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
詞條評分功能上線!歡迎體驗~
權威評審 凈土宗開放分類:中國佛教佛學常見辭彙佛教佛教宗派
編輯詞條分享
中國佛教宗派。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法門,故名。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凈土,故又稱蓮宗。實際創立者為唐代善導。歷代祖師並無前後傳承法統,均為後人據其弘揚凈土的貢獻推戴而來。按近代印光所撰《蓮宗十二祖贊》,以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為蓮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蓮宗九祖傳略》大致相同。後印光也被其門下推為第十三祖。
編輯摘要 目錄凈土宗 - 概述
凈土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亦稱"蓮宗"。相傳東晉慧遠於廬山東林寺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白蓮社,發願往生西方凈土,故慧遠被後人奉為凈土宗初祖,凈土宗被稱為蓮宗。但無史實根據。凈土宗真正的創始人應是唐朝的善導(613~681)。該宗講習、奉行的主要經典為《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稱為凈土三大部。這一宗派認為靠個人的力量企圖解脫現實世界的苦難是不可能的,必須依靠佛力的接引、援救,才能離開現實的污穢的世界,往生西方凈土。凈土宗用念佛名作為宗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每天念佛萬聲以至十萬聲,長期養成習慣,死後即可得到佛的接引,送往西方安樂凈土。由於修行簡易,不要理論,甚至不必識字,只要會念"阿彌陀佛"名號,即可得到解脫,故在社會上容易流行。道綽傳凈土教義於玄中寺(在今山西交城縣內)。道綽的弟子善導,曾先後寫《阿彌陀經》幾十萬卷,畫"凈土變相"故事三百壁。善導著《觀無量壽佛經疏》、《法事贊》、《往生禮讚》等。玄中寺後來成為凈土宗的祖庭。日本僧人圓仁到唐學天台宗,同時也學凈土宗,凈土宗由此傳入日本。日本佛教界尊曇鸞、道綽、善導為凈土三大士。 凈土宗 - 起源發展
凈土宗凈土信仰源於古印度。古印度盛行有關人生是苦的基本觀念,從而寄希望於脫離現實的娑婆世界,往生超越的凈土世界。
支婁迦讖譯出《無量清凈平等覺經》、《般舟三昧經》等,後來竺法護譯出《彌勒菩薩所問經》、《佛說彌勒下生經》,支謙譯出《大阿彌陀經》,畺良耶舍譯出《觀無量壽經》,於是在中國出現凈土崇拜。大致曾分為彌勒凈土和彌陀凈土兩種,彌勒凈土信仰由道安首創,一時盛行於北魏,梁齊間還有所聞,不久即衰。彌陀凈土信仰一般認為始於東晉慧遠。他於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在廬山東林寺建蓮社(亦稱白蓮社),參加的僧人、居士達123人。他們於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並令劉遺民著文勒石,以明所誓。此後,有曇鸞於北方專修凈業,立難行、易行二道之說,主張以彌陀如來本願力為根本,為建立凈土宗奠定了基礎。曇鸞以後有道綽,曾講《觀無量壽經》,以小豆計數近200遍,每日口誦阿彌陀佛,著《安樂集》2卷,立聖道、凈土兩門,認為只有凈土一門是唯一的出離之路。
善導(613-681)是道綽的弟子,凈土宗的創立者。俗姓朱,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幼年出家,誦《法華》、《維摩》諸經。貞觀十五年(641)冬,赴玄中寺拜謁道綽,聽講《觀無量壽經》,道綽授以念佛往生法門。道綽卒後,入長安光明寺,倡導念佛凈土。相傳曾將所得施財「寫《彌陀經》十萬卷,畫凈土變相三百壁」(《佛祖統紀》卷二十六)。唐高宗敕於洛陽龍門興造大盧舍那佛像,命他監督工程。調露元年(679),奉敕於大佛像之南建奉先寺。他的佛教活動影響極廣,弟子不可勝數,「以其化者,至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卷者,念佛日課萬聲至十萬聲者」(同上)。一生之中,前後演說凈土法門三十餘年,被後人譽為「彌陀化身」。
善導著作有:《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往生禮讚》一卷、《凈土法事贊》二卷、《般舟贊》一卷、《觀念法門》一卷等。此外,還有他與道鏡共集的《念佛鏡》二卷。
