個「本」到底是什麼,這豈非是怪事一樁?不知道人生的根本是什麼,這又叫學習者從何務起?  事實上,孔子閉口不談這個「本」是什麼,是有緣由的。而他的弟子也對此問題做了迴避,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僅僅是因為,這個「本」,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說破,反而會帶來天大的麻煩。  那麼這個「本」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說破了又會帶來麻煩呢?  這是因為,有許多人讀書的時候,往往是望文生義,不求甚解,只讀到了書本上的三言兩語,就以為勘破了人生的真諦,急不可耐地拋開書本,立即放手實踐起來。一旦我們會錯了意,只抓住了皮毛而沒有看到人生的本質,這種人生的實踐,就會以非常悲慘的結局而收場。  所以孔子不肯把人生的「本」說破,他讓你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尋找答案。  人生的答案,從來不在書本之上,無論書本上的箴言是何等重要,如果你缺少了這個必不可少的思考過程,這些人生的哲思,就都與你毫無關係。  而我們通過對厚黑學的認真研究,就會在長時間的思考之中,大腦中靈光閃過,恍然大悟:原來孔子在這裡說的人生之本,正是厚黑兩個字。  這樣說同樣會引起誤解,但如果我們換一個更為溫和的詞語,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生之本,貴在堅持。  為什麼堅持?堅持什麼?  這裡的堅持,指的是堅持我們人生的信念,人生的目標與理想。  不管你的人生目標有多麼地渺小,你人生的信念多麼地平和,你人生的理想多麼地淺近,如果你一旦堅持下來的話,你就會在這個過程中遭遇到層層阻礙。有人不理解你,有人對你冷嘲熱諷,有人勸你放棄,如果你順從了別人,那麼你的人生就徹底完蛋了。生存沒有信念,人生沒有目標,縱然活在這個世界上,也不過是沒有靈魂的軀殼,這絕不會是我們所希望的人生。  但如果你堅守你心中的信念,堅守你的理想和人生的目標,這就意味著你拒絕了別人的「好意勸阻」,這時候即使你自己不肯承認,厚黑這頂帽子,也已經牢牢地扣在了你的頭上,想摘也摘不下來。  秦朝末年,韓信流落街頭,無衣無食,眼看就要活活餓死。一個老婆婆可憐他,每天拿來飯菜給他吃。於是有一天,韓信感激地對老婆婆說:「謝謝您老人家,等我以後發達了,一定回報您老人家。」老婆婆不屑地說道:「你挺大一個男人,一不耕二不作,只是一味遊手好閒,要是有一天你能養自己,就謝天謝地了。我可不敢指望你的報答。」  然而我們知道,韓信並非是遊手好閒之人,其人胸藏甲兵百萬,正是他,讓劉邦登壇,拜他為大將,於垓下一舉將西楚霸王擊潰。而他在沒有得到劉邦的知遇之前,還要每天苦思兵法戰策,自然也就再沒有多餘的心力去耕作操勞。如果他不是厚著臉皮讓一個老婆婆養活他,而是為了那可憐的尊嚴,挽起褲腿下田耕種的話,那麼他就再也沒有機會叱吒風雲於天下了。  堅守你的信念,就意味著你必須放棄眼前的付出和利益,甚至忍受屈辱。這种放棄,這種隱忍,知之者謂之明智,不知者卻會嘲笑你是一個厚臉皮。如此的人生難題,是進亦憂退亦憂,所以孔子不說,門人弟子也避而不言,唯獨厚黑學替我們揭開了這個千古之謎。但如果我們想要掌握這些人生的基本哲理,自己的思考必不可少。第12章 最高的境界是厚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超過三個人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人在某一方面強過我,發現了他的優點,我就認真地學習效仿;發現了他的缺點,我就惕厲自省,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這句話,同樣也是傳承了近三千年之久,聽起來頭頭是道,讓人連連點頭。可是凡事最怕認真二字,倘若我們一旦認真思考起來,就會發現有太多的問題,孔子沒有講出來。  首先,為什麼孔子說三人行,而不說兩人行?難道在只有兩個人的情況下,另一個人就一定是烏龜王八蛋,一定是壞透了、爛透了、無可救藥了,無法讓我們從他身上學習到一點有益的東西嗎?