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在五代十國的君主中郭威也算是一代明君,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但是他勤政愛民,治國有方,不僅穩定了亂局,還使得新朝有了起色。郭威去世後,因為他的親生兒子在那場宮廷鬥爭中被漢隱帝屠戮殆盡,只得由他的養子郭榮繼位,郭榮也叫柴榮,後世稱為周世宗。
郭榮本姓柴,是邢州龍崗(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年輕就投靠了嫁給郭威的姑媽,由於他才幹出眾,又相貌堂堂,深得姑父郭威的喜歡,被郭威收為養子,當時郭威還是做買賣的商人,等到後漢建立,郭威棄商從政,逐漸進入後漢的權力核心,那時候他就一直帶著養子,柴榮也是養父最得力的助手。郭威當年起兵攻開封的時候,命柴榮留守鄴都,足見柴榮此時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養父做了皇帝之後,柴榮被委以重任,因為郭氏滿門被漢隱帝所殺,所以柴榮成為郭威惟一的繼承人,並加封為晉王。
周世宗是五代時期最有作為的明君,在他繼位之初,他立誓要在三十年內統一天下,開創一個太平盛世。他並不是那種有計劃沒有行動,光說不練,紙上談兵的君主,他有勇有謀,雄才大略,每一步都是在推進他既定的國策。
當初在後漢滅亡之後,留守太原的劉崇,是劉知遠的弟弟,後漢被滅之後,劉崇建立了北漢政權,與後周對抗。為了對付後周,劉崇學習當年的大漢奸石敬瑭,拜遼國皇帝為「叔皇帝」,自稱 「侄皇帝」,在周太祖郭威時期他就曾聯合遼兵侵擾後周的邊境,均被郭威打敗。現在柴榮剛繼位,劉崇以為後周正是主少國疑,多事之秋,是滅周興漢的好機會。於是他集中大軍,並從遼國借來一萬鐵騎,向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方向殺來。
消息傳到汴京,周世宗柴榮要御駕親征,但是很多大臣認為,柴榮剛剛登基,不宜輕動。柴榮卻說:「不然,劉崇認為正值我國國喪之際,又欺我年紀輕新即位,以為是吞併中原的好機會。如果我不去親自給他點厲害,他會不斷的侵擾。」但是很多大臣還是覺得皇帝親自抵禦劉崇,太冒險了,而馮道更是倚老賣老,堅決反對柴榮親征。馮道在五代時期最著名的大臣,他一個人見證了五代的興旺更迭——此公素有官場不倒翁之稱的雅號,從後唐明宗那時候起,就開始當了宰相,包括遼在內,他歷仕四朝而不倒,足見他說的話的分量,但是柴榮並不理睬馮道,堅持要親自會會這個劉崇。
周世宗柴榮力排眾議,決定親自率軍迎戰劉崇。兩軍在高平(今屬山西)發生了遭遇戰。劉崇仗著兵強馬壯,人多勢眾,又有遼國騎兵打頭陣,以為可以一舉消滅周軍。柴榮帶的軍隊少,劉祟就產生了輕敵之心,以為不需要遼國騎兵的幫忙也能一舉殲滅周軍。周世宗柴榮親自督戰,鼓舞士氣。北漢軍隊來勢兇猛,周世宗柴榮親冒石失,在趙匡胤、張永德等將領的死戰下,抵擋住了敵人攻勢,不久又在後續部隊的配合下,將北漢軍隊打的全線崩潰,劉崇領教了這位年輕的周天子的厲害後,抱頭鼠竄而去。這一戰,打出了後周的威風,也為柴榮樹起自己的威望。
經過此戰,柴榮並沒有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而是總結戰果,同時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能及時彌補,為此對軍隊進行了改革,真正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和能打勝仗的軍隊,為後周南征北戰打下了堅實的軍事基礎,甚至也為後來宋朝統一天下打下了良好的軍事基礎。
周世宗不僅是為傑出的軍事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他的治理下,國強民富,政治修明。原來脫離中原政權的割據政權,紛紛豎起大周的旗幟,願意歸附後周。為了重新統一中國,柴榮南征南方的南唐,南唐是南方大國,有相當的勢力,但是周世宗前後三次南征次,每次都有斬獲,打的南唐慌忙遣使割地求和,願為後周藩屬。
此外,北方的契丹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不斷侵擾邊境,為統一天下解除後顧之憂,周世宗親征契丹,並且大獲全勝,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從契丹人手中奪取了瓦橋〔今河北雄縣)、益津(今河北霸縣〕、淤口〔今河北霸縣東信安鎮)三關,及寧(今河北青縣)、莫(今河北任丘北)、滾(今河北河間)三州等地,眼看幽州在外,可他終於因為勞累過度病倒了,大軍只得南撤軍,回到開封不久,一代雄主周世宗駕崩,年僅三十九歲。柴榮去世後,由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周恭帝)接位,禁軍首領趙匡胤趁柴氏孤兒寡母,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於是周恭帝禪位給了趙匡胤,後周遂亡,五代結束。
推薦閱讀:
※周世宗做什麼能夠阻止趙匡胤篡位?
※為什麼趙匡胤陳橋兵變會這麼容易?
※《水滸傳》中,將柴進設定成柴榮後人,有什麼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