《觀無量壽佛經疏》又稱《觀經四帖疏》。因它主要闡述凈土法門的教相教義,故又可名為「教相分」或「解義分」,而其他著述則因主要闡述凈土法門的行事儀式,故名之為「行義分」。《觀經疏》宣稱,「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皆可依靠阿彌陀佛願力往生極樂凈土。它把稱名念佛說成是「正業」,而把讀經、禮拜等視為「助業」。《往生禮讚》詳細介紹晝夜六時禮讚彌陀佛以及觀音、勢至兩菩薩的儀式。《凈土法事贊》具體說明《阿彌陀經》轉讀行道的方法。《般舟贊》介紹修習般舟三昧行道的方法。《觀念法門》則敘述觀念佛三昧的行相和入道場念佛、懺悔發願的方法。《念佛鏡》分十一門,闡述念佛的原理、方法、意義,意在照明修行念佛者,增益信心。在《念佛鏡》中,善導把往生凈土的行業分作正、雜二行。「正行」指專依凈土經典所作的修行,雜行是其餘諸善萬行。善導的凈土法門,便是舍「雜行」而歸「正行」,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念相續不斷,以往生凈土為期。
善導繼道綽之後,完備了凈土宗的教義和行儀,把他力往生和稱名念佛視為自宗的根本內容。
善導弟子有懷感、懷惲、凈業等人。懷感原系長安千福寺沙門,初學唯識,博通經論,不信念佛往生之說。後謁善導,善導命他人念佛道場修持念佛法門。於是他精進念佛,三年後得念佛三昧,並著《釋凈土群疑論》七卷,具體解釋有關念佛往生的各種疑問。
善導之後,凈土宗的重要人物有少康、慧日、承遠、法照等。他們雖非善導弟子,但於弘揚念佛法門頗有貢獻,在凈土宗歷史上有很高地位。
凈土宗善導以後,凈土宗繼續流傳,歷代名師輩出。先有承遠、懷感、法照、少康等繼續弘揚。以上被稱為善導流或善導系;另外在唐開元時出現了慈愍三藏即慧日,他曾由南海去古印度等七十餘國遊歷,學習凈土經義,凡十八年,著有《凈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贊》等,提出禪凈一致的念佛禪,但有些學者認為這不應屬於凈土宗的流派。五代至宋凈土宗一直很盛行,它的信仰深入民間,凈土常常依附於天台、禪、律諸宗。五代末有杭州永明寺(凈慈寺)延壽,倡導禪凈兼修,著有《萬善同歸集》等,發揮凈土思想。宋元兩代結社之風盛行,出現了白蓮社、凈業會、凈土會等。專弘凈土著名的有宋初省常,元代普度等。明代弘傳凈土者,有祩宏、智旭等;清初以來則有普仁行策,梵天實賢、資福際醒等。晚近靈岩印光(聖量),專修凈土,創弘化社,辦靈,岩凈土道場,為近代弘揚凈土的典範。 凈土宗 - 基本思想
凈土宗凈土宗,是以「往生西方極樂凈土」為目的的宗派。因本宗以稱念佛名為主要修行方法,希望藉著彌陀本願的他力,往生於西方極樂凈土,所以又稱為念佛宗。我國凈土宗從廬山慧遠倡導凈土思想,歷經北魏曇鸞、唐朝道綽、慈愍等大師的大力推弘,隨著時代的遷移,愈為後代人所奉行,是影響中國佛教民間信仰最為深遠的宗門。一般所謂凈土,主要是指彌勒凈土、彌陀凈土。彌勒凈土的信仰,以東晉道安大師為最早,他著有《凈土論》六卷,倡導往生兜率天的彌勒凈土;唐代玄奘與窺基大師,也以彌勒凈土為行持依歸。但自此以後,由於修者少,弘揚者更少,漸形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彌陀信仰的興隆,彌陀凈土便成為諸佛凈土的代表。早期弘揚彌陀凈土信仰的,以東晉慧遠大師為最力,他在廬山結白蓮社,與大眾共修念佛三昧,以期能往生見佛,是我國結社念佛之始,也是我國凈土的主流。
北魏宣武帝時,菩提流支譯出世親的《往生論》,曇鸞為之註解,著《往生論注》一書,書中採用龍樹《十住毘婆沙論》中(易行品)的說法,明示佛法修行的難、易二道,也就是他力法門、自力法門的不同,闡揚凈土信仰的本旨在於他力法門,主張依靠他力本願為五濁惡世中方便易行之道,始闡揚凈土立教的本義,並強調藉著持名念佛來求生凈土。到唐代,道綽、善導等大師繼承曇鸞的教旨,極力強調佛的本願力,主張往生凈土就是相應於末法時代的信仰。道綽著有《安樂集》一書,論破諸師的謬解,開示末世眾生的要路,並依曇鸞難易二道之說,創立聖道、凈土二門的教判。善導撰《觀無量壽佛經疏》,楷定古今各家的謬見,確立凈土的教義、教相,並釐定修行上的正行、雜行之別,奠定了凈土教義獨立系統的基礎。其後,有懷感著《釋凈土群疑論》,針對各宗對往生凈土的質疑,一一闡論。睦州的少康,也大力弘揚稱念阿彌陀佛的功德。自曇鸞至少康,被稱為凈土宗的「震旦五祖」。當時在長安等地,諸師也撰寫了不少解釋《阿彌陀經》、《觀經》等註疏。在這個時期,凈土經典的研究達於高峰。
唐代開元初年,慧日大師自印度歸國,看到當時禪家把凈土信仰視為引導一般愚民的方便教說,便激烈反對,而提倡念佛往生的必要,主張戒凈並行、禪凈雙修、教禪一致,而以一切修行都回歸於往生凈土的旨趣。承遠、法照、飛錫等人紹繼他的主張,以念佛三昧為無上深妙的禪門,極力排斥禪僧的空腹高心。於是,我國凈土宗在唐代,可分為三種教系,即慧遠系統、善導系統、慈愍系統。 當時,在禪門中有認同慧日一派的,如六祖門下的南陽慧忠提倡解行兼修。到後周法眼文益的嫡孫永明延壽,更大力弘揚禪凈雙修。元代以後,禪凈雙修的風氣更加盛行,中峰明本、天如惟則等人都歸心於西方凈土。到明代,楚山紹琦、雲棲袾宏、憨山德清等人,相繼倡導禪凈合一,尤其以雲棲袾宏精進修持念佛三昧,更是著稱於世。他除了註解《阿彌陀經》外,還著書立論,大力弘揚禪凈一致之旨,對當時教界影響很大。
