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雜說 87
06-03
太極雜說87太極網羅 太極拳答問 1、腳插襠的問題。交手時腳插襠是個很重要的技術,陳式尤其重視插襠,認為有進身、套腿和扣膝三種作用,不插襠就很難將人放得遠,所謂「手到身亦到,打人如親嘴」。腳插襠和進上身的關係是個很微妙的問題,一般說來,如同拉扯一根橡皮筋一樣,進腳必然連著身體重心向前的蕩漾。但是並不是腳落實後身體才向前逼進,而是在腳將落未落之際重心已經跟著盪過去,汪永泉先生在《述真》中將此喚作「活發」,李小龍的體系中也講究在前腳未落前出前手直拳。 2、腳脖子被攻的問題。不知所說「對方向你腳脖子來一下」是用什麼招法,詠春拳中特別善於攻膝蓋至腳踝一段,而且主張「踢不過腰」的門派大多擅長此招。如果說到理論和實戰的差異,一個人能說還是能打的區別,其實就在於知不知道漂亮的招數和實用的招數間的不同,攻膝蓋以下部位絕對是實用的招數,「踢不過腰」是絕對有道理的。我側踹的功夫可不是業餘水平,而且很擅於踹膝蓋,吃別人的苦頭也不少。用腳踹頭的拳手都是呆得可愛,防踹頭最易、胸腰次之、膝蓋最難,因為移動膝蓋以下部位是最慢的。防踹膝的方法,以我的經驗來看,只有你的控腿能力比他更好,也就是說他一出腿,你必須腿收得快、舉得比他高、反踹得更快。這一招太他*的厲害,一百年後也不會落伍,百試不爽。 我想在太極交手中,可能不允許踹膝以下部位吧。如果對方是用扣膝來制我進的膝,那麼我的膝也要像手臂一樣以引能打才行呀。太極步法講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出去的腿要能隨心所欲的收回來,單腿控制平衡的能力絕對要過硬,否則什麼拳都打不好。 3、推手時合住對方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核心,非常複雜。以我的擒拿和推手經驗而言,就是用接觸對方的部位感受對方的重心。發勁時,勁的延長線一定要穿過對方的中心線,就像打撞球時,一定要擊在球心上,否則必滑過去;引進落空時,不要管對方的肢體,一定要牽動這個重心。這個問題很微妙,比如有的人作擒拿時非常生硬,只能反對方肢體的關節,不能輕易牽動對方重心而使對方摔倒。而我用一隻手掌扶在對方肩上,就像藍球運動員控球一樣能控住他,可能就是因為摸到他的重心的緣故吧。 4、後退時被靠的問題。靠的進攻距離很短,而我這樣練過搏擊的人後退時是躥出去的,那可是一下子就飄出去一丈多呀。無論擒拿推手都要「舍已從人」,他一拉我,我就飄過來;他一推我,我可以盪過去。但是仲兄,我有個特長是善於藉助旋轉,在練陳式太極拳之前就從擒拿實踐是悟出這個要領。比如他推按我胸肩,我可以借他的推力以左腳尖為軸旋轉90度或180度轉到他身側或身後去,善於旋轉是我擒拿技術的核心要領。 被靠時還有一種很糟糕的情況,就是他扯住我某一點而使我不能後退,這種「抓打」的技巧各門派都有,實戰中非常有用。這時不能後退,只能旋轉,我還善於有此種情況下反擒拿他。一般來說,靠的力量非常大,接他的力不合算,順著他的力摔他或拿他比較有用。 5、臂被人扌朋起。臂被人扌朋起的情況是蠻難出現的,因為好的拳手的臂和身體接在一起,重心不失的情況下要有舉起對方體重的力才能將對方的臂扌起,那可是一百多斤呀。臂被舉起,胸肋空檔立顯,非常危險。如果我的臂被舉起,在這條臂上如何和他較勁我實在沒有高招。但是我是擅擒拿的,一般對方力點落在我身上哪一處,那一處實點就是我旋轉的借力點,他要是進手扌朋我的臂,他這條胳膊可能就保不住了。 6、肘膝相合的問題。我的交手中,膝的內合振抖是主要的力源。手臂上都可以給他,膝襠腰才是自己的。肘膝合住人才不容易出圈,這也非常有道理,因為這樣枝梢就有往腰腹中心線內斂的意思。 7、整勁的問題。整勁似乎不宜刻意的守,實戰時應處於水和風的輕靈圓活的狀態,而不是土的固守的狀態。