為什麼一定要三個人才能夠學習?兩個人就沒有這個必要了嗎?  其次,我們在別人身上,到底應該學習些什麼?什麼叫善?什麼又叫不善?是脾氣暴躁,性情剛烈是善,還是性格溫和,息事寧人是善?是意見明確,觀點尖銳是善,還是用語模糊,含糊其辭是善?單只是這麼簡單的兩個問題,就讓我們出一身的冷汗。  現在我們知道了,難怪孔子這句話雖然能夠傳承近三千年,但因為有兩個至關緊要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所以傳承歸傳承,但是真正能夠從這句話中獲得教益的人,少之又少,恐怕是一個也找不到的。  是孔子欺騙了我們嗎?不是!孔子沒有欺騙任何人,三千年來,始終是我們自己欺騙自己。要知道,孔子的話中,凝結著極為複雜的人類智慧,是用最為簡單的字句,承載了最為複雜的思想,所以孔子的話,從來不是用來聽的,而是需要參詳你人生的實踐與閱歷,終其一生去認真思索的。  就比如在這裡,為什麼三人行就能夠找到我師,而兩人行,就肯定找不到呢?這是因為,當兩個人相遇的時候,人類的孤獨天性,會使得他們產生天然的親近本能,所以兩個人相處的時候,易於達成相互之間的妥協。彼此各讓一步,相安無事。儘管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爭執或是衝突也不少見,但論及其概率,卻遠低於三個人以上的情形。  而一旦人數達到三個人,或是超過三個人,那麼,這時候至少有兩種觀念,兩種人生哲學,又或是兩種以上的政治觀點在相互碰撞,碰撞的結果,勢必會爆發一場激烈的衝突。  要知道,在兩個人的情形之下,即使自己的觀點與對方不合,退讓一步,也無傷大雅。但如果人數超過三個人,一個人的觀點一旦遭遇到駁斥,眾目睽睽之下,他就會覺得自己好沒面子,這種心態下就難以收場,就會據理力爭甚至是強詞奪理,爭辯不休。小焉者大吵一場,大打出手,大焉者殺人盈野,伏屍百萬,也不過是等閑事耳。  倘若遭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該怎麼辦?  孔子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並非是讓你站出來,支持你認為正確的一方。拜託,大家都是成年人,誰不知道個對錯?誰又不會分辨是非?之所以爭辯不休,不肯放棄,只是出於面子上的考慮,不願意當眾服輸認錯罷了。如果這時候你跳出來指摘人家的錯誤,這豈不是自討沒趣?  既然我們要求自己不被捲入到衝突之中,那麼又如何「擇其善者」及「擇其不善者」呢?  三國時代,有一位司馬徽先生,此人號稱水鏡先生,與卧龍諸葛亮是至交好友。俗話說,與虎同卧非善獸,與鳳同飛是俊鳥,這位水鏡先生既然與諸葛亮相交為友,那麼他一定有其不凡之處。  司馬徽的不凡之處,就在於他從來不說別人的短處,與人交談,不管什麼事情,一律說「好好好」,並連連點頭不已。曾有一次,有客人來訪,先問司馬徽平安,司馬徽答說:「好,好好好。」然後客人傾訴道:「先生好,可我卻遭遇了不幸,昨天我的兒子,年紀輕輕的就死了……」司馬徽聽了,連連點頭,曰:「好,真是太好了。」  客人勃然大怒,掉頭離去,司馬徽的妻子責怪他說:「你這人怎麼這樣?客人登門,是拿你當善誠君子的,所以才會將自己的私事告訴你,可你怎麼聽到人家的兒子死了,不勸人家節哀,反而連聲說好呢?」  司馬徽聽了,連連點頭,對妻子說:「好好好,你說的話,真是太好了。」  現在我們有個詞叫「好好先生」,專門用來形容那些混世的老滑頭。而這句話的來源,正是這位水鏡先生司馬徽。  逢事不表態,一味好好好,難怪諸葛亮眼高於頂,就連劉備三顧茅廬,才讓他老人家難得地抬一下屁股,卻惟獨對司馬徽高看一眼,沒有別的緣故,僅僅是因為,這位司馬徽的厚黑之術,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  正如我們已經分析過的那樣,水鏡先生之所以達到讓人無法企及的厚黑境界,正是從孔子這句話中參悟出來的。從三人行,必有我師,到精修厚黑之術,這其間繞了一個多麼大的彎子,倘若不是認真思考,我們豈會發現這絕妙的智慧思想?第13章 天生厚質難自棄  公元前492年,孔子從衛國去陳國時經過宋國。