天台一門也有很多信仰凈土的高僧大德,如宋代四明知禮,他所撰的《觀經疏妙宗鈔》,就是主張台凈融和的論著,為歷來的天台宗僧所重視。明代的靈峰智旭提倡三學一源論,認為禪、教、律三學的歸趣就在凈土法門。到了清代,不少在家居士也提倡凈土信仰,如彭紹升、希涑父子,編《凈土聖賢錄》。康熙、乾隆年間,實賢法師在杭州結蓮社,教化遠近,尊奉曇鸞、道綽、善導為凈土三祖。民國以後,除了楊仁山的大力提倡,印光大師也主張凈土法門為佛陀出世的本懷,致力於社會救濟事業,各地僧俗漸次興起結社念佛的風氣。今日台灣佛教,不論禪寺、律寺,乃至顯教、密教,都普遍藉念佛法門來引導信徒修持。這是由於稱名念佛簡單易行,因此能普及於一般社會大眾,形成近代以來中國佛教的一大主流。以念佛法門為中心的念佛會、蓮社、居士林等,相繼成立,呈現了佛教各宗並容,多彩多姿的面貌。
凈土思想主要依據的是「三經一論」,「三經」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一論」是指佛陀入滅後八、九百年左右,世親菩薩所造的《往生論》。歷來的凈土宗祖師大多依據「三經一論」以及馬鳴、龍樹等諸論師贊述「三經」的要義來弘傳此宗。
凈土宗凈土宗三大經典之中,《阿彌陀經》描述阿彌陀佛西方凈土種種莊嚴的事相,並說明發願往生的意義及方便,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這部經的經文較短,很容易誦讀,被奉為凈土宗修行者必誦之經。《無量壽經》詳述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所發的四十八願,以致果地圓滿成佛,莊嚴國土,攝受十方念佛眾生,並說明三輩往生的條件。《觀無量壽經》旨在說明想要往生西方極樂國土的眾生所必修的凈業正因,並以十六觀法諦觀阿彌陀佛的身相及極樂凈土相,又解釋九品往生的因果。至於《往生論》,則說明修習「五念門」,可得種種成就,令眾生得以往生安樂國土,面見阿彌陀佛。
本宗的宗旨,是以修凈土者的「心行」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凈土。因此,修持凈土法門必須先發菩提心,也就是企求無上佛道的願心;其次是發厭離心、欣求心,就是厭離這個眾苦煎迫的穢土而欣求清凈莊嚴的佛土之心;再來是發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等「三心」:一、至誠心,是真實為了脫生死而求生彼國,不是為求名聞利養而現精進相的心。二、深心,對於阿彌陀佛在因地攝受一切眾生的四十八大願,抱著毫不懷疑的信心,專心一念地稱念佛號,藉由佛力加持而往生極樂。三、迴向發願心,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資糧,全部發願迴向往生西方;再將功德迴向一切眾生,願所有有情眾生也都往生極樂凈土。
凈土宗 - 經典凈土宗《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的《往生論》為該宗所依經典。稱三經一論。善導所著《觀無量壽經疏》、《往生禮讚》、《觀念法門》、《法事贊》、《般舟贊》等,為該宗主要代表作。
該宗教義簡單,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凈土。善導把修行的方法分為正行和雜行兩類。正行又分為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供養等五種,此中又特別把稱名作為正業,其他四種為助業,顯出正名為最重要。念佛的方法凡有四種:1、專念佛的名號,稱為持名念佛;2、觀佛的塑像與畫像,稱為觀像念佛;3、觀想佛的妙相(包括《觀經》十六觀門),稱為觀想念佛;4、觀佛的法身,即諦觀實相,稱為實相念佛。後世唯持名念佛最為流行,其與善導的大力提倡有直接關係,同時信眾認為此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只要一心專念彌陀一佛名號,就能往生凈土。但因往生者的因行有勝劣,往生之相有等差,往生後見佛成佛有疾緩,從而分有上、中、下的三輩九品。
凈土宗 - 影響該宗由於修行方法簡便,人人都能做到,故自中唐以後廣泛流行。宋明以後與禪宗融合,其他如律宗、天台宗、華嚴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門。同時又很快普及於一般社會,有所謂「家家彌陀佛」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8世紀時,善導的《觀經疏》傳入日本。12世紀日僧源空依《觀經疏》撰《選擇本願念佛集》等,弘傳凈土念佛法門,創立日本凈土宗。其弟子親鸞又開創凈土真宗。
凈土宗 - 凈土宗略要文凈土宗一、道綽禪師立聖道凈土二門,判一代聖教,並舍聖道歸凈土之文
《安樂集》云: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凈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雲》:「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當今末法,是五濁惡世,唯有凈土一門,可通入路。