交手時關鍵是守住中心線,保持自己不被推拉扁就可以了,整勁好象是發勁瞬間的狀態,陳式拳中「柔行氣,剛落點」可能有這層意思。基本上是先生所說的「用之即來」。8、眼神的問題。其實眼神是特別重要的問題。我有很多想法,今天只談一點。其實在交手中,保持平衡最關鍵的要領其實在眼神的落點。一般來說,我不主張交手時眼神落於自己的手或對方的進攻部位上,而應始終盯著對方的中心線,尤其是對方的眼睛,用餘光罩住對方的全身,這是非常重要的要領。這就像騎車時不能東張西望,而應該始終盯著前方,用餘光籠罩左右,如此才能保持平衡,才能反應外,才能意在人先。眼神中也有種內勁呀,不多談。l 太極拳的體系中確實以神意為核心,氣勁為副,形體動作只是外在的表現。我所強調的身中垂直線確實是神意氣勁糅合在一起的一個家舍,常常隨著虛實變化而上下盤旋,如果說勁源固定在一定確實很牽強。你走的「全身松透」的路子,和楊式大家李雅軒、汪永泉的主張暗合,我認為是太極真功的正確途徑,所謂「極柔軟始能極堅剛」,各位拳友在拳架中可以體會得到。 我對陳楊兩家的理解可以作這樣的比喻,楊式重虛空鼓盪而如瓶中之水,陳式重螺旋纏繞而如垂天的旋風。勁力落在楊式好手的身上,感覺應像落在一片「空」中,茫然不著力;落在陳式好手的身上,感覺應像被卷吸進一個巨大的旋渦,所有的勁力都被絞得粉碎。所以,把 「全身透空」和「松空的大皮囊」中的意氣加上強勁的螺旋後,楊式和陳式兩家的內功心法就都殊途同歸,指向同一個內容。 用腰膝襠引化的練拳竊門,我覺得真是練拳的一個捷徑,可以防止初學者勁不發於中而流於手臂梢節和不松沉的弊病。我平時靜立時練拳不站靜樁,就是用腰膝襠在原地絞纏走拳架的。我認為手法不如身法、身法不如腿法,腿法不如步法,練拳時應練在腰腿上。 對於樁功,我細心回想了一下,其實我在練拳之初的很多練法也是從樁功開始的。只不過後來有了靜樁的基礎後,知道「動中求靜」的道理,能把樁功的原理融合到拳架中形成「動樁」,才逐漸少練樁功的,總而言之,樁功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拳架中,每招結束中定時都是靜樁,而走架時要式式用心保持中定內靜,每一式都是動樁,都包含了樁動的內涵。但我覺得有了靜樁的基礎後,練動樁的效果比靜樁好。 關於夾脊點和「橫氣塞胸」的問題,其實如果不從氣的角度,而是用發勁卷蓄彈抖的角度來看待,這其實是「牽動往來氣貼背」和「力由脊發」的道理。夾脊點之所以是勁源,而不說是氣源,就是因為這是神意勁氣的一個集合點;它只是一個驛站,而不是一個歸宿。以夾脊為勁源,可保兩臂發勁由中而發、由脊而發,可得陳式之驚炸彈抖。練拳時注重技擊含義的問題,其實是意的另一種用法,有拳諺雲「走架無人似有人,打手有人似無人」就是這個意思。意之用法博大精深、最為繁雜,以技擊為意來練拳架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練法,可以和神意勁氣的練拳架法互為體用、互為補充。我主張在每次練拳架結束之前,可以練一趟意在技擊的拳架。尤其是陳式太極拳的技擊含義非常清晰,需要專門的練習。l 拳雖利器,然亦可用慈悲心腸化除其暴戾之氣,如此拳技也未嘗不是精妙之藝也。l 聽勁是太極交手的基本,一般來說是以皮膚觸覺,再以意聽勁。所謂知已知彼就是一搭手,我意入他中心線內,「敷、吞、蓋、對」之謂。以聽虛實重心而論,舉個例子,自己騎車如同一人練拳架可控制自身平衡;騎車載人如與人交手,也能感受另一人的重心而控制整輛車的平衡,前後左右皆可隨心所欲,此例可論聽勁。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太極拳是性命雙修的最好動功
※孫式太極拳修為中常見錯誤----孫劍雲
※太極思維的內核是它,可挖到寶了
※太極42式圖解之掩手肱捶7
※《汪永泉傳楊式太極拳心法探秘》節選5
TAG:太極 |