其時宋國的大司馬桓魋正在密謀奪位,聽說孔子到來,唯恐孔子壞了他的事,就帶兵去驅逐孔子。當時孔子正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周禮的儀式,桓魋砍倒大樹,而且要殺孔子。孔子在學生的保護下,連忙逃離宋國,在逃跑途中,他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倘若上蒼真的讓我傳承中華文化的話,我想桓魋也未必能拿我怎麼樣。  孔子的這句話,透著強烈的厚黑氣味,因其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無所畏懼的人生態度,備受世人的追捧。到了北宋年間,大政治家王安石橫空出世,王安石此人雖然在歷史上大名鼎鼎,但是他有一樁天大的麻煩——模樣長得丑。  這世界上的人,俊男美女雖然比比皆是,但容貌天生醜陋的,卻也擁有著龐大的群眾基礎。普通人丑則丑矣,倒也無大礙,但是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容貌一旦醜陋,事情就有點麻煩,這不僅會影響到政治家自身的威嚴,甚至會成為政敵攻擊的借口。⑧思⑧兔⑧在⑧線⑧閱⑧讀⑧  於是王安石就去找醫生求助,醫生就拿來一種「澡豆粉」,讓王安石用力地往自己臉上搓。王安石搓了幾次,臉皮火辣辣地痛,非但沒有搓出美麗的容顏,反而搓得嘴歪眼斜,皮破肉腫,比以前更加醜陋了。  這下子王安石火了,他用力地把澡豆粉擲在地上,大聲說:「天生黑於予,澡豆其如予何?」  這句話,表面上聽起來是王安石在賭氣,實際上卻是擲地有聲的政治改革宣言。王安石的意思是說:你們那些反對變法的人,就不要求全責備,挑剔個不停了,任何變法都跟我的模樣一樣,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有一個方案能夠解決世上所有的問題,問題總是會存在的,但這絕不是我們放棄的理由。  王安石的話,透著改革者那前所未有的大無畏勇氣,而這種勇氣,這種執著,這種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定信念,正是厚黑思想的社會價值之所在。與孔子在桓魋的逼迫之下所說的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孔子是儒學大師,而阻撓王安石變法的,正是正宗儒學的傳承者,代表人物就是編撰《資治通鑒》的司馬光。  司馬光能夠成為儒學大家,那是因為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他小的時候,在和同伴們玩的時候,有個小夥伴不慎跌入水缸之中,被他用石塊砸破水缸救出來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後來司馬光成為了朝廷重臣,適逢交趾國遠道來進貢,貢來了一隻形狀極其怪異的野獸,這異獸與傳說中的麒麟一模一樣。因為歷史上有個說法,聖人在世,麒麟出現,這是前所未有的吉祥兆頭。當時的皇帝大喜,就命令司馬光安排儀式,熱烈歡迎麒麟進京。  可是司馬光卻另有想法,他悄悄地對皇帝說:「麒麟這種東西,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只是一個傳說,至於這種動物到底是否真的存在,還是一個疑問。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騙子用耕牛假冒麒麟的事情,害得當時的皇帝和大臣們都沒臉見人,萬一這一次又是假的,那咱們可就丟大人了……」  皇帝聽了,心裡咯噔了一下,就問司馬光:「那依你之見,應該怎麼辦呢?」  司馬光說:「這事好辦,咱們就熱情款待交趾國的來使,好茶好飯,好酒好菜,就是隻字不提麒麟的事情,如果他非要說,我們就假裝沒聽見,我們就全當他沒帶麒麟來,再讓他帶回去好了。如果這麒麟是真的,我們該吉祥照樣吉祥,如果麒麟是假的,我們豈不是避免了丟人現眼?」  皇帝大喜:「就依卿所奏。」  司馬光的處理辦法,實是深得其祖師爺的厚黑三昧,使者帶來了異獸他不聞不問,對方說起他也裝沒聽見,這得多厚的臉皮,才能做到這一點?