是故《大經》雲「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特得者甚希。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駛雨。
是以諸佛大悲,勸歸凈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二、善導和尚意:釋尊出世本意,唯說念佛往生之文
《法事贊》云: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盟。或說多聞而得度,或說少解證三明。或教福慧雙除障,或教禪念坐思量。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三、善導和尚立正雜二行,舍雜行歸正行之文
《觀無量壽經疏》第四卷、釋三心中「深心」云: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專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一心專註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
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
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
若讚歎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是名為正。
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
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諸善悉名「雜行」。若修前助正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四、善導和尚,判正雜二行得失之文
凈土宗《往生禮讚》云: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
若欲舍專,修雜業者,百時希得一二,千時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雜緣動亂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回願不殷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懺悔心故。
又云: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五、善導和尚意,三部經共唯明念佛往生之文
《觀經疏》第三云: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德。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此例非一也。
六、彌陀如來,唯以名號為往生本願之文
《往生禮讚》雲:《無量壽經》雲: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七 念佛利益文
《無量壽經》下捲雲:佛語彌勒: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善導《往生禮讚》雲:
其有得聞彼,彌陀佛名號,歡喜至一念,皆當得生彼。
私雲:一念即無上功德。當知,十念即十無上功德,百念即百無上功德也。應知。
八、末法萬年後,余行悉滅時,釋迦如來特以慈悲,留念佛往生之文
《無量壽經》下捲雲: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善導和尚《往生禮讚》雲: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而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九、以念佛為多善根,以諸行為少善根之文
《阿彌陀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大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善導釋此文雲:
凈土宗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七日七夜心無間,長時起行倍皆然。臨終聖眾持花現,身心踴躍坐金蓮。
十、六方諸佛,等護念念佛行者之文
觀念法門雲:又如彌陀經說。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盡一生,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此人當得六方恆河沙等佛,共來護念,故名「護念經」。護念經意者,亦不令諸惡鬼神得便,亦無橫病、橫死,橫有厄難,一切災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往生禮讚》雲:十往生經雲: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又如《觀經》雲:若稱念阿彌陀佛,願往生彼國者,彼佛即遣無數化佛,無數化觀世音、勢至菩薩,護念行者,復與二十五菩薩等,百重千重圍繞行幫者,不論行住坐卧病,一切時處變不驚,若晝若夜,常不離行者。
今即有斯勝益可憑。願諸行者,各須至心求往。
十一、釋尊以彌陀名號,殷勤付屬舍利弗之文
《阿彌陀經》雲:佛說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善導《法事贊》釋此文云:
世尊說法時將了,殷勤付屬彌陀名。五濁增時多疑謗,道俗相嫌不用聞。見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壞競生怨。如此生盲闡提輩,毀滅頓教永沉淪。超過大地微塵劫,未可得離三途身。大眾同心皆懺悔,所有破法罪因緣。
十二、彌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
《觀無量壽經》雲: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
善導和尚《往生禮讚》雲: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十三、不贊雜善,唯嘆念佛行者之文
《觀無量壽經》雲: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彼經《疏》雲:從「若念佛」者下至「生諸佛家」以來,正顯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即有其五。一明專念彌陀名。二明指贊能念之人。三明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希有,更無物可以方之,故引分陀利為喻。言「分陀利」者,名人中「好花」,亦名「希有花」,亦名人中「上上花」,亦名人中「妙好花」。此花相傳名蔡花是。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十四、釋迦如來,不付屬余行,唯以念彌陀名號付屬阿難之文
《觀無量壽經》雲: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彼經《疏》釋此文雲:
從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以下,正明付屬彌陀名號,流通於遐代。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私雲:此中定者,始自日想觀以來十三觀是也,散者初三福業後九品業是也。此定散二善中雖說諸往生行,佛本願唯在名號主,故釋迦如來,唯以名號付屬阿難尊者也。
十五、念佛行者,必可具三心之文
善導和尚《往生禮讚》雲:
欲生彼國者,如《觀經》說者,具三心必得往生。何等為三?
一者「至誠心」,所謂身業禮拜彼佛,口業讚歎稱揚彼佛,意業專念觀察彼佛。凡起三業必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凈土宗二者「深心」,即是真實深信。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三者「迴向發願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迴向願往生,故名迴向發願心。
具此三心必得往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十六、不簡下智破戒等,依彌陀本願,唯念名號,即得生之文
法照禪師《五會法事贊》雲:
彼佛因中立弘誓 聞名念我總迎來 不簡貧窮將富貴 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凈戒 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十七、修行凈業時節延促之文
《觀經疏》第四雲:
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大意者:一發心已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凈土為期。
推薦閱讀: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六集)
※什麼是自性彌陀唯心凈土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十二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八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