更何況,司馬光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臉皮顏面,而不是充滿了好奇心去驗看麒麟的真假,這隻能證明一件事,司馬光滿腦子裝的都是厚黑,都是臉皮的問題,除非此人精心揣摩過厚黑之學,否則他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是這樣一個思路。  王安石和司馬光這一對死對頭,他們都是從孔子這裡承襲了最深厚的厚黑之術,所以他們才會一個成為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另一個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正是深不可測的厚黑思想,才讓他們走上人生思想境界的最高處,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厚在最高層——從而在歷史上棋逢對手,將遇良材,成為了一對旗鼓相當的政治對手。第14章 千古懸疑說厚黑  孔子的《論語?里仁》篇中,有這樣一段千古懸案: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段故事,宛如一場小小的話劇,充滿了令人發謔的妙趣與困惑。  孔子對弟子曾參說:「曾參啊,你要記住了,你老師我的思想理論,是有一個核心的。」  曾參點頭:「老師,我曉得了。」  於是孔子滿意地點點頭,退場。其餘的弟子門人則一擁而上,將曾參團團圍住:「快點告訴我們,老師剛才說的那個核心,到底是什麼啊?」  曾參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老師說的核心啊,有兩個,一個是忠,一個是恕。」  曾子的回答,讓此後的學習者世世代代,墜入到了五里迷霧之中。在這裡,孔子明明是說了一個核心,可是曾參卻解釋說實際上有兩個,難道是孔子少說了一個?還是曾參多說了一個?  實際上,關於這個問題,也是涉及人性惡的一面,而儒家思想是趨向於光明的。但凡碰到人性暗惡之處,就一概深深地匿藏起來,秘不示人。除非你苦心思考,認真研究並琢磨,才能把這個最終的答案找出來。要知道,人性的暗惡最怕說破,一旦說破,原本是安分守己的善良人,也有可能產生強烈的惡的衝動。而如果你花費心思研究這個問題,就會把問題想得透徹,從而產生強大的心靈力量,能夠讓你成功地抵禦暗惡的誘惑。  在孔子為我們擺的這個大烏龍麵前,世世代代的研究者欲哭無淚,不知何以自處。這是因為,研究者習慣性地認為,孔子的儒學是構建於人性本善的基礎之上的,可是這些人也不想一想,倘若孔子真的相信人性本善,那他還花費這麼大的力氣,教育民眾幹什麼?如果孔子的觀點是基於人性善說提煉出來的,又有什麼必要躲躲閃閃,大擺烏龍?  那麼孔子和弟子曾參在這裡擺的烏龍,到底是屬於哪一種呢?  我們把孔子和曾參的話疊加在一起,好好地研究一下:夫子之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忠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就是我們傳統歷史上說的忠君呢?  不是,事實上,孔子本人最是反對忠於君主的,他在《論語》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過:邦有道,谷;邦無道,隱。意思是說,遇到統治者明白事理,心繫於民,那就替他服務,讓老百姓過上富裕而體面的生活。遇到統治者殘民以逞,視民如仇寇,那就撂挑子走人,畢竟知識分子是沒有能力與暴力集團相抗爭的,保存思想的火種,薪盡火傳,暴政者遲早會在恐懼之中為民眾所唾棄。  由此可見,曾參說的這個忠,絕非是後人所理解的忠君,它最恰當的解釋,是忠於自己的人生信念,忠於本民族的至高利益,忠於知識分子內心的良知,忠於內心中對思想、對知識、對真理的追求與渴望。  這種忠,一旦你堅持下來,就會發現你需要一張極厚的臉皮,以應對別人對你的不理解。南宋末年間,元人的部隊摧枯拉朽,直搗南宋,偏安一隅的南宋小帝國眼看就要灰飛煙滅,就在這時候,民族英雄文天祥挺身而出,號召民眾團結起來,共同抵禦元寇的入侵。  元人發現文天祥在漢人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就心生一計,散布謠言說文天祥已經投降了元人。民眾不知道消息是假,得知後怒不可遏,見到文天祥就拋磚擲瓦,口口聲聲只叫打死狗漢奸,打得文天祥鼻青臉腫,卻又是眾怒難犯,無法解釋清楚,只好落荒而逃。  不久,文天祥再次歸來,樹旗救國,但最終寡不敵眾,為元人所俘獲,英勇就義。  我們來看看文天祥的血淚之路,他一心一意救國為民,卻被民眾所不理解,誤以為他已經降元,呵斥怒罵,磚瓦齊下。受了這麼大的委屈,文天祥卻仍然是痴心不改,仍然是效忠於本民族,拒絕投降異族。這種忠,堪稱驚天地泣鬼神,正是得之於儒家思想的滋養,才為我們民族締造出了如此偉岸的心靈力量。  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文天祥如此不被他所效忠的民眾理解,遭受到了如此的屈辱對待,卻仍然堅守自己心中的信念,這種忠的境界,堪可與厚黑學中的至厚比肩,道破的正是一個厚字。  若是文天祥的臉皮稍微薄上那麼一點點,他也無法再堅持下去。我好心好意為了你們民眾,你們卻毆打我、謾罵我,我還要效忠於你們……憑什麼啊?若是這樣一想,失去了厚的堅持,也就失去了他內心的信仰。  再來看看曾參說的「恕」。  如果說,忠與厚同源,都是要求於自己的一種人生態度,一種無可動搖的堅忍信念的話,那麼,恕就與黑同義,都是指的對待別人的方法。  可是,黑明擺著是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的狠辣,而恕卻與黑完全相反,要求的是對別人的寬容、諒解與溫和。明明是相反的東西,怎麼可以說它們是同義詞呢?  事實上,我們只要想一想,就會明白過來。如果說,黑是「不恕」的話,那麼恕就是「不黑」,但無論是「不恕」還是「不黑」,其立足點都是黑。如果你內心中根本就沒有黑的感情,又怎麼會產生出恕的偉大思想呢?  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原來,無論是恕,還是黑,都是在我們面臨著心靈中那暗黑的部分時的覺醒力量。沒有恕的比較,就體現不出黑的價值,不是黑的襯托,就顯現不出恕的偉大。如果不是你有了黑的念頭,那麼你的行為就根本稱不上恕。如果你產生了恕的想法,那一定是經過了黑的思考。  黑是恕的黑,恕是黑的恕,非恕不知黑,無黑不成恕。黑與恕,竟爾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翻過來是黑,掉過去是恕,你寬恕對方的越多,那麼你心裡的暗黑力量也越強大。除非你能夠黑到一定的程度,否則你無法恕到你希望的程度。  三國爭雄時代,曹操於官渡擊敗袁紹,袁紹死後,其子袁尚逃奔遼東公孫康處避難求救。曹操手下諸將,唯恐袁尚與公孫康合兵,急切地催促曹操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卻被曹操拒絕了:  夏侯惇引眾人稟曰:「遼東太守公孫康,久不賓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為後患。不如乘其未動,速往征之,遼東可得也。」操笑曰:「不煩諸公虎威。數日之後,公孫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諸將皆不肯信……  不怪諸將不肯信,按理來說,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動跑掉,凡是反動的,你不打,他就不倒。曹操對袁尚,不說快一點犁庭掃穴,將之清除,反而大度地「寬恕」了他,這又是個什麼緣故呢?  夏侯惇、張遼入稟曰:「如不下遼東,可回許都。恐劉表生心。」操曰:「待二袁首級至,即便回兵。」眾皆暗笑。忽報遼東公孫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級至,眾皆大驚……  值此我們恍然大悟,原來曹操所謂的大度寬恕,不過是他太洞悉人性的弱點了,知道凡有人所在的地方,必有紛爭。袁尚往投公孫康,倘若曹操心腸太黑,趕盡殺絕,反倒會激起袁尚與公孫康的仇恨,合兵共同對付他。相反,如果他大度地寬恕對方,袁尚與公孫康反倒會自相殘殺起來。最後的結果,恰如曹操所料,公孫康殺了袁尚,甚至將人頭送到了曹操這裡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所謂寬恕,不過是另一層境界的心黑。忠意味著厚,恕印證著黑,那麼不用說,我們也知道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到底是什麼了。§思§兔§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第15章 黑到山前終有路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但仁的思想體系到底是什麼,卻是毫無頭緒,可以這樣說,有多少個儒家思想研究者,就有多少種有關「仁」的解釋。事實上,對於「仁」的解釋,遠比儒學思想研究者更多,因為有些研究者,一個人就能夠提出好幾種解釋。  幾乎所有關於仁的解釋,聽起來都是頭頭是道,但是解釋的種類太多了,就讓人如墜五里迷霧之中,再也分不清楚東南西北了。  那麼,關於這個「仁」,孔子自己是怎麼說的呢?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這句話出自於《論語?述而》篇,意思是說,仁這個東西,千萬不要想得太複雜了,想太複雜沒用,仁就在你的心裡,只要你希望仁,那麼你馬上就可以達到仁德的境界。  聽孔子這麼一解釋,我們更糊塗了。仁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孔子一想仁,他馬上就仁了,那麼我們如果想仁的話,是不是也能仁呢?如果仁這東西只有孔子想有就有,別人卻沒有,那這個仁還有什麼意義?如此說來仁不唯是存在於孔子的心中,也應該存在於我們的心中才對。既然如此,何以孔子一欲仁,他就仁了,而這世上太多太多的人,辛辛苦苦活了一輩子,怎麼卻無論如何想仁,也無法仁呢?  仁是什麼,各種說法千姿百態,但「不仁」是什麼,卻是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不仁就是凶戾殘暴,就是殘民以逞。比如說三國時代東吳末帝孫皓,此人心性殘忍,嗜殺無度,每次大擺酒席,強迫群臣喝酒,而且一定要喝醉,如果有誰不合他的意,就會立即被剝去臉皮,或是挖掉雙眼。像孫皓這樣殘忍嗜血之徒,就是典型的不仁不義。  那麼,是不是做人不要效仿孫皓那樣嗜血,就接近於仁了呢?  也不對,唐朝的時候,有個叫蘇世長的,官任巴州刺史,當地的百姓械鬥成風,難以阻止,於是蘇世長就說:「我身為一方父母,眼看著百姓毆鬥而不能制止,這是我的無能,就請上蒼來責罰我吧……」於是蘇世長就跪在當街,讓手下人抽他五百鞭,希望以此感化地方百姓,不要再械鬥了。卻不曾想,那個拿鞭子的傢伙使壞,故意拼了命地狠狠地抽,抽得蘇世長背部皮開肉綻,鮮血激飛。開始的時候,蘇世長還咬牙挺住,後來終於醒過神來了,如果他不快點爬起來跑的話,後面那傢伙真的敢抽死他。無奈之下,蘇世長發出凄厲的慘號聲,跳起來跌跌撞撞地逃走了。  看這個蘇世長,他分明是已經摸對了路子,只不過是皮不夠厚,心腸不夠黑。如此說起來,這孔子堅決不吐口的「仁」之精髓,豈不是與厚黑貼了邊嗎?這個猜測太駭人聽聞了,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歷史上那些成功獲得「仁德」的君王的故事吧。  漢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仁德之君,他在位的時候,將軍薄昭殺了朝廷的使者,這是樁重罪,按理來說應該將他正之以國法。可是文帝心腸極軟,不忍以國法殺死薄昭,就派了公卿大臣去見薄昭,勸說薄昭自殺,也好讓大家省點事。不想薄昭那人脾氣極大,聽說讓他自殺,立即搖頭,說什麼也不肯,

《厚黑學完全使用手冊》作者:霧滿攔江_第7頁以下章節,請在線閱讀_思兔,詳見下列網址:
http://www.sto.cc/130506-7/

推薦閱讀:

你點菜的水平,決定了你的人脈
劉邦——一個平民帝王的厚黑學
厚黑學摘要
不知道你對李宗吾的《厚黑學》怎麼看?
也來斟酌厚黑學

TAG:厚黑學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